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相关激素补充治疗规范诊疗流程专家共识》解读 郁琦
- 格式:pdf
- 大小:894.94 KB
- 文档页数:41
1.各位同道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在上海,上海也是我的故乡,我是上海人,虽然现在在北京工作。
当然可能在上海的经历只限于幼儿园,从幼儿园以后就到北京去了,从严格意义上讲肯定还算是上海人了。
在北京的上海人不少,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作出了很多的贡献。
我不能说是有什么贡献,但是有些经验向大家分享下。
围绝经期或者叫绝经后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妇女会面临雌激素缺乏这样的症状。
实际上这些除了症状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问题,包括像骨质疏松、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等等。
这些都是随着雌激素缺乏的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发生的一些慢性的疾病。
这个问题是由于雌激素的缺乏所引起的,也就必然的是可以用雌激素补充来预防并且治疗的。
这个事现在因为牵扯的好几个所谓大起大落的这些变化,实际上在国内可能不一定能够体会的到。
因为国内本身就一直是很低,激素使用率在绝经后妇女当中的使用率一直是非常低的,所以也可能体现不出来什么大起大落这样的一个变化。
但实际上在全球范围内这种变化是非常明显的。
2.所以我今天跟大家主要探讨的三个主要内容,就是一个是围绝经期的问题,第二个是激素治疗的问题,第三个就是重点讲一下案例。
3.围绝经期综合征及其治疗策略4.绝经的问题非常严重,其实我们不用看这些东西,实际上大家只有一个最最感性的、最最粗浅的一个认识就已经足够了。
也就是说任何的女性,她只要活的够长,那么她总是要进入绝经期的,对吧?所以这是一个发生率百分之百的问题,这个是毫无疑问的,根本不用统计什么发生率或者它的危害的普及的程度等等等等,这些都不用说。
每一个女性她只要能够活过50岁,都要进入绝经状态。
进入绝经状态就都是处于雌激素缺乏状态。
处于雌激素缺乏状态就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或者这个方面、或者那个方面,总之在某种程度上一定会具有这些问题。
在中国可能在将来这个问题会更加严重,为什么?因为中国是独生子女政策。
今天中午在跟龚教授还一起探讨了关于独生子女政策的问题,独生子女政策的一个后果之一吧就是造成了老年人口的比例大大增加。
国际绝经学会指南解读The new concept of Updated IMS recommendations on postmenopausal hormone therapy and preventive strategies for midlife health.郁琦魏代敏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引言上个十年是对绝经后激素补充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的优点和缺点激烈且充分争鸣的十年。
2011版IMS指南是在绝经后激素补充治疗渐趋理性的情况下出版的,该版指南是在2007年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补充。
本指南给出了关于HRT不同方面的简洁明了的但是全面性的作为总纲领的观点,这些观点可以根据当地需求改编和修改。
此版指南对于名称进行了调整,更加全面的阐释了对于中年女性的“健康预防”的整体策略总的指导原则。
同时该指南对绝经期相关激素补充治疗的重要问题和争议热点也对现有的证据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提出了权威性的结论,对HRT与心血管疾病,乳腺癌等的关系进行了重点阐述,尤其加入了对于WHI研究的最新解读。
该指南对于我国绝经期管理工作的开展和中国HRT相关指南的制定和更新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旨在对该指南的重点内容做一简要解读。
1. 名称的改变最新版的指南对于指南名称进行了调整,新版指南的名称为:国际绝经协会对绝经后激素治疗和中年女性健康预防策略的最新建议。
可以看出新版指南更加强调“健康预防”,内容涵盖了包括运动,饮食等在内的全部策略,同时也明确肯定了HRT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
2. 有关WHI的最新声明2.1 该最新版指南明确指出:国际绝经学会不接受对WHI试验结果的某些解释。
随着WHI研究的更多数据的亚组分析显示,HRT治疗的起始时间具有重要意义以及年龄小于60岁的女性不应过度关注HRT的安全性问题。
新的数据和对以往研究结果根据妇女年龄重新分析表明,对绝大多数女性,有明确指征情况下,在绝经的前几年便开始HRT,则潜在益处比潜在风险要多,改变了本世纪初WHI结果刚刚问世时的全面否定激素疗法的观点。
绝经相关激素补充治疗现状
郁琦;尚梦远
【期刊名称】《实用妇产科杂志》
【年(卷),期】2013(029)002
【摘要】医学和科技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改变使人类的寿命明显延长,我国妇女的平均寿命已达75.9岁,妇女在绝经后的生存时间也随之延长。
随着社会老龄化加重,进入绝经期的人群越来越庞大。
一项来自中国的数据显示,
【总页数】3页(P81-83)
【作者】郁琦;尚梦远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10073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1.75
【相关文献】
1.绝经相关激素补充治疗指南变更认识 [J], 杨倩莹;王芳
2.青州市妇女对绝经相关激素补充治疗的认知调查 [J], 王守宏;王玉霞
3.绝经妇女激素补充治疗与乳腺疾病的相关性研究 [J], 温桂玲;周宏哲
4.绝经相关的激素补充治疗研究进展 [J], 刘云梅;谷丽娟
5.激素补充治疗与安慰剂治疗6个月的心血管效应:与绝经年限相关的差异 [J], Brownley KA;马良坤(摘)向阳(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妇科内部份分泌疾病临床诊疗指南绝通过渡期和绝经后期激素补充医治临床应用指南(2021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绝经学组前言绝通过渡期和绝经后期(指最终一次月经以后的全数时期,下同)激素补充医治(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 HRT)已经历了几十年的历程,其发展及人们对其受益和危险的熟悉经历了极为崎岖的进程。
从2021年后,由于一些研究对心血管疾病的负面结果,使HRT在全世界范围内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潮。
但随之而来的为防治骨质疏松的昂贵医疗本钱,中老年女性生活质量的下降促使专家们本着科学的态度,对这些研究的结果进行了深切的探讨和再分析。
结果发现,实验人群的年龄不同是相当重要的。
女性在绝经的第2个10年中或以后,约50%以上归并心血管性亚临床问题和心血管性疾病,少有严重的绝经相关症状。
按照这些研究及其再分析的结果,一项被称为“雌激素应用窗口”的理论逐渐形成。
本着为国内各级医师更新知识,与国际接轨的需要,国内绝经领域的列位专家在参考了国际绝经协会、北美绝经协会和亚太绝经协会的最新HRT 指南后,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在我国2021年指南的基础上形成了这篇新版激素补充医治指南,希望不仅能够反映HRT领域的最新进展,更重要的是它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中国妇女由于传统上对于激素类药物致癌的恐惧心理,极大的影响了HRT的应用,本指南也对此进行了相应的说明。
HRT必需遵循医治规范,严格掌握医治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在适宜人群中推行利用但又要避免滥用,使适龄妇女在低危险下取得最大收益。
关于绝通过渡期和绝经后期管理的决策对卫生保健专业人士和绝通过渡期和绝经后期妇女进行关于绝经后期管理(包括HRT)知识的教育。
应按照HRT的适应证,对有需要的妇女提供HRT的相关信息,特别是HRT可以带来的益处。
在妇女开始HRT医治前,应据其自身状况告知并分析医治的利弊。
在整个医治期间,每次按期随访时,应对患者进行HRT的受益和危险评估,以决定患者是不是继续利用。
郁琦、郎景和谈女性围绝经期管理[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人民网视频访谈节目。
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了中华医学会绝经学组组长、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郁琦教授做客人民网,与我们一起就女性围绝经期的话题展开深入交流。
首先,欢迎您的到来,请您先跟网友打声招呼。
[ 郁琦]:各位网友,大家好![主持人]:在生活中,大家都很熟悉更年期这个概念,普遍觉得女性到了四五十岁就是更年期了,请问郁教授,这从医学角度来讲是不是就是围绝经期,它和我们普遍说的更年期有什么区别?[郁琦]:还是有所不同的,两个时期开始的时间段是一样的,从月经紊乱开始,在进入更年期或者绝经之前,会有一段时间月经开始不好了,围绝经期主要指的是绝经前后,绝经期指的是从没有月经到老年。
“更”在中国话里头就是“变化”的意思,“年”这里不能单纯理解为一年两年,应该是一个时代,对于一个女性来说,进入绝经的状态,确实是意味着一个时代的变迁。
[主持人]:其实更年期这个表述并不太准确?[郁琦]:对。
[主持人]: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目前我国处于围绝经期阶段的女性数量大概是什么样的情况?[郁琦]:根据最近几次人口普查的材料,大致中国50岁以上的女性人口有1.6亿多,通常女性都在50岁前后绝经,很久以来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50岁以上基本上就是一个绝经的人口,其中1亿多人都有各种各样绝经的相关症状和问题,给她们带来很大的痛苦。
[主持人]:照您这么说,这个群体数量还是比较大的?[郁琦]:非常大。
可以说1亿多人口,比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总人口都要多的。
[主持人]:我想这个群体可能更需要大家的关注,以前大家可能忽略了这个状况。
[郁琦]:关注她们是因为现在人的平均寿命比较长了,如果平均寿命在50岁或者更低,这其实不是个问题,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也是因为人口寿命的延长,人口的老龄化,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主持人]:大家都习惯性的认为,像“脾气变坏”,“喜怒无常”都是更年期女性的典型症状,请问从医学角度,围绝经期的女性主要有哪些不适呢?[郁琦]:从医学术语上叫做易激惹,实际上是一种焦虑的表现,我们做过一个调查,这是困扰中国妇女第一位的不适的感觉,很多文艺作品里也都是这样描述的。
《闭经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解读
谢媛;郁琦
【期刊名称】《海南医学》
【年(卷),期】2024(35)10
【摘要】闭经是临床常见的症状。
由于其病因多样,包含各种生殖系统结构性异常、全身系统性疾病和内分泌功能紊乱,诊疗较复杂。
2023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内分泌学组发布了《闭经诊断与治疗指南》,该指南针对病理性闭经的定义、
分类、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与治疗进行了更新和补充,为闭经的精准诊断和
治疗管理提供了相关建议。
本文通过对《闭经诊断与治疗指南(2023)版》进行详
细解读,重点分析闭经的诊断流程和生育相关问题的处理办法,使该指南更具有临床
实践的指导意义,有助于闭经的规范化诊疗。
【总页数】5页(P1369-1373)
【作者】谢媛;郁琦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1.57
【相关文献】
1.闭经诊断与治疗指南(试行)
2.《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19
年版)》解读——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从指南到实践3.《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急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非外科植入装置治疗部分
关于心脏再同步治疗的指南解读4.肺动脉高压临床诊治和管理中需要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2022 ESC/ERS肺动脉高压诊治指南》与《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的比较与解读5.《中国甲状腺相关眼病诊断和治疗指南(2022年)》诊断和内科治疗解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