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表现有什么
- 格式:docx
- 大小:16.64 KB
- 文档页数:3
神经病学概论国家执业医师考试精神神经系统本章学习特点请跟我来!!!先看考试内容神经系统大纲(一)神经病学概论(八)脑疝(二)周围神经病(九)帕金森病(三)脊髓病变(十)阿尔茨海默病(四)颅脑损伤(十一)偏头痛(五)脑血管疾病(十二)单纯疱疹性脑炎(六)颅内肿瘤(十三)癫痫(七)颅内压增高(十四)神经-肌接头与肌肉疾病神经病学概论大纲1.运动系统(1)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解剖、生理、临床表现、定位诊断(2)下运动神经元瘫痪解剖、生理、临床表现、定位诊断(3)锥体外系损害的临床表现(4)小脑损害的临床表现2.感觉系统(1)浅感觉解剖生理、临床表现、定位诊断(2)深感觉解剖生理、临床表现、定位诊断3.脑神经第Ⅱ、Ⅲ、Ⅴ、Ⅵ、Ⅶ、Ⅸ、Ⅹ、Ⅻ对脑神经的解剖生理和临床表现4.皮质与脑功能解剖生理和临床表现5.脑室系统与脑脊液解剖生理和临床表现6.脑血管解剖生理特点和临床相关性先来认识神经细胞(又称神经元)神经元长这么长,这么多干啥?What are you干啥呢?接受信息和传递命令接受信息和传递命令皮质脊髓束具体有什么路啦?两感四路皮质脊髓束支配躯干和四肢肌肉通路:皮质脊髓束支配面部肌肉(表情肌)运动:皮质核束浅感觉:痛觉,温觉,触觉;皮肤/黏膜脊髓丘脑束深感觉:关节腔周围组织运动觉、位置觉和震动觉薄束/楔束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和震动觉考点汇集浅感觉:痛觉、温觉和触觉皮肤/黏膜脊髓丘脑束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和震动觉关节腔周围组织薄束/楔束反射弧内囊出血所致的对侧肢体运动障碍(偏瘫),主要是损伤了A.皮质脊髓束B.皮质红核束C.顶枕颞桥束D.皮质核束E.额桥束『正确答案』A回眸一笑考点汇集:四条路两种感觉我们一起看看沿路的风景!记地名出发!神经系统的划分:大城市(中枢)胼胝体内囊※前肢和膝部:皮质延髓束(面部运动)※后肢:皮质脊髓束和丘脑皮质束及视、听辐射纤维通过小城市(周围神经)周围部: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 12对脊神经 31对自主神经(内脏)脑?脑神经?怎么区别?按功能分:感觉神经Ⅰ嗅神经Ⅱ视神经Ⅷ前庭蜗神经平衡-听觉运动神经:Ⅲ动眼神经:眼球Ⅳ滑车神经:眼球Ⅵ外展神经:眼球1嗅2视3动眼,4滑5叉6外展,7面8听9舌咽,10迷1副舌下全Ⅺ副神经Ⅻ舌下神经混合神经:Ⅴ三叉神经Ⅶ面神经Ⅸ舌咽神经Ⅹ迷走神经1嗅2视3动眼,4滑5叉6外展,7面8听9舌咽,10迷1副舌下全请找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回眸一笑神经系统如何管理人体?前面管运动,后面传感觉前回、前根运动,后回、后根感觉(前面运动,后面赶)内囊※前肢和膝部:皮质延髓束(面部运动)※后肢:皮质脊髓束和丘脑皮质束及视、听辐射纤维通过考点汇集(前面运动,后面赶)回眸一笑皮质和脑功能额叶颞叶考点:※额叶:Broca失语(运动性失语)※颞叶:Wernicke失语※Broca失语(运动性失语):额下回后部损伤。
运动神经元损伤早期症状有哪些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会通过运动的方式来改善自己的身体状况,但是有的时候一不小心就容易出现肌肉拉伤以及摔伤等现象,这样就容易导致神经系统受到伤害,但是有很多人总是觉得摔伤之后出现疼痛是正常的,于是就忽略了这些现象,其实引起神经系统损伤也是有一定的症状的,下面一起了解一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早期症状有哪些运动神经元损伤早期症状有哪些本病主要表现,最早症状多见于手部分,患者感手指运动无力、僵硬、笨拙,手部肌肉逐渐萎缩,可见肌束震颤。
四肢远端呈进行性肌萎缩,约半数以上病例早期呈一侧上肢手部大小鱼际肌萎缩,以后扩展到前臂肌,甚至胸大肌,背部肌肉亦可萎缩,小腿部肌肉也可萎缩,肌肉萎缩肢体无力,肌张力高(牵拉感觉),肌束颤动,行动困难、呼吸和吞咽障碍等症状。
如早期病变性双侧锥体束,则可先出现双下肢痉挛性截瘫。
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严重的伤害。
运动神经元的症状在早期是很明显的,最早出现在手部,患者会感觉到手指僵硬,笨拙,运动无力,手部肌肉逐渐萎缩,可见肌束震颤的感觉。
肢体无力,肌张力增高,步履困难,发紧,动作不灵等现象。
但是这种现象属于上运动神经元型,多在成年后起病,一般进展很缓慢。
这也是运动神经元病的症状之一,是需要大家了解的。
还可出现舌肌萎缩,伴有颤动,以致病人发音不清,吞咽困难,咀嚼无力等。
到了晚期全身肌肉均可萎缩,以致卧床不起,并因呼吸肌麻痹而引起呼吸功能不全现象。
这种运动神经元的症状属于下运动神经元病。
上面就是对运动神经元损伤早期症状有哪些的介绍,通过了解以后我们知道引起运动神经元损伤的症状一般都是会导致我们身体受伤的部位失去知觉,以及不能自如的活动,这样对身体的健康影响是非常大的,一旦出现这样的现象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另外我们平时在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也要掌握好方法和方式。
运动神经元病诊断标准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 MND)是一组以运动神经元损害为特征的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
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进行性肌无力、肌肉萎缩、肌肉痉挛、病理反射和肌张力异常等。
运动神经元病的诊断标准对于及早诊断和治疗该疾病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运动神经元病的诊断标准,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该疾病。
一、临床表现。
运动神经元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进行性肌无力、肌肉萎缩、肌肉痉挛、病理反射和肌张力异常等。
患者常表现为进行性肌无力,特别是肢体肌群,导致肌肉萎缩和无力。
肌肉痉挛和病理反射也是该疾病的常见表现,患者还可能出现肌张力异常,如肌肉僵硬和肌张力增高。
二、神经电生理检查。
神经电生理检查是诊断运动神经元病的重要手段。
通过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和肌电图检查,可以发现运动神经元的损害和肌肉萎缩情况。
在运动神经元病患者中,常见的神经电生理表现包括运动神经元损害、肌电图异常和肌电图幅值减低等。
三、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对于运动神经元病的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
神经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运动神经元的变化和肌肉萎缩情况。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核磁共振成像(MRI)和CT扫描,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神经系统情况,对运动神经元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四、生物标志物检测。
近年来,一些生物标志物的检测也被应用于运动神经元病的诊断。
例如,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specific enolase, NSE)和神经元特异性磷酸二酯酶(neuron-specific phosphatase, NSP)等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神经系统损害情况,对于运动神经元病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五、遗传学检查。
一些运动神经元病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因此遗传学检查对于该疾病的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遗传学检查,可以发现患者是否存在相关遗传基因突变,有助于明确诊断和家族遗传风险评估。
六、临床诊断标准。
精神神经系统,大苗老师讲义,非常精彩!!神经病学概述神经系统病变包括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
运动神经为传出通路,运动障碍时病变在前,感觉神经为传入通路,感觉障碍时病变在后。
运动系统由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组成。
上运动神经元:1.终止于脊髓前角细胞2.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中枢瘫又叫硬瘫,表现为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巴宾斯基征-最有意义)下运动神经元1.起始于脊髓前角细胞2.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周围瘫又叫软瘫,表现为肌张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征阴性,最常见的疾病是小儿麻痹。
定位诊断:上运动神经元1.皮层:破坏导致对侧单瘫;刺激导致为杰克逊癫痫2.内囊:对侧三偏。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对侧偏瘫、偏盲3.脑桥、脑干:同侧面部周围瘫,对侧躯体硬瘫。
(TMDQ)(瞳孔没问题,因为动眼神经在中脑)。
4.脊髓:1)颈膨大以上损伤导致上下肢均为硬瘫。
2)颈膨大损伤导致上肢的软瘫,下肢的硬瘫。
3)胸髓受损导致下肢的硬瘫,上肢正常。
4)腰膨大受损导致下肢软瘫,上肢正常。
(只要上面出问题,下面全是硬瘫,只要自己出问题就是软瘫)记忆:皮层受损是单瘫,内囊对侧三偏见,脑干受损交叉瘫,上软下硬颈膨大,颈大以上是硬瘫,对浅同深是半切。
5.脑神经所在部位:3.4中,5-8桥,9、10、12在延脑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节段性迟缓性瘫痪感觉障碍1.浅感觉:指痛、温觉和粗触觉。
传导束:躯体皮肤黏膜痛温觉周围感受器→脊神经节(第一神经元)→脊神经后根后角细胞(二级神经元)灰质前联合交叉→脊髓丘脑侧束→脑干丘脑核团(第三级神经元)→丘脑皮质束→经内囊后肢→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上部。
2.深感觉:震动觉、位置觉。
传导束:深部感受器和精细触觉感受器→脊神经节(I)→脊神经后根入脊髓后索组成薄束/楔束上行→延髓薄束核和楔束核(Ⅱ)→发出纤维交叉到对侧形成内侧丘系→丘脑核团(Ⅲ)→丘脑皮质束→内囊后肢→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上部。
3.脊髓半切:对侧浅感觉,同侧深感觉障碍(同学情深)椎体外系管理肢体的协调运动,使拮抗剂协调收缩。
运动神经元名词解释
运动神经元是一种神经元,它负责将大脑或脊髓的信号传递给肌肉,从而使得肌肉能够进行收缩和放松。
运动神经元分为上行神经元和下行神经元。
上行神经元起源于大脑皮层和脊髓,将信息传递至下行神经元。
下行神经元再将信息传递至肌肉,使肌肉收缩或放松。
这个过程被称为运动反射。
运动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非常特殊。
它们具有非常长的轴突,可以让它们连接到肌肉纤维。
而且它们的细胞体与轴突结合的位置也很特别,称为运动端板。
在运动端板,运动神经元可以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从而刺激肌肉收缩。
因此,如果运动神经元发生损伤,肌肉无法得到刺激,就会出现肌无力和肌肉萎缩等症状。
除了在运动反射中发挥作用外,运动神经元还对许多复杂的运动和行为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当我们想要进行某个动作,大脑会通过上行神经元发送信息,下行神经元则将信息传递到肌肉,从而使得我们可以完成这个动作。
此外,运动神经元还与运动学习和运动记忆等高级功能有关。
总的来说,运动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负责将大脑和肌肉连接起来,实现我们的各种动作和行为。
中国动物保健2021.06药剂(苦参30g 、大黄18g 、蛇床子12g 、地榆18g 置于铁锅中用文火炒焦,研成粉末,加55%(v/v )白酒1,000mL ,密封浸泡3d 之后使用)。
按照上述措施,共进行了为期13d 的治疗,发病鸡的数量逐渐减少,个别发病鸡治疗无效死亡,大多数发病鸡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逐渐恢复健康,并且在疾病恢复之后整个鸡群的产蛋能力呈现逐渐升高趋势,恢复到90%以上。
5防治措施目前鸡血管瘤病的致病机理还不是很明确,有的认为是病毒性疾病,有的认为是白血性疾病,有的是因为品种所致。
但是在具体的疾病防控过程中,一定要落实严格的防疫方案,加强养殖管理,这是有效防范该种疾病在养殖场中传播流行的关键举措[3]。
作为饲养管理人员,应该严把引种关和防疫关,坚持自繁自育,封闭化的养殖管理模式,引种的养殖场一定要符合相关资质,不存在传染性疾病。
日常要注重做好圈舍的彻底清理和卫生消毒工作,这样能够有效防范疫情的传播蔓延,同时还应该妥善配置饲料,保证营养价值均衡,增强鸡群的身体抵抗能力和抗病能力。
█参考文献:[1]何爱飞,徐春志,雷云华,等.蛋鸡血管瘤型禽白血病的诊断[J].动物医学进展,2009,30(1):112-115.[2]罗明星,周碧君,史开志,等.血管瘤型禽白血病的实验室诊断[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9,28(1):46-50.[3]武云飞,林志明,张小桃,等.血管瘤型J 亚群禽白血病的病理组织学观察[J].中国兽医学报,2011,31(1):74-76.针灸治疗犬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临床体会李一涵(新瑞鹏宠物医疗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美联众合动物医院转诊中心北京100012)旨在探讨针灸对于犬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治疗作用与效果。
选择美联众合动物医院伴侣分院收录的两例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患犬进行中西医结合辨证诊断,并给予相应的针灸治疗,对其临床表现进行总结和比较。
经过一段时间的针灸治疗后,观察其治疗效果并进行总结分析。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名词解释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通常由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或病变引起。
这种疾病会导致肌肉瘫痪、运动功能障碍等症状,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影响呼吸和吞咽功能。
以下是一些有关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的常见术语和解释:
1. 上运动神经元:指位于大脑皮层或脊髓的神经元,负责控制身体的运动和姿势。
2. 瘫痪:指肌肉失去了运动能力,不能自主收缩和舒张,导致肢体无法移动或运动功能受限。
3. 张力障碍:指肌肉过度收缩,导致肢体僵硬、运动不协调,可能出现痉挛和震颤等症状。
4. 肌肉萎缩:指肌肉组织逐渐变得瘦弱、减少,失去了原本的力量和精细动作能力。
5. 运动功能障碍:指身体无法完成正常运动功能,例如走路、握物、抬手等,可能会导致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困难。
6. 神经元退行性变:指神经元受到损伤或病变,逐渐退化和死亡,导致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7. 多发性硬化症: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导致多种神经系统症状,包括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8. 脊髓性肌萎缩症: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影响脊髓的神经元,导致肌肉萎缩和运动功能障碍。
- 1 -。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
一、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二、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注意事项三、上下运动神经元怎么区分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1、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
缺损病症:瘫痪,即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又称中枢性瘫痪或痉挛性瘫痪。
刺激症状:抽搐。
释放症状:中枢性瘫痪的肌张力增高(折刀样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断联休克症状:中枢神经系统局部急性严重病变,导致功能上与受损部位紧密联络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暂缺失,如急性中枢性偏瘫肢体开始是弛缓的,肌张力减低,深浅反射消失(脑休克);急性脊髓病变时受损平面如下的弛缓性瘫痪(脊髓休克),休克期过去后,受损组织的释放症状逐渐发觉,转变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在皮质下白质及内囊处,锥体束病变导致的偏瘫,常常是上肢比下肢重,远端比近端重,上肢伸肌比屈肌重,下肢的屈肌比伸肌重,脑神经瘫痪限于对侧下部面肌及舌肌,表情动作不受损害。
2、上运动神经元定位诊断
皮质:局限性病变仅损伤其一部分,故多表现为一个上肢、下肢或面部瘫痪,称单瘫。
当病变为刺激性时,对侧肢体相应部位出现局限性抽搐(常为阵挛性),皮质病变多见于肿瘤的压迫、皮层梗死、动静脉畸形等。
内囊:锥体束纤维在内囊部最为集中,此处病变易使一侧锥体束全部受损而引起对侧比较完全的偏瘫,即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肢体瘫痪,常。
思考题:1.颅神经及颅神经纤维的分类。
Ⅰ嗅神经、Ⅱ视神经、Ⅲ动眼神经、Ⅳ滑车神经、Ⅴ三叉神经、Ⅵ外展神经、Ⅶ面神经、Ⅷ听神经、Ⅸ舌咽神经、Ⅹ迷走神经、Ⅺ副神经、Ⅻ舌下神经。
按照功能不同分为运动神经(Ⅲ,Ⅳ,Ⅵ,Ⅺ,Ⅻ)、感觉神经(Ⅰ,Ⅱ,Ⅷ)、混合神经(Ⅴ,Ⅶ,Ⅸ,Ⅹ)。
有些脑神经(Ⅲ,Ⅶ,Ⅸ,Ⅹ)中还含有副交感神经纤维。
2.12对颅神经损伤症状有哪些?Ⅰ、嗅神经损害的主要表现为嗅觉减退、缺失、嗅幻觉与嗅觉过敏等。
Ⅱ、视神经损害视力障碍为最常见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初期常有眶后部疼痛与胀感、视物模糊,继之症状加重,表现视力明显降低或丧失。
视野缺损可分为两种:①双颞侧偏盲②同向偏盲。
Ⅲ、动眼神经、Ⅳ滑车神经、Ⅵ外展神经:1.动眼神经麻痹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外斜,向上外、上内、下内、同侧方向运动障碍,瞳孔散大,对光反应及调节反应消失,头向健侧歪斜。
完全性瘫痪多为周围性,而不完全性多为核性。
2、滑车神经麻痹表现为眼球不能向下外方向运动,伴有复视,下楼时复视明显,致使下楼动作十分困难。
头呈特殊位,呈下颏向下头面向健侧的姿势。
3、外展神经麻痹表现为眼内斜视,不能外展,并有复视。
Ⅴ、三叉神经痛:特别是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的阵发性放射性疼痛,性质剧烈,呈针刺、刀割、烧灼、撕裂样,持续数秒至1~2分钟,突发突停,每次疼痛情况相同。
疼痛发作时伴有同侧眼或双眼流泪及流涎。
偶有面部表情出现不能控制的抽搐,称为“痛性抽搐”。
起初每次疼痛发作时间较短,发作间隔时间较长,以后疼痛时间渐加长面间隔时间缩短,以致终日不止。
2、三叉神经麻痹:主要表现为咀嚼肌瘫痪,受累的肌肉可萎缩。
咀嚼肌力弱,患者常述咬食无力,咀嚼困难,张口时下颌向患侧偏斜。
有时伴有三叉神经分布区的感觉障碍及同侧角膜反射的减弱与消失。
Ⅶ、面神经损害:面神经麻痹:表现为病侧面部表情肌麻痹,额纹消失或表浅,不能皱额蹙眉,眼裂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试闭眼时,瘫痪侧眼球向上方转动,露出白色巩膜,称贝耳现象。
简述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你知道什么是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吗?那什么又是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呢?下面就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吧。
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亦称中枢性瘫痪,是由皮层运动投射区和上运动神经元径路(皮层脊骨髓束和皮层脑干束)损害而引起。
因瘫痪肌的肌张力增高,故又称痉挛性瘫痪或硬瘫。
因为纤维束的纤维和细胞排列得相当紧密,故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多为广泛性的,波及整个肢体或身体的一侧。
病因病理病机凡皮层运动投射区和上运动神经元径路受到病变的损害,均可引起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常见的病因有颅脑外伤、肿瘤、炎症、脑血管病、变性、中毒、以及内科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血卟啉病、大红细胞性贫血及维生素B12缺乏等。
临床表现由于病变损害的部位不同,在临床上可产生不同类型的瘫痪,如单瘫、偏瘫、截瘫、四肢瘫等,尽管瘫痪的表现不同,但它们都具有相同的特点,即瘫痪肌肉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浅反射消失、出现所谓连带(联合)运动和病理反射,瘫痪肌肉不萎缩,电测验无变性反应。
诊断及鉴别诊断(一)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ks.TIA) 是指一时性脑缺血引起的一种短暂而局限的脑功能丧失。
其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的特点是症状突起又迅速消失,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并在24小时内缓解,不留任何后遗症,可反复发作。
(二)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 是指原发于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
出现典型的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患者有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史,以55岁以上中老年人居多,多在动态和用力状态下发病。
出现前数小时至数日常有头痛、眩晕及意识混浊的先兆症状。
起病急,进展快,常出现意识障碍、偏瘫、早期呕吐和其他神经系统局灶症状。
脑脊液压力增高,80%脑脊液中混有血液,50%患者呈血性外观,CT 检查可见颅内血肿高密度阴影。
(三)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obosis) 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运动神经元疾病分类运动神经元疾病是一类累及运动神经元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点是运动障碍和肌无力。
这些疾病可以分为两大类:上行性运动神经元疾病和下行性运动神经元疾病。
一、上行性运动神经元疾病上行性运动神经元(UMN)位于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皮质的锥体束和脑干的皮质脊髓束。
当这些上行性运动神经元受损时,会导致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和肌肉抽搐等临床表现。
1. 脊髓性肌萎缩(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脊髓性肌萎缩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上行性运动神经元疾病,主要特征是进行性的肌无力和肌萎缩。
这种疾病通常在婴儿期或儿童早期发生,并且会导致呼吸困难和吞咽困难等严重并发症。
2. 运动神经元病(motor neuron disease,MND)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组罕见的上行性运动神经元疾病,包括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和原发性进行性肌萎缩等。
ALS是最常见的运动神经元病,其特征是进行性的上行性和下行性运动障碍。
二、下行性运动神经元疾病下行性运动神经元(LMN)位于脊髓前角和脑干的脑神经核。
当这些下行性运动神经元受损时,会导致肌张力降低、反射减弱或消失以及肌无力等临床表现。
1.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ALS在上述上行性运动神经元疾病中已有所提及,在此再次强调其同时累及了上行性和下行性运动神经元。
这种疾病通常在成年期发生,并且会导致进行性的肌无力、肌萎缩和呼吸困难等严重并发症。
2. 帕金森氏综合征(Parkinson's disease,PD)帕金森氏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下行性运动神经元疾病,其特征是进行性的肌张力降低、震颤和运动缓慢。
这种疾病通常在中老年人发生,并且会导致平衡障碍和语言障碍等临床表现。
3.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progressive muscular atrophy,PMA)肌萎缩性侧索硬化是一种罕见的下行性运动神经元疾病,其特征是进行性的肌无力和肌萎缩。
上运动神经元与下运动神经元损伤鉴别首先我们一起看一道题目:【多选题】上运动神经元损伤:A.腱反射亢进B.肌张力增强C.痉挛性瘫痪D.出现病理反射E.短时间内肌萎缩【答案】ABCD。
可以看出,考察上运动神经元与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内容时,基本的考查形式就是这样,题干中会问一些运动神经元损伤的表现,然后选择哪些属于其中的表现。
接下来我们总结一下一些重要知识点: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指脊髓前角细胞和脑神经运动核以上的锥体系损伤,即锥体细胞或其轴突组成的锥体束的损伤。
表现为:①随意运动障碍;②肌张力增高,故称痉挛性瘫痪(硬瘫),这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对下运动神经元的抑制作用丧失的缘故(脑神经核上瘫时肌张力增高不明显),但早期肌萎缩不明显(因未失去其直接神经支配);③深反射亢进(因失去高级控制),浅反射(如腹壁反射、提睾反射等)减弱或消失(因锥体束的完整性被破坏);④出现病理反射(如Babinski征,为锥体束损伤确凿症状之一)等,因锥体束的功能受到破坏所致。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指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细胞以下的锥体系损伤,即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细胞以及它们轴突(脑神经和脊神经)的损伤。
表现为因失去神经直接支配所致:①随意运动障碍;②肌张力降低,故又称弛缓性瘫痪(软瘫),由于神经营养障碍,还导致肌萎缩;③浅反射和深反射都消失(因所有反射弧均中断);④也不出现病理反射。
为了方便大家记忆,我总结出一个表格: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特点肌张力腱反射病理反射肌肉是否萎缩硬瘫(痉挛性瘫痪)↑亢进+早期无萎缩软瘫(迟缓性瘫痪)↓减弱或消失-早期肌萎缩当我们熟练的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点后,只要出现相关题型,我们就可以第一时间正确去判断。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表现有什么
运动神经元损伤是神经内科的一类疾病,而且此病的类型也有叫多种,根据病症的类型的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目前还有很多人可能还不是很了解上运动神经元的表现有哪些,下面大家来和我一起了解下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表现有什么吧。
运动神经元损伤它是选择侵犯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细胞核
以及大脑运动皮质锥体细胞的一组进行变性疾病,该病多发于中老年,快慢不一,可分别为进行性脊肌萎缩,进行性延髓麻痹和肌萎缩侧索硬化。
运动神经元损伤的症状体征表现为:
一、单侧或双侧手肌无力、并带有明显颤动,大小鱼际运动神经元病。
二、上肢肌肉及肩胛运动神经元病,抬手困难,梳头无力,下肢呈痉挛性瘫痪,行走缓慢,步态呈剪刀状。
三、声音嘶哑、舌肌萎缩、说话不清,吞咽困难,唾液外流,进食或喝水呛咳,呼吸困难,痰液不易咳出。
护理:
一、运动神经元损伤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身上,在发病的时候患者主要表现为肌肉萎缩、肌无力、声音嘶哑等,因此为了更好的治疗运动神经元损伤,在治疗的同时还要做好调护工作。
二、运动神经元损伤的初期症状,由末稍肢体无力、肌萎缩,随着病程的进行,渐而无法行动,到完全卧床。
房间的摆设应调整得更有秩序,易清洁、越简单、易刷洗最好。
还应该考虑房间的温度、通风、光线。
三、运动神经元损伤的患者,应该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避免感染性疾病,饮食起居有规律,避免过劳,年过四十补益脾肾,注意养身守志,乃是预防疾病的基本方法。
四、运动神经元损伤起病隐袭,常无灼肺伤律、外感温热之邪的过程。
因此本病主要是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等因素损伤脾胃肝肾,致精血亏耗和气血生化乏源,则筋脉肌肉失之儒养,肌萎肉削,发为本病。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表现通过我的简单的阐述,相信大家都
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啦,根据我们情况的不同可以在正规医院的检查下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日常注意要保持好的心态,注意饮食的均衡和营养的吸收,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