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言万语总关音:《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 格式:ppt
- 大小:164.50 KB
- 文档页数:24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押韵和平仄的概念,掌握其基本规律。
2.培养学生运用押韵和平仄创作诗歌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押韵和平仄的基本概念及其运用。
2.教学难点:如何灵活运用押韵和平仄创作诗歌。
三、教学过程1.导入(1)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古诗,并简要介绍其意境和韵律美。
(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韵律美,引入押韵和平仄的概念。
2.押韵的基本概念(1)讲解押韵的定义:诗歌中相同韵母的字在相应位置上反复出现,形成韵律美。
(2)展示一些典型的押韵诗句,如《春晓》中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让学生找出这些诗句中的押韵字,并体会其韵律美。
3.平仄的基本概念(1)讲解平仄的定义:平仄是指汉语音节中的声调,分为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四种。
在诗歌中,平仄的搭配和变化形成节奏美。
(2)展示一些典型的平仄诗句,如《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让学生找出这些诗句中的平仄规律,并体会其节奏美。
4.押韵和平仄的运用(1)讲解如何运用押韵和平仄创作诗歌,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展示一些现代诗歌中的押韵和平仄运用,如《再别康桥》中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3)让学生尝试运用押韵和平仄创作一首简单的诗歌。
5.实践与讨论(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分析其押韵和平仄的运用。
(2)每组派代表分享分析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讨论。
(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如对押韵和平仄的认识、如何运用押韵和平仄创作诗歌等。
(3)布置课后作业:尝试运用押韵和平仄创作一首诗歌,并分享给同学和老师。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讲解、展示、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押韵和平仄的基本概念及其运用。
第四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铁马秋风、战地黄花、楼船夜雪、边关冷月,这是一个战士的风花雪月。
唱红岩,唱蓝天,你一生都在唱,你的心一直和人民相连。
是一滴水,你要把自己融入大海;是一树梅,你要让自己开在悬崖。
一个兵,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
《敢问路在何方》《我爱祖国的蓝天》《唱脸谱》《团结就是力量》……这些被置于艺术殿堂宝座的艺术作品,都出自著名文学家、词作家、剧作家阎肃之手。
阎老一生以他的赤子之心,抒写了一曲曲声情并茂的爱国爱军之歌。
(选自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无数璀璨的“诗星”曾照亮了文学史的巅峰。
一首曲子,一经你的笔端,便声情并茂地传诵到今天,经久不息。
着你【课内挖掘】课内素材徜徉在平平仄仄的世界里,千岩万转,迷花倚石。
一路驻足,一路遥望,片片飘落的花瓣穿越历史的时空,在期盼探索的心海中下着蒙蒙细雨,飘飘洒洒,梦一般浸湿了思绪。
沿着文学长廊一路吟唱,纵观千年历史,俯览万里江山,跋涉历朝历代,寻访百世俊杰。
一条大江东去,波澜壮阔,涤尽千古兴亡旧;无数诗人花开花谢几番晴,万千词家潮起潮落这多雪……狂如太白,天风海雨倾泻至,黄河之水天上来,自西极而东海;豪如东坡,滚滚长江浪花淘尽欢笑情愁,汇九派之云烟,竹杖芒鞋任一蓑烟雨;悲壮如稼轩,逼人酒气啸成剑气,醉里挑灯看剑,妙手难补天裂;伤感如易安,细雨梧桐催人落泪,宝奁尘满,凝眸新愁;沉郁如杜甫,风急天高长江滚滚,万里悲秋落木萧萧;凄怨如蒋捷,空掩袖,倚寒竹,白发听雨点滴到天明。
[应用提示] 以上材料可用于“诗词之美”、“音韵世界”、“文化传承”等话题中。
精彩运用诗歌的世界,令男儿豪气顿生,让山河日月增色。
梦游玉界琼田三万顷,神往素月明河俱澄澈,挹西江,斟北斗,万象宾客,使人读至此,忠愤义填膺,有泪如倾;禁不住凭危栏怒发冲冠,抬望眼仰天长啸,同生那种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的激烈壮怀;涨涌让志士扼腕、令英雄瞋目的男儿至死心如铁的沸腾热血;拨捻小小环球,搅得九天寒彻,冷眼向阳,热风吹雨,笑看四海翻腾、五洲震荡。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教学设计(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教学设计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对仗的知识,体会古典诗词的音乐性、韵律美。
?2、了解诗歌的分类。
?3、能利用平仄对仗知识进行集联创作。
体会诗歌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
?4、通过鉴赏古今诗词,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古体诗和近体诗的分类,诗歌押韵、平仄和对偶的基本知识。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1、导入:集体吟唱儿歌《我家的.小院》,明确这首儿歌的韵脚(马、鸭、花、画),感受诗?歌的音乐感和韵律美。
?2、找出《客中行》《商中早行》《虞美人》三首诗词的韵脚,并分析一下他们分别押什么韵。
?明确:《客中作》的韵脚“香、光、乡”有酒酣之乐,更有酒醒思乡之愁,?很好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乡”“霜”“墙”“塘”是《商山早行》一诗的韵脚,隔句用?韵,形成整齐的韵律,节奏明快,与诗中孤苦漂泊,冷月生思愁,寒霜催人急的意境相合,?实显诗之美妙。
《虞美人》中的韵脚(见课本33页)多,时常换韵,节奏忽快忽缓,使亡国?之痛跃然纸上,令人肝肠寸断。
?3、找出《娃娃的故事》《乡愁四韵》的韵脚,体会一下它们是如何押韵的。
?明确:见课本33-34页。
要讲清楚不同韵脚所传达的不同的感情。
?3、什么是古体诗什么是近体诗近体诗主要包括哪两种诗体?4、律诗在格律上有哪些要求??明确:课本34页。
四点要求。
?5、什么叫押韵??6、绝句和律诗的押韵有哪些要求??7、什么叫平仄??8、请同学们从五律最基本的两种平仄格式中总结一下律诗平仄的基本要求。
?明确:①同句交替??②上下句相对??③上下联平仄相“粘”,即相同。
??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详见教参60-61页)?9、什么叫对仗??10、律诗哪几联要求对仗??11、诗歌对仗有哪些类型??12、学生利用所学的押韵、平仄和对仗的相关知识进行集联创作。
第四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记一记1.从格律上,诗歌分为和。
答案:古体诗近体诗2.律诗的第一、二句叫,三、四句叫,五、六句叫,七、八句叫。
答案:首联颔联颈联尾联3.律诗的联和联要用对仗。
对仗在形式上又有宽严不同的各种讲究,可分成以下几类。
一是,二是,三是,四是。
答案:颔颈工对宽对借对串对4.普通话中平声是、,仄声是、。
答案: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辨一辨1.依次填入下面两句中横线处的语句,使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项是( )(1)每逢深秋时节,、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①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②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2)远眺群山环抱,;近看小河流水,茶园葱绿,松竹并茂。
③白云缭绕,层林叠翠④层林叠翠,白云缭绕解析:(1)从后文看,是四字句式,从对称的角度考虑,选②;从最后一句“美景尽览”看,“美景”指前面内容,那就不指“俯瞰”,所以选②不选①。
(2)③④的句式是相同的,但从押韵的角度看该选④。
另外,从“山”到“林”,是正常顺序,“白云缭绕”应是对“山林”的缭绕,所以从这方面看,也应选④,“白云”在最后。
答案:(1)②(2)④2.下面这首诗题为“途中”,语序已打乱,请写出调整后的正确语序。
①双燕引雏花下教②风卷云开陡顿晴③烟江远认帆樯影④雨中奔走十来程⑤一鸠唤妇树梢鸣⑥翠条浓处两三莺⑦山舍微闻机杼声⑧最爱水边数株柳答案:解析:本诗写诗人春日途中所见。
第一联写天气,第二、三联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描写所见所闻,尾联突出诗人的最爱。
本诗为律诗,第二、三联为工对,偶句押韵。
答案:④②①⑤③⑦⑧⑥填一填1.“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副挽联所写对象是 ,包含的两部作品集是 、 。
答案:鲁迅 《呐喊》 《彷徨》2.下面的词句是清末某文学家为武侯祠撰写的对联的组成部分,请把它们整合成上下两联。
①六出七擒 ②取西蜀定南蛮 ③中军帐里 ④点四十九盏明灯 ⑤水面偏能用火攻 ⑥收二川排八阵 ⑦五丈原前 ⑧东和北拒 ⑨变金木土爻神卦 ⑩一心只为酬三顾上联:下联:解析:根据对联上下联字数相等,相对应的结构相似等特点,将其分成两组,然后依据语句的连贯,排出一联的组内顺序,再依据对仗,排出另一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