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现代分布区
- 格式:ppt
- 大小:436.00 KB
- 文档页数:10
熊猫只有中国才有的吗熊猫是只有中国才有的。
其他国家的熊猫都是从中国空运过去的。
在中国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部分山区。
在远古时期,大熊猫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中部以及南部,并且当时大熊猫的栖息地不断向外扩展,最鼎盛的时候,往北达到了北京远至欧洲的法国地区以及匈牙利地区。
在很久以前,冰川运动是欧洲的,熊猫已经开始灭绝。
并且欧洲部分地区,包括法国的森林,都是因为冰川的剧烈运动,导致欧洲地区的熊猫无处可逃,最终全部灭绝。
当然也是因为那次灾难,亚洲的所有地区熊猫,不断的增加,甚至遍布了我们中国东南亚区地区,但是大约在20万年前还有一次冰川运动,严重影响了物种的生存。
大熊猫是非常聪明的一种生物。
它的数量一直在递减,因为我们地球经历了很多次的物种大灭绝的。
在这些灭绝中有的大熊猫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生存下来了。
有些熊猫不适合环境的变化,从而就灭绝了。
这就导致熊猫的数量越来越少,直到现在都一直呈现递减的一个状态。
也是因为我们物种的大灭绝,很多大熊猫的食物都被灭绝了。
没有食物大熊猫就没办法生存,所以就也跟着灭绝了。
正是因为环境的不断变化,大熊猫还要生存下去。
所以它慢慢的适应了到当地的环境,从而就把竹子当做自己的食物。
这也是根据环境的变化,自身做出的一种变化。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这个道理其实也同样适用于动物。
地球上不同的地区分布有不同的物种:东北虎只能生活在亚寒带,华南虎只能生活在温热地带,北极熊不可能跑到炎热的非洲大陆去,生活在非洲热带草原的狮子也难以在极地生存......这都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所决定的。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特定物种是只能在特定的环境中生存的:比如大熊猫就是我国所特有的珍稀物种。
长期以来大熊猫在我国的对外交往中实际上起到了相当于国兽的作用:早在公元658年女皇武则天就曾将两只大熊猫作为国礼赠送给日本。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大熊猫曾多次担任友好使者作为国礼被赠送给外国。
如今中国已不再将大熊猫作为“国礼”对外赠送,而是采用租借与合作研究等方式继续让大熊猫承担促进中外交流的作用。
大熊猫生活环境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也是世界上最受人喜爱的动物之一。
它们生活在中国的
山区,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
大熊猫的生活环境对它们的生存至关重要,而这些环境却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威胁。
大熊猫生活的主要栖息地是竹林和森林中的密林地带。
它们依赖竹子为食,每
天需要消耗大量的竹子来满足自己的食物需求。
然而,由于人类的开发和破坏,大熊猫的生活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森林被砍伐、竹林被破坏,大熊猫的食物来源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它们的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狭窄。
除了生存环境的破坏外,大熊猫还面临着其他的威胁。
人类的活动导致了大熊
猫的栖息地被破坏,这使得它们的生存空间不断减少。
而且,大熊猫的数量本来就很少,再加上生存环境的破坏,使得它们的生存状况变得更加危险。
为了保护大熊猫的生存环境,中国政府和各地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他们建立了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加强了对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和管理,禁止了砍伐和破坏大熊猫生存环境的行为。
同时,中国还加强了对大熊猫的保护和研究工作,通过人工繁育和放归等方式,努力增加大熊猫的数量,保护这一珍稀动物。
保护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关乎着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和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保护大熊猫生活环境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大熊猫保护工作中来,共同努力,让大熊猫在美丽的家园中健康快乐地生活。
大熊猫的历史大熊猫是一种古老的动物,被动物学家称为“活化石”。
大熊猫祖先出现在2-3百万年前的洪积纪早期。
距今几十万年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它属于剑齿象古生物群,大熊猫的栖息地曾覆盖了中国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北达北京,南至缅甸南部和越南北部。
化石通常在海拔500-700米的温带或亚热带森林发现。
后来同期的动物相继灭绝,大熊猫却繁衍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
大熊猫分布在我国四川北部、陕西和甘肃南部,是我国的一类保护动物。
大熊猫也叫猫熊,是哺乳动物,身体肥胖,形状像熊但要略小一些,尾巴短,眼睛周围、耳朵、前后肢和肩部是黑色,其余都是白色。
毛密而有光泽,耐寒。
喜欢吃竹叶、竹笋。
在动物学上,大熊猫属食肉目。
据考证,大熊猫的古代名称有貘、白豹、虞等。
在200多万年前的更生世早期到100万年前的更生世中晚期,大熊猫已经广布于我国南半部组成了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今天该动物群的许多种已经绝灭,而大熊猫却一直活下来,所以大熊猫有“活化石”之称。
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份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目前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以下,而且数量在不断减少。
一、起源大熊猫是哺乳纲、食肉目、熊科的一种动物,科学名称为“Ailuropoda melanoleuca”,意为“黑白熊猫”。
它们起源于距今约800万年前的新近纪晚期,属于陆栖大熊猫亚科,是现代大熊猫和小熊猫的祖先。
据研究,大熊猫的起源地在中国四川盆地东部、湖南、贵州等地的森林中,这些地区的气候温暖潮湿,适合大熊猫生存繁衍。
它们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生存方式和生活习性。
二、历史沿革1. 史前时期早在距今1500万年前的中新世晚期,就已经有了类似大熊猫的动物,但是它们的骨骼结构和生活习性与现代大熊猫不同。
距今800万年前的新近纪晚期,大熊猫的祖先开始在中国的森林中繁衍生息,并逐渐演化成为现代大熊猫的模样。
卧龙熊猫基地卧龙熊猫基地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西南部,邛崃山脉东南坡,距四川省会成都130公里,交通便利。
保护区始建于1963年,面积20万公顷,是中国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国家级保护区之一,是国家和四川省命名的“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保护区现有人口5343人,其中,农业人口4550人。
简要介绍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中国四川省汶川县西南部,邛崃山脉东翼。
最高峰为西南的四姑娘山,海拔6250米,附近高于5000米的山峰有101座。
群山环抱,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倾斜,溪流众多。
年均温8.9℃,最高温度29.2℃,最低温度-8.5℃,年降水量931毫米。
原始森林茂密,处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过渡带,从亚热带到温带、寒带的生物均有分布。
海拔16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1600~2000米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常绿树有萤青冈、印叶钓樟,落叶树有水青树、山毛榉、槭等;2000~2600米为针阔混交林,以铁杉为主,其次为垂枝云杉、四川红杉、槭、椴等;2600~3600米为亚高山针叶林带,以岷江冷杉为主,林下有大面积箭竹;3500米以上为高山草甸和灌丛。
不同类型的植被为多种动物提供了栖息保护区内的大熊猫.场所。
1963年建立自然保护区。
面积2万公顷。
1983年加入国际“人与生物圈计划”。
主要保护对象是大熊猫等珍稀动物及森林生态系统。
1980年与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合作在卧龙建立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
1980年,保护区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并与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合作建立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
198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将卧龙保护区内汶川县的卧龙、耿达两个公社划定为汶川县卧龙特别行政区,实行部、省双重领导体制,由林业厅代管。
同年7月,省政府、原林业部联合作出了将四川省汶川县卧龙特别行政区改为四川省汶川卧龙特别行政区的决定,与卧龙熊猫基地管理局合署办公的综合管理体制。
区域特色国家级第三大自然保护区。
关于熊猫的资料关于熊猫的资料:大熊猫是一种哺乳动物,属于食肉目、熊科、熊猫亚科,体色为黑白两色,圆圆的脸颊、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和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XXX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
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不足1600只,属于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截止到XX年10月,全国圈养大熊猫数量为333只。
虽然大熊猫最初是吃肉的,但经过进化,99%的食物都是竹子,因此牙齿和消化道仍然划分为食肉目。
野外大熊猫的寿命为18~20岁,圈养状态下可以超过30岁。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物种,现存的主要栖息地是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
物种学史:大熊猫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迄今所发现的最古老大熊猫成员始熊猫的化石出土于中国云南禄丰和元谋两地,地质年代约为800万年前中新世晚期。
在长期严酷的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中,和它们同时代的很多动物都已灭绝,但大熊猫却是强者,处于优势,成为“活化石”保存到了今天。
大熊猫的祖先是始熊猫(Ailuaractos lufengensis),大熊猫的标准中文名称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一样的熊”。
这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
始熊猫的主支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其中一种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形比熊猫小,从牙齿推断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卵生熊类,此后这一主支向亚热带扩展,分布广泛在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华南以至越南和缅甸北部都发现了化石。
在这一过程中,大熊猫适应了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依赖竹子为生。
在距今50-70万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猫的鼎盛时期。
生活中的大熊猫的臼齿发达,爪子除了五趾外还有一个“拇指”。
这个“拇指”其实是一节腕骨特化形成,学名叫做“桡侧籽骨”,主要起握住竹子的作用。
化石表明,大熊猫的祖先出现在2-3百万年前的XXX早期。
大熊猫的资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大熊猫的资料1、大熊猫是一种古老的动物,被动物学家称为“活化石”。
与它同一时期的动物如剑齿虎等,早已灭绝并成为化石。
大熊猫分布在我国四川北部、陕西和甘肃南部,是我国的一类保护动物。
大熊猫也叫‘猫熊’,是哺乳动物,身体肥胖,形状像熊但要略小一些,尾巴短,眼睛周围、耳朵、前后肢和肩部是黑色,其余都是白色。
毛密而有光泽,耐寒。
喜欢吃竹叶、竹笋。
大熊猫居住地带的竹子,曾大面积开花、枯死,威胁着大熊猫的生存。
全世界都极其关注珍稀动物大熊猫的抢救和转移工作。
2、生幼仔非常小,一般只有100多克重,最小的仅50多克,最大的也不过200多克。
这样小的体重,仅相当于母亲的千分之一左右。
)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份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
目前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以下,而且数量在不断减少。
根据科学统计有78%的雌性大熊猫不孕,有90%的雄性大熊猫不育,这就给大熊猫的繁殖带来了许多困难。
3、在动物学上,大熊猫属食肉目。
据考证,大熊猫的古代称号有貘、白豹、XXX等。
在200多万年前的更生世早期到100万年前的更生世中晚期,大熊猫已经广布于我国南半部,组成了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今天该动物群的许多种已经绝灭,而大熊猫却一直活下来,所以大熊猫有“活化石”之称。
4、大熊猫的繁殖能力如何?大熊猫在几百万年间由盛而衰,以至濒临绝灭境地。
究其原因,除了外界环境的恶化以外,也有自身生育繁殖能力方面的问题。
据相关专家对大熊猫所作解剖学、组织学、生理学和内分泌学等方面的长期研讨表明,大熊猫生殖机能异常低下。
因为遗传和情况的原因,许多大熊猫的生殖系统严重发育不良,成年后生殖内分泌机能混乱,不能排卵或不能正常排卵,以至终生不育。
大熊猫的资料完整介绍(十篇)第一篇:大熊猫的资料完整介绍300字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大自然中,有许多可爱的动物,但是我最喜欢的还要数我们中国的国宝——大熊猫,因为它不仅活泼而且憨厚可爱。
大熊猫不是猫,为什么叫它大熊猫呢?是因为它的脸型像熊猫那样圆胖,而体型又像熊,虽然大熊猫不是猫,但它和猫一样都是哺乳动物。
大熊猫的样子非常可爱。
它的头圆圆的,像皮球一样,它的耳朵半圆形的,像扇子,它的眼睛小小的,像黑珍珠一样,眼睛周围像带了一副墨镜一样,它的鼻子是三角形的,像粽子,它的嘴巴小小的,四肢短短的,身体肥肥的,走起路来慢悠悠的,大熊猫的眼睛、耳朵、前肢围胸一圈、后肢都是黑色的,此外其它身体部位分为白色。
大熊猫生活在山区,喜欢吃竹叶、竹笋,它吃东西时常常盘腿而坐,挺直身子,两只前爪抓住竹子,拼命往嘴里送,吃饱之后,大熊猫会一摇一摆地走到水边,付下身子,前爪紧紧地扶着岸边咕咚咕咚地喝起来。
大熊猫是中国独有动物,数量稀少,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为大熊猫创造一个美好家园,让所有动物更好的生存下去。
第二篇:大熊猫的资料完整介绍300字想拍彩色照,墨镜摘不了,爱吃鲜竹叶,数量真稀少。
知道它是谁吗?对啦,它就是我国呆萌可爱的国宝大熊猫!大熊猫的样子十分可爱。
它的皮毛是黑白相间的,四肢黑乎乎,脸颊白胖胖的戴着一副“黑眼镜”,鼻子圆圆的像黑色小石头,短短的尾巴呈一颗小球状。
大熊猫以内八字走路,主要与其生理结构和生活习性有关。
大熊猫的生活方式很奇特。
熊猫是个“近视眼”,走路靠听觉,吃饭靠嗅觉来找食物。
吃完饭,它常常喜欢在树上或地上睡觉。
大熊猫平时爱爬树,当它害怕时,会快速爬上树躲避。
大熊猫吃的食物有竹子、水果和蔬菜等,有时还吃肉。
熊猫的祖先是只吃肉,由于历史的变迁,熊猫也从吃肉食进化成吃素食。
大熊猫从八百万年前就存在了。
经过了多次自然选择,很多同时代的一些动物已经灭绝了,就只有大熊猫存活了下来,所以大熊猫是我国的“活化石”,也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很稀有、很珍贵的。
国宝大熊猫知识大全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也被称为“熊猫宝宝”。
它们是濒临灭绝的动物,享有十分特殊的地位。
以下是关于大熊猫的知识大全。
1、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稀有的动物之一,仅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区域内分布。
它们被认为是中国的象征。
2、大熊猫主要依赖竹子为食。
它们每天需要消耗大约12-38公斤的竹子,相应地也排泄大量的排泄物。
3、大熊猫的性别是很难辨认的,特别是在年幼时。
通常需要进行DNA检测或分析外部生殖器的形状。
4、大熊猫是独居的动物,尽管在繁殖时可能会形成一些短暂的社会关系。
5、大熊猫是不会被驯养的,它们只生存于野外。
因此任何在动物园或其他地方的观赏大熊猫实际上都是被圈养的。
6、大熊猫在野外的生长速度比在动物园里快。
7、大熊猫虽然被广泛地认为是懒惰的生物,但实际上它们会花费相当数量的时间来寻找食物和其他有益的活动。
8、大熊猫有着很敏锐的嗅觉,特别是对于竹子、自己伙伴的气味、还有附近威胁的气味。
它们的听力和视力相对较差。
9、大熊猫的生命周期约为20年左右。
在野外生存的大熊猫们通常会死于交通意外、地震灾害、夜间探险等。
10、大熊猫是保护动物,也是世界野生动物保护联盟(IUCN)评估的“濒危物种”。
11、大熊猫是中国现代国家实行的“繁殖思想”政策的象征。
它们亦是国际“稀有物种”的代表。
12、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是中国唯一的大熊猫科研机构,也是保护大熊猫的主要组织之一。
13、中国大熊猫保护志愿者在中国的四川省、陕西省和甘肃省等地区与大熊猫联系在一起,主要负责宣传和保护这些难得一见的生物物种。
14、为了保护大熊猫的栖息地,中国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例如:禁止砍伐、开采等破坏性行为,建立了大熊猫自然保护区。
15、大熊猫拥有独特的标志性外形,以其纯白色生活区域与黑白搭配的身体为代表。
它们的耳朵和四肢是黑色的,而脸部和大部分身体则为白色。
四川大熊猫四川大熊猫-简介四川大熊猫熊猫科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四川大熊猫四川大熊猫-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栖息地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位于中国四川省境内包括卧龙、四姑娘山和夹金山脉面积9245平方公里地跨成都市、雅安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四个地级行政区的12个县或县级市。
基地简介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拥有丰富的植被种类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猫栖息地。
全球30%以上的野生大熊猫栖息于此。
另外这里亦是小熊猫、雪豹及云豹等濒危物种栖息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该地区的环境与第三纪的热带雨林相似。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于2006年7月12日成为世界自然遗产。
地理位置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由中国四川省境内的7处自然保护区和9处风景名胜区组成地跨成都市所辖都江堰市、崇州市、邛崃市、大邑县雅安市所辖芦山县、天全县、宝兴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所辖汶川县、小金县、理县甘孜藏族自治州所辖康定县等12个县或县级市。
馆舍分布●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汶川县境内成立于1963年主要保护大熊猫及森林生态系统。
●蜂桶寨自然保护区:位于宝兴县境内成立于1975年主要保护大熊猫及森林生态系统。
●四姑娘山自然保护区:位于小金县境内成立于1996年主要保护野生动物及高山生态系统。
●喇叭河自然保护区:位于天全县境内成立于1963年主要保护大熊猫、牛羚等珍稀动物。
●黑水河自然保护区:位于芦山县和大邑县境内成立于1993年主要保护大熊猫及森林生态系统。
●金汤—孔玉自然保护区:位于康定县境内成立于1995年主要保护珍稀动物及生态环境。
●草坡自然保护区:位于汶川县境内成立于2000年主要保护大熊猫及生态环境。
名胜景区●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位于都江堰市境内成立于1982年。
●天台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邛崃市境内成立于1989年。
●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小金县境内成立于1994年。
●西岭雪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大邑县境内成立于1994年。
●鸡冠山—九龙沟风景名胜区:位于崇州市境内成立于1986年。
写国宝大熊猫的资料国宝大熊猫是中国珍稀保护动物,因其可爱的外形、独特的生活习性和动人的形象而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品牌,并被国际上公认的动物学家和野生动物行业的人士所钟爱。
本文将讨论有关大熊猫的资料,包括其起源、分类、外形特点、习性、保护等方面。
一、起源大熊猫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熊科、大熊猫属动物,起源于距今850万年前的中新世晚期。
大熊猫是一种典型的现代生物,同时也是世界上最稀有的哺乳动物之一。
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大熊猫逐步形成了现代特征。
其祖先生活在中国及周边地区,在距今200万年前的晚更新世时期已经向中国地区扩散,并逐渐形成其自然分布范围。
距今2000年前,大熊猫已被人类崇奉为一种神灵。
二、分类大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属动物。
大熊猫是一种独特的动物,拥有自己独特的稀有性和特征;其时常被人们误认为是熊科动物中大型食肉动物的缩微版,但实际上它的身形并没有熊科动物那样笨重而威猛,相反地,大熊猫的身形矫健而紧凑,并且集食肉动物与食草动物的食性于一身。
三、外形特点大熊猫是一种非常娇羞、害羞的动物,体型较小,四肢短而粗,体形略向葫芦状,体毛柔软、绒毛又长又密,肩部和屁股上有黑白相间的斑点状颜色,脸部呈黑白色分界明显的特殊斑纹。
大熊猫吃竹子,是以纤维素为主要成分的食物,竹子中含有约40%的纤维素,大熊猫可以吃掉很多的竹子,却不会出现消化不良的现象,因为其胃肠道能够对竹子中蕲含的纤维进行有效的消化和利用,因此不足以维持一个正常身体的能量供给。
四、习性大熊猫主要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生活,是中国“国宝”级保护动物,平常喜欢在竹林中觅食,早晚会回到自己的栖息地休息。
作为食草动物,大熊猫常在清晨时分、夜晚、阴天或阴暗处觅食,白天则睡觉,以保持精力充沛。
大熊猫多数情况下是孤独地生活,但在繁殖季节会聚集在一起。
大熊猫的繁殖季节一般在每年的春天,发情后约80-120天左右,雌性大熊猫会产下1-2只幼崽,幼崽出生时身体较小,仅约重100克左右。
大熊猫简介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熊科动物,又称为熊猫、猫熊、竹熊等。
它们通常生活在中国西南部山区,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等省份。
大熊猫的外貌特征十分独特,它们拥有浓厚的白色及黑色条纹皮毛,圆润的身材、大耳朵和圆圆的脸庞,非常可爱。
作为国宝级动物,大熊猫历史悠久,已有至少800万年的地质历史,是世界上生存在自然环境中时间最长、具有较高古老生命意义的哺乳动物之一。
在中国文化中,大熊猫被视为和平、友好、可爱、幸福、吉祥的象征,曾经被称为“竹子的守护者”和“和平使者”。
大熊猫是以竹子为主要食物的食草动物,而且对竹子的选择性极高。
在竹林的繁茂与稀少、季节和品质的变化等条件下,大熊猫对竹子源的利用表现出多样性和适应性。
在野外,大熊猫每天需要吃30公斤以上的竹子,分为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来找寻不同种类的竹子。
大熊猫是拥有极其丰富的表情和行为的动物。
它们的行为主要可分为繁殖行为、食物行为和社交行为三种。
在日常生活中,大熊猫非常懒散和安静,而且喜欢独自生活。
但在配对季节或与同类之间交流时,它们会展露出不同寻常的活力,吸引异性或维持自己的地位。
然而,大熊猫的生存状况却十分危险。
由于生境破坏、河流污染、疾病传播、非法猎捕等原因,大熊猫数量迅速减少。
目前,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数据,全球仅存大约1864只野生大熊猫和300多只圈养大熊猫。
为了保护大熊猫,中国政府和国际社会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和精力。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实行了大熊猫保护繁育研究工程,对大熊猫的保护与研究加强了力度。
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了野外种群监测和管理,推进繁殖技术和野外生存技能的传授,对大熊猫野生种群的繁殖、教育和保护进行了科学规划和管理。
除此之外,国际社会也积极参与了大熊猫保护事业。
中国与许多国家开展了大熊猫保护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工作,使其得到全球关注和支持,同时也树立了全球自然保护的样板和典范。
1.打开PPT01.ppt文件,完成下列操作。
(1)设置标题“奖杯的趣闻”为黑体、60号,具有“阳文”效果,居中;(2)将本张幻灯片的背景设置为“粉色面巾纸”。
(3)在第一张幻灯片后插入一张新的幻灯片,其自动版式类型为“空白”,在幻灯片中插入文件名为hatecomp.wmf图片,将图片的高、宽设置成原来的120%,并将图片中的“电脑与桌子”去除,更改后图片位置为水平7.2cm,垂直为5.2cm。
(4)插入名为trophy.wmf的图片,其大小高为7cm。
宽为5cm。
图片位置为水平15.7cm,垂直8.7cm。
(5)在水平2.3cm,垂直6.0cm处插入垂直文本框“唐老鸭与金杯”,黑体、40号。
2.打开PPT02.ppt文件,完成下列操作。
(1)设置第1张幻灯片的版式为“标题幻灯片”。
(2)第一张幻灯片的标题“进入”动画设置为“缩放”、“从屏幕中心放大”,声音效果为“鼓掌”。
(3)第三张幻灯片的文字“颜色打字机”,并且文本引入“按字”,每行动画均设为“从上一项之后开始”。
(4)删除第4张幻灯片文本部分已有的动画效果,设置文本部分文字动画效果为“渐变式缩放”,文本引入“按字”,每行动画均设为“从上一项之后开始”。
3.打开PPT03.ppt文件,完成下列操作。
(1)将第2张幻灯片的一级文本的项目符号设置为“√”。
(2)将第3张幻灯片中的图片设置为超链接,链接到第2张幻灯片。
(3)将第1张幻灯片的版式设置为“标题幻灯片”。
(4)在第4张幻灯片中插入自动更新的日期和时间。
(5)将第2张幻灯片中文本设置动画方案为“上升”。
4. 打开PPT04.ppt文件,完成下列操作。
(1)隐藏最后一张幻灯片(“Bye-Bye”)。
(2)将第1张幻灯片的背景纹理设置为“绿色大理石”。
(3)删除第3张幻灯片中所有一级文本的项目符号。
(4)将第2张幻灯片中的文本(非标题)设置动画方案为“回旋”。
(5)将第3张幻灯片中的图片建立超链接,链接到第一张幻灯片。
大熊猫的生存状况大熊猫的生存状况动物医学孙雪荣指导教师孙娟摘要: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属的一种哺乳动物,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
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
现在他的生存状况令人堪忧,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给予他们保护。
关键词:大熊猫,生存,圈养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
1大熊猫的主食竹1.1食谱多样性大熊猫取食的竹种类、秆的老嫩程度和部位, 常随不同山系和季节有变化。
从春季到秋季, 凡是有竹子出笋的, 大熊猫必定最喜欢吃竹笋。
它组织脆嫩, 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糖类和多种矿质营养元素, 以及维生素A、B、C等, 适口性好, 容易消化。
秋季在没有方竹属提供竹笋的多数大熊猫分布区域, 它们不分性别和老幼, 都喜爱以当年发笋长出来的幼竹或新叶为食, 尤其是雌性大熊猫在怀孕期的临产前更爱以竹叶为食。
冬季至新叶未长出及抽笋前, 大熊猫选择当年生幼竹秆或1 a生和2 a 生带青绿的竹秆为食。
1.2间结构复杂现存大熊猫栖息地山岭纵横, 地形崎岖, 从北到南, 有东北向的秦岭山系, 西北东南向的岷山山系和崃山系, 南北向的相岭山系、凉山山系和大雪山山系, 加上各山系中不同走向的山岭高峰鳞次栉比, 高低各异, 相互交织, 形成网络。
竹类多样性空间分布在短距离、小范围内有着多种生态系统, 所以汇集了大量竹种。
这里是大熊猫现代分布区, 同时也是竹种的分布和分化中心, 是我国竹种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尤其是亚高山和低山竹子。
1.3然主食竹竹种高度丰富大熊猫栖息地正处于我国被子植物特有属、种相对集中分布的三个中心之一的川西——西北中心[ 1] , 因而其主食竹的特有属、种也非常丰富。
慈竹属、刚竹属、筇竹属、巴山木竹属和箬竹属等5属为我国特产, 占大熊猫天然食竹属的45. 45%, 统计可知, 仅产于大熊猫分布区的竹种有44种, 占天然主食竹种的72%。
大熊猫主食竹种及其生物多样性易同培;蒋学礼【期刊名称】《四川林业科技》【年(卷),期】2010(31)4【摘要】现代大熊猫分布在四川西部37个县市区、陕西南部5个县和甘肃南部1个县,栖息地面积约200,000 km2,竹林面积约600,000 hm2,竹子蓄积量约18,000,000 t.分布范围在λ(E)102°00'~108°11',ψ(N)27°53'~33°55',常年活动在海拔(1 200)2 000m~3 000(3 600)m之间.从南到北长度直线距离约750 km,东西宽约50 km~180km,处于我国地形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向第二级阶梯高原山地盆地过渡地带上,呈狭长状弧形分布外貌,但并不连续而是作岛状的间断分布.大熊猫主食竹种在其分布范围内,分隶于竹亚科仅有的莉竹超族和北美箭竹超族2个超族中,前者含5属19种,后者含6属45种,一共采食11属64种竹子.其中除莉竹属的孝顺竹、硬头黄竹,慈竹属的慈竹及苦竹属的斑苦竹为栽培外,其余8属51种均为野生竹种,并有大面积的天然竹林.慈竹属、刚竹属、筇竹属、巴山木竹属和箬竹属等5属为我国特产,占大熊猫主食竹属的45%.筇竹属、镰序竹属、方竹属、箭竹属、玉山竹属和巴山木竹属等90%以上的种类产于我国西南部山区,而且大熊猫分布区也是该6属的分化中心和现代分布中心之一.大熊猫分布区的植物区系起源古老,成分复杂.在大熊猫天然采食的64种竹种中,除峨眉箬竹分布区域小和数量零星,不足以形成独立的群系外,其余63种竹子均可在竹林植被型中形成独立的群系.中国大熊猫栖息地主要是针叶林和阔叶林两个植被型组,有时偶见活动于灌丛植被型组区域.在针叶林植被型组共有5个植被型中的寒温性针叶林、温凉性针叶林、温凉性针阔叶混交林和暖性针叶林等4个植被型及以竹子为次优势层片的59个以上植物群丛组,阔叶林植被型组的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等3个植被型及以竹子为次优势层片的56个以上植物群丛组,总计针、阔叶林有7个植被型及115个以上植物群丛组是大熊猫的栖息地.其中温凉性针阔叶混交林又是大熊猫的最主要栖息地,周年四季都有活动足迹和采食其林下竹种.大熊猫栖息在有竹子为次优势层片的森林植物群落中,不但有食物的保障,而且有复杂的森林生态系统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大熊猫得以长期延续生存繁衍和不断发展.【总页数】20页(P1-20)【作者】易同培;蒋学礼【作者单位】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校区,四川,都江堰,611830;峨边县林业局,四川,峨边,614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5【相关文献】1.大熊猫主食竹增补竹种整理 [J], 史军义;周德群;陈其兵;张玉霄;马丽莎;姚俊2.自然与人为干扰对大熊猫主食竹种群生态影响的研究进展 [J], 周世强;吴志容;严啸;黄金燕;李仁贵;黄炎;李德生;张和民3.四川白水河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主食竹种群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J], 彭科;陈旭;张宣;房超;杨彪4.秦岭大熊猫主食竹种巴山木竹开花过程中植物的营养状况研究 [J], 杜喜春;张九东;郭成圆;何祥博;赵银萍5.秦岭大熊猫主食竹种巴山木竹开花过程中植物的营养状况研究 [J], 杜喜春;张九东;郭成圆;何祥博;赵银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