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与《左传》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与《左传》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重点:《左传》的史学价值,泓之战的翻译

难点:泓之战的选文翻译

解题:

一、关于《春秋》

从目前确知的情况来看,中国最早的历史记载,当以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记载和西周时期的金文记载为标志。春秋末年孔子整理、编篡的《尚书》中的一部分文章和《诗》中《雅》、《颂》的一部分诗篇,也是较早的历史记载,前者同甲骨文、金文的记载都是殷周时代王侯贵族的档案文书。后者是西周王室祭祀宴享时的颂诗。这是中国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纪录。

一般说来,甲骨文记事简略,还不是有意识的历史记载。金文记事因青铜器物相联系而包含着传世的明确意识,这与甲骨文是有明确区别的。这些记载,都是当时人际当时事。一般不涉及到对于过往历史的追述;同时,所记之事多以王侯贵族为对象。这两点,表明了他们作为官方文书的性质。

孔子所编修的《春秋》,是中国史学上第一部私人

撰述的历史著作。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因致力与历史文献的整理和修撰。《春秋》而在中国史学史和文献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春秋”本各国国史统称,司马迁也把它们称为“史记”。孔子修《春秋》,当在春秋之末,他在阅读了西周和鲁国文献的基础上,博览备采,撰成此书。《春秋》以编年纪事,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下迄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历经鲁国十二公,共242年的历史。大约18000字,大致写出了春秋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春秋》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编年史著作,它的第一个特点是“属辞比事而不乱”。就是编缀文词、排列史事有一定的规范,全书井然有序。这说明《春秋》在编撰形式上的优点,二是用词造句讲究,二是善于综合、

排比史实。这样按照时间的顺序把历史事件一一排比出来,使人们可以对长时间的不同地域的历史发展,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春秋》初步创立了中国编年体史书的雏形,在史学发展上是有重要意义的。《春秋》记入死亡,因身份不同,有的书为“崩”,有的书为“卒”,有的书为“薨”。此为记军事行动,因双方或各方情况不同,而有伐、侵、入、战、国、取、救、执、溃、灭、败等种种书

法。记杀人,因杀与被杀者的地位不同,有的书为“杀”,有的书为“斌弑”。类似这样一些在“属辞”上严谨有序的区别,其实反映了撰者对有关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不同认识和评价。

关于《春秋》在撰述上的成就,《左传》作者借“君子曰”给娱乐这样的评价:“《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圣人,谁能修之!”说它言少意明,意义深远,表达婉转而有顺理成章,直言其事而无迂曲,能起到惩恶劝善的作用。这是把它的语言、内容、著述方法、社会作用都讲到了。司马迁也说《春秋》“约其文辞而指博”,也是从语言和意义上肯定了它的成就。

孔子修《春秋》的时代是社会大变动的时代。按照孟子的说法是“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司马迁也认为,“《春秋》约其辞文,去其烦重,以制义法,王道备,入事挟”。他们的看法,道出了《春秋》问世的时代特点,《春秋》作为反映春秋这一历史转折时期的历史著作,无疑具有特殊的史学价值。

《春秋》对诸国纷繁复杂的历史,进行了爬梳、综合、排比,勾勒了一个时期的历史发展的轮廓。但

是它对于每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或事件中的有关人物,一般都没有写出它们的或他们的活动,这对于人们了解历史的事实和把握历史面貌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这就由后来的《左传》来弥补了。

二、《左传》的作者及成书年代

1、《左传》的作者历来有不同说法,大体上是《论语》中孔子提到的左丘明;司马迁所说的作《国语》的左丘;卫左氏人吴起即战国时相魏文侯的吴起。但杨伯峻在《春秋左传注》中一一予以驳斥,理由如下:《论语》中的左丘明与孔子似乎是同一时代人或者要早于孔子,而《左传》记述到了孔子死后若干年;如果《国语》作者与《左传》同,那么二书至少仍有互补作用或相互参证作用,然而二书风格文笔不同不说,内容上也看不出有互为参考之意义;吴起是著名军事家,讲究形势、谋略,而《左传》不排斥“怪乱力神”内容,其观点不一致。

2、其成书年代当在公羊传、谷梁传之前,即战国之际,上距鲁哀公不远。有两种传本,一种是孔壁藏书,一种是民间私传本。《左传》是用先秦文字写就的,属古文经。

三、《左传》与《春秋》的关系

《左传》也是一部编年体史书,所记上限与《春

秋》同,下限到鲁悼公十四年,一共269年的历史,比《春秋》下推了14年。《左传》是战国时期早期间世的历史著作,关于其作者,相传为孔子同时代的左丘明,也有人认为是子夏或吴起。从《左传》的纪年和书法来看,其作者肯定是受到了《春秋》的影响。据各种资料研究,《左传》似应是完成与战国初期的作品,出自鲁国史宫的手笔,整理者可能是左丘明。它吸收了以往编年史重视时间观念的长处,但传文内容同所谓《春秋》经文内容并不密切配合,记载的历史也比《春秋》多27年。顾炎武说“左氏之书,成之者非一人,录之者非一世,可谓富矣。”是有道理的。

不过,一般认为《左传》是春秋时期编年史,作者相传为鲁国史学家左丘明。按鲁国十三个君主的顺序编写,自鲁隐公元(公元前722),终于鲁悼公十四年(公元前454),计269年。

1、《左传》是解释《春秋》的传。

在汉代,解释《春秋》的传有五种,即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邹氏传、夹氏传,后两种早亡,流传下来的三种合称《春秋三传》,这三传释经的侧重点不同。公羊传、谷梁传以释微言大义为主,左氏传则以史事叙述为主。

2、在体例上,《左传》依循《春秋》,以鲁四国君

在位的年次为纲,依照周历(有时按鲁历),按时、月、日用史实说明《春秋》经文上所列举的重要历史事件,属编年体史书。

3、在内容上,《左传》记事终止时间较《春秋》后延27年,并且通过经传相对照看,有的经有传无,有的经无传有。

《左传》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悼公14年(前454年),历经鲁国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悼公13个君主。而《春秋》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14年(前481年),中经12个国君。

《左传》虽然为传释《春秋》而作,但与《春秋》经文并不完全一致,这不但从起止时间上能够看出来,而且具体内容上也是这样,有经有而传无的地方,有经无而传有的地方,有材料就解释,无材料就从略,只要有可靠材料,即便经无,也会记载下来。

4、今本《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省称。

《春秋》《左传》二书,原本单行,晋杜预为二书作注,分经之年与传之年相附,为整齐记事,因将《左传》原文分割,按年隶属《春秋》经文之下,先经后传,合为一书,而成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