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3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能识别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理解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并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3、经历探究碘升华和凝华的实验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2)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难点(1)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知识链接1、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3、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4、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5、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需要放热。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在寒冷的冬天,窗户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衣柜里的樟脑丸会逐渐变小;冰冻的衣服在没有阳光照射的情况下也会变干。
这些现象是怎么发生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状态变化的另外两种形式——升华和凝华。
(二)新课学习1、升华(1)概念: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举例:①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
②樟脑丸逐渐变小。
③用久的灯丝变细。
(3)实验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器材:碘锤、酒精灯、石棉网、冷水实验步骤:①观察碘锤中碘的状态。
②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碘锤,观察碘的状态变化。
③停止加热,将碘锤放入冷水中,观察碘的状态变化。
实验现象:加热时,碘锤中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冷却时,碘蒸气又变成固态的碘。
实验结论:碘可以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也可以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4)升华吸热在升华过程中,物质需要吸收热量。
例如,冬天冰冻的衣服在没有阳光照射的情况下也能变干,是因为冰升华吸收了周围的热量。
2、凝华(1)概念: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2)举例:①霜的形成。
②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
③雾凇的形成。
(3)凝华放热在凝华过程中,物质会放出热量。
例如,霜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放热。
3、升华和凝华的应用(1)人工降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使周围的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熔化成小水滴,形成降雨。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班级: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 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 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及其应用;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学习重点】知道升华和凝华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学习难点】碘的升华实验和对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的理解【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先在箭头旁边填上物态变化名称,并标明吸放热情况,看谁标的又快又对!二、自主学习:请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下列学习问题:1.猜想:①物质能否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选填“能”或“不能”】();请说出猜想的依据:②物质能否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选填“能”或“不能”】();请说出猜想的依据:2.樟脑球放在衣柜内,平时我们能闻到气味,过一段时间体积会变小,这一过程是由于樟脑球由固态直接变为,这种现象称为。
该现象需要热。
3.严寒的冬天,我们会看到窗口玻璃上形成美丽的冰花,这一过程是由于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冰凉的玻璃由气态直接变为,这种现象称为。
该现象需要热。
三、合作探究阶段: (各组根据教师分配的任务进行探究)(要求:1.小组接受分配任务后,小组成员首先个人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思路(大约2分钟);2.然后交流讨论说清楚自己的思路(大约5-6分钟);3.本组准备展示的同学先在组内展示,其他同学对抗质疑和补充完善;4.本组问题讨论清楚后,再讨论其他组的问题。
)探究一、【升华和凝华现象】实验:在烧瓶中放少量碘,塞紧盖子后在酒精灯上加热。
仔细观察实验:1.加热前碘是什么物态的?2.加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3.停止加热后看到了什么现象?结论:①用酒精灯微微加热碘颗粒,碘由态直接变为态,这一过程属于现象,这一过程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才能完成。
②停止加热后,碘的结晶体是由态直接变为态,这一过程属于现象,这一过程需要(选填“吸热”或“放热”)才能完成。
凤州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导学案备课组成员:陈国强王东马忠秋王玢主备人:王玢审核:班级组名姓名课题:温度【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
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关心环境,乐于探索一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学道理。
【导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导学过程】【课前导读】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物质吸热后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大家有没有观察过,冬天,晾在室外湿衣服中的水会结成冰,但衣服上的冰并没有熔化成水,也会变干,这是为什么呢?【课堂导学】(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内交流,小组代表展示结论)一、升华和凝华(同学们认真观察演示实验,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实验一:大家要注意观察,现在往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后放入盛热水的烧杯里,观察到了什么现象?现象:固态碘不见了,试管内看到有紫色的气,分析:这说明态碘受热变成态。
总结: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升华.实验二:从热水中拿出,再放入凉水中观察。
现象:紫色的气不见了,试管壁上有黑色固态,分析:这说明态碘遇冷变成了态。
总结: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凝华。
根据上面的实验现象,我们可以知道升华和凝华的过程是的。
碘的固体(受热或遇冷)升华后,变成气体;气态的碘遇(受热或冷后),重新凝华成固态的碘。
因为做实验一时我们加热了,所以升华需要(吸热或放热);因为放入凉水中,所以凝华需要(吸热或放热)。
二、生活中的现象(学生从生活中现象领悟升华和凝华)例如: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就会变,最后,这是一种现象。
例如: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霜是空气中的直接凝华而成的小冰粒;寒冷的冬天,早晨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室内的,遇到冷玻璃,凝华成固态冰,形成冰花;冬天,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现象。
三、总结物态变化(学生总结物态变化)气态固态液态【拓展训练】1、用久了的电灯泡壁会发黑,这是因为灯泡内的钨丝______和______而形成的。
《升华与凝华》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理解升华与凝华的观点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2. 掌握升华与凝华的实验方法和条件;3. 能够运用升华与凝华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
二、导学内容:1. 升华与凝华的定义及区别;2. 升华与凝华的实验方法和条件;3. 升华与凝华在平时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4. 实验设计及数据分析。
三、导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并激发他们对这一课题的兴趣。
2. 观点讲解(15分钟):起首讲解升华与凝华的定义及区别,强调升华是固体直接从固体态转变为气体态,而凝华则是气体直接从气体态转变为固体态。
然后介绍升华与凝华的实验方法和条件,包括温度、压力等因素对升华和凝华的影响。
3. 实验操作(3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4. 实验结果分析(2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结果分析,总结升华和凝华的规律,讨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5. 应用拓展(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升华和凝华在平时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例如冰块升华、冷冻食品凝华等,让他们探讨这些应用背后的原理。
6.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升华与凝华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鼓励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多加观察,多进行实验,加深对这一课题的理解和掌握。
四、作业安置:1. 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标、原理、方法、结果及分析;2. 思考升华与凝华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五、评判方式:1. 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及内容质量;2. 小论文的深度和观点奇特性;3. 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数据准确性。
朱良初中导学案设计学期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年级八科目物理课题升华和凝华备课教师课时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过程与方法通过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日常生活中实例的解释,培养学生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预习预习要求:请同学们根据“预习目标”,仔细阅读课本完成以下内容。
(多媒体展示)1.物质从气态变成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凝华,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______热。
2.物质从固态变成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升华,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______热。
3.实验室常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来获得低温,这是因为二氧化碳在______时______热的缘故。
4.用久了的电灯泡壁会发黑,这是因为灯泡内的钨丝______和______而形成的。
个人补充课内探究一、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组内交流“课前预习”中的问题,小组长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二、合作探究:(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现象)引入: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物质吸热后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学生们在思考、讨论。
1.提出问题:固态和气态之间可不可以相互转化呢?2.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器材:圆底烧瓶、酒精灯、碘、铁夹按下面的方法实验:(1)在圆底烧瓶中放入少许碘,在靠近碘粒上方悬挂一段棉线,用酒精灯微微加热,观察现象(碘的状态改变)(2)冷却,再观察碘的状态变化,观察棉线上析出的物质及其外观情况,想一想碘发生了怎样的物态变化?有没有液态的碘出现?3.小组展示实验结果,并回答:(1)什么是升华?什么是凝华?升华也需要热,凝华也需要热。
(2)讨论完成:下雪不冷化雪寒的道理4.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凝华和升华现象)①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②铁丝网上的霜:③窗上的冰花:④用久了的灯泡壁发黑⑤查资料了解人工降雨的过程三、全班交流、精讲点拨(交流、讨论实验探究中的结论。
{课时安排} 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和它们各自的吸热和放热情况。
(2)解释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3)了解升华和凝华现象在生活中和应用。
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自主学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升华.(关键词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凝华.(关键词是①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
2.物质有三种状态,对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六种物态变化:4.1). 物质从态变成态叫熔化,熔化要热。
2). 物质从态变成态叫凝固,凝固要热。
3). 物质从态变成态叫汽化,汽化要热。
4). 物质从态变成态叫液化,液化要热。
5) 物质从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态叫升华, 升华过程____热6) 物质从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态叫凝华, 凝华过程热【合作探究】1、演示碘实验,观察,回答:实验中给碘加热,碘由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态。
冷却时,碘由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态。
2、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升华和凝华现象.升华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凝华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3、阅读水循环【展示点评】【课堂检测】1、请说出各种现象的物态变化名称和吸、放热:1)严冬清晨白霜盖地:____________,_______热。
2)严冬室外水管被冻住:_____________,________热。
3)棒冰含在嘴里变成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
4)秋天清晨,露珠挂满树叶:_____________;_______热。
《升华和凝华》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能识别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2、理解升华和凝华的吸热和放热过程。
3、能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二、学习重点1、升华和凝华的概念及特点。
2、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三、学习难点用升华和凝华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知识回顾1、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需要吸热;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需要放热。
3、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需要吸热;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需要放热。
五、新课导入在寒冷的冬天,我们会看到窗户玻璃上出现美丽的冰花;在衣柜里放久的樟脑丸会逐渐变小甚至消失;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
这些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呢?它们都涉及到物质状态的变化,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升华和凝华。
六、新课讲授(一)升华1、概念: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2、举例:(1)冬天冰冻的衣服晾干。
在寒冷的冬天,气温低于 0℃,冰无法熔化,但冰会逐渐变成水蒸气消失,这就是冰的升华现象。
(2)樟脑丸变小。
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时间长了会变小,最后消失,这是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发生了升华。
(3)灯泡中的钨丝变细。
灯泡使用一段时间后,钨丝会变细,这是因为钨丝在高温下升华变成了钨蒸气。
3、特点:升华过程吸热。
(二)凝华1、概念: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举例:(1)霜的形成。
深秋或初冬的夜晚,地面附近的气温降到 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物体表面,形成霜。
(2)窗户玻璃上的冰花。
冬天,室内温度较高,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窗户玻璃,会直接凝华成小冰晶,形成美丽的冰花。
(3)雾凇的形成。
在严寒的天气里,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树枝上凝华形成白色的雾凇。
3、特点:凝华过程放热。
(三)升华和凝华的关系升华和凝华是物质状态变化的两种特殊情况,它们互为逆过程。
当物质升华时,需要吸收热量;当物质凝华时,会放出热量。
花山中学八年级物理学科导学案班级:姓名:课题:主备人:使用人:备上课日期:备课组长签字:教研组长签字:教务处审核:学习任务: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的特点沉默是金难买课堂一分,跃跃欲试不如亲身尝试!面对困难别退缩,相信自己一定行!【自主学习】1、升华:物体由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要热。
2、凝华:物体由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要热。
【课堂导学】一、演示课本上的想想做做,学生观察、思考。
实验现象:将装有典的试管放入到热水中时,可发现固态碘变为;这是碘发生了现象,再把试管从热水中拿出放入到冷水中时,发现碘蒸气变成了;这是碘发生了现象。
二、列举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1、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变小是;2、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是;3、用久了的的灯泡的灯丝变细了,灯泡变黑了,这是灯丝先后又的结果。
4、北方,冬天的早上出现的霜是,早上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冰花在窗玻璃的(填“内”或“外”)表面,树枝上出现的雾凇是现象。
5、水的三态联系,将右图填完整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课堂练习1.在物态变化中,天空中的云是水蒸气成的小水滴和水蒸气成的小冰晶组成的.2.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放在火炉上的冰一会儿不见了 B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天地上出现了一层白色的霜C用久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 D冬天,湿衣服结冰后变干了3.下列物态变化中,都是放热的是( )A升华、熔化 B汽化、凝华 C液化、凝固 D熔化、液化4.在箱子里放卫生球用来防虫蛀,过几个月后卫生球变小或消失了,这一物理现象是( )A升华 B.汽化 C.蒸发 D.熔化5.冬天早晨看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A.凝固而成的B.凝华而成的C.液化而成的D.先液化,后凝固而成的6.关于雨、露、霜、雾跟物态变化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雨水是水的液化形成的 B.露水是水的汽化形成的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7.填写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名称:严冬之夜在玻璃室内一侧出现“冰花”_______;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变小了_______;夏天从冰箱中拿出冰棒,看见周围有“白气”_______;铁水浇成铁杆_______。
第七中学师生共用教学案年级:八年级学科:物理执笔:董安生审核:物理组课题:升华和凝华课型:新授授课时间:2013.10学习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学习重难点: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冰块吸热后熔化成水,再继续吸热就变成水蒸气,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物质吸热后能不能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呢?学生们思考实验:给装有碘的封闭试管加热,让学生观察碘最后的状态,然后让其冷却再观察碘的状态。
提问:固态的碘加热后变成什么状态?冷却过程中,碘由什么状态变成什么状态?【自主学习】课本P64,回答1、什么是升华?升华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什么是凝华?凝华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分别举例哪些是升华,哪些是凝华。
【合作探究】分别说说升华和凝华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展示环节】展示上面的问题。
【自主学习】物理与生活1、人工降雨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常温下为气态),干冰进入云层,很快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水蒸气就成为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为雨滴落到地面上。
2、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可产生白雾,形成所需的效果。
这种雾气是干冰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雾。
3为什么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内壁会发黑?【合作探究】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霜、雾、露是怎么形成的?【展示环节】分析云、雨、雪、霜、雾、露是的形成。
【自主学习】用图表总结有哪几种物态变化并说明吸热情况。
【拓展延伸】冬天清晨,在有人居住的室内窗户上往往会出现冰花,冰花是怎么形成的?出现在窗户哪里?4.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①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②铁丝网上的霜:③窗上的冰花:④用久了的灯泡壁发黑达标测试、反馈提升;1.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当对烧瓶微微加热时,观察到碘没有,而是直接,停止加热,碘蒸气没有,而是直接 .2.在物态变化中,天空中的云是水蒸气的小水滴和水蒸气成的小冰晶组成的.3.在箱子里放卫生球用来防虫蛀,过几个月后,卫生球变小或消失了,这一物理现象是:()A.升华 B.汽化 C.蒸发 D.熔化4.关于雨、露、霜、雾跟物态变化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雨水是水的液化形成的 B.露水是水的汽化形成的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5.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A、早晨有浓雾B、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C、屋顶上的瓦上草木上结了一层霜D、水结成了冰E、碘加热成蒸汽6.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华的是()A.铁水被铸成工件B.冬天用湿手摸室外的铁器时觉得粘手C.深秋地面上出现的霜D.冰箱内的饮料结冰7.下列现象是物态变化,其中属于升华的是()A.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变干B.江面上形成雾C. 水正在慢慢地结冰D.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8.寒冷的冬天,房间门窗玻璃的内表面往往会结层冰花,这是下列哪种物态变化()A.液化 B. 升华 C. 凝固 D. 凝华9.下列物态变化都吸热的是()A.熔化、汽化、升华 B.汽化、凝固、液化C. 凝固、液化、凝华D.凝固、汽化、凝华10.在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的是()A.凝华、凝固、汽化B.熔化、凝华、液化C.液化、凝固、凝华D.汽化、升华、熔化11.把温度为-5℃的冰块放人盛有0℃的水的隔热容器中,混合物的温度仍为0℃,则( )A.冰的质量增加 B.冰的质量减小 C. 冰的质量不变 D. 都有可能12.为使热的物体冷却,用质量相等的0℃的冰或0℃的水( )A. 二者效果相同B.冰比水好,因为冰比水冷C.冰比水好,冰吸收热量多D.冰比水好,因使用方便13.说理题俗话说:“下雪不冷融雪冷”,这是为什么呢?。
八年级物理《升华和凝华》导学案
学号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
对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能用物理的语言进行解释。
【重点难点】
对升华和凝华现象的认识。
学生易误认为升华和凝华需通过液态这一过程。
【课前预习】
1、__________________叫升华;___________________叫凝华。
升华过程热(填“吸”或“放”),凝华过程热(填“吸”或“放”)
2、吸收热量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3、露是____态,它是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4、雪是____态、霜是_____态,它是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冰花是____态,它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冰花在窗玻璃的_____侧。
〖学习过程〗
一、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
1、演示碘锤实验,观察,回答: 实验中给碘加热,碘由
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态。
冷却时,碘由_____态直接变成_____态。
2、介绍升华和凝华概念物质由________直接变为_________的现象叫升华,这个过程____热。
物质由________直接变为
_________的现象叫凝华,这个过程____热。
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升华和凝华现象、
二、介绍人工降雨学生阅读书上生活物理社会〖要点归纳〗
1、物质由________直接变为_________的现象叫升华,这个过程____热。
2、物质由________直接变为_________的现象叫凝华,这个过程____热。
〖当堂反馈〗
1、樟脑丸消失了是_________现象,冰冻的衣服变干了是
________现象。
2、干冰升华时会看见周围有_______,它是干冰升华_______热使周围空气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而成的小水滴、舞台上的烟雾就是这样形成的
3、寒冷的冬天,房间的窗子常在玻璃________面出现一层冰花,这是_______现象,要____热。
4、放在箱中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_______,在这各过程中要_________。
5、做碘升华实验要用酒精灯微微加热,这说明升华需要
________;冷却后在玻璃内表面看到了晶体,这是__________凝华而成的,这个过程要____热。
6、在人工降雨时,向高空撒下干冰,由于干冰_________而_____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________成小冰晶,下落时
_____热_________而成小水珠。
落到地面上成了雨。
7、普通电灯泡用久了会看到灯丝变细,这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在灯丝变细的同时看到灯泡玻璃发黑,这是
________现象。
8、人工降雨的其中一种方法是用飞机在适当的云层中撒干冰,靠干冰的________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中的小冰晶增多,小水滴变大,从而形成雨。
9、在做碘升华实验时,要用酒精灯缓缓加热,这说明升华时要_______热量,由此可以推断出凝华时要________热量、
10、夏天,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棍上面挂了一层白花花的“粉”,剥去包装纸,冰棍上面冒出“雾”,当把它放在玻璃杯里时,玻璃杯的外壁出“汗”,这些“粉”、“雾”、“汗”的出现分别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课后巩固】
补充习题20—21页习题
【课后反思】。