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泌乳素血症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8.42 MB
- 文档页数:52
泌乳素高怎么办,病因治疗是关键泌乳素的分泌是很多因素影响的,如果泌乳素高就要注意了,药物因素,剧烈的运动,神经刺激,垂体障碍等都是常见原因,治疗泌乳素高最关键的还是找到原因针对治疗。
★一、泌乳素偏高怎么治疗1、是病因治疗,也就是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假如是药物引起的应先停药,假如是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的,则可服用甲状腺素片替代治疗,假如是垂体肿瘤,则可根据肿瘤的大小或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2、是抑制催乳素的分泌,溴隐停为首选药物,这种药可抑制催乳素的合成与分泌,可控制垂体微腺瘤的生长,甚至使肿瘤明显缩小,溴隐停的常见副反应是恶心、头痛乏力和便秘。
因此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资料显示用药一周催乳素即可明显下降,用药2-4周溢乳停止,月经恢复,用药3-6个月可出现排卵并可妊娠。
3、是联合治疗,有生育要求的高催乳素血症患者,可先用溴隐亭治疗,如仍不能恢复排卵,加服促排卵类药物。
★二、泌乳素偏高的原因一、下丘脑性障碍下丘脑及邻近部位的疾病,如脑炎、颅咽瘤、松果体瘤、下丘脑部分性梗死、假性脑瘤、垂体柄切断等,都能造成下丘脑产生的泌乳素抑制因子减少,或者泌乳素释放因子及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因子增加。
前者能使泌乳素由于失去抑制而盲目生产,后两者则直接促使泌乳素增产。
二、垂体障碍主要是垂体部位的各种肿瘤。
此外,部分空泡蝶鞍综合征、垂体功能亢进,也可引起溢乳、闭经。
三、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时,甲状腺分泌不足的信息反馈地传入下丘脑,使下丘脑产生大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因子,这种因子在刺激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同时,也能刺激垂体泌乳素的过量分泌而造成溢乳。
四、药物因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镇静剂,如氯丙嗪、吗啡等,可以使下丘脑儿茶酚胺的含量降低,从而减少下丘脑产生的泌乳素释放因子的活性;降压药甲基多巴、利血平等可抑制泌乳素抑制因子的释放;灭吐灵可刺激垂体泌乳素的过量分泌。
五、神经刺激某些部位特别是胸部的皮肤受刺激,包括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剧痛,都可通过神经传递到下丘脑而引起泌乳素增高。
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及治疗发表时间:2009-07-28发表者:贾金英 (郑州大学一附院中医科)高泌乳素血症的诊断及治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中西医结合妇科门诊贾金英一什么是高泌乳素(PRL)血症?非孕期、非哺乳期出现血清泌乳素水平持续超过正常范围的病理状态,称为高泌乳素血症。
泌乳素在人体主要由垂体细胞分泌,怀孕以后人绒毛和蜕膜也能合成,其生理功能主要是维护和促进人体生殖功能,并参与调节代谢和刺激免疫功能。
二血PRL多少算高?血PRL分泌受多种因素影响,在生理情况下有昼夜周期性,正常妇女血PRL最高值是在睡眠和凌晨,清晨开始下降,醒时最低,进餐时最高。
一般规定上午8~10时空腹抽血检查。
由于每个实验室应用试剂及单位不同,正常范围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在化验的结果后面都会附有正常参考值范围。
常见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5~25ng∕ml或200~800IU∕L之间,你就诊时你的大夫会告知你的泌乳素是否异常。
三诊断至少两次血清泌乳素水平高于正常即可诊断为高泌乳素血症,但由于导致高泌乳素血症的病因很多,病因不同治疗方案不同,预后也有异,所以临床对高泌乳素血症病因的判断显得尤为重要。
临床应详细询问病史(如:月经史、末次妊娠及产后哺乳情况;药物使用情况;是否有头痛或视力异常等),有利于对本病病因进行初步判断。
四高泌乳素血症常见的临床表现1 异常溢乳:多数在体检挤压乳房时才发现,也有乳汁自溢者。
虽然异常泌乳是高PRL血症的标志,但临床发现约30%的异常溢乳者不伴PRL升高,而高PRL血症患者也非都伴发溢乳。
此外,溢乳量的多少并不一定和血清PRL高低一致。
2 月经异常:常表现为月经周期异常(延长或缩短)、月经量少或闭经,但有资料显示,在溢乳症妇女中,约1∕3月经仍正常。
3 生育障碍(不孕、孕史不良或习惯性流产):如果血清泌乳素持续升高可引起黄体功能不足不规则排卵或完全无排卵从而导致不孕。
,而高PRL血症常常合并的血雌、孕激素不足又容易引起胚胎发育不良和习惯性流产。
高泌乳素血症是大病吗【专业知识文档】本文内容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文章导读生活当中很多人并不清楚高泌乳素血症是什么,这属于常见的一种生理性平衡疾病,会导致患者的生理出现多种问题,甚至会在临床上需要通过用各种药物维持才能进行降低,只有降低调整平衡才能保证身体健康,所以在平时更多的还是要掌握好中医的治疗方法,这样恢复起来会更快一些。
治疗方法预防:治疗原发性疾病(垂体肿瘤、甲状腺功能减退和库欣综合征);尽量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减少或避免应用升高催乳素药物。
高泌乳素血症的中医治疗:中医认为本症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但原则上可分为虚实两类,虚者为肝肾亏损,精血不足,血海空虚,无血可下则闭经;气血虚弱,肾气不固则乳汁自溢。
实为肝郁气滞,血淤痰阻,脉道不通,经血不得不下行;或肝经郁热,疏泄失常而迫乳汁外溢。
由于禀赋不足,肾气未盛,精气未充,肝血虚少,冲任失于充养,无以化为经血;或房劳、久病,以致肾精亏耗,肝血亦虚,精血匮乏,源断其流,冲任亏损,胞宫无血可下,而成闭经。
如《医学正传》云:“月经全借肾水施化,肾水既乏,则经水日以干涸”。
或肾阳素虚,阳气不达,阳虚生寒,虚寒滞血;或肾阳虚不能温运脾固,摄纳无权,可见乳汁随化随出而自溢。
若脾胃素弱,或饮食劳倦,服药不当,或忧思过度,损伤心脾,营血不足;或大病久病、堕胎小产等数脱于血,或哺乳过长过久而伤气耗血,以致冲任大虚血海空乏,无血可下而成闭经。
如《兰室密藏》云:“妇人脾久需,或形赢气血具衰,而致经水断绝不行。
”若七情内伤,肝气郁结不达,气滞血淤,冲任淤阻,胞脉壅塞,经水阻塞不行,故致闭经;或郁怒伤肝,肝火亢盛,疏泄太过,迫乳外溢。
《胎产心法》云:“肝经怒火上冲,乳胀而溢。
”另有肥胖之人,多痰多湿,痰湿壅阻经隧;或脾阳失运,湿聚成痰,脂膏痰湿阻滞冲任,胞脉闭而经不行。
《女科切要》说:“肥白之人,闭经而不通者,必是湿痰与脂膜壅塞之故也。
”综上所述,本病的发生涉及肝、脾、肾虚损,以致精、气、血亏乏,或因气、血、痰阻滞不通而致。
中医内分泌病学如何治疗高泌乳素血症高泌乳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它可能会导致女性月经紊乱、不孕、溢乳等问题,男性则可能出现性功能障碍、乳房发育等症状。
在中医内分泌病学中,对于高泌乳素血症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高泌乳素血症的发生与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是常见的病因之一。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人们容易情绪波动,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导致肝气不舒。
肝主疏泄,肝气郁结则气血运行不畅,冲任失调,从而影响泌乳素的正常分泌。
此外,脾胃虚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如果脾胃功能虚弱,无法运化水谷精微,气血生化不足,冲任失养,也可能引发高泌乳素血症。
肾为先天之本,主生殖。
肾气不足或肾阳亏虚,都会影响生殖功能和内分泌平衡,导致泌乳素分泌异常。
针对这些病因病机,中医治疗高泌乳素血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中药调理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辨证论治。
对于肝气郁结型患者,常用的方剂有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以疏肝理气、活血调经。
药物如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等,可起到调理肝气、养血柔肝的作用。
对于脾胃虚弱型,常用的方剂有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等,以健脾益气、养血调经。
其中的黄芪、白术、党参、炙甘草等药物,可以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气血生成。
肾阳亏虚型患者,则常使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方剂,以温补肾阳、调补冲任。
熟地、山药、山茱萸、肉桂、附子等药物能够补肾助阳,恢复内分泌平衡。
除了中药调理,针灸治疗在高泌乳素血症的治疗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针刺相关穴位,如肝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等,可以调节脏腑气血,疏通经络,改善内分泌功能。
在日常生活中,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
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可以多吃一些具有疏肝理气、健脾补肾作用的食物,如玫瑰花茶、山药粥、枸杞粥等。
情志调节也是中医治疗的关键环节。
治疗闭经溢乳综合征效方6首非产褥期妇女或产妇停止哺乳1年后,出现持续性溢乳并伴有闭经者,称为闭经溢乳综合征,大多数患者合并高催乳素血症。
多见于生育年龄的妇女。
其病因有:①颅内肿瘤。
常见的是垂体泌乳素细胞腺瘤,大多数患者血清泌乳素(PRL)P RL))增高,其原因可能是肿瘤由泌乳素细胞构成,有分泌泌乳素的可能;肿瘤压迫下丘脑造成泌乳素抑制因子分泌减少,或刺激下丘脑促进泌乳素释放因子的分泌;肿瘤增大压迫垂体柄,中断了泌乳素抑制因子对泌乳素分泌的抑制作用,正常垂体细胞因失控而分泌亢进。
②产后溢乳:常见于初产妇不合理的哺乳习惯,长期吸吮的刺激,均可造成停止哺乳后持续分泌乳汁伴闭经及生殖器萎缩,原因不明。
③药物影响:长期服用利血平、氯丙嗪等可致多巴胺的产生、吸收与代谢紊乱,从而抑制下丘脑泌乳素抑制因子的释放,以致催乳素分泌过多,引起闭经溢乳;口服避孕药或长期雌-孕激素序贯疗法也可造成本征,④其它原因:如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原发性甲亢、肾功能不全等也可引起高泌乳血症。
其临床表现可有长期闭经,或月经稀发。
可表现持续性或间断性溢乳,可有性功能减退及不孕,和阵性潮热等症状。
西医治疗可采取病因治疗或口服溴隐亭、左旋多巴、克罗米芬及促性腺激素等药;或手术及放射治疗。
结合临床表现,本病可类似于中医“闭经”、“乳泣”等症范畴。
主要是因气血虚弱、肝郁化火、痰湿阻滞及脾肾两虚所致。
治疗以辨证施治为原则,采取“实者泄之,虚者补之,热者寒之,寒者温之”之法。
本文选介.清肝袋泡剂、理气健脾散、补肾敛乳方等治疗闭经溢乳综合征的有效方共6首,供临床参考选用。
1.清肝袋泡剂【处方组成】柴胡、当归、白芍、丹皮、栀子、麦芽各适量。
上药制成袋泡剂,每袋重15gg,含生药8.5gg。
【治疗方法】每次1袋,加沸水浸泡20分钟即饮,每日2次,连续服药1个月为1个疗程,共观察3个疗程。
【功效主治】清热疏肝。
治疗高泌乳素血症。
【临床运用】治疗高泌乳素血症120例,平均年龄29.20±6.07岁,已婚113例,未婚7例,月经失调30例,不孕40例,溢乳22例,月经稀发27例,闭经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