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交换色谱
- 格式:ppt
- 大小:2.23 MB
- 文档页数:94
离⼦交换⾊谱(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2、离⼦交换⾊谱(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蛋⽩质、多肽均属于两性电解质,在缓冲液pH⼩于其等电点时,带净正电荷,⽽在缓冲液pH⼤于其等电点时,带净负电荷。
阴离⼦交换凝胶本⾝带有正电荷基团,阳离⼦交换凝胶本⾝带负电荷基团。
由于静电相互作⽤⽽使样品结合到凝胶上,再采⽤盐浓度梯度或者更换缓冲液的pH值进⾏洗脱对于等电点⼩于5.0的酸性蛋⽩质,推荐使⽤阴离⼦交换,对于等电点⼤于7.0的碱性蛋⽩质,推荐使⽤阳离⼦交换。
两种模式:⼀种使⽬的蛋⽩结合凝胶,通过梯度洗脱;⼀种使⽬的蛋⽩不结合凝胶,⽽⼤部分杂质结合凝胶,则穿过液中含有⽬的蛋⽩。
column chromatography(柱⾊谱)batch chromatography(批⾊谱)c、疏⽔作⽤⾊谱利⽤蛋⽩质、多肽在⾼盐存在下,可以结合疏⽔凝胶,⽽在盐浓度降低时⼜可以解脱的原理实现分离。
d、亲和⾊谱利⽤蛋⽩质、多肽与某些配基的特异性相互作⽤⽽进⾏分离。
例如:酶-底物,酶-抑制剂,糖蛋⽩-凝集素,抗原-抗体等。
近来发展了⾦属螯合亲和⾊谱,⽤于纯化表⾯含⾊氨酸、酪氨酸、组氨酸等的蛋⽩质以及(His)6-tagged重组蛋⽩。
亲和⾊谱分为特异性亲和⾊谱和组别亲和⾊谱两类。
肝素、凝集素、染料、⾦属螯合亲和⾊谱均为组别亲和⾊谱(同⼀配基可以结合许多种蛋⽩质)。
e、反相⾊谱常⽤于蛋⽩质、多肽的HPLC分析,以及多肽的精细制备分离,分辨率极⾼,可以分离两种仅相差⼀个氨基酸的多肽。
如⾎管紧张素(angiotensin)的⼏个亚型通过反相⾊谱可以很好地分离。
同⼀个样品在同⼀Source 30 RPC柱上进⾏分离,由于⾊谱条件进⾏了改变,⾊谱图截然不同,说明反相⾊谱具有⾼度的选择性。
四、应⽤举例例⼀、⼀种抗HIV gp120单克隆抗体的Fab⽚断(E.coli中表达)分⼦量:50 kD等电点:11表达定位:周质(periplasmic)纯化策略:渗透压休克提取周质,阳离⼦交换去除⼤部分杂质,疏⽔作⽤⾊谱进⼀步去除杂质,最后⽤凝胶过滤分离。
化学分离技术中的离子交换色谱离子交换色谱是一种常用的化学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生化、药物、食品、环境等领域。
在化学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离子交换色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
离子交换色谱的原理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与样品中离子的相互作用,将不同离子分离开来。
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具有很强的离子交换能力,可以选择性地吸附或释放离子。
当样品溶液通过离子交换柱时,离子与离子交换树脂表面上的离子发生竞争作用,最终被吸附在离子交换树脂上,从而实现分离。
离子交换色谱可以分为阳离子交换色谱和阴离子交换色谱两种类型。
在阳离子交换色谱中,树脂上的功能基团带有阴离子,可以选择性地吸附阳离子;在阴离子交换色谱中,树脂上的功能基团带有阳离子,可以选择性地吸附阴离子。
离子交换色谱在化学分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食品分析中,离子交换色谱可以用于检测大豆制品中的异黄酮;在生化分析中,离子交换色谱可以用于检测DNA和蛋白质;在药物制剂中,离子交换色谱可以用于纯化生物碱和抗生素。
离子交换色谱不仅可以用于分离和检测化学物质,还可以用于污水处理和工业废弃物处理。
例如,农业废水中的氨氮可以通过阴离子交换色谱沉淀出来,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然而,离子交换色谱在使用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离子交换树脂会受到样品中其他成分的影响而失活,从而影响分离的效果。
其次,离子交换色谱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经常更换离子交换柱,增加使用成本。
此外,离子交换色谱需要进行缓冲液的调配和pH值的控制,操作较为繁琐。
总之,离子交换色谱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化学分离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改进,离子交换色谱将会被更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为化学分离技术做出更大的贡献。
离子色谱的分离方式根据三种不同分离机理,离子色谱可分为高效离子交换色谱(简称HPIC),离子排斥色谱(简称HPIEC)和离子对色谱(简称MPIC)。
用于三种分离方式的柱填料的树脂骨架基本上都是苯乙烯- 二乙烯基苯的共聚物,但树脂的离子交换容量各不相同。
HPIC用低容量的离子交换树脂(0.01 - 0.50mmol/g),"?(@)用高容量的树脂(3-5mmol/g),MPLC用不含离子交换基团的多孔树脂。
三种分离方式各基于不同分离机理。
HPLC的分离机理主要是离子交换,HPLEC主要为离子排斥,而MPLC则主要基于吸附和离子对的形成。
1. 离子交换色谱(HPIC)方法基于流动相和连接到固定相上的离子交换基团之间发生的离子交换过程。
对高极化度的离子,分离机理中还包括非离子的吸附过程。
离子交换色谱主要用于有机和无机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分离。
离子交换功能基为季铵基的树脂用作阴离子分离,为磺酸基和羧酸基的树脂用作阳离子分离。
2. 离子排斥色谱(HPIEC)离子排斥色谱的分离机理包括Donnan排斥,空间排阻和吸附过程。
固定相主要是高容量的总体磺化的聚苯乙烯. 二乙烯基苯阳离子交换树脂。
离子排斥色谱主要用于有机酸、无机弱酸和醇类的分离。
HPIEC的一个特别的优点是可用于弱的无机酸和有机酸与在高的酸性介质中完全离解的强酸的分离。
强酸不被保留,在死体积被洗脱。
3. 离子对色谱(MPIC)离子对色谱的主要分离机理是吸附,其固定相主要是弱极性和高表面积的中性多孔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树脂和弱极性的辛烷或十八烷基键合的硅胶两类。
分离的选择性主要由流动相决定。
有机改进剂和离子对试剂的选择取决于待测离子的性质。
离子对色谱主要用于表面活性的阴离子和阳离子以及金属络合物的分离。
4. 其他分离方法除上述三种主要的分离方式之外,反相液相色谱(RPLC)用于极性和离子型化合物的分离也越来越普遍。
例如以离子抑制方式在化学键合的十八烷基固定相上分离长链脂肪酸;以磷酸缓冲溶液作淋洗液,在化学键合的氨丙基固定相(aminopropyl)上分离食品样品中NO3-和Br-。
离子交换色谱法应用场景总结离子交换色谱法(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简称IE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技术,基于材料表面带电的固体不溶物(固体阴离子交换剂或固体阳离子交换剂)与溶液中的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该技术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 生物制药离子交换色谱法在生物制药领域中经常被用于分离和纯化蛋白质。
通常情况下,离子交换色谱法可用于去除蛋白质溶液中的杂质,如小分子化合物、DNA和残留的细胞培养物等。
同时,也可以利用不同的离子交换剂筛选目标蛋白质的不同理化性质,如等电点和结构,从而实现蛋白质的纯化和分离。
2. 生化分析离子交换色谱法被广泛应用于生化分析领域,特别是在药物、食品和环境样品的分析中。
IEC 可以用于测定一种物质中特定离子的含量,如食品中的钠、钙、镁和钾等。
此外,离子交换色谱法还可用于检测有机酸、氨基酸、酚类化合物、硝酸盐和氯离子等。
3. 环境分析离子交换色谱法在环境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该技术可用于环境水样的离子分析,如河流、湖泊和地下水中的阳离子(如铵离子、钠离子)、阴离子(如硝酸盐、氯离子)和微量金属离子(如镉、铅、汞等)分析。
此外,离子交换色谱法还可以用于监测大气颗粒物中的无机离子组成,如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等。
4. 食品安全离子交换色谱法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特别是对食品中残留农药、重金属和禁用添加剂等的分析。
例如,该技术可用于检测果蔬中的农药残留物,如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等。
此外,离子交换色谱法还可以用于检测食品样品中的重金属离子,如铅、汞和镉等。
通过离子交换色谱法,可以快速、准确地对食品样品进行分析,保障食品安全。
5. 药物分析离子交换色谱法在药物分析中具有重要应用。
该技术常用于测定药物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如药物中的无机阴离子(如卤化物和硫氰酸盐)以及有机阴离子(如氯化苯乙酸和苯乙酸)、有机阳离子(如三氯乙胺和苄马先明)等。
离子交换色谱法的高选择性和灵敏性使其成为药物分析的常用技术之一。
离子交换色谱法分析化学离子交换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分析方法,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
该方法基于离子交换剂与样品中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对目标化合物的分离和分析。
本文将介绍离子交换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实验操作步骤以及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一、离子交换色谱法的基本原理离子交换色谱法利用离子交换剂作为固定相,通过与样品中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分离目标化合物。
离子交换剂是一种具有交换基团的功能性材料,通过基团与样品中离子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对目标化合物的分离。
根据不同的交换基团和固定相材料,离子交换色谱法可应用于不同类型化合物的分离和分析。
二、实验操作步骤1、准备实验仪器和试剂,包括色谱柱、流动相、样品溶液等。
2、将离子交换剂填充至色谱柱中,制成固定相。
3、将样品溶液注入进样器中。
4、开启泵,使流动相通过色谱柱,将样品中的离子与固定相中的交换基团进行交换。
5、通过检测器对分离后的离子进行分析和检测。
6、根据峰高、峰面积等参数计算目标化合物的含量。
三、离子交换色谱法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1、有机酸和碱的分离和分析:离子交换色谱法可用于分离和测定有机酸和碱的含量,如乳酸、柠檬酸、苯胺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离子交换剂和流动相,可实现高分辨率分离和准确测定。
2、金属离子的分离和分析:离子交换色谱法可用于分离和测定金属离子,如钠、钾、钙、镁等。
通过选择含有适当功能基团的固定相,可实现对不同金属离子的分离和分析。
3、环境样品的分离和分析:离子交换色谱法可用于分离和测定环境样品中的阴、阳离子,如水样、土壤样品的分离和分析。
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可实现高分辨率分离和准确测定。
4、生物样品的分离和分析:离子交换色谱法可用于分离和测定生物样品中的离子,如氨基酸、多肽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和流动相,可实现高分辨率分离和准确测定。
5、其他领域的应用:离子交换色谱法还可应用于化学合成、药物分析、食品分析等领域。
通过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和流动相,可实现对不同类型化合物的分离和分析。
CEX色谱法(Cat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是一种常用的离子交换色谱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蛋白质纯化和分析等领域。
本文将对CEX色谱法的原理进行详细介绍。
一、CEX色谱法概述CEX色谱法是基于离子交换作用的一种分离技术。
它利用固定相上的离子交换基团与待分离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不同带电物质在流动相中的分离。
二、固定相材料1. 基质:CEX色谱柱的固定相通常由聚合物或硅胶等材料构成。
聚合物基质具有较高的表面积和较好的机械强度,可适应高流速和高压下的操作。
2. 功能基团:固定相材料上的功能基团决定了其对待分离物的选择性。
常见的功能基团包括磺酸基、羧酸基和胺基等。
三、分离原理1. 离子交换机制:在CEX色谱柱固定相的功能基团上存在离子交换位点,可以吸附带电物质。
待分离物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与功能基团上的离子交换位点发生相互作用,使其被固定相吸附。
2. 选择性:固定相材料的功能基团类型和流动相条件可以调节CEX色谱的选择性。
对于阳离子交换柱,功能基团通常为磺酸基,选择性较强;而阴离子交换柱的功能基团通常为胺基或羧酸基,选择性较弱。
3. 离子强度调节:离子强度是影响CEX色谱分离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增加流动相中的离子浓度可以提高离子交换柱的选择性;而降低离子浓度则有利于样品的洗脱。
4. pH调节:改变流动相pH值可以调节待分离物的带电状态,从而影响其在CEX色谱柱上的吸附行为。
当待分离物与功能基团之间的电荷相同时,相互作用较强,分离效果较好。
四、操作步骤1. 样品处理:将待分离的样品进行预处理,如去除杂质、调节pH值等。
2. 色谱柱平衡:将色谱柱与流动相进行平衡,以确保固定相处于最佳状态。
3. 样品加载:将样品溶液加载到色谱柱上,待分离物与固定相发生离子交换作用。
4. 洗脱条件优化:通过调节流动相的离子强度、pH值等参数,实现待分离物的洗脱。
5. 分析和收集:根据需求,对洗脱后的样品进行分析或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