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春茶、夏茶与秋茶的识别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作者:***来源:《农村农业农民·A版》2021年第04期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也是春季开始的节气。
立春之后,气温回升,风和日暖,万物生机萌发。
这个时候,各地茶山的茶树也随着春天的到来开始萌发新芽,又到了春茶飘香的时节。
“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春季生长的新茶品质是其他季节的茶所无法比拟的。
对于爱茶、懂茶的人来说,春茶之色、香、味、韵,都让人为之着迷,品一杯春茶,仿佛能感受到春天的滋味。
何为春茶我们通常所说的春茶,指的是由越冬后茶树第一次萌发的芽叶采制而成的茶叶。
人们为何如此深爱春茶呢?古人强调要顺应自然规律的变化,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冬季茶树在休养生息的同时,储存了丰富的能量,待到春季新陈代谢开始转盛,此时采摘的茶叶营养物质丰富,茶芽肥硕,叶质柔软,芳香物质和维生素含量较高。
茶叶中的氨基酸是产生“鲜甜”的最重要物质,所以较之夏茶秋茶,春茶几乎没有苦涩之感。
而且春茶中果胶含量也高,它使茶汤更为醇厚、顺滑。
因此,春茶不但滋味鲜爽、香气宜人,而且具有保健作用,这也是春茶何以有这么大魅力的原因。
唐代是茶叶发展的鼎盛时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写道:“采茶都在二月、三月、四月间”,虽然没有明确提出“春茶”二字,但唐历中的二月到四月,表明了当时采茶集中在春季的情况。
在唐宋时期,“春茶”的提法广为流传,在诗词中出现的频率也很高。
唐伯虎在一幅《品茶图》题诗中言:“买得青山只种茶,峰前峰后摘春芽。
”唐代诗人刘叉的作品《冰柱》中,也有“满瓯泛泛烹春茶”的表述。
宋代曾巩在《趵突泉》中写道:“滋荣冬茹湿常早,涧泽春茶味更真。
”李复的“春茶自造始开尝,色味甘新气芬馥”更是广为流传,可见当时人们对“春茶”的喜爱和重视。
中国的茶区分布辽阔,东起东经122度的台湾省东部海岸,西至东经95度的西藏自治区易贡,南自北纬18度的海南岛榆林,北到北纬37度的山东省荣成市,东西跨经度27度,南北跨纬度19度。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1、春茶、夏茶与秋茶的划分春茶、夏茶与秋茶的划分,主要是依据季节变化和茶树新梢生长的间歇而定的。
在我国气候条件下,除华南茶区的少数地区外,绝大部分产茶地区,茶树生长和茶叶采制是有季节性的:江北茶区茶叶采制期为5月上旬至9月下旬,江南茶区茶叶采制期为3月下旬至10月中旬,西南茶区茶叶采制期限为1月下旬至12月上旬。
属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的茶区,包括江北茶区、江南茶区和西页茶区,通常按采制时间,划分为春、夏、秋三季茶。
但季节茶的划分标准是不一致的。
有的以节气分:清明至小满为春茶,小满至小暑为夏茶,小暑至寒露为秋茶;有的以时间分:于5月底以前采制的为春茶,6月初至7月上名采制为的夏茶,7月中旬以后采制的为秋天茶.我国华南茶区,由于地处热带,四季不大分明,几乎全年都有茶叶采制,因此,除了有春茶、夏茶和秋茶之分外,还有按茶树新梢生长先后、采制迟早,划分为头轮茶、二轮茶、三轮茶、四轮茶的。
茶树由于受气候、品种,以及栽培管理条件的影响,每年每季茶的采制的迟早是不一致的。
大体说来,总是自南向北逐渐推迟的,南北差异达3-4个月。
另外,即使是同一茶区,甚至同一块茶园,年与年之间,也可以因气候、管理等原因,相差5-20天。
由于茶季不同,茶树生长状况有别,因此,即使是在同一块茶园内采制而成的不同茶季的茶叶,无论是外形和内质都有较大的差异。
以绿茶为例,由于春季气温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头年秋冬季较长时期的休养生息,体内营养成分丰富,所以,春季不但芽中肥壮,色泽绿翠,叶质柔软,白毫显露,而且与提高茶叶品质相关的一些有效成分,特别是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的含量也较丰富,使得春茶的滋味更为鲜爽,香气更加强烈,保健作用更为明显。
加之,春茶期间一般无病虫危害,无须使用农药,茶叶无污染,因此春茶,特别是早期的春茶,往往是一年中绿茶品质最佳的。
“春水秋香”要怎么解释,看完这篇你就明白了大家在谈到茶的季节性差别时,经常会提到“春水秋香”。
不少茶区到了秋高气爽的秋茶季节,就会出现季节性的花香茶。
比如普洱茶有“春水秋香、夏苦秋淡”之说;乌龙茶,在秋季采摘将近成熟的芽叶进行制造,通常会有更为明显的花香。
那究竟何为“春水秋香”,你知道吗?什么是“春水秋香”“春水秋香”意思是春茶的汤质内含物丰富,而秋茶的香气更高。
春天由于空气湿度大,鲜叶持嫩性较好,所以水质细腻、茶汤浓厚,又由于空气湿度大,鲜叶含水量多,消水不及,所以大部分香气不够轻扬;秋天则秋高气爽,鲜叶消水顺畅,自然香气高扬,但水质不如春茶细腻。
很多茶类,例如普洱茶、乌龙茶、红茶等,都会出现出所谓“春水秋香”现象。
这是天时,也即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所决定的,固有“春水秋香”之说。
春水秋香是如何形成的“春水”容易理解,这是由于春季鲜叶持嫩性好,内含物丰富。
从其生化成分看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春季氮代谢占优势,氨基酸含量高,酚氨比低,滋味鲜醇;二是果胶含量高,形成的茶汤口感醇厚。
“秋香”的影响因素很多,如立地条件、品种、加工工艺等都会对其有很大影响。
但形成高香茶的先决条件与气候密切相关:平均气温要在20度左右,夜间需下降6-10度;且需白天晴朗无雨、夜间凉爽,朝夕有雾,天气干燥,往往更出现“秋香”的特点。
茶叶中的香气一部分来源于鲜叶,一部分来自加工。
就季节来讲,造成茶叶香气不同的原因有二:一是香气形成的前体物质因季节不同,二是最终茶叶形成的香气物质不同,秋香产生的原因也来自于此。
1、秋季利于香气前体物质的积累芳香油是形成茶叶香气的基础。
在前体物质上,秋季鲜叶含有更多的芳香油。
据分析,每干重100克的鲜叶干重,春茶、夏茶和秋茶的芳香油含量分别为2.8毫克、2.4毫克和4毫克。
乌龙茶、红茶和绿茶其香气形成的主要前提物质是糖苷的降解产物、萜烯类合成物和脂类氧化产物,这些物质与香气的合成有直接关系。
以糖苷类为例,以单萜烯醇和芳香族醇苷元为主的糖苷类物质水解后配基呈现出花果香,这是构成茶叶香气品质的物质基础。
普洱茶基础知识|关于普洱茶的知识大全 1.什么是普洱茶?为什么称为“普洱”?为统一对普洱茶的熟悉, 2022年6月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进行的2022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由国内和来自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以及港澳台地区的20多位茶叶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委员会,对普洱茶的概念作出了明确界定:——普洱茶属于黑茶,是原产于滇南、滇西澜沧江流域,是以公认普洱茶区的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气蒸压制成型的各种紧压茶和散茶,经肯定时间贮存演化而成,或经人工渥堆发酵后加工而成的普洱紧茶和普洱散茶。
而“普洱”一词是因思茅地区的普洱县(原普洱府)地名而得。
有生茶和熟茶之分,生茶自然发酵,熟茶人工催熟。
“越陈越香”被公认为是普洱茶区分其他茶类的最大特点,普洱茶是“可入口的古董”,别的茶贵在新,普洱茶贵在“陈”往往会随着时间渐渐升值。
2.普洱茶为什么能够保藏?加工工艺打算了普洱茶"陈性循环"的特性,使普洱茶存放时间越长,其内香及活力亦发显露和稳健,品质越优,价值越高越宝贵。
产量有限。
普洱茶养胃、清热、降脂减肥及软化动脉等功效,可饮可藏的特性符合现代人追求健康和追求文化品位的需求,消费人群迅猛增加,优质普洱茶的产量远满意不了市场的需求,经过年年的饮用消耗,能够存留到肯定年限的茶更是稀有,因此存放越久价值越高。
3.什么是“生普洱”、“熟普洱”?生、熟普洱茶是以发酵方式区分的。
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但尚未完成转化的茶。
人为地将转化的时间缩短,使生普洱的口感由苦涩转化为甘甜、纯厚,汤色由金黄色转化为栗红色、褐栗色等。
生茶自然转化后也可称为熟茶。
4.如何区分生熟普洱茶?一般从外观的颜色、口感、汤色、叶底等方面来区分:生普洱(一般十年以下)熟普洱外观条索均匀,墨绿色条索紧密、深褐色,香味芳香、樟香熟香、陈香、参香、枣香口感苦涩、回甘、生津甘甜、滑厚、细柔汤色桔黄色、浅红色、晶莹透亮褐红色、暗栗色、红浓剔透叶底淡青色或栗色布满鲜活性暗栗或黑色,没有鲜活性5.什么是晒菁、什么是烘菁?晒菁毛茶——新奇茶叶采摘回来后经杀青、揉捻、摊凉在竹席上在太阳底下自然晒干形成,成为制作普洱茶的原料,它可以长期存放。
茶道泡制的四季之美春夏秋冬四季品茗的不同享受茶道泡制的四季之美:春夏秋冬四季品茗的不同享受茶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以其独特的泡茶技艺和精湛的茶艺表演而闻名于世。
在不同的季节,茶道的泡制方式也会有所不同,从而展现出春夏秋冬四季品茗的不同享受。
本文将为您介绍茶道泡制的四季之美,并带您领略品茗的乐趣。
一、春季茶道泡制之美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茶叶生长的最佳时期。
在春季,尤其是清明时节,龙井茶便成了最受欢迎的茶品。
泡制春茶时,我们可以享受到清新、嫩绿的茶叶带来的美妙体验。
首先,选用新鲜的龙井茶叶,放入干净的玻璃杯中,注入80度左右的温水,待茶叶展开后便可饮用。
泡制后的龙井茶清香四溢、滋味鲜爽,给人一种仿佛置身于春天花园的感受。
二、夏季茶道泡制之美夏季是炎热的季节,消暑解渴成为夏季品茶的主题。
夏季泡制的茶道更偏向于清凉爽口。
其中,碧螺春是夏季饮茶的上佳之选。
将适量的碧螺春放入茶壶中,注入100度以上的沸水,等待片刻后即可享用。
夏日的碧螺春茶汤碧绿透亮,清爽宜人,令人感受到夏天阳光下的清凉与清新。
三、秋季茶道泡制之美秋季是丰收的季节,也是品茶的好时光。
在秋天,人们常常选择泡制红茶,以其醇厚的口感和丰富的香气满足味蕾的需求。
将红茶放入茶壶中,注入100度左右的热水,稍等片刻即可品饮。
红茶香气浓郁,入口醇厚,回味悠长,给人一种宁静的感受,仿佛置身于秋天的稻田间,与丰收的季节共舞。
四、冬季茶道泡制之美冬季是寒冷的季节,冬天品茶对于人们来说特别温暖。
在冬天,绿茶与花茶是最受欢迎的选择。
将适量的绿茶或花茶放入温热的茶杯中,注入80度左右的温水,稍事等待即可品味。
冬季泡制的绿茶或花茶,清新宜人,不仅可以暖身,还能缓解寒冷带来的不适感,给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感受,仿佛坐在火炉旁享受着冬日的温暖。
通过以上四季茶道的泡制之美,我们可以领略到茶道带来的不同享受。
茶道不仅仅是品茶,更是一种品味生活、修身养性的方式。
无论是春夏秋冬,茶道泡制的四季之美都能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和享受。
茶叶的分类方法与依据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优越,很多地区适应于茶树生长。
现在,东起XX半岛,西至藏南察隅,南到南海琼崖,北至秦岭,都有茶叶生产。
茶区包括XX、、、、、、、XX、、、、、、、、、XX 和XX等十八个省(区)的一千多个县。
我国产茶历史悠久,茶树品种繁多,采制经验丰富,是世界上茶叶种类最丰富的国家,因此,形成了中国茶叶品种繁多,制法精巧,品质优异,风味佳美的四大特点。
著名的茶类有颗粒浑圆、香味浓郁的珠茶;有条索紧秀、香味清醇的眉茶;有茶味花香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的各种类花茶;有以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绝著称的龙井茶;有色泽乌润,条索秀丽,香高持久,独树一帜的祁门红茶(俗称“祁门香”) ;还有具有独特高香的乌龙茶等等,在品质上均有各自独特的风韵。
在长期的茶叶生产过程中,我国历代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制茶经验,创造了精湛的制茶工艺,产生了丰富多彩的茶类,形成了风味独特的品质。
就茶叶品名而言,从古至今已有数百种之多,目前世界上还没有规X化的茶叶分类方法,我国历代茶叶类别概要早在唐代以前。
茶叶的利用、饮用,开始是生煮羹饮或晒干收藏,而后多以捣叶作成饼茶,或是蒸叶捣碎制成团茶,因此在唐代以前已出现晒干散茶和团饼茶。
唐代之初,蒸青团茶已成为主要茶类,也有晒干的叶茶(类似现代的白茶)。
唐代陆羽所著《茶经六之饮》中称:“饮有物(粗)茶、散茶、末茶、饼茶者..…护可见当时已出现四种茶叶,但按现代的制茶科学来认识,这四种茶均属蒸青绿茶。
宋代开始,除保留传统的蒸青团茶以外,已有相当数量的蒸青散茶,《宋史食货志》:“茶有两类,曰片茶,曰散茶”。
片茶即团饼茶,是将茶蒸后捣碎压成饼片状,烘干后以片计数。
散茶是蒸青后直接烘干,呈松散状。
元代,团茶逐渐被淘汰,散茶得到较快的发展。
当时制造的散茶,因茶鲜叶老嫩程度不同而分为两类:即芽茶和叶茶。
芽茶为幼嫩芽叶制成,如当时的茶名探春、先春、次春、紫笋、拣芽等均属芽茶;叶茶为较大的芽叶制成,如“雨前”即是。
新陈茶的辨别新茶比陈茶好,这是指一般而言的,并非一定如此。
适时贮藏,对龙井茶而言,不但色味俱佳,而且还具香胜之美。
又如乌龙茶,只要保存得当,即使是隔年陈茶,同样具有香气馥郁,滋味醇厚的特点。
不过,在众多的茶类花色品种中,对较多的茶叶品类而言,还是“以新为贵”。
要判断新茶与陈茶,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辨别:1.可以根据茶叶的色泽分辨陈茶与新茶。
大抵来说,绿茶色泽青翠碧绿,汤色黄绿明亮;红茶色泽乌润,汤色红橙泛亮,是新茶的标志。
2. 可从香气分辨新茶与陈茶。
随着时间的延长,茶叶的香气就会由高变低,香型就会由新茶时的清香馥郁而变得低闷混浊。
3.还可从茶叶的滋味去分辨新茶与陈茶。
不管何种茶类,但凡新茶的滋味都醇厚鲜爽,而陈茶却显得淡而不爽。
总之,新茶都给人以色鲜、香高、味醇的感觉。
而贮藏1年以上的陈茶,纵然保管良好,也难免会出现色暗、香沉、味薄之感。
茶叶品质鉴别一般地,茶叶品质可用感官审评的方法去鉴别。
就是通过人的视觉、感觉和味觉器官,抓住茶叶固有的本质特征,用眼看、鼻闻、手摸、口尝的方法,最后综合判断出茶叶品质。
通常地,首先用双手捧起一把干茶,放在鼻端,深深吸一下茶叶气味,凡具有茶香者,为好茶;凡具有青腥味,或夹杂其他气味者为差。
同时,还可结合茶叶色泽来鉴别;用手抓一把茶叶放在白纸或白盘子中间,摊开茶叶,精心观察,倘若绿茶深绿,红茶乌润,乌龙茶乌绿,且每种茶的色泽基本均匀一致,当为好茶。
若茶叶颜色杂乱,很不协调,或与茶的本色不相一致的,即为品质欠佳的。
茶叶的种类根据陈绍宽《鉴茶、泡茶、品茶全书》中的茶的制造方法分类,可以分为不发酵的绿茶;轻发酵的清茶;重(半)发酵的乌龙茶;全发酵的红茶四类。
绿茶的发酵程度为0%,主要的成茶有龙井、瓜片,碧螺春茶,毛峰茶、云雾茶等;清茶的发酵程度在15%,主要的成茶有包种茶、白毫银针茶、白牡丹茶、香片等;乌龙茶的发酵程度在15%~50%,主要的成茶有武夷岩茶、大红袍、冻顶乌龙茶、高山茶、铁观音等;红茶的发酵程度在100%,主要的成茶祁红、滇红等。
秋茶口感怎么样?秋茶有哪些特点虽然都说“春茶贵如油”,但是秋季天气干燥其实更能存住香气。
所以还有句话说得好:“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秋茶)”。
虽然都说“春茶贵如油”,但是秋季天气干燥其实更能存住香气。
所以还有句话说得好:“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秋茶)”。
秋茶香气更高扬如果说清明、谷雨是龙井茶的季候,那么寒露便是铁观音的节气,所以素有“春水秋香”之称的铁观音可谓是秋茶的代表。
因为绿茶、普洱茶推崇内含物质高、滋味鲜爽,而铁观音主要品的是香气。
业内人士介绍,因为秋天空气湿度小,泥土和空气中的水分减少,所以在茶叶制作过程中香气高扬,芳香物质更容易显现。
所谓“春水秋香”就是喝秋茶的韵味。
同样是因为气候原因,同一种茶同样的工序,秋茶比春茶更容易制作出好茶,而且气温较为适宜,茶叶不容易产生变质,这也是秋茶的优势。
六堡也有霜降茶除了铁观音,六堡茶也有注重秋茶的霜降茶。
因为白露之后,气温渐降,地处北回归线附近的苍梧六堡日夜温差增大,此时的秋茶特征愈发明显。
霜降前后,六堡茶区温度降低、温差增大,降雨渐少,此时的六堡茶会特别香(尤其是秋季雨量偏少的年份),当地人将六堡茶所表现出的这种香称作“霜降香”,也称这个时候的茶为“霜降茶”。
“每年这个时间段,我们就特别忙。
老茶婆、茶芽茶、纯茶梗、纯茶果等都是这个时候加工制作。
”在六堡镇有茶园的茶商蒋爱兰说,秋季的六堡茶谷会显得较黄而枯、粗。
但此时的茶味趋于醇和,耐泡度高,而且往往含更多茶多糖,对身体更有益。
秋茶制作受重视资深茶人刘女士此前已在云南待了一段时间,争分夺秒地制作自己的新工艺白茶。
“白茶讲究天养天成,所以对气候要求高。
秋天雨水少,日照强,温差大,是制作白茶的好时节。
”受消费者的需求引导,不少红茶品牌也开始制作秋茶。
“尽管秋茶干茶外形不好看,叶张轻薄瘦小,但冲泡后花香明显,却又不过于张扬,品饮起来滋味相较优雅平和,茶香悠韵,更招人喜爱。
”南宁资深茶友黄先生表示。
春茶、夏茶与秋茶的识别方法
1、春茶、夏茶与秋茶的划分
春茶、夏茶与秋茶的划分,主要是依据季节变化和茶树新梢生长的间歇而定的。
在我国气候条件下,除华南茶区的少数地区外,绝大部分产茶地区,茶树生长和茶叶采制是有季节性的:江北茶区茶叶采制期为5月上旬至9月下旬,江南茶区茶叶采制期为3月下旬至10月中旬,西南茶区茶叶采制期限为1月下旬至12月上旬。
属于亚热带和温带地区的茶区,包括江北茶区、江南茶区和西页茶区,通常按采制时间,划分为春、夏、秋三季茶。
但季节茶的划分标准是不一致的。
有的以节气分:清明至小满为春茶,小满至小暑为夏茶,小暑至寒露为秋茶;有的以时间分:于5月底以前采制的为春茶,6月初至7月上名采制为的夏茶,7月中旬以后采制的为秋天茶。
我国华南茶区,由于地处热带,四季不大分明,几乎全年都有茶叶采制,因此,除了有春茶、夏茶和秋茶之分外,还有按茶树新梢生长先后、采制迟早,划分为头轮茶、二轮茶、三轮茶、四轮茶的。
茶树由于受气候、品种,以及栽培管理条件的影响,每年每季茶的采制的迟早是不一致的。
大体说来,总是自南向北逐渐推迟的,南北差异达3- 4个月。
另外,即使是同一茶区,甚至同一块茶园,年与年之间,也可以因气候、管理等原因,相差5- 20天。
由于茶季不同,茶树生长状况有别,因此,即使是在同一块茶园内采制而成的不同茶季的茶叶,无论是外形和内质都有较大的差异。
以绿茶为例,由于春季气温适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树经头年秋冬季较长时期的休养生息,体内营养成分丰富,所以,春季不但芽中肥壮,色泽绿翠,叶质柔软,白毫显露,而且与提高茶叶品质相关的一些有效成分,特别是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的含量也较丰富,使得春茶的滋味更为鲜爽,香气更加强烈,保健作用更为明显。
加之,春茶期间一般无病虫危害,无须使用农药,茶叶无污染,因此春茶,特别是早期的春茶,往往是一年中绿茶品质最佳的。
所以,众多高级名绿茶,诸如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等等,均无自春茶前期。
夏茶,由于采制时正逢炎热季节,虽然茶树新梢生长迅速,有“茶到立夏一夜粗”之说,但很容易老化。
茶叶中的氨基酸、维生素的含量明显减少,使用使得夏茶中花青素、咖啡碱、茶多酚含量明显增加,从而使滋味显得苦涩。
秋季气候介于春夏之间,在秋茶后期,气候虽较为温和,但雨量往往不足,会使采制而成的茶叶显得较为枯老。
特别是茶树历经春茶和夏茶的采收,体内营养有所亏缺,因此,采制而成的茶叶,内含物质显得贫乏,在这种情况下,不但茶叶滋味淡薄,而且香气欠高,叶色较黄。
所谓“要好吃,秋白露”,其实,说的是茶叶“味道和淡”罢了。
对红茶而言,由于春茶期间气温低,湿度大,发酵困难,而夏茶期间气温较高,湿度较小,有利红茶发酵变红,特别是由于天气炎热,使得茶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明显增加,因此,干茶和茶汤均显得红润,滋味也较强烈。
只是由于夏茶中的氨基酸含量减少,对形成红茶的鲜爽味有一定影响。
2、春茶、夏茶与秋茶的品质特征
春茶、夏茶和秋茶的品质特征,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描述。
(1)、干看主要从干茶的色、香、形三个因子上加以判断。
凡绿茶色泽绿润,红茶色泽乌润,茶叶肥壮重实,或有较多白毫,且红茶、绿茶条索紧结,珠茶颗粒圆紧,而且香气馥郁,是春茶的品质特征。
凡绿茶色泽灰暗,红茶色泽红润,茶叶轻飘松宽,嫩梗宽长,且红茶、绿茶条茶条索松散,珠茶颗粒松泡,香气稍带粗老,是夏茶的品质特征。
凡绿茶色泽黄绿,红茶色泽暗红,茶叶大不不一,叶张轻薄瘦小,香气较为平和,是秋茶的标志。
在购茶时还可结合偶尔夹尽可杂在茶叶中的茶花、茶果来判断是何季茶。
如果发现茶叶中夹有茶树幼果,其大小近似绿豆时,那么,可以判断为春茶。
若幼果接近豌豆大小,那么,可以判断为夏茶。
若茶果直径已超过0。
6厘米,那么,可以判断为秋茶。
不过,秋茶时由于鲜茶果的直径已达到1厘米左右,一般很少会有夹杂。
自7月下旬开始,直至当年8月,为茶花蕾期,而9- 11月为茶树开花期,所以凡发现茶叶中杂有干茶树花蕾期或干茶树花朵者,当为秋茶了。
只是,茶叶在加工过程中,通过筛分、拣剔,很少会有茶树花、果夹杂。
因此,在判断季节茶时,必须进行综合分析,方可避免片面性。
(2)、湿看就是对茶叶进行开汤审评,作为进一步判断。
凡茶叶冲泡后下沉快,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绿茶汤色绿中显黄,红茶汤色艳现金圈;茶叶叶底柔软厚实,正常芽叶多者,为春茶。
凡茶叶冲泡后,下沉较慢,香气稍低;绿茶滋味欠厚稍涩,汤色青绿,叶底中夹杂铜绿色芽叶;红茶滋味较强欠爽,汤色红暗,叶底较红亮;茶叶叶底薄而较硬,对夹叶较多者,为夏茶。
凡茶叶冲泡后香气不高,滋味平淡,叶底夹有铜绿色芽叶,叶张大小不一,对夹叶多者,为秋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