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美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写意山水》教案教材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2
赣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第12课写意山水画》教案2一. 教材分析《第12课写意山水画》是赣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写意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毛笔、墨、水等材料,自由地表现自己对自然山水的感受。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介绍,又有实践操作,难度适中,适合六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对自然景观有一定的接触和认识,对山水画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绘画技能方面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写意山水画的技法和表现方法尚未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写意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毛笔、墨、水自由表现自然山水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写意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
2.运用毛笔、墨、水自由表现自然山水。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写意山水画的技法和表现方法。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绘画心得和技巧。
4.评价法: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发挥优点,改进不足。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写意山水画的示范作品和相关的理论资料。
2.学生准备画纸、毛笔、墨、水等绘画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写意山水画的示范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画的特点和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写意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如构图、用笔、用墨等,同时进行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绘画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技法和表现方法,自由地创作写意山水画。
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彼此的绘画心得和技巧。
六年级下册美术说课稿《第12课写意山水画》赣美版(1)一. 教材分析《第12课写意山水画》是赣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写意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写意山水画的历史背景、基本技法、表现方法以及名作欣赏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写意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掌握写意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创作出一幅富有意境的写意山水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学生在绘画创作中往往注重细节描绘,忽视整体表现,对写意山水画的概念和技法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写意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表现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写意山水画的历史背景、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能够独立创作一幅写意山水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写意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笔触、墨色和构图表现山水画的意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实践。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绘画作品、绘画工具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写意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本课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演示:讲解写意山水画的历史背景、基本技法和表现方法,并进行现场演示。
3.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写意山水画创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交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教师总结点评。
5.课堂小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写意山水画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2课写意山水画》赣美版一. 教材分析《第12课写意山水画》是赣美版六年级下册的美术教材,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写意山水画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表现方法,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写意的手法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山水景象。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适合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对绘画兴趣浓厚。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山水画的基本知识,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铺垫。
但学生在写意表现方面尚需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大胆落笔,敢于创新。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写意山水画的基本概念、特点及表现方法。
2.培养学生对山水画的兴趣,提高写意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水,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写意山水画的基本表现方法。
2.难点:如何运用写意手法表现山水景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写意山水画的基本概念、特点及表现方法。
2.示范法:演示写意山水画的基本步骤。
3.练习法: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写意山水画。
4.评价法:师生共同评价学生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设备、画纸、画笔、水墨、颜料等。
2.素材:山水画作品、相关视频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山水画的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写意山水画的基本概念、特点及表现方法,让学生对写意山水画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写意山水画的基本步骤,学生在旁边跟随教师一起练习,体会写意山水画的表现手法。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主创作一幅写意山水画,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大胆创新,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描绘山水景象。
6.小结(5分钟)教师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赣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写意山水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写意山水画的基础知识和技巧;2.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表现能力;3.提高学生对自然风景的欣赏和表现能力;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理解写意山水画的表现方式和特点;2.熟练掌握写意山水画的线条和构图技巧。
教学难点1.发挥学生的想象和表达能力,创造出具有个性化和差异化的山水画作品;2.教会学生如何将自然景物转化为画面元素,营造出具有韵律感的形式美。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通过PPT展示相关知识和技能点,让学生全面了解写意山水画的表现方式和基本手法。
2.经验传授: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写生,介绍写生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3.交流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评比,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教学过程第一步展示范例PPT展示几幅著名的写意山水画,介绍写意山水画的表现方式和特点,并向学生讲解构图方法和线条技巧。
第二步实地写生1.带领学生到户外进行写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风光的美丽。
2.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并入眼地记录景物特点,准确描述自然风景的色调和形式。
3.学生根据实地写生,绘制草图。
第三步作品创作1.按照写生记录,学生通过草图创作出自己的山水画。
2.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创造出具有自己风格的山水画作品。
3.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进行构图和形式塑造。
第四步作品评析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评比,鼓励学生对彼此的作品进行观察,评述和反思。
2.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根据学生的作品情况,给予肯定和建议。
教学评估1.作品评分:基于学生创作的山水画作品和评估标准进行评分。
2.口头表达:向学生提问,评估学生对写意山水画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写生技能:评估学生的写生技能和观察能力。
教学资源1.PPT展示课件;2.实地写生用具;3.绘画用具。
教学扩展1.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自然风光的美丽。
2.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创作,创造出具有个性特点的山水画作品。
教学设计课程名称:赣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课程写意山水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知识、技法和风格特点,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山水画的创作,培养学生观察自然、表达情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山水画的基本概念: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分类。
2. 山水画的技法:线条、墨色、构图和意境的表现。
3. 山水画的风格特点:南北派别、唐代山水、宋代山水等。
4. 创作一幅写意山水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和风格特点,能够创作一幅完整的写意山水画。
2. 难点:如何运用线条、墨色和构图表现山水画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画纸、画笔、墨汁、水盆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历代山水画作品,引发学生对山水画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2. 知识讲解:介绍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历程、分类和风格特点,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背景知识。
3. 技法讲解:讲解山水画的线条、墨色、构图和意境的表现方法,让学生掌握山水画的基本技法。
4. 创作实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写意山水画的创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5.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交流,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新意识。
六、板书设计1. 山水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山水画的分类和风格特点3. 山水画的技法:线条、墨色、构图、意境4. 创作一幅写意山水画七、作业设计1. 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一幅写意山水画的创作。
2. 写一篇关于自己作品的创作思路和感受的文章。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赣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写意山水教案1. 教学目标•了解写意山水画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掌握写意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表现技法;•形成自己的创作方法和风格。
2. 教学内容•写意山水画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写意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表现技法;•创作一幅写意山水画作品。
3.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了解写意山水画的特点和表现形式1.引入:通过展示一幅写意山水画作品,激发学生对山水画的兴趣和好奇心。
2.介绍写意山水画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强调它的自由、简洁、意境化的特点,与工笔山水画的区别。
3.展示多幅不同风格的写意山水画作品,让学生观察、感受并描述其特点。
第二课时:学习写意山水画的基本构图1.介绍写意山水画的构图原则:主景与背景、主体与围绕、虚实结合等。
2.分析和比较多幅写意山水画作品的构图,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其中的规律和技巧。
3.给学生展示一幅未加画线条的写意山水画草稿,让学生参与其中,尝试给草稿添加线条,理解构图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学习写意山水画的基本笔法1.介绍写意山水画常用的笔法,如泼墨、点染、敲、拍、按、挑、擦等。
2.示范并要求学生逐笔跟随,模仿老师的示范操作基本笔法。
3.给学生展示一幅未完成的写意山水画作品,让学生参与其中,运用所学基本笔法进行填充。
第四课时:创作一幅写意山水画作品1.提供多张山水风景照片,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一张作为创作素材。
2.引导学生通过构图和基本笔法的练习,完成自己的写意山水画作品。
3.学生互相欣赏并进行作品展示,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教学评价•平时观察:考察学生对写意山水画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作品评价:评估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对写意山水画的理解。
•学生自评: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思。
5. 教学延伸•前往美术馆参观写意山水画作品展览,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观看写意山水画大师的讲座、演示视频,了解更深入的山水画创作技巧。
•组织学生进行写意山水画比赛或展览,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以上是赣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写意山水教案的概要,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写意山水画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掌握写意山水画的基本构图和表现技法,最终完成一幅自己的写意山水画作品。
赣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写意山水教案[001]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 1.了解写意山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学习写意山水的基本构图和表现方法; 3.掌握用不同绘画材料进行写意山水创作的技巧;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基本概念和特点的把握;2.基本构图和表现方法的掌握;3.创作技巧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彩色笔等。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擦、画笔、画纸。
四、教学过程1.导入导入(15分钟)教师介绍写意山水的基本概念:写意山水是中国绘画中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以简洁、自由、富有想象力的笔触表现山水景物,追求形神兼备、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
2.知识讲解(3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板书等方式详细讲解写意山水的基本构图和表现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示范。
重点包括以下内容: 1.构图要点:远近分明、虚实结合、主次分明、平面感强。
2.表现方法:由远及近、由近及远、泼墨、点染等。
3.实践操作(4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构图和表现方法进行写意山水创作。
具体步骤如下: 1.选择绘画材料:学生可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常用的绘画材料,如水彩、水粉、彩铅等。
2.准备画纸:学生准备好画纸,并使用铅笔勾勒出山水的基本轮廓。
3.填充色彩:学生根据自己的构图和表现方法,选取合适的颜色进行填充色彩,注重色彩的层次和变化。
4.细节加工:学生在完成基本的色彩填充后,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细节加工,注意细节处理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5.呈现作品:学生完成作品后,可以用板书、展板等形式进行展示。
4.展示和评价(15分钟)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相互展示,并进行评价。
评价时可以从构图、色彩、细节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学生展示个人风格和创造力。
五、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写意山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写意山水的基本构图和表现方法,并运用所学的技巧进行了创作。
赣美版六年级下册
12、《写意山水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中国山水画既表现了自然景物的美,又包含着画家们对大自然的审美选择和情感寄托;学生以前学过一点国画的基本笔墨技法,本课在此基础上逐步学习山水画的水墨技法。
通过欣赏山水画的意境,让学生了解画家是如何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画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学情分析:
1.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学生现在以前接触过国画,不过那只是简单的花鸟画,山水画还不是很了解,及如何审美和鉴赏是本课要学到的。
2.学生认知障碍分析:通过影象和图片的展示,教师的讲解,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写意山水画的审美和鉴赏方法,看能否掌握简单的勾、皴、染、点等山水画技法,体验笔墨趣味,则需要一个练习的过程。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画的写意山水,初步了解中国山水画材质、形式和内容。
2、技能目标:让学生通过对中国山水画作品中表现的传神与魅力特点的欣赏,提高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通过本课学习,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
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感情,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重难点:
1、初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材质、形式和内容。
2、通过对山水画的欣赏,提高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掌握简单的山水笔墨技法,体验笔墨趣味。
3、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感情,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笔、墨、纸、砚、课件、小黑板、展台。
学具:笔、墨、纸、砚。
六、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写意山水的绘画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2. 通过写意山水画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感知和表现能力,增强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写意山水》是赣美版六年级下册第10课的内容,教材以富有诗意的语言和形象的绘画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写意山水的绘画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掌握写意山水的绘画技巧和方法,学会观察和表现自然景观。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把握画面的空间关系和笔墨运用,以及如何处理画面的主次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画纸、画笔、水墨、颜料等。
学具:学生自带画具,如画纸、画笔、水墨、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写意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品味,激发学生对写意山水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写意山水的绘画技巧和方法,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课堂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写意山水的绘画技巧和方法,包括观察方法、构图方法、笔墨运用等。
4. 示范演示(10分钟)教师现场作画,边画边讲解,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写意山水的绘画过程和方法。
5. 学生练习(10分钟)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进行写意山水画的创作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评价。
6. 作品欣赏与评价(5分钟)六、板书设计写意山水绘画技巧1. 观察方法:远近、高低、前后、上下2. 构图方法:主次、虚实、疏密3. 笔墨运用:浓淡、干湿、长短、曲直七、作业设计学生回家后,继续创作一幅写意山水画,要求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和方法,注重画面空间关系和笔墨运用,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八、课后反思示范演示的内容应包括写意山水的构图、笔墨运用、色彩搭配等方面。
在构图方面,教师应展示如何通过观察自然景观,将其转化为画面的主次、虚实、疏密等关系。
赣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写意山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画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理解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构成要素和基本规律。
3.熟悉山水画中的画法技法。
4.学习运用不同的线条、色彩和形态表现山水画的特点和风格。
5.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内容1.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特点。
2.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构成要素和基本规律。
3.山水画中的画法技法。
4.不同的线条、色彩和形态表现山水画的特点和风格。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1.通过展示一些中国山水画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山水画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学习内容1.讲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特点,了解山水画的发展历程。
2.分析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构成要素和基本规律。
活动安排1.学生活动:观察中国山水画图片,认识山、水、云的特点。
2.教师活动:讲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和特点,分析基本构成要素和基本规律。
第二课时导入1.通过论述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方式和线条表现方式,让学生了解山水画中的画法技法。
学习内容1.讲解山水画的空间表现、色彩表现和形态表现。
2.分析不同线条的表现方式。
活动安排1.学生活动:练习不同线条的表现方式,并画出山水画中的若干元素,所练线条类型包括:直线、曲线、折线、单笔画等。
2.教师活动:讲解不同线条在山水画中的表现方式,指导学生画出山水画中的若干元素。
第三课时导入1.通过展示一组山水画的几何形状,让学生了解山水画的色彩表现方式。
学习内容1.讲解山水画中色彩的表现方式及色彩组合原则。
2.分析山水画中的不同色彩搭配方式。
活动安排1.学生活动:练习利用不同色彩表现山水画中的不同元素。
2.教师活动:讲解山水画中色彩的表现方式及色彩搭配原则。
第四课时导入1.通过分析山水画的绘画规律,让学生了解山水画中的形态表现方式。
学习内容1.讲解山水画的形态表现要点及其技法。
2.分析不同线条、色彩和形态表现山水画的特点。
活动安排1.学生活动:练习运用不同的线条、色彩和形态表现画出山水画元素。
题目《写意山水》
学科美术年级六年级
教材内容赣美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第十课
一。
教材分析
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古往今来的山水画家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画作品,发展成一个独立的画科。
中国山水画既表现了自然景物的美,又包含着画家们对大自然的审美选择和情感寄托;学生以前学过一点国画的基本笔墨技法,本课在此基础上逐步学习山水画的水墨技法
2.通过欣赏山水画的意境,让学生了解画家是如何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画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学情分析
1.学生认知发展分析:学生现在以前接触过国画,不过那只是简单的花鸟画,山水画还不是很了解,及如何审美和鉴赏是本课要学到的。
2.学生认知障碍点:通过图片和影象的展示,教师的讲解,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写意山水画的审美和鉴赏方法,看能否掌握简单的钩、染、点等山水画技法,体验笔墨趣味,则需要一个练习的过程。
三。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初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概况,并对起材质、形式和内容有所认识。
2、通过对山水画的欣赏,提高审美能力和分析作品的能力,掌握简单的山水笔墨技法,体验笔墨趣味。
3、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和家乡的感情,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
1、欣赏导入
2、提问讨论
3、学习山水画的笔墨技法
4、展示作品环节
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板书设计
第十课写意山水
用笔方法:中锋、侧锋近山、石的技法表现步骤:勾、皴、染、点
用墨方法:浓墨、淡墨范画范画
培养学生对锦绣山河的审美感受能力。
学生练习:学生对传统的山水笔墨有个全面的了解,并说说好在哪里集体审美,交流绘画经验。
6.教学活动设计(含师生对话设计)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以图渲染,揭示课题。
1、欣赏。
出示教师自制的工笔画和写意画范图。
2、质疑。
让学生通过观察,对中国画工笔及写意有初步的了解。
3、简介工笔、写意。
师:在我们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绘画中,主要分为工笔画和写意画两种。
工笔画:是指用细致的墨线勾描物体的形象特征。
(强调细致、真实)而写意画,则忽
略了一些细节,它用笔大胆、粗放,笔画简练、夸张,几大笔就可以勾出来,还可在画中融入作者的自己的思想感情。
(强调粗放、笔画简练)正因为如此,使写意画更具有独特的风格。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用这独具风格的写意方法来画山水画中的山、石吧!
4、板题、揭题。
三、引导观察、整体感知
1、让学生观察、欣赏课本18-19页有关写意山水的画,让学生谈谈自己对画山、石的方法的认识和发现。
(学生小组合作,畅所欲言。
)
2、讲授画近山、石的技法。
(1)写意画用笔方法:一般用中锋和侧锋。
(2)写意画用墨方法:多用蘸墨法。
(指在毛笔上先沾上清水,刮去笔中多余的水分,要画时在笔尖上蘸一点浓墨,稍等渗化,即一笔下去,有浓有淡,又轻有重。
)
(3)画近山、石的步骤。
(教师边讲边示范,学生边跟着老师画。
)
A、勾。
(先用浓、淡不同的墨勾出山、石的轮廓。
)
B、皴。
(再用淡墨皴出山、石的结构,表现出山、石的凹凸起伏与质感。
即山石的脉络纹理。
)
C、染。
(接着用淡墨渲染山、石的立体感,也可用颜色染。
注意分出山石的阴阳相背或前后层次。
)
D、点。
最后用直、横、圆、尖等不同的点表现出山石上的苔藓、杂草、远树等,丰富山、石的表现。
)
四、作业布置。
用中国画中勾、皴、染、点的山水画技法来表现一幅山、石画。
(近山、石)
要求:1、运用浓淡不同的墨色表现山、石的特征。
2、注重山石的阴阳背向或前后层次,表现出山、石的质量感。
五、巡视辅导,以赛启兴。
1、提示按步骤、要求画,激发学生潜力。
2、引导学生将作业深入刻画,加工整理。
2、评出画的又快又好的进行展评、奖励。
六、课堂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写意山水画的用笔、用墨的方法,还学习了写意画中勾、皴、染、点的山水画技法来画山、石,在绘画中,要注意用笔的粗细、弯直、轻重、虚实等,以突出物体的空间感和质量感。
七、拓展、延伸。
1、试着用所学的山水画技法画远山、近树、房屋、流水等,学会表现一幅较完整的写意山水画。
2、引导思考:你的画能做什么?(启示学生将自己满意的画作为礼物送给自己尊敬、友好的人或作为艺术品装饰自己的房间,激发学生乐学乐画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