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先张法后张法

先张法后张法

先张法后张法

先张法后张法

先张法即先张拉钢筋后浇注混凝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在台座上按设计要求将钢筋张拉到控制应力→用锚具临时固定→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切断放松钢筋.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

后张法即先浇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再张拉钢筋(钢筋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埋管制孔→浇混凝土→抽管→养护穿筋张拉→锚固→灌浆(防止钢筋生锈).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锚具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

1.先张法与后张法优缺点

先张法与后张法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钢筋是否放张

(1)先张法

即先张拉钢筋后浇注混凝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在台座上按设计要求将钢筋张拉到控制应力→用锚具临时固定→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切断放松钢筋.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

6.1.2 预加应力的方法

先张法施工简单,靠粘结力自锚,不必耗费特制锚具,临时锚具可以重复使用(一般称工具式锚具或夹具),大批量生产时经济,质量稳定.适用于中小型构件工厂化生产

(2)后张法

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先浇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再张拉钢筋(钢筋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埋管制孔→浇混凝土→抽管→养护穿筋张拉→锚固→灌浆(防止钢筋生锈).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锚具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如图6.2所示.这种做法使钢筋与混凝土结为整体,称为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由于粘结力(阻力)的作用使得预应力钢筋拉应力降低,导致混凝土压应力降低,所以应设法减少这种粘结.这种方法设备简单,不需要张拉台座,生产灵活,适用于大型构件的现场施工

②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其主要张拉程序为预应力钢筋沿全长外表涂刷沥青等润滑防腐材料→包上塑料纸或套管(预应力钢筋与混凝土不建立粘结力)→浇混凝土养护→张拉钢筋→锚固

施工时跟普通混凝土一样,将钢筋放入设计位置可以直接浇混凝土,不必预留孔洞,穿筋,灌浆,

简化施工程序,由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增大,降低造价,适用于跨度大的曲线配筋的梁体.

预应力张拉伸长量计算书(后张法)

、钢绞线伸长量计算 1. 计算依据 ①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公式(12.8.3-1); ②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附录 G-8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的计算》; ③ 《海滨大道北段二期(疏港三线立交?蛏头沽)设计图纸》 。 2 ?计算公式: 其中: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 m ),取张拉端到跨中孔道长度; k —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本工程采用塑料波纹管,取 0.0015 ; s —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本工程采用 15.2mm 高强低松弛钢绞线及塑料波纹管 孔道,根据图纸取 0.17 ; P —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 A p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 ); con —张拉控制应力(MPa ,根据图纸取 0.73 f pk ; P p —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 L —预应力筋的长度(mr ),取张拉端到跨中钢绞线长度; P p L A p E p (12.8.3-1) P P P(1 e (kx )) kx (附录G-8) con A p

p —钢绞线弹性模量,本工程采用 15.2mm 高强低松弛钢绞线,根据试验取 5 1.91 10 MPa (钢绞线弹性模量检测报告附后 ) L —理论伸长值(mr ) 3?伸长值计算 ① 连续端N1 pk A p 0.73 1860 140 4 760368 N 741293 ? 97 17205 119.2mm 140 4 1.91 105 ③连续端N3 7412 74 68 1724 0 119.5mm 140 4 1.91 105 P P P(1 e (kx kx ) (0.0015 17.165 0.17 0.148353) ) )760368 (1 e ( ) ) 0.0015 17.165 0.17 0.148353 741316.02N P p L A p E p 741316。2 1716 5 119.0mm 140 4 1.91 105 ②连续端N2 con A p °.73f pk A pk A p 0.73 1860 140 4 760368 N P P P(1 e (kx kx ) (0.0015 17.205 0.17 0.148353)、 丿) 760368 (1 e _______ )) 0.148353 0.0015 17.205 0.17 741293.97N con A p 0.73 f pk A P p L A p E p P P con A p 0.73f pk A p 0.73 1860 140 4 760368 N 0.17 0.148353) ) 0.0015 17.24 0.17 0.148353 P(1 e (kx )) 760368 (1 e (0.001517.24 kx 741274.68 N P p L A p E p

先张法与后张法的施工工艺

先张法与后张法的施工工艺 先张法 1.先张拉钢筋,后浇灌混凝土构件。 2.先张法施工的3个阶段: a、张拉钢筋; b、浇灌混凝土和养护; c、放松钢筋建立预应力。 后张法 1.先浇灌混凝土构件,后张拉钢筋 2.后张法施工的3个阶段: a、构件制作和养护 b、张拉钢筋建立预应力; c、灌浆和锚头处理。 3.有粘结、无粘结 4.直线预应力筋、曲线预应力筋 5.纵向张拉、横向张拉 二、先张法与后张法只是在施工手段上有区别,而力学性质并无明显区别。中、小型预应力构件一般采用先张法,大型预应力构件一般采用后张法。唯一区别是先张法是将张拉后的预应力钢筋直接浇筑在混凝土内,依靠预应力钢筋与周围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来传递预应力。而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预应力钢筋完全依靠端头锚具来传递预压力。

如果忽略摩擦的影响,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中预应力钢筋的应力沿全长是相等的, 在单一截面上与混凝土不存在应变协调关系,当截面混凝土开裂时对混凝土没有约束作用,裂缝疏而宽,挠度较大,需设置一定数量的非预应力钢筋以改善构件的受力性能。 是否容易产生裂缝只与预应力度有关即与预应力施加的大小有关,而与制作方法无关, 但你要明白一点一般来说施加同样的张拉应力时,先张法要比后张法预应力损失大,因为先张法中混凝土有弹性回缩。 三、先张法与后张法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钢筋是否放张 (1) 即先张拉钢筋后浇注混凝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在台座上按设计要求将钢筋张拉到控制应力→用锚具临时固定→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切断放松钢筋.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 6.1.2 预加应力的方法 先张法施工简单,靠粘结力自锚,不必耗费特制锚具,临时锚具可以重复使用(一般称工具式锚具或夹具),大批量生产时经济,质量稳定.适用于中小型构件工厂化生产。 (2)

后张法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后张法预应力张拉计算书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在张拉过程中,主要受到以下两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管道弯曲影响引起的摩擦力,二是管道偏差影响引起的摩擦力;两项因素导致钢绞线张拉时,锚下控制应力沿着管壁向跨中逐渐减小,因而每一段的钢绞线的伸长值也是不相同的。 1、计算公式 (1)预应筋伸长值ΔL的计算按照以下公式: ΔL= Pp×L Ap×Ep ΔL—各分段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mm); Pp—各分段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L—预应力筋的分段长度(mm);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Mpa); (2)《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附录G-8中规定了Pp的计算公式 Pp=P×(1-e-(kx+μθ)) kx+μθ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将钢绞线分段计算后,为每分段的起点张 拉力,即为前段的终点张拉力(N);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对于圆曲线, 为该段的圆心角,如果孔道在竖直面和水平面同时弯曲时,则θ为 双向弯曲夹角之矢量和。设水平角为α,竖直角为β,则θ=Arccos (cosα×cosβ)。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分段后为每个分段长度。 k—孔道每束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1/m),管道内全长均应考虑 该影响;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磨擦系数,只在管道弯曲部分考虑该系数 的影响。 注: a、钢绞线的弹性模量Ep是决定计算值的重要因素,它的取值是否正确,对计算预应力筋伸长值的影响较大。所以钢绞线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测试验,计算时按实测值Ep’进行计算。 b、 k和μ是后张法钢绞线伸长量计算中的两个重要的参数,其大小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管道的成型方式、预应力筋的类型、表面特征是光滑的还是有波纹的、表面是否有锈斑,波纹管的布设是否正确,弯道位置及角度是否正确,成型管道内是否漏浆等,计算时根据设计图纸确定。 2、划分计算分段 2.1 工作长度:工具锚到工作锚之间的长度,Pp=千斤顶张拉力;

先张法、后张法工艺流程及主要区别教学总结

先张法、后张法工艺流程及其主要区别 一、概况 1、先张法是捋在浇筑混凝上前妝拉预臧力筋.并将胀拉的预应力筋临时锚周在台座或钢模上,於后浇务:混凝土,待混凝土强疫达到不低于滋凝土设计强度值的75%,保证预应力筋与混凝上佝足够的粘结时,放松预应力筋,借助于混凝上与预应力筋的粘结,对混擬上施加预用力的施工工艺. 2、后张法指的是光浇筑留有预应力筋孔道的梁休,待混凝土达到规定的强度后,再在预留孔道内穿入预用力筋进厅张拉锚固,最后诳行孔道压浆片浇筑梁端封头混凝上。 二、先张法工艺流程 1、台座 台座由底板、承力架、橫梁、左位板与固立端装置组成g台座是先张法施T中的上耍设备之一,要求有足够的强度与稳定性,以免台座变屯、倾複、滑移而引起预应力值的损火,台座按构造不同分为框架式台座、墩式台座和拼装式钢管混凝土台座? 2、张拉机具和夹具 光张法构件生产屮,常采用的预咸力筋有钢丝或钢筋两种。张拉预应力创丝时,一般直接采用卷扬机或电动螺杆张拉机。狀拉预应力钢筋时,在槽式台座中常采用四横梁式成组张拉装虱用千斤顶张拉。预庙力筋用锚具、兴具和连接器应根据预用力筋品种、锚周要求和张拉工艺等配套选用,其性能W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规定。 3、模板与预应力筋制作 (一〉、模板底板制作必须平整光滑、排水畅SL梁位埸部的底模应滿足强度耍求和重复便用的耍求. 端模预爪力筋孔的位鱼契齐确?考虑到预应力筋放松后梁休的床缩呈,为保证梁体外形尺寸,侧模制作耍增长I | I LI、预应力筋下料长度按计算长度、T?作长度和原材料试验数据确定、长度不大于6山的先张构件,半钢鏡成组帐拉时.同组钢丝卜?料长度的相对差值不得大于2迦。先张法墩头锚的钢丝墩头强度不用低曲也标准抗拉强度的98%。先帐注预应力的粗钢筋,在冷拉或张拉时可采用墩头钢筋和开孔的垫板,代替锚具或兴具c 4、预应力筋张拉 〈一)预应力筋张拉应根据设汁要求,來用合适的张拉方法.张拉顺序和张拉程序进行,并向有M靠的保证颅量摘施和安仝技术措施。预臧力筋味拉控制皿力的大小直接影响预皿力效乘,影响到构件的抗裂度和刚度,因而控制应力不能过低.但是.控制应力也不能过高,不允许超过其屈服强度,以便预应力筋处十弹性工作状态。否则会便构件出现裂缝的荷载与破坏荷载很接近:此外过大的超张拉会造成反拱过大"預拉区出现裂缝也是不利的。因此,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用符合设计要求0 (二)张拉「艺分为单根哝拉和多跟张拉、单向张拉利双向张拉。 (三)张拉程序

预应力张拉伸长量计算书(后张法)

一、钢绞线伸长量计算 1. 计算依据 ①《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公式(12.8.3-1); ②《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中《附录G-8 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的计算》; ③《海滨大道北段二期(疏港三线立交~蛏头沽)设计图纸》。 2.计算公式: p p p E A L P L = ? (12.8.3-1) μθ μθ+-=+-kx e P P kx p ) 1()( (附录G-8) p con A P σ= 其中:x —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取张拉端到跨中孔道长度;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rad ),取8.5o即 0.148353rad; k —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本工程采用塑料波纹管,取0.0015;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本工程采用s Φ15.2mm 高强低松弛钢绞线及塑料波纹 管孔道,根据图纸取0.17; P —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N ) ; p A —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 2);

con σ—张拉控制应力(MPa ),根据图纸取pk f 73.0; p P —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N ); L —预应力筋的长度(mm ) ,取张拉端到跨中钢绞线长度; p E —钢绞线弹性模量,本工程采用s Φ15.2mm 高强低松弛钢绞线,根据试验取 51091.1?MPa ;(钢绞线弹性模量检测报告附后) L ?—理论伸长值(mm ) 。 3.伸长值计算 ①连续端N1 N A f A P p pk p con 7603684140186073.073.0=???===σ N e kx e P P kx P 02.741316148353 .017.0165.170015.0)1(760368)1()148353.017.0165.170015.0()(=?+?-?=+-=?+?-+-μθμθ mm E A L P L p p p 0.1191091.1414017165 02.7413165 =????= = ? ②连续端N2 N A f A P p pk p con 7603684140186073.073.0=???===σ N e kx e P P kx P 97.741293148353 .017.0205.170015.0)1(760368)1()148353.017.0205.170015.0()(=?+?-?=+-=?+?-+-μθμθ

先张法预应力和后张法预应力的区别

先张法预应力和后张法 预应力的区别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一、你应该明白先张法与后张法的施工工艺。 先张法 1.先张拉钢筋,后浇灌混凝土构件。 2.先张法施工的 3个阶段: a、张拉钢筋; b、浇灌混凝土和养护; c、放松钢筋建立预应力。 后张法 1.先浇灌混凝土构件,后张拉钢筋 2.后张法施工的3个阶段:a、构件制作和养护;b、张拉钢筋建立预应力;c、灌浆和锚头处理。 3.有粘结、无粘结 4.直线预应力筋、曲线预应力筋 5.纵向张拉、横向张拉 二、先张法与后张法只是在施工手段上有区别,而力学性质并无明显区别。 中、小型预应力构件一般采用先张法,大型预应力构件一般采用后张法。唯一区别是先张法是将张拉后的预应力钢筋直接浇筑在混凝土内,依靠预应力钢筋与周围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来传递预应力。而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预应力钢筋完全依靠端头锚具来传递预压力。如果忽略摩擦的影响,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中预应力钢筋的应力沿全长是相等的,在单一截面上与混凝土不存在应变协调关系,当截面混凝土开裂时对混凝土没有约束作用,裂缝疏

而宽,挠度较大,需设置一定数量的非预应力钢筋以改善构件的受力性能。是否容易产生裂缝只与预应力度有关即与预应力施加的大小有关,而与制作方法无关,但你要明白一点,一般来说,施加同样的张拉应力时,先张法要比后张法预应力损失大,因为先张法中混凝土有弹性回缩。 三、先张法与后张法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钢筋是否放张。 (1)先张法 即先张拉钢筋后浇注混凝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在台座上按设计要求将钢筋张拉到控制应力→用锚具临时固定→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切断放松钢筋.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 预加应力的方法先张法施工简单,靠粘结力自锚,不必耗费特制锚具,临时锚具可以重复使用(一般称工具式锚具或夹具),大批量生产时经济,质量稳定.适用于中小型构件工厂化生产. (2)后张法 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先浇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再张拉钢筋(钢筋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埋管制孔→浇混凝土→抽管→养护穿筋张拉→锚固→灌浆(防止钢筋生锈).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锚具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如图所示.这种做法使钢筋与混凝土结为整体,称为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的计算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的计算作者:怡海风行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的计算 与现场测量控制 预应力钢绞线施工时,采用张拉应力和伸长值双控,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误差不得超过6%,后张预应力技术一般用于预制大跨径简支连续梁、简支板结构,各种现浇预应力结构或块体拼装结构。预应力施工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预应力筋张拉是预应力砼结构的关键工序,施工质量关系到桥梁的安全和人身安全,因此必须慎重对待。一般现行常接触到的预应力钢材主要:有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PC光面钢丝、刻痕钢丝、冷拔低碳钢丝、精轧螺纹钢等材料。对于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时孔道成型方法主要有:金属螺旋管、胶管抽芯、钢管抽芯、充气充水胶管抽芯等方法。本人接触多的是混凝土预应力钢绞线(PCstrand、1×7公称直径15,24mm,f pk=1860Mpa,270级高强底松弛),成孔方法多采用金属螺旋管成孔,本文就以此两项先决条件进行论述。 1 施工准备: 1.1 熟悉图纸:拿到施工图纸应先查阅施工说明中关于预应力钢绞线的规格,一般预应力钢束采用ASTMA416-270级低松弛钢绞线,其标准强度为f pk=1860Mpa,1×7公称直径 15,24mm,锚下控制力为Δk=0.75 f pk Mpa。 1.2 根据施工方法确定计算参数: 预应力管道成孔方法采用金属螺旋管成孔,查下表确定K、μ取值:表1 注:摘自《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附录G-8 根据钢绞线试验结果取得钢绞线实际弹性模量Ep(一般为1.9~2.04×105Mpa)

1.3 材料检测: 金属螺旋管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附录G-7之要求检测; 锚具根据《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YM锚具、连接器规格系列》(JT/T 329.1-1997)及《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连接器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JT/T 329.2-1997)之要求检测; 钢绞线根据《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之要求检测 2 理论伸长量计算: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在张拉过程中,主要受到以下两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管道弯曲影响引起的摩擦力,二是管道偏差影响引起的摩擦力;两项因素导致钢绞线张拉时,锚下控制应力沿着管壁向跨中逐渐减小,因而每一段的钢绞线的伸长值也是不相同的。 2.1 计算公式: 《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中关于预应筋伸长值ΔL的计算按照以下公式(1): ΔL= Pp×L Ap×Ep ΔL—各分段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mm); Pp—各分段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L—预应力筋的分段长度(mm);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Mpa); 《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附录G-8中规定了Pp的计算公式(2): Pp=P×(1-e-(kx+μθ)) kx+μθ

先张法后张法

先张法后张法 先张法即先张拉钢筋后浇注混凝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在台座上按设计要求将钢筋张拉到控制应力→用锚具临时固定→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切断放松钢筋.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 后张法即先浇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再张拉钢筋(钢筋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埋管制孔→浇混凝土→抽管→养护穿筋张拉→锚固→灌浆(防止钢筋生锈).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锚具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 1.先张法与后张法优缺点 先张法与后张法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钢筋是否放张 (1)先张法 即先张拉钢筋后浇注混凝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在台座上按设计要求将钢筋张拉到控制应力→用锚具临时固定→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切断放松钢筋.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 6.1.2 预加应力的方法 先张法施工简单,靠粘结力自锚,不必耗费特制锚具,临时锚具可以重复使用(一般称工具式锚具或夹具),大批量生产时经济,质量稳定.适用于中小型构件工厂化生产 (2)后张法 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先浇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再张拉钢筋(钢筋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埋管制孔→浇混凝土→抽管→养护穿筋张拉→锚固→灌浆(防止钢筋生锈).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锚具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如图6.2所示.这种做法使钢筋与混凝土结为整体,称为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由于粘结力(阻力)的作用使得预应力钢筋拉应力降低,导致混凝土压应力降低,所以应设法减少这种粘结.这种方法设备简单,不需要张拉台座,生产灵活,适用于大型构件的现场施工 ②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其主要张拉程序为预应力钢筋沿全长外表涂刷沥青等润滑防腐材料→包上塑料纸或套管(预应力钢筋与混凝土不建立粘结力)→浇混凝土养护→张拉钢筋→锚固 施工时跟普通混凝土一样,将钢筋放入设计位置可以直接浇混凝土,不必预留孔洞,穿筋,灌浆, 简化施工程序,由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增大,降低造价,适用于跨度大的曲线配筋的梁体.

先张法预应力和后张法预应力的区别

首先,你应该明白先张法与后张法的施工工艺。 先张法 1.先张拉钢筋,后浇灌混凝土构件。 2.先张法施工的3个阶段: a、张拉钢筋; b、浇灌混凝土和养护; c、放松钢筋建立预应力。 后张法 1.先浇灌混凝土构件,后张拉钢筋 2.后张法施工的3个阶段: a、构件制作和养护; b、张拉钢筋建立预应力; c、灌浆和锚头处理。 3.有粘结、无粘结 4.直线预应力筋、曲线预应力筋 5.纵向张拉、横向张拉 先张法与后张法只是在施工手段上有区别,而力学性质并无明显区别。传递预应力的方式:先张法是粘结力和握裹力;后张法是通过锚具夹持。 中、小型预应力构件一般采用先张法,大型预应力构件一般采用后张法。唯一区别是先张法是将张拉后的预应力钢筋直接浇筑在混凝

土内,依靠预应力钢筋与周围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来传递预应力。而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预应力钢筋完全依靠端头锚具来传递预压力。 是否容易产生裂缝只与预应力度有关即与预应力施加的大小有关,而与制作方法无关,但你要明白一点,一般来说,施加同样的张拉应力时,先张法要比后张法预应力损失大,因为先张法中混凝土有弹性回缩。 先张法与后张法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钢筋是否放张,另外锚具的重复使用与否。 (1)先张法 即先张拉钢筋后浇注混凝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在台座上按设计要求将钢筋张拉到控制应力→用锚具临时固定→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切断放松钢筋.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钢筋与混 凝土的粘结力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 先张法施工简单,靠粘结力自锚,不必耗费特制锚具,临时锚具可以重复使用(一般称工具式锚具或夹具),大批量生产时经济,质量稳定.适 用于中小型构件工厂化生产. (2)后张法 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先浇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再张拉钢筋(钢筋束).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量的计算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量的计算 一、计算公式: 1、《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中关于预应筋伸长值ΔL的计算按照以下公式(1): ΔL= Pp×L Ap×Ep ΔL—各分段预应力筋的理论伸长值(mm); Pp—各分段预应力筋的平均张拉力(N); L—预应力筋的分段长度(mm); Ap—预应力筋的截面面积(mm2); Ep—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Mpa); 2、《公路桥梁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附录G-8中规定了Pp的计算公式(2): Pp= P×(1-e-(kx+μθ)) kx+μθ P—预应力筋张拉端的张拉力,将钢绞线分段计算后,为每分段的起点张拉力,即为前段的终点张拉力(N);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夹角之和,分段后为每分段中每段曲线段的切线夹角(rad);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分段后为每个分段长度或为公式1中L值; k—孔道每束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1/m),管道内全长均应考虑该影响; μ—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磨擦系数,只在管道弯曲部分考虑该系数的影响。 3、每段的终点力与起点力(交界点作用力)的关系如下式: Pz=Pq×e-(KX+μθ)(公式3) Pz—分段终点力(N) Pq—分段的起点力(N) 理论伸长值计算中,钢绞线对称布置,在进行伸长量计算时取计算一半钢绞线的伸长值然后乘以二的方法进行计算; 钢绞线的分段原则:将整束钢绞线根据设计线形分成曲线连续段及直线连续段,而不能将直线段及曲线段分在同一段内。

二、计算书 10m 空心板梁预应力钢绞线理论伸长量计算 钢束N1: 已知E P =195000MP, A P =140m 2,u=0.25, k=0.0015m -1, f pk =1860MP 7°=0.1222rad 计算图示如下 A B D C α 千斤顶工作长度: AB=50cm BC=68.6/cos7°=69.12cm CD=R α=1500×0.1222=183.26cm DE=968/2-69.12-183.26=231.62cm 1、AB 段平均作用力 Pp=P=0.75×1860×140×4=781200N mm L 58.3560 1950005007812001=??=? 2、BC 段平均作用力 () () N e p p 7807956912.00015.017812006912.00015.0=?-?= ?- mm L 94.4560 1950002.691780795 2=??=? 交界点作用力 () N e 780390 781200P 6912.00015.0C =?=?- 3、CD 段平均作用力 ()() () N e p p 7675401222.025.08326.10015.017803901222.025.08326.10015.0=?+?-?=?+?- mm L 88.12560 1950006.1832767540 3=??=? 交界点作用力 ()() N e 754832 780390P 1222.025.08326.10015.0D =?=?+?- 4、DE 段平均作用力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的计算方法与控制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的计算方法与控制 预应力钢绞线施工时,采用张拉应力和伸长值双控,实际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误差不得超过6%,后张预应力技术一般用于预制大跨径简支连续梁、简支板结构,各种现浇预应力结构或块体拼装结构。 预应力施工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预应力筋张拉是预应力砼结构的关键工序,施工质量关系到桥梁的安全和人身安全,因此必须慎重对待。 一般现行常接触到的预应力钢材主要:有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PC光面钢丝、刻痕钢丝、冷拔低碳钢丝、精轧螺纹钢等材料。 对于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时孔道成型方法主要有:金属螺旋管、胶管抽芯、钢管抽芯、充气充水胶管抽芯等方法。 本人接触多的是混凝土预应力钢绞线(PCstrand、1×7公称直径15,24mm,fpk = 1860Mpa,270级高强底松弛),成孔方法多采用金属螺旋管成孔,本文就以此两项先决条件进行论述。 1 施工准备: 1.1 熟悉图纸:拿到施工图纸应先查阅施工说明中关于预应力钢绞线的规格,一般预应力钢束采用ASTMA416-270级低松弛钢绞线,其标准强度为fpk=1860Mpa,1×7公称直径15,24mm,锚下控制力为Δk=0.75 fpk Mpa。 1.2 根据施工方法确定计算参数: 预应力管道成孔方法采用金属螺旋管成孔,查下表确定K、μ取值:表1 表1 注:摘自《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附录G-8 根据钢绞线试验结果取得钢绞线实际弹性模量Ep(一般为1.9~2.04×105Mpa) 1.3 材料检测: 金属螺旋管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附录G-7之要求检测; 锚具根据《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YM锚具、连接器规格系列》(JT/T 329.1-1997)及《公路桥梁预应力钢绞线用锚具、连接器试验方法及检验规则》(JT/T 329.2-1997)之要求检测; 钢绞线根据《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之要求检测

预应力后张法双控值计算书

预应力后张法双控值计算书 一.计算依据 1.十漫高速公路SME5郭家沟1#大桥图 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二.计算过程 ⒈基本数据 ⑴钢铰线:每孔9根φj15.24,其R y b=1860Mpa;σK=0.75R y b=1395Mpa;E g(E y) =1.95×105 Mpa;A y=140mm2; ⑵千斤顶:型号YCD-2500,最大行程200mm,最大张拉吨位2500KN.零状态钢铰线穿心长L l=70cm(包括千斤顶、锚环、工具锚长度); ⑶钢铰线曲线坐标值:参见〈计算依据1〉。 2.张拉方式 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在预制板砼强度达90%时方可进行,张拉时必须两端同时进行。张拉工序为:( 0 初始应力(0.1σk)50%应力(0.5σk)(中间N2)100%σk (取消超张拉) 3.预应力钢铰线张拉端张拉力(P值)的计算 P=σi×A y 式中σi---i状态下张拉应力(Mpa) ⑴初应力状态: σi=σ0 =0.1σK=0.1×1395=139.5Mpa P0=139.5×140=1.953×104(N) 整束: ΣP0=9×P0=175.77KN ⑵50%应力状态: σ20%= 0.5×1395=697.5Mpa

P20%=697.5×140=9.765×104 (N) 整束: ΣP20%=9×P20%=878.85KN ⑶100%锚固状态: σ锚=σK=1395Mpa P锚=1395×140=1.953×105 (N) 整束: ΣP锚=9×P锚=1757.7KN (4)整束张拉条件下各状态对应油表读数(Mpa)列表如下:(根据具体标控数据计算) 1#千斤顶与与对应油表号(230#) 校对直线方程:Y=49.080X-44.172 注:Y—荷载KN,X—压力表读数Mpa。 1#千斤顶与与对应油表号(235#) 校对直线方程:Y=49.080X+4.908 注:Y—荷载KN,X—压力表读数Mpa。 2#千斤顶与与对应油表号(228#)

先张法和后张法的区别

先张法与后张法的施工工艺。 先张法 1.先张拉钢筋,后浇灌混凝土构件。 2.先张法施工的3个阶段: a、张拉钢筋; b、浇灌混凝土和养护; c、放松钢筋建立预应力。 后张法 1.先浇灌混凝土构件,后张拉钢筋 2.后张法施工的3个阶段: a、构件制作和养护; b、张拉钢筋建立预应力; c、灌浆和锚头处理。 3.有粘结、无粘结 4.直线预应力筋、曲线预应力筋 5.纵向张拉、横向张拉 先张法与后张法只是在施工手段上有区别,而力学性质并无明显区别。 中、小型预应力构件一般采用先张法,大型预应力构件一般采用后张法。唯一区别是先张法是将张拉后的预应力钢筋直接浇筑在混凝土内,依靠预应力钢筋与周围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来传递预应力。而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预应力钢筋完全依靠端头锚具来传递预压力。 如果忽略摩擦的影响,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中预应力钢筋的应力沿全长是相等的,在单一截面上与混凝土不存在应变协调关系,当截面混凝土开裂时对混凝土没有约束作用,裂缝疏而宽,挠度较大,需设置一定数量的非预应力钢筋以改善构件的受力性能。 是否容易产生裂缝只与预应力度有关即与预应力施加的大小有关,而与制作方法无关,但你要明白一点,一般来说,施加同样的张拉应力时,先张法要比后张法预应力损失大,因为先张法中混凝土有弹性回缩。 先张法与后张法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钢筋是否放张 (1)先张法

即先张拉钢筋后浇注混凝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在台座上按设计要求将钢筋张拉到控制应力→用锚具临时固定→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 上切断放松钢筋.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 6.1.2 预加应力的方法 先张法施工简单,靠粘结力自锚,不必耗费特制锚具,临时锚具可以重复使用(一般称工具式锚具或夹具),大批量生产时经济,质量稳定.适用于中小型构件工厂化生产. (2)后张法 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先浇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再张拉钢筋(钢筋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埋管制孔→浇混凝土→抽管→养护穿筋张拉→锚固→灌浆(防止钢筋生锈).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锚具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如图6.2所示.这种做法使钢筋与混凝土结为整体,称为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由于粘结力(阻力)的作用使得预应力钢筋拉应力降低,导致混凝土压应力降低,所以应设法减少这种粘结.这种方法设备简单,不需要张拉台座,生产灵活,适用于大型构件的现场施工. ②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其主要张拉程序为预应力钢筋沿全长外表涂刷沥青等润滑防腐材料→包上塑料纸或套管(预应力钢筋与混凝土不建立粘结力)→浇混凝土养护→张拉钢筋→锚固. 施工时跟普通混凝土一样,将钢筋放入设计位置可以直接浇混凝土,不必预留孔洞,穿筋,灌浆,简化施工程序,由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增大,降低造价,适用于跨度大的曲线配筋的梁体. 区别有5点:还有,锚具的重复使用与否,传递预应力的方式:粘结力和握裹力. 1.先张法是指先在台座上拉紧钢绞线,通过锚具(锚具是专门用于锚固钢绞线的夹具,由锚环和夹片等组成)将钢绞线锚固在台座上,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时,卸掉锚具,放松钢绞线,和混凝土结合的那部分钢绞线的力量就传递到混凝土上。 2.后张法是指先浇筑混凝土后张拉,浇筑混凝土前预先留有孔道,待混凝土达到强度,在孔道内穿入钢绞线,然后张拉锚固,最后在孔道内注入水泥浆。

后张法钢绞线理论伸长值计算(一类特选)

后张法钢绞线理论伸长值计算说明 一、计算依据 K1+450东环路滨水大桥 钢束布置图: 左N2 右N2 左N1 右N1 钢束张拉顺序为:左N1-----右N2-----右N1------左N 2。 预制空心板预应力钢束必须待混凝土立方体强度达到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的90%,且混凝土龄期不小于7d,方可张拉。 二、计算参数 孔道摩阻系数μ=0.17,孔道偏差系数K=0.0015/m,弹性模量E=1.95×105MPa,单根钢绞线截面面积A=140mm2。锚下控制应力δ=1395MPa。锚口应力损失采用1.6%(数据由生产厂家提供)故锚下最大拉制应力1372MPa。,工作端钢绞线长度,60×2=120cm 三、计算符号 A:曲线角度 L XY:分段钢绞线长度(mm) Px:各点张拉力(N) P XY:各段平均张拉力 F XY:各段摩阻力(N) △LXY:各段的理论伸长值 △L:钢绞线总长值 Y:为区段划分A——Z英文字母 K1+450东环桥N1#钢束伸长值 一、计算区段划分 AB段为工作段:L AB=600mm、 K=0;μ=0,θ=0 BC段为直线段:L BC=878mm、 K=0.0015/m;μ=0,θ=0 CD段为曲线段:L CD=1396mm、K=0.0015/m;μ=0.17,θ=0.06981317rad DE为直线段:L DE=7528.5mm、K=0.0015/m;μ=0,θ=0

二、各区段摩阻力?及各点P张拉力 AB段:?AB=0 P A=P B=1372×5×140=960400N BC段:?BC=P B×(1-e-(KX+μθ))=1264N; P C=P B-?BC=959136N CD段:?CD=P C×(1-e-(KX+μθ))=13643.4N P D=P C-?CD=945492.6N DE段:?DE=P D×(1-e-(KX+μθ))=10617.1N P E=P D-?EF=934875.5N 三、各段平均张拉力计算 AB段:P AB=960400N BC段:P BC=(PB+PC)/2=959768N CD段:P CD=(PC+PD)/2=952314.3N DE段:P DE=(PD+PE)/2=940184.05N 四、各段伸长值计算 AB段:△L AB=(P AB×L AB)/(E×A)= 960400×600/(1.95×105×140×5)=4.22mm BC段:△L BC=(P BC×L BC)/(E×A)= 959768×878/(1.95×105×140×5)=6.17mm CD段:△L CD=(P CD×L CD)/(E×A)= 952314.3×1396/(1.95×105×140×5)=9.73mm DE段:△L DE=(P DE×L DE)/(E×A)= 940184.05×7528.5/(1.95×105×140×5)=51.85mm 五、N1#钢束总伸长量: 计算△L=67.7mm 理论:△L=61.2mm K1+450东环桥N2#钢束伸长值 一、计算区段划分 AB段为工作段:L AB=600mm、 K=0;μ=0,θ=0 BC段为直线段:L BC=2665mm、 K=0.0015/m;μ=0,θ=0 CD段为曲线段:L CD=1571mm、 K=0.0015/m;μ=0.17,θ=0.1570796rad DE为直线段:L DE=5603.5mm、 K=0.0015/m;μ=0,θ=0 二、各区段摩阻力?及各点P张拉力 AB段:?AB=0 P A=P B=1372×4×140=768320N BC段:?BC=P B×(1-e-(KX+μθ))=3065N; P C=P B-?BC=765255N CD段:?CD=P C×(1-e-(KX+μθ))=21918.3N P D=P C-?CD=743336.7N DE段:?DE=P D×(1-e-(KX+μθ))=6221.7N P E=P D-?EF=737115N

先张法和后张法的区别

首先你应该明白先张法与后张法的施工工艺。 先张法 1.先张拉钢筋,后浇灌混凝土构件。 2.先张法施工的3个阶段: a、张拉钢筋; b、浇灌混凝土和养护; c、放松钢筋建立预应力。 后张法 1.先浇灌混凝土构件,后张拉钢筋 2.后张法施工的3个阶段: a、构件制作和养护; b、张拉钢筋建立预应力; c、灌浆和锚头处理。 3.有粘结、无粘结 4.直线预应力筋、曲线预应力筋 5.纵向张拉、横向张拉 先张法与后张法只是在施工手段上有区别,而力学性质并无明显区别。 中、小型预应力构件一般采用先张法,大型预应力构件一般采用后张法。唯一区别是先张法是将张拉后的预应力钢筋直接浇筑在混凝土内,依靠预应力钢筋与周围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来传递预应力。而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预应力钢筋完全依靠端头锚具来传递预压力。 如果忽略摩擦的影响,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中预应力钢筋的应力沿全长是相等的,在单一截面上与混凝土不存在应变协调关系,当截面混凝土开裂时对混凝土没有约束作用,裂缝疏而宽,挠度较大,需设置一定数量的非预应力钢筋以改善构件的受力性能。 是否容易产生裂缝只与预应力度有关即与预应力施加的大小有关,而与制作方法无关,但你要明白一点,一般来说,施加同样的张拉应力时,先张法要比后张法预应力损失大,因为先张法中混凝土有弹性回缩。 先张法与后张法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钢筋是否放张 (1)先张法

即先张拉钢筋后浇注混凝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在台座上按设计要求将钢筋张拉到控制应力→用锚具临时固定→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 上切断放松钢筋.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 6.1.2 预加应力的方法 先张法施工简单,靠粘结力自锚,不必耗费特制锚具,临时锚具可以重复使用(一般称工具式锚具或夹具),大批量生产时经济,质量稳定.适用于中小型构件工厂化生产. (2)后张法 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先浇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再张拉钢筋(钢筋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埋管制孔→浇混凝土→抽管→养护穿筋张拉→锚固→灌浆(防止钢筋生锈).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锚具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如图6.2所示.这种做法使钢筋与混凝土结为整体,称为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由于粘结力(阻力)的作用使得预应力钢筋拉应力降低,导致混凝土压应力降低,所以应设法减少这种粘结.这种方法设备简单,不需要张拉台座,生产灵活,适用于大型构件的现场施工. ②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其主要张拉程序为预应力钢筋沿全长外表涂刷沥青等润滑防腐材料→包上塑料纸或套管(预应力钢筋与混凝土不建立粘结力)→浇混凝土养护→张拉钢筋→锚固. 施工时跟普通混凝土一样,将钢筋放入设计位置可以直接浇混凝土,不必预留孔洞,穿筋,灌浆,简化施工程序,由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增大,降低造价,适用于跨度大的曲线配筋的梁体. 区别有5点:还有,锚具的重复使用与否,传递预应力的方式:粘结力和握裹力. 1.先张法是指先在台座上拉紧钢绞线,通过锚具(锚具是专门用于锚固钢绞线的夹具,由锚环和夹片等组成)将钢绞线锚固在台座上,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时,卸掉锚具,放松钢绞线,和混凝土结合的那部分钢绞线的力量就传递到混凝土上。 2.后张法是指先浇筑混凝土后张拉,浇筑混凝土前预先留有孔道,待混凝土达到强度,在孔道内穿入钢绞线,然后张拉锚固,最后在孔道内注入水泥浆。

后张法计算

后张法预制 T 梁(25m) 钢 绞 线 张 拉 伸 长 量 计 算 书

后张法预制T 梁钢绞线张拉伸长量计算 预制厂内设30个后张法T 梁台座,所有T 梁均采用C50砼浇筑。预应力钢绞线采用GB/T5224-2003标准的高强低松弛s φ15.2mm 预 应力钢绞线。钢绞线标准强度b y R =1860Mpa 。所有预应力钢绞线采 用张拉和伸长值双控张拉施工,张拉控制应力按设计施工图正弯矩采用k σ=0.75×b y R =0.75×1860 Mpa =1395 Mpa 。我部进场的钢绞线弹性模量为y E =1.95×105 Mpa ,单根公称截面积为A y =1395 M 2 。T 梁的张拉施工工艺及计算数据如下。 张拉施工工艺及程序: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和设计图纸规定,张拉施工控制采用张拉和伸长值双控方式很圆锚整体张拉、扁锚单根张拉的施工工艺。 张拉施工程序如下:低松弛预应力钢绞线0→初应力→k σ(持荷两分钟)→锚固,即用两个150t 千斤顶两端同时张拉,初应力为k σ的10%,此时的伸长值为1L ?,其值采用相邻级的伸长值。控制张拉应为k σ=0.75×b y R =0.75×1860 Mpa =1395 Mpa 即为末张的应力值。其中伸长值L ?=1L ?+2L ?,1L ?为开始至初张的伸长量,2L ?为初张至末张间的伸长量。张拉完毕后,L ?与计算伸长值比较,其伸长值误差不应超过6%,否则应停止张拉,查明原因。

△L=P0×L/(Ay×Eg)式中: △L:钢绞线直线段理论伸长值(mm); P0:计算截面处钢绞线张拉力(N); L:预应力钢绞线长度(mm); Ay:预应力钢材截面面积(mm2); Eg:预应力钢材弹性模量(N/mm2). 钢绞线理论伸长值曲线段采用公式: △L = P p×L/(Ay×Eg)式中: △L:钢绞线曲线段理论伸长值(mm); P p:预应力钢材曲线段平均张拉力(N); 其余符号同直线段. 关于P0,P p的计算: P0 = P[1-(1-e-(kx+uθ))] P p= P[1-e-(kx+uθ)]/(kx+uθ): P:张拉端钢绞线张拉力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切角之和(rad); K:孔道每m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U:预应力钢材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2,计算中有关数据 Ay= mm2(试验值) Rby=1860Mpa δk= 0.75Rby=1395Mpa Eg=1.96×105Mpa(试验值)

20m箱梁(后张法)计算参数

20m箱梁(后张法)计算参数 =1860MPa,单根面积140mm2,钢绞线为高强度、低松弛φj15.24钢绞线,标准强度R b y 管道摩擦系数μ=0.25,管道影响系数k=0.0015,钢筋回缩和锚具变形为6mm,锚下控制应力为σk=0.75R b =1395MPa。 y 钢绞线下料长度: 中跨: 钢束编号下料长度伸长值计算长度曲线长度直线长度 (cm) (cm) (cm) (cm) N1 2075 1945 813.3 159.2 N2 2080 1950 624.4 350.6 N3 2052 1922 179.8 781.2 边跨: 钢束编号下料长度伸长值计算长度曲线长度直线长度 (cm) (cm) (cm) (cm) N1 2083 1953 809.1 167.4 N2 2085 1955 621.7 355.8 N3 2069 1939 171.4 798.1 钢束编号下料长度伸长值计算长度曲线长度直线长度 (cm) (cm) (cm) (cm) T1 761 701 87.8 262.7 T2 1361 1301 87.8 562.7 T3 1361 1301 87.8 562.7 =1395MPa,各束钢控制应力:依据设计规定所有钢束锚下控制应力均为σk=0.75R b y 绞线控制张拉力如下: 中跨: 钢束编号每束根数控制应力(KN) 张拉方式 N1 3 585.9 两端张拉 N2 3 585.9 两端张拉 N3 4 781.2 两端张拉

边跨: 钢束编号每束根数控制应力(KN) 张拉方式 N1 4 781.2 两端张拉 N2 4 781.2 两端张拉 N3 4 781.2 两端张拉 钢束编号每束根数控制应力(KN) 张拉方式 T1 4 195.3(781.2) 两端单根张拉 T2 5 195.3(976.5) 两端单根张拉 T3 4 195.3(781.2) 两端单根张拉 张拉程序: 依据<<公路桥规>>JTJ041-2000及设计之规定对N1、N2、N3钢束采用两端整体张拉,对T1、T2、T3钢束采用两端单根对称张拉,张拉程序均采用0→初应力→σk(持荷2min 锚固) 依据<<公路桥规>>JTJ041-2000规定拟定初应力为0.15σk 张拉步骤:0→0.15σk→0.3σk→1.0σk 张拉顺序:N1→N2→N3 T1→T2→T3 张拉采用YDC1500A-200型千斤顶张拉钢束时,张拉缸活塞面积为28510mm2,千斤顶的摩阻为0.32%和0.36%。 34.37(34.36)×1.5=51.56(51.54)MPa<60MPa 经计算选用1.5级60MPa的压力表。 张拉伸长量的控制: 预应力筋平均张拉力: 1、曲线 中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