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语言公开课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766.00 KB
- 文档页数:15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语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文学》教材第六章《唐诗的艺术特色》第二节“鉴赏诗歌语言”。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分析唐诗的语言特点,掌握诗歌语言的鉴赏方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语言魅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唐诗的语言特点,如平仄、对仗、意象等。
2. 学会鉴赏诗歌语言的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激发他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诗歌语言的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唐诗的语言特点及具体案例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唐诗鉴赏》辅助读物、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唐诗,引导学生感受诗歌中的语言美。
2. 新课内容:(1)讲解唐诗的语言特点,如平仄、对仗、意象等。
(2)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诗歌语言的表达技巧。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让学生创作一首描绘四季景色的唐诗,要求运用所学的语言特点。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唐诗,分析其语言特点及鉴赏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教材中的诗歌,运用鉴赏方法,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六、板书设计1. 《鉴赏诗歌语言——唐诗为例》2. 内容:(1)唐诗语言特点(2)诗歌鉴赏方法(3)具体案例分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教材中的一首唐诗,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鉴赏文章。
2. 答案要求:(1)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2)运用鉴赏方法,阐述诗歌的美感(3)结构清晰,表达流畅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唐诗鉴赏》辅助读物,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鼓励学生参加诗歌创作比赛,激发创作热情。
(3)组织诗歌朗诵活动,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用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有效性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紧密围绕唐诗的语言特点,确保所选诗歌案例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公开课诗歌语言鉴赏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内容选自《高中语文》诗歌语言鉴赏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对古典诗词语言的深入理解和品鉴。
重点分析唐诗、宋词中的语言特色,通过对诗歌中关键字、句的解读,使学生领会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诗歌语言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激发学习兴趣。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诗歌中关键字、句的深入解读,以及诗歌意境的把握。
教学重点:诗歌语言鉴赏的方法,以及如何从语言、情感、形象等方面进行品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课外诗词鉴赏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古典诗词朗诵,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介绍诗歌语言鉴赏的基本方法,包括关注关键字、句,了解诗人生平,联系时代背景等。
3. 实践分析:选取一首唐诗和一首宋词进行详细解读,让学生跟随老师的步骤,逐步学会鉴赏诗歌。
a. 分析唐诗《登高》中的关键字、句,品味其意境。
b. 解读宋词《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情感表达和形象描绘。
4. 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词进行鉴赏,并分享心得。
5. 例题讲解:针对诗歌语言鉴赏的题型,进行讲解和示范。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诗歌语言鉴赏的基本方法2. 唐诗《登高》解读3. 宋词《江城子·密州出猎》解读4. 课堂互动:学生分享心得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从课外选取一首古典诗词进行鉴赏,不少于500字。
答案要求:包括诗歌背景、关键字句解读、意境分析等。
2. 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一些课外诗词鉴赏资料,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提高鉴赏能力。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语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主要涉及古代诗歌的鉴赏,重点是鉴赏诗歌的语言。
具体包括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经典古代诗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学会从诗歌的语言入手进行鉴赏。
2. 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通过古代诗歌鉴赏,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难点:如何把握诗歌的语言特色,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播放古典音乐,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美妙氛围。
2. 诗歌讲解:分别讲解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诗歌,重点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让学生进行鉴赏练习,指导学生从诗歌的语言入手,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自主选择一首古代诗歌进行鉴赏,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5.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探讨古代诗歌的审美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了解背景、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会情感。
2. 诗歌的语言特点:炼字、炼句、炼意、炼韵。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选取一首你喜欢的古代诗歌,从诗歌的语言入手进行鉴赏,写一篇鉴赏心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诗歌创作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三册第五单元,主要涉及古代诗歌的鉴赏,重点是鉴赏诗歌的语言。
具体包括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登高》、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等经典古代诗歌。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古代诗歌语言鉴赏,所选教材为《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第四章“诗歌的语言艺术”。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掌握诗歌的韵律、修辞手法,并能分析诗歌语言的情感表达。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如平仄、对仗、押韵等。
2. 掌握古代诗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 学会分析诗歌语言的情感表达,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运用诗歌的修辞手法,分析诗歌语言的情感表达。
重点:掌握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学会鉴赏诗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首古代诗歌,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引发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1)介绍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如平仄、对仗、押韵等。
(2)讲解古代诗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 实践情景引入:给出两个古代诗歌案例,让学生分析其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4.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古代诗歌,引导学生分析其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分析其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
七、板书设计1. 古代诗歌语言特点平仄对仗押韵2. 古代诗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3. 诗歌语言情感表达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取一首古代诗歌,分析其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
2. 答案要求:(1)准确描述诗歌的语言特点。
(2)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3)阐述诗歌语言的情感表达。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古代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现代诗歌,了解诗歌的发展变化。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古代诗歌语言特点的理解与掌握。
2. 古代诗歌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
3. 诗歌语言情感表达的分析。
4.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过程与答案要求。
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鉴赏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古代诗歌鉴赏中的语言鉴赏,所选教材为《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第四章“诗歌的语言艺术”。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掌握诗歌的韵律、修辞手法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通过实例分析,提升对古代诗歌语言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如平仄、押韵、对仗等。
2. 能够识别并分析古代诗歌中的常见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 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语言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代诗歌的韵律、修辞手法在实际诗歌中的运用及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学会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鉴赏》第四章内容预习、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让学生感受其语言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讲解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如平仄、押韵、对仗等,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实践分析:选取一首古代诗歌,引导学生分析其韵律、修辞手法及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4. 例题讲解: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讲解典型例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鉴赏能力。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取一首古代诗歌,分析其语言特点,包括韵律、修辞手法等。
2. 答案示例:诗歌:《静夜思》分析:本诗为五言绝句,平仄押韵,对仗工整。
诗中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通过将月光与霜相比喻,形象地描绘出月光的皎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古代诗歌语言特点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有所提高,但在分析具体诗歌时,部分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仍存在困难。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古代诗歌,积累诗歌鉴赏经验,提高自身文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