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关数据
- 格式:doc
- 大小:280.00 KB
- 文档页数:3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02.29•【字号】川府发〔2016〕9号•【施行日期】2016.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6〕9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推动义务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国发〔2015〕67号)精神,现结合我省实际,就进一步完善我省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自2006年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以来,我省切实将义务教育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城乡义务教育“三免一补”政策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为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基础性保障。
但是,现行保障制度存在城乡政策不统一、城乡公用经费标准“倒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不相适应、资源配置不够均衡、综合改革有待深化等问题。
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是教育领域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的重大举措,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全省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优化教育布局,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在更高层次的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推动实现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成教育强省和西部人才高地。
二、总体要求(一)完善机制,城乡一体。
适应新型城镇化和户籍制度改革新形势,按照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新要求,统筹设计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增强政策的统一性、协调性和前瞻性。
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情况调查表
县、区:时间:2022年6月
一、资源配置
注:资源配置评估时,不含特殊教育学校、职业中学及不足50人的教学点。
一贯制学校和完全中学的网络多媒体教室数、教学仪器设备值、体育运动场馆面积、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等四项指标需要做拆分处理。
二、政府保障程度
三、教育质量
四、社会认可度
注:社会认可度调查的抽样数量,原则上按被评估县常住人口的1.5‰确定,学生家长的比例不低于50%,其他各类调查对象数量大体相当。
四川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关数据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关说明(仅供参考)九年一贯制学校拆分方法九年一贯制学校,需根据小学、初中各自规模,按照“一个小学生:一个初中生=1:1.1”的比例对学校办学条件进行拆分,将其小学部、初中部占有部分分别作为小学、初中数据。
完全中学,需根据初中、高中各自规模,按照“一个初中生:一个高中生=1:1.2”的比例对学校办学条件进行拆分,将其初中部占有部分作为单独一所初中学校数据。
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1)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指学校中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语音室和体育馆面积之和。
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512中小学校舍情况”表,[行04,列1]。
(2)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体育运动场馆面积指学校中的体育馆面积和运动场地面积之和,运动场地面积指学校专门用于室外体育运动并有相应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
数据提取来源:体育馆面积在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512中小学校舍情况”表,[行10,列1];运动场地面积在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522中小学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表,[行01,列3]。
(3)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教学仪器设备值”指学校固定资产中用于教学、实验等仪器设备的资产值。
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522中小学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表,[行01,列9]。
(4)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计算机”指计入学校固定资产的用于教学用的计算机,包括教师用于教学的个人台式、笔记本计算机。
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522中小学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表,[行01,列6]。
(5)生均图书册数“图书”指学校图书馆及资料室拥有的正式出版书籍。
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522中小学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表,[行01,列4]。
(6)师生比“师”指专任教师,即具有教师资格,专职从事小学和初中教学工作的人员。
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5.10.27•【字号】川财教〔2015〕196号•【施行日期】2015.11.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专项资金管理正文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川财教〔2015〕196号各市(州)、扩权县财政局、教育局:为规范和加强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支持做好我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财政厅、教育厅制定了《四川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四川省财政厅四川省教育厅2015年10月27日四川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一条为加强四川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专项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四川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绩效分配管理办法和《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财教〔2015〕3号)有关规定,结合我省义务教育发展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四川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级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由省级公共财政预算安排设立,用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专项资金用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薄弱学校校舍及设施建设和设备、图书购置以及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大班额化解等。
第四条专项资金的具体分配方法是:1.“老少穷”地区(指革命老区县、少数民族自治县及待遇县、贫困县)参照中央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资金分配方法,即:按在校学生人数、寄宿学生人数、办学条件缺额、“全面改薄”项目规划额以及财力情况等因素进行计算分配。
2.非“老少穷”地区,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年度项目规划额以及财力情况等因素计算分配。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系统基础数据上报说明1.班型初中、完全小学:12个班及12班以下的,选12班型;13—18个班的,选18班型;19—24个班的,选24班型;25—30个班的,选30班型;30个班以上的,选30班型。
非完全小学:年级不全的,班数不够6个班的,按照学校实际班级数,选5班型、4班型或3班型。
(注意不要选12班型的)另外,当选班型时,以班级数为主,人数做参考。
2.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指标说明:学校中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语音室面积之和。
(1)教室:包括普通教室和专用教室。
专用教室有音乐室(含舞蹈室和音乐器材室)、美术室(含书法室和美术器材室)、综合实践室、多功能教室、心理咨询室、体育室(含活动室和器材室)、地理教室、数学地理器材室、历史教室等。
(2)实验室:包括理化生/科实验室、实验员室、准备室、仪器室、药品室(化、生)、危险药品室(化)、培养室(生)、生物园地。
(3)图书室:包括藏书室、学生阅览室和教师阅览室。
(4)微机室(5)语音室注:以上各室在面积统计时,如果有兼用的情况,注意面积求和时不要重复相加。
有体育馆的学校,这项填写时,要加上体育馆的面积。
3.体育馆面积4.运动场地面积指标说明:指学校专门用于室外体育运动并有相应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
包括田径场面积、篮球场面积、排球场面积、器械体操区(小学还包括游戏区)面积等。
注:在各场地面积求和计算时,如果有场地兼用情况,面积求和时不要重复相加。
5.教学仪器设备值指标说明:学校固定资产中用于教学、实验等仪器设备的资产值。
包括计算机设备值、班班通设备值、实验室设备值(专指实验室内的配套桌椅等设备值,不统计实验室内学科仪器价值)、仪器设备值(指所有学科的仪器设备值)、图书价值和其他(指学生桌椅、教师桌椅、图书架、阅览桌椅、仪器柜等设备值)。
注:有村小的中心小学要注意——如果村小有建账的,按账目填写;如果村小没有建账,中心校统一建账的,则计算填写时:各分校教学仪器设备值=中心校总账教学仪器设备值/含村小在内的全口径学生数*各分校学生数。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指标计算方式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适龄儿童中在小学就读人数/适龄儿童人口总数×100%说明:1、适龄儿童人口总数(校内外学龄人口数) 、适龄儿童中在小学就读人数(在校学龄人口数)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 (基础综 3121)填报数据和要求为准。
小学适龄儿童年龄全省除贵阳市各区县为 6-11 岁,其余各市州目前暂为 7-12 岁,逐步过渡到 6-11 岁。
2、在申报适龄儿童入学率时,适龄儿童中在小学就读人数可以将“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填报的学龄人口在校生数据减去同一级全日制小学在校生的辖区外户籍学龄人口在校生加上辖区内户籍在外地同一级全日制小学上学的在校生人数加以说明。
在辖区外同一级小学就学的学龄人口在校生需要取证,否则不能视为学龄人口在校生计入适龄儿童中在小学就读人数。
3、适龄儿童中小学已毕业在校外或在中学上学的在校生和原已入学而现在辍学在小学校外的适龄儿童不能计入适龄儿童中在小学就读人数。
二、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适龄少年中在初中就读人数/适龄少年人口总数×100%说明:1、适龄少年人口总数(校内外学龄人口数) 、适龄少年中在初中就读人数(在校学龄人口数)以国家统一编制的“教育事业统计报表” (基础综 3131)填报数据和要求为准。
初中适龄少年全省除贵阳市各区县为 12-14 岁,其余各市州目前暂为 13-15 岁,逐步过渡到 12-14 岁。
2、在申报适龄少年入学率时,适龄少年中在初中就读人数可以将“教育事业统计报表”填报的学龄人口在校生数据减去同一级全日制初中阶段学校在校生的辖区外户籍学龄人口在校生加上辖区内户籍在外地同一级全日制初中阶段学校上学的在校生人数加以说明。
在辖区外同一级初中阶段学校就学的学龄人口在校生需要取证,否则不能视为学龄人口在校生计入适龄少年中在初中就读人数。
3、适龄少年中初中已毕业在校外或在高中阶段学校上学的在校生和原已入学而现在辍学在初中校外的适龄少年不能计入适龄少年中在初中就读人数。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促进全域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12.29•【字号】成府发〔2017〕28号•【施行日期】2017.12.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促进全域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成府发〔2017〕28号成都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将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按照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0号)、省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7〕17号)精神,结合教育部《关于印发〈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的通知》(教督〔2017〕6号,以下简称:《评估办法》),统筹解决“乡村弱”和“城镇挤”问题,促进全域成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现就统筹推进成都市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筹优化城乡教育布局规划(一)修编城乡学校布局规划。
各区(市)县政府(含成都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管委会,下同)要根据“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要求,结合城区规划常住人口规模、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参照《评估办法》,对标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提高学校千人学位比、生均用地面积等规划指标,充分预留教育设施用地,优先编制所辖行政区域《中小学、幼儿园(公办)布局规划(2017-2035年)》(以下简称:《布局规划》)。
积极探索实行义务教育用地储备制度,足额保障义务教育用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规划确定的中小学校建设用地位置和界线,不得侵占或擅自改作他用。
[责任单位:各区(市)县政府,市教育局、市国土局、市规划局](二)实施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有关内容的说明一、《办法》中所称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包括小学、一贯制学校、独立初中、完全中学(不含小学教学点、特殊教育学校和职业学校)。
二、《办法》第二条中提出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本省(区、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是指小学和初中均达到省级规定的办学基本标准。
三、《办法》第四条对县域内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评估,依据国家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进行。
四、《办法》第四条中所使用的差异系数是小学(初中)的综合差异系数,是8项评估指标差异系数的平均值。
小学(初中)的差异系数值越大,反映均衡水平越低;差异系数值越小,反映均衡水平越高。
小学(初中)各评估指标的标准差小学(初中)各评估指标的差异系数=小学(初中)各评估指标的平均数标准差是统计学通用的计量方法,反映了各义务教育学校某项指标的数值与该指标县域内所有学校平均值的离散程度。
五、对九年一贯制学校,先根据小学、初中各自规模,按照“一个小学生:一个初中生=1:1.1”的比例对学校办学条件进行拆分,—3 —再按小学和初中各一所纳入统计。
对完全中学,先根据初中、高中各自规模,按照“一个初中生:一个高中生=1:1.2”的比例对学校办学条件进行拆分,再将其初中部分按一所学校纳入统计。
六、《办法》第五条对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评估的总分为100分。
其中“入学机会”20分、“保障机制”25分、“教师队伍”35分、“质量与管理”20分。
各省(区、市)在制定本部分评估指标和标准时,可结合本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和政策要求,在上述一级指标中增加二级指标,并对各项二级指标赋以相应分值。
七、《办法》第六条公众满意度调查,可通过问卷、实地走访等方式进行。
问卷调查可由省级评估组进行,也可由省级教育督导机构委托政府统计部门、科研单位、专业调查机构等进行。
问卷调查的数量按被评估县常住人口的1.5‰确定;常住人口在40万以下的县,问卷调查数量均为600份。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关说明
(仅供参考)
九年一贯制学校拆分方法
九年一贯制学校,需根据小学、初中各自规模,按照“一个小学生:一个初中生=1:1.1”的比例对学校办学条件进行拆分,将其小学部、初中部占有部分分别作为小学、初中数据。
完全中学,需根据初中、高中各自规模,按照“一个初中生:一个高中生=1:1.2”的比例对学校办学条件进行拆分,将其初中部占有部分作为单独一所初中学校数据。
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
(1)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
“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指学校中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语音室和体育馆面积之和。
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512中小学校舍情况”表,[行04,列1]。
(2)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
体育运动场馆面积指学校中的体育馆面积和运动场地面积之和,运动场地面积指学校专门用于室外体育运动并有相应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
数据提取来源:体育馆面积在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512中小学校舍情况”表,[行10,列1];运动场地面积在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522中小学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表,[行01,列3]。
(3)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
“教学仪器设备值”指学校固定资产中用于教学、实验等
仪器设备的资产值。
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522中小学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表,[行01,列9]。
(4)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
“计算机”指计入学校固定资产的用于教学用的计算机,包括教师用于教学的个人台式、笔记本计算机。
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522中小学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表,[行01,列6]。
(5)生均图书册数
“图书”指学校图书馆及资料室拥有的正式出版书籍。
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522中小学占地面积及其他办学条件”表,[行01,列4]。
(6)师生比
“师”指专任教师,即具有教师资格,专职从事小学和初中教学工作的人员。
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412中小学教职工”表,[行01,列2]。
(7)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
“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指专任教师中小学指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初中指本科及以上的教师。
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423小学专任教师分课程、分学历”表,[行04,列1]+ [行05,列1] +[行06,列1]和“基础基424中学专任教师分课程、分学历”表,[行05,列1] +[行06,列1]。
(8)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
“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指小学中具有小高职称的教
师,初中具有中学一级和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
数据提取来源: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的“基础基422中小学专任教师分专业技术职务、分年龄”表,[行22,列1]+ [行21,列1]。
差异系数计算方法
差异系数也叫变异系数或离散系数,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均值之比。
差异系数越大说明县域内校际间的不均衡程度越大;相反,差异系数越小则县域内校际间不均衡程度越小。
当考虑到学校规模对均衡程度的影响时,其计算公式表示为:
,CV为差异系数,s为标准差,为
全县平均数。
式中,,表示区县均衡指标体系
中第i个学校(初中或小学)某个指标值,,为
该指标第i个学校的原始值,为第i个学校(初中或小学)的在校生数;表示该指标的区县平均值,其中
,为区县内所有初中(或小学)学校的在校
生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