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言万语总关音:《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 格式:ppt
- 大小:164.50 KB
- 文档页数:24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押韵和平仄的概念,掌握其基本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押韵和平仄创作诗歌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押韵和平仄的基本概念及其运用。
2.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押韵和平仄创作诗歌。
三、教学过程1.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古诗,并简要介绍其意境和韵律美。
(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韵律美,引入押韵和平仄的概念。
2.押韵的基本概念(1)讲解押韵的定义:诗歌中相同韵母的字在相应位置上反复出现,形成韵律美。
(2)展示一些典型的押韵诗句,如《春晓》中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让学生找出这些诗句中的押韵字,并体会其韵律美。
3.平仄的基本概念(1)讲解平仄的定义:平仄是指汉语音节中的声调,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种。
在诗歌中,平仄的搭配和变化形成节奏美。
(2)展示一些典型的平仄诗句,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让学生找出这些诗句中的平仄规律,并体会其节奏美。
4.押韵和平仄的运用(1)讲解如何运用押韵和平仄创作诗歌,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展示一些现代诗歌中的押韵和平仄运用,如《再别康桥》中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3)让学生尝试运用押韵和平仄创作一首简单的诗歌。
5.实践与讨论(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分析其押韵和平仄的运用。
(2)每组派代表分享分析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讨论。
(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如对押韵和平仄的认识、如何运用押韵和平仄创作诗歌等。
(3)布置课后作业:尝试运用押韵和平仄创作一首诗歌,并分享给同学和老师。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展示、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押韵和平仄的基本概念及其运用。
第四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
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
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融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
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
《敢问路在何方》《我爱祖国的蓝天》《唱脸谱》《团结就是力量》……这些被置于艺术殿堂宝座的艺术作品,都出自著名文学家、词作家、剧作家阎肃之手。
阎老一生以他的赤子之心,抒写了一曲曲声情并茂的爱国爱军之歌。
(选自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无数璀璨的“诗星”曾照亮了文学史的巅峰。
一首曲子,一经你的笔端,便声情并茂地传诵到今天,经久不息。
着你【课内挖掘】课内素材徜徉在平平仄仄的世界里,千岩万转,迷花倚石。
一路驻足,一路遥望,片片飘落的花瓣穿越历史的时空,在期盼探索的心海中下着蒙蒙细雨,飘飘洒洒,梦一般浸湿了思绪。
沿着文学长廊一路吟唱,纵观千年历史,俯览万里江山,跋涉历朝历代,寻访百世俊杰。
一条大江东去,波澜壮阔,涤尽千古兴亡旧;无数诗人花开花谢几番晴,万千词家潮起潮落这多雪……狂如太白,天风海雨倾泻至,黄河之水天上来,自西极而东海;豪如东坡,滚滚长江浪花淘尽欢笑情愁,汇九派之云烟,竹杖芒鞋任一蓑烟雨;悲壮如稼轩,逼人酒气啸成剑气,醉里挑灯看剑,妙手难补天裂;伤感如易安,细雨梧桐催人落泪,宝奁尘满,凝眸新愁;沉郁如杜甫,风急天高长江滚滚,万里悲秋落木萧萧;凄怨如蒋捷,空掩袖,倚寒竹,白发听雨点滴到天明。
[应用提示] 以上材料可用于“诗词之美”、“音韵世界”、“文化传承”等话题中。
精彩运用诗歌的世界,令男儿豪气顿生,让山河日月增色。
梦游玉界琼田三万顷,神往素月明河俱澄澈,挹西江,斟北斗,万象宾客,使人读至此,忠愤义填膺,有泪如倾;禁不住凭危栏怒发冲冠,抬望眼仰天长啸,同生那种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激烈壮怀;涨涌让志士扼腕、令英雄瞋目的男儿至死心如铁的沸腾热血;拨捻小小环球,搅得九天寒彻,冷眼向阳,热风吹雨,笑看四海翻腾、五洲震荡。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教学设计(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教学设计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对仗的知识,体会古典诗词的音乐性、韵律美。
?2、了解诗歌的分类。
?3、能利用平仄对仗知识进行集联创作。
体会诗歌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
?4、通过鉴赏古今诗词,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分类,诗歌押韵、平仄和对偶的基本知识。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1、导入:集体吟唱儿歌《我家的.小院》,明确这首儿歌的韵脚(马、鸭、花、画),感受诗?歌的音乐感和韵律美。
?2、找出《客中行》《商中早行》《虞美人》三首诗词的韵脚,并分析一下他们分别押什么韵。
?明确:《客中作》的韵脚“香、光、乡”有酒酣之乐,更有酒醒思乡之愁,?很好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乡”“霜”“墙”“塘”是《商山早行》一诗的韵脚,隔句用?韵,形成整齐的韵律,节奏明快,与诗中孤苦漂泊,冷月生思愁,寒霜催人急的意境相合,?实显诗之美妙。
《虞美人》中的韵脚(见课本33页)多,时常换韵,节奏忽快忽缓,使亡国?之痛跃然纸上,令人肝肠寸断。
?3、找出《娃娃的故事》《乡愁四韵》的韵脚,体会一下它们是如何押韵的。
?明确:见课本33-34页。
要讲清楚不同韵脚所传达的不同的感情。
?3、什么是古体诗什么是近体诗近体诗主要包括哪两种诗体?4、律诗在格律上有哪些要求??明确:课本34页。
四点要求。
?5、什么叫押韵??6、绝句和律诗的押韵有哪些要求??7、什么叫平仄??8、请同学们从五律最基本的两种平仄格式中总结一下律诗平仄的基本要求。
?明确:①同句交替??②上下句相对??③上下联平仄相“粘”,即相同。
??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详见教参60-61页)?9、什么叫对仗??10、律诗哪几联要求对仗??11、诗歌对仗有哪些类型??12、学生利用所学的押韵、平仄和对仗的相关知识进行集联创作。
第四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记一记1.从格律上,诗歌分为和。
答案:古体诗近体诗2.律诗的第一、二句叫,三、四句叫,五、六句叫,七、八句叫。
答案:首联颔联颈联尾联3.律诗的联和联要用对仗。
对仗在形式上又有宽严不同的各种讲究,可分成以下几类。
一是,二是,三是,四是。
答案:颔颈工对宽对借对串对4.普通话中平声是、,仄声是、。
答案: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辨一辨1.依次填入下面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使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项是( )(1)每逢深秋时节,、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2)远眺群山环抱,;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解析:(1)从后文看,是四字句式,从对称的角度考虑,选②;从最后一句“美景尽览”看,“美景”指前面内容,那就不指“俯瞰”,所以选②不选①。
(2)③④的句式是相同的,但从押韵的角度看该选④。
另外,从“山”到“林”,是正常顺序,“白云缭绕”应是对“山林”的缭绕,所以从这方面看,也应选④,“白云”在最后。
答案:(1)②(2)④2.下面这首诗题为“途中”,语序已打乱,请写出调整后的正确语序。
①双燕引雏花下教②风卷云开陡顿晴③烟江远认帆樯影④雨中奔走十来程⑤一鸠唤妇树梢鸣⑥翠条浓处两三莺⑦山舍微闻机杼声⑧最爱水边数株柳答案:解析:本诗写诗人春日途中所见。
第一联写天气,第二、三联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描写所见所闻,尾联突出诗人的最爱。
本诗为律诗,第二、三联为工对,偶句押韵。
答案:④②①⑤③⑦⑧⑥填一填1.“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副挽联所写对象是 ,包含的两部作品集是 、 。
答案:鲁迅 《呐喊》 《彷徨》2.下面的词句是清末某文学家为武侯祠撰写的对联的组成部分,请把它们整合成上下两联。
①六出七擒 ②取西蜀定南蛮 ③中军帐里 ④点四十九盏明灯 ⑤水面偏能用火攻 ⑥收二川排八阵 ⑦五丈原前 ⑧东和北拒 ⑨变金木土爻神卦 ⑩一心只为酬三顾上联:下联:解析:根据对联上下联字数相等,相对应的结构相似等特点,将其分成两组,然后依据语句的连贯,排出一联的组内顺序,再依据对仗,排出另一联。
第四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第四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千言万语总关“音” 第四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知识。
感受古典诗词讲究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
过程与方法:通过鉴赏古今诗歌词曲,使学生对写作诗文时的韵律和谐有所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之美。
教学重点: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知识。
教学难点: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知识。
教学过程:●(一)诵读儿歌,体会韵感。
○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没打到,打到小松鼠,松鼠有几只,我来数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天上雪花飘,我把雪来扫。
堆个大雪人,头戴小红帽。
安上嘴和眼,雪人对我笑。
○小手绢,像照片,小猫小狗在上边。
洗手绢,晾晾干,一根绳子晾一串。
猫来瞧,狗来看,好像参观摄影展。
○糖果娃娃进嘴巴,舌头搂它牙躺它。
舌头悄悄告诉牙,糖果是个好娃娃,你要生病别怪它,怪你自己不刷牙。
一、请模仿下文,①继续完成童谣;②另作一首类似的儿歌(题目自定)。
①一九得九,爷爷爱喝酒。
二九十八,袋子吹喇叭。
三九二十七,嫂嫂刷油漆…… ②一排鸭子,个子矮矮,走起路来,屁股歪歪。
翅膀拍拍,太阳晒晒,伸长膀子,吃吃青菜。
这些儿歌同学们可能回到了快乐的童年。
我们看看这些儿歌有什么特点呢?押韵。
那么都押什么韵呢?学生回答。
①四九三十六,小叔去磨油;五九四十五,大伯去打虎;六九五十四,哥哥写大字;七九六十三,弟弟吃饼干(妈妈把饭端);八九七十二;姐姐扎小辫;九九八十一;妞妞穿花衣。
②熊猫宝宝,走路摇摇,翻个筋斗,让你瞧瞧。
吃着竹子,肚子饱饱,扭着屁股,到处跑跑。
●(2)鉴赏诗歌,分析韵脚。
学生朗读诗歌,找出韵脚。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韵脚是“尘、新、人”(“新”的古音与“尘、人”同韵)。
《玉楼春》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绉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押韵和平仄------激趣引领:一岁出场亮相,十岁天天向上,二十岁远大理想,三十岁基本定向,四十岁处处吃香,五十岁奋发图强,六十岁告老还乡,七十岁打打麻将,八十岁晒晒太阳,九十岁躺在床上,一百岁挂在墙上。
菊花台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是谁在阁楼上冰冷的绝望雨轻轻弹朱红色的窗我一生在纸上被风吹乱梦在远方化成一缕香随风飘散你的模样菊花残满地伤你的笑容已泛黄花落人断肠我心事静静淌北风乱夜未央你的影子剪不断徒留我孤单在湖面成双菊花台钢琴演奏版花已向晚飘落了灿烂凋谢的世道上命运不堪愁莫渡江秋心拆两半怕你上不了岸一辈子摇晃谁的江山马蹄声狂乱我一身的戎装呼啸沧桑天微微亮你轻声地叹一夜惆怅如此委婉诗歌的分类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菊花 ----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蹊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押韵特点: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押韵居多。
二、四句押韵,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
一般第三句不押韵,此句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字《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腊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总结:这个韵要怎么押?绝句和律诗,都有一个要求1、3、5不论2、4、6分明(押韵最后一字押平韵))分析下面这首诗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从体裁上看,这首诗是一首__五言律诗________。
2.这首诗的韵脚是___、___、___、___。
秋、舟、留、流一、对仗的概况1、对仗对仗也就是对偶。
第四节声情并茂一一押韵和平仄声音节奏是情趣的直接的表现,读诗如果只懂语文意义而不讲求声音节奏,对于诗就多少是门外汉。
就音说,它有一种整齐的格律,声与韵组成一种和谐的音乐,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
如果细加玩味,这音乐也很适合于诗所要表现的情调。
就义说,它写出一些具体事物的意象……这里的许多意象都朝着一个总效果生发,它们融成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境界,可以看成一幅画或一幕戏。
尹温馨晨读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句赏读1.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后汉书》赏读:风大的时候才看得出,哪种草是能够活下来,生命力强的;天气冷了,才看到哪种花是最后凋谢的。
这是比喻,只有经历了严酷的考验,才能看得出事物的本质。
2.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庄子•大宗师》赏读: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
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
这才是“莫逆之交”。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赏读:这句话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做;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
•语林撷英庄严•庄重都有“(言行)不随便,严肃”的意思。
“庄严”侧重于严肃崇敬,既可指人的神态,也可指重大事物形成的气势、氛围或特定的严肃时刻,范围较广;“庄重”侧重于言谈举止严肃端正,与“轻浮”相对,一般只用于人,范围较窄。
形容人的神情态度时,“庄严”侧重于严肃而不可侵犯,语意较重;“庄重”侧重于严肃而不随便,语意较轻。
例句1:今天早上广东海洋大学主校区在升旗台举行了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
例句2:在严肃的场合你要放庄重点儿。
重整旗鼓・卷土重来“重整旗鼓”,重新整顿战旗战鼓,比喻遭受挫折或失败之后,重新聚积力量,准备再干。
“卷土重来”,卷土:扬起尘土。
比喻失败后重新恢复势力。
都有“失败了,重新来”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