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检测试卷新人教版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1009.50 KB
- 文档页数:10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教案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5课开辟新航路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基础知识:《马可波罗行记》、寻金热、科技的发展;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迪亚士抵达好望角、达伽马直通印度、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理大发现、世界市场、商业革命。
(2)理解新航路开辟原因和条件,认识到“商业革命”促进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3)学会辩证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能够比较并正确认识东西方航海史上的壮举;(4)正确认识地理大发现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使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联系成一个整体。
(5)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比较并正确认识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所造成的不同结果,感受历史发展的对立统一性。
2.过程与方法:(1)运用表格比较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以及与中国郑和七次下西洋进行对比;(2)问题探究葡萄牙、西班牙为何走在开辟新航路最前列?从几位航海家身上我们应学习什么精神?(3)通过模拟、辩论赛等方式,让学生模拟历史情景,体味历史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新航路的开辟是由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各种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感受和学习探险家们勇于进取的开拓精神;(3)新航路的开辟是历史的进步,它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4)通过对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在推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激发学生奋发图强、报效祖国、再铸辉煌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方法1.通过讲述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及影响,使学生对本章有一个系统的认识;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和亚、非、美洲的两种不同结果,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内容1.背景:条件:(1)造船技术的进步(多桅多帆小每船)(2)航海技术的进步(罗盘针和计算纬度的星盘的应用)(3)地图绘制技术的进步(增加了经度和纬度做绘图坐标)(4)地理知识的进步(开始相信地圆学说)(5)拥有强大的物质基础(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原因:(必要性)(1)《马可波罗游记》的广泛流传引起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2)东西方传统的陆路商路因奥斯曼国家的控制而受阻(3)高额利润使西欧的贵族和商人渴望另辟蹊么,通往东方(4)动乱中的欧洲各国君主强化王权,积极向外扩张(5)基督教会为向外传教,进行“圣战”,成为重要推动力。
单元总结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1.过程(1)开始形成:新航路的开辟,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也促进了殖民侵略的扩大。
15~18世纪,早期的殖民侵略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不断扩大。
英国在17~18世纪先后战胜荷兰和法国,取得了世界殖民帝国的地位,拥有了广阔的海外市场。
(2)初步形成: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工场手工业生产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18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先后扩展到美、法、德等许多国家。
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国到世界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许多殖民地国家和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使之成为经济附庸,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
(3)最终形成:19世纪70年代后,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已牢牢地取得世界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和征服世界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再度急剧扩大,迫使生产领域进一步实行相应的变革,工业革命进入新的时期,造成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各国争先恐后地争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以便为本国经济发展获得更多的市场,世界差不多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
②进一步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促使东方国家新的社会经济结构发展壮大。
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导致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④摧毁了亚非拉地区传统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传播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刺激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消极影响:世界市场是在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中形成的,不仅使亚非拉国家遭受不等价交换的剥削,而且把它们变成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
二、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不同1.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当时美洲印第安人后裔也用一种另类的态度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以下几条标语,你认为哪一条最能表现他们的感情()A.“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B.“感谢哥伦布将光明带给我们”C.“新大陆的伟大发现者”D.“哥伦布给我们带来贫困”2.有的学者认为:“自从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使东西两半球会合起来之时起,全球化过程已经开始了。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一、单选题1.1786年在巴黎出版的《中国人的历史、科学和艺术等的研究报告》第11卷中,几乎仅收录关于可能会使商人感兴趣的资源,如硼砂、褐煤、水银以及产毛动物等的报告。
这主要表明A.工业革命对原料的需求B.欧洲希望全面了解中国C.中西方的交往日益频繁D.欧洲对中国文化的钦佩2.从15世纪中期到18世纪末,殖民主义的特点主要表现为①武力征服是其主要扩张手段②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产生是其主要动力③采用商业殖民方式,建立殖民贸易公司④掠夺财富、屠杀土著人、抢占土地是其主要活动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3.19世纪晚期,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纷纷涌现,改变了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人类由此进入A.信息时代B.蒸汽时代C.电气时代D.知识经济时代4.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来看,欧洲殖民者的扩张和掠夺A.使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B.其中奴隶贸易是三角贸易的核心C.导致美洲的印第安人被屠杀殆尽D.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扩展5.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工业所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他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楼阁和作坊。
”他所描述的现象反映了:A.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B.垄断促进科学技术进步C.国家全面干预科学研究D.技术来源于工匠经验6.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对世界产生重大的影响。
其中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③农民阶级中爆发了义和团运动;④开明的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萌发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⑤列强加紧资本输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A.③⑤B.①②③⑤C.①③④D.①②③④⑤7.斯特恩斯在《全球文明史》中指出:15世纪以后,国际贸易的意义变得极其巨大,各主要社会按照它们对崛起的世界经济所提供的产品和控制能力的大小而建立起不同的关系。
下列历史现象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①原产美洲的玉米改变了世界各地粮食供应状况②非洲的黑人奴隶为欧洲手工业生产提供劳动力③特权贸易公司是欧洲对外贸易的主要组织形式④西班牙白银因换取中国的茶叶、丝绸大量流入中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8.下面框内是一篇论文的提纲。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检测试卷(二)一、选择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有学者认为,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推动东西文化圈大汇合的经济根源是( )A.文艺复兴的兴起B.商品经济的发展C.造船水平的提高D.宗教扩张的狂热答案 B解析商品经济的发展,对海外贵金属的需求,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是其经济根源,故B 项正确。
2.(2017·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三模)“这是一次国际贸易的巨大调整,是国际经济财富的转移……亚平宁半岛诸城市迅速衰落,里斯本、安特卫普、伦敦等城市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这一现象描述的是( )A.价格革命B.商业革命C.工业革命D.世界市场形成答案 B解析新航路开辟的价格革命指的是金银的贬值与物价的上涨,这与材料描述的现象显然是不相符的,故A项错误;商业革命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欧洲商业和贸易中心的转移,故B项正确;工业革命的进行并没有促使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故C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只是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而并没有涉及世界市场的相关信息,故D项错误。
3.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
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依此论述,对“新航路开辟”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根本原因在于传统商路的阻遏B.葡萄牙和西班牙充当了急先锋C.“传播上帝福音”是精神动力D.证明了“地圆学说”的科学性答案 A解析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商品经济发展,传统商路受阻是开辟新航路的直接原因,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最先开始进行海外探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与西班牙,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宣传天主教是新航路开辟的精神动力,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麦哲伦船队进行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4.对于哥伦布发现美洲,恩格斯认为它“不仅会推翻那时的整个欧洲社会及其制度,而且也会为各国人民的完全解放奠定基础”。
这一论断主要基于当时的航海活动( )A.使欧洲人发现美洲新大陆B.揭开欧洲商品倾销的序幕C.导致欧洲严重的阶级对立D.引起欧洲经济结构的变动答案 D解析当时的航海活动引发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封建经济衰落,资本主义经济兴起,为推翻欧洲的封建制度,促进世界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奠定了基础,故D项正确。
5.(2018·江苏苏州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题)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
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
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
这些变化表明( )A.商业革命不断发展B.中国自然经济解体C.价格革命来势汹汹D.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答案 A解析荷兰将茶叶从中国经过爪哇运往欧洲,反映商品贸易的范围不断扩大,虽然价格变化较大,总的来说这是商业革命的表现之一,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耕织分离,谈不上自然经济解体,故B项错误;价格革命是指欧洲物价猛涨,故C项错误;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是在19世纪中后期,故D项错误。
6.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西欧殖民扩张的序幕,这些殖民活动对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开拓起了重大作用。
下图所示新航路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A.西班牙利用此航路发现美洲大陆B.欧洲商贸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C.葡萄牙殖民活动据点延伸至亚洲D.荷兰人凭此航路成为“海上马车夫”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
从图片看,该航路从欧洲出发,最终到达了亚洲的印度,表明西方的殖民活动扩展至亚洲。
7.“从贸易观点看,两国早就互相倾轧;在争夺殖民地上,双方更是公开敌对。
……英国对荷兰人的竞争越来越猜忌不安,不择手段地想破坏。
”为此英国( )A.打败“无敌舰队”B.颁布《航海条例》C.成立东印度公司D.发动七年战争答案 B解析打败“无敌舰队”是英国对西班牙的一次海上决战,不是针对荷兰,故A项错误;颁布《航海条例》是英国针对荷兰采取的措施,故B项正确;成立东印度公司是为了便利英国对东方的殖民掠夺,与荷兰无关,故C项错误;发动七年战争针对的是法国,故D项错误。
8.“面对海上航行的竞争者,荷兰联省共和国政府、阿姆斯特丹市及私人贸易公司于1602年创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以图垄断印度与荷兰之间的贸易。
”这家公司面对的主要竞争对手有( )A.葡萄牙与西班牙B.英国与西班牙C.英国与葡萄牙D.英国与法国答案 C解析英国逐渐崛起后,对荷兰海上霸权构成威胁,15世纪初期,葡萄牙凭借新航路开辟的优势在印度建立殖民要塞,对荷兰殖民扩张构成一定威胁,故C项正确。
9.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殖民扩张在客观上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 )A.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B.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C.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D.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答案 C解析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人类发展的角度”“客观上的积极意义”,可得出C项正确;A、B两项只是局部的表现,排除;D项本身表述不正确。
10.“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着象牙,欧洲人手里拿着《圣经》;500年后,欧洲人手里拿着象牙,非洲人手里拿着《圣经》。
”这句话突出表现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形成过程中的( )A.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融合B.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冲突C.经济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D.经济的冲突和文化的冲突答案 A解析象牙转移到欧洲人手中,为欧洲殖民者的掠夺,即经济的冲突;《圣经》转移到非洲人手中则反映了文化的融合。
11.(2017·江苏南京、盐城二模)1624年英国议会通过《垄断法》,宣告以往国王所授予的专利权一律无效,规定以后凡新产品的第一发明人将向其授予专利证书,享有不超过14年的独占保护。
以下对《垄断法》的制定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议会成为英国权力中心B.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基础C.推动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D.专利垄断不利于科技的进步答案 B解析《垄断法》规定向第一发明人授予专利证书,明晰私有产权,鼓励科技发明,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基础,故B项正确。
12.(2017·江苏高考模拟三)“1820年到1860年间,英国棉纺织品在世界其他地区的销售量持续上升。
其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1760年的200万磅,增长到1850年的不下3.66亿磅!”导致“英国棉制品数量急剧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A.机器的发明和使用B.英国成为“世界工厂”C.交通运输工具革新D.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1820年到1860年间”,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机器大生产对原材料的需求剧增,故A项正确;“世界工厂”侧重世界贸易的一面,故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交通运输领域,故C项错误;海外市场是工业革命爆发的前提,故D项错误。
13.(2017·江苏高考模拟一)下图反映了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小麦每夸特的价格波动情况。
影响图中小麦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是( )A.1751年后英国农业工人工资的增加B.1767年后英国的殖民地数大量减少C.1800年前后工业革命增加小麦需求D.1821年后英国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答案 C解析农业工人工资的增加难以造成长期的影响,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而非殖民地数大量减少,故B项错误;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的改良蒸汽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导致“蒸汽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进入城市做工,增加小麦需求导致涨价,故C项正确;大规模资本输出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与材料中“18世纪中期”不符,故D项错误。
14.(2017·江苏泰州一模)下图是“1700~1840年间英格兰和威尔士收税道路商业信托机构数和道路里程总数折线图”,由图片可推断( )①机构数和里程数呈持续上升态势②工业革命后加速了英国的道路建设③英国的道路里程数居于世界领先地位④商业信托机构适应了英国经济的发展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答案 A解析图片直接反映出英格兰和威尔士收税道路商业信托机构数和道路里程总数呈持续上升态势,故①正确;道路里程总数呈持续上升态势,特别是在18世纪中期英国工业革命开始后更加明显,故②正确;图片没有反映出英国的道路里程数在世界上的地位,故③错误;商业信托机构作为金融机构,适应了英国经济的发展,因此呈现增加趋势,故④正确,选择A项符合题意。
15.(2017·江苏南通学业水平模拟)1820年前后英国已出现一批专门制造机器的厂家,有专门的技术工人,生产相同型号的零部件。
这主要反映了( )A.工业革命深入发展B.世界市场基本形成C.内燃机的广泛推广D.垄断组织开始出现答案 A解析“出现一批专门制造机器的厂家,有专门的技术工人,生产相同型号的零部件”表明工业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深度,故A项正确。
16.(2017·江苏南通、扬州、泰州三模)“新能源被开发出来,钢——新工业时代生产的关键——的生产得到飞跃发展。
在主要的欧洲强国中,德意志当时正在加速迎头赶上。
非欧洲国家得到资金并进行建设。
”在这样的“新工业时代”()A.钢铁工业成为新兴的工业生产部门B.商品输出成为列强侵略的主要方式C.德国率先研制出新式交通工具飞机D.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发展答案 D解析科学技术也推动了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新兴工业与材料中“新工业时代”即第二次工业革命不符,故A项错误;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成为列强侵略的主要方式,与材料中“新工业时代”即第二次工业革命不符,故B项错误;是美国而非德国率先研制出新式交通工具飞机,故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和美国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与材料中“德意志当时正在加速迎头赶上。
非欧洲国家得到资金并进行建设”相符,且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D项正确。
17.(2017·江苏镇江一模)下表是全球能源结构变化表,造成煤炭与石油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电气时代电力资源取代了煤炭资源B.内燃机的大规模应用C.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新能源的运用D.蒸汽机得到广泛运用答案 B解析电力资源取代了煤炭资源,与材料中“煤炭与石油比例”不符,故A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内燃机的大规模应用,与材料中“煤炭与石油比例变化”相符,故B项正确;材料中“煤炭与石油”不是新能源,故C项错误;蒸汽机得到广泛运用与材料中“煤炭比例”不断下降不符,故D项错误。
18.(2017·江苏南通一模)下图是1870~1900年的美、欧、亚三大洲铁路长度变化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