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公式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物理公式大全力学1. 速度公式:- 平均速度:$v=\frac{\Delta x}{\Delta t}$ - 瞬时速度:$v=\frac{dx}{dt}$2. 动量公式:- 动量定义:$p=mv$- 动量变化率:$F=\frac{dp}{dt}$3. 质点运动的牛顿第二定律:- 动力学:$F=ma$- 静力学:$F=0$4. 万有引力定律:- 引力:$F=G\frac{m_1m_2}{r^2}$5. 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成力:$\vec{F}=\vec{F}_1+\vec{F}_2+\dots+\vec{F}_n$- 分解力:$\vec{F}_{\text{水平}}=F\cos\theta$热学1. 温标转换公式:- 摄氏度和开氏度:$K = 273.15 + ^{\circ}C$- 摄氏度和华氏度:$^{\circ}F = \frac{9}{5} \times ^{\circ}C + 3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内能变化:$\Delta U = Q - W$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理想气体定律:$PV = nRT$- 理想气体分压定律:$P_{\text{总}} = P_1 + P_2 + \dots + P_n$ 光学1. 光速公式:- 光速:$c = 2.998 \times 10^8 \text{ m/s}$2. 折射定律:- 折射定律:$\frac{\sin\theta_1}{\sin\theta_2} = \frac{v_1}{v_2} = \frac{n_2}{n_1}$3. 薄透镜成像公式:- 薄透镜成像公式:$\frac{1}{f} = \frac{1}{d_o} +\frac{1}{d_i}$以上只是物理公式大全中的一小部分内容,如果您需要更多详细内容或其他物理学领域的公式,请进一步参考相关教材或咨询专业人士。
注意:本文档提供的公式为经典公式,应用时请注意具体问题的条件和背景,避免直接套用。
物理公式大全物理公式是描述自然界物理现象和规律的数学表达式,它们包含了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定律。
这里将介绍一些常见和重要的物理公式。
力学方面的公式:1. 牛顿第二定律:F = ma2. 动能公式:K = 1/2 mv^23. 势能公式:U = mgh (重力势能),U = 1/2 kx^2 (弹性势能)4.功和功率:W=F·s,P=W/t5.动量定理:F·Δt=Δp6.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热学方面的公式:7.热传导方程:Q=k·A·(ΔT)/d8.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9.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10.热力学第二定律:ΔS=Q/T电学方面的公式:11. Ohm定律:V = IR12.电功率公式:P=IV13.电容器充放电公式:Q=CV,U=1/2CV^214.高斯定理:Φ=E·A15.法拉第定律:I=n·F·v光学方面的公式:16.焦距公式:1/f=1/v+1/u17.光速:c=λ·f18. 斯涅尔定律:n1·sinθ1 = n2·sinθ219. 光的能量:E = hf量子力学方面的公式:20.德布罗意波长:λ=h/p21.测不准原理:Δx·Δp≥h/2π22.薛定谔方程:iħ∂ψ/∂t=-ħ^2/(2m)∇^2ψ+Vψ这仅仅是一些重要的物理公式的例子,物理学中还有非常多的公式和方程式。
每一个公式背后都有其特定的物理含义和应用领域。
在学习和应用这些公式时,必须理解其基本原理和假设条件,并结合具体问题进行适当的推导和运用。
同时,物理学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新的定律和公式也在不断涌现。
初中物理公式定义1:速度公式:V=t s,速度=时间路程,单位:秒米11=1米每秒。
定义:物体在移动一段距离除以所用的一段时间等于该物体的平均速度。
2:密度公式:ρ=v m ,密度=体积密度,单位:m31kg 1=1kg/m 3。
定义:某物体的质量除以他的体积等于该物体的平均密度。
3:重力公式:G=mg ,重力=质量×重力系数。
单位1Kg ×10N/kg=10N 定义:物体受的重力大小等于它的质量乘以重力系数。
重力系数为9.8牛每千克。
4:固体压强公式:P=S F ,压强=受力面积压力,单位:平方米牛11=1pa (帕)。
定义:固体对接触面的压力除以压力的受力面积等于接触面受到的压强。
5:液体压强公式:P=ρgh ,压强=液体密度×重力系数×深度,单位:1kg/m 3×1N/kg ×1M=1pa 。
定义:在液体中某处受到的压强等于该液体的密度乘重力系数乘该位置的深度。
6:浮力公式:F 浮=G 排=ρgV 排,浮力=排出液体的重力=液体的密度×重力系数×排出液体的体积。
单位:1kg/m 3×1N/kg ×1m 3=1N,定义:某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该液体的密度乘以重力系数乘以该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浸入液体的体积)。
7:做功公式:W=F ·S ,机械能(力做的功)=力的大小×移动的距离,单位:1N ×1M=1J (焦)。
定义:某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等于力的大小乘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8:功率公式:P=t W ,功率=时间功,单位:s11J =1w (瓦)。
定义:某机器做功的速度叫功率,等于它做功的大小除以做功用的时间。
9:比热容公式:Q=m ΔtC ,内能(热量)=质量×温度改变量×物体比热容,单位:1kg ×1℃×1J/(kg ·℃)=1J 。
普通物理学公式
以下是部分普通物理学公式:
1. 动量公式:p=mv,其中p表示动量,m表示质量,v表示速度。
2. 冲量公式:I=Ft,其中I表示冲量,F表示恒力,t表示力的作用时间。
3. 动量定理公式:I=Δp或Ft=mvt–mvo,其中Δp表示动量变化,mvt和mvo分别表示末速度和初速度。
4. 动量守恒定律公式:p前总=p后总或p=p’′也可以是
m1v1+m2v2=m1v1′+m2v2′。
5. 弹性碰撞的能量公式:v1′=(m1-m2)v1/(m1+m2)和
v2′=2m1v1/(m1+m2)。
6. 机械能损失公式:E损=mvo2/2-(M+m)vt2/2=fs相对,其中vt表示共同速度,f表示阻力,s相对表示子弹相对长木块的位移。
7. 简谐振动公式:F=-kx,其中F表示回复力,k表示比例系数,x表示位移。
8. 单摆周期公式:T=2π(l/g)1/2,其中l表示摆长(m),g表示当地重力加速度值。
9. 波速公式:v=s/t=λf=λ/T,其中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以上是部分普通物理学公式,仅供参考。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常用物理公式
1. 速度公式:v = 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距离,t表示时间。
2. 重力公式:G = m * g,其中,G表示重力,m表示物体质量,g 表示重力加速度。
3. 密度公式:ρ = m/V,其中,ρ表示密度,m表示物体质量,V 表示体积。
4. 压强公式:P = F/S,其中,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5.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到的浮力等于该物体所排开液体的重力。
6. 液体压强公式:P = ρ*g*h,其中,P表示压强,ρ表示液体密度,g表示重力加速度,h表示液面高度。
7. 比热公式:c = Q/m*△t,其中,c表示比热,Q表示热量,m表示物质质量,△t表示温度差。
8. 热值公式:q = Q/m,其中,q表示热值,Q表示热量,m表示物质质量。
9. 电学公式:I = U/R,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10. 电阻公式:R = U/I,其中,R表示电阻,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11. 欧姆定律:I = U/R,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12. 电功率公式:P = UI,其中,P表示电功率,U表示电压,I表示电流。
13. 焦耳定律:Q = I²Rt,其中,Q表示热量,I表示电流,R表示电阻,t表示时间。
14. 机械功率公式:P = W/t,其中,P表示机械功率,W表示功,t 表示时间。
15. 杠杆平衡条件:F1 * L1 = F2 * L2,其中,F1表示动力,L1表示动力臂,F2表示阻力,L2表示阻力臂。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物理公式,通过掌握这些公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解决物理问题。
物理学十大公式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基本规律和物质运动的科学。
公式是物理学的核心,它们用数学语言精确地描述了现象之间的关系。
在物理学中,有许多重要的公式,下面将介绍物理学的十大公式。
一、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个定律用公式表示为F=0,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合力。
二、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于物体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这个定律用公式表示为F=ma,其中F表示物体所受的合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三、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个定律用公式表示为F1=-F2,其中F1和F2分别表示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四、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质能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
这个方程用公式表示为E=mc^2,其中E表示能量,m表示物体的质量,c 表示光速。
五、库仑定律:两个电荷之间的电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电荷的大小的乘积成正比。
这个定律用公式表示为F=k(q1q2/r^2),其中F表示电力,k表示库仑常数,q1和q2分别表示两个电荷的大小,r表示它们之间的距离。
六、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这个定律用公式表示为I=U/R,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七、斯涅耳定律:光的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
这个定律用公式表示为n1sinθ1=n2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表示入射角和折射角。
八、普朗克辐射定律:黑体辐射的能量与频率成正比,与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这个定律用公式表示为E=hf,其中E表示能量,h表示普朗克常数,f表示频率。
九、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
这个定律用公式表示为ΔU=Q-W,其中ΔU表示系统内能的变化,Q表示系统所吸收的热量,W 表示系统所做的功。
十、熵增定律:孤立系统的熵永远不会减少,只会增加或保持不变。
这个定律用公式表示为ΔS≥0,其中ΔS表示系统熵的变化。
1.重力公式:G = m gG:重力(N) m:质量(kg) g=9.8N/kg 2.滑动摩擦力:F=μFNF:滑动摩擦力(N) μ:动摩擦因数FN:表示正压力(N)3.胡克定律:F=kxF:弹簧弹力k:弹簧弹性系数x :弹簧形变量(伸长或缩短量)4.速度:v=tXv: 速度(m/s) X:位移(m)t:时间(s)5.加速度:a=t vvt0-a:加速度(m/s2) vt:末速度(m/s)v:初速度(m/s) t:时间(s)6.位移:X=v0t+21at2s:位移(m) v:初速度(m/s) a:加速度(m/s2) t:时间(s)7.推论:v2t -v2=2aXvt :末速度(m/s) v:初速度(m/s)a:加速度(m/s2) X:位移(m)8.实验公式:在匀变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时间的两段位移:X2-X1=aT2S2:第二段位移S1:第一段位移a :加速度T:每一段位移的时间9.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瞬时速度等于这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V t/2=20vv t+10.自由落体运动:v = g tv: 末速度(m/s) g=9.8m/s2t:时间(s)h=21gt2h:下落高度(m) g=9.8m/s2t:时间(s)11. F合=maF合:合外力(N) m:质量(kg)a:加速度(m/s2)12.超重和失重超重:N-mg=maT-mg=ma失重:mg-N=mamg-T=maN:支持力(N) m:质量(kg)a:加速度(m/s2)13.共点力作用物体的平衡:F合=0 F合:合外力(N)※14.力矩:M=FLM:力矩(N·m) F:力(N)L:力臂(m)힘팔15.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M合=0M合:合力矩(N·m)16.平抛运动:x=vt y=21gt2x:水平位移(m) v:水平初速度y:竖直位移(m) g=9.8m/s2t:时间(s)17.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v=tsv:线速度(m/s) s: 弧长(m)t:时间(s)角速度:ω=tΦω:角速度(rad/s) φ:角度(rad)t:时间(s)v=Trπ2ω=Tπ2v=rωv:线速度(m/s) ω:角速度(rad/s)r:半径(m) T:周期(s)向心力:F=mrω2F=mrv2v:线速度(m/s) ω:角速度(rad/s)r:半径(m)向心加速度:a=rω2a=rv2v:线速度(m/s) ω:角速度(rad/s)r:半径(m)18.万有引力:F= G221rmmF:万有引力(N)m1、m2:两个物体的质量(kg)r:两个物体间的距离(m)G:万有引力常量6.67×1011-N·m2/kg2第一宇宙速度:7.9km/s第二宇宙速度:11.2km/s第三宇宙速度:16.7km/sG2rMm= mω2rG2rMm=m rT224πG2rMm= mrv2G2rMm =mg※19.冲量和动量 冲量:I=FtI:冲量(N ·s) F:冲力(N) t:时间(s) 动量:P=mvP:动量(kg ·m/s)m:质量(kg) v:速度(m/s) ※20.动量定理 Ft=mv '-mvF:冲力(N) t:时间(s) m:质量(kg) v ':末速度(m/s) v:初速度(m/s)※21.动量守恒定律m 1v 1 +m 2v 2=m 1v '1+m 2v '2m 1:物体1质量(kg) v 1:物体1初速度(m/s)v '1:物体1末速度(m/s)m 2:物体2质量(kg) v 2:物体2初速度(m/s) v '2:物体2末速度(m/s) 22.功: W=FSW:功(J) F:力(N) S:位移(S)23.功率:平均功率:P=tW P:功率(W) W:功(J) t:时间(s)瞬时功率:P=Fv P:功率(W) F:力(N) v:速度(m/s) 24.动能E K =21mv 2E K :动能(J) m:质量(kg) v:速度(m/s) 25.动能定理: W=E 2K -E 1K W:外力做功(J)E 2K :末动能(J) E 1K :初动能(J)26.重力势能: E P =mghE P :重力势能(J) m:质量(kg) g=9.8N/kg h:高度差(m)27.机械能守恒定律: 21mv 22+mgh 2=21mv 21+mgh 1 m:物体质量(kg) g=9.8N/kg v 2:末速度(m/s) v 1:初速度(m/s) h 1:初始高度(m) h 2:末状态高度(m) ※28.机械振动:F=-kxF:回复力(N) k:弹簧弹性系数 x:位移(m) 29.周期,频率f=T1 f:频率(Hz) T:周期(s) ※30.单摆: T=2πgl T: 周期(s) l:摆长(m) g=9.8m/s 2 ※31.波速v=λf f=T1v:波速(m/s) λ:波长(m) f:频率(Hz) T:周期(s) ※32.热力学第一定律: ∆U=Q+W∆U:内能变化,增加为正,减少为负Q:物体吸收的热量,吸热为正,放热为负 W:做功,外界对气体做功为正,气体对外界做功为负 ※33.气体定律:nR TPV= P:理想气体压强 V:理想气体体积T:理想气体热力学温度 n:气体摩尔数 R:常数 34.元电荷(전기소량):e=1.60×1019- C电子,质子所带电荷量与元电荷相同 35.库仑定律: F=k221rQ Q F:库仑力(N)k:静电力常数9.0×109N ·m 2/C 2 Q 1,Q 2:两个电荷的电量(C) r : 两个电荷间的距离 36.电场强度: 定义式: E=QF E:场强(N/C) F:电场力(N) Q:检验电荷电量(C)决定式:E=k 2rQE:场强(N/C)k:静电力常数9.0×109N ·m 2/C 2 Q:场源电荷电量(C) r :距场源电荷距离(m) 37.电势差 U=QW U:电势差(V) W:做功(J) Q:电荷电量(C) 38.电容:定义式:C=UQC:电容(F) Q:电量(C ) U:电势差(V)决定式:C=dk sπε4⋅S:正对面积(m 2) d:极板间距离(m) ε,k:常数 39.匀强电场:E=dUE:电场强度 U:电势差d:平行于电场方向两点间距离 40.带电粒子加速:221mv qU =q:带电粒子电量 U:两点间电势差 41.带电粒子的偏转:偏移量:U dmv ql y 2022= l:极板长度d:极板间距离 偏转角度:dmv ql20tan =φ42.电流强度: I=tQ I:电流强度(A) Q:电量(C) t :时间(s) 43.欧姆定律: I=RU I:电流强度(A) U:电压(V)R:电阻(Ω) 44.电阻定律:slR ρ=R:电阻 :ρ电阻率:l 导线长度 S:导线横截面积 45.电功和电功率 电功:W=UIt 电功率:P=UI 电热:Q=I 2Rt 电热功率:P=I 2R46.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U=IR U '=Ir E=U+U 'I=r R E + U=E-IrE:电源电动势(V) U:路端电压(V) U ':内电压(V) R:外电阻(Ω) r :内电阻(Ω) I:电流强度(A) 47.安培力: F=BILF:安培力(N) B:磁感应强度(T) I:电流强度(A) L:导线长(m) 41.磁通量: Φ=BSΦ:磁通量(Wb) B:磁感应强度(T) S:面积(m 2)48.感应电动势:E=n t∆∆ΦE:感应电动势(V) n:匝数∆Φ:磁通量变化(Wb) ∆t :时间(s) E=BLvE:感应电动势(V) B:磁感应强度(T) L:导体棒长(m) v:速度(m/s) 49.洛仑兹力: F=qvBF:洛仑兹力(N) q 电荷带电量 ( C ) v 速度(m/s) B 磁感应强度(T) 50.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qBmv r =r: 半径(m) m 质量(kg) v 速度(m/s) q 电量(C) B 磁感应强度(T)qBm T π2=T 周期(s) m 质量(kg) q 电量(C) B 磁感应强度(T) 51.交流电:t i I m ωsin =i 瞬时电流(A) I m 电流最大值(A) t 时间(s)t u u m ωsin =u 瞬时电压(V) U m 电压最大值(V) t 时间(s)t E e m ωsin =e 瞬时感应电动势(V) E m 感应电动势最大值(V) t 时间(s)正弦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与最大值之间的关系:2ImI =2umU =I 电流有效值(A) Im 电流最大值(A) U 电压有效值(V) Um 电压最大值(V) 52.理想变压器: 电压公式:2121n n U U = U 1原线圈电压 U 2副线圈电压 n 1 原线圈匝数 n 2 副线圈匝数1221n n I I = I 1原线圈电流 I 2副线圈电流 n 1 原线圈匝数 n 2 副线圈匝数 53.输电问题: P 输=U 输IP 输输电功率(W) U 输 输电电压(V) I 输电电流(A) P 损=I 2rP 损输电线损失功率(W) I 输电电流(A) r 输电线总电阻 54.电磁振荡: 周期公式:LC T π2= T 周期(s) L 电感(H) C 电容(F) 频率公式:LCf π21=f 频率(Hz) L 电感(H) C 电容(F)※55.折射定律:2211sin sin θθn n =n 1:入射光所在介质的折射率n 2:折射光所在介质的折射率θ1:入射角角度值 θ2:折射角角度值 vcn =n :介质折射率 c :真空中光速 v:光在介质中的速度 ※56.全反射:nC 1sin =C:全反射临界角 n:介质折射率 ※57.光的双缝干涉:λdl x =∆x ∆:条纹宽度 λ:光的波长l :挡板与屏间的距离 d :两条狭缝间的距离※58.光电效应: W h E k -=νEk:光电子初动能 h:普朗克常数 6.63×3410-J ·sν:入射光子频率 W:逸出功0νh W =W:逸出功 h:普朗克常数0ν:极限频率 ※59.能级跃迁:n m E E h -=νh :普朗克常数 ν:吸收或放出的光子的频率m E ,n E :能级能量 ※60.物质波:ph =λ λ:物质波波长 h :普朗克常数 p :运动物体的动量 ※61.半衰期:Tt M M 20=M 剩余质量 M 0 原质量 t 实际经过时间 T 半衰期 ※62.质能方程:2mC E =E 放出的能量 m 质量 C 真空中光速 1u=931.5MeV※63.H 11质子 n 10中子e 01-电子 e 01正电子He 42α粒子※64.核聚变:n He H H 10423121+→+ 核裂变:n Kr Ba n U 1092361415610235923++→+α衰变:He Th U 422349023892+→ β衰变:e Pa Th 012349123490-+→ 发现质子:H O He N 1117842147+→+ 发现中子:n C He Be 101264294+→+一. 国际基本单位: 长度: 米 m 质量: 千克 kg 时间: 秒 s 电流: 安培 A热力学温度: 开(尔文) K 发光强度 坎(德拉) cd 物质的量: 摩(尔) mol 二. 常用的物理常量:静电力常量:k=9.0×109N ·m 2/C 2 元电荷:e=1.60×10-19C 电子的质量:m e =0.91×10-30kg 质子的质量:m p =1.67×10-27kg 中子的质量:m n =1.67×10-27kg α粒子的质量: m α=6.64×10-27kg 原子质量单位: 1u=1.66×10-27kg 真空中光速: c=3.00×108m/s氢原子的半径: r 0=0.53×10-10m 普朗克常量:h=6.63×10-34J ·s 万有引力常量:G=6.67×10-11N ·m 2/kg 2 第一宇宙速度: 7.9km/s第二宇宙速度: 11.2km/s第三宇宙速度: 16.7km/s。
物理必背100个公式1.动量:p=mv {p:动量(kg/s),m:质量(kg),v:速度(m/s),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2.冲量:i=ft {i:冲量(n s),f:恒力(n),t:力的作用时间(s),方向由f决定}3.动量定理:i=δp或ft=mvt–mvo {δp:动量变化δp=mvt–mvo,就是矢量式}4.动量守恒定律:p前总=p后总或p=p’′也可以就是m1v1+m2v2=m1v1′+m2v2′5.非弹性相撞δp=0;0<δek<δekm {δek:损失的动能,ekm:损失的最小动能}6.完全非弹性碰撞δp=0;δek=δekm {碰后连在一起成一整体}7.物体m1以v1初速度与恒定的物体m2出现弹性超必杀技: v1′=(m1-m2)v1/(m1+m2) v2′=2m1v1/(m1+m2)8.由9得的推论-----等质量弹性正碰时二者交换速度(动能守恒、动量守恒)9.子弹m水平速度vo射入恒定放在水平扁平地面的长木块m,并内嵌其中一起运动时的机械能损失e损=mvo2/2-(m+m)vt2/2=fs相对 {vt:共同速度,f:阻力,s相对子弹相对短木块的加速度}注:(1)超必杀技又叫做对心相撞,速度方向在它们“中心”的连线上;(2)以上表达式除动能外均为矢量运算,在一维情况下可取正方向化为代数运算;(3)系统动量守恒的条件:合外力为零或系统不受外力,则系统动量守恒(碰撞问题、爆炸问题、反冲问题等);(4)相撞过程(时间较长,出现相撞的物体形成的系统)视作动量动量,原子核裂变时动量动量;(5)爆炸过程视为动量守恒,这时化学能转化为动能,动能增加;(6)其它有关内容:气动式运动、火箭、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见到第一册p〕。
振动和波公式1.四极振动f=-kx {f:答复力,k:比例系数,x:加速度,负号则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逆向}2.单摆周期t=2π(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l>>r}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同意}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m/s;20℃:m/s;30℃: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9.波的干预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差距恒定、振幅相似、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运动和力公式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同意,与合外力方向一致}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则表示方向恰好相反,f、f′各自促进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领域:气动式运动}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5.Immunol:fn>g,舱内:fn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备注: 平衡状态就是指物体处在恒定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就是匀速转动。
物理公式大全物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到各种各样的物质和能量的运动和相互作用规律。
在研究物理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运用各种各样的物理公式来求解问题、推导结论。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物理公式大全,方便大家查阅和运用。
一、力学公式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受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F = ma,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4. 万有引力定律:F = G * (m1 * m2) / r^2,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和距离成正比。
5. 动能定理:K = (1/2) * m * v^2,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平方成正比。
二、电磁学公式1. 库仑定律:F = k * (q1 * q2) / r^2,带电粒子之间的电力与电量大小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2. 电荷守恒定律:一个系统中的总电荷守恒。
3. 安培定律:B = k * (I / r^2),通过导线的电流产生的磁场与电流强度和距离的平方成正比。
4. 洛伦兹力定律:F = q * (v × B),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受到的洛伦兹力与电荷、速度和磁场强度的矢量积成正比。
5.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ε = -dφ / dt,电磁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反比。
三、热学公式1.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 Q - W,内能的变化等于热量的增加减去对外做功。
2. 单原子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 nRT,气体的压力与体积的乘积与物质的摩尔数、气体常数和温度成正比。
3. 热扩散定律:Q = k * A * ΔT / d,热传导热量与热传导系数、传热面积、温度差和传热距离成正比。
4. 热传导定律:Q = k * A * ΔT / L,热传导热量与热传导系数、传热面积、温度差和传热距离成正比。
5. 热辐射定律:P = σ * A * ε * T^4,黑体辐射功率与辐射常数、表面积、发射率和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之完整版高中物理公式1.运动学公式:v = v0 + ats = v0t + 1/2at^2v^2 - v0^2 = 2as2.牛顿定律:F = ma3.能量守恒:E = Ek + Ep4.动量守恒:p = mv5.引力定律:F = Gm1m2/r^26.圆周运动:v = ωra = ω^2rT = 2πr/v7.功和功率:W = FscosθP = W/t8.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f = μFn9.能量和功:E = W + Q10.机械能守恒:Ek1 + Ep1 = Ek2 + Ep2以上是高中物理公式的概述,其中包括运动学公式、牛顿定律、能量守恒、动量守恒、引力定律、圆周运动、功和功率、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能量和功、机械能守恒等。
这些公式在物理学中非常重要,学生们需要掌握它们的含义和应用。
合外力为零或接近于零,或某个方向上的合外力为零时,下面的公式适用于一动一静的弹性碰撞模型:Mv1=Mv1'+mv2'①Mv2=Mv2'+M-mv1'②其中,M和m分别为两个物体的质量,v1和v2是碰撞前的速度,v1'和v2'是碰撞后的速度。
在电学中,元电荷的大小为e=1.6×10^-19C。
电荷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产生:摩擦起电、感应起电和接触起电。
库仑定律表明,两个电荷之间的电场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电场强度的定义式为E= F/Q,其中F是电场力,Q是电荷。
在真空中,电场强度的决定式为E=kQ/r^2.电场线的方向与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同。
电势差可以表示为UAB=WAB/q,其中WAB表示从A到B的电场做功。
电势表示为从某点到无穷远的电势能。
场强可以表示为E=U/(4πkQ/r^2)。
电阻可以表示为R=ρ=l/A,其中l为电线的长度,A为其横截面积。
电流可以表示为I=Q/t,其中Q是电荷,t是时间。
电容可以表示为C=Q/U,其中U是电势差。
物理公式
1、速度:V=S/t
2重力:G=mg
3、密度:ρ=m/V
4、压强:p=F/S
5、液体压强:p=ρgh
6、浮力:(1)、F浮=F’-F (压力差)(2)、F浮=G-F (视重力)(3)、F浮=G (漂浮、悬浮)(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
7、杠杆平衡条件:F1 L1=F2 L2
8、理想斜面:F/G=h/L
9、理想滑轮:F=G/n
10、实际滑轮:F=(G+G动)/ n (竖直方向)
11、功:W=FS=Gh (把物体举高)
12、功率:P=W/t=FV
13、功的原理:W手=W机
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
15、机械效率:η=W有/W总
16、滑轮组效率:(1)、η=G/ nF(竖直方向)(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3)、η=f / nF (水平方向)
【热学部分】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电学部分】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1)、Q=I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1)、I=I1=I2(2)、U=U1+U2(3)、R=R1+R2(4)、U1/U2=R1/R2 (分压公式)(5)、P1/P2=R1/R2
6、并联电路:(1)、I=I1+I2(2)、U=U1=U2(3)、1/R=1/R1+1/R2 [ R=R1R2/(R1+R2)](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R2/R1
7定值电阻:这个不好误人子弟果断删了
8电功:(1)、W=UIt=Pt=UQ (普适公式)(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1)、P=W/t=UI (普适公式)(2)、P=I2R=U2/R (纯电阻公式)
常用物理量
1、光速:C=3×108m/s (真空中)
2、声速:V=340m/s (15℃)
3、人耳区分回声:≥0.1s
4、重力加速度:g=9.8N/kg≈10N/kg
5、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105Pa
6、水的密度:ρ=1.0×10³kg/m³
7、水的凝固点:0℃
8、水的沸点:100℃
9、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10、元电荷:这个没学过果断删了
11、一节干电池电压:1.5V
12、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
13、对于人体的安全电压:≤36V(不高于36V)
14、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
15、家庭电路电压:220V
16、单位换算:(1)、1m/s=3.6k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