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熊猫生活环境

大熊猫生活环境

大熊猫生活环境
大熊猫生活环境

大熊猫的生活环境

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甘肃、陕西省的个别崇山峻岭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称为“国宝”。它不但被世界野生动物协会选为会标,而且还常常担负“和平大使”的任务,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远渡重洋,到国外攀亲结友,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大熊猫身体胖软,头圆颈粗,耳小尾短,四肢粗壮,身长约1.5米,肩高60—70厘米左右,体重可达100—180千克。特别是那一对八字形黑眼圈,犹如戴着一副墨镜,非常惹人喜爱。

大熊猫的祖先是食肉动物,现在却偏爱吃素,主要以吃箭竹为生。一只成年的大熊猫每天要吃20千克左右的鲜竹。有时,它也会开一次“荤”,捕抓箭竹林里的竹鼠美餐一顿,甚至大摇大摆闯入居民住宅,偷吃食物。大熊猫性情孤僻,喜欢独居,昼伏夜出,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常常随季节的变

化而搬家。春天一般待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竹林里,夏天迁到竹枝鲜嫩的阴坡处,秋天搬到2500米左右的温暖的向阳山坡上,准备度过漫长的冬天。每年的四五月份是大熊猫的繁殖季节,雄、雌大熊猫难得同居在一起。但5月一过,便又各奔东西。雌性大熊猫怀孕4—5个月左右,就急着寻找树洞或石穴作为“产房”,它每胎产1—2仔。刚生下的幼仔重量只有150克左右,相当于妈妈体重的1‰。可是,1个月后体重可达2千克,3个月就能长到五六千克。熊猫妈妈常把小熊猫搂在怀中,轻轻抚摸,外出时也把它衔在嘴里,或用背驮着,亲亲热热,形影不离。等到小熊猫五六个月大时,妈妈就开始教它爬树、游泳、洗澡和剥食竹子等本领。两年后,小熊猫才离开母亲,开始独立的生活。大熊猫的寿命一般为20—30年。

大熊猫的家族非常古老。大约在一百万年前,它们遍布我国的陕西、山西和北京等地区,在云南、四川、浙江、福建、台湾等省也有它们的踪迹,现在留下来的数量很少,成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的珍贵的“活化石”。

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没有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分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目前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以下,而且数量在不断减少。

大熊猫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而能够生存到今天,反映了

它具有顽强的生命。但是,由于受历史发展因素的不利影响,它目前已处于一种濒危状态。在各种不利因素中,其内在原因是由于食性、繁殖能力和育幼行为的高度特化,外在原因则是栖息环境受到破坏,形成互不联系的孤岛状态,导致种群分割,近亲繁殖,物种退化。再加上主食竹子的周期性开花死亡,人为的捕捉猎杀,天敌危害,疾病困扰。这就对大熊猫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使其面临濒危的境地。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憨态可掬,但头圆尾短。头部和身体毛色绝大多数为黑白相间,大熊猫在树上嬉戏即鼻吻端、眼圈(呈“八”字排列)、两耳、四肢及肩胛部(横过肩部相连成环带)为黑色,其余即头颈部、躯干和尾为白色。腹部淡棕色或灰黑色。其体长120~180cm;尾长10~20cm,白色;肩高一般为65~70cm;体重60~125kg。前掌除了5个带爪的趾外,还有一个第六趾。背部毛粗而致密,腹部毛细而长。陕西秦岭佛坪自然保护区共有四次发现白色大熊猫。据陕西人民出版社《当代陕西大事(1948-1990)》725页载,最早在秦岭南坡佛坪自然保护区发现白色大熊猫的时间是1990年11月15日。那只大熊猫体高0.7米,除眼圈、四肢下部外,从耳朵、肩胛到整个胸脯,均为白色,堪称“宝中之宝”。此后在1991年、,此后于1990年、1991年和2009,在佛坪自然保护区内的竹林中又有3次分别观察到棕色大熊猫的2只成体和1只幼仔。这种熊猫两耳、眼圈、睫毛、吻头、肩胛及四肢的毛均为棕色。北京大学大熊猫专家称其为“世界上最美的大熊猫”。无论棕色或白色大熊描,确为世界罕见。它们的发现,打破了熊猫研究史上“单形性”(即毛色黑白相间)的说法,具有重大科学意义。这样,目前已知的大熊猫的毛色共有三种:黑白色、棕白色、白色。生活在陕西秦岭的大熊猫因头部更圆而更像猫,被誉为国宝中的“美人”。大熊猫喜欢独自生活,都是单独行动。不冬眠 大熊猫栖息于长江上游各山系的高山深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0°以上,故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缓坡地形。这些地方土质肥厚,森林茂盛,箭竹生长良好,构成为一个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的优良食物基地。居住于海拔2400~3500米的高山竹林中。生活环境湿度很大,温差也比较大。食物主要是高山、亚高山上的50种竹类,偶食其它植物,甚至动物尸体。日食量很大,每天还到泉水或溪流饮水。熊猫趣闻:近几年,科学家的野外隐藏摄像机发现,雄性野生熊猫在树上留下气息记号时,会抬起一条后腿,像公狗一样,然后把尿往树的高处撒去。尿撒得越高,雄性大熊猫的社会地位也就越高。 大熊猫的食谱非常特殊,几乎包括了在高山地区可以找到的各种竹子,大熊猫也偶尔食肉(通常是动物的尸体,有时也吃竹鼠)。大熊猫独特的食物特性使它被当地人称作“竹熊”。竹子缺乏营养,只能提供生存所需的基本营养,大熊猫逐步进化出了适应这一食谱的特性。在野外,除了睡眠或短距离活动,大熊猫每天取食的时间长达14个小时。一只大熊猫每天进食12~38公斤食物,接近其体重的40%。大熊猫喜欢吃竹子最有营养、含纤维素最少的部分,即嫩茎,嫩芽,和竹笋。大熊猫栖息地通常有至少两种竹子。当一种竹子开花死亡时(竹子每30~120年会周期性地开花死亡),大熊猫可以转而取食其他的竹子。但是,栖息地破碎化的持续状态增加了栖息地内只有一种竹子的可能,当这种竹子死亡时,这一地区的大熊猫便面临饥饿的威胁。 如何消化竹子科研人员发现,大熊猫的消化道粗短而又简单,没有一般食草动物细长的肠道和复杂的胃或发达的盲肠。此外,在大熊猫的基因序列于2009年公布之后,他们还发现大熊猫消化道内缺乏一些帮助食草动物消化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它们是纤维性植物饮食的主要成分)的酶。这让科研人员感到非常困惑,缺乏这些必要条件的大熊猫是如何消化竹子的呢?科研人员利用基因测序技术,分析5000多个核糖体RNA序列,最终在大熊猫体内发现了多种消化道微生物,而且和一些食草动物体内的微生物非常类似。这些都有助于动物消化体内的纤维素,而且其中有了7种是熊猫消化道内独有的。 人类迫使大熊猫吃竹子 大熊猫为什么喜欢吃竹子呢?科学家推测,随着古时候人口数量的急剧膨胀,大熊猫被迫迁徙到一些高山地区生存。它们为了避免和一些肉食动物比如亚洲黑熊等进行竞争,最终逐渐习惯以竹子为食。不过,尼可·麦克科也补充到,如果给大熊猫提供肉类食品,它们也会吃的,不过不会主动去索取。

国宝熊猫教案中班

国宝熊猫教案中班 精品文档 国宝熊猫教案中班 红梅中心幼儿园 活动目标: 1、喜欢大熊猫,初步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 2、懂得有序地观察,大胆的交流分享对大熊猫的认识。 3、知道大熊猫是国宝,能萌发关爱、保护大熊猫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关于熊猫的课件 2、熊猫拼图 3、操作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通过猜谜活动,引出熊猫,引发幼儿对熊猫的兴趣。 1、师:今天有一个十分可爱的小动物要跟我们见面,出场之前他要跟你们玩一个猜谜游戏,猜中了他才会出来哦~你们可要听仔细喽~ 谜语:像熊比熊小,像猫比猫大,竹子当食物,竹林里安家。 2、教师演示课件,幼儿猜谜,揭晓谜底 1 / 6 精品文档 二、观看课件熊猫图片,感知像猫的外形特征。 1、师:呀~原来他是个大熊猫~那我们一起来跟他打个招呼呢~ 你们仔细的看一看呢,这个动物朋友他长的是什么样子的,

2、让幼儿和同伴自由交谈,教师提问,帮助幼儿从上到下有序的梳理熊猫的形态。教师:熊猫的头上有什么,身体是怎样的,身上有什么, 教师总结,丰富词汇:胖乎乎、毛茸茸、黑白相间 2、游戏:拼一拼 你们都认识大熊猫了吗,那这一回啊他要来考考我们,跟我们做一个拼图游戏,我们分成六组,看那一组的小朋友把他的形象记得最牢,最先把他拼出来。 3、表扬拼的快的一组 三、观看课件熊猫生活视频,感知记录讲述熊猫的生活习性。 1、师:现在我们知道了熊猫朋友长的胖乎乎,毛茸茸,黑白相间的,那你们还想熊猫的哪些秘密呢, 2、教师出示记录表,引导幼儿从视频中寻找答案记录下来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熊猫生活的视频,里面有许多关于熊猫的秘密哦,你们可要看仔细了~熊猫喜欢生活 2 / 6 精品文档 在哪,它们是怎么生活的, 3、交流熊猫的秘密 熊猫最喜欢吃竹子,喜欢住在山林里,平时喜欢爬树晒太阳,表达自己对熊猫的喜爱,讲述熊猫性情温和、憨厚、胖嘟嘟的样子,十分逗人喜爱,以及熊猫走路、爬树慢悠悠的姿态。 四、珍爱的国宝。 1、师:熊猫为什么是我们中国的国宝,通过下面的一段视频你就能了解到教师播放视频 2、交流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在野外,大熊猫的雄兽和雌兽平常都是过着独居的生活,每个个体的活动范围大约为4-7平方公里左右,所以它的种群通常也是由零散的个体所组成的,每个个体均栖息于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分享着同一地区的食物来源,彼此之间互相依赖和制约,自然地组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大熊猫的面部缺乏表情,一般通过视觉、嗅觉和听觉来保持种群之间的通讯联系,其中嗅觉最为重要。在它的肛门两侧各有一片裸露的区域,是肛周腺的所在地,这种腺体可以分泌一种闻起来带酸味的物质,它常在高大的树干基部或者其他显著的物体如石块、土堆等,用肛周腺的分泌物涂抹,同时也用粪便和尿液等,作为互相之间识别的标记,表明各自所在的地理位置。 大熊猫的眼睛的瞳孔象家猫一样,呈纵裂状,说明它具有夜行性动物的特征。大熊猫发出的声音比较复杂,专家们采用了对其各种可分辩的叫声进行声谱分析的方法,并且参照它的行为表现,从而分析其叫声所表示的本能行为、求偶和感情状态等生物学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大熊猫成体的叫声由12个比较清晰的叫声和喘声所组成,其声音信号的意义可以表示占有领域、寻觅配偶、抚育幼仔、受到了威胁的恐惧等等,包括嗷叫、低嗷、哼叫、吠叫、强吠、吼叫、尖叫和嘶叫等叫声,还有呼气、鼓鼻、咂嘴等声音。大熊猫初生幼仔的叫声比较单调,只有“吱吱”、“哇哇”和“咕咕”等三种,表示饥饿、身体不适或者需要排便等生理现象。到了9月龄时,还会发出呻吟、鼓鼻,以及类似牛叫和犬吠等叫声,其意义已经接近成体。随着其月龄的增长和体重的增加,它们的叫声变得越来越复杂。 大熊猫的洞巢大多位于针阔混交林中的空心大树的基部或者树兜的凹穴中,树洞是由于人类在采伐时在树的基部一侧砍过几斧或由于其他原因而腐朽穿孔,里外沟通形成的。洞内一般有20-40厘米厚的朽木粉、碎屑、朽块。树兜凹穴则是由树根包围而成。这些洞巢或巢穴以高大的冷杉树为主,所处的环境都比较僻静,附近食物资源丰富,隐蔽条件也比较好。筑成的巢,结构比较简陋而粗糙。里面的铺垫物通常呈浅盘状,由从洞外衔入的几十根干枯的或新鲜的、带有嫩叶

大熊猫的现状

大熊猫的生存现状 说到国宝,大家一定会即时联想起身形肥胖、样子傻楞楞的大熊猫。自从多年前熊猫「安安」及「佳佳」移居本港后,迅即成为港人的宠儿。今年适逢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中央政府为庆祝这意义重大的时刻,特别成立了一个为香港选赠大熊猫的专家小组,为「安安」及「佳佳」挑选两名活泼可爱的新伙伴。小组近日就制订了送港熊猫的5大条件,除了要天真可爱,还包括身体健康、心理行为态度正常、漂亮温驯、基因优良等,而最重要的就是要「青春无敌」,指定必须于2005年出生,只有2岁的小熊猫才符合赠港资格。小组表示,希望新来港的熊猫能适应本港的环境并开枝散叶。从中央对送港熊猫珍而重之的态度,除了因其崇高的国宝地位外,全球熊猫数目日渐稀少也是大家所关注的问题。族群减少影响遗传基因多元性样子可爱的熊猫虽然得到全中国人的爱,但却似乎得不到自然界的眷顾,未能保证其子孙能延绵不绝地存活于世。据世界自然基金会资料显示,原本广泛分布于亚洲东部的熊猫群,近年已缩小至只分布于我国川、甘、陕等地。随着熊猫分布地不断缩小,族群亦相应减少,势必影响熊猫遗传基因的多元性,减低熊猫的抵抗力、繁殖力及生存能力。据统计,当前全球只剩下约一千只熊猫,俨然已踏入濒临绝种的警戒线。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熊猫的数目大幅减少呢?其中一个原因是郊区城镇化。大家可能都知道,熊猫最喜欢吃竹子,特别是竹子中最幼嫩多汁的部分。然而随着社会发展一日千里,为配合城市发展,人们砍伐了大量的树木,当中自然包括了竹子,加上工业发展所造成的空气及水源污染,令原本适合熊猫生长的「世外桃源」不断萎缩,同时亦令熊猫赖以维生的食粮也逐渐消失,因此而饿死、病死的熊猫可谓不计其数。「一索得子」是奢求另一个主因则出自熊猫本身的问题,对大熊猫来说,「一索得子」似乎是一种奢求。熊猫的发情期其实并不短,雌性熊猫4至5岁就已经进入成熟期,拥有长达10年或以上的生育年期,虽然如此,但熊猫的交配表现却似乎并不理想,事实上,雌性熊猫在排卵期间,能真正受孕的日子只有一至三天,使成功受孕的机会大减。再加上近年因族群减少而出现的近亲繁殖问题,下一代的存活率及交配机会就因遗传因子缺憾而大幅降低。不少世界环保组织近年已积极进行熊猫拯救工作,而我国可算是最早拯救濒危大熊猫的国家之一。内地拯救大熊猫其中一法为保护现存的熊猫,包括禁止破坏自然林木地区及捕杀熊猫等可耻行为,并且由专人照顾、协助及研究熊猫繁殖。而早于40多年前,中国已成功为人工饲养的大熊猫繁殖,其后发展至以人工授精方式,协助熊猫繁衍下一代,并积极研究新技术保育熊猫品种,稳定熊猫数目下降的走势。内地禁止破坏林木及捕杀行为据专家表示,要让熊猫成功繁殖,必须要为其制造适合的环境,包括让雌雄熊猫多见面,在两者四周放置一些冷杉树、铁杉树及红桦树等植物,并且让环境温度维持于摄氏13至22度间,从而营造出适合交配的理想生境,而内地研究中心更不断进行熊猫繁育研究并引入新技术,使受孕率、熊猫宝宝出生率及存活率得以提升。改良了的人工授精技术更提高了熊猫诞下双胞胎的机会。保育人员更会协助照顾约200克重或以下的熊猫幼儿,确保细小及脆弱的熊猫宝宝不会夭折。建造半野生环境训练生存能力据卧龙大熊猫俱乐部网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正实行圈养熊猫,目的是希望熊猫最终可回归野外生活。2000年,该中心已为大熊猫建造了一个半野生的环境,并有计划扩大熊猫的圈养地,以及进行野外释放的研究,如培养熊猫的野性、训练其野外生存能力、寄生虫及预防疾病等,期望最快可于3年后让5只熊猫回归野外。但放熊猫归山的目标仍然不易实现,需要内地有关机构多番研究才能成事。早于古代,熊猫已被视为珍贵的异兽,西汉文帝之母的陵墓中就用熊猫的头骨作为陪葬。时至今日,其珍贵性也与其数目直接挂钩。科学家们虽然积极提升熊猫的出生率,希望让熊猫品种延续下去,然而今天我们还能否向熊猫们保证它们未来有适合居住的环境?如果连茂盛的竹林也于世上消失,熊猫也许只能于展馆中望着翠绿的图画发呆。

大熊猫的生活环境和方式特征

大熊猫的生活环境和方式特征 我国是一个动物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仅兽类就有400多种。在种类繁多的动物中,有些还是举世公认的珍稀动物,要问在这些举世公认的珍稀动物中哪种动物“知名度”最高,大家一定会异口同声地说:大熊猫。 大熊猫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动物,至少在300万年前已经形成现在的模样了。它曾经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和凶猛的剑齿象是同时代的动物。后来,地球的气候越来越冷,进入了“第四纪冰川”时期,许多动植物都被冻死和饿死了,剑齿象就是这个时期灭绝的,可是唯有大熊猫却躲进了食物较多、避风而又与外界隔绝的高山深谷里去,顽强地活了下来。几大熊猫盈盈百万年来许多动物都在不断地进化,与原样相比早已面目全非了,可是熊猫却几乎没有变化,成为动物界的“遗老”和珍贵的“活化石”了。 大熊猫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说起大熊猫,首先要为它正名。有关资料表明,动物学界的人士于1869年才发现大熊猫,大约过了70年左右,人们才第一次捕捉到熊猫。1869年,法国的一位传教士戴维来到中国。这年3月在四省宝兴县的一户农民家里看到一张兽皮,这张皮上只有黑白两色的毛。10余天后这位农民又捕回一只动物,这只动物的皮与那张皮完全一样,除了四脚、耳朵、眼圈周围是黑色外,其他部位的毛都是白色。戴维就确认它是熊属中的一个新种。此后不久,他在公开自己的新发现时将这种动物定名为黑白熊。

大约在本世纪30年代后期,这种熊的标本在重庆展出,它的中文名字定为“猫熊”。展出时标本的名牌是由左往右写的,写作“猫熊”。但是当时汉字是由上往下直书,写满一行再往左写,参观者拘于习惯,将字从右往左读,于是“猫熊”就被读成了“熊猫”。此后又有一种香烟命名为“熊猫牌”香烟,对“熊猫”的称呼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约定俗成的缘故,我国的动物学家也就把它定名为“熊猫”了。又由于它形体肥大,在“熊猫”二字前面又加了个“大”字。“大熊猫”就成了“官名”。如今已经没有人再坚持叫它“大猫熊”了。 作为珍稀动物,大熊猫“稀”在哪里呢? 大熊猫独产于我国,在世界上除了我国有野生大熊猫外,只有极少数几个国家的大型动物园里饲养着一两只大熊猫,而这些被珍养在动物园中的大熊猫还都是我国作为“国礼”赠送去的。 从栖息地看,大熊猫主要分布于川西北的深山密林里。此外,只有陕西、甘肃的个别县境内有零星的大熊猫了。据专家们估算,所有这些地方栖息的大熊猫,总数也只在1000只左右。 “物以稀为贵”,大熊猫的数量为什么这么稀少呢?这与它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特征相关。大熊猫性情孤独、不喜群居,喜欢独处,独来独往是它的生活习性之一。即便是雌性大熊猫在产仔后,对幼仔大约也只带领上一年左右的时间,母子也就不再结伴而居了。只有在繁殖期到来时,它们才会去寻找异性伙伴。然而,大熊猫发情期极短,一只成年大熊猫每年也就几天的时间。雄性、雌性大熊猫发情期不尽

大熊猫优质课教案

7、大熊猫(第二课时详案) 授课老师:李青青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介绍大熊猫的文章.文中一共有四个自然段,课文语言浅显易懂,描写形象生动.通过介绍大熊猫的可爱外形,小的时候和长大后的不同生活习性,最爱吃什么,以及大熊猫的珍贵和受欢迎,一只可爱的大熊猫形象跃然于纸上,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增强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教学目标】 1、会写“巴、爪、皮、黑、双、许、动、全”8个生字。 2、学习两个新部首:“言字旁”“人字头”。 3、学习观察,并通过观察与学习,了解大熊猫,认识大熊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幻灯片1) 师:上课前我们先玩一个游戏好吗?生:好! 师:请你来猜一猜,它是谁?生:猫。生:熊猫。 (幻灯片2)师:你们真爱动脑筋,猜的非常正确,就是大家喜欢的大熊猫。 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七课《大熊猫》。跟老师一起来板书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幻灯片3) 师:这节课我们要会写“巴、爪、皮、黑、双、许、动、全”8个生字。还要学习两个新部首:“言字旁”“人字头”。学习观察大熊猫,并通过观察与学习,了解大熊猫,认识大熊猫。 三、品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幻灯片4) 过度:你们喜欢大熊猫吗?生:喜欢。 过度:是啊!动物园里有许多珍贵的动物,最吸引人的要数大熊猫了。 师:“最吸引人”说明大家都。。。。生:喜欢大熊猫。 2、学习第二自然段。(幻灯片5)

过度:接下来就跟着李老师一起打开课本35页请大家自读课文第2自然段,从课本里认识认识这个可爱的大熊猫长得什么样? 师:谁来和同学们说一说大熊猫的样子呢? 生:大熊猫身子胖胖的,尾巴短短的,全身的毛又厚又光滑。它的四肢和肩膀是黑的,身子和头是白的。最吸引人的是那双圆圆的黑眼圈,那对毛茸茸的黑耳朵。师:(指导朗读)我喜欢你介绍的这只大熊猫。还有谁也来介绍一下呢? 生:大熊猫身子胖胖的,尾巴短短的,全身的毛又厚又光滑。它的四肢和肩膀是黑的,身子和头是白的。最吸引人的是那双圆圆的黑眼圈,那对毛茸茸的黑耳朵。师:(指导朗读)通过你的介绍,这只大熊猫我更喜欢了,还有谁再来介绍一下?生:大熊猫身子胖胖的,尾巴短短的,全身的毛又厚又光滑。它的四肢和肩膀是黑的,身子和头是白的。最吸引人的是那双圆圆的黑眼圈,那对毛茸茸的黑耳朵。师:(指导朗读)老师真的太喜欢你大熊猫的样子了,你们一起来介绍一遍吧!全体学生:大熊猫身子胖胖的,尾巴短短的,全身的毛又厚又光滑。它的四肢和肩膀是黑的,身子和头是白的。最吸引人的是那双圆圆的黑眼圈,那对毛茸茸的黑耳朵。 如:某某小朋友把描写大熊猫的"胖胖的""圆圆的""毛茸茸的"这些词语读得很好,读出了大熊猫的可爱,表达了自己对熊猫的喜爱. 3、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教师过度:大熊猫那么可爱,那它平时又是怎样生活的呢请小朋友们小组合作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看看大熊猫小时候与长大后有什么不同? 师:那一组愿意来说一说大熊猫小时候与长大后有什么不同? 生:大熊猫小时候很活泼,喜欢爬上爬下,像个顽皮的孩子。长大以后,它就不太爱活动了,常常用爪子抱着头,呼呼大睡。 师:它小时候真调皮!还有那一组来说一说大熊猫小时候与长大后有什么不同?生:大熊猫小时候很活泼,喜欢爬上爬下,像个顽皮的孩子。长大以后,它就不太爱活动了,常常用爪子抱着头,呼呼大睡。 教师评价:把描写熊猫小的时候的句子读得很轻快,读出大熊猫小时的活泼,描

大熊猫的生存现状_2

大熊猫的生存现状 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份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目前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以下,而且数量在不断减少。根据科学统计有78%的雌性大熊猫不孕,有90%的雄性大熊猫不育,这就给大熊猫的繁殖带来了许多困难。在动物学上,大熊猫属食肉目。据考证,大熊猫的古代名称有貘、白豹、虞等。在200多万年前的更生世早期到100万年前的更生世中晚期,大熊猫已经广布于我国南半部,组成了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今天该动物群的许多种已经绝灭,而大熊猫却一直活下来,所以大熊猫有“活化石”之称。大熊猫的繁殖能力如何?大熊猫在几百万年间由盛而衰,以至濒临绝灭境地。究其原因,除了外界环境的恶化以外,也有自身生育繁殖能力方面的问题。据有关专家对大熊猫所作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和内分泌学等方面的长期研究表明,大熊猫生殖机能异常低下。由于遗传和环境的原因,许多大熊猫的生殖系统严重发育不良,成年后生殖内分泌机能紊乱,不能排卵或不能正常排卵,以至终生不育。大熊猫性喜独居,发情后才愿意进行异性间的接触。雌性大熊猫每年只发情一次,且其择偶性极强,非见“白马王子”不抛“绣球”。在野外,公兽们往往须通过残酷的斗殴竞争,最后的胜利者才能获得雌兽的亲睐。如果一个小种群内缺乏足够优良的雄兽,显然就会大大降低雌雄正常交配的机会,并降低交配后的受孕率。

大熊猫产仔多数为单胎,即使产下双胎也往往只能抚养其中一只。大熊猫幼仔非常脆弱,很易因缺乏营养、患病、气候恶劣或遭遇天敌而夭折。大熊猫母兽在怀孕和哺乳期内很少采食,并由于独自哺乳带养幼仔而极尽劳苦,体力极度衰竭,对其健康和寿命影响极大。在哺乳期结束后,母兽还要继续抚养儿女,教会他们采食和生存的各种本领。在这种情况下,母兽自会本能地“克制”自己,不再发情,暂停生育,直到儿女长大成“人”,远走高飞。大熊猫的野外栖息地被严重地隔绝成小块地域,偏偏他们又必须独占很大面积的领土才能保证生存,所以在小块的栖息地内,能容纳的大熊猫数量是非常有限的。一个种群太小,不可避免会导致近亲繁殖,降低遗传多样性,造成遗传性能、生育能力、生存能力的全面退化。人工繁育大熊猫,可以减低野外天敌和疾病的危害、保障营养供给、消除恶劣气候的侵袭。此外,还可以大大提高大熊猫的繁殖能力:通过合理配对,可有意地避免近亲繁殖,改良繁殖和遗传机能;通过人工授精,可以增加配种机会,提高配种怀孕率;通过对母仔的精心看护和充足的营养供给,提高幼仔成活率,尤其是双胞胎成活率,并促进其正常发育,也有利于母兽身体健康,使其迅速恢复体力,为下一次生育作好准备。多年的实践证明,大熊猫人工繁育、移地保护是拯救大熊猫的重要战略之一。资料提供者:

《大熊猫》教案设计

《大熊猫》教案设计Teaching plan design of giant panda

《大熊猫》教案设计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材内容: 《大熊猫》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语文S版)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介绍大熊猫的文章。文中一共有四个自然段, 课文语言浅显易懂,描写形象生动。通过介绍大熊猫的可爱外形,小的时候和长大后的不同生活习性,最爱吃什么,以及大熊猫的珍贵和受欢迎,一只可爱的大熊猫形象跃然于纸上,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大熊猫的喜爱之情,增强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学生分析: 1、大部分的学生虽然没有亲眼见过大熊猫,但是他们通 过各种信息渠道,对大熊猫有一定的熟悉度。 2、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已有初步的认识事物的能力,对 一些客观的生活情景能进行简单的'表述。但是,那些仅仅是 一些零碎的、不规范的语言。为了使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

在课堂上必须要努力创设直观的教学情景,帮助他们学习、感悟、积累语言。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我们在新课程实验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至高追求。通过对话,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张扬,让他们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重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正确情感和态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2、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全文。 3、情感目标:体会大熊猫的可爱,激发爱护珍稀动物,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小熊猫成长记(何勰)解析

小熊猫成长记 何勰 1、小熊猫出生了 熊猫妈妈和熊猫爸爸结婚后过着幸福的生活,但他们还非常想要一个孩子。有一天,熊猫妈妈怀上了小宝宝,不久,小熊猫出生了。爸爸第一眼见他时,他只睁了一只眼睛看了看爸爸。小熊猫长得很象妈妈,尤其是眼睛和脸蛋。爸爸妈妈非常爱他,因为小熊猫非常听话,不乱跑,不和其他小熊猫打架。 2、小熊猫学走路 小熊猫在爸爸妈妈的搀扶下能慢慢走路了,但他始终不敢独自行走。这天,小熊猫的爸爸亲自去教自己的孩子走路。 爸爸放开了搀扶小熊猫的手,鼓励小熊猫独自迈步行走。小熊猫勇敢地迈开步子,但他身体一斜,马上摔倒了。重新站起来的小熊猫有点害怕了,他很小心地挪开步子,可走了两步又摔倒了。不过,小熊猫很勇敢,也很努力,经常摔倒他也没害怕放弃。没过三天,他就学会了走路,能自己去找喜欢的玩具玩了。爸爸妈妈都为他高兴。 3、小熊猫学说话 一天,小熊猫出门去玩,听见其他小动物能发出美妙的声音,他就跑回家,

用手语告诉爸爸妈妈自己想学说话。爸爸妈妈想了一会儿就答应了。在小熊猫学的时候,爸爸妈妈经常叫他仔细看、听、观察爸爸妈妈是怎样说话的。小熊猫观察得和认真,他第一天就可以发出一点声音了,他虽然学得很慢,但他坚持每天都说。在他两岁的时候,他就会说话了。他会说话后,就有很多小朋友去和他说话聊天了。 4、挖地洞 小熊猫想如果能让所有的东西不挡着他的路,他就可以去到很多的地方,那该多好呀!小熊猫跑回家里拿了一个挖地洞的铲子,跑到地里就挖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小熊猫看看手表,离吃晚饭时间还早,又挖了起来。又一会儿,小熊猫不小心就把自己的脚划伤了,他就大哭起来。爸爸看见了,把她抱回家,问他怎么回事。小熊猫说:“我挖地洞的时候不小心把脚划破了,所以哭了。”爸爸说:“明天我和妈妈和你一起去挖吧。”小熊猫答应了,就去玩了。 5、小熊猫的名字 小熊猫的妈妈想起小熊猫还没有名字,就在想怎么给小熊猫取个既好听又好叫的名字。她每天都在想,晚上睡觉的时候也在想。有一天,妈妈想到了,决定取名为“威尼”,然后去征求小熊猫的意见。小熊猫说:“好吧,我就叫威尼。”第二天,小熊猫回到学校告诉同学们,他有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威尼”,同学们也说这个名字很好听。小熊猫有了名字后,比以前更开心了。6、学玩电脑

课文《大熊猫》的教学设计

课文《大熊猫》的教学设计 课文《大熊猫》的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教学生认读1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有顺序地,仔细地观察事物的能力。 4,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教学生认读15个生字。 2,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 教学难点:有顺序地说出大熊猫的外形特点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说明文。通过学习课文,一方面可了解有关大熊猫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另一方面可感受动物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好朋友,从而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同时课文中又安排了15个要求能认的字和8个要求会写的字。在教学时,老师可以把课文的学习和学生的课外学习融合到一起,使学生更多的了解大熊猫的习性,掌握大熊猫的特征。 教具准备: 1,动物园的熊猫馆录像

2,生字卡片。 3,熊猫白描图。 4,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今天真有精神,今天老师带你们到动物园去玩儿,好吗?动物园里有许多动物,现在咱们就去看一种珍奇的动物吧! 1,(放动物园的熊猫馆录像) 2,小朋友们快看,是谁来迎接我们啦?(板书课题大熊猫)让我们大声地跟它打声招呼吧。(齐读课题) 二,朗读课文,认识生字: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刚才看了大熊猫的录像,你们觉得大熊猫可爱吗?下面,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的29页,读一读《大熊猫》,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你该怎么办呢? 生:请拼音朋友帮忙。请老师,小朋友帮忙。在生字表中找一找。猜一猜等方式。 师:这些都是解决困难的好方法,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 (1)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会不认识的字。 师:刚才我听有的小朋友读得又准确又响亮,棒极了!让我们听听你的同桌怎样读?如果他读得好可以夸夸他,如果他遇到困难,你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大熊猫》教案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大熊猫》教案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理解13个生字,会写7个汉字,学习两个新偏旁“人字头”“四点底”。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观察,并通过观察与学习,了解大熊猫,理解大熊猫,喜欢大熊猫。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和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图入手启发谈话 1.出示大熊猫,让孩子们看图画,简单说说大熊猫的样子。 2.师:大熊猫真可爱。那我们今天一起学习这篇课文吧! 板书:大熊猫 二、自读感悟,读通全文 1.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画出本课生字,要求做到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特别要读准字音。 2.数一数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知道每个自然段讲什么? (课文共4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写大熊猫是动物园里最吸引人的动物。它是珍贵的动物。 板书:珍贵

第2自然段,写大熊猫的样子。 第3自然段,写大熊猫的活动情况。 第4自然段,写大熊猫的饮食。 板书:样子活动饮食 三、指导朗读.理解感悟 1.再读全文。 2.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1)小组合作,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小组同学听。 (2)读给全班同学听,大家评议。 (3)试着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3.播放大熊猫的生活录像片。 感受大熊猫憨态可掬的形象,学习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描述片中的大熊猫。 (1)大熊猫的样子: 板书:身子胖尾巴短毛很光滑 四肢黑身子和头白黑眼圈 (2)大熊猫活动情况 板书:小:活泼爬上爬下 长大:不爱活动爱睡觉 (3)吃什么? 板书:竹叶竹笋

第二课时 一、巩固练习 1.以“开火车”的游戏方式,读词语卡片,巩固理解生字。 2.用生字开花的方法,给生字组词,巩固识字生字。 二、指导书写生字 1.结合写字教学要求,学习新的偏旁“人字头”“四点底”。 2.指导学生在《写字》本上练习写生字。 三、实践活动 1.有到过动物园或从电影电视上看到大熊猫的同学,或从网上下 载的相关大熊猫的资料,说给大家听听,并在小组交流。 2.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再自主选择,填写自己喜欢的词语。 四、课外阅读 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我是国宝》《丹顶鹤》,让学生加深 理解大熊猫和丹顶鹤,增强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板书设计: 大熊猫 样子:身子胖尾巴短毛很光滑 四肢黑身子和头白 黑眼圈黑耳朵 小时候:活泼爬上爬下 长大:不爱活动爱睡觉

大熊猫生活环境

大熊猫的生活环境 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甘肃、陕西省的个别崇山峻岭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称为“国宝”。它不但被世界野生动物协会选为会标,而且还常常担负“和平大使”的任务,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远渡重洋,到国外攀亲结友,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大熊猫身体胖软,头圆颈粗,耳小尾短,四肢粗壮,身长约1.5米,肩高60—70厘米左右,体重可达100—180千克。特别是那一对八字形黑眼圈,犹如戴着一副墨镜,非常惹人喜爱。 大熊猫的祖先是食肉动物,现在却偏爱吃素,主要以吃箭竹为生。一只成年的大熊猫每天要吃20千克左右的鲜竹。有时,它也会开一次“荤”,捕抓箭竹林里的竹鼠美餐一顿,甚至大摇大摆闯入居民住宅,偷吃食物。大熊猫性情孤僻,喜欢独居,昼伏夜出,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常常随季节的变

化而搬家。春天一般待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竹林里,夏天迁到竹枝鲜嫩的阴坡处,秋天搬到2500米左右的温暖的向阳山坡上,准备度过漫长的冬天。每年的四五月份是大熊猫的繁殖季节,雄、雌大熊猫难得同居在一起。但5月一过,便又各奔东西。雌性大熊猫怀孕4—5个月左右,就急着寻找树洞或石穴作为“产房”,它每胎产1—2仔。刚生下的幼仔重量只有150克左右,相当于妈妈体重的1‰。可是,1个月后体重可达2千克,3个月就能长到五六千克。熊猫妈妈常把小熊猫搂在怀中,轻轻抚摸,外出时也把它衔在嘴里,或用背驮着,亲亲热热,形影不离。等到小熊猫五六个月大时,妈妈就开始教它爬树、游泳、洗澡和剥食竹子等本领。两年后,小熊猫才离开母亲,开始独立的生活。大熊猫的寿命一般为20—30年。 大熊猫的家族非常古老。大约在一百万年前,它们遍布我国的陕西、山西和北京等地区,在云南、四川、浙江、福建、台湾等省也有它们的踪迹,现在留下来的数量很少,成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的珍贵的“活化石”。 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没有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分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目前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以下,而且数量在不断减少。 大熊猫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而能够生存到今天,反映了

大熊猫的生长周期

大熊猫的生长周期 大熊猫的寿命一般为20-30年。据介绍,大熊猫平均寿命只有二十五岁,而国际谱系编号为二一七的“美美”已有三十六岁高龄,相当于人类的百岁之年。此前,武汉动物园一只叫“都都”的人工圈养大熊猫,存活了三十七年,创下了世界纪录。 “繁殖困难”被作为新闻标题来描述大熊猫的繁殖状况。但是研究表明虽然大熊猫在圈养状态下寿命更长,但野外的繁殖成功率更高。在野外,成年熊猫不论雄雌都参与繁殖。雌性可以和几只争偶的雄性交配,同时一只雄性会寻找处于发情期的不同的雌性。 交配的季节在春季三至五月份[1],通常不超过2~4天。怀孕期大约为5个月(130多天)。野外偶尔会有孪生的情况出现,但是雌性熊猫一般只喂养一只幼崽。圈养种群中,孪生的情况较多。分娩之前,雌性个体寻找空树的根部和洞穴生产。它在这种庇护所里和附近要呆上三个月,用它宽大的手掌小心地照料幼崽。大熊猫的幼崽出生时非常小,通常只有90~130克,大概只有母熊重量的千分之一。在大熊猫幼仔出生几天到一个月之后,母熊猫会把幼崽独自留在洞中或树洞里外出觅食。母兽有时会离开2天或者更长时间。这并不意味它丢弃幼崽,而是养育幼崽过程中很自然的一部分。幼崽在12个月左右开始吃竹子,但是在此之前,它们完全依赖于母亲。野外的幼崽死亡率比圈养要低,约40%左右。 在秦岭地区的长期研究表明大熊猫的繁殖率大概是0.654幼仔/雌性/年,与北美棕熊的一些自然种群类似。大熊猫是独居动物,每个成体的巢域明确,雄性个体的巢域通常很大,接近30平方公里,一般和多个雌性个体的巢域重叠。当雄性大熊猫在同一巢域相遇时,如发情期在雌性熊猫周围,它们之间有明显的等级,为争偶会导致争斗。占优势的雄性个体有和雌性交配的优先权,但其它雄性也还有机会。雌性个体在3~4岁时性成熟,雄性个体5岁左右。年轻的雄性个体在等级中位置较低,到7~8岁时才有机会交配。雌性个体从4岁到20岁,通常每2-3年产崽一次。虽然大熊猫唯一的家庭结构只存在母兽和不到一岁半的幼崽之间,大熊猫之间也会通过声音和气味经常交流,即使不是在发情期。大熊猫幼仔在一岁左右断奶,并一直和母亲在一起到一岁半左右,直至母亲再次怀孕。如果母兽未怀孕,幼崽会和母亲一起生活到两岁半,这时母亲将它赶走。独立之后,大多数的幼崽在母亲的附近居住,另一些,尤其是雌性,会远离出生地生活。大熊猫的行为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圈养大熊猫可以存活30年或更长,但野生大熊猫的寿命通常只在25年左右。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等资料_316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等资料 :外形特征:大熊猫体型似熊,但头圆尾短,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其体长120~180厘米,尾长10~20.. 本文《大熊猫的生活习性等资料》由小学生作文大全整理,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支持! 外形特征: 大熊猫体型似熊,但头圆尾短,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其体长120~180厘米,尾长10~20厘米,白色,体重60~110千克。头圆而大,前掌除了5个带爪的趾外,还有一个第六趾。躯干和尾白色,两耳、眼周、四肢和肩胛部全是黑色,腹部淡棕色或灰黑色。 分布范围: 大熊猫在中国西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温带森林中,竹子是这里主要的林下植物。我国长江上游向青藏高原过渡的这一高山深谷地带,包括秦岭,岷山、邛崃山、大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山系。2001秦岭山系分布于南麓,主要分布的县是佛坪,一般分布的县是洋县,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太白、宁陕、周至等。岷山系除甘肃文县为一般分布外,其余都分布于四川。在四川主要分布的县有平武、青川和北川等三县,一般分布的有九寨沟县、松潘、茂县等县,少量分布的县有安县、绵竹、彭州、什邡和都江堰市。邛崃山系主要分布的县有宝兴、汶川和天全等,一般分布的县有大邑和芦山,仅少量分布的县有邛崃、崇州、康定、泸定等。大小相岭除洪雅和冕宁为一般分布县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荥经、石棉、汉源、九龙等。大小凉山除马边、美姑和越西

有一定数量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甘洛、峨边和雷波等。 目前野外到底有多少只大熊猫?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居住在高山区陡坡的密竹林中,大熊猫的统计成为一项很艰苦的工作。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曾经有过两次调查,估计野外有约1000只大熊猫,这个数字可能偏低。大熊猫分布区域内共有37个县,若按主产、一般和少量三级划分,主产县每县约有100只左右,共有7个县;一般产县每县约50只以上,共11个县;少产县每县常在50只以下,计有19个县。据此推算,大熊猫野生数量总计约有一千余只,圈养的数量约为100只。大熊猫的净生殖率为1.0672,种群增长缓慢。根据国家林业局2006年的调查,目前全国有野生大熊猫1596只,圈养数量161只。大熊猫是熊科家族中最为珍稀,也是受到最大生存威胁的哺乳动物之一。20世纪八十年代调查统计的栖息地的面积约为13000平方公里。根据国家林业局2005年调查报告,现在已经确认将大熊猫秦岭种群认定为大熊猫新亚种。秦岭大熊猫和四川大熊猫在地域上已经分隔5万年之久,外形上秦岭大熊猫头部较圆。目前秦岭大熊猫的数量有273只。在秦岭山区,在黑白色大熊猫中发现过棕色大熊猫。 : 大熊猫栖长江上游各山系的高山深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0%以上,故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缓坡地形。这些地方土质肥厚,森林茂盛,箭竹生长良好,

三下语文习作:国宝大熊猫(教案)

习作:国宝大熊猫 活动分析 本单元习作的话题是“国宝大熊猫”,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查找信息,并尝试学习整合有关信息,写一写大熊猫。教材编排分为3个部分。第一部分,教材首先提供了关于大熊猫许多小朋友都想了解的3个问题,使得本次习作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教材呈现的3个问题,有的指向大熊猫的类别,有的指向大熊猫的生活地方,有的则指向大熊猫的价值。第二部分首先明确了本次习作的任务,就是围绕这些问题,介绍一下大熊猫。第一部分罗列的问题及学生补充的问题为确定从哪些方面介绍大熊猫奠定了基础。学生注意要再查找资料,补充其他内容。第三部分对习作后的要求做了说明。一是习作后要自己检查修改,调整补充;二是交流互查。自查和互查的重点聚焦在习作运用的信息是否准确。 教 学目标1.能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 2.通过自评和互评,能用修改符号修改不准确的内容并补充新的内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准确 了解大熊猫的特 点,并能够具体、 有条理地进行介 绍。 教 学 准 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优秀习作范围;查 找关于大熊猫的资料;了解学生 搜集资料的情况。 学生:按照教材中给出的问题查找关于 大熊猫的知识。 课 时 安 排 2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引入教学 1.课件播放几幅大熊猫的图片及活动视频,引导学生观看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大熊猫。教师适时板书:国宝大熊猫。 预设:“我喜欢大熊猫是因为它肥肥胖胖的,非常可爱,憨态可掬。” “我喜欢大熊猫的黑眼圈,大大的眼睛非常有特色。” “我喜欢它吃竹子的样子,很吸引人。” 2.课件播放有关大熊猫的卡通动态画面,趣味引入。 同期声:嗨!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朋友——大熊猫,别人都叫我“国宝”,我非常喜欢这个名字。但是更让我激动的是,有人告诉我,你们都非常喜欢我,是这样吗?既然你们都这么喜欢我,一定十分了解我咯!所以,今天我来到这里,就是想听听你们到底了解我多少。亲爱的朋友们,加油!我看好你们哦! 二、资料交流,答疑解惑

动物生长过程作文

动物生长过程作文 第一篇:《描写动物的作文》 陶罐还是黑黑的,石头还是漂亮的,可是没有了金鱼的身影,我再也没有欣赏的兴趣了。 我的小金鱼 我家新买了一缸金鱼。这缸金鱼可漂亮了!它们头上凸起,像戴着一顶大官帽;眼睛圆鼓鼓的,但小得出奇;可爱的小嘴一张一合,吐出一串串珍珠般的水泡来;身上披着鳞片,在阳光的照射下浑身金光闪闪,游动时一摇一摆,如同一位穿着金色铠甲、趾高气扬的将军;可爱的尾巴在清水里就像一朵朵透明的花,又像一只只蝴蝶在水中翩翩起舞。 我看着它们不停地在水中游动穿梭,快乐的样子,我很好奇: 第二篇:《描写小动物的作文》 描写小动物的作文 可爱的小猫

姥姥家有一只可爱的小猫,我每次去姥姥家都要看一看。 这只小猫的身上长着许多黄色的条纹,走路的时候一摇一摆的,很好玩。它的耳朵很尖,微小的声音也能听到。它的眼睛平时是圆的,睡觉的时候就把眼睛眯成一条缝。它的嘴是粉红色的,嘴边还长着几根胡须。动物生长过程作文 小猫不但可爱,还会捉老鼠呢!它一听到有动静就躲起来,等着老鼠出洞。一会儿,老鼠从洞里把头伸出来东瞧瞧,西瞧瞧,觉着没有动静了才大胆地走出洞。小猫一见,浑身毛都竖起来了,它像箭一样蹿过去,把老鼠捉住了。 小猫叼着老鼠走到姥姥面前,把嘴里的老鼠不停地摇动着,好像在请功。我姥姥一见,乐呵呵地说:“哟,又捉住了一只老鼠。”小猫好像也知道在表扬它似的,得意洋洋地找个地方享用它的“战果”去了。 我的小狗“点点” 在我外公家,有一只非常可爱的京八狗,它的名字叫――点点。它一身的棕色皮毛,头又圆又大,黑黑的眼睛像一颗珠子,眼睛下面有一个圆圆的鼻子,却很小,虽然小但是非常灵敏,有一小点气味它都能

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 7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分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目前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以下,而且数量在不断减少。根据科学统计有78%的雌性大熊猫不孕,有90%的雄性大熊猫不育,这就给大熊猫的繁殖带来了许多困难。 在动物学上,大熊猫属食肉目。据考证,大熊猫的古代名称有貘、白豹、虞等。在200多万年前的更生世早期到100万年前的更生世中晚期,大熊猫已经广布于我国南半部,组成了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今天该动物群的许多种已经绝灭,而大熊猫却一直活下来,所以大熊猫有“活化石”之称。 熊猫从分类上讲属於哺乳纲食肉目动物,但食性却高度特化,成为以竹子为生的素食者。熊猫这种独一无二的生活方式,却是长期自然历史选择适应的结果。野生熊猫生活在人迹罕见的高山深谷密林之中,并且过着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这里所讲熊猫的活动,是从生态学研究范畴这个角度出发,探讨研究熊猫的巢域与核域、活动节律与作息制度、活动与能量消耗及采取的对策。野生熊猫栖息於密林之中,它们生长到一定阶段要进行婚配和生育,即发情、求偶、交配、妊娠和育幼。熊猫平时孤居,到了繁殖季节,雌雄互相吸引,在稠密的竹林里,唱出一曲曲恋歌,由此开始进行各种求爱活动。熊猫是属於多雄争配制。它们一生中产仔数量少,且幼仔不易成活。由於熊猫生殖能力和育幼行为两方面的高度特化,使熊猫的种群增长十分缓慢,如保护管理跟不上,则数量日趋减少。 大熊猫主食竹子,也嗜爱饮水,大多数大熊猫的家园都设在溪涧流水附近,就近便能畅饮清泉。大熊猫每天至少饮水一次,有的地方虽然食物很丰富,缺了水,也难以找到大熊猫的身影。到了冬季,当高山流水被冰冻结以後,有的大熊猫也可能因为留恋自己家园的隐蔽条件和食物基地而不惜长途跋涉,沿沟而下,到谷中去饮水,然後返回家园。大熊猫取水总是求远舍近,日复一日地走出一条明显的饮水路径。它们到了溪边,以舔吸的方式饮水,若溪水结薄冰或被砂砾填没,则用前掌将冰击碎或用爪挖一个大约25x20米的浅坑舔饮。大熊猫以竹类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