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研究生材料强化理论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4
材料研发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材料科学中,下列哪一项不是材料的基本性能?A. 力学性能B. 热学性能C. 光学性能D. 化学性能答案:D2. 金属的塑性变形通常发生在下列哪个温度区间?A. 室温B. 低温C. 高温D. 熔点附近答案:A3. 陶瓷材料的典型特性是什么?A. 高硬度B. 高韧性C. 高延展性D. 高导电性答案:A4. 下列哪种材料通常用于制作防弹衣?A. 金属C. 陶瓷D. 玻璃答案:C5. 聚合物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是指:A. 材料开始流动的温度B. 材料开始结晶的温度C. 材料从玻璃态转变为橡胶态的温度D. 材料从橡胶态转变为玻璃态的温度答案:C6. 合金的强化机制主要包括:A. 固溶强化B. 沉淀强化C. 冷加工强化D. 以上都是答案:D7. 纳米材料的尺寸效应是指:A. 材料尺寸越小,强度越高B. 材料尺寸越小,强度越低C. 材料尺寸越大,强度越高D. 材料尺寸与强度无关答案:A8. 下列哪种材料不是生物医用材料?B. 不锈钢C. 硅橡胶D. 聚氯乙烯答案:D9. 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介于:A. 金属和绝缘体之间B. 金属和超导体之间C. 绝缘体和超导体之间D. 金属和导体之间答案:A10. 材料的疲劳是指:A. 材料在循环应力作用下的断裂B. 材料在静应力作用下的断裂C. 材料在高温下的断裂D. 材料在低温下的断裂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A. 材料的组成B. 材料的微观结构C. 材料的表面处理D. 材料的加工工艺答案:A, B, C, D2. 材料的热处理过程主要包括:A. 退火B. 淬火C. 正火D. 回火答案:A, B, C, D3. 下列哪些材料属于复合材料?A. 碳纤维增强塑料B. 钢化玻璃C. 钢筋混凝土D. 铝合金答案:A, C4. 下列哪些是金属材料的腐蚀类型?A. 化学腐蚀B. 电化学腐蚀C. 物理腐蚀D. 机械腐蚀答案:A, B5.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材料的光学性能?A. 材料的折射率B. 材料的反射率C. 材料的透射率D. 材料的色散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材料的硬度越高,其耐磨性越好。
硕士研究生专业题集之强化阶段测试一材料科学基础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材料科学基础(强化阶段测评试卷一)1、在多电子的原子中,核外电子的排布应遵循哪些原则?2、不用极射投影图,利用解析几何方法,如何确定立方晶系中a) 两晶向间的夹角;b) 两晶面夹角;c) 两晶面交线的晶向指数;d) 两晶向所决定的晶面指数。
3、Pt的晶体结构为fcc,其晶格常数为0.3923nm,密度为21.45g/cm3,试计算其空位粒子数分数。
4、在一个富碳的环境中对钢进行渗碳,可以硬化钢的表面。
已知在1000℃下进行这种渗碳热处理,距离钢的表面1mm处到2mm处,碳含量从5at%减到4at%。
估计在近表面区域进入钢的碳原子的流入量J(atoms/m2s)。
(γ-Fe在1000℃的密度为7.63g/cm3,碳在γ-Fe中的扩散常数D0=2.0×10-5m2/s,激活能Q=142kJ/mol)。
5、一Mg合金的屈服强度为180MPa,E为45GPa,a)求不至于使一块10mm´2mm的Mg板发生塑性变形的最大载荷;b)在此载荷作用下,该镁板每mm的伸长量为多少?6、(a)已知液态纯镍在1.013×105Pa(1个大气压),过冷度为319℃时发生均匀形核。
设临界晶核半径为1nm,纯镍的熔点为1726K,熔化热Lm=18075J/mol,摩尔体积V=6.6cm3/mol,计算纯镍的液-固界面能和临界形核功。
(b)若要在2045K发生均匀形核,需将大气压增加到多少?已知凝固时体积变化ΔV=-0.26cm3/mol(1J=9.87×105 cm3.Pa)。
7、Mg-Ni系的一个共晶反应为507℃L(23.5Wt.%Ni) α(纯镁)+Mg2Ni(54.6Wt.%Ni)设C1为亚共晶合金,C2为过共晶合金,这两种合金中的先共晶相的重量分数相等,但C1合金中的α总量为C2合金中的α总量的2.5倍,试计算C1和C2的成分。
材料专业考研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 材料科学中,下列哪种材料属于复合材料?A. 金属B. 陶瓷C. 塑料D. 碳纤维增强塑料答案:D2. 金属的塑性变形主要通过哪种机制进行?A. 弹性变形B. 位错滑移C. 相变D. 断裂答案:B3. 陶瓷材料通常具有哪种特性?A. 良好的导电性B. 良好的导热性C. 良好的磁性D. 良好的延展性答案:B4. 金属材料的硬度通常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A. 晶粒尺寸B. 合金元素C. 表面粗糙度D. 温度答案:B5. 下列哪种测试方法用于测量材料的弹性模量?A. 拉伸测试B. 压缩测试C. 硬度测试D. 冲击测试答案:A6. 材料的断裂韧性KIC是指材料抵抗哪种类型的裂纹扩展的能力?A. 表面裂纹B. 内部裂纹C. 任何类型的裂纹D. 疲劳裂纹答案:C7. 材料的疲劳寿命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A. 材料的强度B. 应力循环次数C. 环境因素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8. 热处理过程中,淬火后的金属通常需要进行哪种处理?A. 退火B. 正火C. 回火D. 时效答案:C9. 材料的腐蚀速率通常与哪种因素有关?A. 材料的纯度B. 环境的湿度C. 材料的硬度D. 环境的温度答案:B10. 材料的磨损通常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A. 材料的硬度B. 接触应力C. 滑动速度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材料的疲劳寿命?A. 材料的微观结构B. 应力集中C. 环境温度D. 应力循环频率答案:A, B, C, D2. 金属材料的强化方法包括哪些?A. 冷加工B. 热处理C. 添加合金元素D. 表面涂层答案:A, B, C3. 材料的断裂类型通常包括哪些?A. 脆性断裂B. 韧性断裂C. 疲劳断裂D. 蠕变断裂答案:A, B, C, D4. 材料的热处理方法包括哪些?A. 退火B. 淬火C. 正火D. 时效答案:A, B, C, D5. 下列哪些测试可以用来评估材料的耐腐蚀性?A. 盐雾测试B. 电化学测试C. 应力腐蚀测试D. 腐蚀速率测试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材料的强度越高,其韧性也越高。
材料研发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材料科学中,材料的微观结构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晶体结构B. 晶界结构C. 相结构D. 所有选项答案:D2. 材料的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A. 材料的化学成分B. 材料的微观结构C. 加工工艺D. 所有选项答案:D3. 以下哪种材料属于金属合金?A. 不锈钢B. 塑料C. 陶瓷D. 橡胶答案:A4. 材料的热处理过程中,淬火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硬度B. 增加韧性C. 改善塑性D. 降低强度答案:A5. 材料的疲劳破坏通常发生在哪个阶段?A. 弹性阶段B. 塑性阶段C. 断裂阶段D. 循环加载阶段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6. 材料的断裂机制主要包括哪些类型?A. 脆性断裂B. 韧性断裂C. 疲劳断裂D. 蠕变断裂E. 所有选项答案:E7. 影响材料腐蚀的因素包括哪些?A. 材料的化学成分B. 环境介质C. 温度D. 应力状态E. 所有选项答案:E8. 以下哪些是常见的高分子材料?A. 聚乙烯B. 聚氯乙烯C. 聚丙烯D. 聚苯乙烯E. 所有选项答案:E9. 材料的表面处理技术包括哪些?A. 电镀B. 喷涂C. 阳极氧化D. 热处理E. 所有选项答案:E10. 材料的硬度测试方法包括哪些?A. 布氏硬度测试B. 洛氏硬度测试C. 维氏硬度测试D. 肖氏硬度测试E. 所有选项答案:E三、判断题11. 材料的强度和硬度总是成正比的。
(对/错)答案:错12. 材料的疲劳寿命可以通过增加材料的强度来无限延长。
(对/错)答案:错13. 材料的塑性变形总是伴随着材料的破坏。
(对/错)答案:错14. 材料的断裂韧性是衡量材料抵抗裂纹扩展能力的指标。
(对/错)答案:对15. 材料的蠕变行为与温度无关。
(对/错)答案:错四、简答题16. 简述材料的热处理工艺中,退火、正火和淬火的区别。
答案:退火是将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后缓慢冷却,以消除内应力和改善组织结构;正火是将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后快速冷却,以获得更细的晶粒和提高材料的硬度;淬火是将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后迅速冷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959 材料科学基础考试时限:3小时 总分:150分一、名词解释 (10×3=30分)加工硬化 沉淀强化 交滑移 上坡扩散 调幅分解 金属化合物 临界分切应力 珠光体 Orowan 机制 等强温度二、解答题(6×10=60分)1、判断下列位错反应能否进行:(1)]110[2]101[2]100[a a a +→;(2)]111[2]111[6]112[3a a a →+ 2、请指明下列五种结构分别属于什么布拉菲点阵。
注:a=b=c,α=β=γ=90°。
图省3、冷变形金属在回复和再结晶过程中,组织和性能分别有什么变化?4、试分别给出FCC,BCC 及HOP 的主要滑移系。
5、试分析液态金属凝固过程中形成中心等轴晶区的条件是什么?6、为什么空位是热力学稳定缺陷,而位错是非热力学稳定缺陷。
三、问答题(3×20=60分)1、绘出Fe-Fe 3C 相图,标出其中的关键成分和关键温度,并且回答:(1)分析碳含量对Fe-C 合金室温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2)分析45钢的拉伸变形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及其相应的特征和机理。
2、试解释为什么材料的理论强度远高于其实际强度。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材料的强韧化越来越重要,试举例说明材料强化或韧化的4种方法,并阐述相应的强化和韧化原理。
3、试分析下列材料科学过程是否与原子扩散有关,为什么?A 热弹性马氏体箱变B 脱溶分解C 成分均匀化D 高温蠕变E G.P 形成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959 材料科学基础考试时限:3小时 总分:150分一、名词解释(30分)加工硬化:随着冷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材料强度和硬度指标都有所提高,但塑性、韧性有所下降的现象。
沉淀强化:过饱和固溶体随温度下降或长时间保温过程中(时效)发生脱溶分解,细小的沉淀物分散于基体之中,阻碍位错运动而产生强化的现象。
材料学专业考研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种材料属于金属材料?A. 铝合金B. 陶瓷C. 塑料D. 玻璃2. 材料的强度和硬度通常与下列哪个因素有关?A. 微观结构B. 温度C. 湿度D. 颜色3. 以下哪种测试方法用于测量材料的弹性模量?A. 拉伸试验B. 压缩试验C. 冲击试验D. 硬度试验4. 材料的热处理工艺包括哪些?A. 退火B. 淬火C. 正火D. 所有选项5. 材料的疲劳寿命与以下哪个因素无关?A. 应力水平B. 材料的微观结构C. 环境温度D. 材料的颜色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材料科学中的“相”和“相变”的概念。
7. 什么是材料的疲劳断裂?疲劳断裂的特点是什么?8. 描述材料的热处理过程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三、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9. 某铝合金的屈服强度为σy=200 MPa,抗拉强度为σb=400 MPa,试计算其弹性模量E。
10. 假设一个材料在拉伸试验中,其应力-应变曲线的斜率为200 GPa,当应变达到0.002时,计算其应力值。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11. 论述纳米材料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
材料学专业考研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A2. A3. A4. D5. D二、简答题6. 相是指在材料中具有相同化学成分和相同晶体结构的区域,而相变是指材料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由一种相转变为另一种相的过程。
7. 材料的疲劳断裂是指在反复加载和卸载过程中,材料在远低于其抗拉强度的应力水平下发生断裂的现象。
疲劳断裂的特点是断裂前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断裂面通常呈现出疲劳条带特征。
8. 材料的热处理过程包括退火、淬火、正火等,这些过程通过改变材料的微观结构,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等性能。
三、计算题9. 弹性模量E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E = \frac{\sigma_b}{\epsilon} \]其中,ε为弹性应变,可以通过σy和E的关系计算得到:\[ \sigma_y = E \cdot \epsilon \]解得:\[ E = \frac{\sigma_b}{\sigma_y / E} \]代入数值得:\[ E = \frac{400 \text{ MPa}}{200 \text{ MPa} / E} = 800 \text{ GPa} \]10. 应力-应变曲线的斜率即为弹性模量E,因此应力σ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sigma = E \cdot \epsilon \]代入数值得:\[ \sigma = 200 \text{ GPa} \times 0.002 = 400 \text{ MPa} \]四、论述题11. 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量子效应,在现代科技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省(市区)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 准…………………答…. …………题…2021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教育学》强化训练试题D 卷 含答案 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80分钟,本卷满分为3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45小题,每题2分,共90分)1、在中国近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取消大学预科始于( )A.壬寅学制B.壬子癸丑学制C.1922年新学制D.戊辰学制2、下列现象中。
可以说明教育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A.班级授课制为普及义务教育提供了便利B.普及义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机器大生产对劳动力的要求C.僵化的制度化教育导致社会拒绝学校毕业生D.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促进了学生学业、生涯、个性及社会性的发展3、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社会教育以成人教育为重心,其最广泛、最普遍的教育形式是( )A.工读校B.半日校C.列宁学校D.冬学4、按照美国学者古德莱德的观点,课程可以分为五个层面,除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之外,还有( )A.生活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B.运作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C.隐性的课程和运作的课程D.隐性的课程和生活的课程5、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教育理论界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教育与发展的教育实验,形成了实验教学论体系,其代表人物是( )A.马卡连柯B.赞科夫C.巴班斯基D.苏霍姆林斯基6、17世纪,以爱丁堡大学为代表的苏格兰大学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相比,更重视( )A.大学自治B.教授治校C.科学教育D.古典教育7、教师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身份认同和角色定位,使其自觉按照角色要求为人处世。
这体现了教育的( )A.个体社会化功能B.个体个性化功能C.个体谋生性功能D.个体享用功能8、中国近现代教育政府通令国民学校废止文言文教材,代之以现代语体文是在( )A.清末新政时期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C.北洋政府时期D.国民政府时期9、关注知识与权力意识形态关系的教育学流派是()A.实用主义教育学B.批判教育学C.实验教育学D.文化教育学10、研究表明,人的发展存在个体差异,充分尊重和利用这种发展特点的教育措施特有()A.个别辅导,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B.个别辅导,分层教学,班级授课C.分层教学,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学习D.班级授课,小组合作学习,个别辅导11、西周学校以“六艺”为课程,根据程度分别安排在小学或大学学习,其中被称为“小艺”,安排在小学学习的是()A.诗书B.礼乐C.射御D.书数12、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专门讨论师范教育问题的著述是()A.张之洞的《劝学篇》B.康有为的《大同书》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D.严复的《救亡决论》13、某校在实施一项帮助问题学生的特殊教育计划时,泄露了一些学生的家庭困难和个人生理缺陷的信息,导致这些学生的尴尬和不安,甚至有学生再也不愿意上学。
材料研发考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材料科学中的“四要素”是指:A. 强度、硬度、韧性、延展性B. 化学组成、微观结构、宏观性能、加工工艺C. 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裂韧性D. 原子排列、晶体缺陷、电子结构、热处理答案:B2. 以下哪种材料不属于金属材料?A. 钢B. 铝C. 塑料D. 铜答案:C3. 陶瓷材料的主要特点是:A. 高强度、高韧性B. 耐高温、耐腐蚀C. 良好的导电性D. 良好的延展性答案:B4. 以下哪种方法可以提高材料的强度?A. 增加材料的厚度B. 降低材料的温度C. 增加材料的孔隙率D. 进行热处理答案:D5.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主要通过以下哪种机制实现?A. 位错运动B. 原子扩散C. 相变D. 断裂答案:A二、填空题6. 材料的______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不发生破坏的最大应力。
答案:强度7. 材料的______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承受的最大形变而不发生断裂的能力。
答案:韧性8. 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通常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种基本类型。
答案:面心立方(FCC)、体心立方(BCC)9. 材料的______是指材料在一定温度下,抵抗化学或电化学反应的能力。
答案:耐腐蚀性10. 材料的______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恢复到原始形状的能力。
答案:弹性三、简答题11. 简述材料的疲劳失效机理。
答案:材料的疲劳失效是指在反复或循环载荷作用下,材料在远低于其静态强度的情况下发生断裂的现象。
疲劳失效通常发生在材料表面或内部缺陷处,由于应力集中,材料在这些区域产生微裂纹,随着载荷的循环,微裂纹逐渐扩展,最终导致材料断裂。
12. 描述金属材料的热处理过程及其目的。
答案: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是通过对材料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等过程,改变材料的微观结构,从而改善材料的宏观性能。
常见的热处理过程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
退火用于降低硬度,消除内应力;正火用于细化晶粒,提高材料的塑性;淬火用于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回火用于降低淬火后的脆性,提高韧性。
答案一.回答下述问题(任选5小题,共30分)1.什么叫空间点阵、晶格和晶胞?(6分)自然界有许许多多物质,他们由原子、分子或它们的集团组成,若这些原子、分子或它们的集团在空间规则排列,则为晶体。
若用几何点代表这些原子、分子或它们的集团,这些几何点组成的点阵叫空间点阵。
用直线将这些几何点相连接,组成的空间格子叫晶格。
反映这格子的最基本几何单元叫晶胞。
2.金属变形的临界变形量?(6分)金属冷形变量为3~5%时,加热再结晶后晶粒会异常长大。
该变形量称为临界变形量。
3.画出体心立方金属晶体中的任一最密排面和最密排方向,写出其晶面、晶向簇指数。
(6分)如左图体心立方金属晶体单胞八个顶点 A B 上分别标为A 、B 、C 、D 、E 、F 、G 和H 点,面ACFH ,方向AH 和CF C D{110}和<111>E FG H4.何谓再结晶温度?(6分)形变后金属在1小时内完成的再结晶的最低温度。
5.Fe-Fe 3C 二元相图是否平衡相图?简说理由(6分)不是平衡相图,组成相图的组分Fe 3C 是亚稳相,而不是稳定相石墨。
6.什么是柏氏矢量?全位错和不全位错的柏氏矢量特征?柏氏矢量表征晶体原子位置错动的大小和方向的矢量。
全位错的柏氏矢量等于原子间距的整数倍的位错,不全位错小于原子间距。
二. 画出Fe-Fe 3C 二元相图,描叙含碳量为0.77%的钢从液态到室温平衡冷却过程,画出冷却曲线,固态相变有那些?写出反应式和反应时各相成分,计算共析反应完后的组织物的相对量和相的相对量,并分析这些组织的性能特点(30分)。
a b图2. Fe-Fe 3C 合金相图(a )及其含碳量为0.3%钢的冷却曲线 1 2 30 0 1 320-1合金液冷却,1-2从液相中结晶出γ奥氏体,2-3奥氏体冷却,3-共析反应,3以下从铁素体中析出三次渗碳体。
固态相变有:渗碳体+→αγ(Cem ),γ奥氏体成分在S 点,α在P 点,渗碳体则为K 点;三次渗碳体→α,α成分沿PQ 线,渗碳体则为K 点。
西工大材料考研试题西北工业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请从原子排列、弹性应力场、滑移性质、柏氏矢量等方面对比刃位错、螺位错的主要特征。
2.何谓金属材料的加工硬化?如何解决加工硬化对后续冷加工带来的困难?3.什么是离异共晶?如何形成的?4.形成无限固溶体的条件是什么?简述原因。
5.两个尺寸相同、形状相同的铜镍合金铸件,一个含90%Ni,另一个含50%Ni,铸造后自然冷却,问哪个铸件的偏析严重?为什么?二、作图计算题(每题15分,共60分)1、写出{112}晶面族的等价晶面。
2、请判定下列反应能否进行:3、已知某晶体在500℃时,每1010个原子中可以形成有1个空位,请问该晶体的空位形成能是多少?(已知该晶体的常数a=0.0539,波耳滋曼常数K=1.381某10-23J/K)4、单晶铜拉伸,已知拉力轴的方向为[001],ζ=106Pa,求(111)面上柏氏矢量1/41a2[111]a2[111]a[001]的螺位错线上所受的力()三、综合分析题(共40分)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会发生图b-d的变化,请分析四个阶段微观组织、体系能量和宏观性能变化的机理和原因。
1.经冷加工的金属微观组织变化如图a所示,随温度升高,并在某一温度2.根据Ag-Cd二元相图:1)当温度为736℃、590℃、440℃和230℃时分别会发生什么样的三相平衡反应?写出反应式。
2)分析Ag-56í合金的平衡凝固过程,绘出冷却曲线,标明各阶段的相变反应。
3)分析Ag-95í合金的平衡凝固与较快速冷却时,室温组织会有什么差别,并讨论其原因。
2/41西北工业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A)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请解释γ-Fe与α-Fe溶解碳原子能力差异的原因。
2.请简述位向差与晶界能的关系,并解释原因?3.请简述在固态条件下,晶体缺陷、固溶体类型对溶质原子扩散的影响。
考研材料专业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A. 钢B. 铝C. 碳纤维增强塑料D. 铜答案:C2. 材料的弹性模量是指:A. 材料的密度B. 材料的硬度C. 材料的弹性变形能力D. 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答案:C3. 下列材料中,导热性能最好的是:A. 木材B. 橡胶C. 金属D. 陶瓷答案:C4. 材料的疲劳强度是指材料在:A. 静载荷作用下的最大承载能力B. 冲击载荷作用下的最小承载能力C. 循环载荷作用下的最大承载能力D. 循环载荷作用下的最小承载能力答案:C5. 材料的蠕变是指在:A. 恒定温度下,材料的变形随时间增加而增加的现象B. 恒定温度下,材料的变形随时间减少而减少的现象C. 恒定载荷下,材料的变形随时间增加而增加的现象D. 恒定载荷下,材料的变形随时间减少而减少的现象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材料的________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抵抗变形的能力。
答案:弹性模量2. 材料的________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抵抗断裂的能力。
答案:断裂强度3. 材料的________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
答案:屈服强度4. 材料的________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
答案:硬度5. 材料的________是指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抵抗疲劳破坏的能力。
答案:疲劳强度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机制。
答案: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机制主要包括位错滑移、孪生变形和相变强化三种。
位错滑移是指位错在晶体中移动,导致晶体发生塑性变形;孪生变形是指晶体在受到应力作用时,形成新的晶体取向,从而产生塑性变形;相变强化是指材料在变形过程中,通过相变产生新的相,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2. 简述陶瓷材料的优缺点。
答案:陶瓷材料的优点包括高硬度、高熔点、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耐磨性;缺点包括脆性大、抗冲击能力差、热膨胀系数大,容易在温度变化时产生裂纹。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材料科学基础一、解释下列名词(30分,每题2分)(1) 交滑移 (2)位错 (3)固溶强化 (4)共析转变(5)加工硬化 (6)配位数 (7)伪共晶 (8)枝晶偏析(9) 上坡扩散 (10)合金 (11)金属键 (12)晶胞(13)过冷度 (14)结构起伏 (15)同素异晶转变二、填空题(50分,每空1分)1三种常见的金属晶格分别为( ),( )和( )。
2 当金属结晶时,细化晶粒的方法有( ),( ),( )。
3 合金的固态相结构包括两大类,一类是( ),另一类是( )。
4 金属材料在常温下的塑性变形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 ),( )。
5 材料质点之间的键合(化学键)分为四类,分别是( ),( ),( )和( )。
6 根据Fe —Fe 3C 相图,三次渗碳体、二次渗碳体、一次渗碳体的最大相对重量分别为( ),( ),( )。
7 二元相图的基本类型分为三大类,分别是( ),( ),( )。
8 工业纯铁、亚共析钢、共析钢和过共析钢的含碳量范围分别为( ),( ),( ),( )。
9 写出四种强化材料的手段( ),( ),( ),( )。
10位错有两种基本类型,分别是( )、( )。
11 面心立方金属晶格的密排晶面指数为( ),密排晶向指数为( ),配位数为( ),致密度为( ),一个晶胞中四面体间隙个数为( ),八面体间隙个数为( ),间隙原子溶入( )间隙中,滑移系的个数为( )。
12 冷变形金属在加热过程中发生( )、( )和 ( )长大等过程。
13 在二元合金相图中,根据相律,两个单相区必然交于()点,两个单相区之间必然存在一个( )相区,三相平衡时,系统的自由度等于( ),说明转变( )和三个相的( )都是恒定的。
14 当对金属材料进行冷塑性变形时,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影响规律为:( )和( )升高,( )和( )下降。
天津考研材料专业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材料科学中,下列哪个不是材料的基本性能?A. 力学性能B. 热学性能C. 光学性能D. 化学性能答案:D2. 钢的热处理工艺中,淬火后的钢需要进行哪种处理以提高其韧性?A. 正火B. 回火C. 退火D. 硬化答案:B3. 下列哪种材料不属于金属材料?A. 钢B. 铝C. 陶瓷D. 铜答案:C4. 材料的疲劳寿命与什么因素有关?A. 材料的强度B. 材料的韧性C. 应力幅度D. 所有以上因素答案:D5. 材料的腐蚀类型中,哪种腐蚀与材料表面接触的介质有关?A. 电化学腐蚀B. 化学腐蚀C. 机械腐蚀D. 物理腐蚀答案:A6. 非晶态材料与晶体材料相比,具有什么特点?A. 无固定熔点B. 有固定熔点C. 导热性能好D. 导电性能好答案:A7. 材料的断裂韧性与什么有关?A. 材料的硬度B. 材料的韧性C. 材料的强度D. 材料的塑性答案:B8. 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是指什么?A. 材料在加热时体积的变化率B. 材料在加热时长度的变化率C. 材料在冷却时体积的变化率D. 材料在冷却时长度的变化率答案:B9. 材料的疲劳强度是指什么?A. 材料在静载荷下的最大承受力B. 材料在动载荷下的最大承受力C. 材料在静载荷下的最小承受力D. 材料在动载荷下的最小承受力答案:B10. 材料的蠕变是指什么?A. 材料在恒定应力作用下随时间发生的变形B. 材料在恒定应力作用下立即发生的变形C. 材料在变化应力作用下随时间发生的变形D. 材料在变化应力作用下立即发生的变形答案:A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金属材料的硬度越高,其韧性越好。
(错误)2. 材料的疲劳寿命与应力幅度成反比。
(正确)3. 材料的导热性能与材料的密度无关。
(错误)4. 材料的腐蚀速度与材料的化学成分有关。
(正确)5. 材料的断裂韧性越高,其抗断裂能力越强。
(正确)6. 材料的热膨胀系数越大,其热稳定性越好。
材料类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考研是许多学子为了进一步深造或者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而选择的途径。
其中,材料类考研题目一直备受考生们的关注。
本文将从的角度,探讨该类题目所涵盖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材料类考研题目常常以一篇文章或一段文字摘录为题干,结合该材料,考察考生对该领域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这类题目所涉及的知识点广泛,既有基础理论的考察,也有实践经验的运用。
以某年考研真题为例,假设给出以下材料:材料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应用计算机和机器学习等技术,使计算机拥有类似人类智能的能力。
当前,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并在医疗、金融、交通等行业有着积极的应用前景。
材料二:在医学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有望提高医生的诊断准确性、加快疾病预测和治疗进程。
例如,在影像诊断领域,人工智能可以辅助医生快速识别病变部位,提高诊断效率。
此外,人工智能还能基于大数据进行疾病风险评估,为潜在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材料三:然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例如,在数据隐私保护方面,人工智能技术需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用户的隐私权。
此外,人工智能算法的可解释性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医疗领域更是如此。
医生和患者需要了解人工智能的决策依据,以保证诊断和治疗的可信度。
根据以上材料,考生需要基于所学知识,回答一系列相关问题,如:1. 人工智能的定义是什么?它有哪些应用领域?2. 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有哪些优势?3. 人工智能应用在医疗领域存在哪些风险和挑战?回答这些问题需要考生对人工智能的概念及其应用有所了解,同时要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析材料中的论点。
首先,考生需要清晰地定义人工智能的概念。
可以简明扼要地描述人工智能是一种模拟人类智能的技术,它能够使计算机具有类似于人类的认知、学习和决策能力。
接着,考生需要回答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如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等。
强化训练模拟题(四)含答案下面是研究生考试网为考生为考生提供的考研政治复习资料强化训练模拟题(四)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16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非理性因素虽不属于人的认识能力,但对人的认识活动的发生与停止,对主体认识能力的发挥与抑制起着重要的作用。
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这句话说的正是非理性因素对人的认识活动的。
A.动力作用B.诱导作用C.指导作用D.预见作用2.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肯定因素是维持现存事物存在的因素。
否定因素是促使现存事物灭亡的因素。
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主体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本质的内省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4.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劳动和劳动力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5.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统一的整体,其实质和核心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6.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统一的整体,其实质和核心是A.生产发展B.生活宽裕C.乡风文明、村容整洁D.管理民主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材料专业考研试题及答案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金属材料的强化方式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固溶强化B. 细晶强化C. 相界强化D. 腐蚀强化2. 下列关于陶瓷材料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陶瓷材料通常具有高硬度和高耐磨性B. 陶瓷材料的断裂韧性较低C. 陶瓷材料的热导率通常很高D. 陶瓷材料的电绝缘性能较差3. 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是指聚合物从什么状态到什么状态的转变点?A. 玻璃态到高弹态B. 高弹态到粘流态C. 玻璃态到粘流态D. 粘流态到橡胶态4. 下列关于合金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 合金的熔点通常低于其组成元素的熔点B. 合金的硬度一定高于其组成元素的硬度C. 合金的耐腐蚀性一定比其组成元素差D. 合金的导电性一定低于其组成元素5. 下列关于纳米材料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 纳米材料具有量子尺寸效应B. 纳米材料的表面效应使其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质C. 纳米材料的熔点一定比其对应的体材料高D. 纳米材料的磁性能通常与其尺寸有关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6. 简述金属的冷加工和热加工的区别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7. 说明陶瓷材料的烧结过程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三、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8. 一块铝合金板材,其密度为2.7 g/cm³,铝合金中铝的含量为92%,硅的含量为6%,其余为铜。
请计算这块铝合金板材中铜的质量百分比。
9. 一个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指数为2.5,已知其数均分子量为100,000 g/mol,求其重均分子量。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20分)10. 论述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及其潜在的挑战。
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D2. D3. A4. A5. C二、简答题6. 金属的冷加工是指在金属的再结晶温度以下进行的塑性变形加工,如冷轧、冷拔等。
冷加工可以提高金属的强度和硬度,但同时会降低其塑性和韧性。
热加工则是指在金属的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加工,如热轧、热锻等。
材料学科类考研试题及答案# 模拟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关于晶体结构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晶体是由规则排列的原子、离子或分子组成的固体 - B. 晶体具有各向同性- C. 晶体的熔点通常比非晶体高- D. 晶体的内部结构具有长程有序性2. 在金属材料中,合金的硬度通常比纯金属的硬度要:- A. 低- B. 高- C. 相同- D. 无法确定3. 下列关于X射线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X射线衍射可以用来确定晶体的晶格结构- B. X射线衍射只能用于金属晶体- C. X射线衍射无法提供晶体的晶面间距信息- D. X射线衍射需要高能电子束4. 陶瓷材料的断裂韧性通常:- A. 低于金属材料- B. 高于金属材料- C. 与金属材料相同- D. 无法比较5. 下列关于高分子材料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 高分子材料的分子量通常在1000以下- B. 高分子材料的力学性能随分子量的增加而降低- C. 高分子材料的热塑性是指在加热后可以重塑的性质- D. 高分子材料不能进行交联反应6. 在半导体材料中,掺杂是指:- A. 将杂质元素掺入半导体材料中以改变其电学性质- B. 将半导体材料掺入其他材料中以提高纯度- C. 通过物理方法提高半导体材料的纯度- D. 通过化学方法改变半导体材料的表面特性7. 下列关于纳米材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纳米材料具有量子尺寸效应- B. 纳米材料的表面效应使其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质- C. 纳米材料的力学性能总是优于常规材料- D. 纳米材料的制备通常需要特殊的合成方法8. 在材料科学中,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材料疲劳寿命的因素? - A. 材料的微观结构- B. 材料的热处理状态- C. 材料的工作温度- D. 材料的密度9. 下列关于金属腐蚀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 金属腐蚀是金属与环境发生化学反应的结果- B. 金属腐蚀会导致材料的力学性能下降- C. 金属腐蚀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 D. 通过合理的防腐措施可以减缓或防止金属腐蚀10. 在复合材料中,增强体的作用是:- A. 提高材料的韧性- B. 提高材料的密度- C. 提高材料的电导率- D. 提高材料的强度和刚度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材料科学中的“相”和“相界”的概念,并说明它们在材料性能中的作用。
“材料强化理论及应用”试题
(2011级材料工程硕士)
1、简述时效强化的工艺方法与步骤并举例说明。
(20分)
时效处理:指合金工件经固溶处理,冷塑性变形或铸造,锻造后,在较高的温度或室温放置,其性能、形状、尺寸随时间而变化的热处理工艺。
若采用将工件加热到较高温度,并较短时间进行时效处理的时效处理工艺,称为人工时效处理。
若将工件放置在室温或自然条件下长时间存放而发生的时效现象,称为自然时效处理。
第三种方式是振动时效,从80年代初起逐步进入使用阶段,振动时效处理在不加热也不像自然时效那样费时的情况下,给工件施加一定频率的振动使其内应力得以释放,从而达到时效的目的。
时效处理的目的,消除工件的内应力,稳定组织和尺寸,改善机械性能等。
绝大多数进行时效强化的合金,原始组织都是由一种固溶体和某些金属化合物所组成。
固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
在时效处理前进行淬火,就是为了在加热时使尽量多的溶质溶入固溶体,随后在快速冷却中溶解度虽然下降,但过剩的溶质来不及从固溶体中分析出来,而形成过饱和固溶体。
为达到这一目的而进行的淬火常称为固溶热处理。
经过长期反复研究证实,时效强化的实质是从过饱和固溶体中析出许多非常细小的沉淀物颗粒(一般是金属化合物,也可能是过饱和固溶体中的溶质原子在许多微小地区聚集),形成一些体积很小的溶质原子富集区。
在时效处理前进行固溶处理时,加热温度必须严格控制,以便使溶质原子能最大限度地固溶到固溶体中,同时又不致使合金发生熔化。
许多铝合金固溶处理加热温度容许的偏差只有5℃左右。
进行人工时效处理,必须严格控制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才能得到比较理想的强化效果。
生产中有时采用分段时效,即先在室温或比室温稍高的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更高的温度下再保温一段时间。
这样作有时会得到较好的效果。
马氏体时效钢淬火时会发生组织转变,形成马氏体。
马氏体就是一种过饱和固溶体。
这种钢也可采用时效处理进行强化。
低碳钢冷态塑性变形后在室温下长期放置,强度提高,塑性降低,这种现象称为机械时效。
2、简述细化晶粒的常用方法;简述细化晶粒能够同时提高强度和
塑性的原理。
(30分)
细化晶粒方法
1.在浇注过程中:
1)增大过冷度;
2)加入变质剂;
3)进行搅拌和振动等
2. 在热轧或锻造过程中:
1)控制变形度;
2)控制热轧或锻造温度。
3. 在热处理过程中:
控制加热和冷却工艺参数, 利用相变重结晶来细化晶粒。
4. 对冷变形后退火态使用的合金:
1)控制变形度;
2)控制再结晶退火温度和时间。
晶粒越细,单位体积内晶界越多,滑移在相邻晶粒间的传播所消耗的能量越多,阻碍位错运动,是变形难度增加,提高材料的强度。
其微观机制在于:见PPT
细化晶粒还能提高金属的塑性,这是因为晶粒越细小,在一定体积内的晶粒数目越多,在同样变形量下,变形分散在更多的晶粒内进行,每个晶粒内的变形比较均匀;同时由于在塑性变形中,晶界起着协调相邻晶粒变形的作用,所以晶粒细,晶界多,塑性也有改善。
3、简述淬火及回火工艺的强韧化处理的原理。
(30分)
一般的碳素钢、合金钢通过淬火可以提高硬度、耐磨性,这对刀具、量具、模具、轴承、及耐磨件等是非常重要的。
淬火后,钢的内部产生了淬火应力和脆性,通过低温回火,得到回火马氏体组织,在保持高硬的情况下,降低钢的内应力和脆性,这类回火主要用于碳素工具钢、低合金钢制作的工具、模具、渗碳或表面淬火零件;通过中温回火,得到回火托氏体组织,可以获得高的弹性极限和屈服极限,具有较好的韧性,主要用于各种弹性元件和枪件淬火后的回火;通过高温回火,得到铁素体+细粒渗碳体的混合物即回火索氏体组织,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多用于结构零件淬火后的回火,如连杆、螺
栓、齿轮、轴,高温回火也称为调质。
4、简述晶体中位错密度与强度的关系。
(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