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生理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5
鱼类生理学1.—: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到达末梢,末梢去极化,神经膜上钙通道开放,细胞外液中一部分Ca2+移入膜内,刺激小泡Ach释放,Ach通过接头间隙向肌细胞膜扩散,并与肌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使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可允许Na+、K+甚至Ca2+通过,结果导致终膜处原有静息电位减少,出现膜去极化,产生终板电位。
终板电位扩布到领近一般肌细胞膜,使其去极化,达到阈电位引发肌肉动作电位,导致肌纤维收缩。
2.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特点答:(1)化学传递。
传递的是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
(2)单向传递。
兴奋只能从神经纤维传向肌纤维。
(3)有时间延搁。
递质的释放、扩散与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需要时间,比在同一细胞上传导要慢。
(4)接点易疲劳。
需要依赖胆碱酯酶消除,否则发生持续去极化。
(5)接点易受药物或其他环境因素影响。
3.-答:(一)兴奋通过横管传导到肌细胞内部(二)横管的电变化导致终池释放Ca2+(三)Ca2+扩散到肌球蛋白微丝和肌动蛋白微丝交错区,和肌动蛋白微丝上的肌钙蛋白结合,从而触发收缩机制。
(四)肌肉收缩后Ca2+被回摄入纵管系统。
4.答:血液凝固的生化过程,开始于血栓细胞的破裂,血栓细胞释放血小板凝血因子,使凝血致活酶原转变为凝血致活2+酶;凝血致活酶在Ca的协助下,使血液中的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后者促使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并逐渐收缩,形成血凝块。
第一步凝血致活酶原?凝血致活酶(血小板凝血因子)2+ 第二步凝血酶原?凝血酶(凝血致活酶、Ca)第三步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凝血酶)5.答: 1机械因素:血液和粗糙面接触,可使血小板迅速解体,释放凝血因子,加速凝血;用木条搅拌,可使纤维蛋白附着于木条上,血液不会凝固。
2.温度因素:血凝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延缓。
2+2+ 3.化学因素:Ca和维生素K可以促进凝血,而柠檬酸钠、草酸钠、草酸钾则抑制凝血(除去血液中Ca);4.生物因素:肝素以及能刺激肝素产生的物质(如肾上腺素)都能使血凝延缓;抗凝血酶?也是抑制凝血的因素。
鱼类生理学大纲《鱼类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鱼类生理学课程英文名称:Fish Physiology 课程代码: 总学时:60 课程总学分:3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适用专业:水产养殖考核方式: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
实验(实习)教材:无••••主要参考书:实验(实习)项目:实验(实习)项目及学时分配计划序号实验项目实验类型开出要求学时实验一生理学实验及常用仪器介1 2 验证必开绍、兴奋与兴奋性的观察及分析实验二骨骼肌的单收缩、复合收缩与必开 2 2 验证强直收缩实验三神经干动作电位观察及神经纤必开 3 2 验证维兴奋传导速度的测定实验四鱼类血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必开 4 2 验证的测定;实验五蛙心起搏点观察,期前收缩与 5 2 验证必开代偿间歇6 实验六蛙心灌流及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3 验证必开7 实验七影响尿液生成的因素 3 综合必开合计 16实验类型:在演示实验、验证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中选择实验一生理学实验及常用仪器介绍、兴奋与兴奋性的观察及分析一、实验学时:2学时二、实验类型:(验证实验)三、实验目的:通过生理学实验及常用仪器介绍、了解生理学实验的基本任务、内容和方法,理解生理学既是一门理论科学、又是一门实验科学的重要意义。
要求严格遵守实验课的程序、规则以及每个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和要求。
初步熟悉和掌握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通过对组织兴奋和兴奋性的实验观察,加深对兴奋与兴奋性概念的理解。
四、实验内容:1、按要求制备蟾蜍或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操作顺序为:洗蛙、杀蛙、去头、胸腹内脏、剥皮(洗手及剪刀和杀蛙针),去尾骨,分离椎板及两腿,游离坐骨神经及腓肠肌,离断股骨及小腿,完成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一般在30分钟内完成)。
将制备完好的标本置于任氐液中备用。
2、连接及检查仪器线路,将仪器各旋钮的位置置于零位。
固定标本于标本台,准备实验。
3、用适当的刺激参数,分别刺激标本的神经部分和肌肉,观察和记录肌肉的收缩曲线。
863 《鱼类学与动物生理生物化学》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鱼类学部分(占总分50%)一、考察目标鱼类学是水产养殖学、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是介绍鱼类的形态结构与机能、生活习性、系统分类和地理分布等。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从鱼类形态构造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全面认识鱼类的生命本质,掌握鱼类形态学、分类学和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原理、基本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掌握鱼类各器官的主要构造和机能,以及鱼类比较解剖的方法,了解鱼类的分类系统及各分类阶元的主要特征,能编制和熟练使用分类检索表,熟悉常见鱼类和淡水主要经济鱼类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分类地位、地理分布和经济意义,培养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水产养殖问题、提高增养殖效果的实际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鱼类学知识基础。
二、试卷结构1、题型结构单选题10分(共10题,每题1分);填空题10分(共10题,每题1分);名词解释10分(共5题,每题2分);简答题25分(共5题,每题5分);论述题10分(共1题,每题10分);鱼类分类检索表10分(共1题,每题10分)。
共计75分。
2、内容结构鱼类形态学(35%)、鱼类分类学(30%)、鱼类生物学(35%)。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1. 形态学部分掌握代表性鱼类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特征,重点掌握各系统和器官的解剖位置、形态特征及其不同类群间的变异,以及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征在研究鱼类分类和进化上的意义。
掌握鱼类的定义与起源、进化;掌握鱼类皮肤的结构与功能;掌握硬骨鱼类、软骨鱼类骨骼的部位、结构域功能;掌握鱼类肌肉的分类与功能;掌握鱼类的消化、呼吸、循环、神经系统的器官及其功能;掌握鱼类感觉、内分泌器官及其功能。
2. 分类学部分掌握鱼类分类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鱼类分类系统,掌握鱼类系统演化、亲缘关系及多样性,重点掌握淡水主要经济鱼类的形态特征、分类地位、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及其经济意义。
《鱼类生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生理特征,机体机能调节方式,兴奋及兴奋性等概念,理解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了解鱼类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使学生明确学习鱼类生理学的目的意义。
着重阐明生命活动的基本生理特征和调节。
重点是新陈代谢;刺激与反应,兴奋与抑制,兴奋性;反射与反射弧;反馈调节和负反馈。
第二章:掌握引起兴奋的刺激本身应具备条件;生物电产生原理;电位、阈刺激、局部兴奋及其总和;理解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传递。
兴奋发生时组织兴奋性的变化;收缩总和与强直收缩。
了解肌丝滑行学说,兴奋-收缩耦联及电鱼放电的原理及功能。
本章属普通生理学内容也是学习电生理的基础,理论性强,概念术语多。
重点介绍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机理;引起兴奋的阈值、阈刺激、阈下刺激、局部兴奋及其总和;兴奋发生时组织兴奋性的变化。
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
明确神经冲动的本质。
第三章:掌握反射中枢概念,突触传递过程,植物性神经系统机能。
理解突触传递原理及鱼类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机能,兴奋在中枢内传播特征。
了解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中枢神经元联系方式,中枢神经递质及中枢抑制,外周递质及其受体。
重点介绍反射中枢的概念,突触传递过程,兴奋在中枢部位传递特征,中枢抑制形式;植物性神经系统机能;外周神经递质和受体。
第五、六章:掌握内环境及其相对稳定概念及生理意义,心肌生物电现象及其生理特性。
理解红细胞机能和特性,血液的凝固和溶解。
了解血液的组成及生理功能,理化因素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其它作一般介绍。
重点介绍内环境及其相对稳定性概念和意义,血液的理化特性,红细胞机能和特性,各类白细胞、凝血细胞机能,凝血过程和纤维蛋白溶解。
重点介绍心肌生物电和心肌特性。
第七章:掌握鱼类耗氧率及其影响因素,气体交换动力,氧在血液中的结合和运输,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结合形式,氧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波尔效应及鲁特效应,理解气体交换与运输原理。
鱼类生理学鱼类生理学一一·鱼类生理学定义:研究健康鱼类功能活动规律的学科功能:是生物体及其各个部分所表现出的生命现象二·鱼类学研究层次:整体和环境、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方法:离体器官:离体器官→模拟在体条件→刺激1·急性实验:活体解剖:麻醉或破坏大脑→暴露器官→刺激优点:直观、操作简单、条件易控制以完整、健康动物为研究对象,在无菌、麻醉条件下进行手术,待2·慢性实验:动物清醒和恢复健康后进行实验优点:充分反映器官在体内的正常规律。
1·新陈代谢:物质交换、能量转移、自我更新2·兴奋性:活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兴奋或抑制)三·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3·刺激:能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环境变化4·生殖:个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的功能四·稳态的定义:内环境化学成分和生理特征相对稳定的现象1·保持新城代谢正常进行意义:2·维持细胞的正常兴奋性3·使机体适应外环境的剧烈变化五·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六·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的机能的调节方式:为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能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特点:迅速、精确、短暂七·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八·体液调节:由某一器官或组成分泌的化学物质(主要是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另一器官,调节其功能活动的过程特点:缓慢、持久、弥散九·反馈的概念:由受控制部分发出的返回信息对控制部分的作用负反馈:反馈信息抑制或减弱控制部分活动,使系统保持稳态,是可逆的正反馈:反馈信息促进和加强控制部分活动,使系统处于再生状态,不可逆过程二一·血液的机能1·营养功能2·运输功能(一)血液的机能:3·维持内环境稳定4·参与体液调节5·防御和保护功能二·血浆渗透压:1·晶体渗透压:由无机离子和小分子晶体构成,维持血细胞内外水的分布2·胶体渗透压:出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构成)维持血管内外水的分布三·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主要有0.9% Nacl和5%GS四·NaHCO3与Na2CO3的比例为20:1血液中NaHCO3的含量称碱储三一·溶血:RBC膜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的现象二·红细胞的生理功能:1·运输O2和CO22·缓冲血液酸碱物质生成调节:体液性调节,受雄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素)刺激RBC 生长发育,增加骨骼肌肌力。
2022年鱼类生理学(渔业发展)第一章绪论鱼类生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水平;鱼类生理学与渔业生产的关系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肌细胞的收缩功能;鱼类的放电第三章神经系统及感觉功能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及其生理意义;神经递质与受体;感觉器官;视觉、听觉、味觉;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生理机能第四章血液内环境稳态;血液的功能;血液的化学组成和理化特性;红细胞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功能;白细胞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功能;凝血细胞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和功能;环境胁迫对鱼类免疫机能的影响;血液凝固;纤维蛋白的溶解第五章血液循环生理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心肌的生理特性;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鳃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影响因素;血管的种类和功能;神经和体液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第六章呼吸与鳔水呼吸;气呼吸;鳃的呼吸机能;气体在鳃和组织部位的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环境理化因素对呼吸机能的影响;鳔的充气和排气过程;鳔的生理机能第七章消化与吸收消化;消化的方式;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消化腺分泌机制和消化液的作用;口腔与食道消化;胃内消化;小肠内消化;吸收;蛋白质、糖和脂肪的吸收方式第八章能量代谢与营养能量的来源、贮存和利用;能量代谢的测定;标准代谢;日常代谢;活跃代谢;影响能量代谢水平的因素第九章排泄和渗透压调节鱼类肾脏血液循环特点;肾脏的泌尿机能;肾脏泌尿机能的调节;含氮废物的排泄;渗透压调节第十章内分泌系统内分泌;激素;下丘脑、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胰岛的内分泌功能第十一章生殖生理鱼类精巢、卵巢特征;鱼类性类固醇激素及其生理作用;卵子的生长和成熟;卵黄发生的机制;排卵;产卵;人工诱导成熟亲鱼卵母细胞最后成熟、排卵和产卵;环境因子和生物因子对鱼类生殖活动的影响。
[ 重点] 鱼类生理学资料鱼类生理学资料一、填空1. 生命基本特征 : 新陈代谢、适应性、应激性或兴奋性、发育、生殖2. 生理功能的调节包括 :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3. 鱼类的必需 AA 是Arg、His 、Ile 、Leu、Lys、Met、Phe、Thr、Trp、Val4. AA 在体内的分解情况主要有以下三种 : 脱氨基、氨基转换、脱羧基5. 反射弧的构成 :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6 哺乳类蛋白质代谢的最终产物是 : 尿素,鱼类主要是 :NH37. 18:2w6表示该脂肪酸由18个C原子组成,分子中有两个双键,第一个双键出现在第 6 位 C 原子上。
8. 不饱和脂肪酸四类(第一个双键位置):亚麻酸(w3)、亚油酸(w6)、油酸 (w9) 、棕榈油酸 (w7)9. 必需脂肪酸 (EFA): 亚麻酸、亚油酸10. 氧的存在状态 : 物理溶解状态、化学结合 ( 与血红蛋白的结合 )11. 消化系统的构造 : 消化道、消化腺12. 每个肾单位包括 : 肾小体和肾小管 ;肾小体包括: 肾小囊和肾小球13. 尿液的形成包括三个阶段 : 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作用、分泌作用14. 生殖周期因子 : 光周期、温度、降雨 ; 性腺发育由光周期和温度季节变化所调节;产卵由温度和降雨控制15 性类固醇激素 : 精巢组织产生的睾酮和 11-酮基睾酮卵母细胞分泌产生雌二醇和17 a, 20 B—双羟孕酮,分别诱导精子和卵母细胞生长发育和成熟16. 鱼类精巢类型 :壶腹型(叶状型)、辐射型(管状型) 17.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生理作用 : 促进细胞和组织的代谢、细胞有丝分裂、软骨与骨骼的生长等。
18. 甲状腺激素是唯一含有卤族元素的激素 19. 鳃后体分泌的是降钙素20. 肾上腺髓质——嗜铬组织 :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 21. 尾下垂体分泌尾紧张素22. 松果体分泌褪黑激素23. 鱼类血液的构成 : 血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凝血细胞或血栓细胞)24. 鱼类血液循环特点 : 单循环、闭锁式心脏由四个部分组成 : 静脉窦、心房、心室、动脉球或动脉圆锥25. 心肌生理特征 :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收缩性 26.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外周神经系统(脑神经 10 对、脊神经)植物性神经系统(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27. 10 对脑神经: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嗅视动滑三,外颜听舌迷)28. 化学感受包括三种情况 : 嗅觉、味觉和一般的化学感受 29. 内耳(迷路): 球状囊、椭圆囊、半规管、耳石功能: 声音感受器、重力感受器、角加速度感受器、保持和调节肌肉紧张性30. 鱼类感光细胞 : 视网膜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二、名词解释1. 鱼类生理学 : 是研究鱼类的各种生命活动机能及其规律的科学2. 蛋白质效率能 : 是指鱼体摄入每克粗蛋白后所增加的体重3. 温度补偿作用无论测定时的温度如何,适应于低温环境的鱼比适应于高温环境的鱼有更快的蛋白质合成率4. 蛋白质需要量 : 指鱼体达到最适生长时所需要摄入的食物蛋白质含量5. 糖的异生作用 : 体内的糖通过其他物质转变而成为葡萄糖和糖,这一过程称为糖异生作用6. 耗氧率 : 是指动物单位体重在单位时间时间内消耗氧气的数量7. 氧容量:每100ml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氧气的最大量 8.氧含量:每100ml 血液中,血红蛋白实际结合氧的量 9. 氧饱和度 : 是氧含量占氧容量的比值10. 氧离曲线:就是表示血红蛋白氧饱和的百分比和 P之间的关系0211. 波尔效应:当血液氢离子增加,即PH值降低时,使血红蛋白和氧的亲和力降低,结果就使氧离曲线往右侧偏移。
《鱼类生理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鱼类生理学课程英文名称:Fish Physiology课程代码:总学时:60 课程总学分:3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适用专业:水产养殖考核方式: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
实验(实习)教材:无••••主要参考书:实验(实习)项目:实验类型:在演示实验、验证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中选择实验一生理学实验及常用仪器介绍、兴奋与兴奋性的观察及分析一、实验学时:2学时二、实验类型:(验证实验)三、实验目的:通过生理学实验及常用仪器介绍、了解生理学实验的基本任务、内容和方法,理解生理学既是一门理论科学、又是一门实验科学的重要意义。
要求严格遵守实验课的程序、规则以及每个实验的具体操作方法和要求。
初步熟悉和掌握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通过对组织兴奋和兴奋性的实验观察,加深对兴奋与兴奋性概念的理解。
四、实验内容:1、按要求制备蟾蜍或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操作顺序为:洗蛙、杀蛙、去头、胸腹内脏、剥皮(洗手及剪刀和杀蛙针),去尾骨,分离椎板及两腿,游离坐骨神经及腓肠肌,离断股骨及小腿,完成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一般在30分钟内完成)。
将制备完好的标本置于任氐液中备用。
2、连接及检查仪器线路,将仪器各旋钮的位置置于零位。
固定标本于标本台,准备实验。
3、用适当的刺激参数,分别刺激标本的神经部分和肌肉,观察和记录肌肉的收缩曲线。
五、实验要求:要求学会观察神经—肌肉标本的兴奋与兴奋性,会分析兴奋与兴奋性的区别及相关联系。
六、实验所需仪器设备: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神经屏蔽盒,张力换能器,常用蛙类手术器械(包括粗剪刀、手术剪、镊子、杀蛙针、滴管、丝线、泡钉、10×5cm小玻璃片、锌——铜弓等)、铁支架、双凹夹、大盘子、培养皿、蛙板(木质)实验二骨骼肌的单收缩、复合收缩与强直收缩一、实验学时:2学时二、实验类型:(验证实验)三、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形式的关系,加深理解骨骼肌完全强直收缩的形成机制与功能意义。
四、实验内容:1、按实验的步骤方法制备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2、连接及检查仪器线路,将仪器各施钮置于零位,固定标本于标本台,准备实验。
3、寻找引起肌肉发生最大收缩的最小刺激强度(即最适刺激),分别作出单收缩、舒张期与收缩期复合收缩、不完全与完全强直收缩曲线。
五、实验要求:要求每人作出一套完整实验曲线,根据实验操作及所记录到的结果(曲线),详细描述实验结果,并进行适当分析写出实验报告。
六、实验所需仪器设备: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神经屏蔽盒,张力换能器,常用蛙类手术器械(包括粗剪刀、手术剪、镊子、杀蛙针、滴管、丝线、泡钉、10×5cm小玻璃片、锌——铜弓等)、铁支架、双凹夹、大盘子、培养皿、蛙板(木质)实验三神经干动作电位观察及神经纤维兴奋传导速度的测定一、实验学时:2学时二、实验类型:(验证实验)三、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习观察神经干动作电位和神经兴奋传导速度的测量方法;会分析从刺激到动作电位波形表现的发生机理;能区分神经干动作电位与单根据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在特征上的不同;加深对动作电位概念、特征和生理意义的理解。
1、按常规方法从洗蛙到游离坐骨神经——腓神经、制备出坐骨神经——腓神经干标本,置于任氐液中备用。
2、连接并检查仪器线路,将神经干放置于屏蔽盒的刺激及记录电极上(一般将神经干的中枢端放置在刺激电极上),准备实验。
3、给适当强度及频率的刺激,记出神经干双相动作电位,待调整使其波形显示稳定及清晰后,测量出传导距离(S1)和潜伏期(t1);移动记录电极的位置,再测出S2及t2。
4、在两个记录电极之间用平板镊子夹镊或施以吸有麻醉药的细棉絮,至记出单相动作电位。
5、改变刺激强度,观察单相动作电位幅度的变化。
6、用引起最大单相动作电位的刺激强度和频率,以及适当的扫描速度,观察Aα及Aβ类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波形。
五、实验要求:要求观察到神经干双相和单相动作电位,以及Aα和Aβ两种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测量并计算出神经兴奋传导的速度。
写出实验报告。
六、实验所需仪器设备: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神经屏蔽盒,常用蛙类手术器械(包括粗剪刀、手术剪、镊子、杀蛙针、滴管、丝线、泡钉、10×5cm小玻璃片、锌——铜弓等)、铁支架、双凹夹、大盘子、培养皿实验四鱼类血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的测定一、实验学时:2学时二、实验类型:(验证实验)三、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习红细胞、白细胞的计数方法及血红蛋白测定的方法,加深对鱼类红细胞生理特性和血红蛋白及其测定意义的认识,四、实验内容:1、血红蛋白测定:在比色管中加0.1mol盐酸至“10”刻度处。
尾静脉采血,用血红蛋白吸管吸血至“20”刻度处,将吸管插入比色管内盐酸中.置比色管于比色架中,室温放置10min.使血红蛋白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
再滴加蒸馏水于比色管中。
边加边搅拌.直至与标准色相同。
读取比色管内液凹面的最低处刻度比值乘10,即为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克数。
2、血细胞计数:用特制的血红蛋白吸管或红细胞吸管和白细胞吸管准确吸取一定量的血液,用适当的溶液稀释后,于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内计数—定容积的血液稀释液中血细胞个数,再将所得结果换算为每升血液中的血细胞个数。
五、实验要求:要求学会血球计数板和血红蛋白计的使用方法;测出几种鱼类血细胞数目,红、白细胞的比例血红蛋白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
六、实验所需仪器设备:血红蛋白计,血细胞计数板、注射器,红细胞吸管和白细胞吸管,显微镜实验五蛙心起搏点观察,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一、实验学时:2学时二、实验类型:(演示实验、验证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通过结扎法,观察蛙心起搏点和蛙心脏不同部位的自律性,加深对心脏自动节律性、正常起搏点和潜在起搏点的理解。
通过对蛙心脏施加额外电刺激的方法,观察和理解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的产生,证明心肌兴奋性变化的特点。
四、实验内容:1、洗蛙、用杀蛙针彻底捣毁脑脊髓、背位固定蛙四肢、剖开胸腔、剪开心包膜、暴露心脏。
观察和记录蛙心脏各部位(静脉窦、心房和心室)的搏动顺序及次数,在窦房沟做第一结扎,待心房室复跳后,记数蛙心脏各部位搏动次数,再在房室沟做第二结扎,待心室复跳后,记数蛙心脏各部位搏动次数。
2、暴露心脏。
实验时用蛙心夹在心脏舒张期夹住心尖部,悬垂描记蛙心脏搏动曲线。
用较强的单一电脉冲在心脏收缩的早或中期、晚期或舒张早期、以及舒张早期以后给刺激,观察和记录蛙心跳曲线及其变化。
五、实验要求:要求观察和记录结扎前后蛙心脏各部位的搏动次数,每人做出一套完整的心脏收缩曲线,写出实验报告六、实验所需仪器设备: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神经屏蔽盒,张力换能器,常用蛙类手术器械(包括粗剪刀、手术剪、镊子、杀蛙针、滴管、丝线、泡钉、10×5cm小玻璃片)、铁支架、双凹夹、大盘子、培养皿实验六蛙心灌流及心血管活动的调节一、实验学时:3学时二、实验类型:(验证实验)三、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习制备离体蛙心并进行灌流实验的方法,观察和理论某些体液因素对心脏活动的影响。
家兔进行动脉血压的实验,学习大动物实验和动脉血压直接测量的基本方法,观察神经、体液因素对动脉血压的影响,加深理解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及其机制。
四、实验内容:1、洗蛙,用杀蛙针捣毁脑脊髓,背位固定蛙四肢,剖开胸腔,剪开心包膜,分别在主动脉及其左右分支和静脉窦下面穿线,先结扎主动脉左侧分支,再结扎静脉窦以外的前后腔静脉,最后结扎主动脉右侧分支的远端。
然后,在主动脉近心端剪一斜切口,将灌有任氐液的蛙心插管插入心室(见插管内液面上下移动)固定主动脉于蛙心插管上,从结扎线外侧剪断血管,即制备成离体蛙心实验模型2、将家兔称重,耳缘静脉麻醉,背位固定于兔手术台,剪去颈前区的毛,颈部正中切口,游离皮肤及皮下组织,分离两侧的减压神经,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及颈总动脉,并穿线备用,用温生理盐水沙布敷盖手术野,准备和检查记录仪器及血压换能器,静脉注射肝素,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头端,用动脉夹夹闭其近心端,在该动脉靠头处剪一斜切口,插入动脉插管,用粗丝线结扎束紧,并固定于插管上,放开动脉夹,记录血压波动曲线、准备正式实验。
五、实验要求:要求每组至少做出一套完整的实验结果曲线,个人写出实验报告。
六、实验所需仪器设备: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神经屏蔽盒,张力换能器,常用蛙类手术器械(包括粗剪刀、手术剪、镊子、杀蛙针、滴管、丝线、泡钉、10×5cm小玻璃片)、铁支架、双凹夹、大盘子、培养皿实验七影响尿液生成的因素一、实验学时:3学时二、实验类型:(综合实验)三、实验目的:通过对家兔进行动脉血压的实验,学习大动物实验和动脉血压直接测量的基本方法,观察神经、体液因素对动脉血压的影响,加深理解神经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及其机制。
四、实验内容:将家兔称重,耳缘静脉麻醉,背位固定于兔手术台,剪去颈前区的毛,颈部正中切口,游离皮肤及皮下组织,分离两侧的减压神经,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及颈总动脉,并穿线备用,用温生理盐水沙布敷盖手术野,准备和检查记录仪器及血压换能器,静脉注射肝素,结扎左侧颈总动脉头端,用动脉夹夹闭其近心端,在该动脉靠头处剪一斜切口,插入动脉插管,用粗丝线结扎束紧,并固定于插管上,放开动脉夹,记录血压波动曲线、准备正式实验1、正常动脉血压波动曲线(一级波,二级波,三级波)2、夹闭颈总动脉时的血压曲线3、刺激减压神经4、刺激迷走神经5、静脉注射肾上腺素6、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7、静脉注射乙酰胆碱8、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五、实验要求:要求每组完成一套完整的实验曲线,个人写出实验报告。
六、实验所需仪器设备: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神经屏蔽盒,血压换能器,计滴器、常用蛙类手术器械(包括粗剪刀、手术剪、镊子、杀蛙针、滴管、丝线、泡钉、10×5cm小玻璃片)、铁支架、双凹夹、大盘子、培养皿撰写人:张春霖审核人:李云2005年3月26日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