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生理学第五章 消化与吸收
- 格式:ppt
- 大小:5.91 MB
- 文档页数:38
生理学笔记之消化与吸收消化和吸收1.概述:消化管平滑肌的特性,消化腺分泌的机制。
胃肠道的神经支配和胃肠道激素。
2.口腔内消化:唾液的成分与作用,唾液分泌的调节和吞咽功能。
3.胃内消化:胃液的性质、成分及作用。
胃液分泌的调节。
胃的容受性舒张和蠕动。
胃排空及其调节。
4.小肠内消化: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成分和作用,以及它们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小肠运动的形式及调节,回盲括约肌的功能。
5.大肠内消化:大肠液的分泌,大肠的运动和排便。
6.各种物质吸收的部位和机理。
一、消化和吸收的基本概念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食物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
消化的方式: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
机械消化依赖消化道平滑肌的运动,化学消化依赖消化液中所含消化酶的作用。
消化液由各种消化腺分泌,主要成分是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无机盐调节消化道的酸碱环境和渗透压、以便一些重要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有机物中最重要的是消化酶。
其次是粘液,粘液由空腔脏器分泌(所以胆汁和胰液中不含粘液),对消化道粘膜具有保护作用。
二、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1.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特性:兴奋性较骨骼肌低、不规则的节律性、紧张性、伸展性、对刺激的特异敏感性即对牵张、温度和化学刺激敏感而对切割、电刺激等不敏感。
2.消化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1)静息电位主要由K+外流的平衡电位形成,但Na+、Cl-、Ca2+等离子在安静时也有少量通透性,加之生电钠泵也发挥作用,故静息电位值较低且不稳定。
(2)慢波电位又称基本电节律,是消化道平滑肌特有的电变化,是细胞自发性节律性去极化形成的。
慢波起源于纵行肌,它是局部电位,不能直接引起平滑肌收缩,但动作电位只能在慢波的基础上产生,因此慢波是平滑肌的起步电位,控制平滑肌收缩的节律。
消化道平滑肌慢波有如下特点:①慢波是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的缓慢的节律性去极化波;②胃肠道不同部位慢波的频率不同;③它的产生与细胞膜生电钠泵的周期活动有关;④不能引起平滑肌收缩;⑤慢波的波幅通常在10~15mV之间。
鱼类消化生理
鱼类消化生理
鱼类是水生动物,它们的消化系统与陆生动物有很大的不同。
鱼类的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喉、胃、肠道和肛门等部分,其中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
一、口腔
鱼类的口腔是其消化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口腔主要由牙齿、舌头、唾液腺等组成。
牙齿和舌头可以协助食物进入咽喉,唾液则可以帮助食物变得更加柔软和易于消化。
二、咽喉
鱼类的咽喉是食物通过口腔进入胃部之前必须经过的一个关键部位。
在这里,食物会被细小的颗粒所过滤,同时也会被一些特殊器官所识别。
三、胃
鱼类的胃是其消化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胃内含有许多不同种类的消化液体,例如盐酸和胰液等。
这些液体能够帮助分解食物中所含有的各种营养成分,并将其转换为鱼类所需要的能量。
四、肠道
鱼类的肠道是其消化系统中最长的部分之一。
肠道内含有许多不同种类的细菌和酶,这些细菌和酶能够帮助分解食物中所含有的各种营养成分,并将其转换为鱼类所需要的能量。
五、肛门
鱼类的肛门是其消化系统中最后一个部位。
在这里,未被消化吸收或排泄出体外的残渣会被排放出去,以便为新一轮消化做好准备。
总结
在鱼类消化生理方面,口腔、咽喉、胃、肠道和肛门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它们共同协作,将食物分解成可被吸收利用的营养成分,并将未被消化吸收或排泄出体外的残渣排放出去。
这些过程对于保证鱼类身体健康和生存至关重要。
绪论一.名词解释1.鱼类生理学急性实验法慢性实验法新陈代谢兴奋与抑制2.适应性刺激神经调节反射体液调节自动调节反馈(反馈调节)负反馈正反馈稳态二.填空1.鱼类生理学的研究层次有四个方面,它们是( 整体水平)、(器官系统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2.生理学既是实验性很强的科学,实验研究方法极为重要。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大致分为(分析法)和(综合法)两类。
3.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快、(作用短暂)、(精确)。
4.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慢、作用时间(持久)。
5.机体机能的协调性、相对稳定性和适应性,主要靠神经系统的反射性调节机制,但体液调节也起着重要作用。
许多生理机能活动的神经性和体液性调节机制具有(自动调节)和( 反馈)现象,这对于保证生理机能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6.反馈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
7.新陈代谢过程可以分为(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
8.所谓兴奋性就是机体具有感受( 刺激)产生(反应)的能力。
9.在传统生理学中,通常将( 神经组织)、(肌肉组织)和( 腺体)统称为可兴奋组织。
10.鱼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是( 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神经调节)。
11.机体组织在接受刺激而发生反应时,其表现形式有( 兴奋)和(抑制)两种。
12.刺激组织引起兴奋时,如果阈值低,表明该组织的兴奋性较(强)。
13.( 适应性)是指机体具有的根据外环境情况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和关系的功能。
14.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是(新陈代谢)、( 兴奋性 )和( 适应性)。
15.自身调节的特点是:调节作用较(局限),对刺激的敏感性( 较小)。
16.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机体进行的调节过程一般属于( 负)反馈过程。
17.体液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慢,作用时间(持久)和(广泛)。
18.细胞或生物体受刺激后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称为( 反应 )。
三.是非题1.负反馈调节的主要作用是保持机能活动的相对稳定性。
动物生理第五章消化与吸收(4-5)第四章消化与吸收(D i g e s t i o n a n d A b s o r p t i o n)一、概述二、机械性消化三、化学性消化四、微生物消化五、吸收四、微生物消化1、反刍动物复胃内消化2、大肠内微生物的消化1、反刍动物复胃内消化复胃的组成:反刍动物(以牛为例)具有庞大的复胃,由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4个室构成。
(前3个胃合称为前胃—粘膜无腺体,不分泌胃液;只有皱胃衬以腺上皮,是真正有胃腺的胃)复胃与单胃消化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胃,具有独特的反刍、嗳气、食管沟反射、网瘤胃运动以及微生物发酵等特点。
瘤胃微生物的消化饲料内可消化的干物质有70-85%在此消化,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微生物。
瘤胃在反刍动物的整个消化过程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1、反刍动物复胃内消化瘤胃微生物的消化瘤胃内的环境条件:瘤胃可看作是一个供嫌气性微生物高效率繁殖的活体发酵罐。
它具有微生物生活的良好条件。
①供微生物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丰富;②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近;③温度适宜,通常为38~41℃;④pH值维持在5.5-7.5之间;⑤内容物高度乏氧(CO2,NH3,少量氮、氢、氧)。
1、反刍动物复胃内消化瘤胃微生物的消化瘤胃微生物的种类与作用瘤胃中的微生物主要为厌氧的纤毛虫和细菌,种类复杂。
据测定,1克瘤胃内容物中,含有细菌为1010-1011个,纤毛虫为105-106个。
微生物总体积占瘤胃液的3.6%。
(与细菌比较,纤毛虫数量虽少、但体积较大,故在瘤胃内所占的容积相当。
(1)纤毛虫及其作用瘤胃纤毛虫分为全毛纤毛虫属(全身被覆纤毛)和贫毛纤毛虫属(只在一定部位被纤毛)。
1、反刍动物复胃内消化瘤胃微生物的种类与作用(1)纤毛虫及其作用瘤胃纤毛虫含有分解糖类(如淀粉酶、蔗糖酶、呋喃果聚糖酶等)、蛋白质(如蛋白酶、脱氨基酶等)和纤维素(如半纤维素酶、纤维素酶等)酶类。
全毛虫:分解淀粉产生乳酸和少量挥发性脂肪酸(VFA);贫毛虫:除分解淀粉外,发酵果胶、半纤维素和纤维素,水解脂类、氧化不饱和脂肪酸、降解蛋白质,吞噬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