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与因果推断 (2)
- 格式:ppt
- 大小:5.26 MB
- 文档页数:56
《流行病学》病因推断考点:因果推断的基本原则
(一)时间顺序
暴露因素出现在前,发病或死亡或其他结局出现在后,这是判断因果关联的一个必要条件。
(二)关联强度
关联强度常以相对危险度或比值比来表示。
当相对危险度越大时,该关联有因果关系的可能性越大。
(三)关联的可重复性
同一暴露因素与疾病的关联,在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以及不同的人群中由不同的研究者获得同样的或类似的结果。
(四)暴露因素与疾病分布的一致性
研究中的暴露因素的分布,应与疾病的分布符合或基本符合。
(五)剂量反应关系
疾病发生的频率随暴露因素的剂量、强度和持续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则此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的可能性较大。
(六)关联的合理性
疾病与暴露因素的关联能够用现有的医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解释。
(七)终止效应
减少或去除暴露因素,疾病频率下降,可进一步支持因果关联。
(八)关联的特异性
指特定的暴露总是与特定的疾病相联系,这一条件原是针对传染性疾病而提出的,对于多病因的非传染性疾病,则是非必须的条件之一。
第八章病因和病因推断一、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病因的判定标准熟悉病因的定义和病因推理方法了解病因模型、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以及因果联结方式二、教学大纲精要(一)病因的概念1.病因的定义(1)现代科学的概率论因果观:原因就是使结果发生概率升高的事件或特征,即一定的原因只是可能而不是必然导致一定的结果。
(2)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那些能使人群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就是病因,相应地,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
流行病学中的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后者的含义就是使疾病发生概率即危险升高的因素。
2.病因模型它用简洁的概念关系图来表达因果关系。
(1)生态学模型将机体与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具体包括流行病学三角和轮状模型,它们给出了寻找病因的分类大框架。
致病因素(动因)是从环境因素中分离出来的,即狭义的病因。
社会环境(2)疾病因素模型将因素分为外围的远因(社会经济、生物学、环境、心理和行为以及卫生保健因素)和致病机制的近因(医学生物学因素),操作性和指导性较强。
流行病学的危险因素主要是指外围的远因。
(3)病因网模型多个病因按时间先后联结起来就形成病因链,多个病因链交错联结起来就形成病因网,它提供因果关系的完整路径,表达清晰具体,系统性强。
3.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1)概念充分病因是指有该病因存在,必定(概率为100%)导致疾病发生。
必要病因是指有相应疾病发生,以前必定(概率为100%)有该病因的存在。
按病因是否充分或必要分类,可以有四种组合:充分而且必要病因,必要但不充分病因,充分但不必要病因,以及不充分且不必要病因。
只有不充分且不必要病因是实际存在的。
分析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的概念,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概率因果观。
(2)局限性以非常接近疾病的近因作为充分病因,将导致因果同一,使因果关系的研究失去了意义;而以多病因组合作为充分病因,将导致既不可能又无实际意义。
坚持概率因果观就必须抛弃摮浞植∫驍。
对本来就是按摫匾∫驍命名的疾病而言,必要病因实际上是疾病名称的语义重复。
流行病学复习笔记第十章病因和因果推断第十章病因和因果推断一、病因(一)概念: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就可认为是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
(二)病因模型1、生态学:①流行病学三角②轮状模型(简明,整体性强,但失之于笼统。
)2、疾病因素模型:外围的远因和致病机制的近因。
(在病因分类上操作性强,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没有确定必要病因的困难。
)3、病因网模型(表达清晰具体,系统性强,能很好地阐述复杂的因果关系。
)(三)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局限性:要放弃因果决定论的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概念)1、充分而且必要病因:传统因果观,几乎不存在2、必要但不充分病因:传染病中的病原体,维生素缺乏症中的维生素不足3、充分但不必要病因:致死量的毒物,实际上也不存在4、不充分且不必要病因:吸烟与肺癌二、病因推断(一)逻辑方法(归纳推理法)1、假设演绎法:描述性研究,形成病因假设(1)因为假设H,所以推出证据E(演绎推理)(2)因为获得证据E,所以反推假设H成立(归纳推理)如果假设H而且条件C,则证据E;如果证据E不成立,所以假设H或(和)条件C不成立,而不是否定假设H。
2、Mill准则(对于观察性研究或非确定性条件,需要控制混杂或作概率性推广)(1)求同法(必要条件):病例中A――都有a因素(2)求异法(充分条件):对照组中非A――没有a因素(3)同异并用法(必要且充分条件)(4)共变法:求同法的特例,剂量-反应关系(5)剩余法:求异法的特例(二)统计关联到因果关联偶然关联(随机误差)关联非因果关联(选择、测量或混杂偏倚)有统计学意义关联间接因果关联(间接病因)因果关联(有时间先后)直接因果关联(直接病因) 1、关联的时间顺序(前因后果)实验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和生态学时间序列研究〉横断面研究对于慢性病,考虑病因X和疾病Y的时间间隔。
2、关联的强度(1)一般而言,关联的强度越大,该关联为因果关联的可能性就越大。
第七章病因与因果推断Causes and causal Inference流行病学的任务是控制和消灭疾病以保障人群健康,研究病因和消除病因则是完成此项任务的根本措施。
对于疾病,最有效的治疗、预防手段应是针对病因的治疗与预防。
因此,研究病因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病因的研究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涉及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等多学科的知识。
流行病学在病因研究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在这一章里,我们将讨论如何从流行病学角度探索病因。
【案例】新疆“察布查尔病”流行病学调查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多年来发生一种诊断不明的可致死性疾病,发病多在春耕季节,该病只发生在锡伯族。
我国于1958年派遣流行病学专家前往现场进行调查。
调查得知当地人称该病为“察布查尔病”或“脑炎”,只在春天发生,主要临床表现为:复视、头昏、轻度头缩、视物模糊、头和眼皮抬起费力或不能抬起、声音嘶哑及吞咽困难等。
据称患者无体温升高或不规则低热,病情轻重悬殊。
有些病例经过或不经过治疗可以痊愈,但其中有的具有轻度视力模糊或抬头费力。
严重病人可以在发病二、三天内死亡,且临死时一直神志清楚。
流行病学专家曾考虑下列几种可能性:肉毒中毒或其他中毒性疾病、森林脑炎、病毒性神经系统疾患及重症肌无力等。
察布查尔县的每个乡就是一个居住相当集中的大村庄。
调查了几个乡,观察了地形地貌,都是大草原或小丘陵地带,距森林至少40公里。
依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初步资料,排除了蜱传麻痹、森林脑炎及其他神经系病毒性疾病,重症肌无力也基本上可以否定。
从获得的临床资料来看,提示本病有些符合肉毒中毒。
因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将注意力集中在确切查明本病的分布特点、寻找致本病的可疑食物(或其他病因物)。
同时广泛收集流行病学材料,以便分析和判明到底是肉毒中毒,还是类似肉毒中毒的另一种中毒性疾病。
除对锡伯族作调查外,研究者还特地走访了不少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群众的家庭,抱着怀疑的态度仔细进行本病民族发病特点的调查。
第十章病因与因果推断一、学习要求 1. 应掌握内容病因的定义病因的判定标准病因模型、因果关联以及因果联结方式。
2. 需熟悉的内容几种病因模型的原理及在防制疾病中的指导意义病因推理方法假设演绎法和Mill准则统计关联与因果关联的关系。
3. 需了解的内容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的概念及对它们局限性的基本认识因果实验中的对照法则二、学习要点一病因的概念1. 病因的定义1现代科学的概率论因果观原因就是使结果发生概率升高的事件或特征即一定的原因只是可能而不是必然导致一定的结果。
2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Lilienfeld1980从流行病学角度这样给出了病因的定义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就可认为是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
流行病学中的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risk factor它的含义就是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这里的危险风险是指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
3防治效应的原因定义在受控条件下研究者有意改变一个或多个因素处理并前瞻地确定其效应的研究。
如果实验处理使特定效应发生的概率升高该处理就是特定效应的原因。
2. 病因模型1生态学模型将机体与环境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
具体包括流行病学三角和轮状模型图10-1、图10-2它们给出了寻找病因的分类大框架。
致病因素动因是从环境因素中分离出来的即狭义的病因。
2疾病因素模型将因素分为外围的远因社会经济、生物学、环境、心理和行为以及卫生保健因素和致病机制的近因医学生物学因素操作性和指导性较强。
流行病学的危险因素主要是指外围的远因。
3病因网模型多个病因按时间先后联结起来就形成病因链多个病因链交错联结起来就形成病因网它提供因果关系的完整路径表达清晰具体系统性强。
4寻找病因的条目指南具体病因可以分为宿主和环境两大方面。
针对病因的具体研究涉及遗传学、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病理学病因如何起作用、营养学、环境卫生学、劳动卫生学、行为心理医学和社会医学等。
5充分和必要病因的概念及局限性充分病因sufficient cause是指有该病因存在必定概率为100导致疾病发生。
第十章病因与因果推断研究结果的解说涉及到因果推断的问题。
病因的研究不仅同疾病的诊断有关,还直接关系到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因此,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均非常重视病因的研究。
流行病学研究中的病因(cause of disease)与因果推断(causal inference),后者还包括处理-效应关系,实际上是分析或实验流行病学的指导框架和评价准则,对于形成正确的因果思维和准确地理解研究结果,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节病因的概念一、病因的定义(一)从决定论因果观到概率论因果观的发展传统的决定论因果观认为,一定的原因必然导致一定的结果。
实际上,从经验证据得出的结论只能是归纳性的,归纳性结论只能是概率性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客观世界本身的发展变化就是概率性的。
现代科学产生了概率论因果观或称广义因果律:原因就是使结果发生概率升高的事件或特征,即一定的原因只是可能而不是必然导致一定的结果。
(二)现代流行病学的病因定义早期的流行病学着重于研究传染病的流行问题,对病因的注意力主要放在空气、水和居住条件等环境卫生上,如Snow发现伦敦宽街霍乱流行与饮水污染有关。
在细菌学兴起以后,对病因的注意力转到特定的病原体上,如Koch发现了结核病和霍乱的病原体。
20世纪50年代以后,现代流行病学研究逐渐扩展到非传染性疾病,“病因”也就不仅仅限于传染病的病原体。
Lilienfeld(1980)从流行病学角度这样给出了病因的定义: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就可认为是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人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
因此,现代流行病学中的病因观是符合概率论因果观的。
流行病学中的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risk factor),它的含义就是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这里的危险(风险)是指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
(三)防治效应的原因定义防治实验研究也是一种因果性研究。
研究因果关系的实验是指:在受控条件下,研究者有意改变一个或多个因素(处理),并前瞻地确定其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