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阅读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0.91 KB
- 文档页数:1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十五从军征》含答案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47.在学习这首诗歌时,李雷不理解主人公为何不自己赶快回到家中,还要询问乡里人。
请你结合诗句向他解释。
48.诗歌结尾主人公流下了泪,这泪水中包含了怎样复杂的情感?【答案】47.示例:李雷,“家中有阿谁”这一句恰切地表达了主人公对家人的关切,也表现了乡里人见到几十年未见的归人时惊喜、心疼、同情等复杂的心情。
如果只写主人公的急切,人物形象就显得不够丰满立体。
48.示例:主人公的泪水包括对亲人逝去的悲痛、家园颓败的辛酸、征战多年的痛苦、未来生活的迷茫。
【解析】47.本题考查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和人物情感的分析。
根据《十五从军征》中的诗句,可知主人公十五岁就从军远征,直到八十岁才得以返回家乡,他在外漂泊了六十五年,对家中情况一无所知。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遇到乡里人,迫切地询问“家中有阿谁”,这是他急于了解家人是否安在,家中现状如何的直接体现。
这句诗不仅展现了他长时间离家后的急切心情,也揭示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主人公通过询问乡里人,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忐忑和期待,同时也展现了乡里人对他的同情和惊讶。
这样的描绘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人物情感更加丰富,更加真实地反映了战争对个人和家庭的深远影响。
所以,主人公的这一行为是出于对家乡和亲人的急切关心,也是诗歌情感表达的需要。
根据以上分析作答即可。
4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情感主旨分析。
根据“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可知,主人公看到的只是一片坟墓,亲人们早已离世,他无法与他们团聚,心中的悲痛难以言表。
结合“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可知,这里描绘了家园荒芜的景象,野兔钻狗洞,野鸡在梁上飞,庭中生长着陌生的谷物,井上长满了葵菜,这些都是家园无人照料的象征,让人感到辛酸。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十五从军征》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45.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诗围绕应征多年的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布局,巧妙自然。
B.“十五”与“八十”相对照,“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极写从军之久。
C.诗中的两处语言描写,以对答的形式,表达了几十年未归的主人公对家人的关切。
D.本诗以乐景写哀情,情真意切,语言质朴,颇能体现汉乐府善于议论的艺术特点。
46.本诗画线句与《梁甫行》中“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都写到了动物,在写法上有何共同妙处?【答案】45.D 46.(1)都采用白描手法/ 环境描写/ 侧面描写(手法),表现出环境的荒凉破败,人民生活的艰苦,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分析】4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D.本诗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诗歌能体现汉乐府善于叙事的艺术特点,而非“善于议论”。
结合“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可知,这是由远看到近见,描写满眼更加荒凉凄楚的景象,是以哀景写哀情,而非“以乐景写哀情”。
故选D。
46.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本诗画线句“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意思是: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运用白描手法,描写了老兵家中的“兔”“雉”两种意象,突出了环境的荒凉破败,写出了老兵家中空无一人的凄凉场景,进而烘托出老兵内心的悲痛。
《梁甫行》中“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意思是:简陋的柴门如此冷清,狐兔在房屋周围自在地行走毫无顾忌。
运用白描手法,通过“狐兔”两个意象,写住处的荒凉,反映了那个时代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惨痛景象,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同情。
十五从军征阅读理解题及答案2022十五从军征这首乐府诗,描绘了一位回乡老兵途中与到家的种种见闻,叙事自然流畅,语言朴实真切,具有汉乐府民歌的特点。
下面本店铺为大家带来十五从军征阅读理解题及答案2022,希望大家喜欢。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①阿谁:谁。
阿,语气助词。
②旅:通”稆”,不经播种而野生曰”稆”。
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路遇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阅读题及答案6. 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解析:从诗歌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看,主人公是一个八十岁才回来的征夫。
据此,可以概括诗歌的主旨。
参考答案:这首古诗反映了兵连祸接的社会现实,控诉了战乱和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7. 本诗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解析:诗歌的主题和战争有关,但诗歌中却没有一个字直接控诉战争,据此,可以判断诗歌的手法。
参考答案:整首诗并没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从老兵回乡后所见所感落笔,将典型情绪与典型环境融为一体,强烈的对比,表现出民生的悲惨。
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感情真挚,悲怆动人。
以上就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十五从军征阅读理解题及答案2022,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本店铺还有更多精彩的语文知识,请多多关注我们吧。
【十五从军征阅读理解题及答案2022 十五从军征阅读理解】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3《十五从军征》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字词解析:1. 始:才;归:回家。
2. 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上。
3. 阿(ē):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4. 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遥看:远远地望去。
5. 松柏(bǎi):松树、柏树。
6. 冢累累:坟墓一个连着一个。
冢(zhǒng),坟墓、高坟。
累累(léi léi),与“垒垒”通,连续不断的样子。
7. 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
窦(dîu),洞穴。
8. 雉(zhì):野鸡。
9. 中庭:屋前的院子。
10. 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11. 旅葵(kuí):葵菜,嫩叶可以吃。
12.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13. 羹(gēng):用菜叶做的汤。
14. 一时:一会儿就。
15. 贻(yí):送,赠送。
16. 看:一说为“望”。
17. 沾:渗入。
赏析: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
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
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出于战事,而且这一去就是数十年!“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十五从军征》赏析习题及答案《十五从军征》赏析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XXX?”“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XXX,中庭生旅谷,XXX。
XXX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XXX!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那些人健在?”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已经是松柏青翠,XXX相连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作者】XXX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和收拾整顿、制订乐谱的机构,叫“乐府”。
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简称乐府。
【主题思想】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久经征战的老兵,归家后的凄凉处境,悲苦心情。
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赏析】全诗突出写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老士兵的形象,也着力刻画了“家”的形象,同时只写了一笔的“乡里人”的形象也很鲜明。
饱经风霜、苍老惶切的老人,无须顾忌、直言不讳的乡亲,衰草古柏荒坟的家园,共同构成了一幅真实动人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主题的画面,典型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现实的一个侧面。
尤其是主人公和他的家的相互映衬的叙写,把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水平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服了整整六十五年兵役的人,竟然还是全家唯一的幸存者,那些没有服兵役的亲人们,坟上松柏都已葱葱郁郁,可以想见他们生前贫寒凄苦的生活还不如每时每刻都可能牺牲的士卒;作品具体写的是主人公为国征战六十五载却有家归不得,等到归时却又无家可归的不幸遭遇和惨痛心情,而他的不幸与那些苟生且不能只有走进静默、暗湿、冰冷的坟墓的亲人们相比,他又是“幸运者”了。
十五从军征阅读附答案《十五从军征》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此诗描绘了一名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以后的种种场景,附答案,喜欢的过来一块儿分享吧。
十五从军征(汉)佚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热,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注释】阿:在文章中是一个语音词。
突:洞穴。
旅:野的。
持:用14.以下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诗人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开篇,看似清淡,却耐人寻味,涵蓄点出了战争周期之长和当时百姓兵役之沉重。
B.“兔从”到“中庭”四句,由远及近,侧面写出主人的家荒凉破败的景象,控诉了战争对普通人糊口的毁灭。
C.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对老兵“出门张望,老泪纵横”这一动作细节描述,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凉之感。
D.全诗以老兵回家的情感变化为线素:满怀但愿一但愿落空一完全绝望一悲痛流泪,有波涛有起伏,且引人深思。
E.此诗与《采薇》同为战争题材的诗作,都表达了归途中急切、担优和回家后发现家中事过境迁的忧伤之情。
15.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6分)答案:(二)古代诗阅读14.BE。
B:“侧面写出”不正确,这四句是直接描述老兵家园的荒凉景象;E:“都表达了回家后发现家中事过境迁的忧伤之情”错,《采薇》只描述了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想,(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5分)15.本诗描绘了一个久战疆场、不得归家,年迈归家却已流离失所,孤苦无依、内心忧伤的老兵形象。
久战疆场,不得归家;“十五”从军,“八十”方回,写出老兵一去数十年,有家归不得,年迈归家却已流离失所;归途中逢乡里人,得悉家中已是荒坟累累,到家所见是兔子、野鸡;庭院中长出了“旅谷”井台上也长出了“旅葵”,处处荒凉破败。
孤苦无依、内心忧伤;春谷作饭,采葵作羹,却不知递谁,出门东望,潸然泪下,心中的悲痛诉说不尽。
《十五从军征》阅读答案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垒垒。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杂树,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版本一:1.解释加点的字①八十始得归:②采葵持作羹:③兔从狗窦入:④不知贻阿谁:2.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①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②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3.诗中主人公离家归家的年龄分别是多大?4.用诗中的句子回答:主人公的家现在怎样?5.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参考答案:八.1.①才②菜汤③洞④给2.远远看去,那就是你的家,那边松树柏树很多,坟墓一大堆。
走出门外向东望去,(心情极其悲痛),眼泪就流了下来。
3.十五、八十4. 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5.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版本二《十五从军征》阅读题:1.“十五”“八十”是____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主人公归家后,看到家中凄凉破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此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通过哪句诗体现出来的?《十五从军征》阅读答案:1.夸张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的不合理。
2.兔从……葵。
3.抒发了老翁孤独凄凉的心情。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中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十五从军征》《望月有感》含答案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望月有感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十五从军征》由近及远描写了老兵家中的凄凉荒芜,选取“松柏”“冢”“旅谷”“旅葵”这些意象,倍增凄楚之感。
B.《十五从军征》最后两句通过对“老兵出门张望、老泪纵横”这一动作细节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老兵心中的悲凉之感。
C.《望月有感》颔联中的“干戈”,其义与“干戈寥落四周星”中的“干戈”相同,均指战争。
D.《望月有感》尾联写诗人深夜难寐,举首遥望孤悬夜空的明月,情不自禁联想到飘散在各地的兄长弟妹,构筑出一幅五地望月共生乡愁的图景。
16.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答案】15.A 16.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渴望。
【解析】15.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A.有误,《十五从军征》由远及近描写了老兵家中的凄凉荒芜;故选A。
16.本题考查对比阅读。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等语句写,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结果家人已经离世,暴露了古代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役,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渴望。
《望月有感》“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点明背景,经历战乱,漕运受阻致使饥荒四起,兄弟分离;“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战乱频年,家园荒残,手足离散,表现了战争带来的灾难,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的渴望;据此概括两首诗表达的相同情感即可。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十五从军征》含答案阅读《十五从军征》,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5.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十五从军征》用两个数字“十五”“八十”写出了主人公从军时间久,用一组问答表现了主人公由①到的心情,用四种事物“”“雉”“谷”“葵”描绘了主人公家中的景象。
16.“泪”是诗歌中的常见意象,捕捉这个意象,有助于理解诗歌中的不同形象。
请根据你对下面作品的理解,完成表格。
【答案】15.示例:期望失望兔示例:荒凉破败16.悲伤痛苦的老兵思乡忧国【解析】15.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第①空,根据“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可知,主人公“十五”从军,“八十”始归,背井离乡几十年的时间中,对家乡亲人充满了热切的思念,所以在路上遇到同乡之人时急切地询问家中亲人的情况。
这时主人公的心情应该是期待(憧憬、激动)的。
第②空,联系“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这句同乡人的答话可以看出,主人公的家中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暗示主人公已经没有亲人了。
本是满心欢喜回家与亲人团聚,却突然得知已经天人两隔,所以这时主人公的心情应是失望(悲恸、沉重)的。
第③④空,诗歌“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两句意为: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这两句话借用“兔”“雉”“谷”“葵”四种事物,描写出主人公家中长久无人居住,已经被野生的植物和动物所占据,一片荒凉破败的凄楚景象,使人倍感伤神。
据此可知,第③空填“兔”,第④空填“荒凉破败”(意思相近即可)。
16.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理解。
解答此题时,注意仿照“感时伤世的诗人”这一结构,将答案组织为四字词语加人物的形式。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 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十五从军征》描绘了一个在外征战多年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表达了作者对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的怨恨与同情。
2. 诗中主人公离家归家的年龄分别是多大?
答:十五、八十。
3. 用诗中的句子回答:主人公的家现在怎样?
答: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4.“十五”“八十”是____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答:夸张,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的不合理。
5.主人公归家后,看到家中凄凉破败的景象是“兔从……葵。
”
6.此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通过哪句诗体现出来的?答:抒发了老翁孤独凄凉的心情。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7.“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2分)。
小编整理了关于《十五从军征》原文以及《十五从军征》阅读答案,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希望同学们在阅读这首诗的时候更好的理解诗中的情感和思想,《十五从军征》阅读答案以供大家在阅读和练习之后参考!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垒垒。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杂树,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阅读题:
1.“十五”“八十”是____的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
2.主人公归家后,看到家中凄凉破败的景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通过哪句诗体现出来的?
《十五从军征》阅读答案:
1.夸张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的不合理。
2.兔从……葵。
3.抒发了老翁孤独凄凉的心情。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
泪落沾我衣”
在兵役严苛的封建社会,这首十五从军征里道不尽的心酸与批判,关于《十五从军征》阅读答案,以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