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引导管的选择
- 格式:ppt
- 大小:1.11 MB
- 文档页数:49
pci术指引导管的选择原则以PCI术指引导管的选择原则为标题,本文将介绍在PCI(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导管。
PCI是一种常见的心脏介入手术,用于治疗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导管的选择对手术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导管类型、长度、直径以及材料等方面介绍导管的选择原则。
在进行PCI手术时,主要有两种类型的导管可供选择,即径向导管和股动脉导管。
径向导管通过桡动脉插入体内,而股动脉导管则通过股动脉插入体内。
选择哪种导管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一般来说,股动脉导管适用于大多数情况,因为它具有更广泛的血管通路,操作相对简单。
而径向导管适用于特殊情况,例如对股动脉有风险的患者或需要同时进行其他手术的患者。
导管的长度也是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导管的长度应根据手术所需的血管达到的位置来选择。
一般来说,导管的长度应超过血管阻塞部位1-2厘米,以确保导管能够到达病变部位。
如果导管过长,则容易造成扭曲和搅动,增加手术风险。
因此,在选择导管长度时,需要综合考虑病变血管的长度和形态。
导管的直径也是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导管的直径应根据血管的大小来选择,以确保导管能够顺利通过血管并达到病变部位。
通常情况下,导管的直径应适中,既不过粗也不过细。
过粗的导管会增加血管损伤的风险,而过细的导管会限制介入治疗的效果。
因此,在选择导管直径时,需要根据血管的大小和病变的程度来决定。
导管的材料也是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
常见的导管材料有不锈钢、合金和聚合物等。
不锈钢导管具有较好的硬度和弹性,适合用于复杂病变的介入治疗。
合金导管具有较好的导航性和可视性,适合用于狭窄血管的介入治疗。
聚合物导管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和生物相容性,适合用于复杂血管的介入治疗。
选择合适的导管材料需要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手术需求以及医生的经验。
除了上述几个方面,导管的操作性和安全性也是选择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导管的操作性包括导管的弯曲性、可操纵性和可视性等。
桡动脉入路PCI指引导管的选择和技术要领在桡动脉入路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导管的选择和技术要领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关于桡动脉入路PCI指引导管选择和技术要领的详细介绍:1.导管选择:在桡动脉入路PCI中,选择适合的导管是非常重要的,常见的导管有左主干导管、左冠状动脉导管和右冠状动脉导管。
选择导管时,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变部位来决定。
-左主干导管:适用于左主干病变、左前降支病变或者双干支病变的患者。
通过左主干导管可以直接进入左前降支或者左、右冠状动脉进行介入治疗。
-左冠状动脉导管:适用于左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
通过左冠状动脉导管可以直接进入前降支、侧支或者对角支等进行介入治疗。
-右冠状动脉导管:适用于右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
通过右冠状动脉导管可以直接进入右冠状动脉进行介入治疗。
2.技术要领:-导管放置:首先需要用麻醉药将患者镇静,然后在桡动脉处穿刺,将导管插入至桡动脉内腔,通过逐步推进的方式将导管置于冠状动脉口。
-导丝引入:导管置入后,需要使用导丝引入冠状动脉进行后续治疗。
引入导丝的时候需要注意避免造成血管损伤,同时还要确保导丝能够准确进入病变血管。
-血管扩张:一般情况下,我们会使用扩张球囊将狭窄的血管扩张,以恢复血流通畅。
在扩张球囊导丝的指引下,将扩张球囊导入到狭窄部位,通过收缩球囊使得血管扩张、病变处的斑块破裂,以达到治疗的效果。
-支架植入:在血管扩张后,一般会选择合适的支架将其植入狭窄的血管内。
支架可以通过导管的引导下放置到狭窄部位,并通过扩张球囊的收缩来植入到血管内。
支架的植入可以帮助维持血管的通畅,防止再狭窄的发生。
总结来说,桡动脉入路PCI中导管的选择和技术要领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变部位选择适合的导管,并通过导管放置、导丝引入、血管扩张和支架植入等步骤来完成PCI治疗。
这些技术要领的掌握对于安全和有效的桡动脉入路PCI是非常重要的。
JR指引导管的选择与操作精要回顾掌握Judkins Right(JR)指引导管的选择和操作对于冠脉介入初级术者是非常重要的,而熟悉JR的进阶操作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帮助术者更从容地应对不同病变和手术挑战。
本期“导师说”课程特邀南京医科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的王昆主任,围绕《JR指引导管的选择与操作精析》进行深入讲解。
为方便学习查阅,我们将课程内容进行梳理总结,精心制作成配套专属笔记。
一、JR指引导管的特点二、JR指引导管型号选择的基本原则JR指引导管的型号尺寸命名取决于其第一弯到第二弯之间的距离。
术者可根据患者的主动脉宽度、右冠开口位置和走行可选择不同尺寸的JR指引导管。
当右冠开口细小或有病变时,为防止压力嵌顿,保证灌注,术者可酌情选择带侧孔的指引导管或自制侧孔。
但自制侧孔应确保管腔冲洗干净,避免碎屑残留导致冠脉塞。
由于JR指引导管本身设计的局限性,不适合用于以下解剖类型,易出现难到位、同轴性差和支撑力不足等问题。
可根据解剖形态选择其他右冠指引导管,如MAC和SAL指引导管。
三、JR指引导管的基本和进阶操作1. JR基本操作1.1-JR挂右冠操作:JR指引导管主要适用于以下解剖和病变类型,其基本挂冠操作较为简便。
1.2-JR应用于开口异常LCA:若在左冠窦找不到冠脉开口,可尝试使用JR指引导管在右冠窦寻找冠脉开口并完成后续手术操作。
如下示例:右窦起源的LCX。
若LCX在左冠找不到,多起源于右窦可使用JR指引导管2. JR进阶操作2.1-JR深插技术:在急诊PCI中,术者往往会使用JR指引导管,血流开通后若发现血管中段或远段是扭曲或成角病变,且指引导丝已到位不适合更换指引导管,但又无延长导管或其他辅助器械时,可使用JR指引导管深插技术。
但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的血管并发症。
Tips1、选择头端柔顺安全,第一弯灵活操控的JR导管2、适用于近中段血管直径较大,无明显病变3、深插过程中动态旋转调整,尽可能与血管走形同轴4、必要时可在球囊锚定下操作2.2-JR Amplatz塑型技术:JR Amplatz塑型技术具有“进可攻、退可守”的特点,既可调整为同侧窦底支撑,也可调整为对侧窦底或主动脉壁支撑,方便术者在主动支撑和被动支撑之间自由切换。
【领“冠”之路】冠脉介⼊先利器——关于指引导管的那些事⼉01指引导管的基本知识“⼯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指引导管的选择是冠脉介⼊治疗器械选择的第⼀步,也是冠脉介⼊成功的关键因素之⼀。
指引导管的作⽤主要是输送介⼊治疗器械、注射造影剂和药物以及监测冠状动脉内压⼒。
导引导管按照功能分为四段:超软的X光可视头端(安全区)、柔软的同轴段(柔软区、传送区)、中等硬度的抗折段(⽀撑区)及牢固的扭控段(扭控区、推送区),可视头端保证精确的和⽆创伤性的嵌⼊,并为测量⾎管⼤⼩提供可靠的参照,同轴段最优化了头部的柔软性,保证了指引导管操作的柔和性和⾎管的同轴性,抗折段或⽀撑段吸收了在稍硬段和柔软段之间的扭⼒,以避免打折,扭控段(推送区)硬且柔顺来保证精确的扭⼒传递,并提供稳定的⽀撑(图⼀)。
图⼀指引导管的功能分段导引导管的管壁按照材质分为三层:外层是特殊的聚⼄烯塑料材质,决定了导引导管的形状、硬度和与⾎管内膜的摩擦⼒;中层是由12⾄16根钢丝编制结构,导丝的编制⽅式不同,决定了导引导管的⽀撑⼒的⼤⼩、内径⼤⼩及扭控性;内层为尼龙PTFE涂层,以减少导丝、球囊、⽀架与导引导管内腔的摩擦⼒,并预防⾎栓形成(图⼆)。
图⼆指引导管管壁的三层结构导引导管的结构决定了其性能参数:⽀撑⼒、内径⼤⼩、扭控性及抗折性(安全性)。
理想的指引导管应当具有以下特点:⼤⽽光滑的内腔、强的⽀撑⼒、良好的扭控性、很好的形状保持能⼒以及柔软⽽可视的头端等。
1.1 指引导管的⽀撑⼒介⼊治疗过程中,需要通过指引导管送⼊指引导丝、球囊及⽀架等器械,器械在送⼊过程中会碰到来⾃⾎管壁的阻⼒,推送器械的反作⽤⼒会使指引导管头端离开冠脉开⼝,反映指引导管抵御这种反作⽤⼒并使其头端保持在冠脉开⼝的性能参数称为指引导管的⽀撑⼒。
⽀撑⼒可以分为被动⽀撑⼒及主动⽀撑⼒,被动⽀撑⼒通过指引导管的结构和特殊的头部形状获得,也被称为指引导管的固有⽀撑⼒。
决定被动⽀撑⼒的主要因素有导管壁的结构、导管的形状以及导管的直径。
右冠状动脉指引导管的选择和操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指引导管的成功使用是PCI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影响占比40%),是PCI器械选择重要的第一步。
理想的指引导管有以下特点:大而光滑的内腔;强支撑力;良好的扭控性;齐全的形状及保持能力;柔软而可视的头端等等。
其中支撑力与指引导管的直径、形状、入路均有关系:直径越大支持力越强;入路和导管形状不同所带来的角度差异及与主动脉壁的接触面积不同直接影响支撑点及后座力,比如经桡动脉比股动脉途径支撑力明显降低可能达8~60%。
此外,右冠开口的朝向及变异也影响着合适导管的选择。
右冠状动脉指引导管的选择较左冠少,最常用的导管为JR及AL,此外还有特殊类型导管包括右冠专用导管、桡动脉专用导管、左右共用导管等。
以下简介其常用型号特点:一、JR70%以上RCA-PCI的选择;支撑力有限;对于长段弥漫或完全闭塞病变,常需要深插来获得额外的支撑力;深坐导管最好≤6F,深坐前一定要调整同轴二、AL几乎是RCA-PCI强支撑的唯一选择;但容易造成RCA开口/主动脉损伤;第二弯曲部分比较宽;AL1或AL2 是取决于第二弯曲的半径;支撑力来自于冠脉窦和/或对侧壁;是高位起源冠状动脉的理想选择AL.75 AL1.0 AL1.5 AL2.0三、AR导管第二弯曲比AL1更小;支撑力不来自于冠脉窦和/或对侧壁,源于导管本身;有时小的第二弯曲会限制器械的通过性;很少使用四、XBRCA 导管通过对侧壁提供额外的支撑力;非常适用于开口向上的RCA;相比Amplatz而言操作更加安全;支撑力强但弱于AL;支架通过性好;适合桡动脉;由于可造成主动深插的倾向,不推荐用于主动脉根部狭小的病例五、XBR 导管为右冠提供超强支撑;由对侧壁和/或窦底提供支撑;非常适用于开口向下的RCA;与BSC的V oda Right 或MDT的ECR相似;能用来深插;不推荐用于主动脉根部狭小的病例六、3DRC 右冠支撑导管为右冠脉提供后座支撑;当主动脉根部有病变或扩张时提供良好的支撑力;特别适于Judkins 导管不能进入的复杂解剖三、Fajadet导管桡动脉专用JFR导管适用于桡动脉入路的右冠状动脉的嵌入;有更好的支撑力;同轴性更好;推荐使用于右冠开口向下病变中;JFR-正常或偏宽主动脉宽度,JFR-ST-较窄主动脉四、Multipurpose 多功能导管MPB (第1弯的弧度为90º)非常适合水平开口的冠状动脉;MPA (弯的弧度更大一些)适用于向下开口的动脉;A2和B2带有侧孔;也可以用于心室造影五、Hockey Stick导管由一个90º的弯形构成,改变了指引导管的进入路径,与MPB相似,但头端更短;可以左右共用六、RB(Radial-Brachial)导管3个弯度设计;在右冠适于水平或开口向下的病变;可以深插;左右桡动脉入路均可以使用;可从对侧主动脉壁上获得充足的支撑力;可嵌入左右冠状动脉七、Barbeau 导管2个弯度设计;第1弯形弧度135°,与头端的联合设计增强导管对冠状动脉的嵌入能力;适用于开口向上或水平的病变;可嵌入左右冠状动脉;AMI病变可直接使用八、Launcher ®系列导管(1) SAL / Short Amplatz Left操作简单,可在窦底自如旋转,出入冠容易,节省时间;安全易用,相较于AL,SAL 入冠很浅、非常安全,显著减少AL导致的并发症如刮伤主动脉壁、损伤冠脉开口及主动脉窦;中度支撑,提供AL约70%的最大支撑力;推荐用于水平/向上发出的RCA(2) 其它新型导管九、Heartrail II的TRI 导引导管:Ikari Left 和Ikari Right,专为⑴桡动脉设计(1) IR在RCA易于衔接, 通过主动脉对侧壁提供的后座支撑力(2) IL是一种设计用于LCA的指引导管,但同样适用于RCA,与IR,AL比较,IL用于RCA时提供的支撑力更强,操作更加便利安全(3)Heartrail II 独有的“5进6”装置,卓越的深插技术,伸出5毫米即可提高70%的支撑力,是对付需要超强支撑的复杂右冠病变的⑵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