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之语言题
- 格式:pptx
- 大小:798.42 KB
- 文档页数:44
考点31 古诗文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测)【限时检测1】时间:15分钟实际答题时间:分数:30分实际得分:一、【2020·全国高三其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9分)正月十五夜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稂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注]①星桥:星津桥。
东都洛阳,洛水从西面流经上阳官南,流到皇城端门外,分为三道,上各架桥,南为星津桥,中为天津桥,北为黄道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总写节日气氛。
“火树银花"形容灯采华丽;“铁锁开”指上元节铁锁打开,任人通行。
B.中间两联是节日欢乐气氛的具体写照:游人如织,皓月当空;游伎们身着艳装,边走边唱。
C.尾联与李白笔下“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所强调的人生如梦,应及时行乐的心理相同。
D.这首诗对仗工稳,结构紧密,词采华艳,音调和谐,展现了一幅我国古代上元节的风情画。
2.清代学者纪昀评此诗:“三、四自然有味,确是元夜真景,不可移之他处。
夜游得神处尤在出句,出句得神处尤在‘暗’字。
”请简要赏析“暗”字“得神”所在。
(6分)(★)二、【2020·哈尔滨市第一中学校高三一模】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9分)舟过荻塘沈与求①野航春入荻芽塘,远意相传接渺茫。
落日一篙桃叶浪,熏风②十里藕花香。
河回遽失青山曲,菱老难容碧草芳。
村北村南歌自答,悬知③岁事到金穰④。
(注)①沈与求(1086—1137)宋代大臣。
政和五年进士。
历官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尚书参知政事,著有《龟溪集》。
诗人外出归来,船经荻塘,有感春景,而作此诗。
②熏风:和暖的南风,多指夏风。
③悬知:料知,推想而知。
④金穰:指丰收之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巧妙地将各种丰富的意象缀合在一起,诗中写山水,却语含感慨,意逸象外,将一首深情绵邈的诗作传于世人。
宿王昌龄隐居常建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注)鸾鹤:古常指仙人的禽鸟。
语出江淹《从冠军建平王登香炉峰》中“此山具鸾鹤,往来尽仙灵”。
13.下列可以收入本作品的诗歌集是()A.《诗余选集》B.《乐府诗选》C.《律诗集萃》D.《古诗菁华》14.以下评价适合于本诗的一项是()A.清新流畅B.含蓄委婉C.刚劲凝练D.凄清悲凉15.结合全诗,赏析画线句是怎样表达感情的。
【答案】13.C14.B15.尾联直抒胸臆,诗人表示将追随王昌龄而去,与鸾鹤仙灵为侣,隐逸终生。
表达了自己归隐的志向(或者表达了对王昌龄原先归隐的追慕,深情地呼唤王昌龄和自己一起归隐)。
【分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体裁知识的把握能力。
这是一首唐诗,从诗歌的形式来看,四联八句,二、四、六、八句押韵,中间两联使用对仗,属于近体诗中的五言律诗。
A.“诗余”是指词,排除。
B.“乐府诗”属于古体诗,排除。
C.“律诗”符合。
D.“古诗”有两个含义,一是古体诗,二泛指古代诗歌,范畴太大,排除。
故选C。
1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
从诗中来看,诗人在写景中蕴含着深长的比兴寄喻,形象明朗,诗旨含蓄,而意向显豁,发人联想。
诗人巧妙地抓住王昌龄从前隐居的旧地,深情地赞叹隐者王昌龄的清高品格和隐逸生活的高尚情趣,诚挚地表示讽劝和期望仕者王昌龄归来的意向。
语言刚劲凝练,“刚劲”指(姿态、风格等)挺拔有力,“凝练”指(文字)紧凑简练。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品味诗歌情感的能力。
首先理解画线句的意思。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意思是“我也想要谢绝世俗,来与西山鸾鹤合群”。
然后分析表达情感的方式。
“余亦谢时去”直接表示自己要追随王昌龄隐居而去,这是直接抒发情感,抒发了自己归隐的志向,再结合诗题“宿王昌龄隐居”以及前面所写的内容可以看出,也表达了对王昌龄原先归隐的追慕,希望王昌龄能和自己一起归隐。
古代诗歌语言鉴赏练习题(含答案)古代诗歌鉴赏教案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一、故事激趣:传说中,XXX有个聪明的妹妹XXX,其诗才在XXX之上。
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作为诗眼。
XXX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XXX不屑,讥之曰下品”。
XXX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
”XXX哑然。
XXX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XXX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
我们也不妨吟玩一下其中的味道:“轻风”徐徐,若有若无,“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
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XXX的“摇”、“舞”当与“狂风”相配才妥当。
下句中添“映”全无朦胧之美,“隐”也欠贴切。
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
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
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形。
一着此字,满句生辉。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这种手段叫炼字。
炼字是古代诗人提升诗歌品味的重要手段。
今天我们就来品味一下“炼字”给诗歌带来的妙处。
二、试题研析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早梅唐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你觉得颔联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头脑感情?答:“一”字用得最好。
梅花开于百花之先,已见其“早”;而“一枝”又先于众梅,就更显示出此梅不同平常,就更加凸起了题中“早”字。
诗人涵蓄地表达了他不甘寂寞孤独,希望能在明年应时而发,在XXX台上独占鳌头的头脑感情。
2、炼字佳句赏析:XXX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XXX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题目:XXX改“飞来”为“纷纷”,为什么好?答: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诗歌鉴赏语言风格高考真题1、19全国卷3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1).下列对本诗(de)赏析,不正确(de)一项是(3分)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de)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de)美丽画面.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de)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de)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de)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de)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de)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答案:(1).B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de)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de)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de)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de)错误是意象(de)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de)解说和艺术效果(de)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能看到远处田塍在粼粼(de)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意思是远望田塍像条线,一片白水波光参差.故选B.(2)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②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de)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能力.古代诗歌语言(de)风格特色是多种多样(de),有(de)清新,有(de)古朴.有(de)诗绚丽多彩,有(de)诗却质朴无华.有(de)诗语言明朗,有(de)却含蓄,言此意彼.有(de)诗平易近人,有(de)却险怪奇特.体会其风格特色,就是要体会语言(de)美,体会其内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七律.此诗首先紧承白居易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de)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de)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de)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de)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de)意志和乐观(de)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de)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de)艺术感染力.插田歌以俚歌(de)形式记叙了农民插秧(de)场面以及农夫与计吏(de)一场对话.首六句以清淡(de)色彩和简洁(de)线条勾勒出插秧时节连州郊外(de)大好风光以及农妇农夫(de)衣着,色彩协调,具有浓郁(de)南方水乡气息.接着六句以自己(de)听觉写出农民劳动(de)情绪.全诗用白描手法,语言通俗,对话全用口语,朴素无华,生动有趣,传神地表现出不同身份(de)人物不同(de)心理状态和性格特征,深得汉乐府民歌(de)真髓.2、18北京卷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辛弃疾蜀道登天,—杯送绣衣行客(2).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1)下列对这首词(de)赏析,不正确(de)一项是()(3分)A.词(de)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de)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de)惆怅.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de)江山美景都是作诗(de)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裒阳月.D.词(de)结尾两句,作者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de)情景,表达对友谊(de)珍惜与赞美.(2)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de)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 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de)理解.(6分)答案:(1).D(“作者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de)情景”表达有误,梅花花开、大雪纷飞是眼前之景,并非回忆之景.)(2)第一点(2分):该评论“虎啸龙吟”中有“和缓”,意思是指词人豪放大气(de)词风中有温婉细腻(de)情感抒发.第二点(2分):“千古浪”“三更月”“万里雪”等意象(de)选取豪迈大气,营造了气势恢宏(de)意境;“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de)运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de)期许与勉励,体现出”虎啸龙吟”(de)豪放之风.第三点(2分):“不堪离别”“儿女泪”“须相忆”又深情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细腻而真实(de)感受,对朋友浓浓(de)牵挂关切之意表达了词人“和缓”(de)温情.写作背景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冬,时稼轩罢居上饶.李正之是辛弃疾(de)好友,曾两度任江淮、荆楚、福建、广南路(de)提点坑冶铸钱公事(采铜铸钱),信州为当时主要产铜区,故李正之常驻信州.是年冬入蜀,改任利州路提点刑狱使.稼轩作此词送行.翻译蜀道攀登难于上青天,一杯薄酒为你践行.正是祖国被侵占(de)时候,自己又有才能去驱除外侮,却非要闲置如此.希望借着这首让金人闻风心惊.你文才出众,希望大展身手,为国立功建业.君莫要流泪伤心,请用诗写下一路美好景色:庐山(de)丰姿,赤壁(de)激浪,襄阳(de)明月.正是梅花花开、大雪纷飞季节,务必相互勉励莫相忘并不断传递消息. [1]。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语言)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至滑州隔河望黎阳忆丁三寓①王维隔河见桑柘,蔼蔼黎阳川。
望望行渐远,孤峰没云烟。
故人不可见,河水复悠然。
赖有政声远,时闻行路传。
【注】①公元726年夏,王维前往长安途经黎阳,为黎阳所吸引而生退隐之意,于是滨水定居于此。
公元729年秋,王维因赴长安与丁三在黎阳渡口话别,王维乘船渡河到达滑州,遂成此诗。
本诗的颔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蝶恋花苏轼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
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杜甫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①美,池②上于今有凤毛③。
【注】①世掌丝纶:世代都在中书省任职。
②池:凤凰池。
③有凤毛:南朝时谢凤和谢超宗父子文章风格和成就很出众,梁武帝称赞说“超宗殊有凤毛”。
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相比,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5.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小题。
【双调】折桂令·酸斋学士①席上张可久岸风吹裂江云,迸一缕斜阳,照我离樽。
倚徙②西楼,留连北海,断送东君。
传酒令金杯玉笋,傲诗坛羽扇纶巾。
惊起波神,唤醒梅魂。
翠袖佳人,白雪阳春③。
【注】①酸斋学士:贯云石,号酸斋,元代散曲家。
②倚徙:流连徘徊。
③白雪阳春:古代楚地的歌曲名,风格高雅。
后人评价此曲在风格上颇为清秀有力,很有“清劲”之风。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语言评测练习提升练习1.(2015重庆)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清黄之隽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
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
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
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
(1)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插”字有何表达效果?(4分)(2)末尾两句中的“悬崖”“崩坼”分别指什么?作者为何说“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4分)2.(2015湖北)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劳停驿欧阳修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
劳停驿,驿站名。
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4分)3.(2007广东)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4.(2007全国)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 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
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
旧俗寒食节不点火,节后点火称新火。
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鉴赏诗歌的语言评测练习1..【答案】(1)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心情。
用一“插”字,把江边山峰的尖峭、挺拔形象地表现出来。
(2)“悬崖”指倒映江中的陡峭山崖。
“崩坼”本指倒塌断裂,此指江中的山影破碎散乱。
作者担心竹篙一撑,江面激起水波,把江中的山影漾乱,美景被破坏。
2..【答案】(4分)①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
2024届高考语文专项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语言风格》检测卷古代诗歌阅读鉴赏之“语言风格”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李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先总写荷花“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拟人的手法,写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的悲哀。
D.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能力。
D.“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说法错误,“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在诗中并不典型,更谈不上“充满”。
全诗以荷为喻,属咏物诗,写荷之美,节奏轻快,一气呵成。
故选D。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月三首(其一)杜甫断续巫山雨,天河此夜新。
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
魍魉移深树,虾蟆动半轮。
故园当北斗,直指照西秦。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正因为雨停,故而银河呈现出与往日不同的情态,并引出颔联中“月”,与标题相呼应。
B.本诗围绕“月”展开描写,营造出凄清寂寞、哀婉伤感的氛围,意蕴绵长,感人至深。
C.颈联“移”“动”二字,形象传神,将雨后的环境写得富有动感,打破了夜晚的沉寂。
D.诗歌以平实质朴的语言展开描写、议论、抒情,与杜甫沉郁顿挫的传统风格有所不同。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的能力。
D.“诗歌以平实质朴的语言展开描写、议论、抒情”错误。
诗歌首联“断续巫山雨,天河此夜新”描写的是雨后夜晚银河呈现出的新景象;颔联“若无青嶂月,愁杀白头人”抒发的是假若今晚没有这青嶂与月,作者将会被孤独寂寞之愁所伤。
高考一轮复习——诗歌专题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小题。
山坡羊·闺思(元)张可久云松螺髻,香温鸳被,掩春闺一觉伤春睡。
柳花飞,小琼姬,一声“雪下呈祥瑞”,团圆梦儿生唤起。
谁,不做美?呸.,却是你!1.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坡羊”是曲牌,标题“闺思”既暗示诗中人身份,又点明诗歌的题材和主题。
B.“云松”喻女子蓬松的头发,“螺髻”写发型,“伤春”之情实因“闺思”而起。
C.“小琼姬”指美丽的小丫头,“雪”字运用了比喻手法,巧应上文的“柳花飞”。
D.“生”意为“硬生生”,突出小丫头吵醒女主人团圆梦的无情以及女主人的懊恼。
2.有评论者认为曲末的“呸”用语粗俗,应该删去,你赞同他的说法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有美堂①暴雨宋·苏轼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激池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②,倒倾鲛室③泻琼瑰。
【注】①有美堂:在杭州吴山上。
熙宁六年初秋,时在杭州通判的苏轼和几位诗友设宴小饮于此,忽遇暴雨,即兴写下此作。
②泉洒面:唐玄宗曾谱新曲,召李白作词。
白已醉,以水洒面,使之醒后,即时写了多篇。
③鲛室:神话中海中鲛人所居之处,这里指海。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起句突兀,诗人不说雷声从空中来,却说从“脚底”出,说明了雷声离人之近,衬托出有美堂位置之高。
B.颈联运用比喻,写景与写意交相并用,气势充沛,从视觉上渲染了暴雨中的西湖湖水几乎满溢而出的神奇景象。
C.尾联用典,以洒泉水唤醒诗仙李白和倾倒鲛屋里满室的珠玉诱人遐想,暗喻奇妙景物可以诱发诗人的佳句美文。
D.这首即景诗以雄奇的笔调、新妙的语言,前赋后比,有声有色地摹写了诗人于有美堂所见骤然而至的急雨之景。
4.请简要赏析诗歌颔联是如何表现“暴雨”的。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9分)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
赏析炼句之美例1.(2018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9分)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5.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例2.(2015四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1.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3分)例3.(2016全国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杜甫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
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
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
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
⑤斯须:一会儿。
1.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5分)例4.(2017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例5.(2016全国Ⅲ)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8~9题。
内宴奉诏作曹翰①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
③时髦:指当代俊杰。
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
8.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二鉴赏诗歌的语言(学生)大连市旅顺中学语文组一、对诗歌语言的鉴赏(一)词语的鉴赏例1:(2009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小题: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2分)例2:(2009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慢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1小题: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例3:(2009年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月杜甫万里瞿唐①月,春来六上弦②。
时时开暗室,故故③满青天。
爽和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注】①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频频。
2小题: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4分)(二)语言风格的鉴赏例:(2009年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①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
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
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②波神:水神。
③准拟:准定。
2小题: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3分)。
古代诗歌阅读考点17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语言艺术原卷版✬题组训练A组(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小题。
使东川·南秦雪[注]元稹帝城寒尽临寒食,骆谷春深未有春。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
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
飞鸟不飞猿不动,青骢御史上南秦。
【注】此诗是元稹被贬到四川通州之时,途径骆口驿所作。
1.有人评价元稹的这首诗“辞浅意哀,极为扣人心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2小题。
凉思李商隐客去波平槛,蝉休露满枝。
永怀当此节,倚立自移时。
北斗①兼春②远,南陵③寓使④迟。
天涯占梦⑤数,疑误有新知。
【注】①北斗:诗中借指皇帝居处,即长安。
②兼春:兼年,两年。
③南陵:唐时属池州,今安徽南陵县。
④寓使:送信的使者。
⑤占梦:占卜梦境。
2.前人说尾联中“数”“疑”两字用得贴切、奇妙。
请简要赏析。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3小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川。
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
孤灯寒照,湿竹暗浮烟。
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①。
[注]①共传:互相举杯。
3.诗歌的颈联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第1题。
题红叶唐·韩氏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行宫唐·元稹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1.韩诗委婉含蓄,元诗平白如话,请指出各采用什么手法写宫女的心事和命运。
(五)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第2题。
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寒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2.在《寒菊》一诗的“宁可枝头抱香死〞这句中,你认为哪个字用得最为传神?请简述理由。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3题。
浣溪沙·去荆州张孝祥方舡载酒下江东,箫鼓喧天浪拍空。
万山紫翠映云重。
拟看岳阳楼上月,不禁石首岸头风。
作笺我欲问龙公。
备战2021年高考二轮冲刺高频、高危题型强化训练卷第26题诗歌鉴赏之语言类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宿龙宫滩①韩愈浩浩复汤汤,滩声抑更扬。
奔流疑激电,惊浪似浮霜。
梦觉灯生晕,宵残②雨送凉。
如何连晓语,一半是思乡。
(注)①龙官滩:在广东省阳山县阳溪上。
公元803年,韩愈因直言进谏为权臣所谗,被贬为广东阳山县令;公元805年,遇大赦得以回归北上,途中写下了这首诗。
②宵残:天亮之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从触觉和听觉写阳溪之水,写出了滩水的浩渺和水声的时高时低。
B.颔联描绘江水奔流的景象,“疑”和“似”两字表现了诗人的心理感受。
C.诗歌前两联写龙宫滩之险奇,颈联则写诗人由眼前之景所触发的感情。
D.尾联写诗人梦醒之后与他人的谈话,直接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之情。
2.“宵残②雨送凉”中哪个字用得好,请结合诗意解析此字的含义。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黄庭坚〔宋代〕前日幽人佐吏曹,我行堤草认青袍。
心随汝水春波动,兴与并门夜月高。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1)。
酒船鱼网归来是,花落故溪深一篙。
(1)九方皋,即伯乐。
3.下面对这首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黄庭坚当时在并州,过平舆时思念朋友李子先,于是写了这首诗。
B.“青袍”即“青衫”,官位低的官员的服色。
与“江州司马青衫湿”同意。
C.颔联两句,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由自己联想到友人,感情真挚自然。
D.颈联的反问紧扣首联“佐吏曹”“青袍”诗意,抒发了对友人和自己才华不得施展的不平之意。
4.诗的尾联含义深刻,余韵悠长,试鉴赏之。
三、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5-6题。
春山夜月于良史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第三联“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以及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
古诗鉴赏考点精练一鉴赏诗歌的语言★考点过关题1.(北师大附属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①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①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
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
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
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2)“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至后①杜甫冬至至后日初长,远在剑南思洛阳②。
青袍白马有何意,金谷铜驼③非故乡。
梅花欲开不自觉,棣萼④一别永相望。
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注】①这首诗做于安史之乱后的第二年冬至前后。
②诗人青少年时期在洛阳度过。
③金谷、铜驼:指金谷园、铜驼陌,皆洛阳胜地。
④棣萼:出于《诗经·小雅·常棣》“棠棣之华,萼不韡韡(wěi,光明华美的样子)。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冬至”点题,冬至之后,白日渐长,写出诗人身在蜀地,心思洛阳的现状。
B.“青袍白马”运用借代手法,代指叛军。
诗人此时不禁想到叛军攻入洛阳的情景。
C.洛阳胜地金谷园、铜驼陌受到战争破坏,让诗人心生国破家亡、物是人非之感。
D.尾联直抒胸臆,诗人在愁苦之余本想写诗遣愁,诗成之后却心生寂寥倍感凄凉。
(2)本诗的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3. (揭阳市三中2019届高三10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