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4
泌尿外科引流管的护理1.基本操作:在进行护理之前,护士要先洗手,并佩戴手套和口罩,确保操作的无菌性。
在开始护理之前,要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护理目的和过程,以减少患者的紧张和不适。
确保床边有所需的物品,如清洁剂、无细菌的刷子、纱布、无菌生理盐水等。
2.引流管固定:需要定期检查引流管的固定情况,确保引流管不会意外脱落。
排尿袋和引流管之间的连接要紧固,以防漏尿。
同时,注意避免引流管被拉扯或扭曲,以免造成患者的不舒服。
3.引流袋的管理:排尿袋要保持下垂,避免尿液反流和滞留,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排尿袋需要定期检查并更换,避免过度充盈。
患者需要保持充足的饮水量,以促进尿液的排出。
在更换排尿袋时,要使用无菌技术,以减少感染的机会。
4.引流管口腔护理:为了防止感染,需要每日进行口腔护理。
使用温盐水漱口患者的口腔,可以减少口腔细菌和感染的风险。
5.引流管周围皮肤护理:引流管周围的皮肤需要保持干燥和清洁。
每天检查引流管周围皮肤的情况,如有湿疹、红肿、破溃等问题,要及时汇报并寻求医生的指导。
使用温盐水轻轻清洁引流管周围的皮肤,并使用无菌的纱布干燥。
6.引流管的冲洗:有些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引流管的冲洗,以保持引流管的通畅。
冲洗引流管时要先注射无菌的生理盐水,然后轻轻按压引流袋,使生理盐水从引流管中排出。
需要注意的是,冲洗引流管时要保持无菌技术,避免感染。
7.患者的教育:对于患者来说,了解引流管的护理非常重要。
护士可以向患者介绍引流管的目的、使用方法和护理技巧,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和自我管理。
要鼓励患者定期更换引流袋,在饮食和饮水上保持充足,及时报告任何异常情况。
总之,泌尿外科引流管的护理是涉及多个方面的综合性工作。
护士应该熟悉引流管的使用方法和护理技巧,有效地预防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早日康复。
泌尿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目的:探讨泌尿外科引流管的护理。
方法: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宜的引流管加强护理。
结果:对放置引流管的患者经观察,护理,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结论:加强护理能有效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标签:泌尿外科;引流管;护理在泌尿外科各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导管的应用时非常广泛的。
它可以起到引流尿液,引流伤口渗出液,支撑尿路、防止尿路梗阻的作用。
因此,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可以缓解疾病症状,减少病人的痛苦和不适,促进病人康复。
保证引流管的正确位置及引流作用是泌尿外科护理中的重要工作。
1泌尿外科常见引流管的种类⑴按照功能可分为:留置导尿管、膀胱造瘘管、肾盂造瘘管、肾周引流管、支架管(输尿管、尿道);⑵按照材料可分为:橡胶管、乳胶管、硅胶管、PVC管;⑶按照型号可分为:成人(F24、F22、F20、F18、F16、F14)、小儿(F12、F10、F8);⑷按照外型可分为:单腔、双腔、三腔。
2常见引流管的应用2.1普通导尿管:常用于经尿道插入膀胱导尿,如手术后或各种原因引起的尿潴留,临床采集尿培养标本,膀胱癌术后膀胱灌注等。
尿管型号根据病人而定。
2.2气囊导尿管:气囊导尿管分为双腔和三腔两种,双腔管在导尿管末端有一气囊,成年男性为16-18号,女性14-16号为宜。
可以注入生理盐水5-10ml 使扩张。
使压迫止血和内固定的作用,不易滑脱,另一腔管做冲洗或者引流,适用于长期留置导尿及前列腺术后压迫止血。
三腔管除气囊和引流管二腔外,另一腔用于冲洗膀胱时连接进水管,做持续冲洗,常用于膀胱、前列腺电切术后持续冲洗,引流膀胱内血性尿液,防止血凝块堵塞管腔,也适用于各种膀胱手术后,可以避免做膀胱造瘘术。
在耻骨上经膀胱造瘘术中应用气囊导尿管可以内固定又可以膀胱灌注。
2.3造瘘管:导尿管腔较大,末端呈蕈状,有数个较大的孔,便于尿液及血块引流,并可起固定作用。
常见于趾骨上膀胱造瘘和肾造瘘。
2.4输尿管支架管:又称猪尾巴导管,有双J管、单J管两种。
九、泌尿外科术后一般护理常规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2.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给氧。
3.密切观察伤口敷料渗血渗液情况,必要时通知医生进行更换。
4.妥善固定好各种导管及集尿袋,保持引流通畅,定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分别记录经造瘘口及尿道引流出的尿量。
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尿量达到1500—2000ml 左右,增加内冲洗作用。
5.营养与饮食:术后暂禁食,肠蠕动恢复。
肛门排气后进流质,逐渐过渡到普食。
(一)膀胱肿瘤术后护理常规1.留置导尿管的护理:留置导尿管期间经常挤压并定期冲洗,保持引流通畅,冲洗压力及容量适宜,防止吻合口瘘。
2.病情观察:注意观察膀胱造瘘口周围组织的颜色,防止发生坏死。
敷料如有渗血渗液及时更换,造口周围皮肤可涂氧化锌软膏,防止发生糜烂,湿疹。
(二)肾切除术后护理常规1.体位:避免切口受压,患者取健侧卧位。
行肾癌根治术加腹膜后淋巴清扫的病人,手术范围大,应卧床休息5—7天,避免因活动过早而引起手术部位出血。
2.健肾负担加重,尿量的多少,能直接反应健肾功能的好坏,要准确记录24小时尿量。
(三)肾移植术后护理常规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生命体征,一般收缩压保存在120---160mmHg,舒张压保存在100mmHg 以下,当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00mmHg时,遵医嘱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2.伤口及引流管护理:观察移植肾区有无肿胀隆起,指导病人合理体位,勿挤压,保持切口外敷料干燥,腹带包扎完好,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颜色,性状及量的改变,当出现切口渗血,肾区引流量>100ml/h,肾区疼痛等情况时,警惕排斥反应的发生。
3出入量管理: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及每小时尿量,并根据尿量调整输液速度及饮水量,以保持出入平衡。
24小时内每500ml尿量补10%的葡萄糖酸钙1g+10%kcl1.5g+10%浓Na2g.5.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术后第1天可床上翻身,术后第2天床上坐起,术后第3天应下地活动。
常见引流管护理的要点引流管是在手术或其他治疗过程中插入人体内部的一种管道,具有排泄、引流液体、气体或血液等职责。
引流管的护理对于术后患者的康复和恢复非常重要。
以下是引流管护理的要点:一、引流管的选择和插入选择和插入引流管应由专业医生进行,在操作前认真检查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规程,确保引流管的安全和有效。
二、引流管口的清洁引流管口需要经常清洁,可以使用生理盐水或其他医疗建议使用的清洁液体进行擦拭。
注意,不要用酒精清洁引流管口。
三、防止引流管脱落为了避免引流管从人体中掉落,有必要确保引流管与人体相连的部位固定牢靠。
在引流管位置附近用透明贴纸或胶带固定引流管,保持凉爽通风,并随时注意是否有异样情况出现。
四、监测引流量引流管通常用来排除患者体内的液体或血液,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经常监测引流量,以确保引流管的正常功能。
当减少引流或出现其他异常情况时,应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引流管的正常呈现。
五、定期更换引流管长时间使用的引流管容易堵塞、感染和失效。
因此,对于需要长期放置的引流管,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更换时间,以确保引流管的顺畅和安全。
六、多注意患者的情况引流管的护理应注重发现患者的情况。
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需要进行情况的观察,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来确保患者的安全。
七、及时与医生沟通若是在引流管护理的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如意外脱落、引流量异常及出现不适症状等,护士应及时与医生沟通,并协助医生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
总而言之,引流管是保证患者康复的重要工具。
正确的使用和护理引流管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防止感染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护士应该认真执行引流管护理操作和注意事项,为患者提供最安全和最优质的护理服务。
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引流管在泌尿外科手术患者中应用广泛, 常用于各种泌尿外科手术后的患者, 它可影响患者手术成败和术后康复, 而护理是其重要方面。
因此护士应熟悉泌尿外科患者不同引流管的特征, 掌握引流管的一般护理和某些引流管的特殊护理, 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现将泌尿外科常见引流管的护理报告如下: 一、泌
尿外科常见引流管
1. 留置导尿管: 是指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尿液的尿管。
主要用于各种手术后留置导尿、尿潴留时引流尿液、测膀胱残余尿及膀胱尿道造影等。
常用的留置导尿管有以下三种:①带气囊的二腔导尿管, 标准结构包括排液腔对开排液孔(一对、排液漏斗、注水腔、注水孔(一个、注水漏斗、单向阀、气囊。
②三腔导尿管:常用于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 其标准结构包括注水腔、注药腔、排液腔、注水漏斗、单向阀、注药漏斗、排液漏斗、侧错开排液孔、侧开注药孔、气囊、注水孔、止流卡片, 主要增加了侧开注药孔或称冲水孔, 以便于持续膀胱冲洗, 防止血凝块堵塞管道。
③硅胶管带气囊的二腔前列腺导尿管:常用于前列腺增生并发尿潴留且不宜手术、需终身带管以解除尿潴留者, 其末端弯而细尖, 且较硬挺, 容易通过狭窄部进入膀胱, 给予留置导尿。
2. 膀胱造瘘管: 留置位置一般在耻骨上, 常用蕈状导尿管以充分引流尿液, 适用于有尿潴留但尿管不能从尿道口插入者或是经膀胱手术后暂时性或永久性留置管道者, 如尿道断裂的患者等。
3 . 肾造瘘管: 根据B 超检查提示的肾脏大小, 肾积水程度来确定穿刺点的位置, 一般在腋后线与第12肋交叉点以下2 cm 或稍偏内。
行肾盂成型手术时需留置肾造瘘管, 也适用于某些疾病需终身带肾造瘘管者, 如无法纠正的泌尿系梗阻。
4. 肾周引流管: 为肾盂手术时放置在肾周围的引流管, 引流术中残留在肾周围
的积血积液, 一般在术后5-7 d 拔除。
5 . 输尿管支架管: 临床常用双J 管, 一端通过输尿管置于肾盂内, 一端在膀胱内, 起到内支架作用。
用于肾盂内引流, 输尿管切开取石、输尿管成型、输尿管再植或同种异体肾移植等手术时放置的管道。
能有效地预防切口尿瘘和切口感染, 缩短住院时间, 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
输尿管内支架管一般术后保留1 月左右拔除, 可根据情况适当调整。
6.
尿道支架管: 指留置在尿道内用于支撑尿道的管道, 适用于尿道断裂或尿道狭
窄施行手术者, 一般术后3周拔管。
二、引流管的一般护理
1. 心理准备: 术前向患着介绍术后留置引流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并解释带管
期间会有些不适, 同时活动会受到一定限制, 让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2. 生活护理: 患者置管后活动受限, 因此, 护士应协助病员完成生活护理。
另外指导患者适当床上活动, 协助翻身、拍背, 避免拖、拉、推等动作, 做好基础护理。
3. 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管道通畅: 根据手术名称及各种引流管特征正确辨认各种引流管, 并注明名称和日期, 引流管较多而有疑问时应及时请教手术医师。
妥善固定各种管道, 防止脱落, 引流管的高度应适当, 防止引流不畅或引流液返流诱发上行性感染。
同时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 保持通畅, 保证有效引流。
4. 病情观察和记录: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表情、面色、出汗及心理状态,
及时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性质, 对肾功能损害的患者, 应严格记录尿量及24 h出入量, 如有异常, 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
5. 预防感染: 随着各引流管放置时间的延长, 引流管逆行感染的机会增加, 尤其是在尿路留置导尿管的患者中, 有2% 4%的患者发生菌血症和败血症, 一旦发生, 其病死率可高达13% 30%。
因此, 在做各项操作时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 定期消毒病房空气, 减少病房人数, 正确倾倒引流液, 适时更换引流袋和伤口敷料等, 遵医嘱正确使用抗生素, 防止感染发生。
6. 健康指导: 长期带管的患者, 应指导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每天清洗会阴部, 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必要时用0.5 % 洗必泰或稀碘液清洁外阴, 每天更换内裤。
指导患者正确用药, 尽量避免使用磺胺类药, 减少尿结晶成分, 预防尿路结石形成。
同时如无疾病限制, 指导患者多饮水, 以达到内冲洗作用。
三、不同引流管的特殊护理
1. 留置导尿管
1 预防感染和尿管堵塞: 保留导尿管时间较长者, 尿液中可见较硬的结石样物质, 有的附着在导管表面, 易导致感染和管道堵塞。
预防措施:①饮食指导:鼓励病员多
饮水, 无疾病限制者每天饮水量为1500至2000 mL,以增加尿量达到内冲
洗尿管的作用; 少喝或不喝浓茶减少尿液中的有形成分, 预防尿路结石形成。
②尿道口护理:在无菌原则下每日用碘伏棉球消毒擦拭 2 次。
③正确放尿:当尿量
最多达到尿袋容量的三分之二时就应该倾倒尿液, 倾倒时尿袋的高度不能高于耻骨联合平面以预防尿液返流引起泌尿道逆行感染; 尿潴留患者导尿后首次排尿量应少于600mL, 夹尿管15~30min, 慎防膀胱反应性充血出血, 此后应开放尿管以引流尿液, 以达到尿液引流通畅, 防止尿液返留, 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2 持续膀胱冲洗的护理: ①正确调节冲洗速度:膀胱冲洗速度为100~140 滴/min,如冲洗速度为250 滴/min,会引起患者心率和血压增快及血压增高, 同时膀胱冲洗速度过快, 增加对膀胱壁的机械损伤, 大量冷冲洗液刺激膀胱平滑肌, 引发膀胱痉挛, 因此, 应根据出血情况调整冲洗速度, 滴速可调至100~140 滴/min,出血多时可大量冲洗, 液体流量可直线滴入, 最快可达300~650 滴/min,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和腹部情况; 引流液呈浅红色, 滴速调至80~100 滴/min;尿液转清后40~80 滴/min,持续8~24 h。
②采取20~30 ℃温度的冲洗液冲洗膀胱, 有效地减少了膀胱痉挛次数,
从而减少了感染机会。
③预防堵管:术后1~2 天内血尿严重, 冲洗管路易被血块堵塞, 故应多巡视患者, 密切观察冲洗滴管内滴速与引流管口滴出速度是否一致, 发现引流管口无液体滴出或滴速较冲洗滴管滴速慢或切口处有渗液渗血提示有堵塞时, 可挤捏管道, 必要时用冲洗器冲洗管道, 促使冲洗管路通畅, 若血块填塞膀胱致尿潴
留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④准确记录冲入量和流出量以判断尿量。
⑤停止冲洗时, 取下冲洗管道, 将冲洗液的流入管腔堵塞, 流出管腔连接尿袋进行引流尿液。
2. 膀胱造瘘管: ①皮肤护理:永久性膀胱造瘘者, 须保护造瘘口周围皮肤, 每日清洗后外涂氧化锌软膏等皮肤保护剂, 覆盖造瘘口的纱布经常更换, 需保证其干燥、清洁和固定。
②更换造瘘管:每隔3 4 周在无菌条件下更换造瘘管1 次。
③正确拔管:拔管前先夹闭管道, 观察能否自行排尿, 如有排尿困难或切口处漏尿, 则需延期拔管。
拔管后有少量尿液漏出为暂时现象,3 5 d可自愈。
为了保证切口尽早愈合, 拔管的同时从尿道置保留尿管引流尿液, 待造瘘口愈合后再拔除保留尿管若既有膀胱造瘘管, 又有留置导尿管, 主张先拔除导尿管, 再夹闭造瘘管, 试行从尿道排尿, 排尿通畅后再拔造瘘管。
3. 肾造瘘管: ①正确处理堵管:原则上不冲洗, 如有梗阻或血块阻塞需冲
洗时, 则在无菌条件下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 每次注入量以5 mL 为宜, 反复冲洗冲力不可过大。
②适时拔管或更换肾造瘘管:肾盂成型手术的肾造瘘管, 一般术后保留3周, 拔管前夹闭引流管观察1天, 无明显憋胀感, 可拔管。
对终身带管的患者, 肾盂造瘘管在7 d 之内不能更换, 术后3个月左右更换肾造瘘管, 以后每隔2~4个月更换1次。
4. 输尿管支架管(双J 导管的护理: 预防尿液返流, 由于有双J 导管的存在, 在输尿管口抗返流机制消失, 当膀胱内压力增高时, 膀胱内部分尿液会通过双J 导管返流至肾盂, 可出现置管侧腰部胀痛。
因此, 要加强生活护理, 减少引起腹压增高的任何因素, 如预防便秘, 避免卧位排尿, 指导患者站立排尿, 定时排空膀胱, 注意引导小儿不要憋尿, 避免尿潴留, 以减少膀胱尿液返流。
四、小结
各种引流管在泌尿外科中应用广泛, 它关系着手术成败与术后康复, 因此护士应作好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减少术后并发症,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