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6.33 MB
- 文档页数:50
烯效唑(S-3307)对小麦种子成苗的影响郝登全园艺学院园艺08级1班学号20083552摘要:用0(CK)、20、40、60 mg·L-1植物生长延缓剂S-3307对小麦种子进行浸种24h,结果表明,种子呼吸速率降低,麦苗的生长速度减缓,S-3307对株高有控制作用,同时使幼苗叶绿素含量增加、根系活力增强、根冠比增加,丙二醛(MDA)含量减少,其中以20-40mg/L处理效果最佳。
关键词:小麦种子 S-3307 幼苗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小麦高产的重要条件是培育壮苗,保证基本苗,为后期高产奠定基础。
S-3307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具有控长、促蘖、杀菌、增加于物质积累等作用[1]。
研究结果和生产上使用表明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具有很好的壮苗和增产的效果,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2,3]。
本文以小麦为材料,探究不同浓度S-3307处理小麦种子后对种子和幼苗的各项生理生化的影响,深化对《现代植物生理学》这门课程的进一步学习,为以后的工作实践作一个引导作用。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供试小麦种子为绵麦31号。
由农学院植物生理系提供,一共取240粒。
1.2方法种子处理及幼苗栽培管理选种。
选择饱满成熟的小麦种子用0.1%升汞浸种处理10min;然后用浓度分别为CK、20、40、60mg/L S-3307浸种24h后在25-28℃恒温箱中催芽3d。
取各浓度催芽后的种子各60粒,用镊子将其栽植到纱窗网上,每张纱窗上栽植30粒,用橡皮筋将栽好种子的纱窗网固定于盛满水的塑料杯上,在室内用日光灯照射常温培养14天。
1.1.1呼吸速度的测定——广口瓶法。
2.1.1幼苗形态指标的测定。
2.1.1.1取各浓度处理的幼苗10株;株高、根长、根数的测定,测定方法为:株高,由植株茎的基部开始测量直到第一片真叶叶柄处;根长,分别选左中右三条最长的根测量,从小麦基部最中间的一条编号为1,左边最长根编号为2,右边最长根编号为3;根数为由小麦胚上长出的根系。
小麦栽培学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第三节小麦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与子粒品质第四节小麦生产的基本条件第五节小麦栽培技术第六节安徽省小麦生产小贴士第一节概述一、小麦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一)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的营养价值高(是一种细粮作物);碳水化合物 60%~80%,蛋白质 8%~15%脂肪 1.5%~2%,矿物质 1.5%~2%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可以趁热贮藏,贮藏时间长,便于备战备荒(二)小麦全身皆宝麦麸是良好的精饲料;麦秸可以造纸、作为编织原料,建筑原料,新型砖的加工原料、多胃动物的饲料;麦皮可作无土培养的基质等。
(三)小麦生产是整个农业生产的基础1.在作物种植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2.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3.易取得稳产4.适于机械化栽培,提高劳动生产率(四)是重要的轻工业加工原料可以加工成各种商品、食品面粉、面条、方便面、面包、蛋糕等。
是酿造原料二、世界小麦生产概况2007年,世界小麦收获面积2.23亿hm2 。
总产为6.106亿吨。
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有印度、俄罗斯、中国、美国。
中国小麦播种面积22980075 hm2(占世界的10.5%,第三位)。
总产10986.04万吨 (世界第一)。
单产47806kg/ hm2 (在世界占中等水平)世界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1.选用良种2.自然条件优越3.畜牧业发达,土地肥沃4.扩大灌溉面积5.机械化程度高三、中国小麦生产概况及种植区划(一)我国小麦栽培历史悠久(二)我国小麦种植区划(三)我国小麦生产发展概况1.生产基本情况在我国种植面积和总产仅次于水稻、玉米而居第3位。
建国以来,小麦生产发展迅速,与1949年相比,2005年面积增加6.5%,单产增加558%,总产增加602.4%;种植面积最大的年份在1991年(3.09×107hm2),总产最高的年份在1997年(1.23×108吨).种植面积较大的省份河南、山东、河北等省。
小麦栽培技术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全世界1/3以上的人口以小麦为主食。
小麦的营养价值很高,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一般为11%—14%(高的可达17%—18%),高于一般谷类作物。
小麦类型和品种繁多,分布广,对土壤、气候条件适应性强,耐寒、耐旱、稳产、高产。
小麦适于机械耕作,生产成本低,劳动生产率较高。
冬小麦利用秋末及冬季低温季节,既可以与夏播作物复种,还可以与冬、春、夏作物带状间作、套种,对改革制度、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粮食产量都有重要意义。
一、小麦生产的土、肥、水条件(一)土、肥、水在小麦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小麦产量和品质是品种特性(内因)和环境条件(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大田生产中,小麦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生活条件,光、温主要从自然环境中得到满足,而水、气和养分除部分来自自然环境外,主要靠人们在栽培过程中予以供应和调节。
而这种调节大部分是通过土壤而发生作用。
土壤是小麦生长的基础,营养和水分是小麦赖以生长的物质条件。
(二)小麦对土壤的要求小麦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粘土、壤土和砂土都可以种植小麦,但要达到高产必须具备一个良好的土壤条件,以满足生育过程中对水、肥、气、热的要求。
高产田土壤具备以下特点。
1、深厚的耕作层耕作层是在长期的耕作栽培措施下逐步形成的。
耕作层深厚可蓄纳较多的水分,扩大施肥范围,为小麦根系发育创造有利条件。
耕作层深度一般应在30cm以上。
2、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和养分状况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因素。
总结各地经验,产量为6000kg/hm2以上的麦田,播前土壤应具备以下指标:有机质1%以上,全氮0.06%以上,速效氮30mg/kg以上,速效磷20mg/kg以上,速效钾40mg/kg 以上。
3、良好的土壤质地和适宜的酸、碱、盐土壤质地直接影响小麦生长发育。
重粘土或粘土,因质地细,结构紧密,通气性差,不利于小麦发芽和出苗。
沙质土壤,结构松散,保水保肥能力差,养分含量低,温度变幅大,不利于小麦生长和越冬。
作物栽培学各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为农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课,主要讲授小麦、水稻、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规律及其环境的关系,突出重点兼顾全面。
课堂采用启发式,重点讲授教材的要点、重点和难点,并介绍作物栽培的最新科技动向。
要求学生掌握主要作物高产栽培的理论基础与技术,即掌握在一定的生态条件下,充分利用当地光、热、水、土壤等自然资源和所投入的生产资料,获取作物最优品质最佳产量和最高效益的栽培理论与技术。
三、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作物的器官建成,产量、品质形成的基本规律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及农艺措施的原理、效应等理论。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各类主要作物的基本栽培实践技能,了解各类主要作物的研究动态,为学生今后从事具体的农作物新品种栽培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能够进行实际技术指导和从事作物栽培科学研究的能力,通过观察现象探索分析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科学观认识。
四、主要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了解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特点;2.了解作物的起源和分类;3.掌握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效益;4.了解作物栽培学的主要科技成就与发展。
【讲授内容】1.作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和特点2.作物的起源和分类3.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效益4.作物栽培学的主要科技成就与发展第二章小麦目的要求】1.了解小麦的生产概况、起源和分类;2.掌握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3.掌握小麦的产量形成与品质;4.掌握小麦的栽培技术。
讲授内容】1.小麦的生产概况、起源和分类;2.小麦栽培的生物学基础;3.小麦的产量形成与品质;4.小麦的栽培技术;5.北方小麦几种专项栽培技术。
第三章其它麦类作物目的要求】1.掌握大麦的生物学基础和栽培技术;2.掌握燕麦的生物学基础和栽培技术;3.掌握黑麦的生物学基础和栽培技术;4.掌握小黑麦的生物学基础和栽培技术。
小麦种植技术一、小麦的生物学基础(一)小麦的生育期与生育时期1、小麦的生育期小麦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生育期。
(1)小麦生育期的长短与栽培地区的纬度、海拔高度、耕作制度及品种特性的相同存有非常大差异。
通常纬度越高、海拔越高,生育期越短。
(2)低纬度地区,冬季较短,小麦播种较迟,越冬期短,所以生育期较短。
(3)在同一地区,相同类型品种生育期长短相同。
春性品种生长发育慢,明朗晚,生育期较短;冬性品种生长发育快,明朗晚,生育期较长。
(4)同一品种,播期不同生育期也有变化,迟播生育期缩短,早播生育期延长。
(5)我省主要栽培春性、半冬性品种,生育期通常在-天左右,鄂东、鄂东南及江汉平原等通常收割较晚,明朗较晚,生育期略长。
鄂西北地区,通常收割较晚,明朗较晚,生育期偏长。
2、生育时期的划分小麦的一生必须经过种子萌生、播种、分蘖、田喜荣、孕穗、发芽、开花、灌浆、明朗等生育进程。
小麦在整个生育过程中要出现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生上的变化,依次发生和构成各种相同的器官,最后构成作物产量。
冬小麦一生分割四个时期:即为幼苗期、分蘖期、田喜荣孕穗期和发芽结实期。
(二)小麦阶段发育特性小麦由营养生长转变生殖生长,这种阶段性的量变叫做阶段发育。
相同的发育阶段都建议一定的外界条件,例如温、光、水、空气、养分等,往往就是其中某一个因素起至主导作用,若缺乏主导因素促进作用,小麦就无法顺利完成阶段性发育,因而就无法开花结实。
小麦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对外界条件建议差异很大。
因此,小麦的个体发育可以分成春花阶段和光照阶段。
1、春化阶段春化阶段就是小麦第一个发育阶段。
冬小麦在幼苗播种后,必须经过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的低温就可以步入生殖生长时期。
温度起至主要促进作用,这一阶段称作春化阶段,又称作感温阶段。
如果冬小麦春播,因缺少春化阶段发育所需的低温,个体发育就暂停在分蘖状态而不发芽。
根据小麦春化阶段对温度多寡和时间长短的建议相同,小麦品种可以分成三个基本类型:(1)冬性品种。
烯效唑(S-3307)对小麦种子成苗的影响郝登全园艺学院园艺08级1班学号20083552摘要:用0(CK)、20、40、60 mg·L-1植物生长延缓剂S-3307对小麦种子进行浸种24h,结果表明,种子呼吸速率降低,麦苗的生长速度减缓,S-3307对株高有控制作用,同时使幼苗叶绿素含量增加、根系活力增强、根冠比增加,丙二醛(MDA)含量减少,其中以20-40mg/L处理效果最佳。
关键词:小麦种子 S-3307 幼苗形态指标生理指标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小麦高产的重要条件是培育壮苗,保证基本苗,为后期高产奠定基础。
S-3307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植物生长延缓剂,具有控长、促蘖、杀菌、增加于物质积累等作用[1]。
研究结果和生产上使用表明烯效唑干拌种对小麦具有很好的壮苗和增产的效果,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2,3]。
本文以小麦为材料,探究不同浓度S-3307处理小麦种子后对种子和幼苗的各项生理生化的影响,深化对《现代植物生理学》这门课程的进一步学习,为以后的工作实践作一个引导作用。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供试小麦种子为绵麦31号。
由农学院植物生理系提供,一共取240粒。
1.2方法种子处理及幼苗栽培管理选种。
选择饱满成熟的小麦种子用0.1%升汞浸种处理10min;然后用浓度分别为CK、20、40、60mg/L S-3307浸种24h后在25-28℃恒温箱中催芽3d。
取各浓度催芽后的种子各60粒,用镊子将其栽植到纱窗网上,每张纱窗上栽植30粒,用橡皮筋将栽好种子的纱窗网固定于盛满水的塑料杯上,在室内用日光灯照射常温培养14天。
1.1.1呼吸速度的测定——广口瓶法。
2.1.1幼苗形态指标的测定。
2.1.1.1取各浓度处理的幼苗10株;株高、根长、根数的测定,测定方法为:株高,由植株茎的基部开始测量直到第一片真叶叶柄处;根长,分别选左中右三条最长的根测量,从小麦基部最中间的一条编号为1,左边最长根编号为2,右边最长根编号为3;根数为由小麦胚上长出的根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