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抗菌药物的治疗性应用张婴元
- 格式:ppt
- 大小:582.00 KB
- 文档页数:7
浓度依赖性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临床药师根据最近审核医嘱发现,普外科医嘱出现给药次数不合理情况,现把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区别和用药情况汇总,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一、概念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是指药物的疗效与剂量(Cmax)有关。
即药物的抗菌活性随药物浓度增大而增大。
1. 药物抗菌活性随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加2. 临床用药目的:取得抗生素Cmax/MIC >10 或AUC24/MIC>125临床应用中还要结合药物不良反应特征:①氨基糖苷类(AUC24/MIC)药效学为浓度依赖性,但其副作用为时间依赖,因此在安全剂量范围内,减少给药次数有利于提高峰浓度,降低谷浓度,从而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②喹诺酮类(Cmax/MIC)药效学与副作用均为浓度依赖,因此,在提高剂量时要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特别是老年人及具有神经疾病的患者。
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是指其杀菌效果主要取决于血药浓度超过所针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而与血药峰浓度关系不大。
1. 抗生素的抗菌作用与药物浓度关系不密切,而与抗生素浓度维持在细菌MIC 之上有关。
2. 临床用药目的在于维持药物浓度在细菌MIC之上一定时间,一般为40% ~60%给药间歇以上。
最低抑菌浓度(MIC):体外培养基中孵育18- 24小时后,能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抗生素浓度。
抗生素的后效应(PAE):是抗菌药物作用于细菌一定时间停止接触后,其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仍可持续一段时间,此时间(h)即为PAE。
二、常见抗菌药物时间依赖型与浓度依赖型分类抗菌药物PK/PD分类抗菌药物分类PK/PD指标临床给药方案抗菌药物备注时间依赖型(短PAE)T>MIC每天多次给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头孢曲松,头孢尼西除外)、氨曲南、碳青霉烯类、大环类酯类(阿奇霉素除外)、克林霉素、氟胞嘧啶1、头孢尼西、头孢曲松半衰期(T1/2)大于2h,一次给药可使T>MIC达12h到24h;每天给药1-2次。
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抗菌治疗进展
张婴元
【期刊名称】《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年(卷),期】2000(022)004
【摘要】需氧革兰阳性球菌是细菌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
近十余年来在全球范围内由该类菌所致感染呈增多趋势,尤其是革兰阳性球菌的耐药性日趋严重。
主要有甲氧西林(苯唑西林)耐药葡萄球菌、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大环内酯类耐药革兰阳性球菌等。
【总页数】2页(P2-3)
【作者】张婴元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上海 20004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
【相关文献】
1.替加环素对414株需氧革兰阴性和革兰阳性临床分离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 [J], 孙宏莉;王辉;陈民钧;张小江;徐英春;杨启文;谢秀丽
2.阳性球菌感染抗菌治疗进展 [J], 张婴元
3.皮肤感染分离的革兰阳性球菌菌谱及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 [J], 陈轼;康云平;
4.探讨患者PCT水平对区分血培养阳性及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所致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 [J], 关宝翠
5.探讨患者PCT水平对区分血培养阳性及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所致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 [J], 关宝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美罗培南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摘要:美罗培南为第二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治疗严重感染的最佳和最后的选择,对革兰阳性、阴性菌、厌氧菌、铜绿假单胞菌都有极强的抗菌活性,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毒性低、对内酰胺酶稳定等特点。
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增强,耐药菌株的不逐渐增多,美罗培南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关键词:美罗培南;耐药性;临床应用1.概述:碳青霉烯类抗生素(carbapenems)是一类抗菌谱最广、抗菌活性最强的新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其中,美罗培南是目前碳青霉烯类中临床评价最高的品种,因其广谱抗菌且耐酶性较好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重症细菌性感染的初始经验治疗。
2.作用机制美罗培南为人工合成的广谱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产生抗菌作用,美罗培南穿透大多数革兰阳性和阴性细菌的细胞壁,而达到其作用靶点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
除金属β-内酰胺酶以外,其对大多数β-内酰胺酶(包括由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所产生的青霉素酶和头孢菌素酶)的水解作用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美罗培南不宜用于治疗对甲氧西林耐药的葡萄球菌感染,有时对其它碳青霉烯类的耐药菌株亦表现出交叉耐药性。
3.临床应用美罗培南为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对革兰阳性、阴性菌、厌氧菌、铜绿假单胞菌都有极强的抗菌活性,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毒性低、对内酰胺酶稳定等特点,对肾小球上皮细胞分泌的脱氢肽酶稳定。
但近年来,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增强,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多,美罗培南在临床上的使用越来越多,其主临床应用主要包括:3.1 呼吸系统感染,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脓胸等。
有文献报道余秉翔等用美罗培南治疗下呼吸道感染38例,有效率92.11%,对照组相同。
刘刚等用美罗培南治疗老年肺部感染16例,有效率87.0%[1]。
3.2 腹内感染,如胆囊炎,胆管炎,肝脓疡,腹膜炎等。
王慧玲等临床研究中有3.3 例美罗培南用于腹腔感染,有效率100%。
张婴元等报道美罗培南用于化脓性腹膜炎及胆道感染17例,有效率88.2%。
国卫办医发〔2015〕43 号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组长:钟南山撰稿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万希润马小军王辰王睿王大猷王明贵王选锭卢晓阳申昆玲吕晓菊刘又宁刘正印李光辉李燕明杨帆肖永红吴永佩吴安华邱海波何礼贤汪复张扣兴张婴元陈晖陈佰义卓超周新郑波郎义青胡必杰倪语星徐英春黄文祥梅丹曹彬颜青参加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王水云王金环支修益牛晓辉邢念增朱康顺刘钢刘志敏孙旭光李志远李笑天李筱荣张伟张明刚赵继宗钟明康姜玲夏培元钱菊英董军廖秦平戴梦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组长:钟南山撰稿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万希润马小军王辰王睿王大猷王明贵王选锭卢晓阳申昆玲吕晓菊刘又宁刘正印李光辉李燕明杨帆肖永红吴永佩吴安华邱海波何礼贤汪复张扣兴张婴元陈晖陈佰义卓超周新郑波郎义青胡必杰倪语星徐英春黄文祥梅丹曹彬颜青参加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王水云王金环支修益牛晓辉邢念增朱康顺刘钢刘志敏孙旭光李志远李笑天李筱荣张伟张明刚赵继宗钟明康姜玲夏培元钱菊英董军廖秦平戴梦华目录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3 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5 附录1 抗菌药物在预防非手术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应用...........................................11 附录 2 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13 附录 3 特殊诊疗操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建议...............................................................15 第二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一、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 (17)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18)三、病原微生物检测 (19)四、注重综合措施预防医院感染 (20)五、培训、评估和督查............................................................................................................ 20 第三部分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青霉素类.................................................................................................................................... 21 头孢菌素类................................................................................................................................ 22 头霉素类.................................................................................................................................... 23 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24 碳青霉烯类................................................................................................................................ 25 青霉烯类.................................................................................................................................... 26 单环β-内酰胺类....................................................................................................................... 26 氧头孢烯类................................................................................................................................ 26 氨基糖苷类................................................................................................................................ 27 四环素类 (28)甘氨酰环素类 (29)氯霉素 (29)大环内酯类 (30)林可酰胺类 (31)利福霉素类 (31)糖肽类 (32)多黏菌素类 (33)环脂肽类 (34)噁唑烷酮类 (35)磷霉素 (36)喹诺酮类 (36)磺胺类 (37)呋喃类 (38)硝基咪唑类 (39)抗分枝杆菌药 (39)抗真菌药 (42)第四部分各类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47 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 48 尿路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 55 细菌性前列腺炎...........................................................................................................................57 急性感染性腹泻........................................................................................................................ 59 细菌性脑膜炎及脑脓肿............................................................................................................ 60 血流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 62 腹腔感染.................................................................................................................................... 66 骨、关节感染.................................................................................. (68)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 (69)口腔、颌面部感染 ....................................... (72)眼部感染 ................................................. (73)阴道感染 ......................................... (75)宫颈炎 ............................................. (76)盆腔炎.............................................. (76)性传播疾病 ........................................ .. (77)侵袭性真菌病 ...................................... . (77)分枝杆菌感染 ...................................... . (80)白喉 ............................................. .. (81)百日咳 .......................................... . (82)猩红热 .......................................... .. (82)鼠疫 ........................................... . (82)炭疽 ........................................... .. (83)破伤风 (83)气性坏疽 ..................................... . (84)伤寒和副伤寒等沙门菌感染 .................... (84)布鲁菌病 .................................. (84)钩端螺旋体病 ............................ . (85)回归热 .................................. (85)莱姆病 ............................................... (85)立克次体病 ............................................ (86)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 (87)1 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发生的关键。
国卫办医发〔2015〕43号附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修订工作组组长:钟南山撰稿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万希润马小军王辰王睿王大猷王明贵王选锭卢晓阳申昆玲吕晓菊刘又宁刘正印李光辉李燕明杨帆肖永红吴永佩吴安华邱海波何礼贤汪复张扣兴张婴元陈晖陈佰义卓超周新郑波郎义青胡必杰倪语星徐英春黄文祥梅丹曹彬颜青参加人员:(按姓氏笔画为序)王水云王金环支修益牛晓辉邢念增朱康顺刘钢刘志敏孙旭光李志远李笑天李筱荣张伟张明刚赵继宗钟明康姜玲夏培元钱菊英董军廖秦平戴梦华目录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3)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5)附录1抗菌药物在预防非手术患者某些特定感染中的应用 (11)附录2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预防应用的品种选择 (13)附录3特殊诊疗操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建议 (15)第二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一、医疗机构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 (17)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 (18)三、病原微生物检测 (19)四、注重综合措施预防医院感染 (20)五、培训、评估和督查 (20)第三部分各类抗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青霉素类 (21)头孢菌素类 (22)头霉素类 (23)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24)碳青霉烯类 (25)青霉烯类 (26)单环β-内酰胺类 (26)氧头孢烯类 (26)氨基糖苷类 (27)四环素类 (28)甘氨酰环素类 (29)氯霉素 (29)大环内酯类 (30)林可酰胺类 (31)利福霉素类 (31)糖肽类 (32)多黏菌素类 (33)环脂肽类 (34)噁唑烷酮类 (35)磷霉素 (36)喹诺酮类 (36)磺胺类 (37)呋喃类 (38)硝基咪唑类 (39)抗分枝杆菌药 (39)抗真菌药 (42)第四部分各类细菌性感染的经验性抗菌治疗原则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 (47)急性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 (48)尿路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 (55)细菌性前列腺炎 (57)急性感染性腹泻 (59)细菌性脑膜炎及脑脓肿 (60)血流感染及感染性心内膜炎 (62)腹腔感染 (66)骨、关节感染 (68)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69)口腔、颌面部感染 (72)眼部感染 (73)阴道感染 (75)宫颈炎 (76)盆腔炎 (76)性传播疾病 (77)侵袭性真菌病 (77)分枝杆菌感染 (80)白喉 (81)百日咳 (82)猩红热 (82)鼠疫 (82)炭疽 (83)破伤风 (83)气性坏疽 (84)伤寒和副伤寒等沙门菌感染 (84)布鲁菌病 (84)钩端螺旋体病 (85)回归热 (85)莱姆病 (85)立克次体病 (86)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 (87)第一部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发生的关键。
尤瑞克林临床应用进展尤瑞克林(Euriclin)是一种新型抗生素,近年来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进展。
尤瑞克林不仅具有广谱抗菌活性,还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多种耐药菌具有很好的抗菌效果。
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作用机制,使其在治疗各类感染性疾病中显示出巨大潜力。
一、抗菌机制尤瑞克林作为一种第四代头孢菌素,具有独特的抗菌机制。
它能够通过与细菌的靶标结合,抑制其细胞壁的合成,从而导致细菌的死亡。
尤瑞克林还能穿透细菌的内膜,进入到细胞内部发挥作用,因而对于那些对传统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同样有效。
二、临床应用尤瑞克林在临床应用中表现出色,特别适用于治疗耐药菌感染引起的严重疾病。
例如,尤瑞克林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等耐药菌的杀菌效果显著,被广泛应用于敏感菌引起的感染症治疗中。
三、用药安全性尤瑞克林在临床使用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常见不良反应较少。
在临床试验中,尤瑞克林的主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轻度胃肠道反应,严重过敏反应较为罕见。
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四、发展前景尤瑞克林作为一种新型抗生素,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和用药安全性,未来在医学领域有望发展成为重要的治疗选项。
随着对耐药菌感染问题的日益关注和临床需求的增加,尤瑞克林有望成为未来感染症治疗的重要利器。
总的来说,尤瑞克林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进展,显示出良好的抗菌活性和用药安全性,为医生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提供了新的选择。
随着进一步研究和临床验证,尤瑞克林有望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造福更多患者。
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合理性的调查分析Ⅰ类(清洁)切口是指手术未进入炎症区,未进入呼吸、消化及泌尿生殖道,以及闭合性创伤手术[1]。
根据卫生部38号文件:“Ⅰ类切口手术一般不需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确需使用时,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起始与持续时间”。
抗菌药的不合理应用可导致不良反应增多,细菌耐药性的增长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为调查分析Ⅰ类(清洁)切口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特对某院Ⅰ类(清洁)切口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抽查。
1.资料与方法随机抽取某院2011年度外科系统使用抗菌药物的Ⅰ类切口手术归档病历295份,将患者资料(住院时间,年龄,性别,诊断,手术名称,切口类别,手术起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药物名称,剂量,给药频次,用药起止时间),临床实验室检查(用药前后体温,白细胞,血肌酐值,转氨酶,病原学培养结果,药敏试验)等信息填入设计好的统计表内,依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38号文件以及相关文件的规定,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的合理性进行评价。
2.结果2.1 预防用药的适应症及抗菌药物选择2.1.1 适应症卫生部38号文件规定:“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
医疗机构要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有关规定,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管理,改变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状况。
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选用抗菌药物。
也可以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合理使用其他抗菌药物”。
在抽取的295份Ⅰ类切口手术病历中,依照相关规定,属于无适应症用药的有51例,占全部抽取病历的 16.72%。
2.1.2 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在抽取的295份Ⅰ类切口手术病历中,其中89例药物选择不当,不符合卫生部38号文件要求,占预防用药病历的30.2%。
预防用药选择的具体品种见表1:表1 我院2011年度295份Ⅰ类切口手术病历预防用药品种2.2 围手术期用药时间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有关规定,手术预防用药给药方法应在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奈诺沙星体外抗菌作用研究朱德妹;吴培澄;胡付品;吴湜;叶信予;张婴元【摘要】目的评价奈诺沙星对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奈诺沙星对1 263株临床分离菌和肉汤微量稀释法测定51株支原体属的体外抗菌活性、杀菌浓度、杀菌曲线以及培养条件对其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奈诺沙星对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均具高度抗菌活性,对粪肠球菌的抗菌活性略低.其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活性明显优于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莫西沙星.奈诺沙星对多数肠杆菌科细菌、洛菲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具良好抗菌作用,对嗜血杆菌属、卡他莫拉菌具高度抗菌活性,但对淋病奈瑟菌的抗菌作用差.该药对肠杆菌科细菌和多数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除了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作用与其他受试喹诺酮类大致相仿,或略差.奈诺沙星对消化链球菌和痤疮丙酸杆菌等厌氧菌以及肺炎支原体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奈诺沙星对受试的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菌均具杀菌作用.培养条件中pH和细菌接种菌量的改变对奈诺沙星体外抗菌活性无明显影响,但血清蛋白含量增高时可降低奈诺沙星的抗菌活性.结论奈诺沙星对需氧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部分厌氧菌和肺炎支原体等具有广谱抗微生物活性,尤其对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具有高度抑菌和杀菌活性,优于其他受试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期刊名称】《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年(卷),期】2015(015)002【总页数】16页(P97-112)【关键词】奈诺沙星;药物敏感性试验;抗菌药物;最低抑菌浓度【作者】朱德妹;吴培澄;胡付品;吴湜;叶信予;张婴元【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卫生部抗生素临床药理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卫生部抗生素临床药理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卫生部抗生素临床药理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卫生部抗生素临床药理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卫生部抗生素临床药理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卫生部抗生素临床药理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8奈诺沙星(nemonoxacin TG-873870)是近年来TaiGen生物技术公司研制的一种新型不含氟的C-8-甲氧基结构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1]。
白葡奈氏菌片联合ICS+LABA治疗中重度COPD急性发作张玄;陈园园;张国英;王静;李姗姗;王建春【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24(15)1【摘要】目的探究及观察白葡奈氏菌片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inhaled corticosteroid+long-acting β_(2)-agonist,ICS+LABA)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发作的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2020年6月—2021年12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的80例中重度COPD急性发作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
对照组的40例采用ICS+LABA进行治疗,观察组的40例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白葡奈氏菌片。
比较2组的COPD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积分、疾病状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分(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及生活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on quality of life brief scale,WHOQOL-BREF评分)]。
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COPD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的COPD相关症状体征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CAT评分构成则显著优于对照组,WHOQOL-BREF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白葡奈氏菌片联合ICS+LABA治疗中重度COPD急性发作的疗效较好,且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页数】5页(P147-151)【作者】张玄;陈园园;张国英;王静;李姗姗;王建春【作者单位】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老年呼吸科;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老年心血管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相关文献】1.长程预防用量白葡奈氏菌片对中重度COPD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2.地尔硫[艹卓]联合白葡奈氏菌片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观察3.孟鲁司特钠口溶膜联合白葡奈氏菌片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效果4.白葡奈氏菌片与新活素联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加替沙星胶囊的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评价姜洪涛【摘要】目的:研究两种加替沙星药剂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同时评估两者的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交叉,将36例男性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单剂量口服加替沙星胶囊400 mg(国产)和加替沙星片400 mg(进口),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受试者服药后血浆中加替沙星的经时浓度,计算加替沙星药动学参数,以双单侧t检验统计法比较两种甲磺酸加替沙星制剂是否具有生物等效性.结果:进口药物AUCo-t的90%可信限为国内药物相应参数的95.8%左右,C(max)的90%可信限为国内药物相应参数的95.6%左右.结论:加替沙星胶囊口服吸收迅速,血药浓度高,组织分布广,消除半衰期长,国产与进口加替沙星为生物等效制剂.【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年(卷),期】2010(007)001【总页数】2页(P56-57)【关键词】加替沙星;药代动力学;生物等效性【作者】姜洪涛【作者单位】丹东市妇女儿童医院,辽宁丹东,118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加替沙星(Gatifloxacin)是新一代的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易吸收,静脉注射与口服具有生物等效性。
其对革兰阳性菌、衣原体、支原体和分枝杆菌等都有很强的杀菌作用。
本研究对扬子江药业研制的加替沙星胶囊在健康男性受试者中进行了药代动力学研究,并以进口加替沙星片为参比,并评价两种药剂的生物等效性,希望能为该药在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实验试剂:加替沙星胶囊[规格:200 mg/粒,批号:0810020,扬子江药业(A 药物)];参比制剂:加替沙星片[规格:200 mg/片,批号:0305711,中美史克(B 药物)];甲醇为色谱纯,磷酸二氢钠、三乙胺、二氯甲烷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受试对象选择健康男性 36 名,平均年龄(36.2±2.5)岁,平均身高(1.70±0.05)m,平均体重(61.8±5.6)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