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疾病治疗中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4
呼吸内科抗生素用药分析【摘要】目的:深入了解呼吸内科抗生素使用的情况,对其用药的合理性进行评价。
方法:选取临桂县人民医院治疗的1 000例患者的处方单,对抗生素使用品种、联合用药、合理用药等情况进行评价。
结果:在1 000张处方单中有856张处方单子使用了抗生素,大约使用率是78.5%。
相关的抗生素主要的品种有32种,主要有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等,在用药的过程中,排列在前三的有头孢、阿莫西林、阿奇霉素。
结论:根据调查呼吸内科对于抗生素的使用情况比较合理。
【关键词】呼吸内科;抗生素;使用情况【中国分类号】r69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287-01抗生素主要就是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一种必要的药品。
抗生素的药物有很多种类,并且用量也是比较大,发展也是比较迅速,很多菌类都是被不断的引进到临床,这样就会给临床的医生提供更良好的医治环境,这样的情况也是存在一定的缺点,很容易产生抗生素的应用泛滥的现象。
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5月~2010年在临桂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诊所治疗的1 000例患者的1 000张处方单。
主要就是要调查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药名、剂量、用药时间等一些基本的情况,并且还要对处方中使用的抗生素的品种和联合用药、合理用药的情况进行分析。
根据分析和调查可以看出临床对于该药的选择倾向性是比较大的,使用的概率也是比较大的。
2结果2.1抗生素使用的情况:在对抗生素调查的1 000张处方单子中,有856张单子是使用了抗生素,使用的概率是78.5%,使用抗生素的品种也是很多的。
其中男420例,女436例,年龄16~90岁,平均60岁。
在对抗生素使用种类调查过程中,使用超过10种的抗生素有560张,约占75%左右,一般使用的抗生素是头孢、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头孢呋辛、环丙沙星、青霉素、红霉素等。
2.2抗生素联合使用情况:在856张处方单中,抗生素单用的有450张,两种联合使用的有260张,三种联合使用的有146张等。
试论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型疾病层出不穷,其中包括各种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感染已经成为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在儿童和老年人中。
抗生素因其强大的杀菌效果和易于使用而成为呼吸内科临床中不可或缺的药物,既能有效治疗呼吸系统感染,也能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
然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抗菌药物的治疗效果和防治细菌耐药性的重要性也不容忽视。
本文旨在探讨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
一、抗生素的药理学特点抗生素是一类特殊的化学物质,具有杀死细菌的作用。
它们的杀菌机制主要是干扰细菌细胞壁、膜、细胞核和细胞酶等机制,导致细胞凋亡和死亡,从而达到治疗感染的目的。
二、抗生素的应用范围由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速度很快,且细菌的适应能力也极强,许多传统药物已经无法对抗细菌。
抗生素则成为呼吸内科中治疗感染的有效手段。
抗生素的应用范围涵盖了多种呼吸系统感染,包括细菌性肺炎、支气管炎、气管炎等。
三、抗生素的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在使用抗生素的时候,需要根据患者感染部位、症状和病因确定是哪一类细菌感染,然后再选择相应的抗生素,以最大程度地杀灭细菌。
在选择抗生素时,应避免滥用广谱抗生素,因为这种药物可能会破坏肠道的健康菌群,从而导致膜炎的发生。
2、遵循抗生素使用原则:要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或过度使用。
在患者发病早期,应遵循“先诊断,后用药”的原则,通过全面检查明确细菌感染类型。
3、严格依照医生的医嘱使用药物:抗生素是一种特殊的药物,需要按照正确的剂量和使用方式进行使用。
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医生的处方和说明进行使用,如果出现不良反应,需要立即咨询医生并停止使用。
合理应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治疗呼吸系统感染,并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
目前,许多抗生素也能够延长患者的寿命,减少治疗费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合理使用抗生素还可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病例出现,缓解全球范围的抗生素滥用问题。
呼吸内科抗生素的合理临床应用呼吸内科是临床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学科,主要研究呼吸系统的疾病及其治疗方法。
在呼吸内科的临床实践中,抗生素被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感染的治疗中。
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也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如药物耐药性的增加、药物副作用以及医疗费用的增加等。
在呼吸内科中合理应用抗生素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抗生素的分类及作用机制、抗生素的选择原则、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抗生素是一类能够在体内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根据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分为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等多个类别。
在选择抗生素时,应根据细菌的敏感性、患者的病情及药物的毒副作用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一般来说,在治疗初期,应优先选择对常见致病菌敏感的广谱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等。
在确定感染菌种和药敏结果后,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狭谱抗生素或合适的联合用药。
还应注意避免药物的交叉耐药和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指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原体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剂量、剂型、给药途径和疗程,以最大程度地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同时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的发生。
在应用抗生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根据细菌的敏感性选择抗生素。
应及时采集患者的相关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从而明确病原菌的种类和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避免盲目应用广谱抗生素。
2. 选择适当的剂量和疗程。
剂量过大可能会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剂量过小则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效果。
在选择抗生素剂量时,应注意患者的年龄、肝肾功能、药物代谢和排泄等因素。
3. 遵循抗生素使用的指南和规范。
目前有很多抗生素使用的指南和规范,如《医院感染诊治指南》、《危重病患抗菌药物应用指南》等。
医生在应用抗生素时应参考这些指南和规范,合理选择抗生素的剂型、给药途径等。
4. 注意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
抗生素可能会引起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
呼吸内科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关键词】呼吸内科;抗生素;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是临床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对病原菌具有抑制和杀灭作用,用于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在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挽救了大量患者生命。
呼吸内科疾病中各种不同性质的感染约占80 %~90%[1],所以对于呼吸内科医生来讲选择使用好抗生素至关重要。
但是,抗感染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现象,将导致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加,因此,合理应用抗生素应引起临床医生足够的重视。
1 抗生素的分类临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β一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结核药、抗真菌药及其他抗生素。
2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2.1 应用原则与方法经验性选药应先作痰涂片检查,可大致确定感染的病原体是G+球菌或G-杆菌,这样可以使抗生素的选择相对具有针对性。
在社会获得性感染中,病原体以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军团菌、厌氧菌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为主,常选用红霉素类、四环素类、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林可霉素类及第一代头孢菌素类。
医院内感染、老年人、有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免疫抑制患者感染中,以G-杆菌为主(如肠杆菌科细菌、绿脓杆菌、不动杆菌)和G+球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厌氧菌为主,尚有真菌、结核和非结核类分支杆菌及少见的巨细胞病毒、卡氏肺孢子虫等。
常用耐酸青霉素类、广谱青霉素类、第一至三代头孢菌素类、亚胺培南、氨曲南、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万古霉素及抗厌氧菌药和抗真菌药。
在经验性治疗的同时,应积极开展病原学检查。
抗菌治疗3 d后,若肺炎的临床表现好转,提示选择方案正确,继续按原方案用药。
如若临床表现无改善或病情恶化,应调换抗感染药物。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度高,抗菌谱窄、价廉、低毒副反应的药物。
如果无药敏结果作指导,应选用能控制常见G-杆菌、绿脓杆菌和G+球菌的药物,对有误吸病史或腹腔、盆腔感染者,还应加用抗厌氧菌药物。
试论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抗生素是一类可以有效杀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其在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随着抗生素滥用的增加,耐药性细菌的出现也成为了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
对于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已经成为了医学界和临床医生们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在呼吸内科疾病中的应用、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建议等方面进行探讨。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呢?一般来说,抗生素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来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包括干扰细菌的细胞壁合成、干扰细菌的蛋白质合成、干扰细菌的核酸合成等。
根据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可以将其分为多种类型,包括β-内酰胺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
每种类型的抗生素对于不同类型的细菌都有着特异性的杀菌或抑菌作用,因此在临床中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抗生素在呼吸内科疾病中的应用有哪些呢?呼吸内科疾病包括肺炎、支气管炎、肺部感染等多种疾病,这些疾病往往都伴随着细菌感染。
因此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应用是非常常见的。
对于轻度的肺炎或支气管炎,一般可以选用口服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等;对于重症肺炎或需要住院治疗的患者,则需要选用静脉给药的抗生素,如头孢类、β-内酰胺类等。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抗生素的应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和阻止病情恶化。
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已经成为了导致耐药性细菌出现的重要原因。
目前已经有很多细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
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抗生素耐药性的发展,医学界和临床医生们提出了一些建议。
临床医生应该严格遵守抗生素使用的指南或建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和剂量也需要严格控制,避免过长或过短的使用时间,以及过量或不足的剂量使用。
对于慢性使用抗生素的患者,还需要进行监测,防止耐药性细菌的出现。
公众教育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环,需要加强对抗生素的正确使用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高公众对于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视和认识。
试论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抗生素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是呼吸内科临床中常用的药物之一。
合理应用抗生素对于呼吸内科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不仅可以有效控制细菌感染,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过度或不当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细菌抗药性的增加,对患者造成危害。
本文将从抗生素的选择、用药时间、剂量以及预防细菌耐药性等方面探讨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
一、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临床中,患者往往需要根据感染的部位和病原菌的种类来选用合适的抗生素。
对于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菌包括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等。
针对不同的细菌,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是十分重要的。
部分患者可能存在过敏史或药物耐受性较差,因此在选择抗生素时需充分考虑患者的个体情况,避免出现不良反应或治疗失败的情况。
二、控制用药时间和剂量在使用抗生素时,需要控制用药时间和剂量,避免出现过度使用或过短使用的情况。
一般来说,对于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治疗的时间通常为5-7天,对于复杂的呼吸道感染或严重感染,治疗时间可能会延长,但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肝肾功能以及年龄等因素来调整抗生素的剂量,确保达到治疗效果的减少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
三、预防细菌的耐药性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加,这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
在呼吸内科临床中,预防细菌的耐药性显得尤为重要。
医务人员应该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避免滥用和误用,尤其是对于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应谨慎对待。
通过合理使用抗生素,如联合用药、轮换用药等方式来减少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加强呼吸内科患者的院内感染管理,严格控制细菌的传播,也是预防细菌耐药性的重要措施。
在呼吸内科临床中,合理应用抗生素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控制用药时间和剂量、预防细菌的耐药性,都是保障患者安全有效治疗的关键。
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药物知识水平,加强对抗生素的合理应用管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引言呼吸内科是医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研究和治疗呼吸系统的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哮喘等。
在呼吸内科临床工作中,抗生素的使用是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
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合理使用不仅会增加耐药菌株的风险,还会导致患者不良反应和医疗费用的增加。
在呼吸内科临床中,合理使用抗生素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进行探讨,以期提高医师对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意识,降低医源性感染的风险。
一、抗生素的作用原理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抗击细菌感染的药物。
它们可通过多种机制发挥作用,如阻止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干扰蛋白质合成,影响细菌的代谢等。
抗生素的作用原理决定了它们在治疗呼吸内科疾病中的重要性。
在选择抗生素时,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和病原菌的特点来合理选用药物,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二、呼吸内科常见疾病的抗生素应用1. 肺炎肺炎是呼吸内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由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引起。
针对不同类型的肺炎,抗生素的选择也有所不同。
对于细菌性肺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是常用的一线药物。
对于病毒性肺炎和真菌性肺炎,抗生素并不适用,需要根据病原体的特点选用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2. 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是呼吸内科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常伴有细菌感染。
在治疗支气管炎时,抗生素的应用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来确定。
对于轻度和中度的急性加重期支气管炎,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对于重度的急性加重期支气管炎,可以选择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抗生素进行治疗。
3. 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不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因此抗生素在哮喘的治疗中并不常用。
在哮喘急性发作时,由于对细菌感染的易发性增加,医师有时会考虑使用抗生素来预防和治疗并发的细菌感染。
此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抗生素,并在短期内使用,避免滥用。
三、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原则1.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在使用抗生素时,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原菌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呼吸内科疾病治疗中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作者:刘玉山耿爱芹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6期【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呼吸内科疾病治疗中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本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其合理性。
结果:200例患者中有190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所占比例为95.0%,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190例患者中,完全治愈的患者有72例,比例为38.89%,好转的患者有106例,比例为55.78%,未治愈的有12例,比例为6.32%。
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有3例,发生率为1.58%。
结论:抗菌药物在门诊呼吸内科疾病的治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对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抗菌药物;呼吸内科疾病;治疗;合理应用【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20-02随着社会的发展,抗菌药物在医院的应用越来越普遍,重要性也日益突出。
但是在抗菌药物的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情况,可能会引发各种不良反应[1]。
下面,我们就对2009年3月至2012年11月我院门诊呼吸内科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探讨抗菌药物在呼吸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至2012年11月我院门诊呼吸内科的200例患者,男122例,女78例,年龄11~73岁,平均年龄(42±2.4)岁。
其中,200例患者中,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有136例,所占比例为68%,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有54例,比例为27.0%,真菌感染和支原体感染患者有10例,比例5.0%。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200例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感染疾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用法、药量、使用频率等)以及治疗效果等进行统计记录和分析。
2 结果2.1 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00例患者中,有190例使用了抗菌药物,所占比例为95.0%,患者使用的抗菌药物涉及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硝基咪唑类、抗真菌类、多肽类等8类24种,其中,使用最多的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具体使用情况如下表(表1)。
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抗生素是一类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对于呼吸内科来说,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讨论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
对于呼吸内科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治疗细菌感染。
对于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常见病原菌包括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对于轻度患者,口服①3代头孢菌素或其他口服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种常见的选择。
对于重度患者,建议静脉注射四代头孢菌素或喹诺酮类抗生素,并根据细菌培养结果进行调整。
合理应用抗生素可以防止抗生素耐药的发展。
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是导致抗生素耐药性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呼吸内科临床中,应遵循抗生素使用的指南,避免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对于轻微的病毒感染,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应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对于确诊为细菌感染的患者,应合理选择抗生素,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和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剂量调整。
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避免选用过于广谱的抗生素。
合理应用抗生素可以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和经济负担。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
在呼吸内科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的过敏史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过度使用抗生素也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合理应用抗生素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费用,并减少因为抗生素使用不当而导致的并发症发生。
合理应用抗生素还需要医务工作者的教育和培训。
呼吸内科医生应具备合理应用抗生素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抗生素的适应症、剂量调整、不良反应的处理等。
还需要加强对患者和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其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认识。
合理应用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临床中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在明确细菌感染的情况下使用抗生素,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和剂量调整,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避免抗生素耐药的发展。
还需要加强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教育,提高对合理应用抗生素的认识。
呼吸内科抗菌药物的使用分析1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庞家镇卫生院山东滨州 256501;2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兴福镇卫生院山东滨州 256510【摘要】本文主要分析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希望能够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性。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呼吸内科的257例病患资料纳入本次研究,所有的病例均接受了相应的治疗,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次数、种类以及联合用药等情况展开分析。
结果在本次的调查之中,头孢菌素类药物应用比例最高,使用疗程3~29天,而青霉素类、喹诺酮类、硝咪唑类以及四环素类应用比例相差不大。
应用的抗菌药物主要涉及8类16种,抗菌药物的应用率93.00%(239/257)。
单一用药概率为36.96%(95/257),联合用药概率为63.04%(162/257),更换用药概率为29.18%(75/257)。
结论对呼吸内科患者进行抗菌药物的应用分析,有利于保障临床治疗效果,减少耐药性的发生,提升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
【关键词】呼吸内科;抗菌药物;合理使用;临床效果前言:目前,临床上对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以抗菌药物治疗为主,导致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使用十分广泛。
随着抗菌药物使用率的增加,抗菌药物滥用情况逐渐严重。
因此,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情况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呼吸科是医院进行抗感染治疗的重要科室,抗菌药物的使用十分普遍。
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200例呼吸内科患者例进行研究,分析该院呼吸内科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呼吸内科的257例病患资料纳入本次研究,所有病例均接受了相应的药物治疗。
年龄19~88岁,平均年龄为(43.87±2.52)岁;其中男性患者145例,女性患者112例,病患平均住院时长为(10.87±2.60)天。
抗菌药物使用最长时间为29天,最短时间为3天,平均用药时间为(13.7±5.8)天。
61例患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2例老年患者为肺心病,52例老年患者为支气管扩张,30例病患为间质性肺疾病,26例病患为支气管哮喘,23例病患为肺气肿,14例病患为呼衰,9例病患为侵袭性真菌感染。
呼吸内科疾病治疗中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摘要:目的:探究呼吸内科疾病治疗过程中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形以及合理性进行分析。
结果:100例患者当中有95例患者应用抗菌药物,占比95.00%,在95例患者利用抗菌药物当中,完全治愈的患者有39例,占比39.00%;好转的患者有56例,占比56.00%;未治愈的患者有5例,占比为5.00%。
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有2例,不良反应出现率为2.00%。
结论:呼吸内科疾病治疗当中利用抗菌药物效果显著,增强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降低不良反应出现率,提高治疗效果具备非常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呼吸内科;疾病治疗;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院当中利用抗菌药物变得更加广泛,抗菌药物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出来。
可是在应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引发多种不良反应。
临床上呼吸系统疾病大部分是感染性疾病,抗菌药物的选择合理直接与治疗效果产生直接的关系,也同样是全世界都广泛重视的问题。
目前针对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呼吸内科疾病治疗当中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效果。
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包含男性56例,女性44例,年龄为12-73岁,平均年龄为(42.0±2.40)岁,其中100例患者当中,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有69例,占比69.00%;上呼吸道感染患者26例,占比26.00%,真菌感染以及支原体感染的患者有5例,占比5.00%。
1.2方法通过回顾性的分析方法,全部的患者的病例数据全部是从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当中所获取,并且展开逻辑分析之后进行纳入。
将上述的数据通过使用Excel软件来实现对数据的处理工作,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合理性进行研究。
呼吸内科疾病治疗中抗菌药物应用与探究目的:讨论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工作中抗菌药物的应用效果及价值。
方法:随机选择本院呼吸科2019年6月- 12月间就诊的患者例患者13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患者临床治疗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药物使用占比、药物种类、给药方法、药物使用合理性、治疗效果、不良反应6个方面。
结果:在130例患者中,共有83例(%)患者使用了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主要有左氧氟沙星(33例,39.76%)、阿奇霉素(21例,25.30%)、头孢他啶(20例,24.10%)等,给药方法以单独给药(53例,63.86%)、二联用药(22例,26.51%)为主,所有抗菌药物使用合理,药物利用指数均<1。
在治疗效果上,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有52例(62.65%)治愈,23例(27.71%)有效,8例(9.64%)无效,有效率为90.36%。
有12例(14.46%)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均为轻症。
结论:在临床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抗菌药物是较为常用的药物种类,且能够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部分抗生素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在临床使用该类药物时需要进行注意。
标签:呼吸系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引言近年来,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其主要与当前人们生活环境的变化、空气质量下降以及部分职业因素有关。
由于人体呼吸系统直接与外界连通,因此很容易受到外部病原体的侵袭,感染性疾病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十分常见。
因此,在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上,抗菌药物成为了常用的药物种类之一。
为了对对抗菌药物在呼吸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进行讨论,进行了本次研究。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本院呼吸内科2019年6月~12月收治的患者1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患者男性73例,女性57例,年龄13~69岁,平均(35.70±7.64)岁。
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其中83例患者确诊为呼吸道感染并给予了抗菌药物治疗,患者无抗菌药物过敏史,并在治疗前进行了皮肤药敏试验。
浅谈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临床中的合理应用摘要:在我国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应用于呼吸内科临床手术中的抗生素类型也越来越多。
抗生素对于呼吸内科临床手术的作用也开始越来越显著,在抗生素使用的过程中所要注意的事项也比较多。
所以在医院部门中,我们要加强对于抗生素应用的研究,从而科学合理的规划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并且对于呼吸内科临床手术中使用的抗生素进行统计分类,给抗生素做一个完整的调查方案。
本文章对于呼吸内科临床手术中使用的抗生素进行研究分析,在对于其合理化应用方面提出合理应对方案,防止抗生素的滥用情况发生。
希望能让抗生素在呼吸内科临床手术中可以得到合理的应用,促进我国呼吸内科手术的发展。
关键词:抗生素;呼吸内科;合理应用前言在临床医学中,下呼吸道感染情况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呼吸内科也是医院中传染率比较高的一个科室。
患者如果受到病毒或者病原体等微生物的感染就会产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情况,都会对患者的呼吸内科进行侵害,在临床上主要以支气管炎和肺炎等感染情况为主。
所以抗生素的应用对于呼吸内科来说是十分常见且重要的,抗生素不合理的运用就会对呼吸内科临床手术的成果造成直接影响,还可能是呼吸内科这个科室的正常工作进展受到限制。
在呼吸内科中经常会运用到抗生素药物,它的治疗效果会比其他的药物要好,可以对于患者的呼吸内科进行有效的治疗。
但是抗生素药物的种类繁多,在呼吸内科上体现出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所能够运用的条件也会有比较大的差异。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抗生素的运用又十分的广泛,如果出现抗生素的应用不合理的现象,那么造成的不良影响也会十分广泛。
所以我们要对于抗生素的应用加以重视,通过对于抗生素运用的资料进行分析,在呼吸内科临床抗生素合理运用的发展道路上寻找出一个有效的方案。
一、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我们在部分医院中选取了呼吸内科中接受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他们的主要症状为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心病等。
总共选取了120位患者,选取足够多的患者,避免偶然性的发生。
探讨呼吸内科疾病抗菌药物应用的研究【摘要】目的:对内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抗感染药物运用情况进行剖析总结,从而未抗生素在该疾病中的运用供给有关的数据支持。
方法:对我院近几年的内科呼吸系统疾病病例进行了总结、统计剖析,对病人医治过程中的抗感染药运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统计,以便为病例呼吸系统疾病医治中合理用药供给指导。
结果:通过临床病例材料的剖析发现,在内科呼吸系统疾病的医治过程中,运用最多的抗感染药为头孢类抗菌药物,青霉素的运用也比较多,仅次于头孢类抗菌药物。
这是内科呼吸系统疾病中运用最为普遍的抗感染药物,但其报价也相对较高。
结论:在内科呼吸系统疾病医治中,头孢类抗菌药物与青霉素药物可有效按捺呼吸系统感染,并且还可在很大程度上按捺炎症的发生。
因而可以基本说明目前内科呼吸系统疾病抗感染药物的运用是比较合理有效的。
目前在临床医治中,各类抗生素药物的运用越来越频繁。
但这些年,随着青霉素类抗菌药物运用量的快速提高,其抗菌作用已经大打折扣。
在此背景下,新型抗生素药物的研讨变得十分迫切,头孢类抗菌药物便应运而生,并且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除此之外,比如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等抗生素药物也得到了比较多的运用。
抗生素药物种类的增多也带了药物挑选的不方便,若挑选的抗生素药物不合适,不当无法达到抗感染的意图,反而会增加细菌的抗药性。
因而抗生素类药物的合理挑选和运用,在临床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材料与办法1.1 样本来源对我院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所有的内科呼吸系统疾病病例材料进行统计性回顾剖析。
对病人在临床医治过程中的用药类型、用药周期、用药量等数据进行详细剖析,并对有关材料进行了比照研讨。
1.2办法依据中国卫生部颁布的药典药物明细分类标准,对我院内科呼吸系统疾病对各类抗生素药物的运用量、规则的每日运用剂量、药物运用周期、药物总共运用天数、药物合理运用指数、药物总花费等目标进行详细统计。
其中药物运用周期=药物运用量/规则的每日运用剂量;药物合理运用指数=药物运用周期/药物总共运用天数。
呼吸内科抗生素的合理临床应用【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方法本研究90例呼吸内科患者均为本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接收,所有患者均采取抗生素药物,同时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并对抗生素合理应用状况进行探究。
结果 90例呼吸内科患者均采取抗生素治疗,总计使用32种抗生素,使用率较高的抗生素如下:青霉素钠4例,环丙沙星5例,头孢呋辛6例,阿奇霉素8例,阿莫西林9例,头孢哌酮10例,头孢他啶11例,占比分别是4.44%、5.56%、6.67%、8.89%、10.00%、11.11%、12.22%,抗生素使用具体方法:根据药物使用率分析:40例一联药物治疗,占比44.44%,37例二联药物治疗,占比41.11%,11例三联药物治疗,占比12.22%,2例四联药物治疗,占比2.22%。
结论针对呼吸内科患者,确保抗生素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有助于药物滥用问题发生率降低,尽可能防止抗生素使用时间过度影响患者。
【关键词】抗生素;呼吸内科;合理应用呼吸道疾病是当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类疾病,本院接收的呼吸内科患者中,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最高,而且患者往往合并部分并发症,除影响患者正常呼吸舒适度外,也会威胁到患者身体健康,进一步降低患者自身免疫能力与抵抗能力。
针对呼吸内科疾病患者而言,治疗的合理性特别重要,临床上,主要予以患者抗生素药物治疗,尽管抗生素治疗可以取得显著效果,但是目前抗生素滥用效果越来越明显,其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治疗,所以,需要对药物的使用严格控制,确保药物应用合理[1]。
因而,本研究针对呼吸内科抗生素合理应用状况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研究资料与方法1.1 研究资料本研究90例呼吸内科患者均为本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接收,其中,有48例男,42例女;最小年龄、最大年龄分别是21岁和76岁(37.12±2.35)岁。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2]:了解研究内容并签署书面文件;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均正常;排除标准:具有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史;合并心脏、肾脏、肝脏器官功能不全;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具有抗生素药物过敏史;神志意识模糊;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拒绝采纳与本研究;中途选择退出。
呼吸内科疾病治疗中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呼吸内科疾病治疗中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本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其合理性。
结果:200例患者中有190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所占比例为95.0%,其中使用抗菌药物的190例患者中,完全治愈的患者有72例,比例为38.89%,好转的患者有106例,比例为55.78%,未治愈的有12例,比例为6.32%。
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有3例,发生率为1.58%。
结论:抗菌药物在门诊呼吸内科疾病的治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对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抗菌药物;呼吸内科疾病;治疗;合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020-02
随着社会的发展,抗菌药物在医院的应用越来越普遍,重要性也日益突出。
但是在抗菌药物的使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情况,可能会引发各种不良反应[1]。
下面,我们就对2009年3月至2012年11月我院门诊呼吸内科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探讨抗菌药物在呼吸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至2012年11月我院门诊呼吸内科的200例患者,男122例,女78例,年龄11~73岁,平均年龄(42
±2.4)岁。
其中,200例患者中,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有136例,所占比例为68%,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有54例,比例为27.0%,真菌感染和支原体感染患者有10例,比例5.0%。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200例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感染疾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用法、药量、使用频率等)以及治疗效果等进行统计记录和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200例患者中,有190例使用了抗菌药物,所占比例为95.0%,患者使用的抗菌药物涉及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硝基咪唑类、抗真菌类、多肽类等8类24种,其中,使用最多的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具体使用情况如下表(表1)。
在抗菌药物的使用方式上,药物联用情况也非常常见,比如,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喹诺酮类,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等[2],其中以二联最多,所占比例为54.0%。
药物的具体使用方式如下表(表2)。
2.2 抗菌药物治疗效果患者经过不同疗程的使用抗菌药物,使用抗菌药物的190例患者中,完全治愈的患者有72例,比例为38.89%,好转的患者有106例,比例为55.78%,未治愈的有12例,比例为6.32%。
在抗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有3例,发生率为1.58%,其中,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引起的皮肤过敏有2例,盐酸莫西沙星注射液引起的恶心、四肢乏力有1例。
3 讨论
目前,抗菌药物在呼吸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组200例门诊呼吸内科疾病患者中190例使用了抗菌药物。
在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中,涉及到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等8类24种抗菌药物[3],其中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的使用最多,比如,头孢美唑钠的使用比例为29.347%,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使用比例为21.05%,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的使用比例为14.21%等。
在呼吸内科疾病的治疗中,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由于治疗效果明显,价格比价低,并且还增加了口服剂型,所以成为疾病治疗中的一种常用药物。
而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杀菌浓度低,其对葡萄球菌产生的 -内酰胺酶很强的稳定性,并且药物价格低廉,在临床治疗中也被广泛使用。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可以有效抑制细菌dna的复制与合成,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对很多肠道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葡萄球菌、衣原体、流感杆菌、肺炎链球菌、绿脓杆菌等也具有很好的抗菌作用[4]。
经过多年的研究表明,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是抗菌药物使用频度最高的药物。
抗菌作用较强等优点,在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比较广泛。
虽然这种抗菌药物具有诸多优点,使用的副作用比较微小,但是在应用时也须注意临床应用指证和使用药物的浓度、剂量[5]。
因此,在我院呼吸内科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细则》,对医师使用抗菌药物进行分级管理。
加大对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危害的宣传,加大医院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成本,使医生自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在医院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制度,定期统计本院抗
菌药物使用情况。
呼吸内科疾病的治疗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非常高。
在抗菌药物的使用中,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的使用频率比较高,并且以药物联用为主。
今后,我们要加强对抗菌药物的适应症、剂量、疗程等方面的研究,从而使抗菌药物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奉涛.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22):124-125.
[2] 闫卫东,尚鉄跃.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选择与应用[j].中外医疗,2011(13):156-157.
[3] 黄炜强.呼吸内科抗生素的临床选择与应用[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9):79-80.
[4] 刘恒玮,王霄.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6):104-105.
[5] 陈德华.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j].中外医疗,2012(8):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