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导学案答案doc
- 格式:doc
- 大小:62.50 KB
- 文档页数:2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2、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和指导自己的生活与实践,自觉反对和批判唯心主义。
【学习重点、难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基础梳理】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__________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认为,______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________决定_______;唯心主义认为,______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_________决定____ ___。
2.唯物主义(1)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____________唯物主义、________唯物主义、_________和___________唯物主义。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合理之处是,坚持了____________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它最大的不足是将_____归结为______,这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3)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_________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但它把物质归结为____________,认为_________是世界的本原,因而具有_______性、________性和_________等局限性。
(4)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客观要求,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的根本利益。
3.唯心主义(1)唯心主义把______视为世界的本原,但由于对_______有不同的理解,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__________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是第一性的东西。
客观唯心主义把_________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2.2氯及其化合物【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1、了解氯气的实验室制取方法和原理2、了解氯离子检验的方法【预习新知】(一)氯气的性质一、氯气的化学性质与碱的反应:①Cl2+NaOH——(主要用来吸收多余Cl2)②Cl2+Ca(OH)2——(工业用来制取漂白粉)漂白粉露置在空气中久置变质失效的化学方程式为:、。
1.(1)漂白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其中漂白原理是ClO-+H+ HClO(实际漂白者),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Ca(ClO)2+HCl(稀)——。
Ca(ClO)2+CO2+H2O——。
(2)抗洪救灾中,防疫部门向灾民发放的漂白粉片或漂粉精用于饮用水消毒。
漂白粉片或漂粉精为何要密封保存在阴暗处?。
2.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为什么不用HClO直接漂白,而要转换成次氯酸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氯气的用途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氯气除用于消毒、制造盐酸和漂白剂外,还用于制造氯仿等有机溶剂和多种农药。
(一)氯气的实验室制法三、氯气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MnO2+4HCl(浓)。
离子方程式:。
在这个反应中:①盐酸作用?。
(一)氯离子的检验【思考探究】(一)思考探究1、含有4 mo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能生成1 mol Cl2吗?提示:不能,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的浓度变小,MnO2与稀盐酸不反应,故生成的Cl2小于1 mol。
2、如何检验氯气已经收集满?提示: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放到瓶口,若淀粉KI试纸变蓝,则已收集满。
3、若在某无色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溶液中一定含有Cl-吗?为什么?CO-与Ag+反应也生成白色沉淀。
提示:不一定含Cl-,234、检验Cl-时为何要加入稀硝酸酸化?CO-等离子的干扰。
第2课时合理利用网络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理性参与网络生活1.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学习工具和交往平台。
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互联网上有无限的信息,而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
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应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应在无聊信息上浪费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
3.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4.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知识点2传播网络正能量5.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就身边的一些公共事务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表达我们的诉求,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
6.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让网络公共空间充满正能量,高扬主旋律。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理性参与网络生活1.下面漫画启示我们要把互联网作为重要的(A)A.学习工具B.交往平台C.生活助手D.购物场所2.2017年2月,山东、河南、四川、湖北、河北等地陆续流传虚假H7N9疫情的网络谣言。
这些谣言有的附有数张所谓的“医院抢救”照片截图,有的捏造死亡者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有的捏造感染者之前与禽类有过接触等情节。
面对这些网络谣言,我们应该(C) A.信以为真 B.到处传播C.自觉抵制D.紧张忧虑3.近年来,随着自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传播中无底线炒作的恶俗现象也开始层出不穷。
“江西年夜饭”从头到尾皆是虚构;“地铁凤爪女”视频、“北京男子地铁与人互骂”视频等有组织、有预谋的商业宣传策划活动;网红沈某在光大银行上海分行门前拍摄的一组大尺度照片在网络上疯传,以恶俗方式霸屏,污染的是视觉卫生……他们为了一己之私,利用人们的善良情感,不在意挑起一次次的网络口水仗,一次次污染社会环境,对他们须除之方后快。
§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一、学习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中长度与时间的基本单位;会进行常用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能利用生活常见的一些周期现象估测时间。
会正确使用手表或停表测量时间。
2.能利用生活中已知长度的物品进行长度的估测。
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学习重难点重点:长度与时间的单位及换算,正确使用刻度尺难点:长度单位换算二、自主研学1.长度单位基本单位为______,比米大的单位有___________,比米小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_,时间的基本单位为________,比秒大的单位有_________,比秒小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2.正确使用刻度尺方法(1)(2)(3)(4)(5)3.测量值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例23.32cm,三部分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刻度尺分度值为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测量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减小误差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试一试完成下列单位换算2.5h= s 5mm= m23m= nm 12dm= m cm6. 给下列空格中填上合适的单位:某同学身高1.50_____, 物理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_____,窗户玻璃的厚度约为2.5_______,一节一号干电池的长度大约是6______。
7.李明同学对于同一物体进行五次测量,记录如下:15.2cm 15.1cm 15.3cm 17.3cm 15.3cm 其中有一次测量明显错误,它 是 ,该物体的长度为 。
8. 用一把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到的数据是5.72cm ,则准确值是 cm , 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cm 。
第2课时合理利用网络一、学习目标1.识记合理利用网络的具体要求。
2.提升辨识、取舍信息的能力,提高媒介素养;增强合理利用网络的能力;能够在网络交往中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3.不沉迷于网络,树立珍惜亲情、友情的意识。
二、自主预习1.我们要提高,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2.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等不良信息。
3. 、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4.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
三、合作探究辨析:有人说,网络世界真假难辨,我们还是不要上网了,远离网络世界。
四、随堂演练1.“网络是一座信息的宝库,也是一个信息的垃圾场,积极有用的信息与各种负面信息交织在一起。
”这句话说明了()A. 网络是个非常自由的世界B. 网络信息良莠不齐C. 网络世界可以摆脱任何约束D. 网络世界可以使我们获得各种信息2.有个自称“冲击波杀手”的黑客在网上散播“冲击波”病毒,病毒大范围传播。
该病毒感染力和破坏力极强,几天内使全球50多万台电脑受到病毒感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美元。
散播该病毒的“黑客”后来被逮捕。
这一案例告诉我们()A.上网要遵守法律这一行为规则B.现代科技迅速发展也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C.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使其趋于完善,不被“黑客”利用D.要充分认识到电脑病毒的危害性3.对网络世界,有这样形象的比喻:“如果你爱你的孩子,你就让他上网,那里是天堂;如果你不爱你的孩子,你就让他上网,那里是地狱。
”这说明()A.网络是大人的天堂、孩子们的地狱B.网络是有益处的,英雄有用武之地C.网络只有害处,是魔鬼D.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有利又有弊4.材料分析题材料一:下表是爷孙生活方式的对比情况。
材料二:随着微信、微博、论坛、博客的兴起,网络成为人们阐述思想、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
但是,众多虚假信息鱼龙混杂,不少低俗、恶俗信息充斥其中。
网友被忽悠、青少年被毒害、是非被扭曲的事时有发生,网络大环境亦被污染。
2.2.2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课前预习】知识点一y-y 1=y 2-y 1x 2-x 1(x-x 1)y -y 1y 2-y 1=x -x 1x 2-x 1诊断分析(1)× (2)√ (3)√ [解析] (1)直线的两点式方程是y -y 1y2-y 1=x -x 1x2-x 1,只有当x 1≠x 2且y 1≠y 2时,才存在两点式方程.(3)能用两点式方程表示的直线必不垂直于坐标轴,从而斜率一定存在,故可用点斜式方程表示.知识点二x a +y b=1诊断分析(1)× (2)√ (3)× [解析] (1)垂直于坐标轴的直线也不可以用截距式方程表示. (2)截距式方程是两点式方程的特殊形式.(3)这样的直线通常有两条:一条过原点;另一条不过原点,且在x 轴和y 轴上的截距相等. 【课中探究】探究点一例1 解:(1)因为BC 边所在的直线过两点B (5,-4),C (0,-2),所以BC 边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 -(-4)-2-(-4)=x -50-5,即2x+5y+10=0. (2)设BC 边的中点为M (a ,b ),则a=5+02=52,b=-4+(-2)2=-3,所以M (52,-3),又因为BC 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过点A (-3,2),所以BC 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y -2-3-2=x -(-3)52-(-3),即10x+11y+8=0.变式 (1)B (2)y=23x [解析] (1)经过(5,0),(2,-5)两点的直线的方程为y -0-5-0=x -52-5,整理得5x-3y-25=0.故选B .(2)由题意可知,直线l 过平行四边形ABCD 的中心,BD 的中点坐标为(3,2),又直线l 过原点,所以由两点式可得直线l 的方程为y -02-0=x -03-0,即y=23x.拓展 解:易知点A (3,2)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A'(3,-2),连接A'B ,由已知可得反射光线所在的直线为直线A'B , 其方程为y -6-2-6=x+13+1,即2x+y-4=0.点B (-1,6)关于x 轴的对称点为B'(-1,-6),连接AB',由已知可得入射光线所在的直线为直线AB',其方程为y+62+6=x+13+1,即2x-y-4=0.故入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2x-y-4=0,反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为2x+y-4=0.探究点二例2 (1)AC (2)x+2y-2=0或2x+3y-6=0[解析] (1)当直线l 过原点时,2a-3=0,解得a=32,此时直线l 的方程为72x-y=0,直线l 在x 轴上的截距和在y 轴上的截距都等于0,满足题意;当直线l 不过原点,即a ≠32时,依题意可得a ≠-2,直线l 在x 轴上的截距为3-2a a+2,在y 轴上的截距为2a-3,则3-2a a+2=2×(2a-3),解得a=-52或a=32(舍去).综上所述,a 的值为-52或32.故选AC .(2)设直线l 在x 轴上的截距为a ,则在y 轴上的截距为a-1,由题易知a ≠0且a ≠1,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xa +ya -1=1,将点A (6,-2)的坐标代入,解得a=2或a=3,所以直线l 的方程为x+2y-2=0或2x+3y-6=0. (3)解:设直线在x 轴、y 轴上的截距分别为a ,b. 当a ≠0且b ≠0时,直线的方程为x a +yb =1,由题可知1a +1b=1,且b=2a ,解得a=32,b=3,此时直线的方程为x 32+y 3=1,即2x+y-3=0.当a=b=0时,设直线的方程为y=kx ,由题可知k=1,此时直线的方程为y=x. 综上所述,所求直线的方程为2x+y-3=0或x-y=0.变式 解:由题意知直线l 不过原点,且直线l 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都存在,设直线l 的方程为x a +yb =1(a ≠0,b ≠0).由题意得{5a +2b =1,12|a ||b |=92,即{5a +2b =1,ab =9或{5a +2b =1,ab =-9, 解得{a =-152,b =65或{a =3,b =-3,∴直线l 的方程为y=425x+65或y=x-3. 拓展 解:(1)依题意设A (a ,0),B (0,b )(a ,b>0),则直线l 的方程为x a +yb =1,又直线l 过点P (2,1),所以2a +1b =1,所以2a +1b=1≥2√2ab ,可得ab ≥8,当且仅当2a =1b ,即a=4,b=2时取等号,从而S △ABO =12ab ≥4,所以△ABO 面积的最小值为4,△ABO 的面积取得最小值时直线l 的方程为x 4+y2=1.(2)由(1)可得2a +1b =1(a ,b>0),所以|OA|+|OB|=a+b=(a+b )(2a +1b )=3+a b +2ba ≥3+2√ab ·2ba=3+2√2,当且仅当a b=2ba,即a=2+√2,b=√2+1时取等号,此时直线l 的方程为2+√2+√2+1=1.。
榆林市苏州中学 高一历史 编写人: 延翻 审核人: 审批人: 授课教师: 班级: 小组: 姓名: 制作时间: 9 月 16 日 课时编号 11-12学习,是一种态度;学习,是一种能力;学习,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学习,让生命更有意义!- 课 题: 专题二 第二课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概述三元里人民抗英、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朝爱国官兵英勇抗日、台湾人民反割台、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事迹。
过程与方法:学生分组学习,合作探讨,采用多种方法收集相关信息,进而推动学生进入时空隧道,去感悟中国人民不屈的抗争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爱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不屈 的斗争精神。
【学习重点】列举中国军民抗击外敌入侵的事迹。
【学习难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天下兴亡、我的责任)一:课本助读(一)、三元里抗英(1)原因:①面对列强侵略,______卑躬屈漆;②英军到广州______抢劫。
(2)概况:______年5月,______人民两度包围_____炮台,在三元里_____痛击英军。
(3)意义:三元里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______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表现了中国人民_________、_________的爱国精神。
(二)、左宗棠收复新疆1.背景:____________以后,西方列强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国西北、西南等地区。
____面临危机。
2.目的:为驱逐______,收复新疆3.策略:“________,__________”4.结果:______兵败自杀,_____年,新疆回到祖国怀抱;_____年,中俄签订了《_________》等条约,中国收回______;1884年,根据左宗棠的建议,清政府在_____设立行省,加强了对_____地区的控制。
(三)、黄海海战与反割台斗争 1.黄海海战:(1)爆发:_____年9月,_____偷袭护送清军去朝鲜的中国_____舰队,北洋舰队仓促迎战。
)应用上述实验结论,说明吹笛子是,用手指堵住不同的笛孔能产生不同声调声音的道理。
吹笛子时,用手指堵住不同的笛孔,使空气柱长短不一样,因而振动频率不一样,用手指堵住的笛孔数越多,空气柱越短,空气柱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这样就能产生不同音调的声音扩展练习题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在__20__Hz ~___20000____Hz之间。
某昆虫的翅膀在2分钟内振动了600次,则它的振动频率是___5___Hz,我们__不能___(填"能"或"不能")听到。
2、用小提琴和钢琴演奏同一支乐曲,但一听就能分辨出哪个是小提琴声,哪个是钢琴声,这是因为它们的__音色____不同。
3、人们通常说女子的声音比较尖,是指声音的___音调___高,由此可知女子说话时声带振动的___频率____较高;人们通常说男子说话的嗓门较大,是指声音的___响度____大,由此可知男子说话时声带振动的幅度较大。
4、人们常用”震耳欲聋”来形容人说话的情况,这是指声音的(B)A、音调B、响度C、音色D、都有可能5、一个物体在振动,而人们却听不到它的声音其原因可能是(D)A、物体的振动幅度太小,响度太小B、物体的振动太慢,音调低于人的听觉下限频率C、发声体与人耳朵之间不存在介质D、以上三种可能性均存在6、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A)A、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C、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D、阻止琴弦振动发音7、比较黄牛的”哞哞”叫声和小老鼠的”吱吱”叫声(A)A、黄牛的叫声响度大,老鼠的叫声音调高B、黄牛的叫声音调高,老鼠的叫声响度大C、黄牛和老鼠的叫声音调和响度都相同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8、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雨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
经过与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第一节《中国的气候》导学案(第二课时)学生姓名:班级:小组:【学习目标】1、能总结并理解我国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
2、在地图上观察800毫米和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3、结合干湿地区分布图能说出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对应的植被。
4、结合实例,能说出复杂多样的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我国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结合实例,说出复杂多样的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学习用具】《地图册》 18-21 页《填充图册》 18-20 页自主学习(一)(阅读教材35-39页,独立完成学习一,并在课本上勾画。
)1、中国降水的地区差异______。
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______,较为湿润,而越往_________,降水量就______,干旱程度也逐渐加重。
2、中国降水的时间分配也很______。
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集中在______。
3、一个地区气候的干湿程度,与当地的______和______有关。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______;反之,气候______。
4、根据气候的干湿程度,可将中国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类干湿地区。
5、中国东半部有大范围的______气候,自南向北依次为________气候、________气候、________气候。
西北部大多为________气候。
青藏高原为独特的________气候。
西部高原山地表现出明显的垂直气候特征。
自主学习(二)(先自主完成学习二,再小组讨论,并在课本上补充笔记) 1、比较广州、武汉、哈尔滨3个城市降水量的季节变化,总结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2-25上勾画出800毫米、400毫米和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归纳中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声音的特性-导学案2022-2023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一、导入问题1.你有没有想过什么是声音?什么产生声音?2.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3.你听过什么不同的声音?你能描述一下吗?二、观察现象1.让我们来实验一下,在教室里大声叫喊或者敲击课桌,你能听到声音传播的过程吗?2.你有没有在空旷的地方远距离传话的经历?为什么越远声音越小?三、实验探究实验材料:•吹哨子或吹口哨的同学实验步骤:1.选一个同学吹哨子或吹口哨,注意听吹哨子或口哨的声音。
2.让这位同学站在教室的一头,其他同学站在教室的另一头,观察听到的声音。
四、实验结果和讨论1.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2.当吹哨子的同学站在教室的一头时,其他同学听到的声音很大吗?为什么?3.当吹哨子的同学站在教室的另一头时,其他同学听到的声音是不是比较小了?为什么?五、声音的特性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总结声音的特性: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在实验中,当同学们吹哨子或口哨时,他们的嘴唇和气流产生了振动,这就是声音产生的原因。
2.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
介质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的媒介,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在实验中,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当振动产生的声波到达我们的耳朵时,我们才能听到声音。
3.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有限。
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当振动产生的声音离我们越远,我们听到的声音就越小。
这是因为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会逐渐衰减,使得声音的能量变得更弱,所以我们远离声源时感受到的声音会减弱。
六、思考问题1.声音是如何产生的?2.除空气外,声音还能传播在哪些介质中?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为什么会逐渐衰减?4.为什么当声源远离时,我们听到的声音会减弱?七、小结通过本次导学活动,我们了解了声音的特性。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传播,能够在空气中传播的距离有限。
同时,我们也思考了声音的产生原因和传播过程中的衰减现象。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进一步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规律。
声音的特性【学习目标】1.了解声音的特性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响度、音调和音色的主要因素。
3.了解中华民族在古典音乐方面的成就。
【学习重点】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相关因素。
【学习难点】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学习过程】一、预习交流1.我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是什么?2.我在预习过程中,所做的小实验是否成功?二、互动突破(一)响度1.信息快递:响度振幅。
2.活动:探究声音的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1)怎样使鼓声更响?(2)鼓声的响度是否跟鼓面振动的幅度有关?(3)怎样借助“转化法”验证你的猜想?通过实验可知:声音的响度与生源的有关,越大,响度越大。
(二)音调1.试一试:请把歌曲《青藏高原》的后一句唱给大家听听。
再欣赏一下李娜的原唱。
(1)歌词中的“高原”的“高”为什么唱不上去?(2)李娜的声音比你的声音(高/低)2.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1)仔细辨别老师用卡片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比较两次发声的不同之处。
(2)将自行车的后轮架空,摇动踏板,用一个塑料片接触辐条,当后轮转速越来越慢时,塑料片发出的声音越来越_____(高/低)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声音的高低跟声源振动的______有关。
(3)我们把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声音高的就是音调高,声音低的就是音调低。
(注意与响度的区别)振动的快慢用频率(每秒振动的次数)表示,单位是赫兹(Hz)。
(4)结论:声音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____。
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______(高/低);声源振动的频率越____(高/低),声音的音调越低。
(5)人歌唱声的频率从60赫兹(男低音)到250赫兹(女高音),男子的声音频率范围为90-140赫兹,而女子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70-550赫兹。
现在你就知道为什么《青藏高原》不是一般人都能唱好的。
(三)音色(1)许多人讲话时,即使未看到人,我们也可以凭声音判断是谁。
不同乐器用相同的音调和响度去演奏同一首曲子,我们也能听出是什么乐器。
2.2.2 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自主学习学习目标 1.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合理选择样本,从样本数据中提取基本的数字特征(如平均数、众数等),并做出合理解释.2.会用样本的基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3.进一步体会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自学导引1.设样本数据为x 1,x 2,…,x n ,则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为x =x 1+x 2+…+x nn,它描述了数据的数值____________,定量地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所处的水平.在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平均数是直方图的________.2.数据的离散程度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来描述,样本方差描述了一组数据围绕________波动的大小.一般地设样本元素为x 1,x 2,…,x n 样本平均数为x ,则方差s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准差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点讲练知识点一 平均数的计算例1 某班在一次数学竞赛中有10名同学参加(满分150分).成绩分别如下: 118,119,120,122,117, 125,117,120,125,117.问10名参赛学生的平均成绩是多少?点评 在一般情况下,要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可使用平均数计算公式;当数据较大,且大部分数据在某一常数左右波动时,方法二可以减少运算量,所以此法比较简便.变式迁移1 若x 1,x 2,…,x n 和y 1,y 2,…,y n 的平均数分别是x 和y ,试求出下列几组数据的平均数.(1)3x 1,3x 2,…,3x n ;(2)x 1-y 1,x 2-y 2,…,x n -y n ; (3)2x 1+m,2x 2+m ,…,2x n +m .知识点二 方差、标准差的计算例2甲机床加工直径为100 mm的零件,现从产品中随机抽出6件进行测量,测得如下数据(单位:mm):99,100,98,100,100,103.计算上述数据的方差和标准差(标准差结果精确到0.1).点评首先计算出平均数,然后根据数据的特点,可以直接利用公式求出方差和标准差,或对公式进行合理变形(如s2=1n[(x21+x22+…+x2n)-n x2]),从而使运算更简便.变式迁移2乙机床加工直径为100 mm的零件,现从产品中随机抽出6件进行测量,测得如下数据(单位:mm):99,100,102,99,100,100.(1)计算上述数据的方差和标准差(标准差精确到0.1).(2)据计算结果与例题中甲机床比较,说明哪一台机床加工这种零件更符合要求.知识点三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例3从甲、乙两种玉米苗中各抽10株,分别测得它们的株高如下:(单位:cm)甲:25 41 40 37 22 14 19 39 21 42乙:27 16 44 27 44 16 40 40 16 40问:(1)哪种玉米的苗长得高?(2)哪种玉米的苗长得齐?点评特别要注意本题两问中说法的不同,这就意味着计算方式不一样.平均数和方差是样本的两个重要数字特征,方差越大,表明数据越分散;相反地,方差越小,数据越集中.变式迁移3甲、乙两名战士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10次,每次命中的环数分别是:甲:8,6,7,8,6,5,9,10,4,7;乙:6,7,7,8,6,7,8,7,9,5.(1)分别计算以上两组数据的平均数; (2)分别求出两组数据的方差;(3)根据计算结果,估计一下两名战士的射击情况.(1)平均数与每一个样本的数据有关,任何一个样本数据的改变都会引起平均数的改变,这是众数、中位数都不具有的性质.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与众数、中位数比较起来,平均数可以反映出更多的关于样本数据全体的信息.但平均数受数据中的极端值的影响较大,使平均数在估计总体时可靠性降低.(2)标准差反映了各个样本数据聚集于样本平均数周围的程度.标准差越小,表明各个样本数据在样本平均数的周围越集中;反之,表明各个样本数据在样本平均数的周围越分散.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期中考试以后,班长算出了全班40个人数学成绩的平均分为M ,如果把M 当成一个同学的分数,与原来的40个分数一起,算出这41个分数的平均值为N ,那么M ∶N 为( )A.4041 B .1 C.4140D .2 2.与原始数据单位不一致的样本数据是( ) A .众数 B .中位数 C .标准差 D .方差3.在某项体育比赛中,七位裁判为一选手打出的分数如下: 90 89 90 95 93 94 93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值和方差分别为( ) A .92,2 B .92,2.8 C .93,2 D .93,2.84.某中学人数相等的甲、乙两班学生参加同一次数学测试,两班平均分和方差分别为x甲=82分,x 乙=82分,s 2甲=245,s 2乙=190,那么成绩较为整齐的是( )A .甲班B .乙班C .两班一样齐D .无法确定5.下图是某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上七位评委为某体操项目打出的分数的茎叶统计图,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所剩数据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为( )A .84,4.84B .84,1.6C .85,1.6D .85,4二、填空题6.一个样本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10,12,13,x,17,19,21,24,其中位数为16,则x=______.7.如果数据x1,x2,x3,…,x n的平均数为10,方差为2,则数据7x1-2,7x2-2,7x3-2,…,7x n-2的平均数为________,方差为________.8.甲、乙、丙、丁四名射击手在选拔赛中的平均环数x及其标准差s如下表所示,则选送决赛的最佳人选应是________.三、解答题9.某校团委为响应顺义区倡导的“我与奥运同行,人人爱护环境”的号召,举办了英语口语竞赛.甲、乙两个小组成绩如下:甲组:76908486818786乙组:82848589809476(1)分别求出甲、乙两个小组的平均分、标准差(精确到0.01);(2)说明哪个小组成绩比较稳定?10.为了保护学生的视力,教室内的日光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必须更换,已知某校使用的100(1)(2)若定期更换,可选择多长时间统一更换合适?2.2.2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自学导引1.平均水平 平衡点2.极差 方差 标准差 平均数(x 1-x )2+(x 2-x )2+…+(x n -x )2n (x 1-x )2+(x 2-x )2+…+(x n -x )2n对点讲练例1 解 方法一 利用平均数的公式计算x =110×(118+119+120+…+125+117)=110×1 200=120. 方法二 建立新数据,再利用平均数简化公式计算. 取a =120,将上面各数据同时减去120,得到一组新数据:-2,-1,0,2,-3,5,-3,0,5,-3.x ′=110×(-2-1+0+2-3+5-3+0+5-3)=0,∴x =x ′+a =0+120=120.答 该班10名参赛学生的平均成绩是120分.变式迁移1 解 (1)1n×(3x 1+3x 2+…+3x n )=3×1n ×(x 1+x 2+…+x n )=3x ;(2)1n ×[(x 1-y 1)+(x 2-y 2)+…+(x n -y n )] =1n ×(x 1+x 2+…+x n )-1n ×(y 1+y 2+…+y n ) =x -y ; (3)1n ×[(2x 1+m)+(2x 2+m)+…+(2x n +m)] =1n ×(2x 1+2x 2+…+2x n )+1n ×nm =2×1n ×(x 1+x 2+…+x n )+m=2x +m.例2 解 ①x 甲=100+16×(-1+0-2+0+0+3)=100(mm ).②计算x i -x 甲(i =1,2,…,6)得数据分别为-1,0,-2,0,0,3.③计算(x i -x 甲)2(i =1,2,…,6)得数据分别为1,0,4,0,0,9.④计算方差s 2甲=16×(1+0+4+0+0+9)=73(mm 2).⑤计算标准差s 甲= 73≈1.5(mm ).所以这组数据的方差为73,标准差约为1.5.变式迁移2 解 (1)x 乙=100+16×(-1+0+2-1+0+0)=100(mm ).∵x i -x 乙(i =1,2,……,6)所得数据分别为-1,0,2,-1,0,0. ∴(x i -x 乙)2(i =1,2,…,6)所得数据分别为1,0,4,1,0,0.所以s 2乙=16×(1+0+4+1+0+0)=1(mm )2, s 乙=1(mm ).(2)由上述计算结果可知,x 甲=x 乙,s 甲>s 乙.∴乙机床加工这种零件更符合要求.例3 解 (1)x 甲=110×(25+41+40+37+22+14+19+39+21+42)=110×300=30(cm ),x 乙=110×(27+16+44+27+44+16+40+40+16+40)=110×310=31 (cm ). ∴x 甲<x 乙.(2)s 2甲=110×[(25-30)2+(41-30)2+(40-30)2+(37-30)2+(22-30)2+(14-30)2+(19-30)2+(39-30)2+(21-30)2+(42-30)2]=110×(25+121+100+49+64+256+121+81+81+144) =110×1 042=104.2 (cm 2), s 2乙=110×[(2×272+3×162+3×402+2×442)-10×312]=110×1 288=128.8 (cm 2). ∴s 2甲<s 2乙.答 乙种玉米的苗长得高,甲种玉米的苗长得整齐.变式迁移3 解 (1)x 甲=110×(8+6+7+8+6+5+9+10+4+7)=7(环),x 乙=110×(6+7+7+8+6+7+8+7+9+5)=7(环).(2)由方差公式s 2=1n [(x 1-x )2+(x 2-x )2+…+(x n -x )2],得s 2甲=3.0(环2),s 2乙=1.2(环2).(3)x 甲=x 乙,说明甲、乙两战士的平均水平相当;s 2甲>s 2乙,说明甲战士射击情况波动大,因此乙战士比甲战士射击情况稳定. 课时作业1.B [N =40M +M41=M ,∴M ∶N =1.]2.D3.B [去掉最高分95和最低分89后,剩余数据的平均数为x =90+90+93+94+935=92,方差为s 2=15[(92-90)2+(92-90)2+(93-92)2+(94-92)2+(93-92)2]=15(4+4+1+4+1)=2.8.]4.B5.C [去掉最高分93,最低分79,平均分为15×(84+84+86+84+87)=85,方差s 2=15×[(84-85)2+(84-85)2+(86-85)2+(84-85)2+(87-85)2]=85=1.6.]6.15 7.68 98解析 平均数=7×10-2=68,方差=72×2=98. 8.乙解析 平均数反映平均水平大小,标准差表明稳定性.标准差越小,稳定性越好.9.解 (1)x 甲=17×(76+90+84+86+81+87+86)≈84.29,x 乙=17×(82+84+85+89+80+94+76)≈84.29,s 甲= 17×[(762+902+842+862+812+872+862)-7×84.292]≈4.15,s 乙= 17×[(822+842+852+892+802+942+762)-7×84.292]≈5.40.(2)∵s 甲<s 乙,∴甲小组的成绩比较稳定.10.解 (1)各组中值分别为165,195,225,255,285,315,345,375,由此可算得平均数约为165×1%+195×11%+225×18%+255×20%+285×25%+315×16%+345×7%+375×2%=267.9≈268(天).(2)将组中值对于此平均数求方差: 1100×[1×(165-268)2+11×(195-268)2+18×(225-268)2+20×(255-268)2+25×(285-268)2+16×(315-268)2+7×(345-268)2+2×(375-268)2]=2 128.60(天2)故标准差为 2 128.60≈46(天).答 估计这种日光灯的平均使用寿命约为268天,标准差约为46天,故可在222天到314天左右统一更换较合适.。
2.2 气候(第1课时)第2课时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知道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差异的原因。
2. 知道我国的主要干湿地区及划分依据,理解不同的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点难点1.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异原因,理解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有关降水图的分析判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学习活动一: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1.读图2.18,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总趋势。
2.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年降水量最少的地方是。
3.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大多数地区的降水集中在月,而且我国降水的也很大。
学习活动二:干湿地区1.读图2.22,根据和的关系,划分了、、、四个干湿地区。
填下表:2.不同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不同影响气候干湿程度不同,会影响到农业类型,例如,东部地区以为主;西北干旱地区以为主。
在南方湿润地区,耕地以为主;在北方地区主要以为主。
气候湿润程度影响了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进而影响到当地居民的饮食习惯。
如,南方人爱吃;北方人喜食。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1.为什么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2.降水的季节分配有可能导致什么灾害?3.北京降水的年际变化有什么特点?可能会造成什么影响?4、想一想,降水与干湿地区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还有哪些影响?【知识构建】一: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1)空间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2)时间分布规律: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大,降水集中在4-10月,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降水年际变化很大。
二:我国的降水对生产生活的影响:(1)降水与民居建筑(2)降水与植被景观(3)降水与饮食习惯、交通、体育运动【拓展延伸】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是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年平均降水量仅5.9毫米,年降水天数不足10天,有些年份滴水不见。
八年级物理科导学案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使人感到愉悦的声音,叫做乐音;使人感到厌烦的声音,叫做噪声。
2.声源振动次数和所用时间之比叫做频率,用符号f表示。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是Hz。
3.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跟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声源振动的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4.同种材料制成的弦乐器的音调高低与弦的长短、粗细、松紧程度有关。
5.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 000 Hz。
二、小组合作学习
1.如图甲所示,取8个同样的玻璃杯,分别装入不同量的水,按水量多少,从左到右将杯子排在桌子上,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每个杯子,会发现最右边的杯子音调___高___些;接着取8个可乐瓶,分别装入不同量的水,用嘴对着可乐瓶口吹气,会发现最右边瓶子的音调___低___些。
(以上两空均选填“高”或“低”)
五、教(学)后反思。
第二节分子的空间结构第2课时杂化轨道理论简介【学习目标】1. 知道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内容。
2.能根据杂化轨道理论确定简单分子的空间结构【基础梳理】1.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甲烷分子的形成在形成CH4分子时,碳原子的一个轨道和三个轨道发生混杂,形成4个能量相等的杂化轨道。
4个杂化轨道分别与4个H原子的1s轨道重叠形成4个C—H σ键,所以4个C—H键是等同的。
2.杂化轨道的形成及其特点3.杂化轨道类型及其空间结构(1)sp3杂化轨道sp3杂化轨道是由个s轨道和个p轨道杂化形成的。
sp3杂化轨道间的夹角是109°28′,空间结构为(如下图所示)。
(2)sp2杂化轨道sp2杂化轨道是由个s轨道和个p轨道杂化而成的。
sp2杂化轨道间的夹角是,呈(如下图所示)。
(3)sp杂化轨道sp杂化轨道是由个s轨道和个p轨道杂化而成的。
sp杂化轨道间的夹角是,呈(如下图所示)。
点拨:sp、sp2两种杂化形式中还有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可用于形成π键,而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σ键或者用来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杂化轨道类型VSEPR模型典型分子空间结构sp CO2直线形sp2SO2V形sp3H2O V形sp2SO3平面三角形sp3NH3三角锥形sp3CH4正四面体形1.判断正误(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括号内打“×”。
)(1)杂化轨道与参与杂化的原子轨道的数目相同,但能量不同。
( )(2)杂化轨道间的夹角与分子内的键角不一定相同。
( )(3)凡是中心原子采取sp3杂化轨道成键的分子其空间结构都是正四面体形。
( )(4)凡AB3型的共价化合物,其中心原子A均采用sp3杂化轨道成键。
( ) 2.能正确表示C H4中碳原子的成键方式的示意图为()3.ClO-、ClO-2、ClO-3、ClO-4中,中心原子Cl都是以sp3杂化轨道方式与O原子成键,则ClO-的空间结构是________;ClO-2的空间结构是________;ClO-3的空间结构是________;ClO-4的空间结构是________。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二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一、自主探究
1、(1)区别:
第一,唯物主义是和唯心主义相对的。
它的根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第二,辩证唯物主义在承认这一观点的基础上,还承认意识具有能动性,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特别是认为人类社会在本质上也是物质的,因而它是辩证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彻底的唯物主义。
第三,机械唯物主义虽然承认物质决定意识,但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同时在社会历史领域往往表现为唯心主义。
因而它是不科学的,是不彻底的唯物主义。
(2)联系:
第一,它们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都是与唯心主义根本对立的。
第二,从外延上看,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
2、[答案]:(1)“心外无物”的观点。
(2)不认同。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而王守仁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先有意识,后有物质,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观点,是错误的。
二、预习自测
单项选择题
1.A 2.D 3. A 4.D 提示:A、B、C项均为唯物主义观点,D为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5.D 6.C 提示:②为客观唯心主义,③为唯物主义,因此①④入选。
7.B提示:赫拉克利特把“火”这种具体物质形态当成哲学上讲的物质,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8. A 提示B、C、D三个观点说的都是辨证唯物主义。
三、探究案
案例一
[解析]:本题选取国家生活中的重大热点问题,考查教材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培养运用课本知识来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答案]:(1)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宇宙间的一切都起源于物质。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2)唯心主义主张有神论,它从精神第一、物质第二的观点出发,解释和说明宇宙间发生的一切现象,把客观世界的发展归结为人的精神或某种超自然的外力,从而创造出了神。
“法轮功”的这种观点就是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
案例二: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即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它们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要全面地理解、应用。
[答案]:(1)材料一是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材料二是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二者的共性是都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
(2)宗教思想认为在客观世界之外有一个万能的主宰,是典型的客观唯心主义。
另外,一切封建迷信思想,尽管不系统,但都认为有超现实的理念或上帝、神等主宰世界,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三、当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 C
[解析]:①④错误,④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可以单独存在的。
2.[答案]: A
[解析]:对唯心主义应当总体上保持批判态度,既要否定它的根本观点,又要批判吸收其合理成分。
3.[解析]:A
[答案]:此题是2004年全国高考试题,实际考查的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B项为形而上学观点,C项为唯心主义学说,D项是辩证法观点。
二、非选择题
4.[解析]:该题考查的是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标准的理解。
做题时,首先指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然后分析重视物质利益并非都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并非都是唯心主义。
[答案]:(1)凡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就是唯物主义;反之,就是唯心主义。
重视物质利益和强调精神文明并不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能在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的意义上使用,如果给它们加上别的意义,就会造成混乱。
(2)追求物质利益并一定就是唯物主义,如果违背社会发展规律,不管客观条件,主观蛮干地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心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并不一定就是唯心主义,如果在承认物质第一性的前提下,强调精神文明,正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