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张法预应力计算书
- 格式:doc
- 大小:329.50 KB
- 文档页数:25
后张法预应力计算书1. 工程概况工程名称:XXX高速公路桥梁工程工程地点:XXX市桥梁类型: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跨径布置:50m+80m+50m2. 材料参数2.1 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C50弹性模量:3.45×10^4 MPa2.2 预应力钢束预应力钢束:12束,直径15.2mm,抗拉强度fpk=1860MPa弹性模量:1.95×10^5 MPa2.3 钢筋钢筋直径:8mm抗拉强度:360MPa弹性模量:2.00×10^5 MPa3. 计算方法本计算书采用后张法进行预应力计算,按照《公路桥涵设计规范》(JTGB01-2015)进行。
4. 计算过程4.1 计算预应力损失预应力损失主要包括:锚固损失、弹性压缩损失、徐变损失和收缩损失。
4.1.1 锚固损失锚固损失按照《规范》中的公式计算:[ 1 = 0.15 fpk L ]其中,L为预应力钢束长度,本工程中取4.0m。
4.1.2 弹性压缩损失弹性压缩损失按照《规范》中的公式计算:[ 2 = ]其中,Ap为预应力钢束截面积,本工程中取211.9mm^2。
4.1.3 徐变损失徐变损失按照《规范》中的公式计算:[ 3 = ]其中,σp0为预应力钢束初始应力,τ为时间,θ为徐变系数。
本工程中,取σp0=0.7fpk,τ=5000h,θ=0.002。
4.1.4 收缩损失收缩损失按照《规范》中的公式计算:[ 4 = ]其中,σp0、τ、E concrete 分别为上述值,β为收缩系数。
本工程中,取β=0.000005。
4.2 计算预应力混凝土截面内力预应力混凝土截面内力包括:弯矩、剪力、轴力。
4.2.1 弯矩弯矩按照《规范》中的公式计算:[ M = ]其中,W为集中力,L为梁的计算跨径。
4.2.2 剪力剪力按照《规范》中的公式计算:[ V = ]4.2.3 轴力轴力按照《规范》中的公式计算:其中,P为预应力,Δ为各种预应力损失之和。
后张法预应力张拉计算书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在张拉过程中,主要受到以下两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管道弯曲影响引起的摩擦力,二是管道偏差影响引起的摩擦力;两项因素导致钢绞线张拉时,锚下控制应力沿着管壁向跨中逐渐减小,因而每一段的钢绞线的伸长值也是不相同的。
1、计算公式(1)预应筋伸长值ΔL的计算按照以下公式:ΔL=Pp×L Ap×EpΔL—各分段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mm);Pp—各分段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L—预应力筋的分段长度(mm);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Mpa);(2)《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附录G-8中规定了Pp的计算公式Pp=P×(1-e-(kx+μθ))kx+μθ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将钢绞线分段计算后,为每分段的起点张拉力,即为前段的终点张拉力(N);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对于圆曲线,为该段的圆心角,如果孔道在竖直面和水平面同时弯曲时,则θ为双向弯曲夹角之矢量和。
设水平角为α,竖直角为β,则θ=Arccos(cosα×cosβ)。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分段后为每个分段长度。
k—孔道每束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1/m),管道内全长均应考虑该影响;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磨擦系数,只在管道弯曲部分考虑该系数的影响。
注: a、钢绞线的弹性模量Ep是决定计算值的重要因素,它的取值是否正确,对计算预应力筋伸长值的影响较大。
所以钢绞线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测试验,计算时按实测值Ep’进行计算。
b、 k和μ是后张法钢绞线伸长量计算中的两个重要的参数,其大小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管道的成型方式、预应力筋的类型、表面特征是光滑的还是有波纹的、表面是否有锈斑,波纹管的布设是否正确,弯道位置及角度是否正确,成型管道内是否漏浆等,计算时根据设计图纸确定。
2、划分计算分段2.1 工作长度:工具锚到工作锚之间的长度,Pp=千斤顶张拉力;2.2 波纹管内长度:计算时要考虑μ、θ,计算一段的起点和终点力。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后张法)【1:正式风格】预应力张拉计算书(后张法)1. 引言1.1 目的1.2 适用范围1.3 参考文件2. 术语定义2.1 预应力2.2 张拉2.3 后张3. 背景知识3.1 预应力工艺概述3.2 后张法工艺原理3.3 预应力材料和设备4. 设计计算4.1 设计工况说明4.2 预应力力设计原则4.3 后张力计算公式推导和参数4.4 张拉力预测和参数确定4.5 后张力校核计算过程4.5.1 选择预应力力值4.5.2 确定张拉长度和张拉应力 4.5.3 后张力计算4.5.4 后张力校核5. 结果分析5.1 预应力力值和后张力结果5.2 拉索和锚具选择及布置5.3 后张材料选用及工艺要求附件:1. 张拉计算表格2. 张拉力预测计算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 预应力:一种施加在结构构件上的内部应力,使构件在自重和外力作用下产生预压,以提高构件的稳定性和承载力。
2. 张拉:通过施加预应力钢束的拉力,使混凝土构件发生初始应力的过程。
3. 后张:在混凝土达到预定强度后,通过施加预应力钢束的拉力以达到设计要求的过程。
【2:活泼风格】预应力张拉计算书(后张法)1. 概述1.1 为什么要进行预应力张拉计算?1.2 为什么选用后张法?1.3 本文档的目的是什么?2. 术语解释2.1 什么是预应力?2.2 什么是张拉?2.3 什么是后张?3. 预备知识3.1 懂预应力工艺,先了解一下3.2 后张法工艺原理简介3.3 哪些材料和设备会用到?4. 设计计算4.1 先来看一下设计工况说明4.2 怎么设计预应力力?4.3 公式推导和参数,别看起来吓人,其实很简单 4.4 怎么预测张拉力?4.5 怎么进行后张力校核计算?4.5.1 如何选择预应力力值?4.5.2 张拉长度和张拉应力怎么确定?4.5.3 后张力计算步骤4.5.4 控制一下后张力,校核一下5. 结果分析5.1 看一下预应力力值和后张力结果都是啥5.2 拉索和锚具选择,不是随便选的哦5.3 后张材料选用和工艺要求,来看看附件:1. 张拉计算表格,有多详细就看你有多认真了2. 张拉力预测计算表格,别小看这个小表格法律名词及注释:1. 预应力:相当于给结构件穿了一件紧身衣,加固啦!2. 张拉:就像给混凝土做了一次放飞梦想的航班3. 后张:混凝土刚一固结,就开始由内而外给它加油喝彩。
《20m、30m》后张法预应力箱梁理论伸长量计算书一、计算说明:1、本计算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和广东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下发的茂名市羊角至水东一级公路新建工程《施工图设计》进行编制。
2、本计算书中所有计算参数均来源于施工图纸、施工技术规范及相关试验检测报告。
3、本次伸长量计算书主要分为:20米预制箱梁和30米预制箱梁两种情况。
二、张拉注意事项:1、箱梁张拉时采用张拉力和伸长量双控制,伸长量作为校核依据,误差范围为±6%,张拉力控制误差为±3%,并按设计张拉顺序为20米N1,N3,N2,N4;30米的N1,N3,N2,N5,N4,自左到右对称张拉;如果实测张拉数据超限,应暂停张拉,待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
2、实际张拉过程中按10%,20%,100%三个阶段应力来控制伸长量,张拉力所对应油表读数均以千斤顶《标定报告》中直线回归方程计算,其它注意事项参照设计规范执行。
三、主要工程量:1、谭段河中桥20米简支组合箱梁30片;2、跨铁路立交桥引桥20米简支组合箱梁160片,30米简支组合箱梁40片;3、沙琅江大桥30米简支组合箱梁90片;4、文昌阁中桥30米简支组合箱梁10片;5、大器河中桥20米简支组合箱梁40片;综合以上统计,20米简支组合箱梁230片,30米简支组合箱梁140片。
设计参数:20米简支组合箱梁,梁高1.2m,梁底宽1.0m,梁顶宽2.4m;30米简支组合箱梁,梁高1.6m,梁底宽1.0m,梁顶宽2.4m。
四、《20m、30m》简支组合箱梁理论伸长量计算相关公式:1、预应力钢绞线理论张拉伸长量计算公式:ΔL=(PpL)/(ApEp)式中:Pp—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L—预应力筋的长度(mm),分为直线和曲线两种;Ap—预应力筋的总截面面积(mm2);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2);(2)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计算公式:Pp=P×(1-e-(kx+μθ))/(kx+μθ)式中:Pp—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x—计算曲线截面的孔道长度(m);θ—计算曲线截面的切线偏角(rad),以弧度表示;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备注:当预应力筋为直线时Pp=P;2、计算公式中的主要参数值及相关参数值:(1)预应力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ƒpk=1860Mpa;(2)单根钢绞线公称直径:d=15.2mm;(3)单根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锚下控制应力:Σcon,pk=0.75×1860=1395Mpa(4)预应力钢绞线弹性模量:Ep=1.95×105(N/mm2)松弛系数0.3;(5)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μ=0.25;(6)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k=0.0015(7)单根钢绞线截面面积:A=139mm2;五、《20m、30m》简支组合箱梁理论伸长量计算说明:(一)20m简支组合箱梁1、N1束(1)因N1束钢绞线孔道呈对称型,故取单端计算其伸长量,然后乘2为总伸长量。
成贵铁路CGZQSG-4标段犍为制梁场后张法预应力张拉计算书编制:复核:审核:目录1、计算公式 (2)2、划分计算分段 (3)3、计算钢绞线理论伸长量 (3)4、伸长量的测量 (4)后张法预应力张拉计算书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在张拉过程中,主要受到以下两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管道弯曲影响引起的摩擦力,二是管道偏差影响引起的摩擦力;两项因素导致钢绞线张拉时,锚下控制应力沿着管壁向跨中逐渐减小,因而每一段的钢绞线的伸长值也是不相同的。
1、计算公式1.1预应筋伸长值ΔL的计算按照以下公式:(1)ΔL= Pp×L /Ap×EpΔL—各分段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mm);Pp—各分段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L—预应力筋的分段长度(mm);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Mpa);1.2《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附录G-8中规定了Pp的计算公式(2)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将钢绞线分段计算后,为每分段的起点张拉力,即为前段的终点张拉力(N);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对于圆曲线,为该段的圆心角,如果孔道在竖直面和水平面同时弯曲时,则θ为双向弯曲夹角之矢量和。
设水平角为α,竖直角为β,则θ=Arccos(cosα×cosβ)。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分段后为每个分段长度。
k—孔道每束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1/m),管道内全长均应考虑该影响;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磨擦系数,只在管道弯曲部分考虑该系数的影响。
注: a、钢绞线的弹性模量Ep是决定计算值的重要因素,它的取值是否正确,对计算预应力筋伸长值的影响较大。
所以钢绞线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测试验,计算时按实测值Ep’进行计算。
b、 k和μ是后张法钢绞线伸长量计算中的两个重要的参数,其大小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管道的成型方式、预应力筋的类型、表面特征是光滑的还是有波纹的、表面是否有锈斑,橡胶抽拔棒的布设是否正确,弯道位置及角度是否正确,成型管道内是否漏浆等,计算时根据设计图纸确定。
预应力梁设计计算书本工程经对比选择屋面⑩轴梁作为设计控制预应力梁。
一、梁截面几何特证:(图一)B=450mm H=1500mm未移轴前:y 1=y 2=750mm断面有效面积A=450×1500=675000mm 2 截面惯性矩(未移轴前): I=121BH 3=121×450×15003=1.26×1011mm 4截面静矩(未移轴前):w 1=w 2=1y I =2y I =7501026.111 =168750000mm 3二、计算简图:(图二)梁的○J 轴端作为预应力的张拉端,○D 轴端作为张拉固定端,梁中预应力钢绞线在梁中拐点B 取在离○J 轴线2.0m 处。
孔道成型用预应力塑料波纹管,采用低松驰预应力钢绞线,其强度标准值为f ptk =1860Mpa 。
1.跨中截面所需预应力筋数量验算: 1.1有关参数:1.1.1按规范规定预应力梁采用钢绞线作为预应力钢筋时,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
(GB50010-2002的4.1.2条),其砼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 tk =2.39N/mm 2。
1.1.2预应力张控控制应力(后张法)бcon=0.7f ptk =0.7×1860=1302Mpa 。
1.1.3预应力产生的法向应力бpc =0.8бcon=0.8×1302=1041.6Mpa 。
1.1.4由截面设计弯矩包络图取最大弯矩M max =3657KN.m=3657×106N ·mm 。
1.1.5砼构件截面抵抗塑性影响系数r=1.75(查表而得)。
1.1.6在预应力梁中点C 截面处预应力对梁截面重心的偏心矩e p 取750-100=650mm 1.1.7每根钢绞线截面面积(按产品规格)A p1=140mm 2。
1.2估算钢绞线预应力筋的总面积:A p ≥==3148.15mm 2初选4-6φs 15.24的预应力钢绞线其实际面积A P =4×6×140=3360mm 2>3148.15mm 2(满足)1.3预应力钢绞线布置:(见图三,图四)原非预应力钢筋,请按原设计《结施》图上的要求配置。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范本)预应力张拉计算书(范本)1. 引言本文档旨在对预应力张拉计算进行详细说明,以确保计算准确性和安全性。
2. 术语定义在本文档中,以下术语被定义如下:- 预应力张拉:通过施加预应力力量,使混凝土构件产生预压应力,以增强其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的过程。
- 预应力力量:通过张拉预应力筋或压制预应力筋所施加的力量。
- 预应力筋:用于施加预应力力量的钢筋。
- 预应力锚固端:将预应力筋锚固在混凝土中的部位。
- 拉伸长度:预应力筋在锚固端至张拉端的拉伸长度。
- 张拉端:预应力筋的一端,用于施加预应力力量。
- 引伸载荷:施加在预应力筋上的力量。
3. 设计要求在进行预应力张拉计算前,需要满足以下设计要求:- 构件尺寸和几何形状符合设计规范。
- 张拉力计算符合设计规范。
- 预应力筋的保护层和锚固长度符合设计规范。
- 构件的预应力张拉布置符合设计规范。
4. 计算输入参数进行预应力张拉计算时,需要输入以下参数:- 构件的尺寸和几何形状。
- 预应力筋的数量、直径和强度等级。
- 构件的材料参数,如混凝土强度等。
5. 张拉力计算通过施加预应力力量,预应力筋将被拉伸,产生一定的张拉力。
张拉力的计算公式如下:张拉力 = 引伸载荷 / 预应力筋的截面积6. 锚固长度计算预应力筋需要足够的锚固长度,以保证其在锚固段不滑动并能传递预应力力量。
锚固长度的计算需要考虑预应力筋的直径和混凝土的强度等因素。
7. 考虑其他因素在进行预应力张拉计算时,还需考虑以下因素:- 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 预应力筋的损失。
- 预应力力量的施加方式和顺序。
8. 结论通过对预应力张拉计算的详细说明,我们可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附件:(在此处添加相关附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 预应力:指在施工或制造过程中,施加力量于构件以减小约束应力并增加预先应变的作用。
2. 混凝土强度:指混凝土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压缩力。
3. 抗裂性能:指混凝土构件在受力后能够有效防止或减轻裂缝的产生和扩展的能力。
青兰高速邯涉段21合同项目25米T梁张拉计算书路桥集团国际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青兰高速邯涉段21合同项目部二零零九年五月四日一、工程概况根据设计图纸,本项目部分盖梁为后张法预应力结构。
预应力钢铰线采用φj15.24,规格:R b y=1860Mpa,公称直径Ф15.24mm,张拉控制应力按标准抗拉强度的75%控制。
夹片、锚具必须符合国家检验标准。
根据钢绞线数量,盖梁所有锚具采用OVM15P-7及OVM15-7,按单端张拉实施。
每个盖梁有8束钢绞线,每束由7根组成,每根钢绞线由7丝的Ф5高强度低松弛钢丝组成。
每束钢绞线张拉控制应力为1367.1KN,公称面积140mm2。
当盖梁砼强度达100%后且龄期不少于10天时方可进行张拉,采用单端张拉的方式张拉。
二、张拉值计算(一)预应力张拉值计算1、张拉吨位计算:预应力钢束公称强度为1860Mpa。
则每根钢绞线的张拉控制应力:δk=1860×0.65=1209Mpa,其中:0.65为张拉控制系数每根钢铰线张拉力:F=1209×140=169.26KN169.26*8=1354.08其中:140为每根钢绞线截面积(mm2)盖梁的N1、N2、N3、N4张拉力:P=195.3×7=1367.1KN2、张拉程序根据设计及规范的要求,预应力束采用单端张拉,张拉程序为:0 初始应力(15%σon)(30%σon) 100%σon103%σon(持荷2分钟)张拉顺序为:先张拉N1、N3钢束,待该墩处的前一孔梁安装完毕后张拉N2、N4钢束。
(二)压力表值计算我部预应力钢束张拉用的两台千斤顶及配套油压表已检测:1、1#(052605)千斤顶配3997#油压表,回归方程P=0.01866F-0.212、2#(052606)千斤顶配3973#油压表,回归方程P=0.01882F+0.08式中F为荷载值,以KN计;P为压力表示值,以Mpa计。
N1、N2、N3、N4预应力钢束(7根)张拉时压力表示值计算如下表:三、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计算如下表:。
后张法预应力张拉计算书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在张拉过程中,主要受到以下两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管道弯曲影响引起的摩擦力,二是管道偏差影响引起的摩擦力;两项因素导致钢绞线张拉时,锚下控制应力沿着管壁向跨中逐渐减小,因而每一段的钢绞线的伸长值也是不相同的。
1、计算公式(1)预应筋伸长值△ L的计算按照以下公式:Pp X L△ L=—Ap X Ep△ L—各分段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mn);Pp —各分段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L —预应力筋的分段长度(mr);A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Mpa ;(2)《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附录G— 8中规定了Pp的计算公式P X(1 —e —(kx匕9))Pp= ——kx +卩9P —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将钢绞线分段计算后,为每分段的起点张拉力,即为前段的终点张拉力(N);9—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对于圆曲线,为该段的圆心角,如果孔道在竖直面和水平面同时弯曲时,则9为双向弯曲夹角之矢量和。
设水平角为a,竖直角为则9 =Arccos (cos aX cos 3)°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分段后为每个分段长度。
k —孔道每束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1/m),管道内全长均应考虑该影响;卩一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磨擦系数,只在管道弯曲部分考虑该系数的影响。
注:a、钢绞线的弹性模量Ep是决定计算值的重要因素,它的取值是否正确,对计算预应力筋伸长值的影响较大。
所以钢绞线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测试验,计算时按实测值Ep'进行计算。
b 、k和卩是后张法钢绞线伸长量计算中的两个重要的参数,其大小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管道的成型方式、预应力筋的类型、表面特征是光滑的还是有波纹的、表面是否有锈斑,波纹管的布设是否正确,弯道位置及角度是否正确,成型管道内是否漏浆等,计算时根据设计图纸确定。
目录一、工程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计算所用常量.............................................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计算所用公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P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Pp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预应力钢材张拉时理论伸长值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计算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P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理论伸长量的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各阶段张拉力及油表读数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钢绞线为8根/束......................................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钢绞线为7根/束......................................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实际预应力筋伸长值的量测及计算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张拉施工................................................. 错误!未定义书签。
预应力梁后张法施工一、概述预应力梁后张法施工是一种在桥梁、建筑、大跨度结构等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施工技术。
它通过在梁体内预先施加一定的预应力,以抵消或减少外荷载引起的拉应力,从而提高梁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达到提高工程质量、减少材料用量、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二、施工流程1、制作梁体:首先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制作梁体,并在梁体上标记出预应力筋的位置。
2、安装预应力筋:将预应力筋按照设计要求安装在梁体上。
3、张拉:通过张拉设备将预应力筋张拉到设计要求的拉力。
4、固定:使用锚具将预应力筋固定在梁体上,防止其回缩。
5、灌浆:将水泥砂浆灌入锚具周围的空隙中,固定预应力筋并保护锚具。
6、养护:对梁体进行养护,保证工程质量。
三、特点1、提高承载能力:通过预先施加的预应力,可以抵消或减少外荷载引起的拉应力,从而提高梁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
2、节省材料:由于预应力梁可以承受更大的荷载,所以可以减少梁的材料用量,降低工程造价。
3、减少振动和噪音:预应力梁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可以有效减少振动和噪音。
4、改善结构性能:预应力梁具有较高的刚度和稳定性,可以改善结构的整体性能。
四、应用范围预应力梁后张法施工广泛应用于桥梁、建筑、大跨度结构等工程中,特别是在桥梁工程中,预应力梁后张法施工已成为一种主流的施工技术。
它可以提高桥梁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减少桥梁的维护和维修成本,提高桥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之,预应力梁后张法施工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施工技术,可以提高工程质量、减少材料用量、降低工程造价,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
预应力梁后张法施工一、概述预应力梁后张法施工是一种在桥梁、建筑、大跨度结构等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施工技术。
它通过在梁体内预先施加一定的预应力,以抵消或减少外荷载引起的拉应力,从而提高梁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达到提高工程质量、减少材料用量、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
二、施工流程1、制作梁体:首先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制作梁体,并在梁体上标记出预应力筋的位置。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一、 预应力筋张拉端张拉力计算: 1、计算公式:P=σ.k n ×b Ag .10001×2、计算算式:P N1=1320.6 MPa *139mm 2*5*1/1000*1*1000=917817.000 (N ) P N2=1320.6MPa*139mm 2*6*1/1000*1*1000=1101380.4 (N ) 二、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计算: 1、计算公式:P=[P(1-e-θμ))](θμ)κ+κL+(L2、计算算式: ①、P N1=[917817*(1-e-(0.0015*5.091+0.17*12/180*π)]/(0.0015*5.091+0.17*12/180*π)=898256.195 (N ) ②、P N1=[917817*(1-e-(0.0015*4.739+0.17*0/180*π)]/(0.0015*4.739+0.17*0/180*π)=914562.565 (N ) ③、P N2=[1101380.4*(1-e-(0.0015*5.091+0.17*2/180*π)]/(0.0015*5.091+0.17*2/180*π)=1093940.884 (N ) ④、 P N2=[1101380.4*(1-e-(0.0015*4.739+0.17*0/180*π)]/(0.0015*4.739+0.17*0/180*π)=1097475.078 (N )三、理论伸长值计算:1、计算公式:P×LA y E2、计算算式:ΔL N1=(898256.195*5091+914562.565*4739)/(139*5*2*105)=64.1mmΔL N2=(1093940.884*5091+1097475.078*4739)/(139*6*2*105)=64.6mm 四、实际伸长值计算:12L L L∆=∆+∆L∆———实际伸长值1L∆———从预应力至最大张拉应力间的实测伸长值(mm)2L∆———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mm)2L∆=σ0×L/E g备注:式中: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L——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k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A y——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E g——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MPa)五、经试验,本Lp=20米空心板梁张拉控制千斤顶与油表读数对应关系为:。
预应力张拉计算书第一章 设计伸长量复核一、计算公式及参数:1、预应力平均张拉力计算公式及参数:P 平=P ×{1-e -(kL+μθ)}/(KL+μθ)式中:P p —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 P —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 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 —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檫的影响系数,取0.002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檫系数,取0.142、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计算公式及参数:()P P p E A l p l =∆式中:P p —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 L —预应力筋的长度(mm )A 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 2),取140 mm 2E 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 mm 2),取1.95×105 N/ mm 2二、伸长量计算:1、N1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张拉的张拉力P=0.75×1860×140=195300NX=15.812/2=7.906mθ=11.4×π/180=0.19897radkx+μθ=0.002×7.906+0.14×0.19897=0.0436678P p=195300×(1-e-0.0436678)/0.0436678=191097NΔL= P p L/(A p E p)=191097×7.906/(140×1.95×105)=55.3mm 与设计比较(55.3-57.1)/57.1=-3.15%2、N2束一端的伸长量:单根钢绞线张拉的张拉力P=0.75×1860×140=195300NX=15.821/2=7.9105mθ=12.8×π/180=0.2234radkx+μθ=0.002×7.9105+0.14×0.2234=0.047097P p=195300×(1-e-0.047097)/0.047097=190772NΔL= P p L/(A p E p)=190772×7.9105/(140×1.95×105)=55.27mm 与设计比较(55.27-57.1)/57.1=-3.2%第二章张拉时理论伸长量计算一、计算参数:1、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檫的影响系数:取0.0022、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檫系数:取0.143、A p—预应力筋的实测截面面积:140 mm24、E p—预应力筋实测弹性模量:2.02×105 N/ mm25、锚下控制应力:σk=0.75R y b=0.75×1860=1395 N/ mm26、锚圈口摩阻损失:3.3%σk7、单根钢绞线张拉端的张拉控制力:P=103.3%×σk A p=201745N8、千斤顶计算长度:56cm9、工作锚长度:7cm10、限位板计算长度:2.5cm11、工具锚计算长度:不计二、张拉时理论伸长量计算:1、N1束一端的伸长量:X=15.812/2=7.906mL=7.906+(0.56+0.07+0.025)=8.561mθ=11.4×π/180=0.19897radkx+μθ=0.002×7.906+0.14×0.19897=0.0436678P p=201745×(1-e-0.0436678)/0.0436678=197404NΔL= P p L/(A p E p)=197404×8.561/(140×2.02×105)=59.8mm 2、N2束一端的伸长量:X=15.821/2=7.9105mL=7.9105+(0.56+0.07+0.025)=8.566mθ=12.8×π/180=0.2234radkx+μθ=0.002×7.9105+0.14×0.2234=0.047097P p=201745(1-e-0.047097)/0.047097=197068NΔL= P p L/(A p E p)=197068×8.566/(140×2.02×105)=59.7mm 第三章千斤顶张拉力与对应油表读数计算一、钢绞线的张拉控制应力:12根钢绞线束:σcon=103.3σk=103.3%×2343=2420.32KN二、1523号千斤顶张拉、0050号油表时:千斤顶回归方程:P=-0.35+0.01035F式中:P——油压表读数(MP a)F——千斤顶拉力(KN)(1)、10%σcon=242.032 KN时:P=-0.35+0.01035F=-0.35+0.01035×242.032=2.16MP a(2)、40%σcon=968.13KN时:P=-0.35+0.01035F=-0.35+0.01035×968.13=9.67 MP a(3)、70%σcon=1694.22KN时:P=-0.35+0.01035F=-0.35+0.01035×1694.22=17.19 MP a (4)、100%σcon=2420.32KN时:P=-0.35+0.01035F=-0.35+0.01035×2420.32=24.7 MP a三、1524号千斤顶张拉、0054号油表时:千斤顶回归方程:P=0.21+0.01022F:式中: P——油压表读数(MP a)F——千斤顶拉力(KN)(1)、10%σcon=242.032KN时:P=0.21+0.01022F=0.21+0.01022×242.032=2.68 MP a (2)、40%σcon=968.13KN时:P=0.21+0.01022F=0.21+0.01022×968.13=10.10 MP a (3)、70%σcon=1694.22KN时:P=0.21+0.01022F=0.21+0.01022×1694.22=17.52 MP a (4)、100%σcon=2420.32KN时:P=0.21+0.01022F=0.21+0.01022×2420.32=24.95 MP a 四、1525号千斤顶张拉、0077号油表时:千斤顶回归方程:P=-0.47+0.01024F:式中: P——油压表读数(MP a)F——千斤顶拉力(KN)(1)、10%σcon=242.032KN时:P=-0.47+0.01024F=-0.47+0.01024×242.032=2.0 MP a (2)、40%σcon=968.13KN时P=-0.47+0.01024F=-0.47+0.01024×968.13=9.44 MP a (3)、70%σcon=1694.22KN时:P=-0.47+0.01024F=-0.47+0.01024×1694.22=16.88 MP a (4)、100%σcon=2420.32KN时:P=-0.47+0.01024F=-0.47+0.01024×2420.32=24.31 MP a 五、1526号千斤顶张拉、0064号油表时:千斤顶回归方程:P=-0.05+0.01021F:式中: P——油压表读数(MP a)F——千斤顶拉力(KN)(1)、10%σcon=242.032KN时:P=-0.05+0.01021F=-0.05+0.01021×242.032=2.42 MP a (2)、40%σcon=968.13KN时P=-0.05+0.01021F=-0.05+0.01021×968.13=9.83 MP a (3)、70%σcon=1694.22KN时:P=-0.05+0.01021F=-0.05+0.01021×1694.22=17.24 MP a (4)、100%σcon=2420.32KN时:P=-0.05+0.01021F=-0.05+0.01021×2420.32=24.66 MP a。
13m空心板梁预应力张拉计算书漳州台商投资区奥特莱斯大道工程后张法13m空心板梁预应力张拉方案及计算书中铁二局奥特莱斯大道项目部2014-6-18目录一、张拉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张拉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张拉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锚具、钢绞线...........................................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钢绞线的穿束...........................................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千斤顶、油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张拉操作...............................................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实际伸长量的计算和测量 (1)九、伸长率的计算 (1)十、预应力钢束的封头 (1)十一、施加预应力的注意事项 (1)十二、根据标定报告计算出压力表读数和张拉力对照表 (1)十三、钢绞线伸长量计算 (4)十四、孔道压浆 (5)十五、安全措施 (6)十六、预应力施工人员和机具统计表 (6)底。
梁端张拉工每张拉到整数时举手示意保持两端千斤顶力争同步工作。
八、实际伸长量的计算和测量初应力数值到达后,应在预应力钢束的两端精确的标以记号,预应力钢束的伸长量从记号起量,张拉力和伸长量的读数应在张拉过程中分阶段读出。
△L=△L1+△L2;△L1----从初始拉力至最大张拉力之间的实际伸长量;△L2----初始拉力以下推算伸长量(相邻级的伸长度);九、伸长率误差的计算(实测伸长量-理论伸长值)/理论伸长值×100%,张拉过程中该误差应小于6%。
目录一、工程概述............................................................. - 1 -二、计算所用常量......................................................... - 2 -三、计算所用公式......................................................... - 2 -1.P的计算......................................................... - 2 -2.Pp的计算........................................................ - 2 -3.预应力钢材张拉时理论伸长值的计算................................. - 3 -四、计算过程............................................................. - 3 -1.P的计算......................................................... - 3 -2.理论伸长量的计算................................................. - 4 -五、各阶段张拉力及油表读数控制........................................... - 8 -1.钢绞线为8根/束.................................................. - 8 -2.钢绞线为7根/束.................................................. - 9 -六、实际预应力筋伸长值的量测及计算方法.................................. - 10 -七、张拉施工............................................................ - 10 -1.设备选择、使用、保管............................................ - 10 -2.张拉............................................................ - 11 -3.张拉时易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 - 13 -八、压浆................................................................ - 15 -九、封锚................................................................ - 16 -十、吊运................................................................ - 17 -十一、存梁.............................................................. - 17 -十二、安全保证措施...................................................... - 17 -1.保证体系........................................................ - 18 -2.制度保证........................................................ - 20 -3.安全技术措施.................................................... - 21 -首件工程T梁后张法预应力计算书一、工程概述克塔高速公路KT-1标二工区起点桩号K31+571,终点桩号K49+240,全长,工区内共10座桥梁:分别为特大桥1010m/1座,上部结构采用40m预应力混凝土T梁;大桥140m/1座,上部结构采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箱梁;中桥128m/2座,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小桥78m/5座,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分离式立交75m/1座,上部结构采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箱梁。
现进行达尔布特特大桥首件工程左幅24-3#T梁预应力张拉, 达尔布特特大桥位于新疆塔城托里县铁厂沟镇达尔布特河上,桥长1010米,起点桩号为K31+571,终点桩号为K32+581。
本桥平面位于直线上,纵面位于i=和i=%的竖曲线下坡段。
上部采用300片40m预应力砼T形梁,下部结构采用薄壁空心墩、实心墩、双柱墩配桩基础;两岸均为重力式U型台扩大基础。
桥布置为:4×(3×40m)+4×40m+3×(3×40m),全桥为八联。
该桥半幅设计6片梁,主梁梁肋间距为,其中中梁预制宽度为,边梁预制宽度为;腹板中部厚度为20cm,底部厚度为60cm;马鞍部底宽中部为48cm,端部60cm;边跨预制梁长,中跨预制梁长;预制梁高。
预制T梁采用C50混凝土,T梁重量:边梁,中梁134T。
设计要求预制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90%时张拉,且龄期不小于7天,张拉时采取张拉力与伸长量双控,以钢束的伸长量进行校核。
通过该首件工程T 梁后张法预应力张拉,用以指导后续T 梁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待智能张拉施工工艺成熟后使用智能张拉,优质、安全的完成我工区所有的T 梁预制施工。
二、计算所用常量弹性模量 E p =×105Mpa=×105N/mm 2 公称截面积 A p =139mm 2 标准强度 f pk =1860Mpa 偏差系数 k= 摩阻系数 μ=锚下张拉控制应力 σcon ==1395Mpa 单股张拉控制力 P= 三、计算所用公式1. P 的计算P=σcon ×A p ×n ×10001×b=P ′× n ×b (KN) (1) 式中:σcon ---预应力钢材的张拉控制应力(Mpa);A p ---预应力单束钢筋截面面积(mm 2); P ′---单股张拉控制力,取; n---同时张拉预应力筋的根数; b---超张拉系数,不超张拉取。
2. Pp 的计算μθμθ+-=+-kx e p P kx p )1()( (2)式中:P p ---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k---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3. 预应力钢材张拉时理论伸长值的计算PP P E A L P L =∆1 (3)式中:P P ---预应力钢材的平均张拉力(N );L ---预应力筋的长度(mm ); A 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 2); E p ---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N/mm 2)。
四、计算过程T 梁采用Фs 15.2mm 钢绞线作为预应力钢材,依据设计图纸,钢束的组成形式一共有2种,边梁的N1、N2、N3、N4钢束和中梁的N1、N2、N3钢束由8根Фs 15.2mm 钢绞线组成,中梁的N4钢束由7根Фs15.2mm 钢绞线组成。
以边跨主梁上的钢束N1为例进行计算:1. P 的计算采用?规格的钢绞线,超张拉系数b=1,则根据公式(1)有P=σcon ×A p ×n ×10001×b=P ′× n ×b =×8×1 = KN2. 理论伸长量的计算钢绞线在张拉时伸长量分为直线部分和曲线部分分别计算,然后进行叠加。
N1钢绞线共分为6段,分段进行计算 第1段:直线段L 1=1194mm=1.194m θ=0rad 起点张拉力 P 1==193900N 终点张拉力平均张拉力 P p1=(193900+193726)/2=193813N 理论伸长量第2段:曲线段L 2=1466mm=1.466m θ=7×180= 起点张拉力 P 2=193726N()1(0.00151.1940.140)(1)P 193900(1)0.0015 1.1940.140193.726kx P e kx e KNμθμθ-+•-⨯+⨯-=+⨯-=⨯+⨯=11193813 1.194==8.5376139195P P P P L L mmA E ⨯⨯∆=⨯⨯1终点张拉力平均张拉力 P p2=(193726+192043)/2=192885N 理论伸长量第3段:直线段L 3=17010mm=17.01m θ=0rad 起点张拉力 P 3=192043N 终点张拉力平均张拉力 P p3=(192043+191447)/2=191745N理论伸长量第4段:直线段L 4=17050mm=17.05m θ=0rad 起点张拉力 P 4=192043N()2(0.00151.4660.140.122)(1)P 193900(1)0.0015 1.4660.140.122192043kx P e kx e Nμθμθ-+•-⨯+⨯-=+⨯-=⨯+⨯=22192885 1.466==10.4323139195P P P P L L mmA E ⨯⨯∆=⨯⨯23319174517.01==119.8225139195P P P P L L mmA E ⨯⨯∆=⨯⨯3()3(0.001517.010.140)(1)P 193900(1)0.001517.010.140191447kx P e kx e Nμθμθ-+•-⨯+⨯-=+⨯-=⨯+⨯=终点张拉力平均张拉力 P p4=(192043+189446)/2=190743N理论伸长量第5段和第6段分别与第2段和第1段对称 N1钢束的理论伸长量同理可进行边跨主梁预应力钢束N2、N3、N4理论伸长量的计算;对于中跨主梁预应力钢束理论伸长量的计算可以取跨中到一端的长度计算伸长量,然后乘以2,即是整根钢束张拉伸长量。
经过计算得到如下钢绞线伸长量计算表: 40米T 梁边跨边梁4419074317.05==120.1025139195P P P P L L mmA E ⨯⨯∆=⨯⨯4()4(0.001517.050.140)(1)P 193900(1)0.001517.050.140189446kx P e kx e Nμθμθ-+•-⨯+⨯-=+⨯-=⨯+⨯=12342)2(8.537610.4323)119.8225120.1025277.8650L L L L L mm∆=∆+∆+∆+∆=⨯+++=(40米T梁边跨中梁40米T梁中跨边梁40米T梁中跨中梁五、各阶段张拉力及油表读数控制T梁张拉采用两台YCW250G型千斤顶和两台YBZ 2×2/50高压电动油泵及配套油表进行,编号104291千斤顶配套油表编号为01153107;编号104292千斤顶配套油表编号为,整套张拉设备已经新疆计量测试研究院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