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现状调研及政策建议——以宁海县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1.79 MB
- 文档页数:4
人口变化视域下义务教育师资配备的现实审视与应对策略1. 人口变化对义务教育师资配备的影响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特别是生育率的下降、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城乡人口流动的增加,这些因素都对义务教育师资配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生育率的下降导致了学龄人口减少,这使得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人数减少,从而对教师的需求也相应减少。
老龄化加剧使得退休教师的数量增加,但新进教师的数量并没有相应增加,这导致了教师队伍的结构性失衡。
城乡人口流动的增加使得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这对于教师的配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1 人口老龄化对义务教育师资配备的影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推进,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上升,这对义务教育师资配备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老年人口的增加使得对特殊教育、老年教育等方面的需求不断扩大,这就需要更多的教师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随着退休年龄的延迟,原有的教师队伍将逐渐减少,而新的教师进入市场的速度又难以满足这一需求,从而导致师资缺口的问题日益严重。
人口老龄化还可能导致学生家庭结构的变化,如“四二一”家庭(指四个祖辈、两个父母和一个孩子)增多,这些家庭在教育资源分配上可能面临更大的压力,进一步加剧了义务教育师资配备的压力。
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政府和社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加大对特殊教育、老年教育等领域的投入,提高相关领域的教师待遇,吸引更多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投身教育事业。
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加强对在职教师的培训和提升,使他们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
还需要加大对退休教师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他们继续从事教育工作。
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义务教育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1.2 人口流动对义务教育师资配备的影响随着人口流动的加剧,农村地区的教师流失问题日益严重。
农村地区教师待遇相对较低,难以吸引优秀教师留在本地;另一方面,城市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吸引了大量农村教师前往就业。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我国义务教育是国家的基础教育阶段,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
本文将围绕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对策建议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 资源不均衡分布:在我国,城市和农村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城市的教育资源丰富,包括教师队伍、教学设备、课程设置等方面,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这导致了城乡之间的教育质量差距较大,农村孩子的教育机会和水平明显不及城市孩子。
2. 教育投入不足:我国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尤其是农村地区。
这导致了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备简陋,教育质量难以保证。
而在城市地区,尽管投入相对较大,但是由于人口密集和竞争激烈,也存在着教育资源不足的问题。
3.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由于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和投入不足,我国义务教育的质量参差不齐。
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教育质量差距,这使得一些学生无法获得公平的教育机会。
4. 教育教学手段滞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教育教学手段也应该不断更新和改进。
在我国部分地区,由于经济条件和科技条件的限制,教育教学手段滞后,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对策建议1. 加大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教育资源配置的投入,包括改善农村学校的教学设备、招聘更多优秀的教师和提高他们的待遇,改善校园环境等方面。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逐步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2. 完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的公平和充足。
应该建立监督机制,确保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避免资源浪费和滥用。
3. 推行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政府可以推行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建立资源共享的渠道,使得城市地区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以为农村地区所共享,从而缓解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发现,9年义务教育的出现,对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提出了要求。
但是,我国目前存在着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问题。
本文分析了导致该问题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义务教育;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一、研究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教育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一方面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城乡教育差距巨大;另一方面又滥用教育资源,挪用公款,贪污腐化现象时有发生。
二、理论综述(1)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基础理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有法律依据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适龄儿童少年遵行并应尽的义务。
教育,专指学校教育。
我国推行包括六年小学教育和三年初中教育的九年义务教育,是有法律依据的,普及的、强迫的、免费的,具有一定年限的,对适龄儿童实施的学校教育。
主要特征体现在强制、公共、公平等。
(2)义务教育的提供与政府责任。
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从以下几个方面依赖政府:其一,政府出面有利于保证义务教育落实到位。
其二,该费用只能由政府来承担;其三需要借助政府采取强制性措施来推进。
三、义务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分析(1)义务教育资源整体配置不均衡。
①学校布局不合理,规模效益差;②专职教师队伍数量不足,且分布不合理;③存在严重的教育资源浪费现象。
(2)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城乡差距。
主要体现在:①目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生均教育经费较之城市仍显不足;②义务教育在城乡之间差距加大的原因在于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差异。
(3)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校际差距和学段差距。
由于政府在政策上和教育经费上支持重点学校,导致这些学校的学生在受教育程度、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乃至将来前途命运等方面与非重点学校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别。
办学条件、经费投入以及师资水平等方面在小学、中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四、义务教育资源不均衡配置的原因(1)教育观念缺失,只关注经济发展。
我国现在对地方政府的考核以GDP作为主要指标正是这一思想的现实表现,对于教育在发展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认识不足,导致农村义务教育长期投入不足。
前言义务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基础教育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
当前,我国教育正在加速发展,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围绕“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进行探讨。
现状分析定义县域是指地质界限上的行政区域,通常由市、县(或相当于县级行政区划的行政单位)和乡镇(街道)组成,是我国基层行政区划的组成单位。
义务教育是指国家依法规定由政府责任承担并向社会提供的基础教育阶段,包括小学和初中教育。
均衡发展是指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人群之间实现各方面发展的平衡。
现状县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资源分配问题由于我国经济和文化水平的巨大差异,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分配存在较大的差异。
一些区域的教育资源得到了较多的关注和投入,而一些地区则由于经济水平和政策等因素的限制,教育资源配置比较困难。
师资力量不足问题在我国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待遇差、工作环境较差,许多优秀的教师不愿意到农村工作,导致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大幅度不足。
教育设施不足问题我国农村地区自然条件和交通不便,使得该地区的学校教育设施发展缓慢。
许多地方存在人口逐渐外流,而教育设施落后是导致人口外流的原因之一。
许多小学教室狭小,缺乏图书馆等教育设施,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许多不便。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县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具有挑战性的。
下面,我们将提出应对上述问题的对策。
对策分析加大教育投入解决县域义务教育发展中存在的资源分配问题,必须加大投入,优先向经济薄弱地区倾斜,加大支持力度,增加教育经费,提升投入的效果。
增强师资力量解决师资力量不足问题,应提高教育行政部门的地位,改进发现、选拔和培养教师的制度,实施“名校送教、名师下乡”、“骨干教师支教”等政策,支持教育实习和人才培养,从根本上增强师资力量。
加强教育设施建设利用现有资源,建设标准化、现代化的教育设施,利用市场化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教育设施建设,通过政策、资金等手段,鼓励私人投资参与农村教育设施建设等,努力解决县域义务教育设施不足问题。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资源配置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但在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将针对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能够改进目前的不足之处,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城乡差距明显。
在我国,城市和乡村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明显差距。
城市的学校设施、教学设备和教师水平普遍较高,而乡村地区则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学校设施老化等问题。
二、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
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义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象比较严重,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条件较好,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条件较差,这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不平衡。
三、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但我国的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资源配置还不够充分,导致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加剧。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均衡性和普及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一、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资源的投入。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使得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保障。
二、建立统一的教育资源分配机制。
政府应该建立统一的教育资源分配机制,确保教育资源能够公平地分配到每个学校,每个学生,减少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
三、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
四、培养优质教育资源。
政府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水平,使得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成为优质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教育资源的配置。
政府应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教育资源的配置,引导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进行投入,共同推动教育资源的公平、均衡和充分利用。
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师资均衡配置问题研究促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是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实现途径,对实现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师资配置的现状及问题(一)县域内城乡师资分布不均,教师相对短缺。
义务教育学校优质资源分布不均衡,市级以上各类先进和骨干教师四成在县镇学校,这种优质教师资源的分布不均衡是导致城乡教育质量差距的关键所在。
另外,教师结构性缺编严重,从教师编制上看,教师数量已经超过了编制数,但专任教师学科缺编现象严重,特别是音体美、英语和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严重紧缺,有的农村学校至今甚至没有一名专业的英语教师,导致学校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和进一步提升。
而且,很多学校一名教师代好几门课程的现象普遍,农村与城镇教师相比,要承担更重的教育教学任务。
(二)城乡教师整体水平差异明显。
一是职称结构差异显著。
农村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中级及以上职称比县镇小学和初中分别低14和15个百分点。
二是年龄结构分布不均。
按老、中、青的年龄来分类,最佳人员组成的年龄结构应是“橄榄球”型,即中壮年人员最多,老年人和青年人较少,壮年教师身体强壮,且有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是学校发展的骨干力量,农村小学专任教师老中青各占30%、39%、31%,表明农村小学缺乏有经验的骨干教师。
三是培训机会不均等。
由于市级以上培训在人数、专业、职称、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只有个别老师有资格参加培训,即使国家级的培训也只是挑选种子教师。
所以越是好教师,越经常得到级别高的培训;越是需要培训的教师,越没有机会。
这就造成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使得教育资源再次分配不均衡。
四是农村小班额众多。
农村小学班额小于等于25人的比例占到76.3%,说明教师资源过于分散,减少了优质师资力量的覆盖面,不利于义务教育的质量提高。
(三)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稳定性较差。
农村义务教育教师流动大多是自发从农村地区流向城市地区,从欠发达地区流向较发达地区,从“普通学校”、“一般学校”流向“重点学校”、“示范学校”等。
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引言义务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教育事业的基石。
然而,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教育公平和质量的提升。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二、问题分析1、资源不均衡目前,我国义务教育资源分布存在明显的不均衡现象。
城市地区资源丰富,学校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而农村地区则存在设施简陋、师资匮乏等问题。
这导致了农村学生接受教育的质量相对较低,城乡教育差距逐渐扩大。
2、学校差异化目前,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普遍存在差异化发展的情况。
一方面,名校资源优先集中在城市地区,高水平的教育资源只能供少数学生享有;另一方面,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条件落后,教学质量不高,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这种差异化导致了学生在教育机会和质量上的不平等。
3、教育投入不足当前义务教育的投入水平相对较低,投入的不均衡也是一个问题。
一些地区的教育经费不足,导致学校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不足,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建议与措施1、加大资源配置力度应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
同时,要加强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统筹,推动资源在城乡之间更加均衡地分布。
2、推进学校均衡发展应出台政策措施,促进学校的均衡发展。
对于名校,要加强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使更多学生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对于农村学校,要加大对其的支持力度,提高教学质量。
3、增加教育投入要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增加教育经费的比重,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同时,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
四、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如下:1、义务教育资源分布图表2、城乡学校差异化现状分析报告3、教育投入不足地区名单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义务教育:指国家法律规定应由公民接受的基本教育阶段,通常包括小学和初中阶段。
2、均衡发展:指各个地区、各个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分布相对平衡,能够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和质量。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教师。
从2010年起,师资配置正在从单纯的数量供应向增量提质、优化队伍结构的方向转变。
然而,师资配置不科学不均衡制约了县域教育基本现代化的实现步伐,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加强研究县域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工作可以认识到存在的问题,以采取针对性措施,达到科学均衡配置师资的目的。
一、调研工作综述本文以2016年9月份宁海县义务教育师资信息为样本,主要采用文献法、问卷访谈法等研究方法。
通过查阅与本文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师资配置文件、历年师资统计档案、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成果,从中获取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查阅方式主要是借助以中国知网为代表的电子期刊库和网络信息资料,还有档案室、图书馆和期刊室里的资料等。
同时,立足宁海县开展问卷访谈,制订发放600份《宁海县义务教育师资配置调查问卷》到宁海县长街镇、岔路镇、胡陈乡、一市镇和跃龙街道、桃源街道等地的义务教育段学校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12场,收回调查问卷600份,运用SPSS 统计技术,了解分析问题,获得第一手资料。
二、宁海县义务教育师资现状分析1.宁海县义务教育师资城乡分布现状。
2016年9月,师资总人数是3344人,初中师资1245人,小学师资2099人。
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图1宁海县义务教育师资按城乡分布义务教育师资中男女比例是1∶1.74,其中初中师资男女比例是1∶1.34,小学师资男女比例是1∶2.04。
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图2宁海县义务教育师资按性别分布初中师资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占初中师资总人数的比例是99.52%,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师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是94.22%。
小学师资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占小学师资总人数的比例是100%,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师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是97.71%。
县域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现状调研及政策建议——以宁海县为例□赵广威摘要:本文以宁海县义务教育师资作为分析对象,全面深入调研师资现状,梳理师资配置的规章制度和实践做法,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由此从政策导向、管理举措和监督等方面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制度作者简介:赵广威,浙江省宁海县教育局人事科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教师管理和党建工作。
(浙江宁波315600)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8)09-0031-032018.03教研干线新课程研究--312018.03新课程研究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727239441986142200748900574592图3宁海县义务教育师资按学历分布义务教育师资中具有高级、一级、初级和未定职教师职称的人数占义务教育师资总人数的比例分别是9.21%、48.06%、36.03%和6.70%,义务教育师资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人数主要分布在城区。
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丂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丄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157325131692452577034664639147112图4宁海县义务教育师资按职称分布义务教育师资教龄10年及以下的人数有1417人,占义务教育总人数的比例是42.37%。
教龄在11年至40年的人数有1891人,占总人数的比例是56.55%。
初中师资的教龄在15年及以下的人数分布是农村的比城区多,比例为63.85%,教龄在15年以上、35年及以下的人数分布是城区的比农村多,比例为63.88%;小学师资的教龄在10年及以下的人数分布是农村的比城区多,比例为60.80%,教龄在10年以上、35年及以下的人数分布是城区的比农村多,比例为70.24%。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142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4七七七七七10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80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一一一一七七七七丈丈丈丈18图5宁海县义务教育师资按年龄分布具有不同年龄段的师资人数分布与具有不同教龄段的师资人数分布相似。
宁海县2016年9月份存量师资中年龄最小的21岁,最大的60岁,平均年龄为37.63岁。
其中初中师资平均年龄为39岁,35岁及以下的年龄段师资人数有64.94%分布在农村,36~55岁之间的年龄段师资人数分布,城区多于农村;小学师资平均年龄为37岁,30岁及以下的年龄段师资人数有61.47%分布在农村,30~50岁之间的年龄段师资人数分布,城区多于农村。
一一一一七七七七丈丈丈丈一一一一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99513729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一一一一一一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七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丈图6宁海县义务教育师资按年龄分布义务教育学段县学科骨干及以上师资人数有224人,占义务教育学段师资总数(3344人)的比例是6.70%,详见表1。
表1宁海县义务教育学段2016年县级学科骨干及以上师资人数城乡分布表学段初中小学小计区域城区农村城区农村市名教师10001市学科骨干513211县名教师10222135县学科骨干25386648177小计41419151224数据来源:宁海县教育局人事科2017年学科骨干师资档案学科骨干教师荣誉层次越高,对应人数越少,反映了师资质量偏低,严重缺少学科领军人物。
义务教育师资城乡差异主要表现在城区比农村拥有更多高学历、高职称的师资,城区更容易集聚初中具有15年以上教龄的师资和小学具有11至35年教龄的师资。
农村师资在教龄和年龄方面存在两极分化、中间断层现象,在职称方面也存在高位断层现象。
2.宁海县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现行制度。
宁海县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制度根据“增、存、减”三个环节划分为基础制度、增量制度、存量制度、减量制度等。
基础制度指义务教育师资编制核定标准。
2016年前,宁海县执行的是浙江省2004年颁布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标准,2016年后执行宁波市2015年发布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指导意见,见表2。
--32表2宁海县义务教育学段2016年城乡师生比和省市标准对照表项目区域初中小学城区农村城区农村现有学生数1125682402584021048现有师资数6286171108991实际师生比1∶17.921∶13.351∶23.321∶21.242004年师生比省定标准1∶161∶181∶211∶232015年师生比市定标准1∶13.51∶19数据来源:2016-2017学年度宁海县教育事业概况表增量制度包括新教师招聘和教职工调入两类。
新教师招聘情况见表3。
表32015-2017年宁海县义务教育增量师资人数一览表年度2015 2016 2017初中师资人数395241小学师资人数10913669小计148188110数据来源:宁海县教育局人事科2015-2017年招聘教师档案教职工调入是指在县外工作的教职工申请调入县内学校工作。
宁海县内师资调到宁波市区的人数多,而县外师资调入县内的人数非常少,近两年从县外调入县内的师资人数分别为2015年5人、2016年3人。
存量制度主要有教职工调动、支教、交流和考进城等内容。
存量制度在推进师资从农村学校流动到城区学校执行顺利,但在推进师资从城区学校流动到农村学校阻力非常大。
表42014-2016年宁海县义务教育存量师资配置人数一览表年度2014 2015 2016调动人数9910298支教人数333531交流人数361525进城人数152020人数小计163151154数据来源:宁海县教育局人事科2014-2016年师资调配档案减量制度主要有教职工调出、退休和退出等内容。
2015年和2016年申请调到其他县(市、区)的有21人和22人,2016年和2017年义务教育分别有61位和90位教职工退休,2016年解聘人数有26人。
3.宁海县义务教育师资配置举措。
为解决农村师资人数不足、学科结构矛盾突出等问题,宁海县创新新教师培养措施,从2007年起把分配给农村学校的新教师放在城区学校进行为期三年的“顶岗培养”,期满后无条件返回农村学校任教。
十年来顶岗培养的义务教育师资人数达到495人,其中初中183人,小学312人,详见表5。
参与问卷调查的教师中有85.3%的教师支持顶岗培养做法。
这一做法有效促进新教师在县域内流动,为农村学校培养输送了大批学科骨干教师,有力改善了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
表5宁海县义务教育师资顶岗培养人数一览表年度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人数合计初中师资人数23233020111413161815183小学师资人数19253726351934414927312人数小计42486746463347576742495数据来源:宁海县教育局人事科2007至2016年参加顶岗培养的师资档案三、宁海县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存在的问题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义务教育师资总量不足、城区师资质量优于农村、师资结构城乡分布不合理三大问题,在小学段表现尤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