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赏析讲义(第20讲:《思美人》《惜往日》赏析)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17
惜往日—楚国屈原《九章》原文、译文及赏析原文:惜往日之曾信兮①,受命诏以昭时。
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②。
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娭。
秘密事之载心兮,虽过失犹弗治③。
心纯庞而不泄兮,遭谗人而嫉之。
君含怒而待臣兮,不清澄其然否。
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
弗参验以考实兮④,远迁臣而弗思。
信谗谀之溷浊兮,盛气志而过之。
何贞臣之无罪兮,被离谤而见尤⑤?惭光景之诚信兮,身幽隐而备之。
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沉流。
卒没身而绝名兮,惜壅君之不昭。
君无度而弗察兮⑥, 使芳草为薮幽。
焉舒情而抽信兮, 恬死亡而不聊。
独鄣壅而蔽隐兮, 使贞臣为无由⑦。
闻百里之为虏兮, 伊尹烹于庖厨。
吕望屠于朝歌兮⑧, 宁戚歌而饭牛。
不逢汤武与桓缪兮, 世孰云而知之⑨?吴信谗而弗味兮, 子胥死而后忧。
介子忠而立枯兮⑩, 文君寤而追求。
封介山而为之禁兮, 报大德之优游。
思久故之亲身兮, 因缟素而哭之。
或忠信而死节兮, 或訑谩而不疑。
弗省察而按实兮, 听谗人之虚辞。
芳与泽其杂糅兮, 孰申旦而别之?何芳草之早殀兮, 微霜降而下戒。
谅聪不明而蔽壅兮,使谗谀而日得。
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
妒佳冶之芬芳兮,萎母姣而自好。
虽有西施之美容兮,谗妒入以自代。
愿陈情以白行兮,得罪过之不意。
情冤见之日明兮,如列宿之错置。
乘骐骥而驰骋兮,无辔衔而自载。
乘泛泭以下流兮,无舟楫而自备。
背法度而心治兮,辟与此其无异。
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不毕辞而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
注释:①曾信:曾经被信任重用。
②嫌疑:指法度中含糊不清之处。
③治:治罪。
④参验:比较验证。
⑤被:闻一多《楚辞校补》:“疑此文被为反之讹。
反讹为皮,因改为被也。
‘反离谤而见尤’与《惜诵》‘纷逢尤以离谤兮’语亦相仿。
”离:借为罹,遭也。
尤:责备。
⑥无度:心中无分寸。
⑦无由:无从。
⑧吕望:即吕尚,本姓姜,因先代封于吕,遂取以为氏。
传说他于未发迹时,曾在朝歌当屠夫,晚年钓于渭水之滨,得文王重用,后助武王灭商。
楚辞--原文及解析楚辞【导读】《楚辞》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诗歌作品集。
楚辞在汉代又被称作“赋”,如司马迁在《史记》中有:屈原“乃作《怀沙》之赋”。
实际上,楚辞作为一种产生于楚地的独立诗体,是不应与汉赋混淆的。
汉赋是适应汉代宫廷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半诗半文或称带韵散文的作品,赋一般用主客问答为叙事的形式,它不是抒情,而是铺陈辞藻,咏物说理。
楚辞则不同,它虽然也富于文采,描写细致,含有叙事成分,但它以抒发个人感情为主,是一种诗歌。
它得名于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代在我国南方楚地形成的一种叫做“辞”的新诗体。
这种诗体经屈原发扬光大,其后的宋玉等汉代作家继续从事楚辞的创作。
《楚辞》之所以称为“楚”,是因为它的声韵、歌调、思想乃至精神风貌,都带有鲜明的楚地特点。
从形式上看,《楚辞》打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句式,而代之以五、六言乃至七、八言的长句句式,并保留了咏唱中的叹声词“兮”;从体制上看,它突破了《诗经》以短章、复叠为主的局限,发展成为“有节有章”的长篇巨幅,更适合表现繁复的社会生活内容和抒写在较大时段跨度中经历的复杂情感。
另外,《楚辞》与音乐仍保持着较密切的联系。
在楚辞之前的《诗经》,诗句以四字句为主,篇章比较短,风格朴素;楚辞则篇章宏阔,气势汪洋恣肆,诗的结构、篇幅都扩大了,句式参差错落,富于变化,而感情奔放、想象力丰富、文采华美、风格绚烂,都与《诗经》截然不同。
一般来说,《诗经》产生于北方,代表了当时的中原文化,而《楚辞》则是南方楚地的乡土文学,《楚辞》的作品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及后来其它作家吸收南方民间文学并加以创造性提高的结果。
《诗经》和《楚辞》一起构成了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两大源头,两者分别开创了中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先河,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双璧”,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
楚辞是战国后期产生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楚国僻处南方,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自然条件,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与黄河流域诸国有很大差异,因而被视为“南蛮”。
如何认识和欣赏《楚辞》在中国,只要谈到屈原,几乎是无人不晓,这是因为,屈原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大诗人,他的作品流传甚广、影响很大,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他不仅象征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古代诗歌创作成就的高峰,而屈原所创作的以《离骚》为代表的诗歌作品,正是中国文学史早期先秦时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楚辞的核心。
楚辞,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之后,崛起于战国时代具有浓郁民族和地方特色的诗歌,它承继了《诗经》之余绪,融合了南方楚地的文化特色,独创一体,别具一格,在先秦时代以其浪漫奇崛之形态,闪耀着不朽的光辉,泽被了后世百代诗坛和文坛。
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流传,至刘向将屈原、宋玉等人诗歌作品合为一集,编辑定名,自此始有了作为诗歌总集的《楚辞》。
《楚辞》之所以姓“楚”,不光是因为屈原、宋玉等人系出身楚地的楚人,更因为其诗歌所写“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宋黄伯思:《翼骚序》)。
正由于这些诗歌作品大量运用了楚地的民歌样式和楚地方言声韵,载录了楚地风土物产,具备了浓厚的楚地和楚民族的色彩,因而构成了独特的语言和文学风格特色,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楚辞体,在《诗经》四言诗格局的基础上,开创了中国诗歌史上空前的楚辞体(也称骚体)诗歌样式,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楚辞》的主要代表作者——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以个人作品传世的伟大诗人,他一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而奋斗,矢志不渝,百折不挠,表现了一位封建士大夫爱国爱民的高尚气节与人格。
为表述自己的理想抱负和向君主表示忠心,抒发满腔的爱国激情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屈原写下了一系列的诗歌作品——《离骚》《九歌》《天问》《招魂》等。
这些诗歌,是屈原心声的真实吐露,是他毕生经历的历史再现,也是他人格精神的集中体现,它们艺术地展示了这位历史伟人的崇高形象;这些诗歌,创立了独特的诗体形式,熔《诗经》、楚地民歌、先秦诸子散文和神话传说于一炉,在充分吸收楚地民间文化和文学形式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开创了中国诗歌历史的新纪元,其中尤其是《离骚》一诗,语言奇美,想象奇特,构思奇绝,融历史、神话、传说于一体,塑造了高大伟岸的主人公形象,展现了浪漫主义风格色彩,成为中国诗歌史上一篇空前绝后的绝唱。
楚辞中名句赏析楚辞”的出现,才又将中国诗歌延续了命脉,并且和《诗经》一起,确立了中国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双峰并峙的局面。
下面是楚辞中名句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楚辞中名句赏析篇1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解读】我长叹一声啊,止不住那眼泪流了下来,我是在哀叹那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艰难!显然,我们可从这里发现,虽然屈原是楚国贵族,是个士大夫,可他在流放期间对劳动人民的深入接触,他深深的感于人民的痛苦处境,所以,在他的诗歌里常有忧国忧民的诗句。
这句话就表现了他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2、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屈原《离骚》)【解读】只要合乎我心中美好的理想,纵然死掉九回我也不会懊丧。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
他的理想是抗击强秦的侵略,维护楚国的独立,实行清明的政治。
诗人为了实现理想,虽九死而无一生,他也是心甘情愿,始终不悔。
这种精神,影响了千百代人民。
3、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屈原《离骚》)【解读】老百姓过日子乐趣各样,我独自爱修养习以为常。
即使我被肢解也不变我的思想,又怎能挫败我远大志向。
4、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解读】前面的路程遥远而又漫长,我要上天下地到处去寻觅(心中的太阳)。
体现了屈原一个至清的浪漫主义诗人的求索精神。
5、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屈原《九歌·国殇》)【解读】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6、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屈原《九歌·大司命》)【解读】谕指诗人感叹自己没有新相知的欢乐,却有与妻子生别离的悲苦。
后用以描述有情男女新相知的快乐和分别的痛苦。
7、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
(屈原《九章·哀郢》)【解读】鸟飞千里最终回到自己的老窝,狐狸死的时候,据说那个头总是朝着它的出生地。
这里用比喻的形式表达了诗人绝不背弃故国,最终要返归故国的决心;后用来表达人们对故国故土的思念之情。
【《楚辞》经典语录赏析】(附释义)楚辞是屈原创作的⼀种新诗体,并且也是中国⽂学史上第⼀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刘向乃编辑成集。
东汉王逸作章句。
原收战国楚⼈屈原、宋⽟及汉代淮南⼩⼭、东⽅朔、王褒、刘向等⼈辞赋共⼗六篇。
后王逸增⼊⼰作《九思》,成⼗七篇。
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
以其运⽤楚地(注:即今湖南、湖北⼀带)的⽂学样式、⽅⾔声韵和风⼟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深远影响。
《楚辞》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刘向辑录等历程,成书时间应在公元前26年⾄公元前6年间。
刘向《楚辞》原书早亡,后⼈只能间接通过被认为保留最完整的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原书亦佚)、宋洪兴祖《楚辞补注》(《楚辞章句》的补充)追溯、揣测原貌。
《楚辞》对整个中国⽂化系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学⽅⾯,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学的诗篇,因此后世称此种⽂体为'楚辞体'、骚体。
⽽四⼤体裁诗歌、⼩说、散⽂、戏剧皆不同程度存在其⾝影。
对《楚辞》(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其上迄汉代,宋代⼤兴,近现代更成为中国古典⽂化殿堂之显学,⽽《楚辞》早在盛唐时便流⼊⽇本等'儒家-中华⽂化圈',16世纪之后,更流⼊欧洲。
⾄19世纪,楚辞引起欧美各国⼴泛关注,各种语⾔的译⽂、研究著作⼤量出现,在国际汉学界,楚辞⼀直是研究的热点之⼀。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出⾃《楚辞·离骚》。
意思是:时光飞逝,我似乎要赶不上了啊,真害怕时光流逝不等我了。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出⾃《楚辞·离骚》。
意思是:前路漫漫⽽遥远啊,我要上天⼊地去执着寻觅。
指要不遗余⼒地去追求真理。
【惟草⽊之零落兮,恐美⼈之迟暮】出⾃《楚辞·离骚》。
意思是:想那草⽊都要凋零了啊,恐怕美⼈也快要⽼了。
屈原名诗《思美人》鉴赏《思美人》是屈原南渡长江、湘水期间的作品。
一说是屈原被放逐汉北时所作。
也有人怀疑是伪作。
本篇先抒写对君主的思念之情和热切希望;后写自己的流浪生活。
思美人剧照思美人兮,揽涕而竚眙。
媒绝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
蹇蹇之烦冤兮,陷滞而不发。
申旦以舒中情兮,志沈菀而莫达。
【注释】美人:喻指楚怀王。
一说指顷襄王。
揽涕:拭去泪水。
竚(zhù):同“伫”。
眙(chì):注目。
结:通“缄”,指书信。
己所欲言,皆寓结中,谓之结言。
诒:通“贻”,赠送。
蹇蹇:正直忠诚。
申旦:天天,一再。
申,重复。
沈菀(yù):沉郁。
【大意】思念美人啊,我拭去泪水,伫立远望。
媒人不通,言路断绝,万千心语无法叙写寄达。
一颗正直忠诚之心愁苦不堪,烦闷得难以自拔。
天天都想抒发自己的情思,可美好的心愿无法表达!愿寄言于浮云兮,遇丰隆而不将。
因归鸟而致辞兮,羌迅高而难当。
【注释】丰隆:云神。
将:送,帮助。
因:凭借。
归鸟:指返归郢都之鸟。
当:遇上。
【大意】愿托天上的浮云寄言,偏偏云神不肯帮忙;想凭借归鸟去传话,可它疾飞高翔难以遇上。
高辛之灵盛兮,遭玄鸟而致诒。
欲变节以从俗兮,愧易初而屈志。
独历年而离愍兮,羌凭心犹未化。
宁隐闵而寿考兮,何变易之可为!【注释】高辛:古帝喾之号。
灵盛:善德盛满。
盛,一作“晟”。
玄鸟:燕子。
一说凤凰。
事见《史记·殷本纪》,参阅前《天问》“玄鸟致贻,女何喜”句注。
易初:改变初衷。
愍:忧患。
凭心:内心愤懑。
隐闵:忍受痛苦。
寿考:寿终,终老。
【大意】帝喾德高望重,神通广大,遇到燕子给他传送神异的礼品。
想要改变节操追从流俗,却有愧于初衷委屈自己的志向。
多年来,我独自遭受忧患,愤懑之心并没有改变。
宁愿隐忍忧伤到老,怎能改变节操!知前辙之不遂兮,未改此度。
车既覆而马颠兮,蹇独怀此异路。
【注释】辙:车之印迹。
遂:顺利。
怀:怀抱,坚持。
【大意】明知前车之路不通畅,仍不改我的法度。
《楚辞》第二十篇《九章》之七《惜往日》《楚辞》第二十篇《九章》之七《惜往日》【篇目】[作品介绍] [注释] [译文] [赏析一]~~[赏析五】【古风泊客一席谈】惜往日[楚辞·九章]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时。
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
国富强而法立兮,属贞臣而日娭。
秘密事之载心兮,虽过失犹弗治。
心纯庞而不泄兮,遭谗人而嫉之。
君含怒而待臣兮,不清澄其然否。
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又以欺。
弗参验以考实兮,远迁臣而弗思。
信谗谀之溷浊兮,盛气志而过之。
何贞臣之无罪兮,被离谤而见尤。
惭光景之诚信兮,身幽隐而备之。
临沅湘之玄渊兮,遂自忍而沈流。
卒没身而绝名兮,惜壅君之不昭。
君无度而弗察兮,使芳草为薮幽。
焉舒情而抽信兮,恬死亡而不聊。
独障壅而蔽隐兮,使贞臣为无由。
闻百里之为虏兮,伊尹烹于庖厨。
吕望屠于朝歌兮,宁戚歌而饭牛。
不逢汤武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
吴信谗而弗味兮,子胥死而后忧。
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
封介山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
思久故之亲身兮,因缟素而哭之。
或忠信而死节兮,或訑谩而不疑。
弗省察而按实兮,听谗人之虚辞。
芳与泽其杂糅兮,孰申旦而别之。
何芳草之早殀兮,微霜降而下戒。
谅聪不明而蔽壅兮,使谗谀而日得。
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
妒佳冶之芬芳兮,嫫母姣而自好。
虽有西施之美容兮,谗妒入以自代。
愿陈情以白行兮,得罪过之不意。
情冤见之日明兮,如列宿之错置。
乘骐骥而驰骋兮,无辔衔而自载。
乘氾泭以下流兮,无舟楫而自备。
背法度而心治兮,辟与此其无异。
宁溘死而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不毕辞而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
[作品介绍]《九章·惜往日》是战国末期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
此诗是作者在临终之前回忆自己平生政治上的遭遇,痛惜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主张遭到奸人的破坏而未能实现,表明了自己不得不死的苦衷,并希望用自己的一死来唤醒君王的最后觉悟,反映了屈原理想的幻灭。
全诗结构前后照应,文辞质朴率直,浅显易懂,表意十分明白流畅。
《楚辞》选篇赏析《楚辞》选篇二湘(《湘君》、《湘夫人》)屈原[1](一)君不行兮夷犹[2],蹇[3]谁留兮中洲?美要眇[4]兮宜修[5],沛[6]吾乘兮桂舟[7]。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8]兮谁思?驾飞龙[9]兮北征,邅[10]吾道兮洞庭。
薜荔[11]柏兮蕙绸,荪[12]桡[13]兮兰旌。
望涔阳[14]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
扬灵兮未极[15],女婵媛[16]兮为余太息。
横流涕兮潺湲[17],隐思君兮陫侧[18]。
桂櫂[19]兮兰枻[20],斫[21]冰兮积雪。
采薜荔兮水中,搴[22]芙蓉兮木末。
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23]兮轻绝[24]。
石濑[25]兮浅浅,飞龙兮翩翩。
交不忠兮怨长,期不信兮告余以不闲[26]。
朝骋骛兮江皋,夕弭节[27]兮北渚。
鸟次[28]兮屋上,水周兮堂下。
捐[29]余玦[30]兮江中,遗余佩兮醴浦。
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31]。
时不可兮再得,聊逍遥兮容与[32]。
【注释】[1]屈原: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省秭归)人,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创立了“楚辞”文体。
有《离骚》、《九歌》等作品留世。
[2]夷犹:指犹豫不决。
[3]蹇:停滞难行的样子。
[4]要眇:眼睛左顾右盼的样子。
[5]宜修:打扮合宜得体。
[6]沛:急速地漂行。
[7]桂舟:用桂木制造的小船。
[8]参差:这里指用长短不一的竹管做成的排箫。
[9]驾飞龙:以龙驾舟称为“驾飞龙”。
[10]邅:绕道而行。
[11]薜荔:一种蔓生植物。
[12]荪:一种香草的名称。
[13]桡:船桨。
[14]涔阳:地名,在今湖南省境内。
[15]未极:这里指没有到湘君那里。
[16]婵媛:因忧虑怨恨而喘息激动的样子。
[17]潺湲:流泪的样子。
[18]陫侧:与“悱恻”同意,指悲凄失望。
[19]櫂:船桨。
[20]枻:船舷。
[21]斫:砍削。
[22]搴:采摘。
[23]不甚:不深。
[24]轻绝:指绝情很容易。
[25]石濑:指石头上清而浅的流水。
诗词讲座之三:《楚辞》赏析诗词讲座(3)浪漫主义的个性光辉——《楚辞·离骚》赏析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代表作《离骚》中最著名的一节。
他的作品收录在被誉为“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的《楚辞》中。
《楚辞》是继《诗经》以后,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一种文学样式,它采用楚地的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离骚》是《楚辞》中最富文学魅力的长篇巨制,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被公认为是我国第一首浪漫主义抒怀诗。
《楚辞》被后人称为“骚体诗”,便是因《离骚》而来,所谓“诗人骚客”也是由此引申而出。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首诗更是作者身世与志向的真实写照。
诗的前半部分介绍了作者的世系、品质、修养和抱负,回溯了自己辅佐君王衷心秉国、决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政治态度以及“九死未悔”的坚定信念;中间部分总结历史上兴亡盛衰的经验教训,阐述了“举贤授能”的政治主张,从而引出“上下求索”的崇高境界,表现了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最后部分是在追求不得转而请灵氛占卜、向巫神询问出路,反映了去国自疏和怀恋故土的思想矛盾,以及在升腾远游之中决心以死来殉自己理想的国士精神。
欣赏《离骚》,要格外注意它的浪漫主义情怀。
《离骚》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于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诗人鲜明的个性光辉,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第一次出现。
《离骚》的创作,既植根于现实,又富于幻想色彩。
诗中大量运用古代神话和传说,通过极其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并采取铺张描叙的写法,把现实人物、历史人物、神话人物交织在一起,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过去和现在交织在一起,构成瑰丽奇特、绚烂多彩的幻想世界,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
诗中还大量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把抽象的意识品性、复杂的现实关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楚辞》赏析讲义(第20讲:《思美人》《惜往日》
赏析)
教学内容:《九章.思美人》、《九章.惜往日》赏析。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九章·思美人》《九章. 惜往日》的基本内容;赏析诗文;领会诗人表述的思想感情;体悟中国
古典文学欣赏。
教学重点:《九章·思美人》和《九章. 惜往日》诗文讲解。
一、《九章·思美人》解读与赏析
细雨绵绵风萧萧,杨柳吐翠报春早。
倚窗闲览思美人,屈
子情绪略知晓。
忠君报国天路遥,感慨时世怨难消。
仰望楚天怅寥廓,神
思飞扬愁未了。
《九章·思美人》为战国末期楚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所作。
香草美人皆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化象征者,文中美人系指楚
君王。
作者“依诗取兴,引类譬喻”,试图以思女形式,寄托。
《楚辞九章》思美人展开全文《楚辞九章》思美人思美人【原文】思美人兮,揽涕而伫眙。
媒绝路阻兮,言不可结而诒①。
蹇蹇之烦冤兮,陷滞而不发。
申旦以舒中情兮,志沉菀而莫达②。
愿寄言於浮云兮,遇丰隆而不将。
因归鸟而致辞兮,羌迅高而难当③。
高辛之灵晟兮,遭玄鸟而致诒。
欲变节以从俗兮,媿易初而屈志④。
独历年而离愍兮,羌冯心犹未化。
宁隐闵而寿考兮,何变易之可为⑤。
知前辙之不遂兮,未改此度。
车既覆而马颠兮,蹇独怀此异路。
⑥。
勒骐骥而更驾兮,造父为我操之。
迁逡次而勿驱兮,聊假日以须时。
指嶓冢之西隈兮,与纁黄以为期⑦。
开春发岁兮,白日出之悠悠。
吾将荡志而愉乐兮,遵江夏以娱忧⑧。
揽大薄之芳茝兮,搴长洲之宿莽。
惜吾不及古人兮,吾谁与玩此芳草⑨。
解萹薄与杂菜兮,备以为交佩。
佩缤纷以缭转兮,遂萎绝而离异⑩。
吾且儃佪以娱忧兮,观南人之变态。
窃快在其中心兮,扬厥凭而不俟(11)。
芳与泽其杂糅兮,羌芳华自中出。
纷郁郁其远蒸兮,满内而外扬。
情与质信可保兮,羌居蔽而闻章(12)。
令薜荔以为理兮,惮举趾而缘木。
因芙蓉而为媒兮,惮褰裳而濡足。
登高吾不说兮,入下吾不能(13)。
固朕形之不服兮,然容与而狐疑。
广遂前画兮,未改此度也(14)。
命则处幽吾将罢兮,愿及白日之未暮也。
独茕茕而南行兮,思彭咸之故也(15)。
【注释】①揽涕:挥泪。
伫眙zhùchì:立视。
伫:立。
眙:视。
结:结论,结束。
诒:传给,送达。
②蹇蹇:忠实直言貌。
烦冤:烦躁愤懑。
陷滞:陷泥而停滞。
不发:不能出发。
不能发达。
申旦:自申时至天亮。
犹通宵达旦。
菀yù:郁结。
莫达:莫达上听也。
③丰隆:亦作“丰霳”。
古代神话中的雷神。
后多用作雷的代称。
因:凭借。
致辞:指用文字或语言向人表达思想感情。
致信,问候。
羌:句首语气词。
迅高:迅速高飞。
④高辛:帝喾初受封于辛,后即帝位,号高辛氏。
晟:光明炽盛。
玄鸟:黑鸟,燕子。
致诒:送达。
变节:改变气节。
媿:古同‘愧’。
易初:改变初衷。
《楚辞九章》惜往⽇——沉流决⼼以及介⼦推之死的质疑《楚辞九章》惜往⽇——沉流决⼼以及介⼦推之死的质疑惜往⽇【原⽂】惜往⽇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时。
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①。
国富强⽽法⽴兮,属贞⾂⽽⽇娭。
秘密事之载⼼兮,虽过失犹弗治②。
⼼纯庬⽽不泄兮,遭谗⼈⽽嫉之。
君含怒⽽待⾂兮,不清澄其然否③。
蔽晦君之聪明兮,虚惑误⼜以欺。
弗参验以考实兮,远迁⾂⽽弗思④。
信谗谀之溷浊兮,盛⽓志⽽过之。
何贞⾂之⽆罪兮,被离谤⽽见尤⑤?惭光景之诚信兮,⾝幽隐⽽备之。
临沅湘之⽞渊兮,遂⾃忍⽽沉流⑥。
卒没⾝⽽绝名兮,惜壅君之不昭。
君⽆度⽽弗察兮,使芳草为薮幽⑦。
焉舒情⽽抽信兮,恬死亡⽽不聊。
独鄣壅⽽蔽隐兮,使贞⾂为⽆由⑧。
闻百⾥之为虏兮,伊尹烹于庖厨。
吕望屠于朝歌兮,宁戚歌⽽饭⽜⑨。
不逢汤武与桓缪兮,世孰云⽽知之?吴信谗⽽弗味兮,⼦胥死⽽后忧⑩。
介⼦忠⽽⽴枯兮,⽂君寤⽽追求。
封介⼭⽽为之禁兮,报⼤德之优游(11)。
思久故之亲⾝兮,因缟素⽽哭之。
或忠信⽽死节兮,或訑谩⽽不疑(12)。
弗省察⽽按实兮,听谗⼈之虚辞。
芳与泽其杂糅兮,孰申旦⽽别之(13)?何芳草之早殀兮,微霜降⽽下戒。
谅聪不明⽽蔽壅兮,使谗谀⽽⽇得(14)。
⾃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
妒佳冶之芬芳兮,萎母姣⽽⾃好(15)。
虽有西施之美容兮,谗妒⼊以⾃代。
愿陈情以⽩⾏兮,得罪过之不意(16)。
情冤见之⽇明兮,如列宿之错置。
乘骐骥⽽驰骋兮,⽆辔衔⽽⾃载(17)。
乘泛泭以下流兮,⽆⾈楫⽽⾃备。
背法度⽽⼼治兮,辟与此其⽆异(18)。
宁溘死⽽流亡兮,恐祸殃之有再。
不毕辞⽽赴渊兮,惜壅君之不识(19)。
【注释】①惜:可惜,惋惜。
曾信:曾经被信任重⽤。
命诏:诏命,君王的命令。
昭时:使时代光明。
先功:祖先的功绩。
嫌疑:指法度中含糊不清之处。
②属:古同“嘱”,嘱咐,托付。
贞⾂:忠贞不贰之⾂。
娭xī:玩乐;嬉戏。
载⼼:上⼼。
装在⼼⾥。
弗:“不”的同源字。
治:治罪。
③纯庬:纯朴敦厚。
屈原-楚辞《九章-惜往日》主要内容是什么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屈原-楚辞《九章-惜往日》主要内容是什么赏析【导语】:《惜往日》以首句名篇。
《楚辞》中的俗乐辨析■王安潮东周时期,与北方民歌总集《诗经》齐名的东周时期的南方民歌集是《楚辞》,它也是民间俗乐的集成之作。
与豪迈奔放、热烈大胆的北方民歌相比,《楚辞》集中反映了南方的楚、吴、越等地的民间音乐细腻委婉、浪漫精致的特点。
先秦时期的文化主要是黄河文明的北方地区,南方的民歌则远离了政治中心,更加自由发展,《楚辞》中就辑录了这些南方,尤其是西南地区民间俗乐的特点,其方言与韵律在音乐上的影响,表现在节奏和形式上更为灵活自由。
诗歌总集《楚辞》是以屈原的作品为主而构成,共收录了屈原在不同时期创作、搜集的诗歌《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等七首。
后有人加入《九辩》《招魂》《大招》《惜誓》《招隐士》《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九思》等。
总共十七篇,后人根据屈原续写的诸篇,既传承了屈原的文风,也援用了南方民歌的元素,其音韵对南方民歌的发展也是行之有效,因此,也被历来研究者将其纳入其中。
一、《楚辞》中俗乐的研究状况《楚辞》的文史价值不言而喻,其研究成果极为宏富,涉及到文学、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个领域。
其中,文学领域的研究最多。
但近年来针对其音乐的研究也逐渐多了起来,其中主要针对节奏符号、结构形式方面的较多,其它领域的展开相对较少,尤其是其中“俗乐”内涵的解析最少,研究者多为其中文雅之词所掩盖的俗乐因素认识不清。
如《楚辞体音乐性特征新探——音乐符号“兮”的确立》(戴伟华)、《楚辞音乐性文体特征及其相关问题——从阜阳出土楚辞汉简说起》(戴伟华)、《先秦音乐文学研究》(吴程程)、《〈楚辞〉中的音乐意象》(刘硕)、《〈楚辞〉文本的音乐结构及其呈现方式》(沈亚丹)、《释“乱”在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美学意义》(杨亚丽)、《〈楚辞〉音乐文献中的乐舞、乐器、乐歌》(陈岸汀)、《〈楚辞〉巫俗与祭祀文化研究》(任霞)、《“楚辞”的音乐文化特质及其影响》(杜兴梅)、《〈九歌〉音乐特色之文献研究》(米永盈)等。
《九章·惜往日》赏析九章·惜往日赏析:《惜往日》以首句名篇。
此篇有真伪之争。
南宋魏了翁《鹤山渠阳经外杂抄》因篇中提到伍子胥,怀疑此篇和《悲回风》为伪作。
明许学夷《诗源辨体》和清曾国藩《求阙斋读书录》以作品语气而致疑。
清吴汝纶《评点古文辞类纂》以《怀沙》为绝笔,又因此篇文词浅显,而疑此篇非屈原所作。
今人陆侃如、冯沅君、刘永济、谭介甫、胡念贻等人,也都以此篇无标题且多乱辞等原因,对此篇的作者为屈原提出疑问。
然而无论如何,持此种理由的观点说服力不是很强,与持此篇作者为屈原的论点相比,显得不十分有力。
因此,自然不能剥夺屈原对此篇的著作权。
文章结构上前后照应,诗歌以“明法度”起,以“背法度”结,前后呼应。
林云铭《楚辞灯》说;“以明法度起头,以背法度结尾,中间以‘无度’两字作前后针线,此屈子将赴渊,合怀王、顷襄两朝而痛叙被放之非辜、谗谀之得志,全在法度上决人材之进退、国势之安危。
盖贞臣用则法度明,贞臣疏则法度废;及既废之后,愈无以参互考验而得贞谗之实,而君之蔽晦日深,虽有贞臣,必不能用,是君为壅君,国非其国也。
”十分准确地说出了此篇这个特点。
屈原个人资料:屈原(约公元前340-前278),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东周战国时期楚国((今湖北省秭归县)人,他是一个黄老之学的传播者。
继吴起之后,在楚国另一个主张变法的政治家就是屈原。
他因上奏不被楚王接受,他满怀忧愤之情,跳入汨罗江(一说丹江)自尽。
从而,世人为了纪念他,便有了端午节。
他创立了“楚辞”,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
忧国忧民的屈原在汨罗江(一说丹江)怀石自杀,端午节据说就是他的忌日。
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