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找最大公因数公开课教学
- 格式:pptx
- 大小:10.93 MB
- 文档页数:12
教案:找最大公因数课程名称:数学年级:五年级上册教材版本: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2. 学会使用列举法和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3. 能够应用最大公因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最大公因数的概念;2.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列举法和短除法;3. 最大公因数的应用。
教学重点:1. 最大公因数的概念;2.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1. 最大公因数的概念;2. 短除法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老师出示两个数,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公因数,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老师总结并引入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二、新课1. 老师讲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2. 老师讲解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列举法和短除法,让学生学会并能够运用。
3. 学生通过例题,巩固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
三、巩固练习1. 老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老师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课堂小结1.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老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注重练习题的设计,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内容。
在课后,要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重点关注的细节:最大公因数的求法最大公因数的求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需要详细讲解最大公因数的求法,并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和运用这些方法。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找最大公因数》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77~78页。
学情分析:通过复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复习用多种方法找每个数的因数,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通过复习、发现、总结,什么是公因数及最大公因数,在研究的过程中交流、总结自己的发现。
如通过观察并完成集合图,使学生了解集合的思想,并进一步体会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关系;通过练一练活动,引导学生独立发现并总结出:(1)倍数关系的两个数,最大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2)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互质数),他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3)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相邻数),他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在进一步的练习中,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方法,进行集合交流,互相学习,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节课是为约分奠定基础。
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们在这样的氛围中积极地参与数学活动,体脸了成功的快乐和喜悦,提高了自己的判断能力。
最后通过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本节课的知识,学生有的说学会了怎样找最大公因数,有的说我总结出了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等等。
学生们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自己的收获,提高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会正确地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数学学习活动,并在探索过程中,能做到有条理的思考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操作和讨论等数学学习活动,进一步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鼓励学生敢于发现问题和勇于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1、经历找最大公因数的学习过程,能正确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探索并掌握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我们在第三单元学过找一个数的因数,你们还会找吗?(学生回答)那我们就来分别找出(教师板书)12的因数:18的因数:师:你们是怎样找的,要找一个数的全部因数,需要注意什么?(一对一有序地写,这样才不会遗漏)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板书:12的因数:1、12、2、6、3、418的因数:1、18、2、9、3、6二、探索新知1、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找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找最大公因数》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理解最大公因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举例、操作、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掌握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求两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对因数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可能对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和步骤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具体例子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求最大公因数的步骤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操作活动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理解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3.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求最大公因数的经验和方法。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和步骤。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最大公因数。
3.学具:准备一些小卡片,让学生用于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出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初步了解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例子,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加深对最大公因数的理解。
找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北师大范文5篇《找最大公因数》一课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
以下是WTT整理的《找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北师大》,供您阅读,参考。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找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北师大1 学习目标:1.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它们的公因数。
教学难点: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出示:两根小棒,长分别是12cm、18cm,要把它们截成同样长的小棒,不许有剩余,每根小棒最长是多少厘米?学生讨论,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入课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会很快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板书:找最大公因数)二、授新。
1.首先,我们分别找出12和18的全部因数。
①回顾我们“找因数”那节课,以12为例,我们是怎样找的?在找的过程中,怎样避免重复和遗漏呢?预设:写出12=1×12=2×6=3×4的算式。
从1开始写,原因是什么?(因为1是所有自然数最小的因数。
)到什么数字结束?(出现重复,或者是出现很相近甚至相等的数字,例如6×6,3×4)结论要一对一对的写。
②生独立完成,汇报。
师板书:12的因数有:1,12,2,6,3,418的因数有:1,18,2,9,3,6③但是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是这样写的,可以吗?1,12,2,6,3,4 1,18,2,9,3,612的因数 18的因数2.深入研究。
思考:12和18相同的因数有哪几个呢?和同桌交流你的方法。
生独立找,小组交流,师巡视,生汇报。
(生汇报,师板书:12和18的相同因数有:1,2,3,6,)预设:方法①12的因数有:1,12,2,4,3,618的因数有:1,18,2,9,3,6在黑板上,把相同的因数圈起来。
5.6 找最大公因数(教案)五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能正确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能正确求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三、教学难点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掌握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引入新课:小明的妈妈要把一张长12分米、宽8分米的纸裁成同样大小且没有剩余的方格纸,请问每个方格纸的边长最大是多少?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12和8的因数,找出它们的公因数。
(2)引导学生发现,12和8的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是4,这个数就是12和8的最大公因数。
(3)引导学生总结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从中找出最大的一个。
3. 巩固练习(1)求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① 15和20 ② 18和24 ③ 21和14(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① 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因数。
② 两个质数的最大公因数一定是1。
4.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掌握了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同时,学生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思考:如何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六、板书设计5.6 找最大公因数1. 最大公因数的概念:两个数的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
2. 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从中找出最大的一个。
七、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巩固练习环节,设计了不同层次的题目,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总体来说,本节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找最大公因数》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找最大公因数》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以及求两个数的公因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他们对于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求出两个数的公因数。
但是,他们在找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对于较大的数,找公因数的过程可能会比较繁琐,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对于较大的数,如何快速准确地找到最大公因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例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发现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3.实践教学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的课件,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黑板:准备一块黑板,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两个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找出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呈现(10分钟)通过例题,引导学生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如:求18和24的最大公因数,可以先找出它们的公因数,然后找出最大的一个。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如:求20和25的最大公因数,求30和36的最大公因数等。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找出一些数的最大公因数,并交流分享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找最大公因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找最大公因数》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课。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
教材通过两个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探索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从而让学生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并能运用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他们对于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时,可能会存在一些困难,比如对于较大的数,他们可能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找起,也不知道如何去排除一些不必要的因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逐步探索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帮助他们建立起一种有序的思考方式。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并能运用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找到一种有序的思考方式,从而快速准确地找到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最大公因数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3.引导: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找到一种有序的思考方式,从而快速准确地找到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4.巩固: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最大公因数的理解,提高求最大公因数的能力。
5.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公开课找最大公因数教案、教学反思及说课稿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解放路小学高玉芹【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3、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二)、情感目标: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三)、能力目标:1、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2、学会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灵活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课前活动:猜出生月份让学生联系因数和倍数等方面的知识,给自己的出生月份设计一段“谜面”,让其他同学猜。
如1月:“我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我是最小的奇数,也是所有自然数的一个因数。
猜猜我是几月生的?”一、创设情境(进行找因数活动)1、开火车从1开始找因数。
2、张叔叔是位切割工,他想把长12米与18米的两根钢管切割成同样长的小段,而且没有剩余,他该怎样切割?至少可以切割成几段?你会用什么数学知识帮张叔叔解决问题?二、自主探索(交流总结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1、认识公因数。
从这两个数的因数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找出这两个数都有的因数吗?(1)12=()×() =()×() =()×()18=()×() =()×() =()×()18的因数12的因数(2) 12和18公有的因数:(3)12和18最大的因数:两个数公有的因数是公因数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叫做它们的最大公因数(4)所以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是。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找最大公因数北师大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首先,学生需要理解公因数的概念,然后通过实例学习如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并从中找出最大的一个,即最大公因数。
教学内容包括公因数的定义、寻找公因数的方法以及如何确定最大公因数。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公因数的概念,并能够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
2. 培养学生通过合作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增强数学思维能力。
3. 让学生掌握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公因数的概念,特别是两个数的公因数。
2. 找出两个数的所有公因数,并确定最大的一个。
3. 将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数学教科书。
2. 黑板和粉笔。
3. 练习题和草稿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公因数的概念,让学生思考两个数共有的因数是什么。
2. 新课导入:讲解公因数的定义,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
3. 活动探究:让学生分组合作,互相出题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并尝试找出最大公因数。
4. 方法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讲解如何应用于实际问题。
5. 练习巩固: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板书设计1. 板书找最大公因数2. 板书内容:- 公因数的定义- 找公因数的方法- 确定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实际问题应用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 出一道实际问题,要求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和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了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因为这个部分涵盖了整个课堂教学的步骤和活动,是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