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 格式:ppt
- 大小:1.07 MB
- 文档页数:39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工业革命时代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带来了技术的突飞猛进、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的巨大变革。
然而,除了这些显而易见的变化之外,工业革命时代还孕育了一种独特而浪漫的情怀。
本文将探讨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并分析其源起和内涵。
一、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源起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源于人们对于工业化带来的改变的渴望和向往。
在农业社会逐渐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人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大规模生产的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产力,让人们看到了富饶的未来。
同时,科技的进步带来了各种创新和发明,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这种新的工业社会让人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萌生了浪漫情怀。
二、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内涵1. 连接自然与科技: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将自然和科技联系在了一起。
人们对于科技带来的进步感到兴奋,同时也意识到自然的美与价值。
他们尝试将自然与科技融合,追求一种既具有现代科技力量又不失自然之美的理想状态。
2. 追求人类尊严和社会公正: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追求人类尊严和社会公正。
工业革命带来的繁荣使得社会阶级的差距日益加大,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恶劣,这引发了人们对于社会公正的关注和呼吁。
浪漫情怀中存在着对于人类个体的尊重和人权的追求。
3. 强调个人情感和体验: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强调个体的情感和体验,注重对于个体情感世界的认同和尊重。
这与当时传统社会强调集体主义和家族观念的价值观形成鲜明对比。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强调个人追求幸福的权利,强调对个人情感的呈现和表达。
三、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的现实影响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浪漫情怀催生了艺术、文学和音乐的繁荣。
艺术家们通过他们的作品表达了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对美的追求,他们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描绘激发了人们浪漫的情感。
其次,浪漫情怀推动了社会的改革和进步。
人们对于社会不平等的关注和呼吁,最终催生了社会改革运动的兴起,为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变革。
8.1⼯业⾰命时代的浪漫情怀8.1 ⼯业⾰命时代的浪漫情怀【课程标准】让学⽣明确之所以会出现“⼯业⾰命时代的浪漫情怀”,本质问题是⼯业⾰命所带来的弊端在思想⽂化领域的反映。
浪漫主义者不满所谓的理性王国,⽽钻进了浪漫情怀的圈⼦,回避现实,和批判现实主义⽂学⼤不相同。
【教学⽬标】知识与能⼒:知道19世纪浪漫主义⽂学的代表⼈物拜伦、雪莱、⾬果及代表作,认识浪漫主义⽂学产⽣的时代背景及影响;了解19世纪浪漫主义⾳乐的代表⼈物贝多芬、舒伯特及代表作,理解这些⾳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知道19世纪浪漫主义绘画代表⼈物德拉克洛⽡,了解其作品《⾃由引导⼈民》产⽣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
过程与⽅法:通过⾓⾊体验的⽅法,加深对当时的历史背景、作品内涵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浪漫主义⽂学艺术作品中获得美的体验,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感受艺术⼤师⽴⾜社会现实、献⾝事业、开拓创新的可贵精神。
【教学重点】:浪漫主义⽂学艺术出现的历史背景、主要代表⼈物及代表作品及其艺术价值;浪漫主义⽂学的影响。
【教学难点】:结合丰富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解这⼀时期的⽂学艺术作品,并进⽽分析其所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内涵、背景1、内涵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普遍流⾏于欧洲的⼀种⽂艺思潮,宣扬⼈的情感⾄上,追求个性的张扬。
浪漫主义的“浪漫”在英⽂中游“空想”、“幻想”、“爱情”、“⼩说”等含义;作形容词则为“离奇古怪”、“荒诞不经”。
但不论作名词还是形容词都具有“理想”(idea)的含义,所以浪漫主义⼜可称为理想主义(ldealism)。
2、背景政治上,19世纪上半叶,在法国⼤⾰命的冲击下,欧洲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迅速发展。
经济上,18世纪后半期,起源于英国⼯业⾰命,迅速向欧美各国延伸。
世界在剧烈的变⾰与震荡中向前发展。
思想上,启蒙思想家所预⾔的合乎理性的社会在当时失去了实现的可能,于是诞⽣了⼀种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强调抒发个⼈情感,积极追寻理想世界的新思潮——浪漫主义。
8.1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浪漫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及代表作,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及其杰作,浪漫主义美术的特点和代表人物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2、分析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产生的背景,理解文艺作品与社会生活、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
3、探究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
4、继承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为国家、社会与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以人为本,进行人格、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主要特点;雨果和他们的代表作。
难点:浪漫主义文学的盛行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课堂导入“西风哟,如果冬天已经来到,春天还会远吗?”这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佳作《西风颂》诗篇结尾的预言。
文学艺术是现买生活的一面镜子,雪莱生活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当时正值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资产阶级要求个性解放和政治自由,在现实生活中反抗封建专制统治。
他用丰富的想象对现实世界进行鞭挞和控诉,热情讴歌了人民争取自由和主的斗争,对未来作了大胆的设想,恩格斯称他为“天才的预家”。
恩格斯为什么高度评价雪莱?这一时期文学上取得了哪成就?新课学习一、“心灵的激荡”过渡18世纪末、19世纪初普遍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浪漫主义的文艺思潮首先出现在欧洲,这与这一时期欧洲的社会现实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浪漫主义文学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有何特点?1.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1)政治:法国大革命震荡了整个欧洲。
(2)经济:工业革命在欧洲迅速延伸。
(3)思想:启蒙思想家所宣扬的“理性社会”失去了实现的可能。
2.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特点第一,反对崇尚理性,强调歌颂人的本能感情。
第二,反对古典主义文学形式主义的束缚,在创作中采用夸张手法,富于幻想和传奇色彩。
到19世纪30年代,浪漫主义发展到顶峰。
3.欧洲浪漫主义文学家和代表作(1)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和雪莱过渡浪漫主义文学发韧于德国,欧洲各国都有积极的成果,而以英法两国成就最高。
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课后作业:1、18世纪末和19世纪上半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盛行主要反映了()A、对人性解放的歌颂B、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歌颂C、对社会制度的不满D、对现实生活的不满2、下列哪项不属于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 )A、强调抒发个人情感B、积极追寻理想世界C、追求理性的表达方式D、表达对社会现状强烈不满3、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它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高潮时代的产物B、它反映了对资本主义理性王国的失望C、当时资本主义内部矛盾和弊病开始暴露D、它是资本主义社会充分发展的产物4、19世纪上半叶,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的代表作是()A、《巴黎圣母院》B、《悲惨世界》C、《哈姆雷特》D、《唐璜》5、19世纪上半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是()A、霍夫曼B、拜伦C、雪莱D、雨果6、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主要著作有()①《巴黎圣母院》;②《悲惨世界》;③《唐璜》;④《基督山恩仇记》A、①②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7、被称为“歌曲之王”的是()A、舒伯特B、门德尔松C、肖邦D、舒曼8、《幻想曲》的作者是()A、施特劳斯B、柴可夫斯基C、舒伯特D、舒曼9、19世纪上半叶,中国国粹一—京剧的产生主要得力于()A、四大徽班进京B、徽调的进京C、汉调的进京D、京剧表演艺术家辈出10、浪漫主义绘画的先驱是()A、籍里柯 B.德拉克洛瓦 C、米开朗琪罗 D、达.芬奇11、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在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留下了大量的不朽乐章,不愧为音乐史上的一代宗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他是公认的“圆舞曲之王”B、世界近代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C、承古典主义音乐,启浪漫主义音乐D、他的《影响交响曲》、《命运交响曲》、《合唱交响曲》最为辉煌12、18—19世纪之交,欧洲音乐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是()A、从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B、从古典主义音乐向现实主义音乐过渡C、从浪漫主义音乐向现实主义音乐过渡D、现实主义音乐向古典主义音乐过渡期13、19世纪上半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成就最高的国家()A、德国、法国B、英国、法国C、法国、希腊D、俄国、德国14、连接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桥梁的是()A、舒伯特B、贝多芬C、舒曼D、莫扎特1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浪漫主义音乐出现的时间比浪漫主义文学出现的时间早B、贝多芬在音乐发展史上是一个承前启后的人物C、英国和法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成就最高D、德国和奥地利是浪漫主义音乐的摇篮和中心16、下列哪一作品被称为“音乐文学上最伟大的杰作”()A、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B、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C、舒伯特的《春之信念》D、舒伯特的《魔王》17、19世纪上半叶把浪漫主义美术推向顶峰的人物是()A、籍里柯B、德拉克洛瓦C、米开朗琪罗D、达·芬奇18、画家德拉克洛瓦的油画《自由引导人民》()①反映了1830年法国人民在“七月革命”中英勇战斗的情况;②是人们公认的浪漫主义的好作品;A、①不正确②正确B、①②均不正确C、①正确②不正确D、①②均正确。
8。
1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教学素材)【导入】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艺术地再现了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历史真实,雨果把笔锋直指宫廷与教会,揭示他们如何狼狈为奸压迫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怎样同两股势力英勇斗争。
这种浪漫是超越我们情感的浪漫,是革命的浪漫主义。
是在现实的基础上,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表现崇高的革命理想,以鼓舞人民的斗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品味到的浪漫主义.【小结】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对欧洲各国来说应该是一段变革、动荡的历史。
资产阶级革命对落后的封建制度造成严重的冲击,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资本主义制度充满幻想。
法国大革命使欧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启蒙思想家所担倡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并没有真正实现。
在对社会现实日益感到不满、失望的情绪中,许多作家力图通过自己的作品去寻找解决社会矛盾的方式,从而产生了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深入发掘人类感情世界,注重感情表现。
表现了人们对民主自由的渴望,对真善美的追求。
雨果《巴黎圣母院》雪莱与拜伦的诗风迥然不同。
雪莱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普遍的爱,他的诗中充满了幻想和憧憬,体现出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精神。
1819年,雪莱还写了最著名的诗篇《西风颂》,以及《云》、《致云雀》等脍炙人口的抒情诗。
其中,《西风颂》是雪莱的代表作。
拜伦(Byron,1788—1824)英国浪漫主义诗人,19世纪初欧洲革命运动中争取民主自由和民族解放的一名战士。
其代表作是叙事长诗《恰尔德。
哈罗德游记》和《唐璜》。
其中《唐璜》内容丰富,气势宏伟,批判锋芒犀利无比,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诗圣歌德说:“拜伦是19世纪最伟大的天才。
”普希金称誉拜伦是:“思想界的君王。
”鲁迅也说:“我早期对压迫民族和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和‘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精神,都是从拜伦那里学来的。
"拜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