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创作与鉴赏试卷一
- 格式:doc
- 大小:6.08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导读阅读测试题及答案分析本题要求根据题目给定的信息,撰写一个1500字的文章。
文章的内容需要准确满足标题描述的内容需求,并按照合适的格式进行排版,语句通顺,表达流畅,无影响阅读体验的问题。
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分段可能是:1. 引言:简要介绍中国现当代散文的发展和重要性(约100字);2. 主体部分:根据题目中提到的“导读阅读测试题”进行散文鉴赏(约1300字);3. 结论:总结中国现当代散文的特点和重要性(约100字)。
请注意,由于精确的格式要求无法得知,所以在文章中无法提供具体的格式。
但建议采用常见的文章格式、段落缩进以及适当的标题层次结构,同时保证整洁美观。
范文如下:中国现当代散文鉴赏导读阅读测试题及答案分析散文作为一种引人入胜的文学体裁,承载着作者的情感与思想,让读者得以体验作者的内心世界。
能够准确鉴赏和理解散文作品是文学鉴赏中的重要技能。
本导读阅读测试题将挑选并分析中国现当代散文的代表作,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一文学形式。
中国现当代散文的发展始于二十世纪初期,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相关。
这一时期,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关注现实问题,并通过散文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中国文化的发展,散文作为一种文学表达形式逐渐成熟。
散文作品的题材多样,涵盖了社会、人生、自然等各个领域。
例如,著名作家鲁迅的《狂人日记》以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视角揭示了中国当时社会的病态。
这部作品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尖锐的思想,深入探讨了人性的扭曲和社会道德的沦丧。
另一个著名的现代散文作家是林清玄。
他的散文作品以清新自然的笔触为特点,以诗意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色和生活中的琐事。
林清玄的作品《我的车祸》讲述了他与车祸的经历,通过个人的亲身体验,深化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感悟。
除了上述两位著名作家的作品,中国现当代散文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读的优秀作品。
例如,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杨绛的《洗澡》等,都以独特的视角和文学风格展现了作者的独特见解和对人性的深入思考。
中国现代散文名家作品解析与评析研究阅读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中国现代散文名家作品解析与评析研究阅读测试题及答案解析题目一:以下关于中国现代散文名家作品的说法中,哪个是正确的?A. 中国现代散文以描写社会现实为主题B. 中国现代散文不注重情感表达C. 中国现代散文作品缺乏个性化特点D. 中国现代散文以理性思考为主导答案:A. 中国现代散文以描写社会现实为主题解析:中国现代散文以描写社会现实为主题是相对较为准确的表述。
中国现代散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反映了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作品中常常关注社会现实中的人、物、事件,并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和主题。
题目二:以下作品中,哪个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散文的代表作?A. 《烟花三月》B. 《呐喊》C. 《围城》D. 《白鹿原》答案:A. 《烟花三月》解析:《烟花三月》是中国现代散文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入的思考,描绘了个人命运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冲突和关系。
它是一部典型的中国现代散文作品,充分展示了现代散文对于社会问题的关切和思考。
题目三:以下关于中国现代散文的评价,哪个是正确的?A. 中国现代散文作品风格单一B. 中国现代散文作品内容深度缺乏C. 中国现代散文作品表达方式丰富多样D. 中国现代散文作品思想内容空洞答案:C. 中国现代散文作品表达方式丰富多样解析:中国现代散文作品在表达方式上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既有抒情的描写,也有理性的思考,同时还包含了丰富的隐喻、象征和对话等手法。
这些表达方式使得现代散文作品更加生动、鲜活,激发了读者的兴趣和思考。
题目四:以下哪一位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散文的代表性作家?A. 老舍B. 鲁迅C. 阿城D. 阎连科答案:C. 阿城解析:阿城作为中国现代散文的代表性作家,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对人性、生命的思考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还深入探讨了现代社会中的人文关怀和精神困境。
题目五:以下哪个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A. 《国庆日》B. 《白日焰火》C. 《红楼梦》D. 《平凡的世界》答案:B. 《白日焰火》解析:《白日焰火》是中国现代散文作家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该作品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描写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展现了现代人生存状态中的困惑和挣扎。
散文分析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项不是散文的特点?A. 语言优美B. 情感真挚C. 逻辑严密D. 形式自由答案:C2. 散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比喻B. 排比C. 反问D. 复述答案:D3. 散文《荷塘月色》的作者是谁?A. 鲁迅B. 朱自清C. 沈从文D. 老舍答案:B4. 散文《我的母亲》中,作者表达了对母亲的哪种情感?A. 敬爱B. 怀念C. 感激D. 以上都是答案:D5. 散文《背影》中,作者通过描述父亲的背影,传达了怎样的情感?A. 父爱的伟大B. 离别的哀愁C. 成长的艰辛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散文《春》的作者是________,他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朱自清2. 散文《再别康桥》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依依不舍之情。
答案:对偶3. 散文《故都的秋》中,作者通过对北京秋天的描写,抒发了对________的怀念之情。
答案:故乡4. 散文《我的老师》中,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的老师,表达了对老师的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敬爱;感激5. 散文《荷塘月色》中,作者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绘,传达了一种________的心境。
答案:宁静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散文《小桔灯》中“小桔灯”的象征意义。
答案:在散文《小桔灯》中,“小桔灯”象征着光明和希望,它在黑暗中为人们指引方向,给予人们温暖和力量,体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性的信任。
2. 分析散文《我与地坛》中作者对地坛的情感态度。
答案:在散文《我与地坛》中,作者对地坛有着深厚的情感。
地坛不仅是他童年的游乐场,也是他成年后的精神寄托。
作者通过对地坛的描写,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中国古代散文名篇经典作品鉴赏的阅读测试题及答案中国古代散文名篇经典作品鉴赏的阅读测试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中国古代散文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古代散文以内容广泛、体裁多样、语言优美为特点,它包含了道德、政治、哲学、文化等多个领域的内容。
相比于诗歌的押韵和格律限制,散文的表达更加自由,充分展现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在文学史上,散文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了文学的形式和内容,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请简要描述《醒世恒言》和《警世通言》这两部作品的主要特点。
《醒世恒言》和《警世通言》都是中国古代的散文集,它们都以讽喻、警示的方式写作,旨在启迪读者的道德思考。
《醒世恒言》以夸张、幽默的手法,讽刺了社会上的各种现象和人物,寓意深刻,引人思考。
而《警世通言》则更加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揭示了人性的善恶和社会的黑暗面。
3. 请简要分析《红楼梦》中一则散文的意义和艺术特点。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巨大而复杂的长篇小说,其中穿插了大量的散文段落。
以《葬花吟》为例,这则散文通过对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爱情的描写,表达了对青春逝去和爱情凋零的感慨和悲伤。
它运用了丰富的文学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使文章充满诗意和抒情性,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二、解答题请阅读下面的散文,回答相应的问题。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胡笳十八拍无敌,时人已尽,其他绝伦魁。
不信崔巍魏武王,魂飞魄散,自有妖雾弥漫久。
天净沙·秋思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悲怆的情感和精妙的艺术构思被广为传颂。
1. 请简要分析《天净沙·秋思》这首散文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天净沙·秋思》以秋天的景色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青春和不可挽回的命运的悲伤和思考。
中国古代散文鉴赏阅读测试题及答案中国古代散文鉴赏阅读测试题及答案一、题目:《岳阳楼记》阅读理解内容:中国古代散文作品中,《岳阳楼记》被誉为是最为著名的一篇。
它以描写岳阳楼美景为主线,通过景观的描述,进一步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下面是对《岳阳楼记》的一些阅读理解测试题及答案。
(1)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谁?A. 杨太真B. 辛弃疾C. 曾巩D. 王安石答案:C. 曾巩(2) 《岳阳楼记》是曾巩在什么时期写的?A. 明代B. 元代C. 清代D. 五代答案:A. 明代(3) 《岳阳楼记》是以写景为主线的散文吗?A. 是B. 不是答案:A. 是(4) 《岳阳楼记》的篇幅属于散文中的哪一类?A. 长篇散文B. 中篇散文C. 短篇散文D. 绝小篇散文答案:B. 中篇散文(5) 《岳阳楼记》的大致内容是?A. 描写了岳阳楼的美景B. 讲述了作者游览岳阳楼的经历C. 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D. 以上都是答案:D. 以上都是二、题目:《登鹳雀楼》阅读理解内容:《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篇散文。
它以描写南京城市风光为主题,通过对登鹳雀楼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
以下是对《登鹳雀楼》的阅读理解测试题及答案。
(1) 《登鹳雀楼》的作者是谁?A. 李白B. 王之涣C. 白居易D. 辛弃疾答案:B. 王之涣(2) 《登鹳雀楼》描写了哪个城市的风景?A. 北京B. 南京C. 上海D. 广州答案:B. 南京(3) 《登鹳雀楼》是王之涣在哪个朝代创作的?A. 唐代B. 宋代C. 元代D. 明代答案:A. 唐代(4) 《登鹳雀楼》的主题是?A. 描写城市风光B. 叙述登楼的经历C. 表达对时光流转的思考D. 讲述历史故事答案:C. 表达对时光流转的思考(5) 《登鹳雀楼》属于哪一类散文?A. 短篇散文B. 中篇散文C. 长篇散文D. 绝小篇散文答案:A. 短篇散文这是对中国古代散文作品《岳阳楼记》和《登鹳雀楼》的一些阅读理解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测试题全套及答案模块综合测评(一)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万物一齐”与“物之不齐”李智福①庄子与孟子同是战国中期人,同为思想巨擘,他们对“物之齐否”持两种完全相反的态度。
庄子提出“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万物一齐,孰短孰长”的观点,孟子则针锋相对地提出“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命题。
形式上,“万物一齐”与“物之不齐”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二者歧见之大,归本于哲人对世道人生不同的关怀方式和迥异的观照态度。
②庄子不是将万物强定为一尊,而是以承认“万物之不齐”为前提的,这种“齐”意味着承认一切存在皆有合法性、合理性。
章太炎说:“齐其不齐,下士之鄙执;不齐而齐,上哲之玄谈。
”正是此意。
庄子因“不齐”而走向的“齐”,是一种平等的眼光和宽容的胸怀,对差异的包容,对弱势群体、少数群体、独异个体的尊重,这与《中庸》所说的“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近似。
同时,当他以平等的眼光看待天地万物时,齐万物,一生死,生命也从高下区分的利益焦灼中悬解了出来。
另外,庄子认为“齐物”的初始图景是人类未开化时的“至德之世”,那个时候,“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庄子对“至德之世”的呼唤渗透着浓浓的诗人之乡愁意识和哲人之批判精神,警醒着人类不可妄自尊大,时时需要反省。
③孟子没有像庄子那样悉心去论证“物之齐否”,而是用一句常识之语“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对提倡“君臣并耕”的农家学派展开批评。
当时,农家学派之许行从楚国到滕国传道,宋国的陈相、陈辛兄弟闻风而来,尽弃前学,从师许行。
陈相将许行之学转告孟子,孟子深不以为然,乃从社会分化、商品交换、劳心与劳力分工等角度论证了这种“君民同耕”是不合时宜的,不现实的,甚至是荒唐的。
中国古代散文名篇作品鉴赏的阅读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中国古代散文名篇作品鉴赏的阅读测试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1. 以下作品中,属于散文名篇的是()。
A. 《红楼梦》B. 《离骚》C. 《西游记》D. 《孟子》答案:B. 《离骚》解析:散文是散文体文学作品的统称,与诗歌相对。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属于散文名篇。
2. 以下哪个选项中的作品是属于唐代散文名篇()。
A. 《陋室铭》B. 《岳阳楼记》C. 《赤壁赋》D. 《滕王阁序》答案:B. 《岳阳楼记》解析:《岳阳楼记》是唐代文学家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散文名篇。
3. 以下哪个选项中的作品属于明代散文名篇()。
A. 《桃花源记》B. 《论语》C. 《小窗幽记》D. 《聊斋志异》答案:C. 《小窗幽记》解析:《小窗幽记》是明代作家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散文名篇。
二、文学赏析请简要阅读以下作品并回答问题。
(一)杜牧《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一)月落星沉两是情,始知秋色最宜人。
劝君莫向东篱下,舞袖乘风煞凤音。
(二)弱柳扶风客恨生,想人楚天一雁鸣。
座中客自闻秋角,一夕相逢只有情。
1. 以上两首诗的主题是什么?答案:秋夜的美景和人与自然的共鸣。
解析:第一首诗描述了秋夜的美景,第二首诗描写了思乡之情和人与自然的共鸣。
2. 杜牧通过怎样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答案:通过对月、星、秋色等景物的描绘和对音乐的比喻等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解析:杜牧运用了描绘景物和比喻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音乐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秋夜美景的赞美和对思乡之情的表达。
(二)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 以上段落的主题是什么?答案:师生关系和学习的重要性。
散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一项不是散文的特点?A. 形式自由灵活B. 语言优美流畅C. 内容客观真实D. 情感真挚感人答案:C2. 散文的叙述方式通常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直接叙述B. 间接叙述C. 抒情叙述D. 议论叙述答案:B3. 散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比喻B. 拟人C. 排比D. 对仗答案:D4. 散文的写作目的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抒发个人情感B. 表达社会观点C. 叙述客观事实D. 描述自然景观5. 散文的语言风格通常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朴实无华B. 华丽辞藻C. 简洁明了D. 含蓄蕴藉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散文的特点是形式自由灵活,语言优美流畅,情感真挚感人。
2. 散文的叙述方式包括直接叙述、抒情叙述和议论叙述。
3. 散文的写作目的主要是抒发个人情感、表达社会观点和描述自然景观。
4. 散文的语言风格可以是朴实无华、简洁明了和含蓄蕴藉。
5. 散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和排比。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散文与小说的主要区别。
答:散文与小说的主要区别在于,散文更注重作者个人情感的抒发和对事物的直接描述,而小说则侧重于通过虚构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来反映社会生活和人性。
散文通常形式自由,语言优美,而小说则需要构建完整的故事框架和人物关系。
2. 举例说明散文中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答:在散文中,作者可以通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例如,将秋天的落叶比喻为“金色的地毯”,不仅形象生动,还能传达出秋天丰收和温暖的氛围。
通过拟人手法,如将风描述为“温柔的手”,可以让读者感受到风的柔和和亲切,增强了文章的情感表达。
通过以上题目的测试,相信大家对散文的特点、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散文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表现力,深受读者喜爱。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创作出更多优秀的散文作品。
2021-2022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测试题及答案试题试卷散文赏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余秋雨去年夏天我与妻子买票参加了一个民间旅行团,从牡丹江出发,到俄罗斯的海参崴游玩。
海参崴的主要魅力在于海,我们下榻的旅馆面对海,每天除了在阳台上看海,还要一次次下到海岸的最外沿,静静地看。
海参崴的海与别处不同,深灰色的迷蒙中透露出巨大的恐怖。
我们眯缝着眼睛,把脖子缩进衣领,立即成了大自然凛冽威仪下的可怜小虫。
其实岂止是我们,连海鸥也只在岸边盘旋,不敢远翔,四五条猎犬在沙滩上对着海浪狂叫,但才吠几声又缩却逃回。
逃回后又回头吠叫,呜呜的风声中永远夹带着这种凄惶的吠叫声,直到深更半夜。
在一小小的弯角上,我们发现,端坐着一胖一瘦两个垂约的老人。
胖老人听见脚步声朝我们眨了眨眼算是打了招呼,他回身举起钓竿把他的成果朝我们扬了一扬,原来他的钓绳上挂了六个小小的钓钩,每个钓钩上都是一条小鱼。
他把六条小鱼摘下来放进身边的水桶里,然后再次下钓,半分钟不到他又起竿,又是六条挂在上面。
就这样,他忙忙碌碌地下钓起钩,我妻子走近前去一看,水桶里已有半桶小鱼。
奇怪的是,只离他两米远的瘦老人却纹丝不动。
为什么一条鱼也不上他的钩呢?正纳闷,水波轻轻一动,他缓缓提起竿,没有鱼,但看钓钩却硕大无比,原来他只想钓大鱼。
在他眼中,胖老人忙忙碌碌地钓起那一大堆鱼,根本是在糟践实用文档钓鱼者的取舍标准和堂皇形象。
伟大的钓鱼者是安坐着与大海进行谈判的人类代表,而不是在等待对方琐碎的施舍。
胖老人每次起竿都是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就这么熬下去吧,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木雕般的安静来回答。
两人都在嘲讽对方,两人谁也不服谁。
过了不久,胖老人起身,提起满满的鱼桶走了,快乐朝我们扮了一个鬼脸,却连笑声也没有发出,脚步如胜利者凯旋。
瘦老人仍然端坐着,夕阳照着他倔强的身躯,他用背影来鄙视同伴的浅薄。
暮色苍茫了,我们必须回去,走了一段路回身,看到瘦小的身影还在与大海对峙。
“散文技巧、语言鉴赏题”配套检测(普通高中适用)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乡村的风风是乡村的魂。
它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感觉到乡村的呼吸,触动人们久已淡漠的乡情。
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
虽然许久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
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你赶也赶不走。
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
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
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
莲荡也是。
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
然而,却乱出了味道。
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
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不触动情欲的美,大美。
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
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地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
还是古人高明,他们面对这样的凋零,只用“删繁就简三秋树”七个字,就把很复杂的意思表达出来了。
随着黄叶随风飘逝,树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挂在枝柯上。
荒远的乡野为什么竟然让人感受到了美?王阳明有一个很精致的说法:以眼观花,则此花璨然;闭合双目,则此花归于寂灭。
我又想到另一句话,叫作“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有一年我从豆村带回一棵小枣树,栽在城里自家的庭院中,栽树之前我是下足了底肥的,可是几年过去了,并没见它有多少长进。
《散文创作与鉴赏》试卷一
一、名词解释:
1.散文
2.电视散文
3.意象
4.象征性意象
5.表现性意象
6.再现性意象
7.意境
8.立意
9.骈文 10.广播散文
二、问答题:
1.试归纳散文的主要特点。
2.依据目前文坛其表现形式、表现手段和传播媒介的不同状况,可以将散文分成哪几类?
3.依据表达方式和内容的不同,可以将散文分成哪些种类?
4.依据抒情手段的不同,抒情写意类的散文可以分为哪几种?
5.散文的意象可以分成哪几类?
6.组合散文意象一般有哪几种方式?
7.请简述意象与意境的区别。
8.散文意境与诗歌意境有何不同?
9.一般来说,常见散文的结构方式有哪几种类型?
10.怎样才能使散文的议论形象化?
11.你是怎样理解散文创作理论中的“意象”与“意境”的?据你所知,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创设散文意境的手段有哪些?
12.就你所据你所知,目前网络散文有哪些文本表现形式?网络散文的高度自由化写作表现在哪些方面?你是如何看待这种高度自由化写作的?
13.根据你的散文阅读经验,谈谈散文文本的鉴赏方法。
14.请从创作论的角度阐述记叙性散文与小说的区别。
15.目前,文学创作界出现了小说诗意化、散文化,而散文则具象化、
细节化的现象。
你如何看待这两种文体的“亲近”现象?
16.请列举一个你最喜欢的散文作者(或散文流派),并说明理由。
17. 就你所了解的电视散文,谈谈其文本构成及艺术特征。
18.结合你的散文阅读经验,结合作品谈谈欣赏写景状物类散文的方法与技巧。
19.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写一段赏析文字。
一片叶子
东山魁夷(日本)
我凝望着庭院的树木。
不,是观赏着生长在枝桠上的一片叶。
此刻这片美丽的绿叶承受着夏日的阳光,闪烁着晶莹的光。
我忆起这片叶子还是小小的嫩芽第一次跳人我眼帘时的情景.那是在去年的初冬时分。
现在生长着叶子的地方,那时上面附着一片枯萎的茶色叶子。
后来它离开枝桠飘落了下来。
就在这个地方,当时还是幼小而坚实的嫩芽带着娇嫩的生命诞生了。
尽管经历了寒风呼啸、雪花纷扬的日于,可它还是默默地等待着春天的到来,逐渐在体内积蓄起一种充实的力量。
—天早晨,细雨停息,我看见星星点点的珍珠落满了枝头,发出晶莹的光。
原来却是一株株幼芽上聚满了的雨点。
我感到嫩芽丰满起来,
春天已经临近了。
春天终于来到了,呈现一派萌芽时的喜悦。
但是,飘落在地的那片叶,如今已经腐朽,还原于故土了。
沐浴着初夏的阳光,它长成了一片明亮剔透的嫩叶。
这季节令人感到生命的充实,同时嫩叶也容易被虫子侵害。
幸好平安地迎来了夏天,如今正与伙伴们竞相争茂,绿油油的一片。
我也知晓它的未来。
进人盛夏,叶荫下梨蜩骚然,不停地鸣叫。
但台风过后,又会变成茅绸、寒蝉的略带凄凉的歌声。
气候转凉,就听不见蝉鸣了。
这回,从根部响起了虫儿的合唱,悄然凭添了秋夜的兴致。
它的绿色不知不觉间竟变成了疲惫的色调。
不久呈黄色,又变成茶色,耷拉在冷雨之中。
一天夜里,风将挡雨板刮得戛戛作响。
翌日早晨,枝头上再也看不见它的身影了。
只是,我将会发现在其原来的位置上又冒出了小小的嫩芽。
当新芽萌生的时候,躺在地上的它就回归故土了。
这就是大自然,不仅是它,而且是地球上一切有生命的东西的命运。
一片叶的凋零,绝不是无意义的,它与整株树的生是密切相关的。
一片叶有其诞生和衰亡,它使人看到四季不断流转,万物生生不息。
一个人的死,也与整个人类的生相关。
毫无疑问,谁也不喜欢死,但是因此应想到的是要珍惜自然给予自己的生,同时也要珍重他人的生。
生命终结之时,回归大地,这就是幸福的。
与其说这是我观察庭院树木的一片叶子所悟到的真谛,莫如说是一片叶子对我静静地述说生死轮回的要诀吧。
20.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散文,题目自拟。
欧阳宇航,男,17岁,四川省成都市彭州中学高一年级学生。
地震发生时,欧阳宇航所在的班正在上英语课。
他主动配合老师疏导同学朝楼下操场跑去。
当他跑到3楼时,发现5楼其他两个班的同学没下楼,便立即返身冲进其中一间教室大声呼喊:“同学们赶紧向楼下跑。
”几位女生躲在书桌下,欧阳宇航冲进去,把她们带出教室。
随后,他又冲进另一间教室,发现门后站着五六名女生还没有撤离,“可能还有余震,赶快跑到操场去!”他拽起前面两位女生跑出教室,后面的女生也跟着跑向楼下。
跑到楼道口,欧阳宇航又进入一间教室查看,发现一位女生还躲在书桌下。
任凭怎么劝说,就是无力挪动脚步,他迅速将这位同学背出了教学楼。
班主任罗家平老师说,欧阳宇航疏散了1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