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变更风险评估表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2
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和人员机构、作业规程、环境变更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消除或减少由于工艺、设备和人员变更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所属各部门及其承包商。
第三条本规定规范了公司生产过程中工艺、设备和人员变更的管理流程、措施及要求。
第四条名词解释:(一)工艺设备变更涉及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工艺参数等超出现有设计范围的改变(如压力等级改变、压力报警值改变等)。
(二)微小变更影响较小,不造成任何工艺、设计参数等的改变,但又不是同类替换的变更,即“在现有设计范围内的改变”。
(三)同类替换符合原设计规格的更换。
(四)人员变更是指员工岗位发生变化,包括永久变动和临时承担有关工作。
表现形式有:调离、调入、转岗、替岗等。
(五)关键岗位指与风险控制直接相关的管理、操作、检维修作业等重要岗位。
此类岗位会因人员的变动而造成岗位经验缺失、岗位操作熟练程度降低,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不可逆的健康伤害、重大财产损失、严重环境影响等事故。
第二章职责第五条公司生产运行处负责组织制定、管理和维护本规定。
第六条公司相关职能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执行本规定,并提供培训、监督与考核。
第七条公司各部门负责工艺、设备和人员变更管理规定的执行,并对本规定提出改进建议。
第三章管理要求第八条工艺设备变更范围包括:(一)生产能力的改变。
(二)设备、设施负荷的改变。
(三)设备和工具的改变或改进。
(四)工艺参数的改变(如温度、流量、压力等)。
(五)安全报警设定值的改变。
(六)仪表控制系统及逻辑的改变。
(七)软件系统的改变。
(八)安全装置及安全联锁的改变。
(九)非标准的(或临时性的)维修。
(十)操作规程的改变。
(十一)设备、原材料供货商的改变。
(十二)运输路线的改变。
(十三)装置布局的改变。
(十四)产品质量的改变。
(十五)设计和安装过程的改变。
(十六)其他。
第九条工艺设备变更的基本类型包括工艺设备变更、微小变更和同类替换,所有的工艺设备变更应按其内容和影响范围正确分类。
风险评价报告书一、目的为规范部门风险管理工作,识别和评价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消除或减少事故危害,降低安全风险。
由部门风险评价领导小组负责进行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估工作。
二、评价范围评价小组从部门工作的全过程,对所有可能造成危害和影响的活动进行了工作危害分析(JHA)和安全检查表分析(SCL),将部门部分作业过程及设备设施存在的风险进行逐一排查、识别。
三、评价组部门发动员工参与风险评估,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与员工一起参与风险评估过程,采用了工作危害分析(JHA)和安全检查表(SCL)两种基本方法,进行风险评估时的程序如下:1、作业危害分析主要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由各单位的评价小组中岗位操作人员、班长、专业技术人员对本岗位的所有作业活动列出清单,并进行工作危害分析(JHA),做完成后先经科室负责人审查修改,修改完成后,上报部门评价组进行会审,对不合格者提出修改意见返回基层单位再进行修改,部门通过后上报公司风险评价组进行会审和确定。
2、设备设施的危害分析主要采取安全检查表(SCL)分析,由各单位的评价小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列出设备设施清单,按安全检查表(SCL)分析进行,做完成后先经科室负责人审查修改,修改完成后,上报部门评价组进行会审,对不合格者提出修改意见返回基层单位再进行修改,部门通过后上报公司风险评价组进行会审和确定。
五、评价过程见部门的工作危害分析(JHA)表安全检查(SCL)分析表六、风险信息的更新1、在下列情况下安全检查表(SCL)分析记录和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进行更新:---工艺指标或操作规程变更时;---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有新项目---有因为事故、事件或其他而发生不同的认识;---其他变更。
2、如果没有上述变化时,部门一年进行一次评审或检查风险识别的结果。
七、评价准则使用推荐的风险评价方法,部门/科室/班组开展风险评价工作,按照以下方法开展风险等级划分;风险(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1)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表1:危害发生可能性L判定2)危害后果严重性S判定准则:表2:危害后果严重性S判定3)风险等级R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发生事故的频率)S——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XXXXX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QR 0003-02
资源管理
控制
内部对潜在的不合格没有采取预防措施。
5210一般风险
充分掌握质量体系过程,以及各个过程之间的关系,并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515低风险质量部长有效内部对不合格的纠正预防措施没有进行有效性检查评定。
5210一般风险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执行515低风险质量部长有效内部对于产品设计或过程设计有影响的纠正预防措施未纳入FMEA,不合格易重复发生。
5210一般风险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执行515低风险质量部长有效内部管理者代表对改进活动的策划、实施工作,没有有效评价。
428一般风险按《持续改进控制程序》执行414低风险质量部长有效内部
对重大改进项目提供的资源不充分。
428一般风险按《持续改进控制程序》执行414低风险总经理
有效内部没有持续改进工作计划。
313低风险313低风险有效内部改进项目没有改进的计划。
313低风险
313低风险有效
内部
对改进项目的最终效果没有验证及评价。
4
2
8
一般风险对改进项目进行效果分析,投入产出的经济
成本分析,以总结经验,找出差距达到持续
改进。
4
1
4
低风险
总经理有效有效
编制:审
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
严重度判断准则发生频度判断准则
29
7.纠正和预防
措施
质量部
31
8.持续改进
管代。
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和人员机构、作业规程、环境变更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一、目的为消除或减少本本公司由于工艺、设备和人员变更引起的潜在事故隐患,制定本规定。
二、名词解释:(一)工艺设备变更涉及工艺技术、设备设施、工艺参数等超出现有设计范围的改变(如压力等级改变、压力报警值改变等)。
(二)微小变更影响较小,不造成任何工艺、设计参数等的改变,但又不是同类替换的变更,即“在现有设计范围内的改变”。
(三)同类替换符合原设计规格的更换。
(四)人员变更是指员工岗位发生变化,包括永久变动和临时承担有关工作。
表现形式有:调离、调入、转岗、替岗等。
(五)关键岗位指与风险控制直接相关的管理、操作、检维修作业等重要岗位。
此类岗位会因人员的变动而造成岗位经验缺失、岗位操作熟练程度降低,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不可逆的健康伤害、重大财产损失、严重环境影响等事故。
三、本公司业务科负责组织制定、管理和维护本规定,相关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执行本规定,并提供培训、监督与考核。
四、本公司各部门、车间负责工艺、设备和人员变更管理规定的执行,并对本规定提出改进建议。
五、工艺设备变更范围包括:(一)生产能力的改变。
(二)物料的改变(包括成分比例的变化)。
(四)设备、设施负荷的改变。
(五)工艺设备设计依据的改变。
(六)设备和工具的改变或改进。
(七)工艺参数的改变(如温度、流量、压力等)。
(八)安全报警设定值的改变。
(九)仪表控制系统及逻辑的改变。
(十)软件系统的改变。
(十一)安全装置及安全联锁的改变。
(十二)非标准的(或临时性的)维修。
(十三)操作规程的改变。
(十四)试验及测试操作。
(十五)设备、原材料供货商的改变。
(十六)运输路线的改变。
(十七)装置布局的改变。
(十八)产品质量的改变。
(十九)设计和安装过程的改变。
(二十)其他。
六、工艺设备变更的基本类型包括工艺设备变更、微小变更和同类替换,所有的工艺设备变更应按其内容和影响范围正确分类。
工艺变更风险评估表【原创版】目录1.引言:介绍工艺变更风险评估表的背景和重要性2.工艺变更风险评估表的内容3.如何进行工艺变更风险评估4.工艺变更风险评估的意义和作用5.结论:总结工艺变更风险评估表的重要性和应用正文【引言】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工艺的稳定和优化是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关键。
然而,随着生产环境的变化和生产技术的进步,工艺的变更是不可避免的。
工艺变更可能会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也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的下降,甚至产生安全隐患。
因此,对工艺变更进行风险评估,是保证生产过程稳定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而工艺变更风险评估表,就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工具。
【工艺变更风险评估表的内容】工艺变更风险评估表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工艺变更的基本信息:包括变更的内容、原因、范围等。
2.工艺变更的风险分析:分析变更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包括生产风险、质量风险、安全风险等。
3.风险评估结果: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对各个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
4.风险控制措施:提出针对各个风险的控制措施,以防止或减少风险的影响。
【如何进行工艺变更风险评估】进行工艺变更风险评估,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收集信息:收集工艺变更的相关信息,包括变更的原因、内容、范围等。
2.分析风险:根据收集的信息,分析可能产生的风险,并确定风险的性质和程度。
3.评估结果:根据风险分析的结果,对各个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风险等级。
4.制定控制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工艺变更风险评估的意义和作用】工艺变更风险评估,不仅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预防工艺变更可能带来的风险,保障生产过程的稳定和安全,还可以帮助企业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
因此,工艺变更风险评估,对于现代工业生产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结论】总的来说,工艺变更风险评估表,是现代工业生产中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
通过对工艺变更进行风险评估,可以有效地识别和预防工艺变更可能带来的风险,保障生产过程的稳定和安全,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
记录清单1.变更风险识别表
变更风险识别表编号:BG-JL-01
记录清单2.变更评审表
记录清单3.变更申请审批表
变更申请审批表
记录编号:
BG-JL-03
记录清单4.变更风险评估表
变更风险评估表
记录编号:BG-JL-04
注:1.风险评估应包含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和变更实施后的风险。
2.变更实施过程中的风险可在作业管理中进行识别和管控;
3.变更实施后的风险评估应从变更带来的潜在后果的严重性和引发后果的可能因素两方面开展。
后果的严重性应至少从以下三个因素进行评估:
a、变更后系统中物质危害特性和数量;
b、变更后系统内最严苛的工艺运行条件;
c、变更对系统运行以及工艺上下游的影响或相关设备运行的影响。
引发后果的可能因素至少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评估:
a、变更是否增加了设备或系统的故障模式或故障点;
b、变更是否破坏了原有保护层。
4.涉及安全仪表系统的联锁逻辑设定、硬件变更,应对该条件安全仪表功能重新展开完整性评估。
记录清单5.变更风险检查表
记录清单6.变更验收表
变更验收表
记录清单7.变更后培训记录表
变更后培训记录表
注:应对变更可能受影响的本企业人员、承包商、供应商、外来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和告知,培训内容应包括变更目的、作用、变更内容及操作方法、变更中可能的风险和影响、风险的管控措施、同类事故案例等,并对岗位操作人员进行考试。
记录清单8.变更关闭确认表
变更关闭确认表
编号:BG-JL-08
记录清单9. 变更管理台账
台账管理部门:台账编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