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升华和凝华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93.50 KB
- 文档页数:4
第4节升华和凝华学习目标:1.了解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2.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3.通过教学活动,激发探索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和关心环境的态度。
学习重点: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学习难点:升华和凝华现象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先通读教材,勾画出本节内容的基本知识:升华与凝华现象,再完成预习指导设置的内容,依据发现的问题,然后再读教材或查阅资料,解决问题。
完成时间15分钟。
(二)预习检测1.寒冷的季节,冰冻的衣服挂在外面冻干,这是现象。
温暖的天气,湿衣服凉干,这是现象。
2.白炽灯泡的灯丝在使用后越来越细,灯泡越来越黑,无论怎么擦再也擦不明亮,这(一)学始于疑:1.常见的升华现象有哪些?2.常见的凝华现象有哪些?(二)质疑探究:探究点1:升华现象(重点)问题1:干冰(固态CO2)暴露在常温下时,它会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这种现象叫,用干冰在舞台上产生的淡淡白雾,是由于干冰,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针对训练:2012年3月,英国科学家研发出“激光橡皮”,专门用来去除白纸上的黑色碳粉字迹.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同时字迹消失,为防止高温对纸张的破坏,激光照射时间需严格控制.探究点2:凝华现象(重点)问题1:北方的冬天,房屋窗玻璃上出现了美丽的“冰花”.请问这美丽的“冰花”是在窗玻璃的室内表面上形成的还是窗玻璃的室外表面上形成的?请你解释“冰花”是怎么形成的?针对训练:1.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树枝上形成雾B.池塘中的水结冰C.植物上形成露D.寒冬晾在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探究点3:水的三态变化(难点)问题1:思考P65想想议议——水的三态联系:水的三种状态分别是冰、水、水蒸气。
完成图中填空说明它们三者之间转化过程的名称以及吸热、放热的关系。
问题2:水为何珍贵?水能为人类做些什么?破坏水资源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我们应该怎么办?三、达标测评1.冬天房顶上的积雪没有融化,但会逐渐减少。
3.4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的升华和凝华现象;2.掌握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区别;3.理解升华和凝华过程的能量变化;4.能够列举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学习内容1.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升华是指物质由固态直接转变成气态的过程,无需经过液态。
例如,固态的干冰(二氧化碳)在常温下直接转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气体,没有经过液态。
凝华是指气态物质直接转变成固态的过程,无需经过液态。
例如,水蒸气在冷凝器中直接转变成水滴,没有经过液态。
2. 升华和凝华的区别升华和凝华在物质状态变化的过程和方向上是相反的。
在升华过程中,物质从固态直接转变成气态,而在凝华过程中物质从气态直接转变成固态。
3. 升华和凝华的能量变化在物质升华过程中,由于固态向气态的转变,需要吸收能量,因此升华是一个吸热过程。
而在物质凝华过程中,由于气态向固态的转变,释放出能量,因此凝华是一个放热过程。
4. 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比较常见,下面列举了一些例子:•升华:干冰在常温下直接从固态转变成气态;•凝华:水蒸气在冷凝器中直接从气态转变成水滴;•升华:樟脑丸放在潮湿的地方会直接挥发变成气体;•凝华:冬天的霜花是由水蒸气直接转变成固态的水晶。
三、学习思考1.请试举更多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分析其原因;2.升华和凝华过程中能量的变化与什么物理概念有关?四、学习拓展1.调查并了解不同物质的升华和凝华温度;2.研究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与热力学的关系;3.搜索相关实验,在实验中观察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记录所使用的材料和实验步骤。
五、课后练习1.简述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及其区别;2.举例说明物质的升华和凝华现象;3.说明升华和凝华过程中的能量变化;4.列举更多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3.4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学习目标 - 了解物质的升华和凝华过程 - 掌握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和特点 - 理解物质状态的变化与分子运动的关系1. 导入引入话题: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情况?或者反过来,是不是发现有些物质在气态下直接变为固态?这是怎么发生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升华和凝华这两个有趣的现象。
2. 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
比如冰块在一定条件下直接变成水蒸气。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转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
例子有可以是蒸馏水蒸气转变为冰晶。
3. 升华和凝华的条件和特点3.1 升华的条件和特点1.升华的条件:气态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大于或等于固态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2.升华的特点:–物质在升华过程中不经过液态阶段,直接从固态转变为气态;–升华是吸热过程,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3.2 凝华的条件和特点1.凝华的条件:气态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小于或等于固态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2.凝华的特点:–物质在凝华过程中也不经过液态阶段,直接从气态转变为固态;–凝华是放热过程,释放热量到外界;4. 升华和凝华与分子运动的关系升华和凝华这两个现象与物质的分子运动紧密相关。
我们知道,在高温条件下,物质的分子热运动剧烈,分子间的距离变大,相互吸引力减小,这时气态分子会呈现出较为自由的状态。
相反,在低温条件下,物质的分子热运动减弱,分子间的距离变小,相互吸引力增大,固态分子更加稳定。
在升华和凝华过程中,当物质的温度高于升华温度时,物质的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从固态直接转变为气态,即发生升华。
当物质的温度低于凝华温度时,物质的分子由于能量不足而不能保持在气态,直接转变为固态,即发生凝华。
5. 总结通过对升华和凝华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物质状态变化的多样性。
在特定的条件下,物质可以直接发生升华和凝华,并且这两个过程与物质的分子运动密切相关。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升华和凝华的现象,例如冰块融化为水蒸气的升华过程和水蒸气凝结为冰晶的凝华过程。
升华和凝华【学习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4.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习重点】:升华和凝华的应用【学习难点】: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导与学过程】:一、趣味导入天气太热了,已经好多天没有下雨了,田里的禾苗都盼着能下一场大雨。
为了缓解旱情,人们用飞机在天空中喷洒干冰。
果然,过了一会的功夫就阴云密布,开始了降雨。
这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亲爱的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1、什么是升华和凝华?2、升华现象在生活中有哪些例子?3、凝华现象在生活中有哪些例子?4、升华和凝华吸放热的情况。
三、展示点拨,质疑问难1、升华①定义:的物态变化过程。
②实验:碘的升华实验。
观察:实验过程中,上下翻转仪器,在容器壁上有没有出现液体流动的痕迹?。
说明:碘受热直接会由态到态。
这一过程需要加热,所以升华现象要。
③应用:冬天,户外衣服上会结冰,冰冻的衣服同样会变干。
厕所里的卫生球和衣柜里的樟脑球的变小。
永久了的灯泡灯丝变细。
人工降雨时喷洒的干冰。
2、凝华①定义:的物态变化过程。
②实验:刚才碘升华的实验中,过一会你会在玻璃壁上看到什么现象?现象:看到了有态碘的出现。
说明:碘蒸汽会直接会由态到态。
这一过程需要放热,所以凝华现象要。
③应用:自然界中“霜”的形成。
用久了的灯泡外壁变黑。
寒冷的冬天,窗户内壁上出现的冰花。
四、盘点收获,拓展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学到了:1、升华:物质由的变化过程。
2、凝华:物质由的变化过程。
3、升华与凝华的吸放热情况,升华要,凝华要。
五、达标测试,巩固提高1.下列现象,各属于哪一种物态变化(1)用钢水浇铸火车轮是__________;(2)把废铁块熔成铁水是__________;(3)春秋夜晚出现的“露”是__________;(4)冬夜出现的“霜”是__________.2.日光灯用久了玻璃管的两头会发黑,这是由于钨丝受热产生了__________现象,然后降温在灯管上__________的缘故.3.寒冷的冬天,挂在室外的湿衣服会结冰.尽管室外的气温始终在0℃以下,结冰的衣服最后也会变干,这是由于冰__________的缘故.霜的形成是__________发生__________的现象.4.卫生球放在箱子里,过几个月会变小或消失,这是卫生球发生了__________现象.5.该选哪一项(1)冬天的早晨经常看到房间的玻璃上附着一层冰花,这是室内的水蒸气A.升华而形成的B.凝华而形成的C.液化后凝固形成的D.汽化而形成的(2)在实验室里,常用干冰(固态CO2)的升华A.吸热来获得高温B.放热来获得低温C.吸热来获得低温D.放热来获得高温六、作业布置阅读下节教材,提出你发现的有价值或困惑的问题,填写在下节“师生随笔”中;七、自我反思补充: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2、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霜;3、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4、“白气”是水蒸汽与冷液化而成的。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学案班级: 姓名:【温故知新】()(热)()(热)()(热)()(热)【学习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知道升华要吸热, 凝华要放热。
3.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重点: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要吸热, 凝华要放热。
难点: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实验探究】一、实验: 加热固态碘1、认一认: 认识实验仪器以及碘的小颗粒。
2.做一做: 给仪器中的碘颗粒加热。
3.看一看: 你看到了什么情况?4、你确定里面没有液体碘么?5、怎样让碘不熔化, 还能升华?用什么加热?二、思考实验现象想一想: 1.加热前, 碘是态, 加热后, 碘是态,(有/没有)液态的碘出现。
2.加热时, 碘由态直接变成态;这一过程是要吸热还是放热呢?小结: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 , 这一过程需要。
(吸热/放热)想一想:冷却时, 碘由态直接变成态。
这一过程是要吸热还是放热呢?小结: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 , 这一过程需要。
(吸热/放热)【课堂小结】1.完成下面的物态变化以及吸热、放热的关系。
()(热)()(热)()(热)()(热)()(热)()(热)2.吸热的物态变化有: 、、放热的物态变化有: 、、【基础练习】1.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A.樟脑球变小B.露水的形成C.水结成冰D.云彩中的小冰晶2、留心观察, 生活中时刻发生着物态变化现象。
以下现象属于凝华的是()A.冰箱里取出的饮料罐粘满“汗珠”B.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变小C.冬天早晨, 屋顶瓦片上积一层霜 D、敞开瓶盖, 酒精逐渐减少3、小华戴着眼镜喝热开水时, 镜片会逐渐模糊起来, 这是因为水蒸气发生了()A.汽化B.液化C.升华D.凝华4.下列自然现象中, 通过熔化形式的是()A.春天, 河里的冰化成水 B、夏天清晨, 花草叶子上附着的露水C.秋天清晨, 笼罩大地的雾 D、冬天, 空中纷飞的雪花5. 说说下列各现象中物质状态的变化并说明吸放热情况。
§3.4《升华和凝华》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2、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
3、能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吸热的现象。
【学习重点】认识升华、凝华现象,系统整理本章知识【学习过程】预习案(自学课本第三章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完成下列空白)1、物质从变为的过程叫汽化。
物质从变为的过程叫液化。
2、汽化的方式:和。
3、沸腾沸腾的条件:达到且不断。
沸腾时温度的变化:温度。
沸腾时气泡变化特点:。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气压越高,液体的沸点。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液体、液体表面。
5、液化的方法有:、;液化要热。
探究案探究活动一:认识升华和凝华演示实验:碘的升华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将锤形玻璃泡放入热水中并仔细观察,碘的状态发生了什么变化?是吸热还是放热?这个过程叫做什么?直接变成,是热,这个过程叫;当紫红色的碘蒸气弥漫于玻璃泡内的空间时停止加热,仔细观察冷却过程中碘的状态变化。
是吸热还是放热?这个过程叫做什么?直接变成,是热,这个过程叫;一、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物质从态直接变成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从态直接变到态的过程叫凝华。
探究活动二:升华、凝华的现象冬天,冰冻衣服也能晾干.寒冷的冬天,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下,雪人在不熔化的情况下也会越来越小。
樟脑球放在衣柜里一段时间后体积会变小。
雪的形成: 霜的形成: 雾凇的形成: 冰花的形成:探究活动三:物态变化知识整合在下面图中写上物态变化名称,并指明哪些吸热,哪些放热知识拓展1、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为什么?霜是水蒸气遇冷而成的,若天不冷则无霜形成,因此霜前冷。
雪后寒是因雪要大量的热使温度降低,因此雪后寒。
2、白炽灯用久了,灯壁为什么会发黑?钨丝先吸热变成钨蒸气,再遇到冷灯壁成固体钨附在灯壁上。
3、人工降雨的过程: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在云层中(),并()大量的热,使云中水蒸气( ) 成小冰晶和()成水使小水滴增大,冰晶下降过程中遇热()成水,下落就形成了雨..4、舞台上烟雾缭绕的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呢?舞台上喷出的干冰瞬间,从周围,导致环境温度,周围的遇冷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即我们所见到烟雾。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的升华和凝华现象;2.认识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3.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4.会利用物态变化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能从物态变化的角度来说明雾、露、雪、霜、冰雹的形成。
中心任务:知道升华和凝华的过程,会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设问导读升华和凝华1、什么是升华,什么是凝华?2、升华和凝华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有哪些?3、用物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1)云: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悬浮在空中。
(2)雨:云中小水滴或小冰晶随气流变化,体积增大,下落过程中小水滴变大,小冰晶熔化,大水滴下落形成雨。
(3)雪:云中水蒸气遇0℃以下气温,凝华成小冰晶,体积增大下落。
(4)冰雹:云中水蒸气遇冷气团,凝华成小冰块,下落过程中不能完全熔化,落到地面。
(5)雾: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漂浮在空中。
4、总结自然现象中由液化形成的有哪些?由凝固形成的有哪些?由凝华形成的有哪些?自我检测:1.“霜前冷,雪后寒”。
雪后寒冷主要是下雪后发生了()A.凝固B.液化C.凝华D.升华2.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
此现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B.汽化C.升华D.凝华3.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惊艳全场。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农耕文化的智慧结晶,下列有关节气的谚语,说法错误的是()A.“立春,冰雪消融”——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B.“小寒大寒,滴水成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C.“霜降见霜,谷米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D.“白露,露珠遍路”——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4.在舞台上常用干冰来制造烟雾效果,以渲染气氛,你认为这种烟雾实际是()A.小水珠B.空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5.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升华吸热的是()A.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变质B.游泳完上岸后感到比在水中更冷C.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冰凉D.向地上洒水会使周围更凉快6.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成水蒸气。
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通用8篇)初二物理《升华和凝华》教案1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相识升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2、相识凝华现象,知道凝华放热实力目标视察试验,相识物体改变,形成初步的视察、试验实力情感目标了解物理学问对提高人民生活和促进科技发展的重要作用,培育学习物理的爱好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给出了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用试验引入课题,学生视察碘升华的试验,分析试验,说明碘没有变成液态,而是干脆变成了气态、教材联系实际分析了一些自然现象,说明哪些是属于升华和凝华现象,对于升华须要吸热,凝华须要放热也是联系实际分析的,并分析了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教法建议本节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的学习,注意视察和试验的教学,在引出课题时,由于有了许多物态改变的学问,所以可以干脆得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碘的升华试验,要学生留意视察现象,看出碘没有变成液体而是干脆变成了气体,而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汽有附着在容器壁上,形成了碘蒸汽的凝华、可以提出一些视察的问题,学生边视察边思索、升华和凝华的吸热,肯定要联系实际,先要知道哪些现象是升华和凝华现象,再留意联系实际分析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教学设计方案升华和凝华课题:升华和凝华重难点分析:识别生产和生活中的`物态改变是本节的主要内容,也是通过这个培育学生的分析实力和推断实力、要弄清起先的状态和最终的状态,再依据物态改变的定义来推断是属于何种物态改变、教学过程分析:一、引入课题由于具有相当的物态改变的学问,所以可以干脆引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也可以画出物态改变的图解,学生思索有固态干脆变成气态和由气态干脆变成固态的过程是存在的,再给出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并依据所学的学问,干脆从图解中看出升华吸热而凝华放热、二、试验:碘的升华和凝华方法1、老师试验,留意在试验过程中要说明清晰碘是从固态干脆变成气态,这是升华现象,可以学生思索由固态变成液态可能的途径,学生依据原来学到的学问,会想到从固态变成液态,即熔化,再由液态变成气态,即汽化,而本试验碘的升华是由固态干脆变成的气态,这里干脆两字是教学的重点、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学生视察试验,老师提出思索问题,学生带问题视察,参考问题有:碘的升华试验看到了什么现象,固态的碘成为气态的碘可以有什么方法,试验中是如何实现的,碘的升华是吸热还是放热,碘蒸汽的凝华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三、吸热和放热的状况方法1、分析一些实例,说明哪些属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是如何应用的,要注意分析的过程,在分析了一些现象后,要联系实际说明是如何应用的方法2、可以用试验探究的方法实现,供应学生一些有关的课题,学生设计试验的方法,并实施试验,得出一些结论、板书设计:第七节升华和凝华一、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由固态干脆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2、凝华:物质由气态干脆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二、一些现象1、升华和凝华的现象2、物态改变的分析三、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探究活动:试验探究:自然现象中的物态改变课题:调查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属于哪种物态改变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安排与设计试验;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沟通与合作。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节---升华和凝华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1.通过常见的升华与凝华现象,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重点)3.能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难点)课前预习阅读课本64-66页,熟悉本节内容课堂生成(一)自主探究看课本P64页,完成以下问题:1.冰块吸热后会变成水,再继续吸热就会变成水蒸气,此过程物质先由态变为态,再由态变为态,所包含的物态变化是和。
2.思考:那么物质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反过来,气态能不能直接变为固态呢?3.(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
(2)升华要热;凝华要热。
(二)合作探究(三)拓展延伸1.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小,最后不见了,原因是物质由态变成了态,所以是现象。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2.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霜是空气中的直接变成的小冰粒形成的,此过程由态直接变为态,所以是现象。
3.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玻璃壳会变黑,原因是灯泡亮的时候产生高温使钨直接变成了钨蒸气,灯丝变细;灯泡熄灭后钨蒸汽在灯泡内壁上放热,使灯泡发黑。
(四)当堂检测基础性检测1.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变小是;2.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是;3.用久了的的灯泡的灯丝变细了,灯泡变黑了,这是灯丝先后又的结果。
4.北方,冬天的早上出现的霜是,早上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冰花在窗玻璃的 (填“内”或“外”)表面,树枝上出现的雾凇是现象(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提升性检测5.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吸热的是 ( )A.向地上洒水,会使人感到凉快B.往饮料里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凉C.利用干冰降温,可防止食品变质D.游泳完上岸,常感到有点冷6.下列现象中,蕴含着凝华放热过程的是 ( )A.衣橱中的樟脑丸会越来越小B.下雪时比化雪时感到暖和C.舞台上“烟雾缭绕”的景象D.冬天,冰冻的衣服也可以变干课后巩固基础性检测1.指出下面的物理现象属于物态变化的哪种方式。
八年级物理升华和凝华(第12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学习导航
现象原因
冬天,放在外面刚洗完的衣服很快就结冰了,过一段时间后衣服也干了衣服变干的过程,衣服上的冰变成了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时间长了会变小或消失,但在衣服上不留任何痕迹在樟脑球变小的这个过程中,固态樟脑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了
用久了的灯泡会变暗,仔细观察发现钨丝变细钨丝变细的原因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钨蒸气
上述可归纳得出:。
(2)升华的定义:。
(3)升华过程中物体由初状态()变为末状态()。
【练习一】
1.下列现象都属于物态变化,其中属于升华的是()
A.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
B.水开了
C.春天,冰雪化了
D.灯泡用了一段时间后,灯丝会变细
2.为了防止运输中的食品腐烂变质,可以利用干冰的吸热来降温。
分析: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是一种易升华的物质,把干冰放在运输车内,它直接升华为,同时大量的热来达到降温的目的。
现象原因
深秋或初春的早晨,草木、瓦石出现霜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草木、瓦石(温度在0℃以下)由态直接变成态
冬天树枝上出现雾凇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树枝由直接变成
实验中碘蒸气变为固态气态碘不经过液态变成
上述归纳可得出:。
(2)凝华的定义:。
(3)凝华过程中物体由初状态()变为末状态()。
【练习二】
1.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
A.铁水被浇铸成工件
B.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变小了
C.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挂一层霜
D.寒冷的冬天,湿手摸室外的铁件时,觉得粘手
三.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1)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需要,即为升华吸热。
物质由直接变为放热,即凝华放热。
(2)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
其中吸热过程的有:,放热过程的
有:。
【练习三】
1.将下列现象和相应的物态变化以及吸(放)热情况连线:
①冬天猪油结成膏液化
②冰冻的衣服变干凝华
③夏天将衣服晒干熔化吸热
④寒冬玻璃窗上的冰花汽化
⑤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升华放热
⑥春天冰封的河流解冻了凝固
2.下列物态变化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冬天,树木及地面上结霜是凝固现象
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C.冬天,晾在室外结成冰的衣服会直接变干,是蒸发现象
D.冬天,晾在室外结成冰的衣服会直接变干,是升华现象
3.现在有一种“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地清新空气、预防感冒等,“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B凝华 C.汽化 D.升华
4.“下雪不冷化雪冷”说的是雪后的晴天雪熔化时,虽然阳光明媚,但此时却比下雪还冷,为什么?
答:由于下雪是一种()现象,它需要()热;而化雪是一种(),它需要()热,因此说“下雪不冷化雪冷”。
5.写出下列物理现象的物态变化方式,及吸(放)热。
①用钢水浇铸成车窗零件,热。
②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到暖和的室内,镜片上出现一层小水珠,热。
③樟脑丸放一段时间会变小,热。
④烧菜时,大量油的蒸汽在抽油烟机里变成油被收集在小油杯内,
热。
⑤冬天早晨屋顶上结成一层霜,热。
⑥把废铁炼成铁水,热。
⑦刚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会冒“白气”,热
拓展:生活中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实例有哪些:
熔化:
凝固:
汽化:
液化:
升华:
凝华:
第四节当堂反馈
1.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
对“白雾”的形成:(1)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2)气态二氧化碳液化形成白雾。
以上解释中()
A.第一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B.第二句话存在科学性错误
C.两句话都存在科学性错误
D.两句话都没有科学性错误
2.填入物态变化的名称。
3.小明为了探究空气冷却时有什么现象发生,他从冰箱的冷冻室中那车一根冰棒,发觉硬邦邦的冰棒上附着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看见冰棒在向下冒“白气”,他把这支冰棒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外壁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水珠,像是茶杯在“冒汗”。
请你分析上述三种现象的原因,并说明空气冷却时会发生怎样的现象。
答:白花花的“粉”是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成;向下冒“白气”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成;茶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成的。
小知识:冻肉出冷库为什么变重鲜肉进冷库时会结冰,并且会放出大量的热,此时重量是真实的;冻肉出来时与周围空气接触会液化一部分空气,甚至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冻肉会直接凝华而成小冰晶,附着在冻肉的表面,所以会增加重量。
蒸发和液化参考答案
[学生用书P44]
知识点1蒸发及其影响因素
1.C 2.C 3.D 4.D
5.水面上方的空气流速蒸发
6.B 7.B 8.D 9.汽化液化放热
10.压缩体积11.(1)液化放出(2)汽化吸收
12.D 13.B 14.D 15.D 16.D
17.液化向下落
18.多乙19.D 20.D 21.液化放22.(1)液体表面积(2)保持两滴水的大小、温度和表面积相同对其中一滴水吹风(3)错误没有控制空气的流动速度相同(4)防止因材料吸水影响实验效果(5)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6)水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