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栽培学
- 格式:ppt
- 大小:3.22 MB
- 文档页数:42
CATALOGUE 目录•小麦栽培学概述•小麦的生物学特性•小麦的栽培技术•小麦的产量与品质形成•小麦的育种与良种繁育•小麦栽培学的未来发展01小麦栽培学概述小麦的起源与传播起源地小麦起源于西亚的“肥沃月牙地带”(Fertile Crescent),即今天的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约旦、以色列、巴勒斯坦等地。
传播路径从起源地开始,小麦通过人类迁徙和贸易活动逐渐传播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广大地区。
传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9000年至公元前7000年之间,小麦开始被人类广泛栽培。
小麦的分类与分布分类分布小麦的栽培意义粮食来源01经济价值02社会文化0302小麦的生物学特性小麦的生长发育生育期生长阶段温光反应特性小麦的光合作用与物质生产光合作用物质生产与分配小麦的抗逆性与适应性抗旱性抗寒性抗病性03小麦的栽培技术整地与播种整地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田块进行深耕细作,耕深25厘米左右,耕后耙平做畦。
播种选用优质高产、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适时早播,播种量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和目标产量而定。
一般采用条播或撒播方式,播种深度3-5厘米。
施肥与灌溉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病害防治小麦常见病害有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等。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水等。
发病初期可选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方法进行防治。
虫害防治小麦常见虫害有蚜虫、吸浆虫、麦蜘蛛等。
防治方法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
农业防治可通过深耕细作、清除杂草等措施减少虫源;生物防治可利用天敌控制害虫数量;化学防治可选用高效低毒农药进行喷雾防治。
04小麦的产量与品质形成单位面积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030201小麦的产量构成因素小麦的品质性状与评价标准加工品质营养品质食用品质合理密植选用高产优质品种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节水灌溉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的途径05小麦的育种与良种繁育小麦的育种目标与方法育种目标育种方法小麦的良种繁育体系与程序良种繁育体系良种繁育程序小麦新品种的选育与推广选育过程推广策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农民参与,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农民对新品种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作物栽培学(小麦)小麦栽培技术一.高产小麦的土壤条件(一)实现高产的土壤指标小麦适应性广,各种土壤均可种植.但要达到高产、稳产,必须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高产麦田的耕作层深度一般为20cm以上,土壤容重1.2g/cm3左右,孔隙度为50-55%(其中非毛管孔隙:15-20%),水气比例:1.0:0.9—1.0 ,有机质含量:砂壤土1.2%以上;粘土2.5%左右,其中易分解的有机质要占50%以上,土壤含氮量0.1%以上,小麦生长期间水解N70mg/kg左右,速效P含量> 15mg/kg,速效K含量大于120mg/kg,土地平整,地面坡降小于0.1%-0.3%,有利灌排,土壤PH6.8-7.0左右。
(二)麦田整地方法整地质量直接影响到播种质量,麦田整地质量要求达到深、透、细、平和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整地方法因地而异,有的地区冬春干旱,要注意抗旱保墒;有的地区雨水多,要防止烂耕烂种。
1、稻茬麦田整地稻茬田含水高,质地粘重,宜耕期短,耕整难度大,必须在水稻生育中后期,加强水分管理,在稻田四周开挖排水沟。
在水稻收获前适时干田,一般在水稻收割前10天左右停止上水,收稻时土壤表土发白,脚踩不下陷,耕出的土块易散碎时为宜耕期,立即进行随耕随耙随播种。
早中稻收后距小麦播种有较充裕时间,应进行耕翻晒垡,使土壤风化,改善理化性状,播种前,应再浅耕,耙碎作畦。
机耕整地可采用旋─耕─旋的方法,先旋耕灭茬,后用铧犁耕翻,再用旋耕犁碎垡。
晚茬稻收割迟,种麦季节紧,必须边收割边耕边耙,边播种。
南方麦区稻茬麦面积大,为克服稻田整地费工、缓解稻麦两熟季节紧、劳力紧张的矛盾,近年来发展了稻茬少、免耕种麦技术和反旋灭茬秸秆还田技术。
少免耕种麦减少了耕作程序,比耕翻种麦省工节本,有利于适时播种。
免耕麦田表土平整,播种深度一致,小麦出苗快而整齐,出苗率高,有利苗期早发,前期干物质积累较快。
但少,免耕种麦杂草较严重,肥料施得浅,易流失,根系在土壤0-10cm分布比例大,在土壤下层根量比例小,在生长中后期,易出现早衰现象。
小麦栽培学一.种子、发芽和出苗(一)麦粒的构造小麦的种子在植物学上叫颖果,它是由受精后的整个子房发育而成的果实。
由于果皮很薄,成熟后与种子紧连在一起,不易分开,故生产上通称为种子或籽粒。
小麦籽粒的形状因品种而异,从外形的背面观可分为椭圆形、梭形、卵圆形、圆筒形和近圆形。
横切面呈心脏形、三角形、肾形等。
子粒隆起的一面称为背面,相对一面为腹面,腹面凹起处称为颊,两颊之间的沟称为腹沟,背面基部有胚,顶端有茸毛称冠毛。
>>TOP<<图2-1 小麦种子的外形构造I 种子的形态和主要组成部分 II种子的横切面1.果皮2.种皮3.糊粉细胞4.胚乳细胞5.颊的一侧6.冠毛7.胚8.腹沟小麦的籽粒由皮层、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
>>TOP<<1.皮层包括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果皮和由内珠被发育而的种皮。
皮层的重量约占子粒总重量的5-7.5%。
在加工过程中与胚乳的糊粉层合并成为麸皮,麸皮约占籽粒重量的15-17%,皮层厚,出粉率低。
干燥的皮层对水和空气有一定程度的不透性,从而对种子的内部组织和器官在代谢生长方面产生一种调节作用(种子的休眠特性)和保护作用。
种子萌发过程中,水分和空气则可通过种皮进入籽粒内部。
皮层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含量占整个种子纤维素量的75%。
皮层的两个部分:果皮和种皮成分各不相同。
(1)果皮:由外表皮、横细胞和管细胞组成,果皮厚度约45-50um,(2)种皮:位于果皮内侧管细胞下方,子粒的粒色主要是由于内珠被内层细胞含有色素所致(外层细胞无色),白皮小麦种皮内无色素。
红皮小麦含有红色或棕色油酯物,种皮在腹沟中部折叠,并在此处与种子的珠柄相连。
2.胚乳 >>TOP<<皮层内部绝大部分为胚乳所占据,占籽粒重量90%左右,外层为细胞排列紧密整齐的糊粉层,占种子重量7%,糊粉层不含淀粉,而充满着糊粉粒(蛋白质的一种),主要成分为含N化合物、脂肪、糖和纤维素。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小麦栽培实践,了解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掌握小麦栽培技术,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通过对不同栽培管理措施的比较,探讨适宜本地区小麦生长的最佳栽培技术。
二、实验材料1. 小麦品种:冬小麦“郑麦9023”。
2. 土壤:沙壤土,pH值6.5-7.0。
3. 农药:多菌灵、灭幼脲等。
4. 肥料:复合肥、尿素、磷酸二铵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地选择与准备: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深耕20-25厘米,施足底肥,底肥以复合肥为主,亩施用量为50公斤。
2. 播种:采用条播方式,播种时间为10月20日,播量每亩1.5公斤,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
3. 田间管理:- 施肥:小麦返青期亩施尿素10公斤,拔节期亩施尿素15公斤,孕穗期亩施磷酸二铵10公斤。
- 灌溉:小麦返青期、拔节期、孕穗期各灌溉一次,保持土壤湿润。
- 病虫害防治:返青期防治纹枯病、白粉病,拔节期防治蚜虫、吸浆虫,孕穗期防治赤霉病。
4. 收割:小麦成熟后,选择晴朗天气进行收割,确保籽粒饱满。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产量分析:经测定,本实验小麦产量为每亩750公斤,较对照田块增产20%。
2. 品质分析:本实验小麦籽粒饱满,色泽好,品质优良。
3. 栽培技术分析:- 播种期:选择适宜的播种期,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提高产量。
- 施肥:合理施肥,保证小麦营养需求,提高产量和品质。
- 灌溉:适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有利于小麦生长发育。
- 病虫害防治:及时防治病虫害,降低损失,提高产量。
五、实验结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适宜的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2. 在本地区,冬小麦“郑麦9023”具有较高的产量和品质,适宜推广种植。
3. 在小麦栽培过程中,应注重播种期、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管理,以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
六、实验建议1. 进一步优化施肥方案,提高肥料利用率。
2. 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降低病虫害发生程度。
小麦种植技术一、小麦的生物学基础(一)小麦的生育期与生育时期1、小麦的生育期小麦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生育期。
(1)小麦生育期的长短与栽培地区的纬度、海拔高度、耕作制度及品种特性的相同存有非常大差异。
通常纬度越高、海拔越高,生育期越短。
(2)低纬度地区,冬季较短,小麦播种较迟,越冬期短,所以生育期较短。
(3)在同一地区,相同类型品种生育期长短相同。
春性品种生长发育慢,明朗晚,生育期较短;冬性品种生长发育快,明朗晚,生育期较长。
(4)同一品种,播期不同生育期也有变化,迟播生育期缩短,早播生育期延长。
(5)我省主要栽培春性、半冬性品种,生育期通常在-天左右,鄂东、鄂东南及江汉平原等通常收割较晚,明朗较晚,生育期略长。
鄂西北地区,通常收割较晚,明朗较晚,生育期偏长。
2、生育时期的划分小麦的一生必须经过种子萌生、播种、分蘖、田喜荣、孕穗、发芽、开花、灌浆、明朗等生育进程。
小麦在整个生育过程中要出现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生上的变化,依次发生和构成各种相同的器官,最后构成作物产量。
冬小麦一生分割四个时期:即为幼苗期、分蘖期、田喜荣孕穗期和发芽结实期。
(二)小麦阶段发育特性小麦由营养生长转变生殖生长,这种阶段性的量变叫做阶段发育。
相同的发育阶段都建议一定的外界条件,例如温、光、水、空气、养分等,往往就是其中某一个因素起至主导作用,若缺乏主导因素促进作用,小麦就无法顺利完成阶段性发育,因而就无法开花结实。
小麦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对外界条件建议差异很大。
因此,小麦的个体发育可以分成春花阶段和光照阶段。
1、春化阶段春化阶段就是小麦第一个发育阶段。
冬小麦在幼苗播种后,必须经过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的低温就可以步入生殖生长时期。
温度起至主要促进作用,这一阶段称作春化阶段,又称作感温阶段。
如果冬小麦春播,因缺少春化阶段发育所需的低温,个体发育就暂停在分蘖状态而不发芽。
根据小麦春化阶段对温度多寡和时间长短的建议相同,小麦品种可以分成三个基本类型:(1)冬性品种。
小麦栽培学试题库一、填空题[请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答案,错填不给分;]l、小麦是低温长日照作物,在小麦的一生中必需经过和才能进展下一阶段的生长发育。
2、小麦幼穗分化进程中生长锥伸长期的特征是。
3、小麦的叶具有和叶耳。
4、小麦属千禾本科小麦属,可分为5个系22个种,目前世界上种植的小麦绝大局部属种。
5、小麦在光照阶段承受日长反响的器官是。
心依据小麦不同品种完成春化阶段所要求的温度和时间可将小麦分为三个类型,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推广种植的主要品种属类型。
7、小麦出苗期标准是。
8、小麦根系有两种类型,其中于主茎第一片真叶抽出时就停顿发生的根称为9、小麦的真叶由叶片、叶鞘、10、当小麦主茎第7/0抽出时,鞘在伸长。
、和叶枕组成。
叶叶片在伸长,叶叶11、正常条件下,小麦茎杆伸长节间从开场伸长至定长一般持续个叶龄期。
12、小麦的穗在植物学上称为复穗状花序,由组成。
和13、小麦的幼穗分化过程可以从外部形态上进展诊断,对主茎总叶片数11叶、5个伸长节间品种而言,幼穗开场分化的叶龄为,物候学拔节期幼穗分化处于时期。
14、小麦的需水临界期为15、小麦冻害致死缘由主要有低温干脆造成的冻融造成根拔或凌截死苗。
及土壤16、小麦倒伏有和两种类型。
17、小麦属千科小麦属,依据形态学特征、染色体组的异同及染色体数和倍性关系,可分为个系22个种。
18、依据小麦不同品种完成春化阶段所要求的温度和时间可将小麦分为三个类型,其中西南地区推广种植的主要品种属类型。
19、小麦在春化阶段承受低温反响的器官是。
20、小麦主茎总叶数为13叶、5个伸长节间的品种,当主茎第7/0叶抽出时,第叶节节根发生。
21、小麦主茎总叶数为13叶、5个伸长节间品种,幼穗分化进入药隔形成期时,基部第节间接近定长。
22、小麦穗的小穗包括部。
、和23、相对而言,我国冬麦区小麦籽粒蛋臼质含最表现为由北向南逐步。
24、小麦冻害发生的缘由主要有低温干脆造成的_及土壤冻融造成或凌截死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