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运动神经元与下运动神经元区别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1
上运动神经元与下运动神经元区别
1、解剖部位:上运动神经元包括额叶中央前回运动区的大锥体细胞,及其轴突组成的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
下运动神经元包括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及其发出的神经;
2、功能:上运动神经元的功能是发放和传递随意运动冲动至下运动
神经元,并控制和支配其活动。
下运动神经元的功能是将冲动组合起来,
通过周围神经传递至运动终板引起肌肉的收缩。
每个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
配的一组肌纤维称为一个运动单位,它是执行运动功能的基本单元;
3、损伤后临床表现:上运动神经元在损伤后可产生中枢性、痉挛性
瘫痪,常见于颅脑外伤、脑血管疾病、脊髓炎等。
下运动神经元在损伤后
可产生周围性、迟缓性瘫痪,可出现肌张力减低、腱反射的减弱或者消失,常见于运动神经元病或吉兰-巴雷综合征等周围神经病等情况。
名词解释1、Hornor综合征:同侧瞳孔缩小,眼球内陷,眼裂变小,及同侧面部出汗减少,见于颈上交感神经径路的损害。
2、三偏综合症:内囊聚集了大量的上下传导束,特别是锥体束在此高度集中,如完全损害,病灶对侧可出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谓之“三偏综合症”,多见于脑出血及脑梗死等引起的完全内囊损害。
3、一个半综合症(one and a half syndrome):一侧脑桥被盖部病变,引起脑桥侧视中枢和对侧已交叉过来的联络同侧动眼神经内直肌核的内侧纵束同时受累。
表现为患侧眼球水平注视时既不能内收又不能外展;对侧眼球水平注视时不能内收,可以外展,但有水平眼震。
4、亨特综合征(Hunt syndrome):面神经管前损害中的膝状神经节损害,表现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舌前2/3味觉障碍及泪腺、唾液腺分泌障碍(鼓索受累),可伴有听觉过敏(镫骨肌神经受累),耳后部剧烈疼痛,鼓膜和外耳道疱疹。
见于膝状神经节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5、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 syndrome),延髓上段背外侧区病变,主要表现为:①眩晕、恶心、呕吐及眼震(前庭神经核损害);②病灶侧软腭、咽喉肌瘫痪,表现为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同侧软腭低垂及咽反射消失(疑核及舌咽、迷走神经损害);③病灶侧共济失调(绳状体及脊髓小脑束、部分小脑半球损害);④Horner综合征(交感神经下行纤维损害);⑤交叉性感觉障碍,即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三叉神经脊束核损害),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消失(脊髓丘脑侧束损害)。
常见于小脑后下动脉、椎基底动脉或外侧延髓动脉缺血性损害。
6、闭锁综合症(locked-in syndrome),又称去传出状态,主要见于基底动脉脑桥分支双侧闭塞。
患者大脑半球和脑干被盖部网状激活系统无损害,意识清醒,语言理解无障碍,出现双侧中枢性瘫痪(双侧皮质脊髓束和支配三叉神经以下的皮质脑干束受损),只能以眼球上下运动示意(动眼神经与滑车神经功能保留),眼球水平运动障碍,不能讲话,双侧面瘫,舌、咽、构音及吞咽功能均障碍,不能转颈耸肩,四肢全瘫,可有双侧病理反射,常被误认为昏迷。
上下运动神经元的区别神经元是我们身体运动最主要的部分,运动神经元如果出现问题的话人们的活动行为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下面就让店铺告诉你上运动神经元与下运动神经元的区别,希望对大家有用。
上下运动神经元的区别锥体系主要包括上、下两个运动神经元。
上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主要位于大脑皮质体运动区的锥体细胞,这些细胞的轴突组成下行的锥体束,其中下行至脊髓的纤维称为皮质脊髓束;沿途陆续离开锥体束,直接或间接止于脑神经运动核的纤维为皮质核束。
临床上,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的随意运动麻痹,伴有肌张力增高,呈痉挛性瘫痪;深反射亢进;浅反射(如腹壁反射、提睾反射等)减弱或消失;可出现病理反射(如Babinshi 征);因为下运动神经元正常,病程早期肌不出现萎缩在锥体系中下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它们的突分别组成脑神经和脊神经,支配全身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下运动神经元受损时,由于肌失去神经支配,肌张力降低,呈弛缓性瘫痪;肌因营养障碍而萎缩;因为所有反射弧都中断,浅、深反射均消失;无病理反射专家指出,上运动神经元与下运动神经元之间是不同的。
上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主要位于大脑皮质体运动区的锥体细胞,而且这些细胞的轴突可以进一步地组成下行的锥体束。
而下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它们的突分别组成脑神经和脊神经。
专家表示,其中下行至脊髓的纤维可以被称之为皮质脊髓束,细胞还可以沿途陆续离开锥体束,直接或间接止于脑神经运动核的纤维为皮质核束。
临床观察可以发现,在上运动神经元受到损伤的情况下,会引起的随意运动麻痹,伴有肌张力增高,呈痉挛性瘫痪等症状。
而如果下运动神经元是正常的,通常其病程早期肌不出现萎缩的现象。
可见,上运动神经元与下运动神经元之间虽然不同,但也有关联。
上运动神经元受到损伤后在用药方面,利鲁唑片是比较常见的。
其实,不管上运动神经元与下运动神经元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受到损伤的情况下,对人们都是会有影响的。
上下运动神经元的名词解释和区别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功能单位,负责从感觉器官到中枢神经系统或从中枢神经系统到肌肉或其他效应器的传递信息。
神经元可以被分为各种类型,其中上下运动神经元是一个重要的分类。
上下运动神经元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类神经元,主要负责控制人体的上下运动,从而维持平衡、姿势和运动。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这两个名词的含义。
上运动神经元是指那些负责传递信号从中枢神经系统向外周神经系统(如骨骼肌)的神经元。
它们起到了控制和调节肌肉运动的重要作用。
而下运动神经元是负责从中枢神经系统向外周神经系统传递信号的一类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也被分为两种类型,即大型图状神经元和α型运动神经元。
这两种下运动神经元的功能有所不同。
大型图状神经元是下运动神经元的一种类型,它主要负责控制骨骼肌的运动。
它们是大型多极神经元,其细胞体呈现出特殊的“图状”形态,从中枢神经系统向外周神经系统发出的轴突分布广泛而且远距离。
大型图状神经元在运动控制中起到关键作用,它们传递的信号可以改变肌肉的收缩状态,从而调节运动的速度和力量。
另一种下运动神经元是α型运动神经元,也被称为动态运动神经元。
它们是小型多极神经元,主要负责调节肌肉的收缩程度。
α型运动神经元在神经系统中分布广泛,可以将信号传递给骨骼肌的各个纤维,使肌肉能够持续收缩并产生适当的力量。
α型运动神经元与大型图状神经元相辅相成,共同控制着肌肉的运动。
上下运动神经元之间的区别在于它们所传递的信号的方向和作用。
上运动神经元从中枢神经系统向外周神经系统传递信号,用于控制肌肉的上下运动。
而下运动神经元则负责传递信号从中枢神经系统到肌肉,用于调节肌肉的收缩程度和力量。
大型图状神经元和α型运动神经元分别在控制骨骼肌的运动和调节肌肉收缩方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总的来说,上下运动神经元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一类神经元,负责控制人体的平衡、姿势和运动。
上运动神经元主要从中枢神经系统向外周神经系统传递信号,而下运动神经元分为大型图状神经元和α型运动神经元,分别负责控制骨骼肌的运动和调节肌肉收缩程度。
上下运动神经元名词解释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示:引言概述上下运动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的一类特殊神经元,被广泛研究和关注。
它们在机体内起着重要的调节和协调作用,参与了许多生理过程,如平衡、姿势控制和运动协调等。
本文旨在对上下运动神经元进行详细的名词解释、概述及解释说明,并回顾其研究历史、分类和分布情况,以及与其他类型神经元的关系。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组成:引言、上下运动神经元名词解释、概述及解释说明,结论。
以下将逐一介绍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目的本文的目标是通过对上下运动神经元进行深入研究和解析,从而增进人们对这一特殊神经元类型的认识。
同时,本文还将总结上下运动神经元在生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并展望未来可能面临的研究方向和挑战。
以上是“1. 引言”部分的内容,请根据这些内容进行撰写。
2. 上下运动神经元名词解释2.1 上下运动神经元的定义上下运动神经元是一类特殊的神经元,它们在大脑和脊髓中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负责传递信号以控制肌肉的协调和身体运动。
上下运动神经元是一种特定类型的运动神经元,其主要功能是激活骨骼肌,使身体能够产生垂直方向上的正常、协调且有序的运动。
2.2 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特征上下运动神经元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这使得它们在整个机体中执行其专门任务。
首先,它们接受来自其他神经细胞的输入信息,并将其转化为电化学信号传递给目标骨骼肌。
其次,上下运动神经元通常处于中枢神经系统(如大脑皮层和脊髓)内部,并与其他类型的神经细胞相互连接以实现整体协调行动。
2.3 上下运动神经元在机体中的作用上下运动神经元对于我们正常行走、跑步、跳跃和其他各种运动至关重要。
它们通过控制骨骼肌的收缩和放松来实现身体运动的协调。
具体而言,上下运动神经元向特定的骨骼肌纤维发送冲动,从而触发肌肉收缩以支持所需的运动。
这些神经元还能监测并传递有关肌肉长度、张力和协作运动的信号,以确保我们的身体在各种活动中保持平衡和稳定。
上下运动神经元鉴别要点1.引言1.1 概述概述神经元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功能单元,负责传递和处理信息。
在运动控制中,上下运动神经元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上运动神经元负责控制身体的上半部分肌肉的运动,包括手臂、肩膀和脖子等部位的动作。
下运动神经元则负责控制身体的下半部分肌肉的运动,包括腿部和髋部的动作。
对于神经科学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而言,鉴别上下运动神经元的要点至关重要。
这些要点的准确理解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神经元的功能和疾病的产生机制,从而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本文将深入探讨上下运动神经元的鉴别要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在下一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上运动神经元的鉴别要点。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读者可以清晰地理解文章的整体框架和内容安排。
本文的结构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对本文主题进行概述,介绍上下运动神经元鉴别要点的重要性和研究背景。
通过引言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吸引力,为后续的内容铺垫。
正文部分是全文的核心部分,涵盖了上运动神经元鉴别要点和下运动神经元鉴别要点两个方面的内容。
在正文中,我们将从解剖特征、生理功能、病理变化等多个角度进行阐述,详细介绍上下运动神经元鉴别要点的具体知识。
通过对每个要点的分析和说明,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和掌握上下运动神经元鉴别的关键要点。
结论部分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和归纳。
在结论中,我们将总结上文所论述的上下运动神经元鉴别要点,强调其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同时,结论部分还可以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进行展望,为读者提供思考和探索的空间。
通过以上的文章结构,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全文的基本组织方式,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文章的内容。
文章1.3 目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目的:本文旨在介绍和探讨上下运动神经元的鉴别要点。
随着神经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上下运动神经元的认识也在逐渐加深。
准确地鉴别上下运动神经元对于我们理解神经系统的运作机制,特别是运动控制的神经调节是至关重要的。
简述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的鉴别你知道什么是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吗?那什么又是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呢?下面就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吧。
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亦称中枢性瘫痪,是由皮层运动投射区和上运动神经元径路(皮层脊骨髓束和皮层脑干束)损害而引起。
因瘫痪肌的肌张力增高,故又称痉挛性瘫痪或硬瘫。
因为纤维束的纤维和细胞排列得相当紧密,故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多为广泛性的,波及整个肢体或身体的一侧。
病因病理病机凡皮层运动投射区和上运动神经元径路受到病变的损害,均可引起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常见的病因有颅脑外伤、肿瘤、炎症、脑血管病、变性、中毒、以及内科某些疾病,如糖尿病、血卟啉病、大红细胞性贫血及维生素B12缺乏等。
临床表现由于病变损害的部位不同,在临床上可产生不同类型的瘫痪,如单瘫、偏瘫、截瘫、四肢瘫等,尽管瘫痪的表现不同,但它们都具有相同的特点,即瘫痪肌肉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浅反射消失、出现所谓连带(联合)运动和病理反射,瘫痪肌肉不萎缩,电测验无变性反应。
诊断及鉴别诊断(一)短暂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ks.TIA) 是指一时性脑缺血引起的一种短暂而局限的脑功能丧失。
其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的特点是症状突起又迅速消失,一般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并在24小时内缓解,不留任何后遗症,可反复发作。
(二)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 是指原发于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
出现典型的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患者有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史,以55岁以上中老年人居多,多在动态和用力状态下发病。
出现前数小时至数日常有头痛、眩晕及意识混浊的先兆症状。
起病急,进展快,常出现意识障碍、偏瘫、早期呕吐和其他神经系统局灶症状。
脑脊液压力增高,80%脑脊液中混有血液,50%患者呈血性外观,CT 检查可见颅内血肿高密度阴影。
(三)脑血栓形成(cerebral thromobosis) 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上运动神经元与下运动神经元损伤鉴别首先我们一起看一道题目:【多选题】上运动神经元损伤:A.腱反射亢进B.肌张力增强C.痉挛性瘫痪D.出现病理反射E.短时间内肌萎缩【答案】ABCD。
可以看出,考察上运动神经元与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内容时,基本的考查形式就是这样,题干中会问一些运动神经元损伤的表现,然后选择哪些属于其中的表现。
接下来我们总结一下一些重要知识点: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指脊髓前角细胞和脑神经运动核以上的锥体系损伤,即锥体细胞或其轴突组成的锥体束的损伤。
表现为:①随意运动障碍;②肌张力增高,故称痉挛性瘫痪(硬瘫),这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对下运动神经元的抑制作用丧失的缘故(脑神经核上瘫时肌张力增高不明显),但早期肌萎缩不明显(因未失去其直接神经支配);③深反射亢进(因失去高级控制),浅反射(如腹壁反射、提睾反射等)减弱或消失(因锥体束的完整性被破坏);④出现病理反射(如Babinski征,为锥体束损伤确凿症状之一)等,因锥体束的功能受到破坏所致。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指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细胞以下的锥体系损伤,即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细胞以及它们轴突(脑神经和脊神经)的损伤。
表现为因失去神经直接支配所致:①随意运动障碍;②肌张力降低,故又称弛缓性瘫痪(软瘫),由于神经营养障碍,还导致肌萎缩;③浅反射和深反射都消失(因所有反射弧均中断);④也不出现病理反射。
为了方便大家记忆,我总结出一个表格: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特点肌张力腱反射病理反射肌肉是否萎缩硬瘫(痉挛性瘫痪)↑亢进+早期无萎缩软瘫(迟缓性瘫痪)↓减弱或消失-早期肌萎缩当我们熟练的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点后,只要出现相关题型,我们就可以第一时间正确去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