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广告心理
- 格式:ppt
- 大小:92.50 KB
- 文档页数:4
广告心理学知识点汇总精编版第一章绪论1、优秀人才是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实验法一般分为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也叫做自然实验)。
第二章广告策略的心理基础1、19、20~28、29岁,这一年龄段的青年,影响他们的行为的心理因素主要有:这一年龄段的青年,一部分继续进入大学深造,另一部分则步入社会开始参加工作。
他们开始逐步掌握自己的经济命脉。
其中大学生和待业青年虽然在经济上仍然依赖于父母或家庭,但是他们对自己所需物品基本上拥有购买的决定权。
这一年龄段的多数青年,没有家庭负担,闲暇时间充裕,社会交往或网络活动多,他们的身体和智力发展基本成熟,人格和世界观也初步形成并趋于成熟。
他们代表着新一代的社会风貌。
第一,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表现为人们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去得到;越是不允许接触的东西,越想去接触;越是不让知道的东西,越想方设法弄清楚;越是不允许干的事情,越想试一试。
第二,博得异性的好感。
这一阶段的青年处于恋爱、婚姻阶段,在交往过程中,采用赠送对方喜爱的物品、自己外表服饰的装扮来提高自己的气质等方法博得异性的好感。
第三,冒险心理。
青年人冒险心理表现为敢于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新观念,对于采取某种行为所导致的不利后果和获得的利益,他们更关心后者。
第四,好胜心理。
争强斗胜是青年人的一大特点。
好胜心有时表现为好虚荣、好攀比,它是人的自尊需要的表现。
青年人一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智力、能力弱于别人。
相反,每个人都企图表现出不亚于别人,甚至强于别人。
在消费方面也是如此。
2、如果把18、19~28、29岁的年轻人称为感情冲突型的人,那么28、29~50岁的就应该成为理性务实型的人。
3、在商品消费方面,高收入者的心理特点包括:按照某一特定社会的普通生活水准来衡量,高收入者的经济状况是经济收入扣除维持一般生活水准的支出外,还有相当的剩余。
由于经济上的富足,他们不仅会选择较高的物质生活方式,而且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他们也会有较高的要求。
广告心理学的重点知识讲解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广告心理学复习笔记第一章绪论1,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研究对象A广告心理学史探索参加广告传播活动的人在广告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存在的心理现象的一门学科。
B其研究对象使参加广告传播活动的人在广告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存在的心理规律。
广告心理学的具体研究包括广告受众(即消费者)在广告活动中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规律和各类广告形式、手段的心理效果的测定,以及广告人在广告活动(如创意等)中的心理活动。
它更多的是强调心理学的原理在广告实践中的应用。
C功能:第一,传递沟通功能,是连接商品和消费者的一座桥梁。
第二,诱发或满足需要的功能:通过各种媒体和手段来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并满足他们的需求,包括物质和精神的需要;第三,影响态度功能。
3)研究任务2,广告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3,广告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2)询问调查法3)投射法4)问卷量表法5)实验法6)内容分析法4,学习广告心理学应该注意的问题学习广告心理学的原则:系统性原则、特定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第二章广告成功的心理基础1,广告受众的注意1)发挥广告心理功效的原则:“AIDMA”(attention引起注意, interest引发兴趣, desire激起欲望, memory强化记忆, action促成行动)2)广告受众的注意及种类A内涵: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它为心理过程提供一种背景状态。
其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B种类:第一,有意注意,第二,无意注意,第三,有意后注意,3)广告受众注意的功效C广告受众对广告的注意有以下作用:选择作用、维持作用、调节监督作用。
2,广告引起广告受众注意的方法1)广告信息的特点A受众对广告的注意是以无意注意为多,无意注意是一种定向反射,定向反射式由客观环境中的刺激所引起的有机体的一种应答性反应。
因此,广告作为对广告受众的刺激物,其本身的特点会影响广告受众对他的注意。
第二章广告的注意心理个体广告心理:广告的注意心理;广告的感知和理解心理;广告的记忆心理;广告的信任心理;环境因素与广告心理广告表现心理:广告说服与态度改变;广告的理性\感性诉求品牌管理心理:消费者品牌购买心理;品牌管理的心理基础第一节广告注意的选择性一.注意(1)定义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
指向性:心理活动具有选择性。
—方向特征集中性:离开一切与活动对象无关的东西,而且也指对各种干扰刺激进行抑制。
—强度特征(2)注意的分类根据引起注意和维持注意有无目的及是否需要付出意志努力,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1)无意注意。
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2)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3)有意后注意。
有着自觉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一种特殊的注意形式。
它同时具有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某些特征。
二.注意的功能:注意不属于个性的心理特征,是各种心理活动所具有的共同特性,体现于全部的心理活动中.三.注意在加工广告信息中的作用广告,首先是吸引:注意------兴趣------欲望------行动(1)选择作用(2) 维持作用(3)调节监督作用第二节广告注意的动机1.有用性(理性、比较):需要决定信息具有较大的实用性价值时,详细的广告信息是被期待的。
由此引起的注意属于有意注意。
2.支持性的信息(购后失调、证言):80%的人对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有好感。
3.刺激性的信息(3B、性、恐惧、悬念):变化、新颖、意外是人的天性。
完全可以预料的会变的乏味。
4.趣味性(幽默):艺术起源中有“游戏说”,人总是倾向于能带来满足感、快感的信息。
第四节注意的刺激特征及其广告策略大小新奇运动色彩位置形状(1)大小(2)新奇:刺激的新奇性指出乎意外、不同寻常的刺激特性.新奇性与人的好奇心有密切关系,利用好奇心制作的广告极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第一部分广告心理学概述绪论(1-2章)第一章广告心理学概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积极能动的反映。
心理现象包括了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二、心理学的主要内容★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心心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现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象觉醒状态(注意等)心理状态非觉醒状态(睡眠、催眠)四、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广告心理学是探索参加广告传播活动的人在广告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存在的心理规律的一门学科。
☐广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参加广告传播活动的人在广告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存在的心理规律。
A.参加广告传播活动的人a.广告人b.广告受众★B.心理现象及其存在的心理规律a.广告人b.广告受众第二章广告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一、广告心理学研究的初始阶段☐美国心理学家斯科特《广告理论》1903年广告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二、广告心理学研究的发展阶段☐实证性的研究越来越多☐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广泛☐研究方法、手段越来越多1.实证性的研究越来越多187918952.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广泛190119083.研究方法、手段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广告心理学发展简史1879,冯特在德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冯特是现代心理学之父。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实验室H.盖尔率先采用问卷调查法,探索消费者对广告及广告商品的态度和看法。
经过几年的探究,1900年盖尔出版了《广告心理学》。
被认为是广告心理学的最早的研究。
1901年美国西北大学心理学家W.D.斯科特在芝加哥年会上提出把广告心理学发展成为一门学科的见解,得到了与会者的支持。
在随后的两年里,斯科特连续发表了12篇有关广告心理学的论文,并汇集成《广告原理》的书籍,于1903年出版(标志着广告心理学的诞生,也是消费者心理学的雏形)。
1908年,W.D.斯科特进一步将广告心理的知识系统化,出版《广告心理学》一书;同期,H.闵斯特伯格(工业心理学之父)开展了关于广告面积、色彩、文字应用、广告编排等方面与广告效果间关系的研究;在诸多的市场要素中,消费者成为中心的原因:一、商品生产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为宗旨;二、一切市场策略只有符合消费者的行为特点,才可能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