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7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
- 格式:rtf
- 大小:22.09 KB
- 文档页数:2
交流电气装置过电压保护设计要求及限制措施摘要:交流电气装置过电压保护设计要求及限制措施,SPD设置及接地线设计关键词:电气装置过电压保护设计限制措施SPD1. 1过电压概述表1_1低压系统过电压类别大气过电压直击雷过电压感应雷击过电压雷电波侵入过电压操作过电压操作容性负载过电压电容器组空载长线路操作感性负载过电压空载变压器电抗器电动机真空断路器谐振引起的过电压工频过电压并列或解列过电压负载的投入与切除IT系统发生接地故障引起对地电压升高TN系统或TT系统中性线开路引起对地电压升高低压系统相导体与中性导体间的短路时中性线对地电压升高低压系统故障相的接地故障电压不超过50V,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高高压系统接地故障电压窜入低压侧(高压为接地系统,变电所内一个接地系统)。
当切断时间大于 5 s时,允许的工频过电压W+250 V ;当切断时间小于或等于5 s时,允许的工频过电压见+1200 V。
1.2耐冲击类别(过电压类别)的划分1. 耐冲击类别(过电压类别)划分的目的耐冲击类别是根据对设备预期不间断供电和能承受的事故后果来区分设备适用性的不同等级。
通过对设备耐冲击水平的选择,使整个电气装置达到绝缘配合,将故障的危害性降低到允许的水平,以提供一个抑制过电压的基础。
耐冲击类别标识数字越高,表明设备的耐冲击性能越高,可供选择的抑制过电压的方法越多。
耐冲击类别这一概念适用于直接从电源线上接电的设备。
2. 耐冲击类别(过电压类别)说明I类耐冲击设备是打算与建筑物固定电气装置相连的设备。
保护措施应在此设备之外,既可固定在电气装置内也可固定在电气装置和此设备之间,以限制瞬态过电压在规定的水平。
II类耐冲击设备是与建筑物固定电气装置相连的设备。
注:此类设备举例:家用电器、便携式工具以及类似负荷。
III类耐冲击设备是固定电气装置的组成部分和其他预期具有较高适用性类别的设备。
注:此类设备举例:固定电气装置的配电盘、断路器、布线系统,包括电缆、母线、接线盒、开关、插座),工业用设备以及某些其他设备,如与固定电气装置永久相连的固定式电机。
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J64-83(试行)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试行日期:1984年6月1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避雷针和避雷线第三章过电压保护装置第一节阀型避雷器第二节管型避雷器第三节保护间隙第四节消弧线圈第四章架空线路的保护第一节一般线路的保护第二节线路交叉部分的保护第三节低压架空线路的保护第五章变电所(配电所)的保护第一节直击雷过电压保护第二节雷电侵入波过电压保护第三节小容量变电所的简易保护第六章架空配电网的保护第一节配电变压器的保护第二节开关设备等的保护第七章旋转电机的保护第八章其他设备的保护附录一名词解释附录二本规范用词说明主要符号R--工频接地电阻;Rch--冲击接地电阻;Tt--雷电流波头长度;D--两避雷针、避雷线间的距离;D`--避雷针与等效避雷针间的距离;f--通过两支等高避雷针顶点和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的圆弧的弓高;h--避雷针、避雷线的高度,避雷针验点的高度,保护变电所用的避雷线的高度;ha--避雷针、避雷线的有效高度;hx--被保护物的高度;h0--两等高避雷针、避雷线间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高度或两等高避雷针间假想避雷针的高度;l--档距长度;lb--进线保护段长度;△l--避雷线上校验的雷击点与接地支柱间或最近支柱间的距离;l2--避雷线上校验的雷击点与另一端支柱间的距离;bx--两针间在hx水平面上的保护范围一侧最小宽度;R0--通过两避雷针(避雷线)顶点以及两针(线)间保护范围;围上部边缘最低点的圆的半径;r--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rx--避雷针在hx水平面上的保护半径;Sk--避雷针、避雷线与被保护物间的空气中距离Sd--避雷针、避雷线与被保护物间的地中距离;P--避雷针、避雷线的高度影响系数;β`--避雷线分流系数。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电力装置过电压保护设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并应做到保障人身安全,供电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
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CBJ52--8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试行)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试行日期:1984年6月1日关于颁发《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工业与民用35千伏变电所设计规范》等十四本设计规范的通知计标[l983]1659号根据原国家建委(71)建革设字第150号通知的要求,分别由水利电力部、机械工业部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工业与民用35千伏变电所设计规范》等十四本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
现批准这十四本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自一九八四年六月一日起试行。
十四本规范的名称、编号及其管理单位如下:一、《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GDJ52-83,由机械工业部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机械工业部第二设计研究院负责。
二、《工业与民用10千伏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CBJ53-83,由机械工业部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机械工业部第八设计研究院负责。
三、《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CBJ54-83,由机械工业部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机械工业部第八设计研究院负责。
四、《工业与民用通用设备电力装置设计规范》CBJ55-83,由机械工业部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
由机械工业部第七设计研究院负责。
五、《电热设备电力装置设计规范》CBJ56-83,由机械工业部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机械工业部设计研究总院负责。
六、《建筑防雷设计规范》CBJ57-83,由机械工业部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机械工业部设计研究总院负责。
七、《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力装置设计规范》cBJ58.83,由化工部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化工部化工设计公司负责。
八、《工业与民用35千伏变电所设计规范》CBJ59-83,由水利电力部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水利电力部华东电力设计院负责。
九、《工业与民用35千伏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CBJ60-83,由水利电力部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水利电力部西北电力设计院负责。
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第一章总则第1.0.1条电力装置接地设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并应做到:保障人身与设备安全、供电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
第1.0.2条电力装置接地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发展规划和地质特点,合理地确定设计方案。
第1.0.3条电力装置接地设计应节约有色金属,节约用铜。
第1.0.4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交通、电力、邮电、财贸、文教等各行业交流、直流电力设备接地设计。
第1.0.5条电力装置接地设计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2.0.1条为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电力装置宜接地或接零。
交流电力设备应充分利用自然接地体接地,但应校验自然接地体的热稳定。
能对地构成电流闭合回路的直流电力回路中,不得利用自然接地体作为电流回路的零线、接地线、接地体。
直流电力回路专用的中性线、接地体以及接地线不得与自然接地体有金属连接;如无绝缘隔离装置,相互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米。
三线制直流回路的中性线,宜直接接地。
第2.0.2条变电所内,不同用途和不同电压的电气设备,除另有规定者外,应使用一个总的接地体,接地电阻应符合其中最小值的要求。
注:本规范中接地电阻系指工频接地电阻。
第2.0.3条如因条件限制,按本规范的要求接地有困难时,允许设置操作和维护电力设备用的绝缘台。
绝缘台的周围,应尽量使操作人员不致偶然触及外物。
第2.0.4条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电力网,应装设能迅速自动切除接地短路故障的保护装置。
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电力网,应装设能迅速反应接地故障的信号装置,必要时,也可装设延时自动切除故障的装置。
第2.0.5条低压电力网的中性点可直接接地或不接地。
当安全条件要求较高,且装有能迅速而可靠地自动切除接地故障的装置时,电力网宜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方式。
第2.0.6条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网中,电力设备的外壳宜采用低压接零保护,即接零。
如用电设备较少、分散,采用接零保护确有困难,且土壤电阻率较低,可采用低压接地保护。
工业与民用通用设备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J55-83试行)10.8.1 总则通风设备电力装置的设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并应与工艺设计相互密切配合,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劳动条件。
在设计时应尽量节约有色金属,并应认真贯彻以铝代铜的技术政策。
适用于工业、交通、电力、邮电、财贸、文教等各行业的新建工程的设计。
10.8.2 1000V以下电动机的保护异步电动机和同步电动机(以不简称交流电动机)应装设短路保护,并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装设过负荷保护、两相运行保护和低电压保护。
对同步电动机还应装置失步保护。
每台交流电动机宜装设单独的短路保护。
在总计算电流不超过20A,或者在工艺上密切相关的一组电动机,其功率不限,但应保证迅速切除每一台电动机的短路故障时,数台电动机可共用一套短路保护装置。
交流电动机短路保护的元件应按下列规定装设: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网络中应在每根上装设;当装有零序保护时,可只在两相上装设。
在中性点不接地网络中,采用熔断器保护时,应在每相上装设;采用自动开关保护时,至少应在两相上装置过电流脱扣器;当只装设在两相时,在同一网络中的保护元件应装设在相同的两相上。
交流电动机短路保护元件的额定电流或整定电流,不应小于电动机的额定电流,且当电动机正常起动或自动起动时保护装置不应误动作,一般按下式确定:IZd≈Kφ8IQ式中:IZd——熔断体额定电流或自动开关瞬时过电流脱扣器、过电流继电瞬动元件的额定电流(A);IQ——电动机的起动电流(A),当电动机的端子电压低于额定电压的88%时应进行校正;Kφ8——一计算系数。
对熔断器应根据其特性和电动机的起动情况决定,起动时间在3s以下宜取0.25~0.4;在3~8s宜取0.35~0.5;超过8s或频繁起动、反接制动宜取0.5~0.6。
对自动开关和低返回系数的过电流继电器的瞬动元件,宜取1.7~2;对高返回系数的过电流继电器,且保护装置的动作时间能躲过起动电流非同期分量衰减时间时,宜取1.35~1.4。
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J62-83(试行)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试行日期:1984年6月1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三章电力变压器的保护第四章 3-35千伏电力线路的保护第五章电力电容器的保护第六章 3千伏及以上电动机的保护第七章用高压熔断器的保护第八章自动重合闸第九章备用电源和备用设备的自动投入装置第十章自动低频减载装置第十一章二次回路附录本规范用词说明第一章总则第1.0.l条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并应做到保障人身安全、供电可靠、电能质量合格、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
第1.0.2条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合理地确定设计方案。
第1.0.3条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回路设计中,应节约有色金属,并应节约用铜。
第1.0.4条本规范适用于工业、交通、电力、邮电、财贸、文教等各行业新建工程的设计。
第1.0.5条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2.0.1条本章运用于3-35千伏电力设备和线路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
第2.0.2条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应尽快地切除短路故障和恢复供电,以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限制故障设备的损坏程度和减少停电报失。
第2.0.3条动作于跳闸的继电保护,应有选择性,但本章另有规定者除外。
带阶段特性和反时限特性的保护,前后两级之间的灵敏性和动作时限均应相互配合。
根据电力系统运行要求,须缩短切除故障时限时,保护装置可无选择地动作,但应尽量用自动重合闸或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来补充。
第2.0.4条保护装置和自动装置应力求简单可靠,使用的元件和触点尽量少,接线简单,维护方便。
第2.0.5条各电力设备和线路的保护装置除作为本身的主保护外,如果可能,还应尽量作为相邻设备和线路的后备保护。
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是电力设备安全防护的关键之一,是电力设备设计师和工程师需要遵循的重要技术规范。
电力设备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会面临各种过电压的危害,如雷击、雷电、开关操作等因素都会导致过电压的出现,而电力设备的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就是为了防止这些危害而制定的。
一、过电压的概念过电压指的是电路中出现的电压瞬态超过了设计时允许的最大电压,它是电路中电势差的反向电波,常见的过电压有雷击过电压、开关操作过电压、瞬时过电压等。
过电压不仅会对电力设备产生瞬态电压,同时还会引起电弧和电磁波的产生,对设备的正常工作造成严重的干扰。
二、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的内容1.选择合适的保护装置选择合适的保护装置是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的首要原则。
保护装置应该选择能够快速反应并及时切断电路的装置。
根据电力设备的使用环境,一般可以采用多级保护的保护方案。
2、防止雷击雷击是导致过电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电力设备的过电压保护设计过程中,应着重关注防止雷击。
对于室外的设备,应采取合适的防雷措施,如安装避雷装置、尽量避免在有雷暴天气下使用设备等。
3、启用过电压保护电路当电力设备遭受过电压的情况时,不能只依靠保护装置切断电路,还需启用过电压保护电路。
过电压保护电路可以快速把过电压传递给地线,从而保护设备免受过电压的危害。
4、防止电流过载在过电压保护设计中,也需要注意防止电流过载的情况。
对于一些电容性负载较大的设备,应该加装过电压保护电阻,以降低设备的电流过载情况。
三、对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的遵循为使电力设备能够充分发挥其安全防护的功能,设计师和工程师在设计和使用电力设备时应遵循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严格按照规程的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
同时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也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保证电力设备的正常使用。
综上所述,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是电力设备保护的关键之一,它对电力设备的安全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电力设备的过电压保护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可以保护设备免受网络变化的影响并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
因此,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对于电力工程行业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该规程的核心内容以及其实施的重要性。
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系统参数选择:包括电力系统的额定电压、频率、短路容量等参数的选择和计算。
二、设备参数选择:包括电力设备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频率响应等参数的选择和计算。
三、保护器参数选择:包括保护器类型、抄表精度、动作速度等参数的选择和计算。
四、保护逻辑设计:根据电力系统的运行特点和设备的保护要求,设计保护逻辑。
五、保护信号处理:对保护信号进行实时采集、处理和传输,确保保护装置对设备进行快速动作。
六、保护装置设置:设置保护装置的参数和校核保护装置的动作性能。
七、电力设备的运维监测:对电力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运维监测,及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全面考虑和设计,可以有效地保护电力设备免受过电压的影响,延长设备寿命。
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技术规程的实施至关重要。
首先,规程规范了电力设备的设计和运维,确保了电力设备的质量和稳定性;其次,规程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对于保障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防止意外停电、损失的发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技术规程能够提高电力工程企业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培育了新一代技术人才,推动了电力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升级,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综上所述,电力设备过电压保护设计技术规程是电力工程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规范和技术创新。
开展规程的实施和推广,将对于电力系统运行和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
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GBJ52-83试行)10.6.1总则供电系统设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并应做到保障人身安全、供电可靠、电能质量合格、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
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期发展的关系,做到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适当考虑扩建的可能。
应节约有色金属,并应认真贯彻以铝代铜的技术政策。
适用于工业、交通、电力、邮电、财贸、文教等各行业的新建工程的设计。
供电系统设计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10.6.2 负荷分级及供电要求电力负荷应根据其重要性和中断供电在政治、经济上所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的程度,分为下列三级:a.一级负荷;a)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者;b)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者,如重大设备损坏、重大产品报废、用重要原料生产的产品大量报废、国民经济中重点企业的连接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要长时间才能恢复等;c)中断供电将影响有重大政治、经济意义的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者,如重要铁路枢纽、重要通信枢纽、重要宾馆、经常用于国际活动的大量人员集中的公共场所等用电单位中的重要电力负荷。
b.二级负荷:a)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者,如主要设备损坏、大量产品报废、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重点企业大量减产等;b)中断供电将影响重要用电单位的正常工作者,如铁路枢纽、通信枢纽等用电单位中的重要电力负荷,以及中断供电将造成大型影剧院、大型商场等大量人员集中的重要的公共场所秩序混乱者。
c.三级负荷:不属于一、二级负荷者。
一级负荷应由两个电源供电。
两个电源的要求,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a.两个电源之间无联系。
b.两电源间有联系,但符合下列要求;a)发生任何一种故障时,两电源的任何部分应不致同时受到损坏;b)对于短时中断供电即将产生后果的一级负荷,应能在发生任何一种故障且主保护装置(包括断路器,下同)失灵时,仍有一个电源不中断供电。
对于稍长时间中断供电才会产生后果的一级负荷,应能在发生任阿一种故障且保护装置动作正常时,有一个电源不中断供电;并且在发生任何一种故障且主保护装置失灵以致两电源均中断供电后,应能在有人值班的处所完成各种必要操作,迅速恢复一个电源供电。
电气设备工程中的电力设备保护规范要求电力设备保护规范要求在电气设备工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不仅确保了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还保护了设备免受故障和损坏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力设备保护规范的要求,包括过电压保护、短路保护、地故障保护和过负荷保护等方面。
1. 过电压保护过电压是电力系统中常见的故障之一,它可能由于雷击、变压器突然失效或其他原因引起。
为了保护电气设备免受过电压的影响,必须设置合适的过电压保护装置。
过电压保护装置通常包括避雷器、过电压继电器以及保护开关。
这些设备能够检测系统中的过电压情况,并迅速切断电源以保护设备的安全运行。
2. 短路保护短路是电力系统中最常见的故障之一,它会导致电流迅速增加,可能损坏电气设备并对系统造成长时间停电。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需要设置适当的短路保护。
短路保护通常使用熔断器、隔离开关和继电器等设备,它们能够检测电流变化并快速切断电流,以保护设备和系统的安全。
3. 地故障保护地故障是电力系统中常见的故障类型,可能由于绝缘损坏、设备老化或外部因素引起。
地故障保护的主要目标是快速检测和切断故障电路,以减少对电气设备和工作人员的伤害。
地故障保护装置通常包括接地继电器、零序电流继电器和差动继电器等,并与其他保护装置相互配合工作。
4. 过负荷保护过负荷是指电气设备长时间超过其设计工作负荷而导致的故障。
过负荷不仅会损坏设备,还可能引发火灾等严重事故。
因此,在电力设备的设计和运行中必须考虑过负荷保护的要求。
过负荷保护通常使用热继电器、电流继电器和断路器等装置,它们能够及时检测电流变化并切断电源以防止设备过载。
总结:电力设备保护规范要求包括了过电压保护、短路保护、地故障保护和过负荷保护等方面。
这些规范的实施能够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保护设备免受故障和损坏的影响。
在电气设备工程中,遵循电力设备保护规范是至关重要的,可以提高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因此,电力设备工程中的电力设备保护规范要求应被严格遵循和执行。
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
(GBJ64-83试行)
10.11.1总则
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设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并应做到保障人身安全、供电可靠、技术先进合理。
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雷电活动情况等,合理地确定设计方案。
雷电活动特殊强烈的地区,还应根据当地实践经验,适当加强防雷措施。
适用于工业、交通、电力、邮电、财贸、文教等各行业35kV及以下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设计。
10.11.2过电压保护装置
阀型避雷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电力网中,阀型避雷器的灭弧电压不应低于设备最高运行线电压。
保护旋转电机中性点绝缘的阀型避雷器,额定电压不应低于电机运行时的最高相电压。
管型避雷器,在选择管型避雷器时,开断续流的上限,考虑非周期分量,不得小于安装处短路电流的最大有效值,开断续流的下限,不考虑周期分量,不得大于安装处短路电流的可能最小值。
管型避雷器的外间隙,在符合保护要求的条件下,应采用较大的数值。
管型避雷器外间隙一般采用规定的数值。
如管型避雷器的灭弧能力不能符合要求,可采用保护间隙,并应尽量与自动合闸间装置配合,以减少停电事故。
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电力网,应使单相间隙动作时有利于灭弧,并宜采用角形保护间隙。
保护间隙宜在其接地引下线中串接一个辅助间隙,以防止外物使间隙短路。
10.11.3架空线路的保护
电力线路的防雷方式,应根据线路的电压等级、负荷性质、系统运行方式、当地原有线路的运行经验、雷电活动的强弱、地形地貌的特点、土壤电阻率的高低等条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35kV及以下线路,一般不沿全线架设避雷线。
3~35kV线路,应尽量装设自动重合闸装置;厂区内的短路线路,可按需要确定。
线路交叉部分的保护,线路交叉档两端的绝缘不应低于其邻档的绝缘。
交叉点应尽量靠近上下方线路的杆塔,以减少导线因初伸长、覆冰、过载温升、短路电流过热而增大弧垂的影响,以及降低雷击交叉档时交叉点上过电压。
电力线路与电力线路或弱电线路交叉时。
两交叉线路导线间或上方线路导线与下方线路避雷线间的垂直距离,当导线弧垂计算温度为40℃时,不得小于线路交叉距离规定的要求。
低压架空线路的保护,低压架空线路接户线的绝缘子铁脚宜接地,接地电阻不宜超过30Ω。
当土壤电阻率在200Ω·m及以下时,铁横担钢筋混凝土杆线路由于连续多杆自然接地作用,可不另设接地装置。
屋内有电力设备接地装置的建筑物,在入口处宜将绝缘子铁脚与该接地装置相连,可不另设接地装置。
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剧院和教室等的接户线,以及由木杆或木横担引下的接户线。
其绝缘子铁脚应接地,并应装设专用的接地装置,但钢筋混凝土杆的自然接地电阻不超过30Ω的除外。
年平均雷暴天数不超过30的地区、低压线路被建筑物等屏蔽的地区,以及接户线距低压线路接地点不超过50m的地方,接户线绝缘子铁脚可不接地。
10.11.4变、配电所的保护
变电所的屋外配电装置,包括组合导线和母线廊道,应装设直接雷保护装置,一般采
用避雷针或避雷线。
35kV及以下的高压配电装置,宜采用独立避雷针或避雷线,且宜设独立的接地装置。
装有避雷针、避雷线的照明灯塔上的电源线,必须采用直接埋入地下的带金属外皮的电缆或穿入金属管中的导线;电缆外皮或金属管埋入地中的长度在10m以下时,不得与35kV 及以下配电装置的接地网及低压配电装置相连接。
独立避雷针不应设在人经常通行的地方。
避雷针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出入口等的距离不宜小于3m,否则应采取均压措施或铺设砾石或沥青地面。
在避雷针、避雷线上和装有避雷针、避雷线的架构或构筑物上,严禁装设通信线、广播线和低压线。
10.11.5架空配电网的保护
3~10kV配电变压器,应采用阀型避雷器保护,也可两相用阀型避雷器一相用间隙或三相均采用间隙保护。
保护装置应尽量靠近变压器装设,其接地线应与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以及金属外壳连接在一起。
低压中性点不接地的配电变压器,应在中性点装设击穿保险器。
3~10kV柱上断路器和负荷开关应用阀型避雷器或间隙保护。
经常断路运行而又带电的柱上断路器、负荷开关或隔离开关,应在带电侧装设避雷器或保护间隙。
其接地线应与柱上断路器等的金属外壳连接,且接地电阻不应超过10Ω。
装在架空线上的电容器,宜采用阀型避雷器保护。
在多雷区或易遭雷击的地段,直接与架空线相连的电度表宜装设防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