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评估理论基础1007
- 格式:pdf
- 大小:2.49 MB
- 文档页数:34
资产评估的理论与实践资产评估是指对某个资产的价值进行测定、鉴定、估算、评价等工作的过程。
资产评估的目的是为了确定一个资产的价值,根据价值进行买卖、抵押、贷款等一系列金融操作。
资产评估的理论和实践需要建立在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基础之上。
本文将对资产评估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探讨。
一、资产评估的理论基础1. 经济学理论经济学理论是资产评估理论的基础。
资产的价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供需关系的变化将直接影响资产的价值。
因此,经济学理论中的供求关系、稀缺性、替代品等理论对资产评估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经济学中的时间价值理论也对资产评估产生影响。
时间价值理论指的是同等价值的货币,现在的货币价值高于将来的货币价值。
因此,在对资产进行评估时,需要考虑时间价值等因素。
2. 金融学理论资产评估中还需要运用到金融学的理论。
金融学理论中的贴现率、利率等概念在资产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对某个债券进行评估时,需要使用贴现率对未来现金流进行折现,从而得到当期的现值。
此外,金融学理论中的投资组合理论也对资产评估有所贡献,可以帮助评估人员选择最优的投资组合,实现最大化的价值。
3. 会计学理论会计学理论对资产评估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会计学理论中的会计等式、会计原则、会计核算等理论在资产评估中有所应用。
例如,在对某个企业的股权进行评估时,需要考虑到会计准则对企业内在价值的影响。
4. 统计学理论统计学理论对于进行大量资产评估非常有用。
统计学的概率论、假设检验等理论可以帮助评估人员进行样本数据分析,在一定置信度下进行评估。
此外,统计学的回归分析、时间序列等方法也对资产评估具有一定作用。
在对某项资产进行评估时,可以使用这些方法来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进行更为精确的评估。
二、资产评估的实践应用资产评估的实践应用非常广泛。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资产评估实践应用:1. 房地产评估房地产评估是最常见的一种资产评估实践。
在房地产评估中,需要对房屋、土地等因素进行评估,计算出其价值。
第二章资产评估的基础理论掌握1.劳动价值论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的价值规律2.效用价值论的效用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3.需求及影响需求的因素4.供给及影响供给的因素5.均衡价格、供求定理6.市场结构的划分7.有效市场的形态熟悉1.劳动的二重性原理、商品价值量的确定。
2.效用价值论中商品价值的来源、价值量的确定、价格形成的基本规律。
3.需求函数、需求表及需求曲线。
4.供给函数、供给表与供给曲线。
5.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完全垄断市场的特征及条件。
6.有效市场假说的前提条件及检验。
了解1.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发展过程,对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2.效用价值论的理论产生过程,对效用价值论的认识。
3.需求关系的特殊情形。
4.市场均衡、局部均衡及一般均衡。
5.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的需求与均衡。
6.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的形成原因,寡头垄断市场的分类及典型模型。
7.有效市场理论的形成及主要作用和局限。
8.资本市场的内在效率和外在效率。
第一节劳动价值论内容概要一、理论发展过程(一)威廉·配第劳动价值论的创始人1.1662年,《赋税论》第一次有意识的把商品价值的源泉归于劳动。
2.价格区分自然价格:商品的价值政治价格:市场价格(二)亚当·斯密1.1776年,《国富论》首次区分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两个意义使用价值: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交换价值: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提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这一观点比威廉·配第前进一步。
配第看来,只有开采金银的劳动决定价值,其他部门的劳动只有在以其产品与金银相交换的前提下才间接决定价值,亚当·斯密强调一切生产商品的劳动都创造价值。
2.亚当·斯密主要观点第一,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
“劳动决定价值”。
第二,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是该商品在交换中购买到的劳动或能支配的劳动。
第2章资产评估的基本理论学习目标本章讨论资产评估假设、原则等核心理论问题。
2007-2009年全国注册资产评估师《资产评估》考题分值分布显示,本章考客观题,分值一般在5分左右,其中单项选择题分值为3分、3分和2分;多项选择题分值为6分、2分和2分。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阐释资产评估的动因。
2.阐释并比较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新古典经济学价值论、斯拉法价格理论体系及其对资产评估的影响。
3.阐释效用价值论、供求价值理论、货币时间价值理论、资产补偿理论、生产要素分配理论、成本核算理论及其对资产评估的影响。
4.阐释资产评估理论结构及逻辑起点的不同观点。
5.掌握交易假设、公开市场假设、持续使用假设、清算假设等评估假设的实质,在资产评估实务中各种评估假设使用范围及约束条件。
6.掌握资产评估中的预期收益原则、替代原则、供求原则、贡献原则、评估时点原则等经济技术原则及其在资产评估实践中的应用。
7.熟悉资产评估中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等工作原则及其在评估实践中的体现。
资产评估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作为一种经常性的、专业性的经济活动,它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16世纪在欧洲安特卫普(现比利时)成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商品和证券交易所①。
此后,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资产评估活动不断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逐渐由一种偶然的、个别的行为发展成为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或缺的中介行业。
市场经济有着其独特的发展规律和规则体系,任何中介行业要在市场经济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建立一套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规则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融入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
建立规范的准则体系,并严守准则是市场经济为中介行业建立的最基本的“游戏规则”。
②第一节资产评估的动因与理论基础资产评估准则是一国资产评估理论和实践经验的高度浓缩与概括,其制定过程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上。
一个国家的评估准则是该国杰出的评估理论研究、优秀评估执业实践的科学概括,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国家评估行业的发展水平。
资产评估法的基础理论国有资产评估法的基础理论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资产评估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领域。
一方面,国有资产评估能够为政府合理配置资源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国有资产评估也有助于优化国有资产结构,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
本文将从资产评估法的基础理论出发,探讨国有资产评估的重要性以及影响因素。
一、资产评估法的概述资产评估法,是以价值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评估方法和技术手段,对资产进行估价的一门学科。
它既有一般资产评估的内容,又有特殊的资产评估内容,也即是国有资产评估法。
国有资产评估法是在我国国情、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资产进行估价的一门学科。
国有资产评估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增值,使国有资产能够在市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国有资产评估的重要性国有资产评估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决策依据:国家的政策决策需要有科学有效的依据,国有资产评估在此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国有资产的评估,政府能够更好地了解国有资产的价值状况,为政策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撑。
2. 实现国有资产的流转:国有资产评估有助于国有资产的流转和优化配置,进而加快国有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通过对资产的评估,政府可以选择合适的流转方式,促进国有资产在市场中的价值最大化。
3. 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国有资产的流失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国有资产评估能够帮助政府及时发现和解决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
通过对资产的评估,政府可以及时发现国有资产的状况,采取措施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
三、国有资产评估的影响因素国有资产评估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市场的影响:市场的供求关系和行情波动对国有资产的评估具有重要影响。
市场的繁荣将会使资产价格上升,反之亦然。
因此,评估师需要全面了解市场动态,将市场变化因素纳入评估模型中。
2. 资产所在地的影响:资产所在地的经济情况、土地价格、社会环境等因素都会对国有资产的评估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