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1—8单元)一、四则运算: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2、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加法。
3、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4、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减法。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6、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7、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8、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除法。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9、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10、除和除以不同。
A除以B,写成A÷B。
A除B,写成B÷A。
※11、列综合算式时,如果含有乘除法和加减法时,如果要先算加减法,一定要给加减法加上小括号。
如:章师傅要生产600个零件,已经生产了120个,剩下的要十天完成,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个?(600-120)÷10=48(个)※12、: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找相同数替换,把含有相同数结果的算式往里代。
如:59+80=139和320÷4=80列综合算式,80两个算式都有,把第二个含有相同数结果的算式往第一个里代,59+320÷4。
如:76-52=24,24÷4=6合成()※13、填□,列综合,从最上面的算式写起,看清运算顺序,该加括号的加括号。
如: 77 + 23﹨∕25 ×□\/□25×(77+23)14、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7)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a-a=0(8)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4、四则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租船问题:解决租船问题的策略:1、先计算哪种船的租金便宜,就考虑先租这种船,如果船没坐满,就再进行调整;2、尽量不空座或少空座。
四则运算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运算是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方法,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其中,加法和减法是最基本的计算操作,它们代表了数值的增加和减少过程,对数学的发展和实际生活中的日常计算都具有重要意义。
加法的意义和关系: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值合并在一起,得到它们的总和的操作。
在加法运算中,数值的顺序不影响结果,即满足交换律。
例如,对于两个数a和b,a+b=b+a。
加法在数学中用符号“+”表示,例如5+3=8、加法的结果被称为和。
加法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例如计算购物清单、求解物体的总长度等。
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减法是指从一个数值中减去另一个数值,得到它们的差的操作。
在减法运算中,被减数减去减数得到差。
减法运算可以看作加法运算的逆运算。
例如,对于两个数a和b,a-b=c等价于b+c=a。
减法在数学中用符号“-”表示,例如8-3=5、减法在实际生活中同样有广泛应用,例如计算找零金额、测量两个物体的长度差等。
加法和减法的关系:在四则运算中,加法和减法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减法可以看作是加法的逆运算。
例如,5-3可以看作是找到一个数,使得3加上这个数等于5、因此,减法可以通过加法来计算。
其次,加法和减法可以相互转化,通过变换属性可以将减法转化为加法。
例如,a-b=c可以转化为b+c=a。
最后,加法和减法也满足结合律。
对于三个数a、b和c,a+(b+c)=(a+b)+c。
这意味着在进行多个数的加法或减法运算时,可以任意改变数值的顺序,不影响最终的结果。
总结:。
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引言四则运算,作为数学中最基础、最基本的运算之一,贯穿了我们学习数学的始终。
聊一聊常用数量关系式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有许多孩子不会分析应用题,加减乘除法猜着用。
到了中学,找不到等量关系,导致列不出方程或方程组。
究其原因,多数孩子是因为读不明白每个数量表示的意义,找不到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小学阶段常用的数量关系(中学也会用到)。
一、首先说说加减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这是孩子们学数学后最先接触的数量关系。
要理解这些关系,就要先从加减乘除法的意义说起,有些孩子做应用题时加减乘除法不分原因就在于对加减乘除法的意义理解不透彻。
加法的意义:加法表示把两个或多个数量合起来,可以用“加数+加数=和”来表示。
减法的意义:减法表示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或几部分,求剩下部分的运算,也可以表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的运算。
可以用“被减数-减数=差”来表示。
乘法的意义:乘法表示的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我们可以简单的称它为“几个几”。
可以用“因数×因数=积”来表示。
除法的意义:1.表示把总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
2.表示求总数里面有几个每份数。
我们可以简单的称为“平均分”和“包含除”。
这些是最基本的关系,后面许多数量关系都是从这些基本关系变化而来。
二、生活中常用的四类数量关系。
这四类数量关系在解决问题中经常出现,因为常用,我们把它们进行归类,再遇到这样的题目,我们就不需要去分析每一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了,直接套用数量关系解答就行。
1.路程方面的: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2.价钱方面的: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3.工作或工程方面的: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4.产量方面的:单产量×数量=总产量,总产量÷单产量=数量,总产量÷数量=单产量。
⼩学数学基本数量关系式和加减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学数学基本数量关系式和加减乘除各部分间的关系
1、每份数×份数=总数
2、总数÷每份数=份数
3、总数÷份数=每份数
1倍数×倍数=⼏倍数
4、⼏倍数÷1倍数=倍数
5、⼏倍数÷倍数=1倍数
速度×时间=路程
6、路程÷速度=时间
7、路程÷时间=速度
单价×数量=总价
8、总价÷单价=数量
9、总价÷数量=单价
⼯作效率×⼯作时间=⼯作总量
10、⼯作总量÷⼯作效率=⼯作时间
11、⼯作总量÷⼯作时间=⼯作效率
加数+加数=和
12、和-⼀个加数=另⼀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13、被减数-差=减数
14、差+减数=被减数
因数×因数=积
15、积÷⼀个因数=另⼀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16、被除数÷商=除数
17、商×除数=被除数。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复习与测试讲义第一章四则运算【知识点归纳总结】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经典例题】1.下列算式中,小括号可以省略不写的是()A.(48﹣12)÷9B.87﹣(23+37)C.49+(8×7)【分析】逐个分析选项,找出去掉小括号后运算顺序没有变化的算式即可.【解答】解:A:(48﹣12)÷9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减法,再算括号外的除法;去掉小括号后变成48﹣12÷9,是先算除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变化了;B:87﹣(23+37)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减法;去掉小括号后变成87﹣23+37,是先算减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变化了;C:49+(8×7)是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乘法,再算括号外的加法;去掉小括号后变成49+8×7,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运算顺序没有变化.所以C选项的小括号可以省略不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小括号的作用:改变运算的顺序.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经典例题】2.下面的括号里应该填几?8×9﹣=25×6+20=74【分析】(1)先用8乘9,再用求出的积减去25即可;(2)先用74减去20,求出差,再用求出的差除以6即可.【解答】解:(1)8×9﹣25=72﹣25=47即:8×9﹣47=25;(2)(74﹣20)÷6=54÷6=9即:9×6+20=74;故答案为:47,9.【点评】解决本题逆着计算的顺序,根据加减法的互逆关系以及乘除法的互逆关系求解.3、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8)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
四年级下学期知识点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
加得的数叫做和。
2、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3、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4、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5、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
乘得的数叫做积。
6、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7、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8、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没有余数的除法: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2)有余数的除法: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被除数=商×除数+余数9、有关0的运算:(1)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A+0=A)(2)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A-0=A)(3)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A-A=0)(4)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A×0=0)(5)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0÷A=0)(6)0不能作除数。
10、四则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在有小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4)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11、解决“租船问题”步骤:(1)先分别算出每种船一个座位多少钱。
(2)把所有人都安排座一个座位便宜的船,看看需要几条船。
(3)若第二步最后有剩余的人,就调整租便宜船的数量,让剩余的人租另一种船,且要没有空位或者使空位最少。
最新四年级数学下第⼀单元复习讲义第⼀单元四则运算知识点⼀: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知识点讲解】1、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2、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个加数3、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个加数,求另⼀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4、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要点提⽰:1、运⽤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可以验算加减法。
2、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巩固练习】1、填⼀填(1)和=加数〇加数加数=()〇另⼀个加数(2)差=被减数〇()减数=被减数〇()被减数=()〇()(3)减法是加法的()运算(4)根据1266-352=914,直接写出下⾯两题的得数。
1266-914=() 914+352=()(5)⼀个加数是90、另⼀个加数与这个加数相同,它们的和是()(6)在⼀个减法算式中,差是132,减数是65,被减数是()(7)两个数的和是560,其中⼀个加数是126,另⼀个加数是()(8)被减数是254,差是160,减数是()3、计算下⾯各题,并利⽤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进⾏验算。
379+56= 652+163=900-193= 1035-863=4、看谁算得⼜快⼜对。
320+182=()320+()=716 256+()=123563-()=183 582-126=()()-123=965、(1)啄⽊鸟⼀天吃了596只害⾍,⼭雀⼀天吃了148只害⾍。
啄⽊鸟和⼭雀⼀天⼀共吃了多少只害⾍?(2)啄⽊鸟和⼭雀⼀天共吃了644只害⾍,其中⼭雀⼀天吃了148只害⾍,啄⽊鸟⼀天吃了多少只害⾍?6、在□⾥填上合适的数。
□ 8 4 □ 4 □ 9+ 6 □□ + 9 □ 1 5□ 1 3 2 □ 6 3 5 □7、超市⼀台电视机卖4300元,⼀部⼿机2400元。
(1)李阿姨买了⼀台电视机和⼀部⼿机,共花了多少钱?(2)李阿姨共带了10000元,付款后还剩多少钱?能⼒提升1、在□⾥填上合适的数。
加减法、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1)根据568+136=704填空:① 704-______=568,② 704-______=136(2)根据65+169=234填空:① 234-______=65,② 234-______=169(3)根据189+238=427填空:① 427-______=189,② 427-______=238(4)下表中: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5)下表中: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2.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1)根据1956-814=1142填空:① 1142+______=1956,② 1956-______=814(2)根据4573-1867=2706填空:① 2706+______=4573,② 4573-______=1867(3)根据1345-649=696填空:① 696+______=1345,② 1345-______=649(4)下表中: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5)下表中: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3.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1)根据37×66=2442填空:①2442÷______=37,②2442÷______=66(2)根据23×56=1288填空:①1288÷______=23,②1288÷______=56(3)在横线上填合适的数:①______×42=1596,②28×______=728(4)在横线上填合适的数:①______×92=184,②30×______=780(5)在横线上填合适的数:①______×77=5082,②14×______=14704.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没余数无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
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2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3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4、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
三角形底=面积×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圆形
S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单位换算
(1)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4)1吨=1000千克 1千克= 1000克= 1公斤 = 1市斤
(5)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666.666平方米
(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一.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二.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米=100
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三.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升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四.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
五.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六.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1年=12月1日=24小时1小时=60分1分=60秒1小时=3600秒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小月(30天)有:4、6、9、11月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