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情并茂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8
声情并茂的意思
【拼音】:shēng qíng bìng mào
【解释】: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多;(演唱、朗诵等)声音优美,感情丰富。
指演唱、朗诵等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
(褒义词)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接龙】:声情并茂——茂林修竹——竹马之好——好心好意——意懒心灰——灰身粉骨——骨瘦形销——销魂夺魄——魄散魂消——消息盈冲——冲坚毁锐——锐挫气索
【近义词】:字正腔圆、
【反义词】:晦涩难懂、
【出处】:清·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张玉秀》:“余于王氏水阁听演《寻亲记·跌包》一出,声情并茂,不亚梨园能手。
”
【造句】:
1、逢妙处,语言要声情并茂。
2、为了获得美国人民的支持,为了捍卫自己对伊拉克及阿富汗战争的立场,美国总统布什在阵亡将士纪念日上发表了声情并茂的广播讲话。
3、学生们表演了精彩的民族歌舞,并声情并茂地朗诵和演唱了李白的诗歌《早发白帝城》。
浅析歌唱中声情并茂的基本规律【摘要】歌唱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其中声情并茂是非常重要的技巧。
声音的高低、音调的变化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而节奏的把握和情感的融入也是声情并茂的基本规律之一。
歌词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也是实现声情并茂的关键。
通过掌握这些基本规律,歌手能够更好地将情感融入歌曲中,使演唱更加动人、感染人心。
歌唱中声情并茂的基本规律包括声音、音调、节奏以及歌词的理解与表达,这些规律帮助歌手更好地传达情感,让听众更深刻地体会歌曲的内涵,产生共鸣。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思考,歌手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些规律,提升自己的演唱水平。
【关键词】声情并茂、歌唱、基本规律、情感表达、声音、音调、节奏、歌词理解、结论。
1. 引言1.1 歌唱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在歌唱中,歌手需要用自己的声音和表达来传递歌曲中所蕴含的情感,让听众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真挚和深情。
无论是欢快的歌曲还是忧伤的曲调,歌手都需要通过声音的变化和表达的技巧来将情感传递给观众。
声情并茂在歌唱中显得格外重要,它可以让歌曲更具感染力,让听众更容易被打动和感动。
通过歌唱,歌手可以借助自己的声音和情感,将歌曲中的情感传递给观众,实现与听众之间情感的共鸣和沟通。
2. 正文2.1 声情并茂是歌唱中非常重要的技巧声情并茂是歌唱中非常重要的技巧,它可以让歌曲更加动人、感染人心。
声情并茂的表达需要歌手具备出色的歌唱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歌手需要通过自己的声音来表达内心的情感,让听众能够深刻地感受到歌曲中蕴含的情感。
在歌唱中,声音的使用非常关键。
歌手需要灵活运用自己的声音,控制音量、音色和音质,从而表达不同的情感。
柔美的声音可以表达温柔和柔情,沉稳的声音可以表达坚定和安静。
音调的变化也是声情并茂的关键。
歌手需要在歌曲中适时地改变音调,让歌曲更具层次感和动感。
节奏的把握和情感的融入也是声情并茂的基本规律之一。
歌手需要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让自己的声音与节奏相契合,让整个表演更加生动。
情感的融入也非常重要。
声情并茂造句
声情并茂制句
一、遇妙处,言语要声情并茂。
二、咱们没有数次皆拜倒正在他声情并茂的演出外。
三、他文武兼备,艺术罪底深沉,嗓音杂邪,下卑方润,演唱嘎调使用自若,声情并茂,专采寡少,造成本人共同的演唱格调。
四、她的演唱声情并茂,极富艺术传染力。
五、试念,一个谈话字邪腔方、顿挫抑扬、有声有色、声情并茂的老师,能没有使教熟沉醉此中,得意其乐,怀孕临其境之感吗?
六、格兰特将被拿去战年青有生机的穆面僧奥比拟,他最初一次去到训练场纺时分作了声情并茂的辞别。
七、咱们演出的时分便要声情并茂,能力够感动不雅寡。
八、她正在朗读较量时声情并茂,情感真诚冷烈,看去获罚颇有愿望。
九、他精力振作,不慌不忙天走上讲台,演讲时顿挫抑扬,布满豪情。
十、正在昨天的市场外,许多人趋势于投搁漫山遍野的告白,他们声情并茂的吹捧叙:他们的年夜大都网站将会给会见者带去贸易支损。
十一、笔者试图正在古人的根底上做一演绎,旨正在惹起老师对非语言重要性的意识,使语言、非语言井水不犯河水,进步教室互动量质,到达声情并茂的精良效因。
十二、当文雅轻捷的华我兹将各人带到了兰色的多瑙河滨时,席间忽然所致的小雨更为早会删加了浪漫唯美的氛围,小雨外alian战弛仄以及曾思萌战鲜榕声情并茂的配乐诗朗读再次让人发略到施耐德员工多才多艺的风范。
1三、戴要词体是诉诸听觉感想的艺术模式,取诸多陪吹打器一叙,营建没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抒发效因。
附件附件附件。
声情并茂的意思是什么
声情并茂是一个形容词词组,常用来形容说话或表演的方式十分生动、感情丰富和真实。
这个词组通常用于形容描述具有感染力和表达
力的演讲、文章、歌曲或戏剧等艺术形式。
声情并茂的意思是通过使
用准确的、引人入胜的语言,将作者或演讲者的感情和意图传递给观
众或读者,从而打动他们的心灵,引起共鸣。
声情并茂的含义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析:
1. 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声情并茂的表达方式需要使用富有表现力
和感染力的词汇和句子结构来传达作者的情感和意图。
通过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可以使文本更加生动有趣,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注意。
2. 情感真挚、充满力量:声情并茂的表达方式能够通过文字或音频
的表达,将作者或演讲者内心的情感真实而直接地传递给观众或读者。
这种真实的情感表达能够让人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3. 故事性的叙述:声情并茂的表达方式通常包含一定的故事性元素,通过生动的情节描述和人物塑造,使得整个内容更具可读性和吸引力。
故事情节能够让人情绪起伏,进一步引起读者或观众的共鸣。
总的来说,声情并茂的意思是通过生动丰富的语言和真挚感人的情
感表达,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意图逼真地传递给听众或读者,打动他
们的心灵,使其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这种表达方式能够增强文
本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其更加生动、感人和有价值。
在文学、演讲、
影视等艺术形式中,声情并茂的表达方式常常被用于传递深厚的情感和思想,使作品更具艺术性和感染力。
声情并茂什么意思
声情并茂的意思是指声音和情感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这通常指说话或唱歌时,声音和情感相互配合,融为一体,使听众感受到说话或唱歌人的真情实意。
也就是说,声情并茂的说话或唱歌,声音动人,情感真挚,有力量。
举个例子来说明声情并茂的意思,比如当一个人在唱一首伤感的情歌时,他的声音带着悲伤的情感,唱出了歌中的感伤与痛苦,让听众感同身受,这就是声情并茂。
还有,当一个人在演讲时,他的声音带着激动的情感,言语中充满了真情实意,让听众感受到他的热情与激情,这也是声情并茂。
形容学生朗读课文好的词语1、声情并茂[sheng qing bing mdo](演唱、朗诵等)声音优美,感情丰富。
出处:清·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余于王氏水阁听演《寻亲记·跌包》一出,声情并茂,不亚梨园能手。
”解释:我在王氏的水阁听了一出戏,表演十分精彩,一点儿也不比梨园的人差。
2、抑扬顿挫[yi yang dun cuo]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谐而有节奏。
出处: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3、琅琅上口[1ng 1ang shang kou]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
指诵读熟练、顺口。
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出处:郭沫若《沸羹集·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但在我自己有记忆的二、三岁时,她已经把唐诗绝句教我暗诵,能诵得琅琅上口。
4、字正腔圆[zi zheng qiang yuan](说或唱)字音准确,腔调圆润(多用于戏曲或曲艺):他的念白、唱腔都,表演得声情并茂。
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接着便也说了这一句谚语,字正腔圆,果然是道地的无锡话。
”铿出处: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我们的总理,回答得最为铿锵有力;不用语言,而用电闪雷鸣般的一生的经历。
”1、声情并茂:(1)拼音:sheng qing bing mdo(2)释义:指美好,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
(3)造句:读文章时,要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才能把文章读得更生动!2、绘声绘色:(1)拼音:hui sheng hui se(2)释义:指以可见或可理解的形式来描绘或概括。
形容叙述、描写得极其逼真。
锵有力[keng qiang you1i]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
赞美声情并茂的句子
1. 哇,他讲起故事来啊,那真的是绘声绘色,感觉故事里的人物都活灵活现了,就好像那次我看到他讲武松打虎,那武松的威猛,老虎的凶猛,他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2. 她唱歌的时候呀,真是声情并茂,你都能感觉到她把歌曲里的每一份情感都唱出来了,就像上次她唱那首情歌,那深情的模样,让我都深陷其中了。
3. 看那演员在舞台上表演,简直太棒了,一言一行都那么生动,就像之前看他演那个喜剧角色,把观众逗得哈哈大笑,那真是把角色演活了。
4. 老师上课的时候声情并茂的,特别吸引人,每一个知识点都能讲解得特别有趣,就跟那次讲历史故事一样,让我们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5. 他朗诵诗歌的时候,那可太有感觉了,诗句里的韵味全被他表现出来了,像上次他朗诵那首关于春天的诗,仿佛真的让我们看到了春天的美景。
6. 她演讲起来真是精彩极了,情绪饱满得很,能让听众完全沉浸其中,就好似那次关于梦想的演讲,那激昂的状态给人很大的鼓舞。
7. 听他讲故事,你会被深深吸引,表情动作都配合得完美,就像那次他讲一个冒险故事,仿佛他自己亲自经历过一样。
8. 这歌手唱歌真的是声情并茂啊,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感情,比如上次听到她唱一首悲伤的歌,那脸上的悲伤神色,真让人忍不住动容。
声情并茂
成语解释并:都;茂:草木丰盛的样子,引伸为美好。
指演唱的音色、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
成语出处清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余于王氏水阁听演《寻亲记跌包》一出,声情并茂,不亚梨园能手。
”
成语繁体聲情並茂
成语简拼SQBM
成语注音ㄕㄥㄑ一ㄥˊㄅ一ㄥˋㄇㄠ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声情并茂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
反义词枯燥乏味
成语例子她的演唱声情并茂,极富艺术感染力。
英语翻译be both excellent in voice and affection。
关于朗读的四字成语1、声情并茂[ shēng qíng bìng mào ] (演唱、朗诵等)声音优美,感情丰富。
出处:清·珠泉居士《续板桥杂记》:“余于王氏水阁听演《寻亲记·跌包》一出,声情并茂,不亚梨园能手。
”解释:我在王氏的水阁听了一出戏,表演十分精彩,一点儿也不比梨园的人差。
2、抑扬顿挫[ yì yáng dùn cuò ] 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和谐而有节奏。
出处: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3、琅琅上口[ láng láng shàng kǒu ] 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
指诵读熟练、顺口。
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出处:郭沫若《沸羹集·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但在我自己有记忆的二、三岁时,她已经把唐诗绝句教我暗诵,能诵得琅琅上口。
4、字正腔圆[ zì zhèng qiāng yuán ] (说或唱)字音准确,腔调圆润(多用于戏曲或曲艺):他的念白、唱腔都~,表演得声情并茂。
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接着便也说了这一句谚语,字正腔圆,果然是道地的无锡话。
”5、铿锵有力[ kēng qiāng yǒu lì ] 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
铿镪: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出处:郭小川《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我们的总理,回答得最为铿锵有力;不用语言,而用电闪雷鸣般的一生的经历。
”。
论语十则里的成语:【成语】:敏而好学【注音】:mǐn ér hào xué【释义】:敏:聪明;好:喜好.天资聪明而又好学.【成语】:温故知新【注音】:wēn gù zhī xīn【释义】: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成语】:不耻下问【注音】:bù chǐ xià wèn【释义】: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成语】:三人行,必有我师【注音】:sānrén xíng,bì yǒu wǒ shī【释义】: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成语】:任重道远【注音】:rèn zhòng dào yuǎn 【释义】: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成语】:择善而从【注音】:zé shànér cóng【释义】:从:追随,引伸为学习.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成语】:不亦乐乎【注音】:bù yì lè hū【释义】: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成语】:见贤思齐【注音】:jiàn xián sī qí【释义】:贤:德才兼备的人;齐:相等.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声情并茂的成语的意思解释
声情并茂,释义是:(演唱、朗诵等)声音优美,感情丰富。
例句:她的演唱会声情并茂,动人心弦,很有发展前途。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表演、朗诵或演讲等活动中,声音和情感的高度融合。
不仅要求声音优美,还要有丰富的情感表现,能够深刻传达出作品中的内涵和情感。
这种表现方式往往能够深深打动人心,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在实践中,”声情并茂“不仅要求表演者有扎实的嗓音条件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需要深入理解作品,把握其中的情感和思想内涵,从而将其传达给观众。
这需要表演者具备较高的艺术素养和文化素养,以及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总之,”声情并茂”是一个高度评价表演艺术的成语,体现了声音和情感的高度融合,能够深深打动人心,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学目标〗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诗歌的押韵与平仄;培养学生热爱诗歌,喜爱我国古老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平仄格律,唬倒了不少喜欢古诗词的人.它其实就像古典园林一进门就挡在眼前的那座假山,看着巍峨嶙峋的,其实没多高,抬脚走几步,一下就过去了.假山后面的景致,才是越看越觉得心生敬畏;细细欣赏开始略品个中滋味.只要翻过\'假山\',就能尝到\'美景\'滋味.,格律诗的诗体:(一), 关于格律诗格律诗一般分五言,七言两大类,(六言诗非常少,故不列为主流.)每类又分绝句,律诗,排律等体裁.这里只简单介绍绝句和律诗.1,绝句:绝句的体裁: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两种,简称五绝和七绝.五绝是五言四句,七绝是七言四句.绝句的要求:偶句(第二句,第四句)押平声韵,第三句最后桓鲎钟秘粕?第一句可压韵,也可以不压韵.例: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律诗:律诗的体裁:也是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种,简称五律和七律.律诗的要求:五言七言都各为八句.偶句(第2,4,6,8句)押平声韵,奇句(第1,3,5,7句)的最后一个字用仄音.第一句也跟绝句一样押不韵都可以.还有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第三句,第四句和第五句,第六句分别要对仗.例: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三) ,关于对仗在介绍\'格律诗\' (也叫\'近体诗\')的简单定义时我们说过,\'绝句\'(五绝和七绝)一共由四个句子组成;而\'律诗\'(五律和七律)需要八个句子.这多出来的四句还是有要求的,那就是得\'对仗\'.如果你对\'对仗\'这个术语不太熟悉的话,\'对对子\'或者\'对联\'应该不太陌生.咱们中国早就有过年时在门上贴大红春联的习俗:爆竹一声除旧岁梅花数点接新春对联实际上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文字游戏,又叫\'楹联\',对仗则是中国楹联最基本的特征.1,何为对仗(1),什么对什么先看一下:天王/宝塔(名词);盖/镇(动词);地虎/河妖;爆竹/梅花(名词);一声/数点(量词);除/接(动词);旧岁/新春(时间名词).古人谓之\'实对实,虚对虚\'.这是抄自《基维百科》的定义:\'对仗\',是中国诗的术语,也就是中国诗的创作手法与修辞规则.\'对\'字在此做动词,意谓着将两两一对的东西放在一起.\'仗\'字则来自古代仪式往往由两人一组来举行,有\'仪仗\'的\'仗\'意.对仗有时也称为对偶.一共八句的律诗,要求中间的四句两两对仗.律诗的对仗和对联的对仗要求还是不一样的,总的来说要宽松一些.(2),怎样\'对\'才算\'仗\'\'对杖\'是指两个句子间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必须满足下述的要求:两个句子的字数,句读,相同位置上词语的词性,都要完全相同;而且两句的平仄规律是\'相对\'的.满足这种关系的两个句子就构成一个对仗结构.(3), 对仗的类型:①,工对严格的对仗不但要求词性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而且在名词对名词时,所属的词类也要一样.由于名词的范围很广泛,过去还把名词再细分为很多类:天文,时令,地理,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器物,衣饰,饮食,文具,文学,形体,人事,人伦等等.比如\'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这一对仗结构中,\'月对云\'是名词对名词,而且是天文类对天文类,这一对就非常严格工整.象这种既满足词性相同又满足词类相同的严格的词对就叫做\'工对\'; ②,宽对比如\'饮马雨惊水,穿花露滴衣.\'(元稹:《早归》)这一对仗结构中的\'马对花\',是名词对名词,但马是动物,花是植物,不是名词分类中的同一类.这种只满足词性相同而不满足词类相同的词对就叫做\'宽对\'.要注意的是,对仗的工整程度可以用工对的数目来判断,但对仗的\'质量\'却没有度量性的标准来判断.换句话说,对仗工整的句子不一定就比不工整的句子更美更好.③,借对除了上述的\'工对\'和\'宽对\'以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对仗方法叫做\'借对\',其中又分为\'借义\'和\'借音\'两种方法. \'借义\',比如\'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这一对仗结构中的\'寻常\'意义为\'经常\',和对仗句中的\'几度\'构成\'寻常- 几度\'副词对,是宽对.但\'寻\'和\'常\'另有意义:古代八尺为一寻,两寻为一常.用这一层意义就构成了\'寻-几\'数目名词对,\'常-度\'度量名词对,都是工对.\'借音\'.比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这一组对仗句中,\'沧- 蓝\'形容词对是宽对,因为\'沧\'表大小,\'蓝\'表颜色.但\'沧\'和\'苍\'同音,而\'苍-蓝\'形容词对就是工对了,因为它们都表示颜色.④,流水对在对仗结构中,也有一些对仗结构中,两句诗在内容上是互相依存的,要合起来才能表示一个完整的意义,或者在逻辑上有因果关系.比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这一结构中,两句诗对得很漂亮,但要合起来才能表明作者要讲的理或者现象.这种对仗结构有一个特殊的名称叫\'流水对\',好像流水一样无法分开,始终相依相随.流水对可以是工对,宽对或者借对中的任意一种.除了两句诗构成的对仗结构以外,在一句诗的内部也能产生对仗结构.比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这两句诗构成一个对仗结构,而每句诗内部又构成\'句中自对\'的对仗结构:\'风-天\'对,\'急-高\'对;\'渚-沙\'对,\'清-白\'对.练习:分析下面一首诗中的对仗结构.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押韵一、诗歌押韵(1)律诗押韵通则:★A.都用平声韵(唐代刘长卿、白居易,宋代苏轼、黄庭坚写过少数押仄声韵的律诗)。
例如: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韵脚为“森,阴,心,砧”此四字都是平声字。
★B.通常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
只有首句用韵时可以用邻韵。
例一: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韵脚分别为:村chun 昏hun 魂hun 论lun例二:马嵬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韵脚为“州zhou 休xiu 筹chou 牛niu 愁chou★C.句尾不能连三平,也不能连三仄(但也有少数例外)。
如上两首诗末句分别为:白帝城高急暮砧。
为平仄平。
分明怨恨曲中论。
为仄平仄。
不及卢家有莫愁!为仄仄平。
★D.律诗基本上不能出现重复字,但也有少数是内容突破了形式。
★E.“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只要不造成句尾连三平或连三仄,一般都可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平(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
绝句四首(其三)(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F.句式一定是整齐的五言或七言,没有长短句。
(2)古诗押韵规则:可用仄声韵,可用平声韵;平仄韵可以转换,不必一韵到底;不押韵的句尾之平仄,可与韵脚相同。
二、词的押韵词的押韵方式比诗复杂,而且变化很多。
大致的情况有:(1)一首一韵:如范仲淹的《渔家傲》。
(2)一首多韵:如李白《菩萨蛮》。
一首词用韵最多的要算薛昭蕴《离别难》,共七部韵,交互错杂,最为复杂少见。
(3)以一韵为主,间押他韵:如李煜《相见欢》,此词即以平韵“楼、钩、秋、愁、头”五韵为主,间入仄韵“断、乱”二韵为宾。
(4)同一韵部平韵仄韵通押:同部平仄韵,如“东”协“董、送”。
“支”协“纸、寘”,“麻”协“马、祃”等。
称作“同部三声叶”在词中最常见的,有《西江月》、《哨遍》、《换巢鸾凤》等调。
如苏轼《西江月》,“霄、骄、瑶、桥”四平韵,与“草、晓”二仄韵,都同在第八部。
这类平仄通协的词调,以平韵与上、去韵通协者为多,平韵与入韵通协者甚少。
这是因为在宋词中入声韵往往独用,不与他韵通用。
(5)数部韵交协:如陆游《钗头凤》。
此词即以上片的“手、酒、柳”与下片的“旧、瘦、透”相协,又以上片的“恶、薄、索、错”与下片的“落、阁、托、莫”相协。
(6)迭韵:如白居易《长相思》,迭二“流”字、二“悠”字。
(7)句中韵:宋词在句中押韵的例子很多。
如柳永《木兰花慢》上下片的第六七句:“云衢见新雁过,奈佳人自别阻音书”,“归途纵凝望处,但斜阳暮霭满平芜”;又如《惜分飞》的上下片结句,毛滂作“更无言语空相觑”,“断魂分付潮回去”;汪元量作“泪珠成缕眉峰聚”,“断肠解赋江南句”等等都是。
除以上七种情况,词的押韵还有四声通协(一首词中平、上、去、入四声韵通押)、平仄韵互改、平仄韵不得通融(词调押韵有的有严格规定,有些词调决不可通融平仄韵通押)、协韵变例等四种情况。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平仄三, 格律诗(近体诗)的平仄组合及规律诗和词都是由句子组成的,所以我们先把单句的平仄弄清,再来学习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平仄组合关系.(1)单句的平仄规则我们只要记住:\'一句之内,平仄相间\'.所谓\'平仄相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2)格律诗中的平仄规则让我们把单句诗里的\'平/仄\'两两交错,就构成了格律诗(近体诗)的\'格\',也就是所谓的\'基本句型\'又称为律句.我们先来看字数少的五言,它的基本句型是: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这两种句型,首尾的平仄相同.我们若要制造点变化,改成首尾平仄不同,可把最后一字移到前面去,变成: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这就是所谓的\'标准句式\'或者说\'标准律句\'了.为了后面举例示范的方便,我们先把这四个\'标准句式\'编上顺序:A) 平平仄仄平B) 仄仄平平仄C) 平平平仄仄D) 仄仄仄平平七言的根本就用记,在五言诗的前面再加一个平仄相反的节奏单位就是了:A) 仄仄平平仄仄平B) 平平仄仄平平仄C) 仄仄平平平仄仄D) 平平仄仄仄平平如果你看得仔细,会发现这些句型有一个规律:就是逢双必反.写格律诗如何变通呢那就牺牲掉不太重要的单数字的平仄规定,而守住比较重要的双数字.另外最重要的一个字,即每个句子的最后一个字,更是必须严格遵守规则(不但平仄要守,还有\'押韵\'的要求).古人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这么一句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四,结束语:小结需要记忆的东西我们来小结一下,看看掌握平仄,真正需要\'背诵\'的东西到底有多少:★★★★四个句式:A),仄仄平平仄仄平B),平平仄仄平平仄C),仄仄平平平仄仄D),平平仄仄仄平平★★★三条组合规则:1) ,单句之内,平仄相间.2) ,一联之中,平仄相对.3) ,两联之间,平仄相粘.只要记住这四个句子并弄懂这三条规则,不管你先吟成哪个句子,通过推演就可以得出律绝\'二十八式\'中的任何一式.先有平仄框架,再去寻找表达立意和情感的律句,比先凭感觉成句,再对照平仄修改使之合律要容易一些.如果说写诗是一个\'把米酿成酒\'的过程,那么理顺平仄格律,顶多是淘好了米,准备煮饭而已.饭煮好,酒做成,还不见得就是醉人的好酒噢!一、近体诗平仄组合的规律(1)组句规则──同句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