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2节《细胞的分化》参考教案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2节《细胞的分化》参考教案

第2节细胞的分化

一、学习需求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细胞的分化”是人教版的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细胞的生命历程”这一主题下的一节内容,教学课时为一课时。教材在前几节内容中已充分体现了生物体通过生殖而延续、通过细胞分裂而延续的主体思想,在此则进一步提出了通过发育而延续的主题。细胞分化是细胞生命历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所学的细胞分裂是分化的基础。细胞分化又是个体发育的基础,在此之前,学生所学的遗传部分的性状表达,是细胞分化的分子基础。关于全能性的理解与以后学习一些生物科技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学生系统掌握“生命延续”这一主题内容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重要性。

(二)、教学对象分析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学习过有关组织、器官、系统的知识,对于细胞分化的例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但因为本节内容又涉及到个体发育、分化的本质、细胞全能性等比较抽象难懂的知识,教学课时安排的又是一节课,因此,尽管高一学生有相对较强的理解、分析能力,但在有限的教学时空内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本节教学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确实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教学现状。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及意义。

2.知道细胞全能性概念及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关注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了解从受精卵发育成为个体过程中所发生的细胞分化现象。

2.收集和阅读有关植物细胞全能性和植物组织培养的资料,了解和关注相关研究成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细胞分化机理,养成严谨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敢于质疑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科学精神。

2.从植物组织培养的成功实例中,感悟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和作用。

三、教学策略

细胞分化是多细胞生物体发育的基础和核心,细胞分化的概念,内涵较深刻,也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通过设疑帮助学生理解彼此相似的细胞,最初由一个受精卵经过分裂和分化,发育为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不相同的细胞,这一变化过程即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多细胞生物体个体发育的基础,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即具有全能性。课程标准对此要求达到的层次为理解水平。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实例,也可以对教材做些处理,把“干细胞”内容提前,如利用受精卵的全能性分析干细胞,及干细胞的类型,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细胞分化能力的理解。再从中提炼出相关概念,引到已经分化的细胞是否能再重新恢复分裂分化能力,从而学习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全能性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我提供了学生科学史的资料,从介绍植物细胞的组织培养进程和动物的核移植实验进程创设有利于学生感悟和探究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成功的喜悦中逐步对细胞的全能性有感性的认识,亲自循序渐进地得出细胞全能性的知识。同时,领悟生物科学的发展与科学家艰辛的实验探索是分不开的。这也是本解课最大的设计亮点,知识基本都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思考讨论后得到的,所以印象会特别深刻,理解比较透彻。在讲细胞全能性时,要兼顾植物动物,不要片面。然后,教学生从外因和内因共同小结细胞分化的两个特点:一般不可逆性和全能性。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特点。

2.细胞全能性和干细胞概念和应用。

(二)难点

1、细胞全能性概念。

2.细胞分化、植物细胞全能性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关系、干细胞

五、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讲授法、导学—自学法、讨论法等灵活结合的多种方法六、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编制导学题

七、教学过程

八、板书设计

细胞的分化

一、细胞分化

1.概念:

结果:

2.特点:

3.实质:

4.意义:

二、细胞的全能性

离体细胞(适宜条件)新个体: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已分化的细胞具有全能性

动物已分化的细胞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细胞全能性的应用:

三、干细胞

1.概念“

2.分类:

3.应用: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是围绕着教学目标展开的,在细胞全能性的学习中,学生比较活跃,原因可能与提供的科学史资料有关,一个是因为故事本身就给了学生一个

课外的阅读量,第二个在知道植物细胞全能性的研究进程后再要求学生试着对动物细胞全能性做一个实验的尝试,难度相对就不那么高了,使得学生有兴趣去尝试。通过这节课能使学生知道和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其学习本节课的兴趣,又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不管学生设计的结果如何,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都经过分析与思考设计实验方案,都经过思维的训练,所以我认为是成功的。

对于干细胞的内容是在细胞分化学习后做为科普知识的一个介绍,也是为了加深学生对细胞分化的理解,所以整节课的重点是非常突出的,就是围绕细胞分化将细胞的全能性、干细胞与细胞的癌变联系在了一起,所以,设计的这节课的重难点就是细胞的全能性。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2节《细胞的分化》参考教案

第2节细胞的分化 一、学习需求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细胞的分化”是人教版的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细胞的生命历程”这一主题下的一节内容,教学课时为一课时。教材在前几节内容中已充分体现了生物体通过生殖而延续、通过细胞分裂而延续的主体思想,在此则进一步提出了通过发育而延续的主题。细胞分化是细胞生命历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所学的细胞分裂是分化的基础。细胞分化又是个体发育的基础,在此之前,学生所学的遗传部分的性状表达,是细胞分化的分子基础。关于全能性的理解与以后学习一些生物科技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对学生系统掌握“生命延续”这一主题内容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重要性。 (二)、教学对象分析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学习过有关组织、器官、系统的知识,对于细胞分化的例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但因为本节内容又涉及到个体发育、分化的本质、细胞全能性等比较抽象难懂的知识,教学课时安排的又是一节课,因此,尽管高一学生有相对较强的理解、分析能力,但在有限的教学时空内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本节教学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确实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教学现状。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及意义。 2.知道细胞全能性概念及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关注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了解从受精卵发育成为个体过程中所发生的细胞分化现象。 2.收集和阅读有关植物细胞全能性和植物组织培养的资料,了解和关注相关研究成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细胞分化机理,养成严谨的思维方式,激发学生敢于质疑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科学精神。

2.从植物组织培养的成功实例中,感悟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和作用。 三、教学策略 细胞分化是多细胞生物体发育的基础和核心,细胞分化的概念,内涵较深刻,也是学生较难理解的。通过设疑帮助学生理解彼此相似的细胞,最初由一个受精卵经过分裂和分化,发育为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不相同的细胞,这一变化过程即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是多细胞生物体个体发育的基础,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即具有全能性。课程标准对此要求达到的层次为理解水平。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可以适当补充实例,也可以对教材做些处理,把“干细胞”内容提前,如利用受精卵的全能性分析干细胞,及干细胞的类型,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细胞分化能力的理解。再从中提炼出相关概念,引到已经分化的细胞是否能再重新恢复分裂分化能力,从而学习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全能性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我提供了学生科学史的资料,从介绍植物细胞的组织培养进程和动物的核移植实验进程创设有利于学生感悟和探究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成功的喜悦中逐步对细胞的全能性有感性的认识,亲自循序渐进地得出细胞全能性的知识。同时,领悟生物科学的发展与科学家艰辛的实验探索是分不开的。这也是本解课最大的设计亮点,知识基本都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思考讨论后得到的,所以印象会特别深刻,理解比较透彻。在讲细胞全能性时,要兼顾植物动物,不要片面。然后,教学生从外因和内因共同小结细胞分化的两个特点:一般不可逆性和全能性。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特点。 2.细胞全能性和干细胞概念和应用。 (二)难点 1、细胞全能性概念。 2.细胞分化、植物细胞全能性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关系、干细胞 五、教学方法

高中生物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6.2细胞的分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6.2 细胞的分化 集体备课个人备课 一、课题导入 图片导入 二、目标引领 (1)知道细胞分化的概念、意义 (2)掌握细胞分化的特点和原因 (3)知道细胞全能性的概念、用途 三、独立自学 根据下图和课本思考下列问题(3分钟) 1、人体中有200多种不同细胞,如血细胞,神经细胞等,这些细胞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不同? 2、这些细胞内DNA一样么? 3、什么叫细胞分化? 4、细胞分化发生在什么时期? 5、细胞分化的结果是什么? 四、引导探究 1、以下事例说明细胞分化具有什么特点? 细胞分化发生在整个生命进程中。(动物)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黑色素细胞在体外培养30多代后仍能合成黑色素;离体培养的上皮细胞,始终保持为上皮细胞,而不会变成其他类型的细胞。 造血干细胞原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 成熟红细胞死亡 细胞分化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2、为什么一个或一种细胞产生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却在形态,结构,功能上有差异?

3、不同细胞分化程度一样吗? 4、分化后的细胞还能分裂吗? 5、细胞分化对生物体有什么意义? 6、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还能分裂、分化形成完整的植物体吗? 7、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还能分裂、分化形成完整的动物体吗? 8、已经分化的细胞为什么能表现出全能性? 9、不同细胞的全能性一样吗? 10、动物和人体内有没有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五、目标升华 比较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六、当堂诊学 1 下列关于细胞分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细胞分化与生物发育有密切关系 B.细胞分化是生物界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C.细胞分化仅发生在胚胎时期 D.细胞分化是在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与细胞增殖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 A.细胞的数量是否增多 B.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不同 C.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 D.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是否产生稳定性差异 3.下列对细胞分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细胞分化是遗传物质改变的结果 B .细胞分化发生在从受精卵到胚胎形成的过程 C .细胞分化也可实现细胞数量的增加 D .细胞分化是由细胞内的遗传物质调控的 4.人胰岛B 细胞能产生胰岛素,但不能产生红细胞中 的血红蛋白,根据此推测人胰岛B 细胞中( ) A .只有合成胰岛素的基因 B .在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的数目发生了变化 C .既有合成胰岛素的基因也有合成血红蛋白的基 因,但不同细胞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D .只有合成胰岛素的基因和其他基因,但没有合成 血红蛋白的基因 5.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下图所示,图中除成熟红细胞外,其余细胞中均有核基因转录的RNA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造血干细胞…―→幼红细胞――→排出细胞核网织红细胞――→丧失细胞器成熟红细胞―→ 凋亡 A .成熟红细胞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 B .网织红细胞仍然能够合成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高一人教版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6.2《细胞的分化》

6.2 细胞的分化 一、教材分析 细胞分化是必修一最后一章的内容,是细胞生命历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了细胞分裂,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这是分化的基础,而分化,又是个体发育的基础,它是细胞生命历程的一个环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细胞的癌变都与细胞分化有关。 二、教学目标 1、说明细胞的分化。 2、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 3、进行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与人类健康的资料搜集和分析。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⑴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⑵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解决方法] 1、联系初中学过的有关组织、器官、系统的知识;联系不同组织中的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特点。从个体发育过程中各种组织、器官、系统的建成让学生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实例。 解决方法] 从体细胞一般是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繁殖而来的,已分化的细胞都有一套和受精卵相同的染色体,携带具有本物种特征的DNA分子的角度,得出细胞全能性。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方法 讲解法。教具准备:相关图片 六、学生活动 1、通过具体实例,启发学生得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点。 七、教学程序 问题探讨]1、为什么健康人的血细胞数量不会随着血细胞的死亡而减少?2、骨髓与血细胞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一、细胞分化及其意义 出示教材P117、118相关图片讲解。 1、细胞分化的概念:略。 2、引导学生探讨以下问题: ⑴细胞分化在生物界普遍存在的实例。例如,在植物的胚根发育成根的过程中,分生区的细胞不断分裂,形成的细胞近似正方体。随着细胞的生长,变成伸长区的长方体细胞,后来分化成成熟区的输导组织的导管细胞、根毛细胞、薄壁细胞等形态、结构、功能各异的细胞。又如动物的胚胎细胞形成多细胞生物体。干细胞再生出各种细胞等。⑵细胞分化的过程。在细胞外观尚未出现明显变化之前,细胞分化的前途就由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决定了。分化的细胞所呈现出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变化,首先源于细胞内化学物质的变化,如结构蛋白和催化化学反应的酶,以后依次渐变,不能逆转。因此,分化是一种持久的、稳定的渐变过程。⑶细胞分化的意义。一般多细胞生物体的发育起点是一个细胞(受精卵),细胞的分裂只能繁殖出许多相同的细胞,只有经过细胞分化才能形成胚胎、幼体,并发育成成体,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3、细胞分化的特点:持久性,不可逆转。 4、细胞分化的时间:整个生命进程中,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5、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6、细胞分化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吗? 二、细胞的全能性 1、细胞的全能性概念 教师出示教材P119胡萝卜的组织培养的图片,介绍美国科学家斯图尔德的实验。 由于体细胞一般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而来的,一般已分化的细胞都有一整套和受精卵相同的染色体,携带有本物种相同的DNA分子。因此,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在合适的条件下,有些分化的细胞具有恢复分裂、重新分化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能力。细胞的全能性就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介绍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应用)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从整个细胞来说,全能性受到限制。但是细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例如,将绵羊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培育出克隆绵羊“多利”。 2、干细胞 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这些细胞叫做干细胞。例如,人的骨髓中有许多造血干细胞。干细胞有多种类型,可分为成体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也可以分为这样三种类型:能够分化产生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各种类型细胞的干细胞称为全能干细胞,它本身可以形成一个生命;不能单独发育成完整个

6.2细胞的分化 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1

6.2《细胞的分化》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细胞的分化》为新人教版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中,细胞是以一个独立的个体出现在舞台上,展示它的整个生命历程,也就是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内容环环相扣。在本节的前一节是《细胞的增殖》,而多细胞生物体是由受精卵通过分裂和分化得到的,分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与分裂共同完成生物的个体发育,可见分化的重要性。而细胞的全能性和干细胞是现在生物学和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能够拉进学生与科学的距离,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所以学好本节《细胞的分化》,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之前所学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的生物学基本观点,并为后面的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作好铺垫。本节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在知识方面,首先学生在学习《细胞的分化》之前,已经学习了细胞通过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加,但是如果只有简单的分裂,受精卵是无法形成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多细胞生物体的,这是一个新旧知识的认知冲突,教学中可以以此为突破口。而且在生活中,学生通过网络、电视等对白血病、干细胞等有所了解,但是学生不清楚其中的机理,这又是一个认知冲突,教学中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出发,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把新知识有机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拉进科学与生活的距离。 在能力方面,高一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确立,但还不是很完善,而细胞的分化十分的抽象,尤其是分化的稳定性与细胞的全能性对立而又统一,所以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分化具有稳定性、持久性,但同时,已经分化的细胞又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全能性)。教学中利用形象的比喻以及丰富的图片和动画,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阐明细胞分化的概念,说出细胞分化是细胞中的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是形成多细胞生物体的必要过程。 2、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在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克隆等方面的应用。 3、说出干细胞的特点,关注干细胞在医学上的应用。 (二)德育目标 1、通过我国成功克隆猴的国际领先成果,激发爱国情怀,增强自豪感。 2、形成关注健康、珍爱生命的理念,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和能力。

人教版生物高中必修1第六章第二节细胞的分化课程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 第六章第2节细胞的分化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在高中课程标准下关于必修部分细胞分化的具体内容标准是“说明细胞的分化”、“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其中标准所用的动词“说明”、“举例说明”都属于知识性目标的理解水平,要求能把所握内在逻辑联系,能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自07年(即新课标实施后首届高考)至今,在高考考纲中都将这两项作为II级水平要求,即要求考生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除理解本节课标要求的动词外,广大教师都必须清楚课标要求的内容,课标中明确本部分学习的对象是“细胞分化”和“细胞全能性”。而不少教师会因为本节有关于植物组培的内容而将此作为教学重点,从而使本部分内容在呈现“多重点变无重点”的局面,所以必须清楚关于“简述植物的组织培养”、“简述动物的细胞培养与体细胞克隆”等克隆技术的具体内容是应当在课标要求的选修部份呈现,在教学中必须注意知识呈现的层次。本节的学习三维目标是: 1.知识性目标 (1)说明细胞分化 (2)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养成敢于质疑和解疑的学习态度 (2)关注健康,学会珍惜和尊重生命 3.技能性目标 (1)搜集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和应用的资料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教科书在第六章的描述上以细胞的生命历程作为一个学习主题,将细胞分化安排在第2节(即细胞增殖后),让学生得知光增加细胞的数量还不能形成复杂的生物体,而分化了的细胞才能完成多细胞生物所要完成的多种生理功能。在人教版里,本节的可利用资源有很多,其中组图5份、“想像空间”、“相关信息”、“讨论”、“与社会联系”、“资料搜集和分析”,而在其他版本的教材中也有相类似的教学资源,呈现形式与知识要求却与人教版的有所不同,可是由于学生学习的载体只有人教版,所以作为教师的就必须将不同版本的资源进行整合。如有关植物体的不同细胞,在人教版中是将植物三种细胞图呈现,而苏教版是能

高中生物高考一轮复习一轮复习 高一新人教版生物 细胞的分化 教案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2节细胞的分化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生命观念∶不同组织细胞的执行情况不同,导致了形态、结构和功能多样的细胞,它们有序地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科学思维∶基于基因选择性表达的本质,掌握细胞分化的特点;基于各类细胞的遗传信息,理解细胞的全能性。 3.社会责任∶能够通过实验设计、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影响细胞生命历程的外界因素,养成关爱生命、关爱健康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2.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实例。 教学难点:细胞的全能性。 三、课前准备 PPT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题探讨: 1. 从受精卵发育到胎儿,细胞数量的增加是通过何种细胞分裂方式进行的? (有丝分裂。主要特征是染色体复制后平均分配到子细胞,维持了亲子代细胞之间遗传的稳定性。) 2. 仅有细胞的增殖,受精卵能发育成多细胞生物体吗? (不能,细胞增殖的结果是形成形态、功能相同的细胞团。这种细胞分裂产生的子代细胞与亲代细胞相比,遗传物质不会改变。也就是说在受精卵的发育过程中,只有细胞的增殖和生长是远远不够的,还有细胞的分化。)二、讲授新课 胚胎发育过程中,前期和后期有什么不同? (胚胎发育的早期,各个细胞彼此相似;它们都来自受精卵的分裂,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细胞增殖的同时,这些细胞逐渐向不同方向变化,红细胞和心肌细胞都来自一群相似的胚胎细胞。后来,有的细胞发育为红细胞,合成运输氧的血红蛋白;有的细胞发育为肌细胞,合成行使运动功能的蛋白质。 这些细胞内的DNA一样吗?

(一样,都是来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我们看到了组成胎儿的各种细胞组织,就是因为细胞变化方向不同,使它们从相似的早期胚胎细胞变成了形状结构各异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和组织,这些不同的细胞、组织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物体——胎儿。 认识到这里,同学们明白什么是细胞分化吗? (一)细胞分化 1. 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细胞分化。 (1)分化的对象:一个或一种细胞。 (2)分化的结果:产生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 植物体的生长过程中存在分化现象吗? 在同一植物体中,叶肉细胞中的细胞质有大量的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表皮细胞具有保护功能,细胞质中没有叶绿体,而在细胞壁上有明显的角质层等等。 同一植物体的这些细胞也都来自一群彼此相似的早期胚胎细胞。 2.细胞分化的特点 思考:下列事实分别说明了细胞分化的什么特征? 资料一:细胞分化发生在整个生命进程中。(持久性) 资料二:黑色素细胞在体外培养30多代后仍能合成黑色素;离体培养的上皮细胞,始终保持为上皮细胞,而不会变成其他类型的细胞。(稳定性) 资料三:人体不同类型细胞之间的差异是稳定不变的,都不能恢复到原来胚胎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不可逆性)细胞分化是否意味着细胞中遗传物质的改变? (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同组织的细胞共同来源于受精卵,经有丝分裂产生。) 3. 细胞分化的原因 就一个个体来说,各种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信息,但形态、结构和功能却有很大差异,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是不同的,例如在红细胞中,与血红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处于活动状态,与肌动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则处于关闭状态;在肌细胞中则相反。 结论:细胞分化是遗传信息执行情况不同导致的,也可以称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 细胞分化的结果 产生形态、结构、功能不同的细胞。 5. 细胞分化的意义

2020-2021学年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 必修一 6.2 细胞的分化 教案

第2节 细胞的分化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结合课本中实例,理解细胞分化的过 程、特点及意义。 2.结合植物组织培养和非洲爪蟾的核移植过程,阐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3.搜集资料,了解干细胞的概念和研究意义。1.科学思维:归纳与概括细胞分化和全能性;明确其关系;阐述细胞分化实质。2.社会责任:举例说明细胞全能性,并解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知识点一细胞分化及其意义 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01形态、□02结构和□03生理功能上发生□04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特点 3.实质: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种类的细胞中□09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表现 细胞水平:产生特定的细胞。 分子水平:合成特定的蛋白质。 5.实例:构成人体四种组织的细胞,如上皮细胞、骨骼肌细胞、软骨细胞、

神经细胞等;植物的□10叶肉细胞、表皮细胞、□11储藏细胞等。 6.意义 (1)是生物□12个体发育的基础。 (2)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13专门化,有利于提高生物体各种□14生理功能的效率。 问题思考比较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提示:

题型一细胞分化的实质及过程 [例1]下列有关细胞分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是指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B.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 C.细胞分化使一个个体的各种细胞具有不同的遗传信息 D.细胞分化是由于不同种类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 解题分析细胞分化没有改变细胞的遗传信息,C错误。 答案 C 题型二细胞分化与细胞分裂的关系 [例2]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两者都是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过程 B.无论是细胞分裂还是细胞分化,与亲代细胞相比,子细胞遗传物质都不会发生改变 C.细胞分裂只发生在胚胎发育阶段,而细胞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 D.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细胞分化使细胞种类增加 解题分析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在整个生命过程中都可能发生,细胞分裂不会使子细胞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细胞分化使细胞种类增加,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且遗传物质也不会发生改变。 答案 C 知识拓展 分裂、分化与个体发育的关系

细胞的分化教案-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必修1第6章第2节 细胞的分化 学校授课教师课型新课课时 1 时间 教材内容《细胞的分化》是人教版高中生物第一册《分子与细胞》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2节内容,在学习了细胞增殖使细胞数量增多的基础上,对细胞种类的增加进行探索,通过分析事实、抽象概况建立细胞分化的概念,从而拓展到细胞全能性等知识点。本节内容既是对细胞结构、功能、分裂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又为学习遗传、变异打下基础。除此以外,细胞全能性及干细胞的知识又是选修课本中植物组织培养、克隆技术和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对后续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的理论铺垫作用。 课标要求说明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方面发生特异性的分化,形成复杂的多细胞生物体。 学情分析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组织、器官、系统的相关知识,并且对于个体发育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较高的学习兴趣;对于细胞全能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可以拓展开来,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对于生物科学的求知欲望。但是对于基因的表达,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对于学生较难理解,因此对于这部分知识要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事实,归纳总结细胞分化的概念,说明细胞分化的机理及在生物个体发育中的意义; 2.通过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理解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并能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及在生产实践与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2

念细胞分裂,哪部分属于细胞分 化,并说明理由。(细胞分化使 细胞产生差异)分化后的细胞在 哪些方面产生差异呢?(形态、 结构、功能) 2.具体分析动物体中造血干细 胞分化得到的红细胞、血小板、 白细胞和植物体中分生组织细 胞分化得到的叶肉细胞、表皮细 胞、储藏细胞在形态、结构、功 能上的差异。引导学生用自己的 语言概括细胞分化的定义。 3.展示分化早期受损出现的异 常分化图片以及分化后不同功 能的细胞,认识到细胞分化的重 要意义:①个体发育的基础,能 形成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 的组织和器官;②使多细胞生物 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 提高生物体各种生理功能的效 率。胞在形态、结构、 功能上产生稳定 性差异。 2.用自己的语言 概括细胞分化的 定义。 学生的认知归 纳能力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分化》教案

第2节细胞分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各种组织细胞的特点,能够说出细胞分化的概念。 2、通过观看图片,师生交流,能够说出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流程,阐述细胞的全能性。 学科素养 1、基础知识(细胞分化的概念、细胞的全能性); 2、基本技能(通过课前收集资料及讨论分析,培养处理信息、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基本思想(领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科学的探究精神和态度); 4、基本活动经验(通过细胞全能性的学习,进行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养成关注生物科学发展、关注生命健康、关注社会热点等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2、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3、细胞分化与细胞分裂的关系 (二)教学难点 1、细胞分化的概念 2、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实例 三、教材分析 “细胞的分化”是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第6章第2节的内容,由细胞分化及其意义、细胞的全能性两部分内容构成。细胞分化是细胞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一个内容,是个体发育中重要的生理过程和生理现象,是多细胞生物体发育的基础和核心。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的、稳定的、建立在细胞分裂基础上的变化。分化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又具有全能性,动物细胞核全能性的具体应用——克隆技术又是当今生命科学的热点。本节内容既是对细胞结构、功能、分裂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又为学习遗传、变异打下基础。同时,本节知识与当今许多科技新进展热

点问题都有紧密地联系,因此能联系实际了解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就显得很重要,也会激发学生了解科学的积极性。 细胞分化的概念,内涵较深刻,也是学生较难理解的,可通过提供充分的感性材料:图像信息,多媒体课件演示动物个体发育过程,植物个体发育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早期胚胎中彼此相似的细胞,经过分裂和分化,发育为形态、结构和功能上不相同的细胞。从而认同细胞分化的重要意义。在学生理解了细胞分化的重要意义后,可引导学生由现象深入到本质,探究细胞分化产生的稳定性差异是不是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怎样用科学的方法来证明?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创新精神。最后通过类比总结出细胞分化的意义。 四、学生情况 初中生物课本已对“细胞分化”和“个体发育”的知识进行了简要介绍,学生又刚学完“细胞的增殖”,所以对个体发育有了一个较系统的认识。关于分化的本质,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基因的表达,所以会比较抽象难懂;植物组织培养、动物克隆技术等知识,学生既无直观印象,也少有相关的信息储备。因此,培养学生主动构建概念、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联系实际的能力是学好本节的基础。 五、教学准备 干细胞技术及应用视频(中央电视台科教片之窗);PPT课件,学生搜集干细胞的应用,制作汇报PPT。 六、教学过程

2020-2021学年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教案-第六章第2节-细胞的分化-含解析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第二节 《细胞的分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细胞分化》是必修1第六章第二节,是在学生了解细胞的结构、功能、代谢和增殖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当今细胞生物学的重要研究课题――细胞的分化与细胞的全能性以及干细胞。细胞分化是多细胞生物体发育的基础和核心,因此,本节内容中,细胞分化是核心内容,《课程标准》对此要求达到的层次为理解水平,而细胞全能性、干细胞都可由细胞分化的内容拓展而来。本节内容既是对细胞结构、功能、分裂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又为学习遗传、变异打下基础。另外,细胞全能性及干细胞的知识又是选修课本中植物组织培养、克隆技术和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因此学好本节内容对学习后面的有关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学情分析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学习过有关组织、器官、系统的知识;对于细胞的分化的例子有一些感性的认识,从而比较好理解细胞分化对于各种组织、器官、系统的建成的重要意义。而且,因为本节内容涉及到个体发育等知识,学生对此有一定的认识,学习的兴趣比较高,关于分化的本质,由于学生还没有学习基因的表达,所以会比较抽象难懂,教学中要注意这部分的处理。细胞全能性的实验、干细胞与现实中的联系等内容均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但鉴于我校高一生源基础较差,在实际教学中,有关动植物的组织、器官、系统等知识可能会占用一定教学时间。 指导思想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乐于探究,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主动意识,同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概念性内容相对较多,可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事实掌握归纳总结概念的能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通过一些事实分析,归纳总结细胞分化的概念,说明细胞分化的机理及在生物个体发育中的意义; 能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及在生产实践与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能说明细胞全能性的实质及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全能性的不同点; 能通过资料分析举例说明干细胞的种类、特点和应用。 2.能力目标: 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探究,使学生学会学习,同时培养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探究细胞分化的特点,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方法和生物学素养; 通过公共信息资源收集干细胞研究进展与人类健康的资料,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形成评判有关信息的意识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细胞分化的学习,体会生命的运动性,确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通过细胞全能性的学习,进行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养成关注生物科学发展、关注生命健康、关注生活等热点问题;

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6.2 细胞分化 教案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二节细胞分化 一、学习目标\教学目标 1.说明细胞的分化;能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 2.进行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与人类健康的资料搜集和分析。 3.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和人类的健康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关爱生命的美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2.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教学难点 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视频播放、小组讨论。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情景设置,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受精卵发育成胚胎的过程?,通过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讲授】 一、细胞分化 1.细胞分化的概念 问题探究:通过问题探究,小组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小组讨论,问题探讨 在人体内,红细胞的寿命为120d左右,白细胞的寿命为5~7d。这些血细胞都是失去分裂能力的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血液中出现大量的异常白细胞,而正常的血细胞明显减少。通过骨髓移植可以有效地治疗白血病。 1.为什么健康人的血细胞数量不会随着血细胞的死亡而减少? 提示:健康人会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补充到血液中去。 2.骨髓与血细胞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提示:骨髓中造血干细胞能够通过增殖和分化,不断产生不同种类的血细胞。 3.成年人全身细胞总数约为1012个,类型约有200多种。这些细胞在有什么不同? 提示: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都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构成。 图片分析: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展示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图解,引导学生概括细胞分化的概念〕 细胞分化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________________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________________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一个或一种结构和生理〕 2.细胞分化的案例 小组讨论,问题探究 提问:细胞分化只发生在胚胎时期,还是发生在生物体生命的整个过程中呢?你能举例说明吗? 例1:表皮的生发层细胞能分裂分化成角质层细胞,以补充死亡脱落的角质层细胞〔比方脱皮、头皮屑等〕 例2:人体内红细胞的寿命为120d左右,白细胞的寿命为5~7d,血小板寿命约7~14d。这些血细胞都是失去分裂能力的细胞。 例3: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分化形成伸长区细胞和根冠细胞。 时期:细胞分化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过程中。 案例4:黑色素细胞在体外培养30多代后仍能合成黑色素;离体培养的上皮细胞,始终保持为上皮细胞,不会变成其他类型的细胞。 案例5:哺乳类红细胞在晚幼红细胞阶段,排出细胞核。人的成熟的无核红细胞进入血液循环,生活120天左右即死亡。 案例6:上皮细胞、骨骼肌细胞、神经细胞都源自早期胚胎中一群彼此相似的细胞,正常情况下,它们不可能恢复成早期胚胎细胞;一种组织的细胞也不会转变成其他组织的细胞。 3.细胞分化的特点和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自主学习,归纳细胞分化的特点和意义。 学生:归纳总结细胞分化的特点和意义。 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持久性、稳定性、不可逆性、不会转变。 细胞分化的意义: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_____________,有利于提高生物体各种___________的效率。 〔专门化生理功能〕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细胞的分化 教案

人教版(2019)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2节细胞的分化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程标准与本节对应的要求是:“说明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方面发生特异性的分化,形成了复杂的多细胞生物体。”根据上述要求和建议,本节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说明细胞的分化 2.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 3.了解干细胞特点,关注干细胞在医学上的应用,提升社会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细胞分化的概念、原因和意义。 2.细胞的全能性的概念。 教学难点 1.细胞分化的原因。 2.细胞全能性的概念。 三、教学步骤 1.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课本问题探讨中的内容。 教师活动:讲解以上问题,讲解要点为: 1.健康人会不断产生新的血细胞,补充到血液中去。 2.骨髓中造血干细胞能够通过增殖和分化,不断产生不同种类的血细胞。 教师活动: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细胞主要是经过有丝分裂产生的。那么仅仅依靠细胞分裂我们能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个体吗?细胞除了要进行有丝分裂之外还进行什么呢?(展示受精卵和成年人的图片。) 2.新课讲授 一、细胞分化及其意义 教师活动:展示在胚胎发育时期的图片,讲解在胚胎发育的早期,各个细胞彼此相似。通过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的数量越来越多。与此同时,这些细胞又逐渐向不同的方向变化。

教师活动:展示课本思考讨论‘比较构成人体组织的细胞’,引导学生思考各个细胞的区别,并讲解对应问题: 1.这些细胞在形态上相差很大,结构上也有区别,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总体上都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 2.在正常情况下,它们是不能恢复成早期胚胎细胞的;这四种组织中的某种细胞不会转变成其他组织的细胞。 教师活动:同样,在植物体内,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细胞。 教师活动:展示三种植物细胞的图片,讲解三种细胞的特点。并且讲解同一植物体的这些细胞都来自一群彼此相似的早期胚细胞,这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教师活动:讲解细胞分化的概念。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细胞分化的内容,分析细胞分化的意义和原因。 教师活动:利用红细胞和机细胞中活跃基因的种类差异讲解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 教师活动:课件补充展示细胞分化的特点。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分化和细胞分裂的区别,并列表展示。 二、细胞的全能性 教师活动:体细胞一般是经过受精卵的有丝分裂产生的,已分化的细胞都有一套和受精卵相同的染色体,携带具有本物种特征的DNA分子。这些高度分化的细胞,是否还能像早期胚胎一样,再分化成其他细胞? 教师活动:展示课本思考讨论中胡萝卜组织培养过程和非洲爪蟾的核移植过程。

人教版生物高中必修一《细胞的分化》教案

《细胞的分化》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细胞分化的概念及在生物个体发育中的意义。 (2)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在生产实践与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说出细胞全能性的实质及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全能性的不同点,能够区分具体细胞全能性的大小。 能力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探究,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探究细胞分化的特点,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方法和生物学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细胞分化的学习,确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细胞全能性的学习,进行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资料的搜集和分析,养成关注生物科学发展、关注生命健康、关注社会热点等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细胞分化既是细胞生命历程中的重要阶段,又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教学难点 细胞全能性的知识涉及植物组织培养和克隆技术等,内容较抽象,学生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细胞分化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细胞主要是经过有丝分裂产生的。那么一个卵,如果只进行细胞的分裂,能形成我们这些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生物体吗?(学生回答:不能)细胞除了要进行细胞分裂之外,还需要进行怎样的变化呢?(细胞分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第二节细胞的分化 一、细胞分化及其意义 请同学们结合新学案学习探究1、2、3、4,思考下列问题 1、你能举出一些细胞分化的实例吗? 2、构成不同组织和器官的细胞,为何形态、结构和功能多样?

3、细胞分化的特点和意义有哪些? 4、细胞的分裂与细胞的分化有哪些异同点? 5、细胞出现了分化,是不是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或各种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信息,为什么会出现细胞的分化呢?) 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有关细胞形态、结构多样的图像信息,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引发思考,相互讨论,以解决第1和第2个思考题。并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到底什么是细胞的分化?(同学们讨论解决)老师要走入学生当中,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思想动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比较、归纳等方法,可以答出细胞分化的概念及细胞分化的特点及意义,也就是第3个思考题。第1、2、3小题的答案如下: 1、细胞分化的实例:如根尖的分生区细胞不断的分裂、分化,形成成熟区的输导组织细胞、薄壁组织细胞、根毛细胞等;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发育成果实;卵发育成蝌蚪,再发育成青蛙;骨髓造血;皮肤再生等都包涵着细胞的分化。 2、因为不同的组织和器官的细胞,在分化过程中,要执行不同的功能。为了使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所以在结构和形态上也有了变化,具有了多样性。 3、细胞分化的特点是持久的、稳定的渐变过程,是不能逆转的过程。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接着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问题了,由于在前面的章节中,刚刚讲过关于细胞分裂的问题,在引出细胞分化的时候,也涉及细胞的分裂,因此教师可以从细胞发生的变化、发生的时间、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意义角度,通过列表的形式来进行分析。同时也起到了温故知新的目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信心。列表如下:即第4小题的答案 细胞分裂细胞分化 细胞变化数量增多细胞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且这种变异是不可逆转的 发生时间从卵开始,有些部位的细胞终生保 持分裂能力,有的细胞发育到一定 的时期就停止分裂。 胚胎早期开始出现细胞分化,是一种持 久性的变化,在胚胎期达到最大限度。 在个体发育中的意义保持了亲代和子代之间遗传性状的 稳定性。 没有细胞分化,生物体就不能进行正常 的发育。 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呢?这个问题自然而然的由学生提出来了。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来解决这个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的设想,以培养其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创新的精神。答案如下:5、不是,虽然各种细胞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信息,但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细胞中遗

2022-2023学年 人教版 必修一 细胞的分化 教案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2节细胞的分化 【素养导引】 1.生命观念:运用结构与功能的观念,阐明个体发育是通过细胞分化实现的。 2.科学思维:采用假说与推理的方法,说明细胞分化的实质。 3.科学探究:体验胡萝卜组织培养的过程,理解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4.社会责任:关注干细胞的特点和应用,认同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 一、细胞分化及其意义 1.概念: (1)发生时期:个体发育过程中。 (2)起点: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 (3)细胞变化: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 2.过程: 3.实质: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即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不同种类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 4.特点:普遍性、持久性、稳定性。

5.意义: (1)细胞分化是个体发育的基础。 (2)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思考]细胞分化的过程中遗传物质会发生变化吗? 提示:不会,细胞分化过程只是不同细胞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不同,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二、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 (1)前提:已经分裂、分化的细胞。 (2)潜能和特性: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 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细胞内含有本物种全套的遗传信息。 3.干细胞: (1)概念: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2)举例:骨髓造血干细胞、脐带血干细胞。 [思考]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能体现细胞的全能性吗? 提示:不能,种子萌发的过程只是个体的生长发育过程。 【走进生活】 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结合所学知识判断: 1.蓝细菌也存在细胞分化的过程。(×) 分析:蓝细菌为单细胞生物,细胞不分化。

【新教材】2021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学案:第6章 第2节 细胞的分化 (含解析)

第2节细胞的分化 课标要求核心素养 1.说明细胞分化形成 各种组织。 2.举例说明细胞的全 能性。 1.生命观念——明确细胞的生命历程,形成科学的自然观。 2.科学思维——归纳与概括:对比分析细胞分化、细胞全能性, 明确相互关系。 3.社会责任——了解干细胞移植,关注健康的生活方式。 知识导图 新知预习·双基夯实 一、细胞分化及其意义 1.概念: 2.特征:具有普遍性、__持久性__、遗传物质不变性、稳定性和不可逆性。 3.原因:不同种类的细胞中__遗传信息的表达情况__不同。 4.意义: (1)生物__个体发育__的基础。 (2)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__专门__化,有利于提高各种__生理功能__的效率。 二、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 (1)前提:__已经分化__的细胞。 (2)本质:具有__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__的潜能和特性。 2.基础:细胞中含有发育成完整生物体所需要的__全部遗传信息__。 3.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1)实验过程: ――→完整的植株 (2)结论: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__发育成完整植株__的能力。 4.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 (1)实验过程: ――→新的个体 (2)结论: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__细胞核__是具有全能性的。 5.干细胞: (1)特点: ①动物和人体内,数量少。 ②具有__分裂和分化能力__。 (2)举例:人的骨髓中有许多__造血干细胞__能通过增殖和分化,不断产生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活学巧练__■ (1)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一般分化后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 (2)细胞分化只发生于个体发育的胚胎时期。(×) (3)细胞分化使生物体内细胞种类、数量增多。(×) (4)细胞分化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是个体发育的基础。(√) (5)玉米种子萌发长成新植株(×) (6)克隆猴“中中”“华华”的培育体现了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7)人的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通过分裂、分化成各种血细胞体现了全能性。(√) (8)捐献造血干细胞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思考: 1.人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有的细胞构成了头,有的细胞构成了手,受精卵怎么会有这么多功能,你知道原因吗? 提示:受精卵在进行增殖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的分化。 2.同一受精卵分化的不同细胞内核DNA的数目及结构“完全”相同吗? 提示:核DNA的数目及结构相同,只是不同细胞内基因表达的情况不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