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先张法及后张法施工规范

先张法及后张法施工规范

先张法及后张法施工规范
先张法及后张法施工规范

第六节先张法

第11.6.1条先张法墩式台座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承力台座须具有足够强度和刚度,抗倾覆系数不应小于1.5,抗滑移系数不应小于

1.3。

2.横梁须有足够的刚度,受力后挠度不应大于2mm。

第11.6.2条张拉前,应对台座、横梁及各项张拉设备进行详细的检查。

第11.6.3条长线台座上铺放预应力钢材时,应防止沾污预应力钢材。

第11.6.4条多根预应力钢材同时张拉时,在张拉过程中,活动横梁应与固定横梁应与固定横梁始终保持平行。

第11.6.5条为减小预应力钢材的松弛损失,采用超张拉方法进行张拉,其张拉程序可参考表11.6.5进行。

k

②超张拉数值超过第11.5.5条规定的最大超张拉应力限值时,应按该条规定的限制张拉应力进行张拉;

③张拉钢筋时,为保证施工安全,应在超张拉放张至90σk%时装设模板、配筋、预埋件等;

④多根预应力钢材同时张拉时,其初应力应一致。

第11.6.6条同时张拉多根钢筋时,应抽查钢筋的预应力值,其偏差的绝对值不得大于或小于按一个构件全部钢筋预应力总值的5%。

第11.6.7条张拉时,断丝数量不得超过表11.6.7的规定。

先张法预应力钢材断丝限制表11.6.7

第11.6.8条预应力钢材张拉完毕后,对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5mm,同时不得大于构件截面最短边长度的4%。

第11.6.9条预应力钢材放松时的混凝土强度须符合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不应低于设计标号的70%。

第11.6.10条多根整批张拉钢筋的放松,可采用砂箱法或千斤顶法。用砂箱放松时,放砂速度应均匀、一致;用千斤顶放松时,施加的钢筋内力不得超过张拉时的控制应力,放松宜分数次完成。单根钢筋采用拧松螺母的方法放松时,宜先两侧后中间,分阶段、对称地

进行,不得一次将一根松完。

第11.6.11条钢筋放松后可用乙炔-氧气切割,但应防止烧坏钢筋端部。钢丝放松后。可用切割、锯断或剪断的方法切断。

第七节后张法

第11.7.1条施加预应力前,应对混凝土构件进行检验,外观和尺寸应符合质量标准要求;张拉时强度不低于设计规定,设计未规定时,不应低于设计标号70%.。

第11.7.2条穿束前应检查锚垫板和孔道,锚垫板应位置正确,孔道内应畅通、无水份和杂物。浇筑混凝土前穿束的孔道,在可能条件下,应在管道安装后、浇筑混凝土前检查预应力钢材是否能在管道内自由滑动。

第11.7.3条预应力钢材可分批、分段对称张拉,其张拉顺序应符合设计规定。

第11.7.4条曲线预应力钢材或长度≥25m的直线预应力钢材,宜在两端张拉。

后张法预应力钢材张拉程序表11.7.5

k

②两端同时张拉时,两端千斤顶升降压、划线、测伸长、插垫等工作应一致;

③梁的竖向预应力钢材可一次张拉到控制应力,然后于持荷5min后测伸长和锚

固;

④超张拉数值超过第11.5.5条规定的最大超张拉应力限值时,应按该条规定的

限值进行张拉。

两端张拉一束预应力钢材时,可先在一端张拉锚固后,再在另一端补足预应力值,进行锚固。

第11.7.5条后张法预应力钢材当采用超张拉方法时,其张拉程序可参考表11.7.5进行。

第11.7.6条后张预应力钢材断丝、滑移不得超过表11.7.6的控制数。

后张预应力钢材断丝、滑移限制

注:①钢绞线断丝是指钢绞线内钢丝的断丝;

②超过表列控制数时,原则上应更换,当不能更换时,在许可的条件下,可采取补救措施,如提高其他束预应力值,但须满足设计上各阶段极限状态的要求。第11.7.7条预应力钢材在张拉控制应力达到稳定后方可锚固。

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施工工艺

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施工工艺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了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的概念、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施工工艺流程、施工中的注意事项和操作规程中的一些要求。 关键词: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张拉 正文: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指的是先浇筑水泥混凝土,待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后再张拉预应力钢材以形成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施工方法。 具体操作步骤为:先制作构件,并在构件体内按预应力筋的位置留出相应的孔道,待构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的强度(一般不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的75%)后,在预留孔道中穿入预应力筋进行张拉,并利用锚具把张拉后的预应力筋锚固在构件的端部,依靠构件端部的锚具将预应力筋的预张拉力传给混凝土,使其产生预压应力;最后在孔道中灌入水泥浆,使预应力筋与混凝土构件形成整体。 1.后张法的分类: (1)按预应力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形式分为: 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先浇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再张拉钢筋(钢筋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埋管制孔→浇混凝土→抽管→养护穿筋张拉→锚固→灌浆(防止钢筋生锈)。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锚具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这种做法使钢筋与混凝土结为整体,称为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由于粘结力(阻力)的作用使得预应力钢筋拉应力降低,导致混凝土压应力降低,所以应设法减少这种粘结。这种方法设备简单,不需要张拉台座,生产灵活,适用于大型构件的现场施工。 (2)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其主要张拉程序为预应力钢筋沿全长外表涂刷沥青等润滑防腐材料→包上塑料纸或套管(预应力钢筋与混凝土不建立粘结力)→浇混凝土养护→张拉钢筋→锚固。

先张法与后张法的施工工艺

先张法与后张法的施工工艺 先张法 1.先张拉钢筋,后浇灌混凝土构件。 2.先张法施工的3个阶段: a、张拉钢筋; b、浇灌混凝土和养护; c、放松钢筋建立预应力。 后张法 1.先浇灌混凝土构件,后张拉钢筋 2.后张法施工的3个阶段: a、构件制作和养护 b、张拉钢筋建立预应力; c、灌浆和锚头处理。 3.有粘结、无粘结 4.直线预应力筋、曲线预应力筋 5.纵向张拉、横向张拉 二、先张法与后张法只是在施工手段上有区别,而力学性质并无明显区别。中、小型预应力构件一般采用先张法,大型预应力构件一般采用后张法。唯一区别是先张法是将张拉后的预应力钢筋直接浇筑在混凝土内,依靠预应力钢筋与周围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来传递预应力。而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预应力钢筋完全依靠端头锚具来传递预压力。

如果忽略摩擦的影响,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中预应力钢筋的应力沿全长是相等的, 在单一截面上与混凝土不存在应变协调关系,当截面混凝土开裂时对混凝土没有约束作用,裂缝疏而宽,挠度较大,需设置一定数量的非预应力钢筋以改善构件的受力性能。 是否容易产生裂缝只与预应力度有关即与预应力施加的大小有关,而与制作方法无关, 但你要明白一点一般来说施加同样的张拉应力时,先张法要比后张法预应力损失大,因为先张法中混凝土有弹性回缩。 三、先张法与后张法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钢筋是否放张 (1) 即先张拉钢筋后浇注混凝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在台座上按设计要求将钢筋张拉到控制应力→用锚具临时固定→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切断放松钢筋.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 6.1.2 预加应力的方法 先张法施工简单,靠粘结力自锚,不必耗费特制锚具,临时锚具可以重复使用(一般称工具式锚具或夹具),大批量生产时经济,质量稳定.适用于中小型构件工厂化生产。 (2)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控制要点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控制要点 摘要:针对预应力混凝土箱梁后张法施工技术进行总结,并对施工过程中遇到问题进行前 浅析。 关键词:后张法、伸长量、波纹管、钢绞线。 引言:蛾沟大桥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中汤村,全桥共长642m,为20-30 m先简支后连续。道路等级为山区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km/h,桥面宽26m。本文主要以该桥腹板束,底板束的预应力张拉施工为例浅谈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控制。 正文: 一、张拉前的准备工作 1、波纹管 ㈠布置波纹管时首先用钢筋加工环形架作为波纹管的定位架,纵向间距为1m,横向位置按设计图纸上的坐标定位,波纹管中穿有内衬管,以保证波纹管成孔质量。 ㈡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波纹管是否有孔洞或变形,接头处是否用胶带密封好,在与锚垫板接头处,一定要用磁带或其它东西堵塞好,以防水泥浆渗进波纹管或锚孔内。 ㈢筑混凝土时应尽量避免振捣棒直接接触波纹管,以防漏浆堵孔。 2、钢绞线 ㈠钢绞线采用湖北汉川金属制口有限公司生产的φs15.2(STM416-94a,270级,低松 弛),标准强度Ry b=1860Mpa。 ㈡钢绞线下料要在干净整洁的地面上进行,并清除表面上的锈迹及杂物,下料时用砂轮切 割机切割。 ㈢穿束前,将钢绞线理顺,用扎丝绑扎好,以防在穿束过程中钢绞线打绞,张拉时受力不均,导致有的钢绞线达不到张拉控制应力而有的则可能被拉断。 ㈣穿束时,将钢束中单根钢绞线编号,以便张拉时做到对应编号,对称张拉。 3、预应力筋控制力计算 ㈠计算依据 ①设计图纸 锚下控制应力N1~N3为1340 Mpa,N4为1340 Mpa。 ②《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㈡理伦计算 ①计算公式:P=δ×Ag×n×1/1000×b 式中:P—预应力盘的张拉力,KN; δ—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力,Mpa; Ag—每根预应力筋的截面积,mm2; N—同时张拉预应力筋的根数; b —超张拉系数,不超张拉的为1.0。 ②参数先取 中跨连续端: 钢束编号:N1,N2,N3:δ中123=1340 Mpa;n=4 N4:δ中4=1340 Mpa;n=4 Ag=140mm2;b=1.0 边跨非连续端: 钢束编号:N1,N2,N3:δ边123=1340 Mpa;n=5 N4:δ边4=1340 Mpa;n=4

先张法、后张法工艺流程及主要区别教学总结

先张法、后张法工艺流程及其主要区别 一、概况 1、先张法是捋在浇筑混凝上前妝拉预臧力筋.并将胀拉的预应力筋临时锚周在台座或钢模上,於后浇务:混凝土,待混凝土强疫达到不低于滋凝土设计强度值的75%,保证预应力筋与混凝上佝足够的粘结时,放松预应力筋,借助于混凝上与预应力筋的粘结,对混擬上施加预用力的施工工艺. 2、后张法指的是光浇筑留有预应力筋孔道的梁休,待混凝土达到规定的强度后,再在预留孔道内穿入预用力筋进厅张拉锚固,最后诳行孔道压浆片浇筑梁端封头混凝上。 二、先张法工艺流程 1、台座 台座由底板、承力架、橫梁、左位板与固立端装置组成g台座是先张法施T中的上耍设备之一,要求有足够的强度与稳定性,以免台座变屯、倾複、滑移而引起预应力值的损火,台座按构造不同分为框架式台座、墩式台座和拼装式钢管混凝土台座? 2、张拉机具和夹具 光张法构件生产屮,常采用的预咸力筋有钢丝或钢筋两种。张拉预应力创丝时,一般直接采用卷扬机或电动螺杆张拉机。狀拉预应力钢筋时,在槽式台座中常采用四横梁式成组张拉装虱用千斤顶张拉。预庙力筋用锚具、兴具和连接器应根据预用力筋品种、锚周要求和张拉工艺等配套选用,其性能W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规定。 3、模板与预应力筋制作 (一〉、模板底板制作必须平整光滑、排水畅SL梁位埸部的底模应滿足强度耍求和重复便用的耍求. 端模预爪力筋孔的位鱼契齐确?考虑到预应力筋放松后梁休的床缩呈,为保证梁体外形尺寸,侧模制作耍增长I | I LI、预应力筋下料长度按计算长度、T?作长度和原材料试验数据确定、长度不大于6山的先张构件,半钢鏡成组帐拉时.同组钢丝卜?料长度的相对差值不得大于2迦。先张法墩头锚的钢丝墩头强度不用低曲也标准抗拉强度的98%。先帐注预应力的粗钢筋,在冷拉或张拉时可采用墩头钢筋和开孔的垫板,代替锚具或兴具c 4、预应力筋张拉 〈一)预应力筋张拉应根据设汁要求,來用合适的张拉方法.张拉顺序和张拉程序进行,并向有M靠的保证颅量摘施和安仝技术措施。预臧力筋味拉控制皿力的大小直接影响预皿力效乘,影响到构件的抗裂度和刚度,因而控制应力不能过低.但是.控制应力也不能过高,不允许超过其屈服强度,以便预应力筋处十弹性工作状态。否则会便构件出现裂缝的荷载与破坏荷载很接近:此外过大的超张拉会造成反拱过大"預拉区出现裂缝也是不利的。因此,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用符合设计要求0 (二)张拉「艺分为单根哝拉和多跟张拉、单向张拉利双向张拉。 (三)张拉程序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常见问题及预防和处理措施

浅析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工中 常见问题及预防和处理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桥梁建设工程开始采用大跨度高强结构体系。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采用高强钢绞线作为受力筋,同时按构造要求配置非预应力筋,大大缩小了构件的配筋率和混凝土体积,减轻了结构自重,提高了构件的抗变形能力,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作为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中的核心工艺,因其受力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专业人士热烈研究和探讨。下面本人就结合自己几年来在后张法预应力连续桥梁中的施工经验,对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施工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浅要的分析,并对其预防和处理提出意见。 一、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伸长量的计算和传统的张拉程序 1、钢绞线理论伸长量计算 钢绞线理论伸长值直线段采用公式: △L=P0×L/(Ay×Eg)式中: △L:钢绞线直线段理论伸长值(mm); P0:计算截面处钢绞线张拉力(N); L:预应力钢绞线长度(mm); Ay:预应力钢材截面面积(mm2); Eg:预应力钢材弹性模量(N/mm2). 钢绞线理论伸长值曲线段采用公式: △L = P×L/(Ay×Eg)式中: △L:钢绞线曲线段理论伸长值(mm); P:预应力钢材平均张拉力(N); 其余符号同直线段. 关于P0,P的计算: P0 = P[1-(1-e-(kx+uθ))] P = P[1-e-(kx+uθ)]/(kx+uθ): P:张拉端钢绞线张拉力 X: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的孔道长度(m);

θ:从张拉端至计算截面曲线孔道部分切线的切角之和(rad); K:孔道每m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 U:预应力钢材与孔道壁的摩擦系数; 式中,Ay=钢绞线根数×单根钢绞线横截面积,单根钢绞线横截面积取实验值,一般为140mm2。K规范取值为0.015,U规范取值为0.225。 2、传统张拉程序和实测伸长量计算 后张法预应力钢绞线张拉采用分级张拉,传统张拉方式为: 0→0.1бk → 0.2бk→1.05бk(要求超张拉时)→бk持荷5分钟→回油 бk为控制应力。 实测伸长量计算: L0=(l3- l2)+2*(l2- l1) l3:张拉至бk时活塞伸出量; l 2:张拉至0.2бk时活塞伸出量; l 1:张拉至0.1бk时活塞伸出量。 二、张拉时常见问题分析及预防和处理措施 1、钢绞线伸长率超出规范允许偏差范围 规范要求张拉时钢绞线理论伸长量与实际伸长量偏差不超过±6%,但实际施工时,往往会出现实测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偏差超过规范允许的范围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 (1)管道位置引起的偏差。波纹管安装时,管道定位不准确,或定位卡子数量不足,混凝土振捣时碰触波纹管导致其偏位。波纹管位置与设计位置偏差时,理论伸长量发生变化,若位置偏差较大,则会引起钢绞线伸长率超标。 (2)钢绞线材质不合格。钢绞线原材料进场时,必须按批次进行抽样试验,确定其材质是否合格,弹性模量Ep及横截面积与标准值偏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3)张拉设备故障或未及时标定。千斤顶的精度应在使用前校准。使用超过6个月或200次,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现象时,应重新校准。任何时候在工地测出的预应力钢绞线伸长值有差异时,千斤顶应进行再校准。用于测力的千斤顶的压力表应同千斤顶视为一个单元同时校准,并在量程范围内建立精确的标

先张法施工工艺

先张法施工是在浇筑混凝土前在台座上或钢模上张拉预应力筋,并用夹具将张拉完毕的预应力筋临时固定在台座的衡量上或钢模上,然后进行非预应力筋的绑扎,支设模板,浇筑混凝土,养护混凝土至规定强度(一般不低于混凝土设计强度标准值的75%),保证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有足够的粘结力时,放张或切断预应力筋,使预应力筋弹性回缩,通过混凝土与预应力筋之间的粘结力传递预应力,使之对钢筋混凝土构件受拉区的混凝土产生预压应力。 先张法(台座法)施工主要工艺流程是:清理台座、刷隔离剂→预应力筋制作、非预应力筋骨架制作→穿预应力筋及安放非预应力钢筋骨架→安放预埋铁件→调整初应力→张拉预应力筋→安装模板→浇筑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拆除模板→放张、切断预应力筋→构件起吊堆放→继续养护。 先张法可采用台座法、机组流水法和传送带法。采用台座法生产时,预应力筋的张拉、锚固,混凝土构件的浇筑、养护和预应力筋的放张等工序皆在台座上进行,预应力筋的张拉力由台座承受。用机组流水法和传送带法生产时,预应力筋的张拉力由钢模承受。先张法施工时,由于台座或钢模承受预应力筋张拉力的能力受到限制,并考虑到构件的运输条件,所以一般适用于生产中小型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如预应力空心板、预应力屋面板、中小型预应力吊车梁等构件。下面着重介绍用台座法生产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2.1 先张法施工的设备和机具

2.1.1 台座 台座是先张法生产的主要设备之一,它承受预应力筋的全部张拉力,因而要求台座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同时要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台座法一般用于以钢丝作预应力筋的中小型构件的生产。 台座构造形式有墩式台座、槽式台座和构架式台座,选用时根据构件种类、张拉吨位和施工条件而定。 2.1.1.1 墩式台座 墩式台座由台墩、台面与横梁等组成(图5-2)。目前常用的是现浇钢筋混凝土制成的、由台座与台面共同受力的台座,横梁用于锚固预应力筋。台座的长度和宽度由场地大小、构件类型和产量而定,一般长度100~150m,这样既可利用钢丝长的特点,张拉一次可生产多根构件,又可减少因钢丝滑动或台座横梁变形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台座稍有变形、滑移或倾角,均会引起较大的应力损失。所以台座设计时应进行稳定性和强度验算,稳定性是指台座的抗倾覆能力和抗滑移能力。 台座的抗倾覆验算可按下式进行(图5-3) K=M1/M=(GL+Ep×e2)/Ne1≥1.5 (1) 式中 K―抗倾覆安全系数;

先张法预应力和后张法预应力的区别

首先,你应该明白先张法与后张法的施工工艺。 先张法 1.先张拉钢筋,后浇灌混凝土构件。 2.先张法施工的3个阶段: a、张拉钢筋; b、浇灌混凝土和养护; c、放松钢筋建立预应力。 后张法 1.先浇灌混凝土构件,后张拉钢筋 2.后张法施工的3个阶段: a、构件制作和养护; b、张拉钢筋建立预应力; c、灌浆和锚头处理。 3.有粘结、无粘结 4.直线预应力筋、曲线预应力筋 5.纵向张拉、横向张拉 先张法与后张法只是在施工手段上有区别,而力学性质并无明显区别。传递预应力的方式:先张法是粘结力和握裹力;后张法是通过锚具夹持。 中、小型预应力构件一般采用先张法,大型预应力构件一般采用后张法。唯一区别是先张法是将张拉后的预应力钢筋直接浇筑在混凝

土内,依靠预应力钢筋与周围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来传递预应力。而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预应力钢筋完全依靠端头锚具来传递预压力。 是否容易产生裂缝只与预应力度有关即与预应力施加的大小有关,而与制作方法无关,但你要明白一点,一般来说,施加同样的张拉应力时,先张法要比后张法预应力损失大,因为先张法中混凝土有弹性回缩。 先张法与后张法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钢筋是否放张,另外锚具的重复使用与否。 (1)先张法 即先张拉钢筋后浇注混凝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在台座上按设计要求将钢筋张拉到控制应力→用锚具临时固定→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切断放松钢筋.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钢筋与混 凝土的粘结力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 先张法施工简单,靠粘结力自锚,不必耗费特制锚具,临时锚具可以重复使用(一般称工具式锚具或夹具),大批量生产时经济,质量稳定.适 用于中小型构件工厂化生产. (2)后张法 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先浇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再张拉钢筋(钢筋束).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方法(完整已排版)

后张法预应力工程 1、钢绞线束和波纹管准备 1)钢绞线束采用标准值fpk=1860MPa级低松驰钢绞线,公称直径15.2mm,公称面积140mm2。钢绞线束表面必须无锈、油垢等杂质,且不能有断丝。波纹管采用金属波纹管,表面也必须无锈、油垢等杂质,且不能有孔洞。波纹管在搬运过程中轻抬轻放,避免碰撞弯折。钢绞线束和波纹管到场以后,必须专人专管,并备有防雨材料。 2)钢绞线束下料长度等于波纹管孔道净长加上两端的工作长度,另加适当富余。

2、波纹管安装 波纹管安装需要同绑扎钢筋一同来完成。根据设计图纸中规定的预应力管道坐标来放出波纹管的位置控制点。施工人员依据管道位置控制点定出波纹管的位置,按每0.5m的间距用定位钢片来固定波纹管。气孔与波纹管连接处用胶带密封。波纹管及喇叭管连接处用胶带密封,以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砂浆进入波纹管内。排气孔位置须定在波纹管最高点上。 3、穿钢绞线束 穿束前要检查混凝土构件的外形尺寸、外观是否符合质量标准要求;钢绞束端头必须做成锥形并包裹,短束直接用人工穿束,长束可用钢丝并利用卷扬机进行牵引。 4、预应力张拉 1)预制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后,且龄期不小于7d 方可张拉预应力钢束,钢束张拉采用两端同时张拉,设计锚下张拉控制应力为0.75fpk=1395Mpa。施加预应力采用张拉力与引伸量“双控”,以张拉力为主,以引伸量进行校核,实际引伸量值与理论引伸量值的误差要控制在6%以内。实际引伸量值要扣除钢束的非弹性变形影响。张拉过程中随时注意上拱度的变化,张拉时弹性上拱误差控制范围:±0.5㎝。 2)预应力钢束张拉顺序为:50%左N1→100%右N1→100%左N2→100%右N2→100%左N1。 3)后张法张拉程序:0→初应力→100σk%→σk%(锚固) 4)后张法预应力钢材伸长值计算 计算公式△L=σ×L / Eg×〔1-e-(kl+μθ)/(kl+μθ)〕式中:△L——预应力钢绞束理论伸长值; σ——预应力控制张拉力;

先张法预应力和后张法预应力的区别

先张法预应力和后张法 预应力的区别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一、你应该明白先张法与后张法的施工工艺。 先张法 1.先张拉钢筋,后浇灌混凝土构件。 2.先张法施工的 3个阶段: a、张拉钢筋; b、浇灌混凝土和养护; c、放松钢筋建立预应力。 后张法 1.先浇灌混凝土构件,后张拉钢筋 2.后张法施工的3个阶段:a、构件制作和养护;b、张拉钢筋建立预应力;c、灌浆和锚头处理。 3.有粘结、无粘结 4.直线预应力筋、曲线预应力筋 5.纵向张拉、横向张拉 二、先张法与后张法只是在施工手段上有区别,而力学性质并无明显区别。 中、小型预应力构件一般采用先张法,大型预应力构件一般采用后张法。唯一区别是先张法是将张拉后的预应力钢筋直接浇筑在混凝土内,依靠预应力钢筋与周围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来传递预应力。而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预应力钢筋完全依靠端头锚具来传递预压力。如果忽略摩擦的影响,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中预应力钢筋的应力沿全长是相等的,在单一截面上与混凝土不存在应变协调关系,当截面混凝土开裂时对混凝土没有约束作用,裂缝疏

而宽,挠度较大,需设置一定数量的非预应力钢筋以改善构件的受力性能。是否容易产生裂缝只与预应力度有关即与预应力施加的大小有关,而与制作方法无关,但你要明白一点,一般来说,施加同样的张拉应力时,先张法要比后张法预应力损失大,因为先张法中混凝土有弹性回缩。 三、先张法与后张法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钢筋是否放张。 (1)先张法 即先张拉钢筋后浇注混凝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在台座上按设计要求将钢筋张拉到控制应力→用锚具临时固定→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切断放松钢筋.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 预加应力的方法先张法施工简单,靠粘结力自锚,不必耗费特制锚具,临时锚具可以重复使用(一般称工具式锚具或夹具),大批量生产时经济,质量稳定.适用于中小型构件工厂化生产. (2)后张法 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先浇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再张拉钢筋(钢筋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埋管制孔→浇混凝土→抽管→养护穿筋张拉→锚固→灌浆(防止钢筋生锈).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锚具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如图所示.这种做法使钢筋与混凝土结为整体,称为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先张法后张法

先张法后张法 先张法即先张拉钢筋后浇注混凝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在台座上按设计要求将钢筋张拉到控制应力→用锚具临时固定→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切断放松钢筋.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 后张法即先浇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再张拉钢筋(钢筋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埋管制孔→浇混凝土→抽管→养护穿筋张拉→锚固→灌浆(防止钢筋生锈).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锚具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 1.先张法与后张法优缺点 先张法与后张法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钢筋是否放张 (1)先张法 即先张拉钢筋后浇注混凝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在台座上按设计要求将钢筋张拉到控制应力→用锚具临时固定→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切断放松钢筋.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 6.1.2 预加应力的方法 先张法施工简单,靠粘结力自锚,不必耗费特制锚具,临时锚具可以重复使用(一般称工具式锚具或夹具),大批量生产时经济,质量稳定.适用于中小型构件工厂化生产 (2)后张法 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先浇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再张拉钢筋(钢筋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埋管制孔→浇混凝土→抽管→养护穿筋张拉→锚固→灌浆(防止钢筋生锈).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锚具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如图6.2所示.这种做法使钢筋与混凝土结为整体,称为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由于粘结力(阻力)的作用使得预应力钢筋拉应力降低,导致混凝土压应力降低,所以应设法减少这种粘结.这种方法设备简单,不需要张拉台座,生产灵活,适用于大型构件的现场施工 ②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其主要张拉程序为预应力钢筋沿全长外表涂刷沥青等润滑防腐材料→包上塑料纸或套管(预应力钢筋与混凝土不建立粘结力)→浇混凝土养护→张拉钢筋→锚固 施工时跟普通混凝土一样,将钢筋放入设计位置可以直接浇混凝土,不必预留孔洞,穿筋,灌浆, 简化施工程序,由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增大,降低造价,适用于跨度大的曲线配筋的梁体.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

浅谈后张法预应力施工

————————————————————————————————作者:————————————————————————————————日期:

浅谈后张法预应力施工 ( 1.上海ⅩⅩ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上海20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筑逐渐向着”高、大、广”的方向发展,普通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建筑的发展,许多新的施工工艺应运而生,比如:钢结构工程、预应力工程。其中的预应力工程发展在新工艺中的优势尤为突出,它有着普通钢筋混凝土有之而不及的优势,但是预应力施工也存在这一些问题:1、施工工艺较普通钢筋混凝土来说更加复杂;2、对于施工质量要求这一块来说较普通混凝土也更加严格。本文通过对现场实际预应力工程施工经验,将预应力工艺和所碰到的问题逐一列出,便于大家更为全面的了解后张法预应力工程。 【关键词】:预应力工程;后张法;高强度;钢绞线 1.预应力工程概况 百联综合体项目位于崇明区城桥镇,总用地面积114551m2,总建筑面积23471m2。项目工程是以“田园都市”为理念指导将其打造成为崇明当地特色商业街区。由于综合体项目结构复杂,部分梁的悬挑长度过长、跨度和截面(800×1200、600×1200、800×1500)过大,普通混凝土结构已无法满足相应力学要求,经设计确认后部分框架主梁中布置采用有粘结预应力钢绞线。设计说明预应力筋采用1860MPa级、φs15.20低松弛应力钢绞线;孔道材料均采用金属波纹管,孔道布置图见下图1.1所示。 图1.1 孔道布置示意图(大跨度梁) 1.1预应力的原理 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般是通过张拉钢绞线来给混凝土施加较强的压应力,而此时钢绞

先张法和后张法的区别

先张法与后张法的施工工艺。 先张法 1.先张拉钢筋,后浇灌混凝土构件。 2.先张法施工的3个阶段: a、张拉钢筋; b、浇灌混凝土和养护; c、放松钢筋建立预应力。 后张法 1.先浇灌混凝土构件,后张拉钢筋 2.后张法施工的3个阶段: a、构件制作和养护; b、张拉钢筋建立预应力; c、灌浆和锚头处理。 3.有粘结、无粘结 4.直线预应力筋、曲线预应力筋 5.纵向张拉、横向张拉 先张法与后张法只是在施工手段上有区别,而力学性质并无明显区别。 中、小型预应力构件一般采用先张法,大型预应力构件一般采用后张法。唯一区别是先张法是将张拉后的预应力钢筋直接浇筑在混凝土内,依靠预应力钢筋与周围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来传递预应力。而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预应力钢筋完全依靠端头锚具来传递预压力。 如果忽略摩擦的影响,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中预应力钢筋的应力沿全长是相等的,在单一截面上与混凝土不存在应变协调关系,当截面混凝土开裂时对混凝土没有约束作用,裂缝疏而宽,挠度较大,需设置一定数量的非预应力钢筋以改善构件的受力性能。 是否容易产生裂缝只与预应力度有关即与预应力施加的大小有关,而与制作方法无关,但你要明白一点,一般来说,施加同样的张拉应力时,先张法要比后张法预应力损失大,因为先张法中混凝土有弹性回缩。 先张法与后张法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钢筋是否放张 (1)先张法

即先张拉钢筋后浇注混凝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在台座上按设计要求将钢筋张拉到控制应力→用锚具临时固定→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 上切断放松钢筋.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 6.1.2 预加应力的方法 先张法施工简单,靠粘结力自锚,不必耗费特制锚具,临时锚具可以重复使用(一般称工具式锚具或夹具),大批量生产时经济,质量稳定.适用于中小型构件工厂化生产. (2)后张法 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先浇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再张拉钢筋(钢筋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埋管制孔→浇混凝土→抽管→养护穿筋张拉→锚固→灌浆(防止钢筋生锈).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锚具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如图6.2所示.这种做法使钢筋与混凝土结为整体,称为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由于粘结力(阻力)的作用使得预应力钢筋拉应力降低,导致混凝土压应力降低,所以应设法减少这种粘结.这种方法设备简单,不需要张拉台座,生产灵活,适用于大型构件的现场施工. ②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其主要张拉程序为预应力钢筋沿全长外表涂刷沥青等润滑防腐材料→包上塑料纸或套管(预应力钢筋与混凝土不建立粘结力)→浇混凝土养护→张拉钢筋→锚固. 施工时跟普通混凝土一样,将钢筋放入设计位置可以直接浇混凝土,不必预留孔洞,穿筋,灌浆,简化施工程序,由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增大,降低造价,适用于跨度大的曲线配筋的梁体. 区别有5点:还有,锚具的重复使用与否,传递预应力的方式:粘结力和握裹力. 1.先张法是指先在台座上拉紧钢绞线,通过锚具(锚具是专门用于锚固钢绞线的夹具,由锚环和夹片等组成)将钢绞线锚固在台座上,然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时,卸掉锚具,放松钢绞线,和混凝土结合的那部分钢绞线的力量就传递到混凝土上。 2.后张法是指先浇筑混凝土后张拉,浇筑混凝土前预先留有孔道,待混凝土达到强度,在孔道内穿入钢绞线,然后张拉锚固,最后在孔道内注入水泥浆。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 后张法可分为有粘结后张法和无粘结后张法 一,有粘结后张法: 有粘结后张法预应力的主要施工工序为:浇筑好混凝土构件,并在构件中预留孔道,待混凝土达到预期强度后(一般不低于混凝土设计强度的75%),将预应力钢筋穿人孔道;利用构件本身作为受力台座进行张拉(一端锚固一端张拉或两端同时张拉),在张拉预应力钢筋的同时,使混凝土受到预压。张拉完成后,在张拉端用锚具将预应力筋锚住;最后在孔道内灌浆使预应力钢筋和混凝土构成一个整体,形成有粘结后张法预应力结构(图4-37)。 有粘结后张法预应力施工不需要专门台座,便于在现场制作大型构件,适用于配直线及曲线预应力钢筋的构件。但其施工工艺较复杂、锚具消耗量大、成本较高。 图4-37 有粘结后张法工艺流程 l—混凝土构件;2—预留孔道;3—预应力筋;4—张拉千斤顶;5—锚具 预应力控制

在预应力混凝土在施工中引起预应力损失的原因很多,产生的时间也先后不一。在进行预应力筋的应力计算与施工时,一般应考虑由下列因素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即: ①锚具变形、预应力筋内缩和分块拼装构件接缝压密引起的应力损失σi1 ; ②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摩擦引起的应力损失σi2; ③混凝土加热养护时,预应力筋和张拉台座之间温差引起的应力损失σi3 ; ④预应力筋松弛引起的应力损失σi4; ⑤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应力损失σi5; ⑥环形结构中螺旋式预应力筋对混凝土的局部挤压引起的应力损失σi6; ⑦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应力损失σi7。 后张法施工中对以上第 2 、 3 、 4 、7 项预应力筋损失在张拉时应予以注意。 ( 1 )钢筋松弛引起的应力损失仍采用张拉程序控制。后张法预应力筋的张拉程序,与所采用的锚具种类有关,张拉程序一般与先张法相同。 ( 2 )对配有多根预应力筋的构件,应分批、对称地进行张拉。对称张拉是为避免张拉时构件截面呈过大的偏心受压状态。分批张拉,要考虑后批预应力筋张拉时产生的混凝土弹性压缩,会对先批张拉的预应力筋的张拉应力产生影响。为此先批张拉的预应力筋的张拉应力应增加α E σ pc : (4-12)

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施工

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施工1、有粘结预应力施工要点 1)预留孔道 (1)线型 预应力筋孔道形状有直线、曲线和折线三种类型. 框架梁:正、反抛物线形布置

αL为0.1~0.2L (2)预埋金属螺旋管留孔 连接:大一号同型螺旋管,长度为200~3 00㎜,其两端用密封胶带或塑料热缩管封裹。 固定:应采用钢筋支托,其间距为0.8~1.2m。 (3)灌桨孔、排气孔和泌水管

灌浆孔可设置在锚垫板上或利用灌浆管引至构件外,孔径不宜小于20㎜。 曲线预应力筋孔道的每个波峰处,应设置泌水管。泌水管伸出梁面的高度不宜小于0.5m,泌水管也可兼作灌浆孔用。 灌浆孔的作法,在螺旋管上开口,用带嘴的塑料弧形压板与海绵垫片覆盖并用铁丝扎牢,再接增强塑料管。 1-螺旋管;2-海绵垫;3-塑料弧形压板;4-塑料管; 5-铁丝扎紧 (4)预留孔道质量要求 1)预留孔道的规格、数量、位置和形状应符合设计要求; 2)预留孔道的定位应牢固,浇筑混凝土时不应出现移位和变形; 3)孔道应平顺,端部的预埋锚垫板应垂直于孔道中心线; 4)成孔用管道应密封良好,接头应严密且不得漏浆;

5)在曲线孔道的波峰部位应设置泌水管,灌浆孔与泌水管的孔径应能保证浆液畅通。排气孔不得遗漏或堵塞; 2)预应力筋制作与穿束 (1)预应力筋制作 钢绞线下料长度:采用夹片锚具,以穿心式千斤顶在构件上张拉时 l 1—夹片式工作锚厚度; l 2—穿心式千斤顶长度; l 3—夹片式工具锚厚度。

(2)预应力筋穿束 先穿束和后穿束。 一般采用人工穿束;梁的中部留设约3m长的穿束助力段 3)预应力筋的张拉与锚固 75% 安装张拉设备时,对直线预应力筋,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孔道中心线重合;对曲线预应力筋,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孔道中心线末端的切线重合。 (1)张拉方式: 一端张拉(长度≤30m;Lf≥L/2 )的曲线预应力筋;两端张拉;分批张拉;分段张拉;分阶段张拉;补偿张拉 (2)张拉顺序 原则:对称张拉;还应考虑到尽量减少张拉设备的移动次数。

先张法和后张法的区别

首先你应该明白先张法与后张法的施工工艺。 先张法 1.先张拉钢筋,后浇灌混凝土构件。 2.先张法施工的3个阶段: a、张拉钢筋; b、浇灌混凝土和养护; c、放松钢筋建立预应力。 后张法 1.先浇灌混凝土构件,后张拉钢筋 2.后张法施工的3个阶段: a、构件制作和养护; b、张拉钢筋建立预应力; c、灌浆和锚头处理。 3.有粘结、无粘结 4.直线预应力筋、曲线预应力筋 5.纵向张拉、横向张拉 先张法与后张法只是在施工手段上有区别,而力学性质并无明显区别。 中、小型预应力构件一般采用先张法,大型预应力构件一般采用后张法。唯一区别是先张法是将张拉后的预应力钢筋直接浇筑在混凝土内,依靠预应力钢筋与周围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来传递预应力。而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预应力钢筋完全依靠端头锚具来传递预压力。 页脚内容1

如果忽略摩擦的影响,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中预应力钢筋的应力沿全长是相等的,在单一截面上与混凝土不存在应变协调关系,当截面混凝土开裂时对混凝土没有约束作用,裂缝疏而宽,挠度较大,需设置一定数量的非预应力钢筋以改善构件的受力性能。 是否容易产生裂缝只与预应力度有关即与预应力施加的大小有关,而与制作方法无关,但你要明白一点,一般来说,施加同样的张拉应力时,先张法要比后张法预应力损失大,因为先张法中混凝土有弹性回缩。 先张法与后张法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钢筋是否放张 (1)先张法 即先张拉钢筋后浇注混凝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在台座上按设计要求将钢筋张拉到控制应力→用锚具临时固定→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切断放松钢筋.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 6.1.2 预加应力的方法 先张法施工简单,靠粘结力自锚,不必耗费特制锚具,临时锚具可以重复使用(一般称工具式锚具或夹具),大批量生产时经济,质量稳定.适用于中小型构件工厂化生产. (2)后张法 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先浇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再张拉钢筋(钢筋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埋管制孔→浇混凝土→抽管→养护穿筋张拉→锚固→灌浆(防止钢筋生锈).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锚具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如图6.2所示.这种做法使钢筋与混凝土结为整体,称为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页脚内容2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标准

后法预应力施工工艺 后法可分为有粘结后法和无粘结后法 一,有粘结后法: 有粘结后法预应力的主要施工工序为:浇筑好混凝土构件,并在构件中预留孔道,待混凝土达到预期强度后(一般不低于混凝土设计强度的75%),将预应力钢筋穿人孔道;利用构件本身作为受力台座进行拉(一端锚固一端拉或两端同时拉),在拉预应力钢筋的同时,使混凝土受到预压。拉完成后,在拉端用锚具将预应力筋锚住;最后在孔道灌浆使预应力钢筋和混凝土构成一个整体,形成有粘结后法预应力结构(图4-37)。 有粘结后法预应力施工不需要专门台座,便于在现场制作大型构件,适用于配直线及曲线预应力钢筋的构件。但其施工工艺较复杂、锚具消耗量大、成本较高。 图4-37 有粘结后法工艺流程 l—混凝土构件;2—预留孔道;3—预应力筋;4—拉千斤顶;5—锚具 预应力控制

在预应力混凝土在施工中引起预应力损失的原因很多,产生的时间也先后不一。在进行预应力筋的应力计算与施工时,一般应考虑由下列因素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即: ①锚具变形、预应力筋缩和分块拼装构件接缝压密引起的应力损失σi1 ; ②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摩擦引起的应力损失σi2; ③混凝土加热养护时,预应力筋和拉台座之间温差引起的应力损失σi3 ; ④预应力筋松弛引起的应力损失σi4; ⑤混凝土收缩和徐变引起的应力损失σi5; ⑥环形结构中螺旋式预应力筋对混凝土的局部挤压引起的应力损失σi6; ⑦混凝土弹性压缩引起的应力损失σi7。 后法施工中对以上第 2 、 3 、 4 、7 项预应力筋损失在拉时应予以注意。 ( 1 )钢筋松弛引起的应力损失仍采用拉程序控制。后法预应力筋的拉程序,与所采用的锚具种类有关,拉程序一般与先法相同。 ( 2 )对配有多根预应力筋的构件,应分批、对称地进行拉。对称拉是为避免拉时构件截面呈过大的偏心受压状态。分批拉,要考虑后批预应力筋拉时产生的混凝土弹性压缩,会对先批拉的预应力筋的拉应力产生影响。为此先批拉的预应力筋的拉应力应增加α E σ pc : (4-12) 式中 E s 一一预应力筋的弹性模量;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工艺

后张法预应力施工 工艺

后张法【post-tensioning method】 指的是先浇筑水泥混凝土, 待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上后再张拉预应力钢材以形成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施工方法。 工艺简图 先制作构件,并在构件体内按预应力筋的位置留出相应的孔道,待构件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规定的强度(一般不低于设计强度标准值的75%)后,在预留孔道中穿入预应力筋进行张拉,并利用锚具把张拉后的预应力筋锚固在构件的端部,依靠构件端部的锚具将预应力筋的预张拉力传给混凝土,使其产生预压应力;最后在孔道中灌入水泥浆,使预应力筋与混凝土构件形成整体. 2)后张法 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先浇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再张拉钢筋(钢筋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埋管制孔→浇混凝土→抽管→养护穿筋张拉→锚固→灌浆(防止钢筋生锈).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锚具 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这种做法使钢筋与混凝土结为整体,称为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由于粘结力(阻力)的作用使得预应力钢筋拉应力降低,导致混凝土压应力降低,因此应设法减少这种粘结.

这种方法设备简单,不需要张拉台座,生产灵活,适用于大型构件的现场施工. ②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其主要张拉程序为预应力钢筋沿全长外表涂刷沥青等润滑防腐材料→包上塑料纸或套管(预应力钢筋与混凝土不建立粘结力)→浇混凝土养护→张拉钢筋→锚固. 施工时跟普通混凝土一样,将钢筋放入设计位置能够直接浇混凝土,不必预留孔洞,穿筋,灌浆,简化施工程序,由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增大,降低造价,适用于跨度大的曲线配筋的梁体. 后张法施工应用的产品 孔道灌浆剂 产品特点: l 流动性好: 出机浆体流动度为18±4秒, 30分钟后流动度小于30秒; l 稳定性好: 浆体不分层, 不沉淀, 形成稳定一体的流体; l 无收缩性能: 浆体具有无收缩或微膨胀的性能, 与预应力孔道具有良好的粘结力; l 充盈度高: 具有良好的充盈性能, 能够完全充满整个孔道; l 强度高: 具有很高的早期强度和后期强度, 包括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 7天即可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 l 防腐性能: 对预应力钢绞线具有防腐阻锈性能;

先张法与后张法的区别

先张法与后张法的区别 先张法与后张法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钢筋是否放张 (1)先张法? 即先张拉钢筋后浇注混凝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在台座上按设计要求将钢筋张拉到控制应力→用锚具临时固定→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切断放松钢筋.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 6.1.2 预加应力的方法 先张法施工简单,靠粘结力自锚,不必耗费特制锚具,临时锚具可以重复使用(一般称工具式锚具或夹具),大批量生产时经济,质量稳定.适用于中小型构件工厂化生产.? (2)后张法? 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先浇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再张拉钢筋(钢筋束).其主要张拉 程序为:埋管制孔→浇混凝土→抽管→养护穿筋张拉→锚固→灌浆(防止钢筋生锈).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锚具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如图6.2所示.这种做法使钢筋与混凝土结为整体,称为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由于粘结力(阻力)的作用使得预应力钢筋拉应力降低,导致混凝土压应力降低,所以应设法减少这种粘结.这种方法设备简单,不需要张拉台座,生产灵活,适用于大型构件的现场施工.? ②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其主要张拉程序为预应力钢筋沿全长外表涂刷沥青等润滑防腐材料→包上塑料纸或套管(预应力钢筋与混凝土不建立粘结力)→浇混凝土养护→张拉钢筋→锚固.? 施工时跟普通混凝土一样,将钢筋放入设计位置可以直接浇混凝土,不必预留孔洞,穿筋,灌浆,简化施工程序,由于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增大,降低造价,适用于跨度大的曲线配筋的梁体. 一、先张法与后张法的主要区别: 1、先张法是先张拉预应力钢筋,后浇灌混凝土,需要放张预应力钢筋;而后张法是先浇灌混凝土,预留孔道,再张拉预应力钢筋,不需要放张预应力钢筋。 2、先张法锚具施工完可以取下;而后张法施工完锚具成为构件的一部分,不能取下。

先张法预应力和后张法预应力的区别

一、你应该明白先张法与后张法的施工工艺。 先张法 1.先张拉钢筋,后浇灌混凝土构件。 2.先张法施工的 3个阶段: a、张拉钢筋; b、浇灌混凝土和养护; c、放松钢筋建立预应力。 后张法 1.先浇灌混凝土构件,后张拉钢筋 2.后张法施工的3个阶段:a、构件制作和养护;b、张拉钢筋建立预应力;c、灌浆和锚头处理。 3.有粘结、无粘结 4.直线预应力筋、曲线预应力筋 5.纵向张拉、横向张拉 二、先张法与后张法只是在施工手段上有区别,而力学性质并无明显区别。 中、小型预应力构件一般采用先张法,大型预应力构件一般采用后张法。唯一区别是先张法是将张拉后的预应力钢筋直接浇筑在混凝土内,依靠预应力钢筋与周围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来传递预应力。而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预应力钢筋完全依靠端头锚具来传递预压力。如果忽略摩擦的影响,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中预应力钢筋的应力沿全长是相等的,在单一截面上与混凝土不存在应变协调关系,当截面混凝土开裂时对混凝土没有约束作用,裂缝疏而宽,

挠度较大,需设置一定数量的非预应力钢筋以改善构件的受力性能。

是否容易产生裂缝只与预应力度有关即与预应力施加的大小有关,而与制作方法无关,但你要明白一点,一般来说,施加同样的张拉应力时,先张法要比后张法预应力损失大,因为先张法中混凝土有弹性回缩。 三、先张法与后张法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钢筋是否放张。 (1)先张法 即先张拉钢筋后浇注混凝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在台座上按设计要求将钢筋张拉到控制应力→用锚具临时固定→浇注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切断放松钢筋.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 6.1.2 预加应力的方法先张法施工简单,靠粘结力自锚,不必耗费特制锚具,临时锚具可以重复使用(一般称工具式锚具或夹具),大批量生产时经济,质量稳定.适用于中小型构件工厂化生产. (2)后张法 ①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先浇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再张拉钢筋(钢筋束).其主要张拉程序为:埋管制孔→浇混凝土→抽管→养护穿筋张拉→锚固→灌浆(防止钢筋生锈).其传力途径是依靠锚具阻止钢筋的弹性回弹,使截面混凝土获得预压应力,如图6.2所示.这种做法使钢筋与混凝土结为整体,称为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