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规模预测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2.10 MB
- 文档页数:64
人口预测的几种方法附录A 重要技术方法附表A1 土地需求预测的步骤与方法一、人口预测在调查分析规划期间人口数量、构成及动态变化趋势的基础上,测算总人口、城镇人口、农村居民点人口增长变化规模。
(一)总人口预测1、人口变动比较稳定地区的人口预测法在人口变动比较稳定的地区,可采用自然平均增长法预测。
计算公式如下:PN=P0(1+K)n±ΔP式中:PN──规划目标年总人口(人)P0──规划基期年总人口(人)K──规划期间人口自然增长率(%)N ──规划年限(年)ΔP──规划期间人口机械增长数(人)人口自然增长率应根据计划生育指标,分析人口年龄与性别构成状况予以确定。
人口机械增长,宜按平均增长法计算,依公安部门统计的多年人口净迁入(出)量计算平均值,并分析影响机械增长的因素予以确定。
2、人口变动不稳定地区的人口预测法在人口变动不稳定的地区,应分析人口变动因素,采用适当方法测算。
计算公式如下:ΔP=A〔W c(1- W双/2)〕C + W单式中:ΔP──新建项目人口机械增长数A ──新建项目迁入职工总数W c──带眷职工占职工总数的比例(%)W双──双职工占带眷职工的比例(%)C──带眷系数W单──单身职工人数3、受资源、生态条件严重制约地区的人口预测方法应按环境容量法确定适宜的人口规模。
计算公式如下:P MAX=MIN{P1max,P2max,P3max,…,P imax,…}式中:P MAX──城市的极限人口P imax──自然资源、生态条件供给能力和某项基础设施支持能力的最大值(二)城镇与乡村人口预测1、一般预测方法城镇人口是指城市、建制镇建成区范围内常住人口。
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指半年以上)的人口,包括:除离开本地半年以上(不包括在国外工作或学习的人)的全部常住本地的户籍人口;户口在外地,但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者,或离开户口地半年以上而调查时在本地居住的人口;调查时居住在本地,但在任何地方都没有登记常住户口,如手持户口迁移证、出生证、退伍证、劳改劳教释放证等尚未办理常住户口的人。
人口预测方法人口预测是指通过各种统计方法和模型来预测未来其中一地区或全球的人口规模及其结构的变化趋势。
人口预测对于制定政府的经济、社会和城市规划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综述几种常用的人口预测方法。
1.经验法(目测法)经验法是最简单的人口预测方法,通常是通过从过去的数据中观察到的趋势来推测未来的人口变化。
这种方法主要是基于历史数据和经验知识,没有复杂的统计和推理模型。
往往被用于近期短期的人口预测。
2.简单线性回归法简单线性回归法是基于线性回归模型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认为人口和时间是呈线性关系的,通过拟合历史数据的线性回归方程来进行预测。
然而,这种方法并未考虑到时间序列数据的非线性特征。
3.复杂线性回归法与简单线性回归法类似,复杂线性回归法采用更多的变量来构建回归模型。
这些变量可以是经济指标、社会指标、环境指标等。
通过考虑更多的因素,人口预测的准确性可以得到一定提高。
4.ARIMA模型ARIMA模型是一种基于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其模型包括自回归(AR)、差分(I)和滑动平均(MA)三个部分。
这种方法相对来说更为复杂,但可以更好地处理时间序列数据中的趋势、季节性和随机性。
5.灰色关联度预测模型灰色关联度预测模型是一种非线性、非统计的预测方法。
它通过建立灰色模型,将历史数据和未知因素进行内部关联和外部关联计算,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预测结果。
这种方法适用于样本数据不多,变化规律较为复杂的情况。
6.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随着机器学习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口预测方法开始采用机器学习的算法。
例如,支持向量机(SVM)、人工神经网络(ANN)和决策树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更大规模的数据和更多的特征来进行预测,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总结起来,人口预测方法可以分为经验法、线性回归法、ARIMA模型、灰色关联度预测模型和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等。
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局限性,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
随着数据的增多和技术的发展,人口预测的准确性也将不断提高,这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增长率法预测人口摘要:对苍南县“十二五”期间人口增长规模进行预测,认识全县人口的发展变化规律,对于制定本县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科学治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运用综合增长率法和趋势外推法进行预测分析,趋势外推法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和乘幂回归模型进行预测,回归分析采用PASW软件,得到苍南县“十二五”期间各年度的户籍人口总数、外来流动人口和外出流动人口总数。
关键词:综合增长率法;趋势外推法;人口增长;预测一、苍南县人口现状苍南县是浙江省第一人口大县,根据苍南县公安部门、计生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苍南县总人口为132.21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27.59万人,外来流动人口约12.67万人,外出流动人口约8.05万人(见表1)。
二、苍南县“十二五”期间人口增长规模预测对总人口规模的预测从三个部分来进行:户籍人口、外来流动人口、外出流动人口。
外来流动人口指外省、市、县流入到苍南县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外出流动人口指本县流出到其他省、市、县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
本次预测采用综合增长率法和趋势外推法对苍南县人口增长规模进行综合预测。
(一)户籍人口预测1、综合增长率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参考历年自然增长率及机械增长率,确定预测期内的年平均综合增长率,然后再根据相应的公式预测出目标年末的人口规模。
根据苍南县历年统计数据算得,2004-2009年间苍南县人口的年均增长率为7.47‰,以自然增长为主;机械增长2007年以前呈现流出态势,近两年呈现流入态势,2008-2009年均增长率为1.71‰。
综合考虑未来五年国家人口政策的稳定性以及苍南县目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推断“十二五”期间苍南县人口自然增长率将略有下降;同时,随着苍南县经济的发展和新城区的建设,未来苍南县的机械人口增长将有所提高。
公式:P=P0×(1+α+β)N①其中:P为规划期末人口数;P0为基准年人口数,本预测方法采用2009年人口数127.59万;α为人口自然增长率,2011-2012年取7‰,2013-2015年取6.5‰;β为人口机械增长率,取2‰;N为规划年限。
规划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劳动平衡法。
中国城市规划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推算城市发展规模的计算方法。
用劳动平衡法计算城市发展规模,首先要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远景规划对城市提出的任务,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性质和职能,然后根据城市的职能及远景发展规模,推算基本人口,服务人口,再按照被抚养人口参数推算被抚养人口,最后计算出城市总人口。
计算公式如下:规划期末城市人口发展规模={规划期末基本人口数/[1-(服务人口的%十被抚养人口的%)]}=规划期末基本人口数/基本人口百分比(2)劳动比例法。
确定规划期末各物质生产部门的职工总数和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进而推算出城市的总人口。
运用这种方法,首先应将城市人口按其是否参加社会劳动,划分为就业人口和非就业人口两类。
然后再根据城市职工分类统计,将就业人口按行业分类,如工业企业、基本建设、交通邮电、农林水利、商业服务、城市公用事业、科教文卫(生)、财政金融、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等类。
前四类一般为物质生产部门的职工,后五类为非物质生产部门的职工。
其次再确定就业人口与全体人口的比例,以推算出规划期末城市总人口。
计算公式如下:规划期末城市总人口=规划期末物质生产部门职工人数/规划期末物质生产部门职工占职工总数%*就业人口占总人口%=规划期末物质生产部门职工人数/规划期末物质生产部门职工占总人口%(3)职工带眷系数法。
根据平均每个职工所带眷属数规划城市人口规模的方法。
这种方法多用于推算新建小城镇的人口规模。
它根据规划期内所确定的厂矿企业、对外交通运输等建设项目及其预定规模,确定物质生产部门职工人数,再从整个城镇着眼,根据生产与生活配套的要求与规定,确定物质生产部门职工与非物质生产部门职工的比例,推算规划期末职工总数,然后再根据单身职工,带眷职工与带眷系数,推算出城市总人口。
其公式如下:规划期末城镇人口发展规模=(带眷职工*带眷系数)+单身职工。
综合增长率法预测人口摘要对苍南县十二五期间人口增长规模进行预测,认识全县人口的发展变化规律,对于制定本县社会和经济发展规划,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科学治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章运用综合增长率法和趋势外推法进行预测分析,趋势外推法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和乘幂回归模型进行预测,回归分析采用软件,得到苍南县十二五期间各年度的户籍人口总数、外来流动人口和外出流动人口总数。
关键词综合增长率法;趋势外推法;人口增长;预测一、苍南县人口现状苍南县是浙江省第一人口大县,根据苍南县公安部门、计生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苍南县总人口为13221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2759万人,外来流动人口约1267万人,外出流动人口约805万人见表1。
二、苍南县十二五期间人口增长规模预测对总人口规模的预测从三个部分来进行户籍人口、外来流动人口、外出流动人口。
外来流动人口指外省、市、县流入到苍南县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外出流动人口指本县流出到其他省、市、县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
本次预测采用综合增长率法和趋势外推法对苍南县人口增长规模进行综合预测。
一户籍人口预测1、综合增长率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参考历年自然增长率及机械增长率,确定预测期内的年平均综合增长率,然后再根据相应的公式预测出目标年末的人口规模。
根据苍南县历年统计数据算得,2004-2009年间苍南县人口的年均增长率为747‰,以自然增长为主;机械增长2007年以前呈现流出态势,近两年呈现流入态势,2008-2009年均增长率为171‰。
综合考虑未来五年国家人口政策的稳定性以及苍南县目前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推断十二五期间苍南县人口自然增长率将略有下降;同时,随着苍南县经济的发展和新城区的建设,未来苍南县的机械人口增长将有所提高。
公式=0×1+α+β①其中为规划期末人口数;0为基准年人口数,本预测方法采用2009年人口数12759万;α为人口自然增长率,2011-2012年取7‰,2013-2015年取65‰;β为人口机械增长率,取2‰;为规划年限。
城市人口预测方法人口预测就是指以人口现状为基础,对未来人口的发展趋势提出合理的控制要求与假定条件,即参数条件来获得对未来人口数据提出预报的技术或方法。
城市人口预测就是城市总体规划的首要工作,它既就是城市规划的目标,又就是确定总体规划中的具体技术指标与城市合理布局的前提与依据,因此合理预测城市人口对城市的总体规划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含义城市人口预测(urban population forecast)就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城市人口数量与人口构成的发展趋势所进行的测算。
2、传统人口预测方法传统的人口预测方法包括平均增长率法、带眷系数法、剩余劳动力转化法与劳动平衡法等。
1)平均增长率法在城市进行总体规划时,对人口规模预测的常见方法之一为平均增长率法,计算时应分析近年来人口的变化情况,确定每年的人口增长率。
人口规模预测公式为: P = P0 (1 + K1 + K2)n。
式中, P为规划期末城市人口规模, P0 为城市现状人口规模, K1 为城市年平均自然增长率, K2 为城市年平均机械增长率, n 为规划年限。
这种方法适合初步经济发展稳定的城市,人口增长会逐步增加,人口增长率变化不大。
但就是随着人口基数的增大,人口结构逐步趋于老龄化,人口增长的速度将会越来越慢,不可能都以平均的速度增长。
若要考虑到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对人口变动的影响,则可按预见的趋势改变人口增长率进行测算。
该方法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但它对人口增长率的精度要求较高。
2)带眷系数法带眷系数法就是根据新建工业项目的职工数及带眷情况计算的。
当建设项目已经落实,规划期内人口机械增长稳定的情况下,宜按带眷系数法计算人口发展规模。
计算时应分析从业人员的来源、婚育、落户等状况以及城镇的生活环境与建设条件等因素,确定增加的从业人员及其带眷系数。
具体预测公式为: P =P1 (1 + a) + P2 + P3。
式中, P为规划期末城镇人口规模,P1 为带眷职工人数,a 为带眷系数, P2 为单身职工人数, P3 为规划期末城镇其她人口数。
人口规模预测方法人口规模预测是指通过对一定时期内的历史人口数据和相关因素的分析与研究,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人口规模变化趋势。
人口预测对于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公共政策的制定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人口规模预测方法。
一、趋势法趋势法适用于人口增长较为稳定的地区。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对历史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人口规模的增长趋势,并按照趋势来预测未来的人口规模。
常用的趋势法包括线性趋势法、指数趋势法和复合增长率法。
1.线性趋势法线性趋势法是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找到历史人口数据的最佳拟合直线,从而预测未来人口规模。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使用Excel等软件进行线性回归计算,然后使用回归方程来预测未来人口规模。
2.指数趋势法指数趋势法是将人口增长的指数曲线与历史数据进行拟合,利用指数增长的特点来预测未来人口规模。
在实践中,可以使用Excel的趋势函数或通过对数变换来进行指数趋势分析。
3.复合增长率法复合增长率法是基于历史人口数据的增长率不断变化的特点,通过分析变化率的长期平均值来预测未来的人口规模。
复合增长率法在计算上相对简单,但对数据的选择和处理比较严格。
二、发展模型法发展模型法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适用于有明显变化特征的地区。
该方法认为人口增长受到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如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政策、教育水平等,因此需要建立适合地区特点的人口发展模型来进行预测。
常用的发展模型包括人口的经济增长模型、Migration Balance模型等。
1.人口的经济增长模型人口的经济增长模型假设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这种模型通常将人口增长看作是劳动力的增加,而劳动力又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通过分析人口、劳动力和经济发展指标的关系,可以建立人口的经济增长模型,从而预测未来的人口规模。
2. Migration Balance模型Migration Balance模型是通过分析人口流动(包括迁入和迁出)的特点,建立人口流动的数学模型,从而预测未来的人口规模。
常用方法预测城市人口规模的原理及实例方法一:线性回归模型常用方法之一是线性回归模型。
线性回归模型基于统计学原理,通过分析城市人口规模与其它相关因素的关系来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原理是假设人口规模与一些自变量(如城市面积、GDP、人口密度等)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然后通过拟合这些自变量的数值来预测人口规模。
例如,我们可以收集一组城市的数据,包括城市的面积、GDP、人口密度等自变量,以及对应的城市人口规模。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线性回归模型来拟合这些数据,并得到一个线性方程,例如:人口规模=a*面积+b*GDP+c*人口密度。
最后,我们可以使用这个线性方程来预测其他城市的人口规模。
方法二:人口增长模型另一种常用方法是人口增长模型,这些模型基于城市人口增长的趋势和模式来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人口增长模型可以分为几种类型,例如指数增长模型、递减增长模型、饱和增长模型等。
以指数增长模型为例,这种模型假设城市的人口增长速度与当前的人口规模呈正比。
根据这个假设,我们可以使用历史数据来预测未来的人口规模。
例如,如果一个城市的人口规模在过去几年里呈指数增长,我们可以使用这个增长趋势来预测未来的人口规模。
方法三:地理信息系统(GIS)另一个常用方法是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来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GIS是一种将地理数据和空间分析技术相结合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城市的空间分布和人口规模。
使用GIS方法预测城市人口规模的一种实例是基于空间插值技术。
这种方法通过收集已知地理位置和人口规模的点数据,然后使用插值算法来推断其他地区的人口规模。
插值算法可以基于点数据的空间分布规律来推测未知地区的人口规模。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GIS收集一组城市的地理位置和人口规模的数据。
然后,我们可以使用空间插值技术来推断未知地区的人口规模,例如使用反距离加权法或克里金插值法来预测其他地区的人口规模。
综上所述,常用方法预测城市人口规模的原理可以是基于线性回归模型、人口增长模型或地理信息系统等。
人口规模预测方法根据预测学一般分类方法,本文将人口规模预测方法划分为时间预测分析、因果预测分析和定性预测分析三类。
一、时间预测分析法从人口增长与时间变化的关系中找出两者的规律,建立数学公式来进行推算。
这种方法要求城市人口要有较长的时间序列统计数据,而且人口数据没有大的起伏。
这种方法适用于相对封闭、历史长、影响发展因素缓和的城市。
1、回归模型通过选用某种适当的曲线或直线函数,拟合城市人口过去的发展变化,建立回归模型,预测城市人口未来的变化趋势。
如(1)直线模型法,(2)二次曲线模型法,(3)Logist曲线模型法。
评价:回归预测方法计算简单,便于使用,结论也有相当的可信度。
目前在规划中广泛应用。
但不足之处是假定人口变动模式始终比较稳定,而未来城市人口发展未必能满足这一前提。
2、综合增长率法将城镇发展分成若干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以及对人口发展影响因素的变化,分别确定增长率,逐段向前递推预测。
综合增长率的确定考虑人口增长的历史情况以及未来人口发展的政策性因素。
城镇总人口=基年人口数*(1+综合增长率)年数评价:综合增长率法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关注影响人口发展的主要因素,计算简单,但不如回归分析方法严密,目前在规划中广泛应用。
二、因果预测分析法在人口预测时,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相关因素对人口的影响。
1、社会经济单因素相关分析法根据经济发展促进城市发展的基本原理进行城市化水平预测。
在经济发展及人口和生产力布局政策比较稳定的前提下,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人口呈高度相关性。
一般可以选用GDP、人均GDP、投资总量或者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与城市人口进行曲线拟合。
尽可能收集比较长时期内历史数据,选择合适的曲线,如一元回归、二元回归、多元回归模型等,然后用历史数据对已经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修正。
2、劳动力需求法分析城镇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速度和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首先,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目标、结构以及劳动生产率计算三次产业结构的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