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D)与可疑病因(F)的关系:
疾病(D)
是 不是 合计
可疑病因(F)
有
无
a
b
c
d
a+c
b+d
合计
a+b c+d α+c+ b +d =N
α/(α+b)>c/(c+d) p<0.05
c/(α+c)>b/(b +d) p<0.05
4). 类推法(method of analogy)当一种疾病的 分布与另外一种病因已清楚的疾病的分布相似 时,则这两种病可能有共同的病因。如前文所 述河北省1963年流行的“不明热”被判断为钩 端螺旋体病,就是根据共分布特点而作。
5)剩余法(method of residues) 有某复合事 件(A,B,C,),已知它的有关(暴露)因素在 特定范围内(a,b,c,),通过先前的归纳又知道 b说明B,c说明C,那么剩余的a必定说明A。
3. 病因定义:
病因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始动因素。流行病 学从群体观点出发,从控制疾病、预防疾病的策 略出发,认为当其他因素在某人中不变时,某因 素在该人群中增加或减少后,某病在该人群中的 发生也增加或减少,则该因素可以被认为该疾病 的病因。病因学研究在临床医学中是构成诊断、 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基础,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
二、病因研究的主要方法
1. 描述性研究: 2. 病例对照研究: 3. 队列研究: 4. 实验性研究:
第三节 病因与疾病的联系
(一)统计学联系
当病因(F)在人群中变动后某疾病(D)的频率或强度也 变动,则为二者有联系。F有可能(也有不可能)为D的病因。当 F变动后,D并不变动,则为二者无联系,F很可能不是D的病因。 当某疾病(D)有F的比例,显著高于非该疾病中有F的比例,并 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时,也叫有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