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2)
- 格式:ppt
- 大小:7.54 MB
- 文档页数:13
第一章导论1.为什么说从地理大发现开始才形成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思路: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不仅发生在洲内,而且要求各州之间更加广泛的贸易往来。
在15世纪之前,由于技术和知识的局限,贸易主要局限于各州内以及亚欧间。
15世纪开始的地理大发现是欧洲人开辟的一系列新土地、新航道,它联系亚欧非大陆,为洲际贸易创造了便利的地理条件,从此引发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贸易”,出现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业机构。
2.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是什么?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什么主要的区别?思路: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的主要影响表现为(1)加大贸易需求。
工业革命提高生产率,促进生产,从而使贸易成为配置剩余产品的必要手段。
(2)为贸易提供物质便利。
工业革命促进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加强了世界的联系。
(3)改变贸易模式。
世界从单一的农业社会转向以工业生产为主的现代经济,从而使贸易建立在各国分工的基础上。
工业革命后的世界贸易与以前有主要的区别表现为(1)贸易量迅猛增长。
(2)贸易依存度加大。
(3)改变贸易的产品结构。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除了本章中列举的因素以外,你还有哪些补充?思路:二战后世界贸易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1)战后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是贸易发展的保障。
(2)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信息产业革命促进生产和分工,使贸易成为必然。
(3)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增长促进了对贸易的需求。
(4)战后较为健全的国际经济秩序减少贸易摩擦,推动贸易发展。
补充:可能政府的出口鼓励、人口迅速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全球投资自由化等因素大大推进世界贸易。
4.简述战后国际贸易发展的新趋势。
思路:新趋势包括(1)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加大。
(2)服务贸易越来越普遍。
(3)发达国家间的贸易成为主流。
(4)行业内贸易发展迅速。
(5)区域性自由贸易得到加强。
5.中国的对外贸易早于西欧国家,但为什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速度和规模都不及西欧?思路:长期以来中国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加上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对西方所求不多,贸易动机长期都是互通有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引言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是国际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解释各国之间的贸易模式与贸易收益。
该理论以价格决定论为基础,考虑了消费者偏好、生产技术和资源禀赋等因素,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分析了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
本文将介绍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相关概念、假设和主要结论,并探讨其对国际贸易政策的启示。
概念和假设比较优势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在某种商品或服务的生产上具有更低的机会成本。
根据比较优势,各国可以通过专业化和贸易来实现效益最大化。
产出与价格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假设各国生产的货物是可交换的,并且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和生产成本共同决定的。
国际贸易的目的是使各国可以更高效地生产和消费商品,从而提高总体福利水平。
恩格尔系数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衡量了消费者收入中用于购买某种商品或类别的比例。
通过比较不同国家的恩格尔系数,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消费结构的差异,从而判断贸易模式和贸易收益。
理论分析贸易模式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各国之间的贸易模式取决于比较优势的存在。
如果两个国家分别专业化生产他们在比较优势产品上,他们将通过贸易实现互补,从而最大化效益。
此外,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差异,贸易模式还可能呈现出国内需求与外部需求的结合或相互替代。
贸易收益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认为,贸易对各国都有机会带来福利增加。
根据比较优势和生产特点,各国可以从贸易中获得更多的商品和服务,以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
通过贸易,生产者可以利用全球资源进行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消费者可以选择更丰富、更优质的产品,提高生活质量。
贸易政策的影响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对贸易政策也有一定的启示。
该理论认为,自由贸易政策能够最大化效益,提高国家总体福利水平。
因此,各国应该通过减少贸易壁垒和开放市场来促进国际贸易。
然而,贸易政策可能会因国内市场结构、产业政策等因素而发生变化。
第三章 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基本模型1. 假设在自给自足条件下,中国的汽车价格是20万/辆,需求量为100万辆。
中美两国进行汽车贸易,国际市场价格为15万/辆,中国自己生产60万辆,从美国进口60万辆。
中国的消费者是获得收益还是受到损失?生产者呢?总福利增加了吗?请用图和数值说明。
ABCE ,总福利增加了CED 。
2. 假设大米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钢铁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没有贸易发生以前,英国的大米/钢铁相对价格为4,菲律宾的大米/钢铁的相对价格为0.5。
假设两国自由贸易的结果使大米/钢铁相对价格变成2,请用社会无差异曲线说明贸易发生后两国福利的改变,并标出各国的贸易三角。
单位钢铁与 英国 菲律宾钢铁 60 100 120平也得到提高U1’-U’0。
3.在H-O模型中,假设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中国大米的国内市场价格是每吨100美元,而国际市场上的大米价格是每吨120美元。
在允许自由出口的情况下,中国的大米价格会出现什么趋势?如果中国以国际市场价格出口1000吨大米的话,中国的纯收益(或纯损失)是多少?(用图和数字说明)a部分的面积的利益;而生产者将由于提价得到a+b部分面积的收益,整个经济的1000纯收益为b,面积为1/2*(120-100)*1000=10000。
4.“一种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相差越大,该产品的自由贸易所带来的收益越大”。
请评论并用图说明。
思路:如果国内市场价格反映了生产成本,则与国际市场价格相差越大说明比较优势(国内价格低于国际价格时)或比较劣势(国内价格高于国际价格时)越明显,在一定的国内供给和需求弹性下,贸易量会很大,从而自由贸易的收益会越大。
这可以用下图说明(以出口产品市场为例)。
PdPw 价格下净收益为c 面积,而Pw 5. 设中国是汽车进口的小国,对汽车的需求和供给分别为:Dc = 2000 - 0.02P Sc = 1200 + 0.02P并设国际市场上汽车的价格为10000,请用数字和图形说明下列问题:(1) 贸易前,中国汽车的产量和价格;(2) 自由贸易下,中国汽车的产量及进口或出口量;(3) 自由贸易对国内消费者、厂商和整个社会的福利影响思路:价格1000 P PP(1) 令Dc =Sc ,得贸易前中国汽车价格为20000,产量为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