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感染性疾病
- 格式:ppt
- 大小:5.05 MB
- 文档页数:184
第三章肺部感染性疾病1、试述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和治疗。
答:我国制定的重症肺炎标准如下:①意识障碍;②呼吸频率>30次/分;③PaO 2<60mmHg 、PaO 2/FiO 2<300,需行机械通气治疗;④血压<90/60mmHg;⑤胸片显示双侧或多肺叶受累,或入院48小时内病变扩大≥50%;⑥少尿,尿量<20ml/h,或<80ml/4h,或急性肾衰竭需要透析治疗。
重症肺炎的治疗:①选择广谱的强力抗菌药物,足量、联合用药。
社区获得性肺炎常用大环内酯类联合第三代头孢菌素,或联合广谱青霉素/+内酰胺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青霉素过敏者用喹诺酮类联合氨基糖苷类。
医院获得性肺炎可用喹诺酮类或氨基糖苷类联合抗假单胞菌的β2-内酰胺类、广谱青霉素/β2-内酰胺酶抑制剂、碳青霉烯类的任何一种,必要时可联合万古霉素。
②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卧床休息,补充足够蛋白质、热量及维生素,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注意防止休克剧烈胸痛者,可酌用少量镇痛药,如可待因15mg,咳嗽明显者给祛痰止咳药常规静脉输液,保持尿比重在1.020以下,血清钠保持在145mmol/L 以下PaO2<60mmHg 或有发绀应给氧。
③积极治疗并发症,如肺外感染、胸腔积液、脑膜炎、感染性休克、中毒性心肌炎等。
2、肺炎链球菌肺炎的抗生素治疗有何特点答:肺炎链球菌肺炎首选青霉素G,用药途径及剂量视病情轻重及有无并发症而定,对于成年轻症患者,可用240万U/d 分3次肌肉注射,或用普鲁卡因青霉素每12小时肌肉注射60万U。
病情稍重者,宜用青霉素G240万/480万U /d静脉滴注每6-8小时1次,重症及并发脑膜炎者,可增至1000万-3000万U/d,分4次静脉滴注。
对青霉素过敏、耐青霉素或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者,可用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莫昔沙星,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等药物多重耐药菌株感染者可用万古霉素。
抗菌药物标准疗程通常为14天,或在退热后3天停药或由静脉用药改为口服,维持数日。
肺炎(pneumonia)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是否发生肺炎决定因素:病原体和宿主。
病原体通过以下途径引起肺炎:(1)空气吸入;(2)血行播散;(3)邻近感染部位蔓延;(4)上呼吸道定植菌的误吸。
除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引起肺组织的坏死病变易形成空洞外,肺炎治愈后多不遗留瘢痕,肺的结构与功能可恢复。
分类解剖分类:大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
病因分类:细菌性肺炎、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病毒性肺炎、肺真菌病、理化因素所致肺炎。
患病环境分类:社区获得性肺炎、医院获得性肺炎。
总体临床表现细菌性肺炎的症状变化较大,可轻可重,决定于病原体与宿主的状态。
常见症状: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或血痰,伴有或不伴有胸痛。
肺实变典型体征:叩诊浊音、语颤增强和支气管呼吸音,也可闻及湿罗音。
并发胸腔积液者,患侧叩诊浊音,语颤减弱,呼吸音减弱。
肺炎的诊断程序确定肺炎诊断必须把肺炎与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区别开来。
呼吸道感染虽有咳嗽、咳痰和发热等症状,但各有特点,上、下呼吸道感染无肺实质浸润,胸部X线检查可鉴别。
其次,应该吧肺炎与其他类似肺炎的疾病区别开来。
评估严重程度肺炎严重性取决于三个主要因素:局部炎症程度、肺部炎症的播散、全身炎症反应程度。
重症炎症:需要通气支持(机型呼吸衰竭、气体交换严重障碍伴高碳酸血症或持续低氧血症)、循环支持(血流动力学障碍、外周低灌注)和需要加强监护和治疗(肺炎引起的脓毒血症或基础疾病所致的其他器官功能障碍)2007年发表的成人CAP处理的共识指南,其重症肺炎标准如下:主要标准(2选一)(1)需要有创机械通气;(2)感染性休克需要血管收缩剂治疗。
次要标准(3个以上)(1)呼吸频率大于等于30次每分;(2)氧和指数PaO2/FiO2小于等于250;(3)多肺叶浸润;(4)意识障碍/定向障碍;(5)氮质血症(BUN>=20mg/dL);(6)白细胞数减少(WBC<=4.0的9次幂);(7)血小板减少;(8)体温降低;(9)低血压,需要强力的液体恢复。
肺部感染性疾病(一)肺炎1.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等在内的肺实质炎症。
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其中感染所致的肺炎最多见。
2.病因(了解)感染因素: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原虫理化因素:误吸、毒物、放射性肺炎免疫及变态反应因素:过敏性肺炎、结缔组织疾病3.发病机制:正常气管隆凸以下呼吸道保持无菌。
肺炎的发生取决于:病原体、宿主因素。
4.分类①解剖分类:大叶性肺炎:肺实质炎症,通常不累及支气管。
(了解)小叶性肺炎: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炎症间质性肺炎:以肺间质炎症为主的肺炎,包括支气管壁、支气管周围的间质组织和肺泡壁。
②病因分类(了解)P18③患病环境分类: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亦称医院内肺炎NP5.社区获得性肺炎(CAP)(重点)①定义: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平均潜伏期:不明病因者,应按<48小时。
)临床诊断依据:⑴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⑵发热。
⑶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罗音。
⑷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
⑸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任何一项加第五项。
需除外:TB、肿瘤、非感染性ILD、肺水肿、肺栓塞、PIE、肺血管炎等③CAP重要致病细菌:三姐妹(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三兄弟(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④确定病原体●痰:镜检筛选合格标本:(细胞数:每低倍视野鳞状上皮细胞<10个,白细胞>25个。
)痰定量培养分离的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浓度>=107cfu/ml,可认为是肺炎的致病菌。
(受上呼吸道定殖菌干扰,仅供参考—推断诊断;结核分枝杆菌、军团菌、卡氏肺孢子菌及部分病毒可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