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的生长周期
- 格式:docx
- 大小:14.25 KB
- 文档页数:1
2019-2020学年度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动物的生命周期6.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习题精选第六十九篇第1题【单选题】许多动物都是产卵繁殖,卵是这些动物新生命的开始,下列动物是产卵繁殖的是( )。
A、鲸B、羊C、青蛙【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有哪种小动物的生命周期和蚕一样,经历了四种形态。
( )A、螳螂B、蚂蚱C、青蛙D、蝴蝶【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有些动物是由卵变化而来的,有些则是由动物的母亲直接生下来的,那么下面属于由卵变化而来的是。
( )A、蝴蝶B、熊猫C、牛【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如图所示是鸡一生中经历的三个生长阶段,据此可判断鸡( )变态发育。
A、不确定是否经历B、不经历C、经历【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如图所示,蜻蜓正处于( )期。
A、交配-产卵B、产卵-幼虫C、幼虫-成虫【答案】:【解析】:第6题【判断题】所有的动物生命周期都是相同的,所以它们的寿命也是一样的。
(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7题【判断题】虽然动物个体最终会死亡,但是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绝,并得以不断延续。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8题【判断题】不同动物的生命周期所经历的阶段不一定相同,周期长短也不一定相同。
A、正确B、错误【答案】:【解析】:第9题【填空题】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
那么你知道大熊猫的生命周期吗?如图所示,大熊猫的一生经历了______、______两种形态。
【答案】:【解析】:第10题【填空题】根据蚕的生命周期可知,蚕属于______(填“变态发育”或“不变态发育’’)生物。
【答案】:【解析】:第11题【填空题】如图所示是蝴蝶的生长周期,据图可知,蝴蝶的一生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形态。
《大熊猫》PPT精选推荐•大熊猫基本概述•大熊猫生态环境分析•大熊猫饲养管理与繁育技术目录•大熊猫疾病防治与健康监测•大熊猫科普教育推广活动•大熊猫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01大熊猫基本概述分布范围与栖息地分布范围主要分布于中国四川、陕西一带,以及甘肃南部的部分地区。
栖息地特征生活在海拔2600-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环境优雅,空气清新,常年云雾缭绕,气温低于20℃。
适宜环境大熊猫适宜生活在气候温凉潮湿,湿度常在80%以上的环境中。
外形特征及行为习性外形特征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但黑非纯黑,白也不是纯白,而是黑中透褐,白中带黄。
行为习性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
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4个小时,平躺、侧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团都是它们喜好的睡觉方式。
进化历程大熊猫的祖先始熊的历史源远流长。
大熊猫的进化展现了强大的生存能力,从始熊进化到现代的大熊猫,展现了强大的生存能力。
物种分类大熊猫属于熊科、大熊猫属哺乳动物,仅有二个亚种。
遗传特性大熊猫具有独特的遗传特性,其基因组中含有一些与竹子消化和适应低氧环境相关的基因。
物种分类与进化历程保护现状及意义保护现状01大熊猫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
目前,大熊猫的数量有所增加,但仍面临诸多威胁。
保护意义02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
保护大熊猫不仅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还有助于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未来展望03未来,我们需要继续加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保护,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的发展。
同时,也需要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大熊猫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02大熊猫生态环境分析大熊猫主要依赖竹子为食,竹林的分布范围、种类和生长状况直接影响大熊猫的生存。
竹林分布与质量地形地貌气候因素大熊猫生活在海拔较高的山区,地形地貌的复杂程度决定了大熊猫栖息地的多样性和连通性。
大熊猫生活习性简介大熊猫是地球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
它们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自然保护的重点对象。
大熊猫生活在中国的川西地区,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
它们以竹子为主要食物,性格温和、懒散,是世界上最可爱的食草动物之一。
一、特征描述大熊猫是一种中等体型的哺乳动物,体长约1.2米,体重在80至150千克之间,体型圆胖而又威武。
它们的毛色以黑白相间为主,背部和四肢多为黑色,腹部和头部则呈现出洁白的色彩。
大熊猫的特征之一是它们的大圆眼睛,让人不禁心生怜爱之情。
二、食性习性大熊猫是典型的植食性动物,以竹子为主要食物。
一般情况下,大熊猫每天需要吃掉30多公斤竹子,这也成为它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熊猫擅长爬树,身体灵活,可以轻松地攀爬到竹子的顶端。
三、栖息地大熊猫生活在中国的川西地区,栖息地以高海拔的竹林和森林为主。
它们通常在海拔800至4000米的地区繁殖和生存。
大熊猫喜欢安静、湿润的环境,喜欢藏身于竹林之中,以避开人类的干扰。
四、活动习性大熊猫大部分时间都是懒散的,它们一般在晨昏之际活动,白天则喜欢午睡。
大熊猫的行动速度较慢,一般不会做太过剧烈的运动。
它们喜欢找一个树洞或者树干后面的隐蔽地方休息,也会在树杈上悠闲地晒太阳。
五、繁殖方式大熊猫是独居的动物,一般在交配季节才会在一起。
大熊猫的繁殖期一般在每年的3月至5月之间,雌性大熊猫会分泌出特殊的气味来吸引雄性。
雌性大熊猫一般会在2-3个月之后怀孕,并在5-6个月时产下1-2只幼崽。
六、保护现状由于野外环境的破坏以及栖息地的减少,大熊猫的生存面临着巨大的威胁。
目前,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保护措施,包括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非法猎杀等。
同时,世界各地也纷纷提出保护大熊猫的倡议,并在国际间展开了大熊猫保护项目。
七、结语大熊猫作为濒危物种,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去保护它们。
我们应该加强对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促进它们的繁育和生存。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独特而有趣,它们的存在让我们更加了解和关注动物世界的多样性,也提醒我们珍惜生态环境,保护每一个物种的生存权利。
熊猫的样子描写作文大熊猫生活习性别名大猫熊、竹熊、花熊学名ailuropodamelanoleuca英文名giantpanda大熊猫科ailuropodidae分布四川、陕西、甘肃局部地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性情温顺、姿容可掬、行动逗人喜爱的大熊猫是人们最喜爱的野生动物园之一,现已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选用作会徽。
其体长120~180厘米,尾长10~20厘米,尾长10~20厘米,体重60~110千克。
头圆而大,前掌除了5个带爪的趾外,还有一个第六圆而大,前掌除了5个带爪的量趾外,还有一个第六趾。
躯干和尾白色,两耳、眼周、四肢和肩胛部全系列就是黑色,腹部浓棕色或灰黑色。
栖息于海拔2000~3000米的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亚高山针叶林拎的山地竹林内。
无固定巢穴,边走边吃,喜单独活动,四处悠荡。
常在大树下或竹林内卧睡。
视觉极差,行动锾快,但能够快速而有效率地爬上矮小的树木,并能够涉渡湍流的河溪。
主要以竹类的竹笋、竹叶为食,偶尔也猎食小动物。
发情期为每年4~5月份,也有秋季交配的,每胎1仔,偶见2仔。
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后来同期的动物相继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因而被誉为"活化石。
"如今大熊猫原产范围已十分窄小,仅限于中国的秦岭南坡、岷山、邛崃山、小小相岭和凉山局部地区。
目前,我国政府已实行了一系列有效率措施,以便更好地维护这一濒临灭绝的活化石。
大熊猫的存亡,早已为世人所关注。
今后为保护和繁殖大熊猫,还需要继续做大量巨的工作。
大熊猫就是中国的国宝,更是遭遇极危的稀有稀有动物。
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频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份地区的深山老林中就可以找出它们的身影。
目前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以下,而且数量在不断减少。
根据科学统计有78%的雌性大熊猫不孕,有90%的雄性大熊猫不育,这就给大熊猫的繁殖带来了许多困难。
熊猫的特征外形特征: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但头圆尾短,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
其体长120~180厘米,尾长10~20厘米,白色,体重60~110千克。
头圆而大,前掌除了5个带爪的趾外,还有一个第六趾。
躯干是尾白色,两耳、眼周、四肢和肩胛部全是黑色,腹部淡棕色或灰黑色。
分布范围:大熊猫生活在中国西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温带森林中,竹子是这里主要的林下植物。
我国长江上游向青藏高原过渡的这一系列高山深谷地带,包括秦岭、岷山、邛崃山、大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山系。
秦岭山系分布于南麓,主要分布的县是佛坪,一般分布的县是洋县,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太白、宁陕、周至、留坝、宁强等。
岷山系除甘肃文县为一般分布外,其余都分布于四川。
在四川主要分布的县有平武、青川和北川等三县,一般分布的有九寨沟县、松潘、茂县等县,少量分布的县有安县、绵竹、彭州、什邡和都江堰市。
邛崃山系主要分布的县有宝兴、汶川和天全等,一般分布的县有大邑和芦山,仅少量分布的县有邛崃、崇州、康定、泸定等。
大小相岭除洪雅和冕宁为一般分布县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荥经、石棉、汉源、九龙等。
大小凉山除马边、美姑和越西有一定数量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甘洛、峨边和雷波等。
生活环境:大熊猫栖息于长江上游各山系的高山深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0%以上,故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
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以下的缓坡地形。
这些地方土质肥厚,森林茂盛,箭竹生长良好,构成为一个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的优良食物基地。
居住于海拔2400~3500米的高山竹林中。
其生活环境湿度很大,温差也比较大。
生活习性:除发情期外,常过着独栖生活,昼夜兼行。
巢域面积为3.9~6.4km ²不定,个体之间巢域有重叠现象,雄体的巢域略大于雌体。
雌体大多数时间仅活动于30~40公顷的核域内,雌体间的核域不重叠。
大熊猫的科普知识大熊猫,科学名称为“熊猫”,是我国国宝,也是世界上最为珍贵的动物之一。
它属于哺乳动物门,食肉目,熊科,是一种濒危物种。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种可爱的大熊猫的科普知识。
一、外貌特征大熊猫体形肥胖,整体呈黑白色,颇受人们喜爱。
身长1.2-1.8米,尾长10-15厘米,体重75-135公斤。
大熊猫有着圆圆的脸,黑白分明,两只圆乎乎的大眼睛很迷人,四个肢子比较短,尾巴非常短。
它的黑色部分(眼眶周围、耳朵、四肢和肩部)是它的皮肤生物色,而白色部分(躯干、脑袋和胡子)是它的毛发。
二、食性习性大熊猫一般在黑夜和黎明时分活动,白天则主要在树上和洞里休息。
由于其体质适应纤维素成分较高的竹子,因此它们的主要食物是竹子。
每天需要食量近40公斤的新鲜竹子才能维持生命。
大熊猫比较拘谨,不爱组成群体,每只熊猫有各自的活动区域,它们会用嗅觉和声音来保持彼此之间的距离。
三、繁殖大熊猫是一种繁殖率极低的动物,其雄性性成熟期是4-8岁,雌性是4-6岁,交配时间一般在春天。
大熊猫一般交配1次就生1只幼仔,极少数情况下会生2只,但是只有1只能成长下去。
大熊猫胎儿在胚胎阶段就具备了大熊猫的特征,但是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里还要进行哺育,做好幼仔保护工作非常的重要。
幼熊出生后身体很小,重量仅为90-150克,母熊会进行认真照顾,不分昼夜地哺育,一般在6个月左右才能独立生活。
四、保护现状大熊猫的栖息地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的秦岭、蔚蓝山地带。
由于环境破坏和日益增多的人类活动,大熊猫数量大幅下降,目前国际上大熊猫数量不到2000只。
我国政府已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比如保护栖息地、加强野外管理、繁殖保护等等。
除此之外,人工繁殖和放归野外已成为保护大熊猫的重要方式,切断了其走向灭绝的道路。
五、意义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保护动物之一。
大熊猫成为了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会徽和东京奥运会吉祥物,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与智慧,具有文化和历史价值。
三年级下册科学试题--动物的生命周期-07-教科版一、单选题(共7题;共14分)1.按人的不同生长时期的特点来看,我们三年级的小朋友正处于( )期。
A. 儿童B. 青年C. 中年【答案】A【解析】【解答】A、儿童:7周岁-14周岁。
三年级的小朋友属于这个年龄段,符合题意。
B、青年:20周岁-39周岁。
不符合题意。
C、中年:40周岁-59周岁。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青春期是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阶段。
幼儿:1周岁-6周岁。
儿童:7周岁-14周岁。
少年:13周岁-19周岁。
青年:20周岁-39周岁。
中年:40周岁-59周岁。
老年:60周岁以上。
2.下列属于我们刚出生时的样子的是( )。
①饿了会哭②有几十斤重③会走路④不会说话⑤坐不住A. ①②④B. ②③⑤C. ①④⑤【答案】C【解析】【解答】人类刚出生:①饿了会哭④不会说话⑤坐不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
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今后还将发生变化。
人在生命的不同年龄阶段,身体的特点各不相同。
3.为了我们今后的健康成长,我们应该( )。
A. 多休息,少运动B. 合理的膳食,足够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C. 只吃我们喜欢吃的【答案】B【解析】【解答】A、我们应该劳逸结合,不符合题意。
B、合理的膳食,足够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符合题意。
C、我们不能挑食,保持营养均衡,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合理的膳食,足够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加强体育锻炼。
4.有个人,他的脸上有很多皱纹,腿脚不太灵活,并装上了假牙,他可能是个( )。
A. 中年人B. 青年人C. 老年人【答案】C【解析】【解答】一般老年人的脸上有很多皱纹,腿脚不太灵活,并装上了假牙,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人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
大熊猫习性描写作文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
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4个小时,平躺、侧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团都是它们喜好的睡觉方式。
在动物园里面,饲养员每天两次定时给它们喂食,所以大熊猫其他的时间都用来休息。
即使在睡觉的时候大熊猫看起来也很可爱。
它们非常的灵活,能够把它们笨重的身体摆成各种各样的姿势。
最喜欢的姿势便是腿撑在树上,并用手遮住眼睛。
大熊猫最可爱的特点是它那胖嘟嘟的身体和他那内八字慢吞吞的行走方式。
这是因为它们生活的环境里面,有充足的食物,没有天敌,没必要行动很快。
但是,正是它这种慢吞吞的动作使它能够保存能量,以适应低能量的食物。
它们有时候也会爬树侦察情况,逃避入侵者,或是打盹。
大熊猫擅于爬树,也快乐玩耍。
爬树的犯罪行为通常就是即将来临示爱期,或躲避危险,或彼此碰面时弱者借此正视强者的一种方式。
熊猫有时还进到山谷,撬装至山村小寨或住宅,把锅盆桶具有,尤其就是圆形的器皿当做玩具,嬉戏后丢弃山野。
有时它们还和羊、猪等家养的牲畜友好,随着同吃同住。
通常情况下,大熊猫性情总是十分温顺,初次见人,常用前掌蒙面,或把头低下,不露真容。
它们很少主动地攻击其他动物或人,在野外偶然相遇时,总是采用回避的方式。
但一但当上了妈妈,其小宝贝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即便是关怀看望,也会惹怒母亲大动肝火,张牙舞爪,动手动脚。
有时它们还爱作一些修饰及其他一些求适活动。
可以象猫一样把身体伸直,前是伸开,后半身抬起,让身躯灵活舒展,或睡醒以后,前肢直伸打哈欠。
如果被水沾湿或过河涉水后,也可以象狗一样把身上的水抖掉。
在野外,大熊猫通常在发情季节发生冲突,特别就是当三至四只雄性崇尚一只发情的雌性时。
有时候,雌性和雄性也可以出现争斗。
在动物园,它们的争斗通常是因为水,食物或某只大熊猫占有了不好的地盘。
题目:大熊猫生活习性小朋友,大家都知道熊猫是一种可爱的动物,可是对它的习性,有的小朋友就不一定完全知道了。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教学设计撰稿:李洁桢发表于:2012-06-11 21:37作者:李洁桢原文链接《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教学设计西园仕头小学李洁桢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动物都有生命周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2、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1、查阅和交流资料,了解更多动物的生命过程。
2、从多种动物的生命过程中发现共同的规律,提高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
3、用流程图和循环图表示动物的生命周期。
4、按卵生还是胎生、变态还是不变态给动物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动物的生长发育都有自己的规律。
2、培养研究生命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观察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按卵生、胎生;变态、不变态给动物分类。
教学难点:按照一定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教学方法:观察探究法归纳概括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我们之前学习了《蚕的生命周期》,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其他动物的一生也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吗?这个过程的各个阶段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就来一起学习6.《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一)观察了解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1、猜想小鸡的孵化过程。
师:(出示鸡蛋)同学们,这是什么?(生:鸡蛋)鸡蛋是怎么变成小鸡的?师:鸡的一生是怎样变化的?(视频)生汇报:鸡:卵→孵化→雏鸡→生长发育→成鸡(学生汇报完毕,教师引导学生说出成年鸡会再生蛋,蛋孵化出鸡,然后成鸡衰老死亡。
口头表述鸡的完整的生命周期)2、大熊猫的生长过程。
师:观察一种小动物的生长过程,随着这个小动物的成长,猜一猜他是谁?它的成长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视频)生汇报:小熊猫出生时是粉粉的,之后渐渐的长出黑黑的眼圈和黑色的四肢……板书:幼仔→大熊猫3、观察多种动物的生命周期师:我们一起看了鸡和熊猫一生的变化,这里还有几种小动物,它们的一生是怎么变化的?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呢?从信封里拿出这些小动物的照片,把你感兴趣的小动物介绍给组里的同学,说说它一生的变化过程。
关于动物的资料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甘肃、陕西省的个别崇山峻岭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称为“国宝”。
它不但被世界野生动物协会选为会标,而且还常常担负“和平大使”的任务,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远渡重洋,到国外攀亲结友,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
大熊猫身体胖软,头圆颈粗,耳小尾短,四肢粗壮,身长约1.5米,肩高60-70厘米左右,体重可达100-180千克。
特别是那一对八字形黑眼圈,犹如戴着一副墨镜,非常惹人喜爱。
大熊猫的祖先是食肉动物,现在却偏爱吃素,主要以吃箭竹为生。
一只成年的大熊猫每天要吃20千克左右的鲜竹。
有时,它也会开一次“荤”,捕抓箭竹林里的竹鼠美餐一顿,甚至大摇大摆闯入居民住宅,偷吃食物。
大熊猫性情孤僻,喜欢独居,昼伏夜出,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常常随季节的变化而搬家。
春天一般待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竹林里,夏天迁到竹枝鲜嫩的阴坡处,秋天搬到2500米左右的温暖的向阳山坡上,准备度过漫长的冬天。
每年的四五月份是大熊猫的繁殖季节,雄、雌大熊猫难得同居在一起。
但5月一过,便又各奔东西。
雌性大熊猫怀孕4-5个月左右,就急着寻找树洞或石穴作为“产房”,它每胎产1-2仔。
刚生下的幼仔重量只有150克左右,相当于妈妈体重的1‰。
可是,一个月后体重可达2千克,3个月就能长到五六千克。
熊猫妈妈常把小熊猫搂在怀中,轻轻抚摸,外出时也把它衔在嘴里,或用背驮着,亲亲热热,形影不离。
等到小熊猫五六个月大时,妈妈就开始教它爬树、游泳、洗澡和剥食竹子等本领。
两年后,小熊猫才离开母亲,开始独立的生活。
大熊猫的寿命一般为20-30年。
大熊猫的家族非常古老。
大约在一百万年前,它们遍布我国的陕西、山西和北京等地区,在云南、四川、浙江、福建、台湾等省也有它们的踪迹,现在留下来的数量很少,成为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的珍贵的“活化石”。
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没有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份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大熊猫已成为世界上最珍贵最稀有的动物,世界各大动物园内每种有绝灭危险的珍稀动物笼前要悬挂熊猫为图案的徽志大熊猫详细资料别名大猫熊、竹熊、花熊学名 Ailuropoda melanoleuca 英文名 giant panda 大熊猫科 Ailuropodidae 分布四川、陕西、甘肃局部地区大熊猫是我国特产动物,是被全世界公认的自然遗产和活化石,从其祖先出现到现在至少有八、九百万年.研究大熊猫对研究整个生物进化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大熊猫属食肉目-大熊猫科,与熊类是表兄弟.其体型似熊,头大而圆,身体肥胖,尾巴极短.一般成年大熊猫体长在120-180厘米,尾长10-12厘米,肩高65-75厘米,胸围87-89厘米,臀高64-65厘米,后足长12-20厘米,耳长72-115毫米,体重60-110公斤.躯干和尾白色,两耳、眼周及四肢全黑。
大熊猫因其浑圆的体型,憨态可掬的动作,黑白相间的色彩博得世人的青睐和喜爱。
大熊猫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3000米的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和亚高山针叶林带的山地竹林内,主要以竹茎、竹叶和竹笋为食,偶尔也捕食小动物。
无固定巢穴,边走边吃,喜单独活动,四处游荡. 大熊猫行动缓慢,视觉较差,性情温顺,很少有攻击行为。
大熊猫发情期一般为每年4-5月,也有秋季交配的,一般每胎1仔,偶有2-3仔。
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后来同期的动物相继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因而被誉为“活化石”。
如今大熊猫的分布范围已十分狭窄。
我国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以便更好地保护这一濒临灭绝的“活化石”。
大熊猫是我国特产动物,是被全世界公认的自然遗产和活化石,从其祖先出现到现在至少有八、九百万年。
它不但被世界野生动物协会选为会标,而且还常常担负“和平大使"的任务,带着中国人民的友谊,远渡重洋,到国外攀亲结友,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
大熊猫, 从分类上讲属于哺乳纲食肉目动物,但食性却高度特化,成为以竹子为生的素食者。
国宝大熊猫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国宝大熊猫》的相关知识,教材为《人与自然》的第二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大熊猫的生态环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保护现状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生长繁殖特点,认识到大熊猫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野生动物的情感,提高环保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大熊猫的生长繁殖过程及其保护现状。
重点: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保护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大熊猫图片、视频资料。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大熊猫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大熊猫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熊猫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介绍大熊猫的生态环境,让学生了解大熊猫的生活环境。
(2)讲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如食性、活动规律等。
(3)通过视频资料,展示大熊猫的生长繁殖过程。
3. 实践情景引入:(1)小组讨论:探讨大熊猫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2)例题讲解:分析大熊猫保护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绘制大熊猫的生长周期图。
(2)讨论如何为保护大熊猫做出贡献。
六、板书设计1. 大熊猫的生态环境2.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3. 大熊猫的生长繁殖4. 大熊猫的保护现状与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的国宝大熊猫”为主题,绘制一幅画。
2. 答案:无固定答案,要求体现出学生对大熊猫的关爱和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大熊猫的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但对大熊猫生长繁殖过程的理解还需加强。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大熊猫保护基地,深入了解大熊猫的生活。
(2)开展环保主题活动,提高学生保护大熊猫的意识。
(3)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纪录片等方式,了解更多关于大熊猫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大熊猫生长繁殖过程的理解。
大熊猫的繁殖习性及保护策略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野生物种之一,其特有的外貌和生态价值使其备受关注。
然而,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人类活动的干扰,大熊猫的数量急剧下降,面临着濒临灭绝的威胁。
为了保护大熊猫,我们需要了解它们的繁殖习性,并制定有效的保护策略。
一、大熊猫的繁殖习性大熊猫的繁殖习性是其生存繁衍的基础。
大熊猫主要以竹子为食,由于竹子的纤维素含量高,消化较为困难,因此大熊猫的摄食时间较长,一般每天需要14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来吃竹子。
繁殖季节通常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此时雌性大熊猫会进入发情期,发出特殊的声音和气味来吸引雄性大熊猫。
雄性大熊猫的繁殖能力较弱,往往只有短暂的时间内可以进行交配。
因此,大熊猫的交配过程常常比较困难。
为了增加交配的成功率,保护人员通常会采取人工授精等技术手段。
雌性大熊猫的妊娠期较长,通常为四到八个月不等。
雌性大熊猫通常会在妊娠期结束前,选择合适的场所建造窝巢,为即将到来的幼崽做准备。
二、大熊猫的保护策略为了保护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和繁殖习性,各级保护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策略。
首先,保护人员加强了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设立了自然保护区,并加强了巡护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的砍伐、捕猎等行为。
此外,人工繁育成为了大熊猫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许多保护中心和研究机构开展了大熊猫的人工授精、繁育等工作。
另外,在保护大熊猫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其栖息地的改善。
大熊猫的栖息地主要集中在四川、陕西、甘肃等地,而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保护人员积极开展治理和恢复大熊猫栖息地的工作,种植更多的竹子,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以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给大熊猫。
此外,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也是大熊猫保护的关键。
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大熊猫的重要性和濒临灭绝的现状,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行动起来。
保护人员通过开展教育宣传活动、举办展览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大熊猫的保护知识,提高大家的环保意识。
总之,大熊猫的繁殖习性及保护策略是保护这一珍稀物种的重要内容。
大熊猫的生长周期
大熊猫的寿命一般为20-30年。
据介绍,大熊猫平均寿命只有二十五岁,而国际谱系编号为二一七的“美美”已有三十六岁高龄,相当于人类的百岁之年。
此前,武汉动物园一只叫“都都”的人工圈养大熊猫,存活了三十七年,创下了世界纪录。
“繁殖困难”被作为新闻标题来描述大熊猫的繁殖状况。
但是研究表明虽然大熊猫在圈养状态下寿命更长,但野外的繁殖成功率更高。
在野外,成年熊猫不论雄雌都参与繁殖。
雌性可以和几只争偶的雄性交配,同时一只雄性会寻找处于发情期的不同的雌性。
交配的季节在春季三至五月份[1],通常不超过2~4天。
怀孕期大约为5个月(130多天)。
野外偶尔会有孪生的情况出现,但是雌性熊猫一般只喂养一只幼崽。
圈养种群中,孪生的情况较多。
分娩之前,雌性个体寻找空树的根部和洞穴生产。
它在这种庇护所里和附近要呆上三个月,用它宽大的手掌小心地照料幼崽。
大熊猫的幼崽出生时非常小,通常只有90~130克,大概只有母熊重量的千分之一。
在大熊猫幼仔出生几天到一个月之后,母熊猫会把幼崽独自留在洞中或树洞里外出觅食。
母兽有时会离开2天或者更长时间。
这并不意味它丢弃幼崽,而是养育幼崽过程中很自然的一部分。
幼崽在12个月左右开始吃竹子,但是在此之前,它们完全依赖于母亲。
野外的幼崽死亡率比圈养要低,约40%左右。
在秦岭地区的长期研究表明大熊猫的繁殖率大概是0.654幼仔/雌性/年,与北美棕熊的一些自然种群类似。
大熊猫是独居动物,每个成体的巢域明确,雄性个体的巢域通常很大,接近30平方公里,一般和多个雌性个体的巢域重叠。
当雄性大熊猫在同一巢域相遇时,如发情期在雌性熊猫周围,它们之间有明显的等级,为争偶会导致争斗。
占优势的雄性个体有和雌性交配的优先权,但其它雄性也还有机会。
雌性个体在3~4岁时性成熟,雄性个体5岁左右。
年轻的雄性个体在等级中位置较低,到7~8岁时才有机会交配。
雌性个体从4岁到20岁,通常每2-3年产崽一次。
虽然大熊猫唯一的家庭结构只存在母兽和不到一岁半的幼崽之间,大熊猫之间也会通过声音和气味经常交流,即使不是在发情期。
大熊猫幼仔在一岁左右断奶,并一直和母亲在一起到一岁半左右,直至母亲再次怀孕。
如果母兽未怀孕,幼崽会和母亲一起生活到两岁半,这时母亲将它赶走。
独立之后,大多数的幼崽在母亲的附近居住,另一些,尤其是雌性,会远离出生地生活。
大熊猫的行为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圈养大熊猫可以存活30年或更长,但野生大熊猫的寿命通常只在25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